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五课时 加法

第三单元第五课时 加法
第三单元第五课时 加法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五课时加法

课前百事通

目标导航船

1.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2.通过实际问题体验,感受加法的含义,认识“+”和“=”,能正确读出加

法算式。

3.学会并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6.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创意开场白

【方案一】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谈话:我们来玩抢答游戏好吗?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的分与合,老师这儿有几个题目,小朋友能不能快速地说出()里应该填几?老师说出一道题,请你大声说出你的答案。

出示: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2和()4和1合成()【方案二】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5盘苹果,5个盘子里的苹果数分别是1、1、2、2、3。

谈话: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苹果?

生1: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苹果。

生2: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苹果。

指出: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苹果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

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苹果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苹果?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

小结: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方案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可爱的小手,请像老师这样很自然地伸出左手。

并活动大拇指与四指靠扰。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课堂一点通

课堂巧活动

【活动一】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活动二】活用生活数学。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国旗中大五角星1颗,小五角星4颗,合起来一共

有几颗?

2.教室前面有1盏灯,后面有2盏灯,一共有几盏灯?

3.昨天妈妈给我3颗糖,爸爸给我2颗,一共有几颗糖?(师在巡视中对有

困难的学生加指点和帮助,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知识全突破

知识点1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情景设置】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出示小学生劳动图的前半部分)

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板书:2)

现在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将图意完整的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 + 2) 领读:加号。理解加法的含义。

归纳总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例题1】

=

答案: 1+2=3

知识点2 教学2+3=5

【情景设置】1.先画一画,再填得数

2+3=?先画2个圆圈,再画3个,合起来是几个呢?所以2+3=5,表示把2

个圆圈和3个圆圈合起来是5。看明白了吗?要先画圆圈,再画得数。

2.小组内交流:“ 2+3”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汇报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归纳总结:刚才小朋友用数图,画圆圈或者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来计算加法。

【例题2】填一填。

答案:5 4 5 4 4 3 5 3 目标我知道

1.我要感受加法的含义,认识“+”和“=”。

2 + 3=

2 + 2=

3 + 2= 3 + 1= 1 + 3=

2 + 1= 4 + 1= 1 + 2

2.我要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3. 我要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

随堂小挑战

1.想一想,填一填。

答案:5 4 4 5

2.写一写。

4+□=□□+□=□答案:4+1=5 2+2=4或3+1=4

3.

答案:5 5 4 5 3 4 4 2

我的反思

课后显神通牛刀小试

1.

答案:3+1=4 2+2=4

2.

答案:3+2=53+1=4

3.

快乐晋级

4.

答案:(略)

技高一筹

5.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家吗?

还有1只小鸡没有家,你能给它建一座房子吗?

答案:(略)

