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适应症、手术规范方案与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w t eeeca icrb a jr i svr rnoee r lnu y h i
Z U X a g ,Y N F HO in UA u—q a g YUA u in  ̄ N G o—y h ,e a ‘ ta l

( . e a m n o N uougr , h r fi e opt f i i gm d a u i r t , e a 3 0 , hn ; 1 D pr e t f e rs ey t f s a i t h s i o n a e i l nv sy H n n 5 10 C ia t r ei t f l d a l a X xn c e i 4
21 0 0年 O 2月 第2 2卷 上 半 月 第 3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 ia o r a f i e e P o l g He t d c l u n lo n s e pe a h J Ch l
F b2 0 e , 01
Vo . 2 FHM No 3 12 .
t i l g igt f n l o n otr r a hn o t ati po es n o  ̄n e rs o h n i b n r x oig o e o y on o t l a dp s i l r c igf na m s d rc s a dg u go t et f p e o o e o e p s t rr or ap e eoye r l o fh c s d f nb h
2 h eoda lt op a o Xni g ei nvrt) .t scn f i e hsil f i a dc u i sy e i f ad t x n m l a ei
【 bt c】 O jcv :o xle l il u te fc o sna r am r io y ns e r i e b ln r A s at r b teT p r cn acri f tf t dr l g tu a a o m vr c n cr r j y ei e o ic av ee a d a e r c n t o e e a o e a iu .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恢复良好51例(32.6%),中残21例(13.5%),重残33例(21.2%),植物生存20例(12..8%),死亡31例(19.9%);术后易并发远隔部位血肿、脑组织膨出或坠出、脑积水和癫痫。

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降低颅内压、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应合理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很高,仍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难点。

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患者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15~77岁,平均39.1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82例,坠落伤和跌伤36例,打击伤18例,其他20例。

入院时GCS评分均小于8分,其中3~5分67例,6~8分89例。

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139例。

术前均行脑CT扫描,单侧硬膜下血肿71例其中有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52例,硬膜外血肿15例,,弥漫性脑肿胀33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8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脑中线结构移位﹤1c m24例,1~2cm98例,﹥2cm34例。

合并身体其他部位损伤48例,合并休克21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或根据损伤部位改良大骨瓣开颅,去骨瓣12c m×15c m,减压骨窗前界至额极,下界平颧弓,后达乳突前方,蝶骨嵴向深部咬除,显露蝶骨平台,尽量扩大颞底部的去骨范围,硬脑膜剪开至中颅窝底,多边弧形切开硬脑膜,充分暴露额叶前中部与其底面、外侧裂、颞极和颞叶底部,彻底清除血肿、挫裂伤坏死脑组织,用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膜(脑膨出者除外),对于脑压仍高或发生脑膨出者,可行颞极额极切除并去大骨瓣,否则,只去颞骨部分,行颞肌下骨窗外减压。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措施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措施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措施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来说,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来说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将就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1.术前准备和手术过程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立体定向手术,需要在颅骨上进行切开,然后进入颅内将颅骨压减之后进行减压,从而达到减轻脑组织水肿和增加脑组织血流的目的。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脑梗死的范围。

手术过程中需要精确的定位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手术后效果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较为微创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的减轻脑组织的压力,缓解脑组织水肿,增加脑组织的血流,从而保护脑组织不受进一步的损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来说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和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手术后的效果尤为明显。

3.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虽然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手术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良反应。

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一些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和护理。

二、术后护理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的监测。

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来说,需要进行持续的血压监测,避免血压突然升高或者降低,影响脑血流。

2.神经功能评估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监测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定期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评估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对患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3.避免并发症术后患者需要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手术)与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与术后GCS评分。

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并发症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方式;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155-01颅脑损伤主要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与脑部头颅引发脑损伤、颅骨骨折等,临床治疗以控制或缓解恶性颅内高压力为主,常规骨瓣开颅手术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两种治疗方式,本文应用对分析的方式对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18例,男性32例,年龄在24岁~68岁之间,平均(49.05±8.21)岁。

