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时代风貌和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第九节明清时代的小结

中国美术史:第九节明清时代的小结

中国美术史:第九节明清时代的小结明清五百年间的美术有很大发展,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就。

建筑艺术方面。

北京城及其内外所有宫殿、坛庙、城垣、市区、园林的设计、建造,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使封建的政治、军事、宗教、起居、游赏等实用目的与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取得了高度完美的统一,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惊人智慧与伟大创造力。

用砖石重修的万里长城,成为我们伟大中华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象征,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全国各地的住宅建筑,因地理、气候、材料、风俗习惯的不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风格。

江南地区的园林建筑,尤具民族特色。

工艺美术中的染织、刺绣工艺,技艺有很大的提高,北京、苏州、杭州、长沙、成都等地,锦绣生产规模尤大,技艺尤精,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陶瓷生产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其他陶瓷产区,遍布各地。

皇家设官督造的官窑产品,胎骨、色釉、彩绘,日新月异,精益求精,除供应皇室贵族、高官显宦豪华生活所需之外,并远销南洋、东非、中东各国。

当时中国先进的制瓷技术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各国制瓷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雕塑艺术非常发达,虽然直接继承了宋元的雕塑传统,但匠师们对于唐代雕塑的经验显然给予特殊的重视。

明清雕塑尤其是宫殿、庙宇、府第、陵墓前的大型露天雕刻,固然不及唐代此类雕刻雄健有力,然而它们在各种建筑群的平面布局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表达建筑主题,增强建筑艺术力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佛教和道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更为普遍和深入,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精神面貌,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广大社会群众的某些愿望、理想。

小型的案头摆设性的观赏雕塑和工艺品的装饰雕塑,是这一时期最有创造性,最富有生气的雕塑品种,因而拥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

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

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艺术与文化审美繁盛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文将从书画、建筑、家具、服饰、宴会及文化审美等方面,详细探讨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

一、书画艺术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但也不乏创新与变革。

在书法方面,明代的名家有唐寅、米芾等,他们注重笔力的力度与刚猛,追求字迹生动秀丽之美;而清代的名家如康熙皇帝、郑板桥等,则更加注重运笔的平和与隽秀,强调墨色淡雅之美。

在绘画方面,明代文人画兴起,注重意境的表达与情感的传达;而清代则有了以徽派、扬州八怪为代表的山水画派,他们追求画面的自然真实与写意形神兼备的境界。

二、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融合了传统元素与新的审美观念,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明代的宫殿与庙宇建筑,秉承了封建时代的建筑规制,讲究庄严肃穆,宏伟壮观;而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线条的优美与比例的协调,追求建筑整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著名的建筑代表有明代的紫禁城与圆明园,以及清代的颐和园与圆明园。

三、家具艺术明清时期的家具艺术,强调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的兼具。

明代的家具注重线条的简洁与造型的稳重,讲究色调的深沉与质感的厚重;而清代的家具更加注重雕花装饰,以及纹饰与器型的雅致与精细。

家具的材质多以硬木为主,如红木、楠木等,同时也采用了许多装饰技法,如雕刻、镶嵌等。

四、服饰艺术明清时期的服饰艺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审美观念。

明代的服饰以华丽、多彩的色彩为主,服饰款式富丽堂皇,注重面料的织制和刺绣工艺;而清代的服饰则更加注重庄重、典雅的风格,以直裾、袍褂为主要服饰款式。

此外,明清时期的素色服饰也经常运用刺绣、织锦等技艺进行装饰,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五、宴会文化明清时期是宴会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社交活动的重要场合。

宴会的菜肴丰富多样,追求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体验。

宴会还注重用具的品位与艺术价值,餐具、茶具、酒具等器皿以精美、独特的样式为主,体现出饮食文化与审美文化的交融。

第八讲明清美学

第八讲明清美学

一 浪漫主义美学洪流
1、李贽的“童心说”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 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 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 心之初曷可失也 。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 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为 《水浒传》。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 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
3、徐渭的本色说 徐渭、李贽、汤显祖及袁宏道四人推动和影响了明清文艺思朝,集