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3 At the zoo第五课时教案 人教PEP

Unit3 At the zoo第五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Part B(2) Let’s learn & Let’s do 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单词 short,long,small,big。 2.能用所学单词、句型描述动物。 3.能有节奏地边读边做Let’s do的动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听说、认读单词 short,long,small,big。 2.教学难点:单词small 中[l]的发音。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 (2)练习并展示Let’s learn的对话内容。 (3)游戏:猜动物 T:Listen to me,children.Guess what it is?It has a long nose.It has two big ears and a short tail.It’s gray.教师在说谜语时,可适当配合一些手势或动作。 S:It is an elephant. T:Good.It is an elephant.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新单词 ①教师用课件快速展示一系列动物图 片:giraffe,elephant,monkey,rabbit,tiger,bear。学生边看边说,教师请1~2位同学描述这些动物的特征。 如:Look at the elephant.It has a long nose. ②教师呈现大象和小兔的图片,对比大象和小兔。 T:What are they?They are an elephant and a rabbit.Oh,look!The elephant is so big.But the rabbit is so small.教师板书big 和 small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单词small 中[l]的发音。 ③教师呈现长颈鹿和Zoom的图片进行对比。T:What are they?They are a giraffe and a bear.Oh,look!The giraffe is so tall.But the bear is so short.教师板书tall 和short并提醒学生short既可以意为“矮的”也可以意为“短的”。 ④教师出示一些动物对比照,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 (2)Let’s learn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公开课教案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PA Let’s spell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字母组合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即ch和sh在单词中发/ t∫/和/∫/的情况。通过朗读单词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 给单词分类,强化记忆ch和sh的发音规则,学习和掌握ch和sh的音与形的对应关系。 (2)通过选择单词、书写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活动,发现发音规则,并完成句子抄写的任务,进一步巩固英文句子的书写规范。 ( 3 ) 能够通过发音规则,拼写出符合ch和sh发音规则的单词,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2、技能目标: (1)在学习字母组合ch和sh的发音规则的过程中,学习语音知识和方法,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归纳出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2)能够感受Let’s chant的韵律,并流畅说唱。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英语语音知识的规律,感知英语中字母组合的发音及拼读规律。 (2)感受语音说唱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句型:The teacher is nice. The chicken is cheap. The fish is fresh. The short is cheap. 2、词汇: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 【教学难点】 1、理解字母组合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即ch和sh在单词中发/ t∫/和/∫/的情况。通过朗读单词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给单词分类。 2、通过选择单词、书写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活动,发现发音规则,并完成句子抄写的任务,进一步巩固英文句子的书写规范。 【教学准备】

六上第三单元第五课时

第五课时 设计人:李晓飞审核人:马洁 学习目标: 1、通过听录音、师领读、小组读等形式,能够听懂、会流利读Let’s talk全篇对话。(重点) 2、根据图片提供信息,通过替换练习,会用三个特殊疑问词what、when、where进行真实的交际。 (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Let's talk部分的教学挂图。(根据实际情况) 3.小黑板上画好的表格 教学评价: 一、检测目标一的达成,采用交流性评价和样题评价。 目标检测方式: 1、本节课引导学生自读、跟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达到读正确。 2、通过选择题和根据课文填空等题目让学生达到流利读。 二、检测目标二的达成,采用交流性评价。 结合创设的情境,小组合作,利用所学重点句型进行替换练习。 学习过程: Step1 热身(Warm-up) 师生课前交流谈心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m going to the …. Step2 预习( Preview )