根据应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10例,研究组40例,在临床基本资料方面两组一致性高(P>0.05),组间有对比分析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将头部侧偏向健侧,常规切除梗死脑组织,将血肿彻底清除,并实施内外减压术。

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头偏向健侧。

由颧弓上耳屏前方1.0cm,由耳廓向上、向后延伸至顶骨正中线,沿着正中线向前,在前额发际内作切口,游离带颞肌骨瓣、骨瓣,在顶部骨瓣旁开2cm~3cm的矢状窦,将硬膜剪开,进行血肿清除,由颞前部以“T”自行将硬脑膜切开,充分暴露中颅窝、前颅窝、顶叶、额叶与颞叶,将脑内血肿清除并止血,常规缝合硬脑膜与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重特度脑外伤29例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重特度脑外伤29例
3 讨 论 在重 特度 脑外 伤 中 ,以脑挫 裂伤并 颅 内血肿者最 为特殊 ,患
术治疗 ,其 缺点 在于减 压不充 分 ,病死 率 、致 残率 极 高 ,治疗 效
果 不 理想 。现对2 0 年 1 ~2 0年 1月 应用 标 准外 伤大 骨瓣 减 08 月 09 1
压 治疗 重特度 脑外伤 患者2 例取得 的较好 效果 ,现报 告如 下 。 9
28 8 6
吉林 医学 2 1年6 00 月第3 卷第 l期 l 8
标 准外伤大 骨瓣减压 治疗重特 度脑外伤2 例 9
付 强 ( 陕西省蒲城县医院外二科 ,陕西 蒲城 7 50 ) 15 0
【 要】目的 :探讨 标准 外伤 大骨瓣 减 压治疗 重特 度 脑外 伤 的方法 及 临床价 值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应用标 准 外伤 大骨瓣 减压 治疗 摘 重特 度脑 外伤 患者 2例 的 临床 资料 ;结 果 :存活 2例 ,均进 行 随访 ,其 中恢 复 良好 l例 ,中残5 ,植 物 生存 2 ,重残 2 ,死 亡率 9 3 4 例 例 例 2 . % (/9),其 中双 瞳孑散大 6 中死亡4 ,单 侧瞳 孑散 大2例 中死亡 2 ;G S3 分死 亡4 ,6 分 死亡 2 ;结 论 :标 准外 09 6 6 2 L 例 例 L 3 例 C ~5 例 —8 例
叶 I 现脑肿 胀造成 急性 脑膨 出 。 J
与传 统手 术相 比 ,标 准外伤 大骨瓣 减压 术的治 疗效果 较为理
想 。大部 分的 急性硬 膜下 血肿 主要是 由脑 皮层挫 裂伤 的静脉 和动
脉所 造成 的 ,这 是血 肿 出现于着 力部 位 ,或 者是 对 冲部 位 的额颞 叶底部 、极 部 ,若采用 原 始的额颞 、颞 顶骨 瓣就难 以将 额 、颞 极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或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方式分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差异。

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判预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的死亡及中残/良好的患者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颅脑损伤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使颅脑损伤成为神经外科医生非常关注的疾病类型,如何降低病死率减少伤残率则是他们面临的重要课题[1]。

目前,临床上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5~68岁,平均39.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8例,高空坠落15例,打击伤7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34例,6~8分26例[2]。

经CT检查60例患者均有颅内出血和中线移位>1 cm,排除单纯硬膜外血肿。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常规骨瓣减压术。

取颞顶或额颞马蹄形切口,去除骨瓣10 cm×10 cm,骨窗底部高于耳廓上方,放置引流管。

治疗组3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手术切口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内,去除骨瓣12 cm×15 cm,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 cm,切开硬脑膜,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和挫裂坏死的脑组织,彻底止血,采用颞肌筋膜或人工脑膜减张缝合硬脑膜,硬膜下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进展1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进展1

