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陶瓷工笔人物画

论陶瓷工笔人物画

在传统的陶瓷绘画艺术中,工笔人物画是其绘画艺术之精髓,有着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法体系,逐步形成了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以线造型,线也就成为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

以固有色为主。

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一、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陶瓷工笔人物画的颜料十分丰富,既有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又有釉上粉彩、古彩和新彩,尤其是新彩颜料更是种类繁多,可以表现多姿多彩大千世界。

高品质的色相、色质及其组合所形成的色彩语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工笔人物画的创作。

现代的陶艺家们在陶瓷工笔人物画中开始有意识减弱线条的表现,突出强调画面色彩形式表现,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的一些陶艺家们从西画中吸取营养,中西融合,取其精华,走向中西合璧的艺术线路,在技法和艺术形式方面进行整合和吸收。

比如借鉴油画中的光色效果、版画的黑白灰视觉感应以及各种肌理效果,来创作陶瓷工笔人物画,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论陶瓷工笔人物画语言表现力,产生了全新的视觉效果。

如在色彩上将高温色釉、青花和新彩颜料综合应用,厚涂、堆积、冲渍、喷洒等新技法应运而生。

材质语言丰富了画面的表达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效果,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

陶艺家的性格、素养、情感等也就随之潜化到陶瓷作品中。

二、写意性、整体性、技法性写意性:作为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粗笔,都应遵循“写意”的法则,追求作品传神写意的境界。

“写意”是纯真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艺术形象则是经过大自然和作者的心灵交融,在物我两化的境况下产生的,寄托着理想而更侧重于主观的视觉形式。

整体性:其一,它有着中国画最基本的形式语言——线条。

丰富的线条由一而二,由二而三,由三而四地不断地生发而出,满纸的线条繁复却有章法,流动而又整体,和谐、统一、自然,往往成为工笔人物画的美景所在,耐人寻味。

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

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

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画工笔心得(精选15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摘要: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丰满婀娜的身姿、富贵华丽的衣衫鲜明的特点,本文将从此时期的代表作中分析唐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到今天,工笔人物画在传统工笔仕女画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关键词:仕女画;传神;继承;工笔人物画一、唐代及各时期工笔仕女画的特色《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作品,以线作为造型基础,加以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

由于唐代自身发展的不同,工笔仕女画在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风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1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工笔仕女绘画依然具有六朝时期“秀骨清象”“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此时期的代表画家是阎立本。

阎立本:开创了中原风格,擅长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该图以贞观十五年(641年)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历史情景。

此时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画面不画背景;人物地位决定了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

在画面中的中,人物抬辇的侍女透露出一种劲健,谈吐自然,唐太宗则是气宇轩昂,沉着稳重。

此时的人物画的特点清瘦的造型、章法洗练,用色沉着而鲜艳,采用单线平涂略施分染,所以说此时的绘画作品继承了浓厚的六朝遗风1.2盛唐时期(713年-765年)在绘画方面,吴道子创“吴家样”,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充分利用了毛笔的起落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使为毛笔绘画由“描”发展到“写”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工人物,尤擅长绘贵公子、仕女,名冠于时”。

特点“以朱色晕染耳根”(无此类作品传世)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描绘了宫廷贵妇在捣丝、络线、缝制时的劳动情景。

从细处看,画家的精细刻画将正、侧、等姿势表现出来,尤其是对抬胳膊仰头向上看的红衣女童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浅析李嵩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李嵩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李嵩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摘要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宋代人物画有着其特殊的时代特色,更加注重塑造人物性格鲜明的形象。

宋代人物画的艺术风格有着其独特的一面,李嵩工笔人物题材类型主要偏向于描绘民生民俗题材,所反映的人民生活情况非常接近人民的现实生活。

无论从用线、设色、还是构图上,绘画风格都比较成熟。

打破了过去以宗教、宫廷、礼仪等为主要的绘画题材的局限性,使他的创作方向偏向于描绘社会底层民俗生活的风俗画,给宋代的人物画增添了一些新绘对于以后人物画的画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用线;设色;构图;题材;人物画;李嵩一李嵩人物画形成背景李嵩,南宋画家,钱塘人。

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后为宫廷画家李从训的养子,通过李从训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虚心请教,勤于练习绘画的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其人物画笔酣墨饱,栩栩如生,他的绘画题材颇为丰富,其中体现民生民俗题材的绘画风格居多。