1.熟悉Let’s try 内容 2.听录音 Step3新课( Presentation ) 1.师出示表格 T:Now, Amy and Chen Jie ask and answer. Amy: 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 (板书) 2.试用What, When进行回答练习,(在师指导下进行)师板书: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I’m going to buy a comic book. When are you going? I’m going at o’clock. 3.理解三个特殊疑问句 4. Amy (boys). Chen Jie (girls)进行对话 5.自由读,理解句意。 6.放Let’s talk 录音,学生跟读. 7.学生两人一组,结合课本和小黑板,请学生表演. Step4练习(Practice) 1. Look at Picture 1. Ask and Answer: S1: 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 S2: I’m going to the shoe store.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S2: I’m going to buy a pair of shoes. S1: When are you going? S2: I’m going at 8 o’clock. 2.以同样的方法练习Picture2、Picture 3. Step5巩固延伸(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 同桌两人相互采访,了解当天下午的活动安排(不一定是购物)并记录。Step6当堂检测(Have a test ) 一、选词填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词语】(词语盘点见课本) 【补充词语】鲸鱼肥猪过滤肚皮肺部高矮粘贴 【音】 榛(zhen)子矫(jiao)健狭(xia)窄当(dang)作 勉强(qiang)分杈(cha)处(chu)理粘(zhan)在一起 削(xue)弱折(zhe)射朝(zhao)晖较(jiao)短 调(tiao)节单调(diao)哺(bu)乳(ru)潜(qian) 倾(qing)听立即(ji)干涸(he)夹(jia)丝网尽(jin)管看(kan)守 噪(zao)音过滤(l) 鳍(qi)上颚(e)划(hua)破散(san)射 【带“然”的词语】 庞然大物安然无恙恍然大物索然无味怡然自得欣然前往 【一组带反义词的成语】 古往今来藕断丝连冬暖夏凉避重就轻思前想后恩将仇报 【组词】 站(车站)操(操纵)谦(谦虚)矫(矫健) 粘(沾住)澡(洗澡)赚(赚钱)桥(桥洞) 战(战斗)躁(急躁)廉(廉洁)侨(华侨) 肺(肺病)废(废水)狭(狭窄)勿(勿动) 柿(柿子)费(浪费)峡(峡谷)匆(匆匆) 【近义词】 目前(至今)敏捷(灵敏)机警(机敏)锐利(锋利)宽敞(宽阔) 【反义词】 狭小(宽敞)凶猛(温顺)聚集(散开)垂直(倾斜)锋利(迟钝) 敏捷(迟缓)光滑(粗糙)安全(危险) 【填合适的词】 (锋利)的牙齿(安全)的地方(矫健)的身体 (清秀)的面容(闪闪发光)的眼睛(玲珑)的小面孔 (晴朗)的夏夜(强烈)的日光(锐利)的牙齿 (急促)的警报声(安全可靠)的玻璃(炎热)的夏天 (强烈)的阳光(温和)的阳光(蔚蓝色)的天空 (湿漉漉)的地面 【说明方法】 作比较: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列数字: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举例子: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 分类别: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打比方: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课文理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加法 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加法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11题;共39分) 1. (1分)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2. (1分) (2020一上·苍溪期中) 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2分)填空 ________+1=5 4. (2分)在里填上“+”或“-”. (1) 2 2=4 (2) 4 2=2 (3) 5 4=1 (4) 1 1=2 5. (2分)在横线上填上“+”、“-”。 2________2=0 3________1=4 6. (2分)在横线上填上“+”、“-”。 3________2=5 4________1=3 7. (3分)计算 4-1=________8-1=________3-1=________ 4-2=________7-1=________3-2=________

5-1=________9-1=________2-1=________ 8. (3分)填空 9. (5分)在方框里填数 10. (6分)你知道吗? 3-3=________ 11. (12分)把下面的算式按照得数大小排列。 1+1 5-1 3+0 4-3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 (共3题;共30分) 12. (20分)摘苹果. 13. (5分)列式计算.

03-六下第三单元第4课时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圆柱的体积》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我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难点:1、圆柱体积的计算。 2、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25页做一做第1、2题 2、26页做一做第1、2题 发展能力 一个圆柱形水池,占地面积8.4平方米,深3米。这个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米? 提升素养 一个圆柱形铁罐的容积是1升,高是12厘米。铁罐的底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圆柱的体积》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我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1、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问题。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认真完成28页第1、2题 发展能力 一个圆柱形水池,容积是62.8立方米,深约5米, 底面积是多少? 提升素养 一个圆柱形油桶, 底面直径是0.6分米,高1米,制作这个油桶至少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油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圆柱的体积》课型:巩固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我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5课时

第5课时习作迁移课 一、教学目标 1.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翅膀,运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语,续写童话故事。 2.修改自己的续写童话,在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3.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得生动、形象。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抄写本单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好词佳句。 教师:及时跟踪了解学情,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作前指导——总结回顾,归纳写法 (一)回顾交流,积累词语 1. 同学们,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带领我们走进了美丽的童话王国与神话世界,这些故事丰富着我们的童年生活,滋润着我们天真善良的心灵。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还记得学习了哪三篇故事吗?(屏幕出示配插图的题目:《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 1.积累词语并进行分类,并说说由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2.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二)结合课文,体会写法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角色,有的小猪,的小牛,