DC的时间选择

早期积极行DC? 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行二期DC? 尚无定论! 目前唯一一个前瞻性研究(Wen L, Brain Inj, 2011)认为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展望
去骨瓣减压术方法相对简单,容易推广,具 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标准不一,诸多问题 尚存争议,急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指导临床工作。
徐震等通过研究也发现去骨瓣减压可以增加 患者的脑血流量;在对年龄分层后发现增 加50岁以下患者脑氧代谢,但是50岁代谢的影响
骨瓣减压组脑温的降低
即使升高1℃,对于机体都可以产生有害的病理 反应。相对于中心体温,骨瓣减压组脑温的降低更为 显著,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是有利的。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去骨 瓣减压术的应用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死率、致残率非常 高,其救治目前仍是神经外科难题。当保 守治疗不能缓解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压升 高或脑肿胀时,去骨瓣减压手术 (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 DC) 被认为是 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最后手段。
DC的分类
以上资料均表明DC对抑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颅 内压升高是有肯定疗效的。
减压前后ICP及CPP持续变化图
ICP降低与骨瓣面积的关系
Skoglund等研究发现:减压窗大小与颅内压降低程 度呈正相关,减压窗越大,颅内压下降越明显。
对脑血流、脑氧代谢及脑温的影响
有学者应用对比增强超声比较去骨瓣术前术 后的脑血流,证实术后脑血流立即增加了3 倍左右,术后第1天更为明显,持续至术后 第2天。
适应症
Morgalla等(2008)报告的指征为:(1)保守治疗颅内压持续 >30mm Hg(脑灌注压<50 mm Hg)无法控制;(2)TCD提示患 者状态恶化,仅有收缩期粗流或收缩期峰波;(3)不伴有严 重合并伤;(4)年龄<60岁。 Skoglund等(2006)报告的手术指征为:(1)经规范化神经监 护处理仍不能维持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在理想状态(颅内压 <20mmHg,脑灌注压>60mm Hg);(2)伤后立即出现急性 神经状态恶化,而CT扫描为弥漫性脑水肿且无占位性出血。 Salvatore等(2008)认为DC联合钩回切除内减压治疗蕈型颅 脑损伤的指征为:(1)有急性或进展性颅内压增高伴天幕裂 孔疝;(2)CT扫描有天幕裂孔疝,如中脑受压和移位、桥 前池闭塞、对侧颞角扩大;(3)GCS为3~8分。 DC作为一种急救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确实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重型颅脑损伤都要行DC, 只有严格把握其适应症才 能更好发挥DC的作用。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摘要:重度颅脑损伤是颅内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去骨瓣减压术是控制颅内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行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预处理、手术技巧、术后护理等方面。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管理;术后护理一、病情概述重度颅脑损伤是由颅内外力作用引起的颅骨、脑组织直接或间接损伤。

受伤后出现脑内占位病变、脑组织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此时需要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控制颅内压力。

二、去骨瓣减压术的原理去骨瓣减压术是缓解颅内高压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开颅、去掉部分颅骨、减轻颅内压力,降低继发性损伤的发生率。

常用的去骨瓣减压方式有单侧迟发口、双侧前额巨大隆起去骨瓣,以及双侧颞区去骨瓣等。

三、手术前处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在行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预处理,以降低术后风险。

其中包括:1.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手术的重要风险,因此在手术前需要控制患者的血压,以防止出现手术并发症。

2. 血糖控制:尽管高血糖不是直接的手术风险因素,但对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3. 营养支持:手术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增加手术后的康复能力。

4. 术前药物应用:在手术前应用止痛药等,以预防手术后疼痛。

5. 病情评估:手术前需要进行完整的病情评估,以确定手术方案。

四、手术技巧成功的去骨瓣减压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去骨瓣区域: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去骨瓣,以便有效减压。

2. 控制出血:手术过程中要严密控制出血状况,以保证手术安全。

3. 注重补液:在手术过程中要注重补液,防止颅内压力下降过快。

4. 完善手术记录:手术过程中要详尽记录所有内容,以供术后分析。

五、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术后需要采用各种方法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 密切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术后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适应症、手术规及注意事项——对于有绝对手术适应证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控制病情、保存和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环节。