李嵩的风俗画被大家所熟知,他画过很多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为主要题材的风俗画,这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代人物比较兴盛,绘画题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物画主要偏向于平民化、风俗画,突破了帝王、贵妇、圣贤为主的绘画格局,赋予了人物画新的生命力,更具有现实主义意义。

在《货郎图》这幅作品中,主要以白描淡色的绘画风格描绘了南宋时期穿街走巷,手拿拨浪鼓叫卖日常生活用品的老货郎,引来农妇及儿童围观充满喜悦的场景。

生动的描绘了宋代乡村商贩生存以及当时的民生民俗。

《骷髅幻戏图》在这幅作品中,人物神情各异,人物表情刻画上惟妙惟肖。

李嵩的《四迷图》,内容是嘲讽人民生活中四种萎靡堕落现象,表达了画家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的作品还有《服田图》、《市担婴戏图》《观潮图》等。

二李嵩人物画的艺术风格1.富有表现力的线条1.独特的书法用笔。

李嵩作品在线条的表现上把写实与写意的绘画技法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他在绘画中借鉴了书法中独特的用笔方式。

例如,李嵩的《市担婴戏图》在衣纹的绘画上,常常运用书法中的中锋、侧锋两者交替使用衣袖部分用线笔锋起伏有致,线条强劲有力。

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

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

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意笔”的术语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常以“工细”与“野逸”或“工整”与“简笔”来略加区分。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一起来看看吧!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点1、色彩形式美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特性色彩体现了不同画品的特征,也体现了画家的画风,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画者想要表现的情怀。

对色彩的认识最早来自远古时代,从彩陶艺术开创以来,工匠开始了对色彩的追求,好的画品中,色彩可以传达感情,也可以传达精神,随着陶艺的不断发展,色彩成为了艺术语言的重要构成。

我国早期的很多绘画艺术家,比较重视对色彩的客观再现,希望可以还原生态自然的颜色。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眼光越来越高,而且比较重视主观的表达“色彩印象”,其可以传达画家的主观思想,也可以宣泄画者的情感。

在近现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画者在应用色彩时,对色彩进行了重新认识,而且影响着画者的画风。

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种类比较多,不但包括固有色、环境色,还包括光源色,西方画家还对色彩进行了细化,色彩可分为色度、明度以及纯度。

在近代形成的色彩理论极大的影响着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表达形式以及技巧,还增加了我国近现代绘画作品的丰富性。

2、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人物画在色彩形式美方面的差异与联系2.1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形式美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色彩主要起着辅助线条的效果,在应用色彩时,需要先勾勒然后再进行填色,在应用的过程中,要遵循色不碍线、色不碍墨的原则。

虽然,色彩的重要性不及线条与墨色,但是却对工笔人物画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唐代的人物画,代表作有《捣练图》,画中人物端庄秀雅,行笔流程,而且色彩艳丽,画家很好的运用了色彩,将画中人物的形象表达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工笔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工笔画的特点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工笔画的特点具体分析一、美学意境1、有气韵则有生动:“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气韵生动”是个完整的提法,体现了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而一直被沿用至今。

2、因心而造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业,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因心而造境”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他指的是画面意境而不是自然的、真实的生活图景,是作画者按自己的理想所虚拟出来的虚幻飘渺的艺术境界,这个图景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或少有的,是作画者“心造”之境。

3、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处理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画面主体,使主体更为突出,后面的空白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人回味无穷。

大部分的空白可以使我们想象许多意境,画中虽未画出,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思绪任意驰骋。

4、以诗入画与画中有诗:“画中有诗”不是仅仅指画面上的题诗,还指画中隐含着的诗意,补画笔所未到,启动画者之联想,使诗意与画意相得益彰。

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情景相生,得意于画外。

二、线的特点1、书法用笔:中国工笔画的用笔与书法同法,也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与收笔是勾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部分,起笔收笔的质量直接影响线条本身的质量及行笔的过程。