中体现在他们提出了重要的美学概念。 徐渭的“本色说”,有着“情真”和“语俗两方面的含义,是对戏曲 创作提出来的。“情真”与汤显祖主“情”相通,“语俗”则揭示了 戏曲这一市民文学语言通俗化的特色。 在戏曲创造与表演中自然本色, 反对粉饰、矫揉造作,本色就是本我面目。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 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 个“可怜”的人物。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 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创造性的贡献 尤为突出。他反对绘画上因袭前人的“鸟学人言”的做 法,主张“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他的画具有走 笔如飞,泼墨淋漓而直指胸臆的特色, 强烈的抒情色彩。
4、袁宏道的性灵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散文、诗歌创作的 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 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从提倡直抒“性灵”出发,反对拟古蹈袭。以“性灵说” 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 。 文章要真、率真自然成文,表达真情实感,不为世俗观念束缚。 文章要有趣,趣是生命追求的极致。人生最大乐趣。趣如花中 之色、女中之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及其审美价值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及其审美价值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及其审美价值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工艺美术的创作与发展。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及其审美价值等方面来了解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特色。

一. 历史背景明朝与清朝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这两个朝代对于艺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明末战乱时期,艺术家们纷纷磨刀霍霍,战乱中的创作更加激烈,工艺美术作品也更富于民间色彩。

清代初期,由于满族入主中原,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复杂,不同民族的文化契合,在工艺美术风格上也显现出了融合和多样性,成为了工艺美术的新篇章。

二. 创作特点1.刻实传神的形象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刻实传神的形象表现而著名,像红木家具、砚台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元素,具有凝练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手工艺术。

2. 精湛的工艺技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包含着优美的文化内涵,更表现出了传统艺术中为人所称道的工艺技艺。

明末,大批工艺美术高手纷纷离乡进京,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其精湛的技艺在砚台、漆器、陶瓷等方面得到最好地体现。

3. 美学意境的升华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雅集的时代,也是工艺美术追求美学意境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都以深沉内敛为美学主题。

红木家具、漆器、陶瓷等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细腻的色彩、清新的线条、简约的造型和独特的意境,构建了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独特审美价值。

三. 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1. 富有历史文化价值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

这些工艺美术作品不仅积累着中国古代的文化积淀,更是文化品味的标志。

对于喜欢中华文化的人们来说,收藏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2. 反映着时代特征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时代特性。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1. 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最为繁荣和丰富多样的时期之一。

明清古建筑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并分析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明清古建筑概述2.1 明代古建筑特点在明代,中国建筑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包括宫殿、陵墓、庙宇、园林等各种类型的建筑。

明代古建筑注重平衡与对称,追求整体美感,并且承袭了唐宋时期的传统风格。

2.2 清代古建筑特点清代继承了明代古建筑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

清代古建筑注重规制和秩序,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性。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也得到了建造和发展。

3. 明清古建筑的风格特点3.1 结构与布局明清古建筑强调均衡、对称,注重空间的整体性。

建筑结构多采用榫卯和楼柱等传统工法,保持了房屋整体稳定性。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特色窗户设计,如雀替窗、回字窗等。

3.2 美学与装饰明代古建筑注重斗拱砖石的雕刻技术,使得建筑更加精美和华丽。

清代则注重彩绘技术的运用,在墙面、门扇、天花板等装饰上添加各种图案和题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3 色彩与材料明清古建筑在色彩上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导,搭配黑白灰等简约颜色作为辅助。

红色代表吉祥喜庆,黄色象征尊贵地位,蓝色寓意平静宁神。

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砖石,并注重质感和光泽度。

4. 明清古建筑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1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明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独特理解。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发展。

4.2 保护与传承明清古建筑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对于维护历史连续性和身份认同至关重要。

如今,许多明清古建筑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得到广泛保护。

5. 结论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巅峰时期,明清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美术艺术特征