一、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相对于传统减压手术的优势:重型颅脑损伤常因颅血肿挤压、创伤后或术后脑水肿加重,合并严重的颅高压,病死率高达42%一70%。

急诊开颅手术是国外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的治疗措施,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

小骨窗及传统的额颞瓣、颞顶瓣或颞肌下减压骨窗难以明确出血来源,不能充分暴露额极、颞极以及颅底,难以彻底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对出血来源的止血,同时由于减压不充分,会导致恶性脑水肿、脑膨出,脑组织嵌顿而死亡。

一直以来对于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存在争论,但最近国有Meta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外伤大骨瓣(STC)组病死率低于有限骨瓣(LC)组;STC组的有效生存率和存活率均优于LC组,STC组病人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LC组;但两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Standard Trauma Craniotomy),能清除约95%单侧幕上急性颅血肿,比常规开颅减压术具有如下优点:①暴露围广,骨窗位置低,直视下可对额、颞、顶叶及前、中颅窝的挫伤组织和血肿进行清除和术中止血。

②减压充分,由于骨窗围前达额骨颧突,下缘达颧弓,颞鳞部和蝶骨嵴外1/3被咬除,消除了脑肿胀对侧裂血管、大脑凸面静脉的压迫,可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脑膨出,达到充分外减压目的。

③必要时切除额极、颞极充分减压,使颅组织有较大的代偿空间,有助于缓冲颅压增高,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

④避免因骨窗较小造成术后脑组织在骨窗处嵌顿、坏死。

二、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适应证:其手术适应证不统一。

多数学者认为,首先具有幕上血肿的手术指征,再加上下面两种情况:①有明显意识障碍,伴有瞳孔开始变化的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②术前CT显示脑挫伤、脑水肿严重,中线移位≥O.5 cm以及侧裂池、脑基底池压窄、消失,或侧裂池、第三脑室压窄消失。

就宜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若颅压力较高时,可同时行去大骨瓣减压。

三、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方法:①切口:手术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cm(注意尽量保留颞浅动脉主干),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下,部分额叶损伤严重患者可延伸至眉间(见附图)。

②骨瓣:采用游离骨瓣或带颞肌骨瓣,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cm。

骨窗下缘尽量平前颅底及中颅底,故颅底的打孔尤为重要;第一孔要打在额骨颧突后方(关键孔),第二孔为额结节下并尽量靠近中线,第三孔在耳前尽量靠颞底,其余3~4孔均沿着切口打即可。

颅底近蝶骨嵴处尽量向颞底扩大骨窗。

③清除硬脑膜外血肿。

④切开硬脑膜:从颞前部开始切开硬脑膜,再作“T”字弧形切开硬脑膜,并悬吊硬膜。

硬脑膜切开后可以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

⑤清除硬脑膜下血肿、脑血肿,彻底止血。

⑥减缝合硬脑膜,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四、手术注意事项:⑴尽量缩短术前时间是救治的关键,记住“黄金1小时”。

颅脑损伤后造成患者的占位效应,其脑细胞缺血、坏死后刺激脑血管,造成脑血管痉挛和脑灌注不足等。

病灶区血流量逐渐减少,其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患者脑细胞线粒体功能衰竭,ATP生成减少,钠泵功能衰竭,造成过量的水和钠在患者脑细胞积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水肿程度。

如早期及时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则可以及时清除患者的颅血肿及部分失活的脑组织,并可以阻断颅脑损伤病理过程的发生。