浅谈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写意精神

浅谈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写意精神

后赋予物象的精神气 质, 是让人感悟 的“ 弦外之 音” 。写意性就 是隐藏 在 刺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 , 其思想超过 了前人作 品中借 纨扇 隐喻妇女遭遗弃 宫怨” 范围。此画已略带写意笔意。与之 有异曲 同工之 妙的画家还有 “ 以形 写神 ” 原则 下 的基 本 要 求 , 句 话 说 , 形 写 神 的 作 品必 然 带 有 写 的“ 的 换 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闲逸婉 约的意致。始终围绕着“ “ 做文章。“ ” 神” 意” 形 是媒介 , 借 意” 一词有着极大的距离 , 其实, 写意” “ 这个词语首先提出并不是针对我们 淡天真 、 形” 意” 形 今 天 说 的 写意 画 , 针 对 当 时 的 工 笔 画。 是 针 对 工 笔 画 中 的 工 , 调 工 “ 达 画家的“ 。善于绘画的人注重作品的写意性而不拘泥于形物 , 而是 强
缺 少对 传 统 的 深入 研 究 , 乏 写 意精 神 , 缺 因此 , 当下强 调 其 写 意性 就 显得 尤 为重要 。 在 【 键词 】传统 工 笔人 物 线造 型 写 意性 关


引 言
已经不被文人士大夫所青睐 , 往往被 归于 “ 工匠” 之作 , 文人士大夫参 与到
中国 工 笔人 物 画 早 于 中 国 山 水 画 和 花 鸟 画成 熟 , 是 较 早 分 科 的 一 绘画中来 , 也 使得绘画审美取 向发生了改变 , 也使 中国传统绘 画出现 了写意 门。 经 过 了千 年 的 发展 , 了现 代 , 我 们 一 提 到 工 笔 人 物 画 人 们 还 是 会 画与工笔画平行发展的局面。 出现 了很多 寓写于工、 到 当 亦工亦 写、 兼工带写 宏 呈 平 想 那 些 细腻 工 整 、 表现 “ 实 ” 带 有 明 显装 饰 风 格 的作 品 , 乎他 们 和 “ 写 并 似 写 的 画作 。 画 风一 变前 代 的 华贵 雍 容 、 丽 辉 煌 的 作 风 , 现 出优 雅 清 隽 、

写意为象——浅析传统工笔人物画之写意性艺术特征

写意为象——浅析传统工笔人物画之写意性艺术特征

2010年9月第8卷第3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Zhcj i ang V ocat i onal A c ade m y of A r tS e pt em be r,2010V01.8N o.3I一飞一-5意为象思刀豕文章编号:1672-2795(2010)03-0067-09——浅析传统工笔人物画之写意性艺术特征摘要: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绘画艺术,有着极其绚丽和悠久的历史。

在传统“以形写神”和“写意传神”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工笔人物画将其工整严谨的本质面貌与写意性的艺术特征有机结合,体现出工写相宜的审美特征。

本文从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构图、色彩和技法表现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入探析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艺术特征,旨在通过研究和发掘民族绘画艺术的精神与特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写意;写意性;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O n Fr e e ha nd A r t i s t i c C har act er i s t i cs of T r adi t i onal M et i cul ous Port r ai tW A N G Y._f eiA bst r act:M et i cul o us por tr ai t pai nt i ng i s a t r adi t i onal nat i on al a rt w i t h a n e xt re m e l y l o ng hi st or y.I n t het r adi t i onal aes t het i c t hought of“f i gu r e t o po r t r ay spi r i t’’a nd“f r ee hand t o c o nvey spi r i t”.t he m et i c ul ous por t r ai tcom bi nes i t s f i ne br u s hw o r k w i t h f re eha nd ar ti s ti c f e at ur es,r e f l ec t i ng t he aes t het i c cha r act e r i st i cs of a har m ony bet w een m e t i cul ous a nd f re e ha nd br us hw or k.Fr om t he f or m,com posi t i on,c ol or a nd t ech—ni que s,t he pape r anal yze s f re e ha nd art i s t ic f e at ur e s of m et i c ul ous por t r ai t,and a i m s t o i nher i t and devel—opt r adi t i onal C hi nese pa i nt i n g by st udyi ng a nd expl or i ng t he s pi ri t a nd cha r act e r i st i cs of nat i on al pai nt-i ng.K ey w or ds:m et i cul ous por t r ai t pai nt i ng;f re e ha nd;f re e ha nd cha r act e r;a r t i st i c f e at ur e s一、缘起中华民族是抒情而浪漫的民族,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亦是富于抒情性和写意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摘要: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样中初露端倪,至春秋战国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中国传统工笔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规范体系和鲜明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不似之似以线立骨以意赋色意象布局装饰风格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样中初露端倪,至春秋战国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从来就不满足于对自然的简单模拟,而总是努力追求艺术形象的神韵意趣和个人性灵情操的表现,使作品达到写意传神。