的小猴,的哪吒,的东海龙王父子。 2.能讲一讲其中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吗?(指名讲一讲) 3.要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我们有哪些方法?(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板书:按照故事顺序、抓住关键词句、展开丰富想象) 4.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有趣的童话和神话,现在请你也学着编一则小故事。学生小组交流。 5.小结:抓住人物的动作及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就能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三)借助例文,学习写法 1.出示习作片段,默读思考:这个片段又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写的? 2.生交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等方面来写。 3.请分别用“”和“~~”圈画出描写动作和心理的词语,你从中读出了三个主人公不一样的想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学生一目了然。) 4.小作者正是抓住了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把童话中的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你也能运用这种写法续写故事吗?先想一想,然后和同位互相说一说。 5.小组内交流。 6. 指名说,生评价——你觉得他哪里说的具体、生动,值得你学习?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明确要求,动笔习作 1、课前老师说这节课谁表现好,土地爷爷就送他礼物。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学了这个故事后,你一定更聪明了,你会怎么处理你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肺部、高矮、藕断丝连、废水、嫌疑、上颚、退化、噪音、盗窃、垂直、即使、急促、哺乳 2、易读错的字 鱼(鳍)(qí)(榉)实(jú)橡栗(lì)尘(埃)(āi)湿(漉)漉(lù)(哺)育(bǔ)(触)动(chù) 追(逐)(zhú)(潜)水(qián)苔(藓) (xiān) 3、多音字 粘贴(zhān)看守(kān)夹丝(jiá)处理(chǔ) 调动(diào)划破(huá) 削弱(xūe)朝晖(zhāo)调节气候中(tiáo)单调(diào)较短(jiào) 4、不易理解的词语: (1)哺乳动物:指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出生幼体。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2)企图:图谋打算。 (3)“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4)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 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5)警报: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6)问世: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7)噪音:嘈杂、刺耳的声音。

(8)“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9)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5、日积月累 (1)常见的说明方法 (2)《四时之风》这首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风的不同特点,诗句的意思浅显易懂。 阅读理解 《鲸》: 1、目前已知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一段落的知识点: 说明的方法: A、列数字: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用这些具体数字说明鲸大。 B、举例子: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C、作比较:然而,这头鲸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的,已知的的鲸有16万公斤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 D、总结: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快乐分享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 2、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际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愿意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移多补少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这一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堂,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有趣问题的过程。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生1:亮亮有9本书,红红有5本书。 生2:亮亮的书比红红的多。 (2)师:要使两个人的书两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让学生用花片代替书,同桌合作,分一分。然后交流学生的算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然后汇报。 ①、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 9-5=4本 4÷2=2本 ②、求出两人的平均数,取出比平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 9+5=14本 14÷2=7本, 9-7=2本 (3)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更简单。 小结:这道题中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移多补少。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用它解决