⑵骨瓣要足够大,通过扩大颅腔容积而达到降低颅压的目的。

⑶骨瓣需要尽量靠前,并咬除蝶骨嵴,清除额叶、颞叶的血肿和肿胀坏死组织,充分缓解侧裂区血管的压力,减轻脑的回流障碍。

⑷骨窗下缘尽量平中颅底,暴露颞底,解除侧方脑组织对脑干的压迫。

还可清除中颅窝的出血,减轻蛛血对Willis动脉环的刺激,减少血管痉挛、减轻脑水肿。

有学者认为,减压窗下缘距离颅底的距离比骨窗的大小更有意义。

⑸可用骨膜、筋膜或神经补片,尽一切可能缝合硬脑膜。

缝合硬脑膜的理由:a 防止术后硬脑膜外渗血进入蛛网膜下腔;b减少术后大脑皮层与皮下组织的粘连;c减少术后脑脊液漏;d减少术后硬脑膜下脑感染;e防止脑组织从切口膨出,避免脑组织切口疝形成;f减少术后外伤性癫痫发生率。

(6)开骨瓣时开始使用甘露醇,病情危急先切开骨孔处脑膜放出积血;翻开骨瓣后可行过度换气,再切开硬脑膜,边清创边悬吊硬脑膜。

五、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处理原则:近期主要有局部脑水肿加重、脑膨出、颅出血、脑梗死等;后期可有脑脊液漏、颅感染、积液、脑积水、脑萎缩、癫痫等。

1、脑膨出。

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急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产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对冲伤时所产生的外力(尤其是旋转性外力产生的剪应力)使桥脑蓝斑核、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受损,导致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后麻痹,当剪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后,脑血管外压力突然消失,迅速引起急性脑血管扩,脑血流量和血容量增加,产生急性脑组织膨出。

迟发性颅血肿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另一重要原因。

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常造成脑小血管及桥静脉的损伤,术前因颅高压尚未形成血肿,当手术减压后,因压力填塞效应突然减轻或消除,原已破损的小血管和板障可迅速出血,同时,丧失自主调节功能的小血管也会因血管外压力差的增高而破裂出血,产生迟发性血肿而引起脑膨出。

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预防及处理:⑴采取多点硬脑膜开窗法( multiple fenest ratio ns of the dura,MDF)切开硬脑膜,国学者称为硬脑膜网格成形。

MDF有以下优点:(1)由于硬脑膜的多点开窗,扩大了颅腔的容积,从而缓解颅压,改善脑组织移位对脑干的压迫;(2)硬脑膜逐步打开,减压缓慢,避免了颅压骤降引起的急性脑膨出;(3)由于硬脑膜部分覆盖脑组织表面,增加了脑表面受力面积,减轻骨窗缘对脑表面的直接挤压,有利于静脉回流,避免了脑组织在骨窗嵌顿、坏死的发生;(4)网状硬膜的存在能够引流硬膜下血性脑脊液;(5)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

该法最大的问题是,是否会带来硬膜未缝合的副作用?⑵用有限渐次减压法:①硬脑膜采用多点分散小口切开并清除血肿,在脑挫裂伤处扩大硬脑膜切口,清除挫伤灶并止血;②清除血肿后,如脑组织逐渐向外膨出,较短时间硬脑膜出现一定力,此时可以初步诊断术中脑膨出已经发生,不再按照常规方法敞开硬脑膜,采用特殊的人工硬脑膜减修补法:6 cm×8 cm人工硬脑膜剪开为3 cm×8 cm 两块。