明清时期美术艺术特征

明清时期美术艺术特征在明清美术中,绘画无疑是最丰富多彩的篇章之一。

它上承宋元博大精深的绘画传统,同时也反应了明清的社会,世态人情,思想意识与审美观若以名家之辈出,画派之丛起,等为考量的画法之创新,则明清画可谓超越前代,卓有成就。

明代中期以前继承宋代宫廷画风宫廷绘画昌盛,明中、后期,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的发展,揭示自然物像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水墨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从三个时期来了解明代的美术艺术。

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浙派”)院体与浙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极大了左右了院内外的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作为职业画家,他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而且生平际遇也有所不同。

戴进:A.山水画:a.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吴伟:A.山水画:a.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画山石用斧劈皴,横涂直抹,似若随意。

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

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A.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

B.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

沈周:A.山水画:a.以粗笔为多,早期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笔丰墨健,浑厚沉郁。

b.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平和怡悦的气氛.c.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文徵明:A.山水画:a.以细笔为主要面目。

b.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追求平面感.c.笔墨干枯中见秀润,设色清丽雅洁,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抒情意味更胜。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唐杰刘羽佳明清是我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由于封建发展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成长,落后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加深,推动了明清时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进步,从而使明清美学思想获得了深入的发展,并显示出新的特色。

明清两代,在酝酿一种新的美学思潮的同时,也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美学思想。

一、明代美学思想明清两代的美学思想在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就其断代来说,明代美学思想又有自己的体系和特征。

明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得人文主义开始滋生。

与此相应,在美学思想上出现了世俗化的审美趣味,重视人的真实自然的情性,而这些情性的内容已由文人士大夫的高雅之致逐渐变为市民阶级的市俗情趣。

这一美学思想的主潮促进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

这一时代,除了绘画美学思想和意象论的发展比较明显之外,最突出的是以李贽、汤显祖和袁氏三兄弟为代表的美学新思潮的出现,积极地推动着明清美学思想的健康发展。

(一)绘画美学与意象论明代是我国古代美学总结的准备时期,而出现较早的则是关于绘画美学和意象论的探讨。

在绘画领域,王履与祝允明的贡献比较突出,而意象论却以王廷相为代表。

1.王履的绘画美学思想王履(lǚ)是我国明代初期的美学思想家,在绘画美学方面贡献较大。

他擅长山水,笔墨秀劲,曾作《华山图》四十幅,并把创作体会和艺术见解写入《华山图序》。

这篇“序”是反映他美学思想的代表作。

文章虽然不长,但它反映了王履绘画美学的基本观点,在我国绘画美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履的美学思想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为基本要领,统帅其整个美学思想体系。

从总体上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王履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科学地把握住艺术与生活的基本关系。

他说:“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古之人之中名世,果得于暗中摸索耶?彼务于转摹者,多以纸素之识具足,而不之外,故愈远愈伪,形尚失之,况意?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想画出事物的真面貌,必须观察该事物,了解该事物,靠临摹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时尚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时尚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时尚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独特魅力的时代,艺术与时尚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发展。

本文将从绘画、服饰和建筑三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时尚。

一、绘画明清时期的绘画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同时也融合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元素。

其中,明代的画风注重写实,追求准确的形象表现,代表人物有文徵明、唐寅等;而清代的绘画则更加注重气韵生动的意境,代表人物有八大山人、郑板桥等。

在形式上,明代的绘画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笔墨的运用,而清代的绘画注重色彩的繁复和堆叠。

二、服饰明清时期的服饰也是一种极具魅力和独特性的艺术。

在明代,服饰注重奢华和繁复,尤其是明穆宗时期的宫廷服饰更是炫目夺目,丰富多彩;清代的服饰则追求简约和清新,特别是康熙、乾隆时期的服饰更加注重细节和绣花的精致。

明清时期的服饰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展现了一个社会的等级和阶层。

三、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建筑的影响深远。

明代的建筑注重宏伟和雄浑,代表作品有故宫、天坛等;而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细腻和精致,代表作品有颐和园、圆明园等。