因而,中国传统工笔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规范体系和鲜明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造型、色彩、构图、装饰和风格五个方面。

一、不似之似
早在一千五六百前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不似之似”的著名论点。

阐明了艺术形象采源生活,以及形神互相依存和以神为主导等理论。

何谓“不似之似”?它是如何提出来的?王绂在《书画传习录》中有所阐明:“东坡此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也。

然而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圆中,今日或寥寥数语,自矜高简,或重庆叠屋,动日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

”清代画家方薰也作过比较确切的解释:“古人谓之不尚形似人,及
形之不足而务肖神明也。

”黄宾虹说得更明白:“貌似尚易,神似尤难,东坡言徒取其形似者犹是儿童之见。

必于形似之外,得其神似,鉴赏。

故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在“不似之似”的美学思想指导下,我国古代绘画从没有像西方绘画那样运用明暗块面、三度空间、焦点透视把物象画得非常逼真。

也没有像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那样彻底撇开自然物象,追求主观的抽象的表现。

在“以形写神”“不似之似”的要求下,传统工笔人物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点:
1.精简夸张的造型手法。

精简是我国传统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准则,刘勰云:“以少总多。

”司空图说:“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诗经》三百篇,芘陵霍去病墓碉传统戏曲的虚拟手法,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范例。

中国画自然也不例外,而且要达到“不似之似”的要求,必须采取舍繁求简的手法,所以提出“惜墨如金”笔愈少而情愈真形迹愈简而意蕴愈深等论点。

夸张也是我国传统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准则。

如《女史箴图》、《步辇图》中的一些人物形象都表现得非常夸张传神。

敦煌壁画的《飞天》,利用衣裙飘带的助势扩展,浮云飞花的衬托和线条的节奏旋律,使女神飞得轻盈自如,比西洋画中带翅的安琪儿飞得更舒展。

2.造型的平面性。

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必然导致造型的平面性。

因为假使采取立体造型,线条就无法立足,即使用得上的一些线条,也只能成为体面的附庸,充作边缘的面而已,以致无法施展它的特长。

只有在平面和空白上,线条才能随着画家的情思,自由地流转驰骋,形成优美的节奏旋律,体现它无穷的生命力。

3.抓形体的基本结构。

由于中国画反对客观被动要反对客观被模拟自然物象,因此无视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明暗光影等偶然因素,而强调形体基本结构的掌握。

因为基本结构是形体的内丰本质,掌握了它就能摆脱对模特的依赖。

凭借对物体的理解和记忆,自由地发挥想象,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形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的女子形象就是由圆(头部)、圆形(上身)、三角形(裙子)组成。

这种造型手法一直贯穿在汉代陶俑、木雕、画像石、陵寝石雕、马王堆帛画和顾恺之的作品中。

4.注重形象记忆。

由于中国不斤斤于复制自然,也由于中国掌握了程式化的造型规律,因此不像西方写实主义画家那样在创作时离不开模特,甚至摆好姿势写生。

而是采用形象记忆和默写的方法。

古代画论记载着不少有关形象记忆的精辟论述,如《苏东坡》在《传神记》中提到:“传神与相一道,欲得其人之天,法当众阴察之,令乃使人具有衣冠坐,注视—物,彼敛容白特,岂复见天乎?”
二、以线立骨
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条不仅仅为了勾画物象的轮廓,表现物象的结构而存在,而蕴含极丰富的内涵。

早在原始彩陶和先秦金银器皿上出现了绘画线条的雏形。

战国帛是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人物画,已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物象的情态,表明以线条为主的表现方法在那时已奠定了基础,东晋的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徽、张僧繇在继承先秦、两汉线描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书法的营养,进一步发展了笔线技巧。

在今天尚能看到的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摹本中,我们可约略地看出他所创造的“紧密连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已成功地用线条的流转盘施,造成了一种富有韵律感的优美的程式,在约形传情的和自觉地发挥线条自身美感上比战国帛画又推进一步。