有关问题。 2、出示例题6 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1)、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 ①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共27元。 ②一双手套和四双袜子共54元。 (2)、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 ①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教师可启发提示,54元比27元多的钱是买什么需要的钱, (3)交流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再让学生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33页2、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①、把多的部分出一半给对方。 9-5=4本 4÷2=2本 ②、求出两人的平均数,取出比平均数多的部分给对方。 9+5=14本 14÷2=7本 9-7=2本 移多补少 教学反思: 四年级学生已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已能通过多种方式解释现实的问题;并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借助前面学习的知识的方法自主去探索,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去推算,这样借助一定的知识基础来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急剧增加,学习热情就会非常高涨。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Unit3 A Let’s read 第三课时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并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读懂story time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内容,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本课难点是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2、写有问题的小黑板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Ask and answer: 1、T:Wang Qiang: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I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 T ask the other Ss:What did Wang Qiang do yesterday? S:He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在这里告诉学生回答他人的活动,只需要改变人称就可以了。其他地方跟回答第二人称时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转述他人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第三人称活动形式。2、T: Li Tao: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I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What did Li Tao do last weekend? S:He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 Li Tao was busy last weekend.(板书) 明确地向学生解释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二):Pre-reading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wēi fēng ǎi xiǎo jiā qín gān jú péi bú shì gūi jǔ dào zéi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dōu dū)临淄住满了人。 3.我最不中(zhōng zh?ng)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出息取笑笑嘻嘻聊如指掌 C.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D.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为设果() A.假设 B.排放 C.假使2.乃呼儿出() A.你,你的 B.竟 C.就,于是3.若无其事() A.若是,如果 B.如同,好像 C.你 五、仿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六、选词填空。 (一)满腔热枕冷嘲热讽理屈词穷语重心长据理力争 1、面对卖假货的店主,我们(),他(),把这些劣质产品收起来了。 2、老师()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不能(),而应该()地帮助他。” (二)用“然”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昨天天气预报说,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今天早上,气温()降了下来。我哆嗦着走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道红光从我眼前闪过,哇,一位中年人()穿着红色短袖衬衫在跑步,一股敬佩之情()而生。我不禁振作精神,大踏步向学校走去。 (三)星期天,爸爸带我去郊外钓鱼,结果一条也没钓着,这真是()呀!(填上歇后语) 七、照样子,写词语。(9分) 1、描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 2、描写人物心理的:愁眉苦脸、()、()、() 3、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 八、阅读积累与 (一)《晏子使楚》片段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地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自高自大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以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在文中()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沾沾自喜—()笑眯眯—()嘲笑—()神情自若—() 3、文中第一个“水土”是指(),第二个“水土”是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且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剪一剪教案(最新)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4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材32页例4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学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第4课时剪一剪 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剪出漂亮的图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wǔ rǔ wēi fēng ǎi xiǎo jiā qín gān jú péi bú shì gūi jǔ dào zéi ()()()()()()()()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dōu dū)临淄住满了人。 3.我最不中(zhōng zh?ng)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出息取笑笑嘻嘻聊如指掌 C.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 D.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 四、选关联词填空(3分) 即使……也……不管……也……是……还是…… 宁可……也不……如果……就…… 1、()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2.邱少云()牺牲自己,()挪动一寸地方。3.()只剩下一个人,我们()要渡过江。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为设果()A.假设 B.排放 C.假使2.乃呼儿出()A.你,你的 B.竟 C.就,于是3.若无其事() A.若是,如果 B.如同,好像 C.你 六、判断题(4分) 1.剧本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或者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2.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神态表演艺术。() 3.杰奎琳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七、仿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6分)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补充对联,并且写一句课外积累的对联(8分) 1.地满红花红满地,。 2.,,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山外白云,,池边绿树,,雨落溪边。 4.我会积累:。 九、结合语境回答问题(3分) 有学生在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就离开了学校,这时你刚好看见了,你会说: 。 十、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一《晏子使楚》片段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地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自高自大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以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数学第三单元 第五课时 小小养殖场 C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小小养殖场 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一填。 (共4题;共9分) 1. (1分)数一数,有________颗星。 2. (4分)92里面的“9”在________位上,表示________。 92里面的“2”在________位上,表示________。 3. (2分)按规律写数。 (1) 37,47,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4,56,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分) (2018一上·盐田期末) 找规律,填一填。 (1) ________ (2) ________

二、看图回答 (共1题;共5分) 5. (5分)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O”。 25个40个100个 三、猜一猜。 (共1题;共5分) 6. (5分) (变式题)他们分别是多少岁? 四、采蘑菇。 (共1题;共4分) 7. (4分)请你根据小花、小灰、小白采蘑菇的数量,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填一填。

小花比小灰________;小白比小花________; 小灰比小白________;小灰比小花________; 五、连一连。 (共2题;共7分) 8. (5分)选一选 小亮可能跳了多少下?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小强可能跳了多少下?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o”。 30下15下37下68下 9. (2分)小明带了70元钱,买了两件物品后还剩10多元,他可能买了________和________。

人教PEP版2020年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3Wheredidyougo(第4课时)教案