距离骨窗边缘1.5 cm 的硬脑膜上每隔0.5 cm 切开0.5 cm 长的小口,形成一条马蹄形的不连续切开线。

将条状人工硬脑膜的一侧和硬脑膜小口的外缘分点缝合结扎,人工硬脑膜的另一侧和小口的缘缝合留线暂不结扎。

从缝合的起始部开始,每剪开一个小口间的硬脑膜桥,将相应部位的缝合线结扎。

完成硬脑膜减修补后脑组织向外膨出呈山峰状,充满经扩大后的硬膜下腔。

③此时骨窗边缘预留的硬脑膜环对脑组织出现明显的嵌顿,必须垂直于骨窗边缘分点切开硬脑膜环进行松解。

④术后及时复查CT,观察颅有无迟发性血肿的出现,及时评判手术减压的效果,决定是否进行对侧去骨瓣减压。

⑶控制性逐级适度开瓣减压术:切开头皮后,先在颞部颅骨钻孔,切开硬膜,放出部分硬膜下积血,施行第1步减压。

再开约10 cm×10 cm 骨窗,视脑搏动情况,逐渐将骨窗按12 cm×12 cm、12 cm×14 cm 咬大,注意咬除蝶骨嵴,下平颅底。

视血肿或脑挫伤严重处对应切开硬脑膜,如血肿或挫伤坏死脑组织清除后,脑搏动仍不理想或有脑膨出倾向,即将头皮缝合,送头颅CT 检查,确认无迟发血肿再施行对侧减压(有迟发血肿者施行血肿清除),最后视脑搏动情况决定硬膜切开围或是否行减压,减压区域首先考虑非优势半球的哑区。

硬脑膜常规悬吊及减缝合。

手术后如脑搏动良好,可考虑还纳一侧额骨瓣。

此法为大骨瓣开颅,但是以开小硬膜窗口显露逐步进行清创、减压术。

术后脑膨出:多由颅压增高所致,甚至是手术操作不规如硬脑膜未缝合、切口缝合不严密、去骨瓣面积过小等所致。

可采用加大去骨瓣区骨窗、行双侧去大骨瓣、扩大硬膜腔减缝合等降低其发生率。

2、术后颅出血。

发生原因:术后手术部位再出血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

开颅术后颅压降低、术中脑脊液大量流失是导致对侧血肿的最主要原因,而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这种改变更为显著且迅速,所以继发对侧血肿的风险也相应增加,部分患者减压对侧术前即存在原发性损伤,而手术操作可能导致这些损伤进一步发展而形成较大的颅血肿。

预防及处理方法:术中应彻底清除挫伤脑组织来降低颅血肿的发生率。

术中避免颅压迅速下降,可较少减压对侧的再出血。

发生急性脑膨出时,要警惕术中再出血,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进行必要的同侧脑实质甚至对侧开颅探查。

并在术后24 h再次复查。

由于术后颅出血预后较差,建议采取积极的手术,特别是对于远隔部位的再出血,一旦发现,除少数血肿量较小外均应及时再次开颅清除血肿。

3、脑脊液漏和颅感染。

发生原因:去大骨瓣减压后脑脊液切口漏与术中头皮及皮下缝合不严密、切口处力过高、负氮平衡等原因导致切口愈合困难有关。

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最大的危险在于潜在的颅感染。

预防及处理方法:为防止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术中应行硬脑膜减缝合并且严密缝合皮下帽状腱膜及头皮;对于术后脑脊液切口漏的患者可先行漏口清创缝合术;对于缝合后仍然存在脑脊液漏者,可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

4、硬脑膜下积液。

发生原因:术后硬脑膜下积液与术中脑组织移位、硬脑膜缝合不严密等有关,也可能系颅脑创伤致蛛网膜撕裂,脑脊液经蛛网膜瓣样裂口进入硬脑膜下腔不能返流引起。

减压对侧的硬脑膜下积液,其形成原因还要加上减压术造成的颅压力梯度骤变。

预防及处理方法:(1)硬脑膜减缝合有助于减轻去骨瓣减压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避免脑组织的过度移位。

(2)脑水肿的高峰期过后,用绷带包扎有助于防止脑组织的过度移位和脑膨出,从而有助于降低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率。

⑶大部分硬脑膜下积液保守治疗得以痊愈,当积液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并造成中线移位时,应当及时考虑手术治疗,常规的方法有钻孔引流、分流手术甚至骨瓣开颅积液清除术。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于缓解硬脑膜下积液是安全有效的。

5、外伤性脑积水。

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就有可能发生脑积水,是颅脑创伤常见的并发症。

有文献报道硬脑膜未缝合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升高。

因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需封闭硬脑膜,同时也可降低脑脊液漏颅感染的发生率。

临床上处理的难点主要是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正常颅压性脑积水。

6、脑梗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