唐代阎立本周方等继承了顾恺之细密的画风。

加以发展,形成了“密体”,吴道子又继承了张僧繇比较疏放的用线方法,发展成“离披点划”“势若旋风”的“疏体”。

从而拓宽了用线方法,形成了铁线、柳叶、战笔等多种线型,后人把它们归结为“十八描”。

三、以意赋色
根据以意赋色的要求,传统工笔人物画在设色上有以下特点:
1.色彩的平面性和装饰美。

传统工笔人物画撇开了因原造成和色彩变化,而采用平面、色
块组合的表现形式。

通过色块大小、冷暖、深浅、明暗和石色水平的相同对比、呼应、衬托和映发,以及作为形象间架的墨线从中起着协调和统一作用,而形成了一种单纯、明快、深沉、浑厚和谐而富于装饰美感的色彩特色。

2.夸张、变色、超妙自然。

中国画家为了表达情思,强化物象的韵特性,追求理想的色彩效果打破了自然色彩的约束,大胆地把自然物象的色彩加以强化和削弱,甚至完全改变物象的色彩,利用错觉,以假乱真,达到不似之似,自然界很少有黑色的树叶,而中国画家多墨色画叶采衬托红花。

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设色和自然物象差距很大,却比真山真水更绚丽强烈。

敦煌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以土红打底,用绿色画马,把群山染成黑、白、黄、绿各种颜色,似乎信手拈来,却表现一种天真拙朴之美,充满原始郁勃的生命力。

3.追求单纯、古雅的色彩效果。

尚简尚雅是中国画重要的审美准则,对工笔人物画来说更具体特殊意义,因为工笔人物画强调装饰性,而色彩越单纯,装饰性也越强。

画论中一再提到:“用色以古雅为上,不可浮艳,混沌、火气,俗气、死气”。

重彩唯求古厚,淡色唯求清逸,要”重而色不浊,淡而不薄,滋而不燥,艳而不俗”等。

为达到色彩的古雅,传统工笔人物很重视墨色的运用,如《韩熙载夜宴图》假若没有大小深浅不同的墨色块在中间起着对比和协调作用,画面就不可这样有
分量、深沉。

四、意象布局
1.突破时空界限,开拓意象空间。

人的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焦点透视虽符合科学规律,却给画面处理带来很大的制约。

为了达到写意传神的要求,把有限的画面转化无限的艺术空间,古代画家巧妙地创造了散点透视,以大观小,以时观空、留空白等方法。

2.运用多样统一法则。

多样统一是绘画构图的基本原则,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艺术创作的反映,对绘画形式美的构成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多样统一即是通过形体、线条和色彩的大小、明暗、冷暖、主次、刚柔、虚实、动静等对比,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感受和活力;又以调和、渐层及关联呼应等方法,在对比中求得统一,使画面既丰富多彩,又保持整体和谐,一切绘画都离不开多样统一法则,而中国画家却不受客观物象的束缚,比较自由和主动地处理画面。

同时由于中国画追求气韵动势、独特的空间意识和笔线特性等原因,而特别重视开合、疏实、主宾、动静、奇平、不齐瓣角等因素。

五、装饰风格
所谓装饰风格是指在排除对自然物象客观模拟的前提下,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抓住自然物象的基本形体特征,强调突出某些形式因素,加以集中提炼,夸张变形,而达到单纯化、规律化、程式化
和理想化。

我国民族美术本来就不主张复制自然,而强调用夸张提炼的手法超越自然,所以在形成装饰风格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早在史前彩陶,商周青铜器上已出现了浓郁装饰风格,《人物凤图》中的龙凤形象,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是受到彩陶和青铜器上龙凤图案的影响,具有鲜明的装饰风格,在人物塑造上,作者用夸张提炼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当时女子“好细腰”“长裙曳地”的外形特征。

又如永乐宫的三清殿壁画《朝元图》,则以严谨的精到和高度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双勾填彩、堆金沥粉等方法,绘制成一幅灿烂辉煌、未经雕琢的绝妙装饰画。

总之,以上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特点是古人千万年来艺术实践的总结;必须加以重视作为借鉴。

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人成法也不能一万不变,我们必须发扬“法古而不泥古”、“师意而师迹”的精神,既要吸取有益营养,又要不被其束缚,正如潘天寿所说:“学画时须懂得古人理法,亦须懂得自然理法,作画时须舍得了自然理法,亦须舍得了古人理法,即能出人头地,为画中龙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