Where did you go 第四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try Let’s talk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与前几课时时紧密相连。围绕“Amy的三亚之行”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词汇beach, far from, go there及句型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的表达。引导学生了解三亚的海岛风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持续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第四课时是前几课时的延续,是句型的综合运用,学会了本课时的知识,那么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本课时的的重点是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由where, what和how引导的一般过去时特殊疑问句。 本课时包括Let’s try 和Let’s talk 两个板块。Let’s try通过吴一凡和Amy在学校遇见Sarah,三人讨论寒假活动的语境呈现新句型:Where did you go over the winter holiday? How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获得Let’s talk板块的人物及场景信息。Let’s talk板块呈现了五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第一天从北京乘坐飞机到三亚的场景。第二幅图、第三附图呈现了第二天天气暖和、拍照的场景。第四幅图呈现了在沙滩上踢足球的场景。第五幅图呈现了骑车子的场景。通过这五个场景,帮助学生体会对话的意义。此版块呈现的对话情境是吴一凡和Amy在学校遇见Sarah,三人讨论寒假的活动,从而引出句型Where did you go over the winter holiday? How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本课时涉及的句型比较多,但是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go? 句型已经在前几节课学过,学生很容易的掌握本课知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重点放在句型的综合运用上。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做到操练与情境相结合,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 课时目标 1. 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图片,理解对话大意。 2. 能够借助语境理解单词和词组:beach,far from,并能正确发音。 3.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4.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5. 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上述句型谈论假期活动。 6.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由where, what和how引导的一般过去时特殊疑问句。 课时重难点 1. 重点 (1)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图片,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3)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上述句型谈论假期活动。 (4)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由where, what和how引导的一般过去时特殊疑问句。 2. 难点 1. 句型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的灵活运用。 2. 能够在情景中正确的运用由where, what和how引导的一般过去时特殊疑问句。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图片、录音机、磁带、调查表、 Step 1 Warm up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5课时 加法

第5课时加法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和演示,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解决。 3.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极性,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学会观察情境图,读懂图意,并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24~25页内容、“做一做”和第28页“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圆片 2.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1.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提问:你们能找出2~5的分与合吗?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答:1和4组成5,2和2组成4,2和1组成3。)

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表扬。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4和5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内容及情境图。(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 图中的小丑右手拿着3个气球,左手拿着1个气球,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把两只手里的气球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求一共有几个气球,用自己的方法求一求,组内讨论各自不同方法,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2)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①通过情境图理解加法的含义。 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放在一起,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②通过圆片图理解加法的含义。 用圆片代替气球,左边有3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3)引导学生认识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精品教案

Unit 3 Look at me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并会书写大小写Ee,Ff, Gg, Hh, Ii。能听懂、会说单词:egg,elephant,face,foot,green,gift,hand,hi,ice cream,ice. 2.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判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书写英文字母Ee,Ff, Gg, Hh, Ii的大小写;学习单词 egg,elephant,face,foot,green,gift,hand,hi,ice cream,ice. 教学难点 大写C和G, 大写E和F的外形易混。容易错的地方:大写F, H 和小写i的笔顺,小写f, g, I的占格位置。 教具准备 1.写有大小写Ee,Ff, Gg, Hh, Ii的字母卡 2.写有本课单词的单词卡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所学过的字母Aa-Dd。教师出示字母卡,学生认读字母。教师出示字母卡时可单独呈现大写或小写,让学生认读。 2.游戏:教师念一个字母,学生迅速从他(她)的字母卡中找

出相应的字母,举起来并大声朗读。教师奖励反应最快的学生。 3.让学生说出所学过的含有以上字母的单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授字母E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蛋和大象,让学生回答:What's this? 随着学生回答出:It's an egg.和elephant时,教师带读,让学生模仿发音。再次教师教读,显示英文单词,。然后问学生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让学生说出Ee。 2)先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Ee。并让学生说出大小写Ee的笔顺。对那些回答正确学生的及时给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学生如回答错误,再找其他学生帮助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四线三格中教写大小写字母Ee。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字头,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多写几个以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同样步骤学习字母F、G、H、I 3.看课本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字母。[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5.教师出示部分容易写错的字母,让学生认读,然后做Listen and circle的练习。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