明清时期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总之,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时尚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无论是绘画、服饰还是建筑,都各自展示了明清时期的特定风貌和文化内涵。

这种艺术与时尚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古代传统艺术与时尚的精神,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通过传承与创新,我们可以将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时尚注入现代生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时代风貌与小说美学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播音主持系闫金良 201013419 【摘要】:明清小说美学中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人物性格塑造方法,还拥有大量漂亮精彩的点评,他们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明清小说美学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层出不穷,并且不断进步,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文将从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出发,从小说和、小说家、小说评论家三个角度各自选取进行分析,来探看这一时代的风貌和美学特征。

【关键词】:明清;小说美学;小说评论美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末期也是封建文化发展的总结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集权以及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国的历史的风貌呈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以及对于美学的总结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明清时代风貌概述明代是大思想家多出的朝代之一,这是由于启蒙思想和个性解放影响的结果“明代美学总体上趋于分化”1出现了许多领异标新的见地,这一时代阳明心学在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使得价值观更迭和审美观变化,市民文化的一再兴盛和传统艺术的完备催发了各行各业的艺术创新,推动者文人和艺术家们才情个性的张扬和童心性灵的高举。

清代是封建时代的总结时代,这一时代在政府的规划下大型的总结性文献被编制,梁启超先生以实学来概括清代美学的特征,这一时代的美学也呈现了“实”这个特征。

正如“刘熙载论文时指出‘实事求是,因寄所托’”2。

总而言之在明清时代小说的空前发展是建立在经济政治这个背景下的。

二、明清两代小说美学——现实与浪漫1、现实主义小说美学小说产生和发展于明清两代,它建立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文化兴起的基础上,同时也是时代现实的反映,比如《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三言二拍”等这些小说从时代本身出发或以历史故事为题或者以现实生活为题进行创作来揭示现状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1)从生活中来例如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的描写“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1朱志荣.中国美学简史[M].第七章第一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朱志荣.中国美学简史[M].第八章第一节.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这一段精彩的描写,仿佛十分的引入入胜可以说字字有力充满了吸引力同时也将鲁达的为人粗中有细,暴躁而不失思考以及他的侠义之心、好汉之本写的淋漓尽致,让整个经过咋人们面前呈现的十分详细。

正因为作者施耐庵对于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仔细的比较使得整个描写深入人心。

这些如同施耐庵的小说家们对于生活的洞察都是无微不至的,他们将生活的细节写入小说也将那个时代的现实写进小说,他们记录了时代的枝枝叶叶,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文学材料。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要做“生活的教科书”。

(2)写实带来美感描写现实是具有强烈的目的性的,写实是为了揭示社会中更为本质的东西,让我们寻找到自己和社会的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时代与未来。

高尔基说过:“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谓之现实主义。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会虚构但是这也难以脱离其本身,所以现实主义的小说拥有其对于现实的尊重。

例如在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时代背景的描写“话中单表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

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有户部官奏准: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

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

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自开了这例,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

”这段对于现实的描写寥寥几笔将整个事件的现实状况交代的一清二楚,而且富于可信度。

这种真实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穿越时空的体验。

但是这写写实的小说有很强的说教和启蒙功能,例如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向我们揭露了清末官场的黑暗和官员的腐败崇洋媚外。

刘鹗的《老残游记》描写了晚晴列强占领中国各地的情况,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他的笔下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作品就像一块块高悬的镜子让我们看到历史、看到自己、看到未来,这就是现实主义小说的之于我们的美。

2、浪漫主义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妙曼神奇的手笔浪漫主义小说在这一时代层出不穷,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的一段的描写“寒风飒飒,怪雾阴阴。

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

滚滚盔明,层层甲亮。

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

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

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

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

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

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

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

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他描写了孙悟空与天神打斗的场面多为侧面描写,一个清晰可见的精彩的打斗场景出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明清浪漫主义小说中语言最美的小说了,它的每一章每一回的描写都引人入胜。

撇开神魔小说宗教神秘的外衣,不难窥见作品的真谛正是在反映所谓“不贪不杀,养气潜灵”,“人人寿”,“修真达善”的和谐、美好的社会理想,“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追求和谐(自由)的理想正是《酉游记》这部千古奇书的真实揭密。

“3明清小说的浪漫主义至今还被我们所津津乐道,它不仅记录了当代也启迪着后代。

3、个性化和浪漫化的小说评论家明清两代的说中不仅因为小说本身的美而传世还有一些评论家的评论而大放异彩。

首先当说金圣叹,他对许多小说做过评论但是最为著名的是对于《水浒传》的评论,例如“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

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

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他的点评里十分关注人物塑造,在情节塑造上提出要“险绝”就是小说的情节设置要奇绝,要出人意外,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毛宗岗也很出色,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了对于《三国演义》的点评中。

他认为三国之故事,“有巧收幻结之妙”是“造物者之巧”,正是有了“天然奇妙之事”,才有《三国演义》的“奇妙之文”。

在点评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片段“操之哭典韦,非为典韦哭也。

哭一既死之典韦,而凡未死之典韦,无不感激。

此非曹操忠厚处,正是曹操奸雄处。

或曰:奸雄虽奸,安得此一副急泪?予答之曰:彼口中哭典韦,意中自哭亡儿、亡侄,我恶乎知之?”这一段精彩的点评可见毛宗岗对小说艺术结构的认识以及关于小说艺术形象的塑造等问题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后世小说创作和欣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脂砚斋一个充满了疑团的点评家,在他的手下点评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他的成就在于他触及到艺术美创造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艺术与真实的关系。

在这里对于脂砚斋不做过多的细说。

但是在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上脂砚斋代表了那个时代小说美学的最高水平。

小说点评拥有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它“既可以对读者的阅读欣赏进行指导,又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进行总结,既可以对作品的总体进行美学概括,又可以对作品的细部进行具体的艺术分析;既可以从各个角度议论作品本身的得失,又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理论问题。

“4因此,它比较灵活,比较自由,容量比较大。

其次小说评点是从作品本身出发的,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出发的。

像金圣叹这样的评点家,艺术鉴赏能力是相当高的。

他们对作品反复进行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从而对作品有比较深的感受和理解。

他们的美学理论和批评,就是以他们本人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为基础的。

这样的理论和批评,不但与那种脱离艺术作品的先验的、空洞的理论和批评大不相同,而且也与某些对艺术毫无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人所搞的那种冷漠的、旁观的、离题万里的理论和批评大不相同。

最后小说评点,只要是第一流的,一般都写得浅显明了,,通俗易晓。

象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的评点,更是写得生动活泼,淋漓酣畅,富有情感色彩。

这种文风,和那种板着脸孔发空洞议论,字句工整典雅而思想呆3竺洪波. 明清小说:审美的世界[C]. 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4叶朗.中国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J].学术月刊. 1982年11期- 4 -滞拘束的八股文的是很不相同的。

三、总结明清两代优秀的小说他们以作者特有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真善美和人性的本真,让我们看到何为优美、何为崇高、何为浪漫、何为现实,光照古今。

“美学是一门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历史的变化着的审美现象科学。

”5古典小说和小说评论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上让人见文而观心,向我们展示了明清时代寻找自我、解放自我、确立自我和张扬自我的历程。

尽管这一时期的小说、小说家和评论家们承受了时代的苍凉,但是这份美学思想却会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参考书目】:[1].朱志荣.中国美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2].陈望衡.中国美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3].周来祥.论中国美学[M].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87年6月第一版[4].王朝闻.美学概论.中国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5].朱志荣主编.中国美学研究[J] .上海三联书店[6]. 竺洪波.明清小说的设[J] .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四期[7]. 叶朗.中国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J]. 学术月刊. 1982年11期[8]. 李燃青. 明清小说美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J]. 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5王朝闻.美学概论[M].中国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