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 500多年前的御医良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图1)杨大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大龄女

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子呢? 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好再次申请。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杨医生给于女士开的归脾汤,是一剂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的良药。对心脾气血两虚和气虚出血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绪的变化。其中思伤脾,于女士是典型的这种情况。(图2) 脾有什么作用呢? 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说,脾主运化,帮助整个胃肠把食物中的精华也就是食物的营养向全身输送。我们喝的水液,也是经过脾吸收后,向上输送到心、肺。通过心肺的血液循环向全身散布。这是脾最主要的

生理功能。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之源。气血是脾胃吸收食物里的营养物质转化来的,长期伤脾可以导致气血不足。当脾气不足、气血化生不足时,心神失养,人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容易疲劳。所以,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之处。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大量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归脾汤是亚健康人群很好的选择。杨桢说,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独挡一面,这样的人就要劳心费神,思虑过度,比常人想的就要多,这部分人引起这样的病变非常多。归脾汤能够应对现代人非常普遍的病症,而且方子中的药物匹配得当,药性柔和,创建至今成了大众喜欢的中成药。如此神奇的方子是谁创造的?说起这个就要提到两个人,第一个人叫严用和,江西庐山人,南宋时期的名医,用药非常精准。(图3) 杨桢说,严用和著有很有名的书《济生方》。在《济生方》里,他创作、发明了很多有名的方子,归脾汤是其中之一。这一方剂出现之后,很多人觉得好用,流传很广。严用和的书出来之后三四百年间,对宫廷御医们影响也很大。(图4) 严用和创立的归脾汤由9味药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龙眼肉、茯苓、酸枣仁、木香。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健脾;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这些药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但是真正令

归脾汤发扬光大的,却是明代御医薛已。他又加入了静心安神的远志、养血的当归两味药,成就了今天的千古奇方——归脾汤。(图5) 杨桢说,薛己是一位临床的大家,他以医案第一多闻名。他的父亲是明代御医。他从小跟父亲学医,青年时就成了御医。薛已医术高超,而且著作颇多,医案数量惊人。他的医案分门别类,内、外、妇、儿、骨伤科,几乎就是他的门诊记录。从大量的医案中,研究者们发现一个重要现象,薛已使用的方药并不多,但几乎都是现在的名方。他选用归脾汤、逍遥散、六味地黄丸治疗的医案比比皆是。而这些方药也正是因为薛已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后世广为接受。杨桢说,当年有一位先生姓钱,结婚多年,夫妻两个都到了30岁,膝下没有儿女,渐渐地两个人关系不太和睦。妻子因为月经不调,情绪也不太好,影响夫妻感情,最后两个人分居。分居几年后,钱先生想纳妾。凑巧的是,钱先生和御医薛己是好朋友,他把夫人的情况告诉了薛己,并且把自己打算纳妾的想法也和盘托出。薛已一听,笑着说且慢。薛已判断,钱夫人肝火旺盛,脾胃不足,导致心神不安。于是薛已开出两剂名方:归脾汤和逍遥散。钱夫人很快怀孕了,第二年生了儿子。薛己巧用归脾汤配合逍遥散不但治好了女性的不孕症,还挽救了一桩即将破碎的婚姻。但是,不要认为归脾汤只在古代才有神奇的功效,在现代医疗中,它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很多女性都有减肥的经历,有时过度减肥会给身体带来很大伤害。这和归脾汤又有什么关系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就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郝万山说,一个女孩,她妈妈带她来看病,人很瘦。我说你吃减肥药了吗?她点点头,我说你什么时候吃的减肥药。她说半年前。我问,你的月经还有吗?女孩说,已经闭经3个月了。她说,吃完减肥药,体重下来了,还觉得胖,就继续吃,结果3个月前就没有月经了。我之所以来看,是因为学习不下去,精神振作不起来,特别郁闷,感觉活着没意思。孩子的诉说深深触动了郝大夫,盲目减肥不仅身体出现了问题,还产生了极度抑郁的情绪。郝大夫决定先给女孩做心理疏导。

郝万山说,她的减肥方式除了吃减肥药以外,就是节食。她摄入的能量不够五脏六腑消耗的,没有剩余的气血和能量下注胞宫,所以就闭经了。她之所以课听不进去,郁闷,什么都不想干,特别没劲,我们的大脑思维理解、学习、记忆、情感、情绪,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你1.7米的个子,现在的体重只有80斤,你现在所摄入的能量根本不够你脏腑代谢用,根本没有剩余的能量充养你的大脑。女孩告诉郝大夫,在大学里自己喜欢一个男孩子,但是那个男孩嫌她太胖,拒绝和她交往。她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下决心减肥,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恶果。郝万山说,我让她吃了半年归脾汤,先是精神情绪好了,能够听课了。月经来

了,以后还是不太正常,仍然用归脾汤调,现在这个孩子在美国留学,一切正常了。有时她给我发个电邮,说想起当年就是一个噩梦。归脾汤另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治疗脾虚不统血,比如妇女的崩漏、月经不调、量多色淡等,都可以用归脾汤调理。曾经有一个生动病例给郝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位中年女性,20多年被顽固的湿疹困扰。郝万山说,内科不治喘,说明喘难治。外科不治癣,癣泛指皮肤病。这个病太顽固了,要找一个容易攻破的突破口。打仗不能找最难的地方去攻克,就找个容易突破的地方。患者说她还睡不着觉,一宿一宿失眠,还有一个问题是月经过多,贫血。月经的颜色发淡,有时几乎没有血色。郝大夫觉得自己没有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但是患者的月经过多,并伴有乏力,脸色苍白,唇爪不华。一定是由于气血不足,不能摄血、不能统血导致的月经过多。于是,郝老师先用归脾汤给患者调理月经,没想到产生了意外的效果。郝万山说,一个月后,她非常高兴地找到我说,吃了你的药,湿疹减轻多了。我开始没有想到直接关系,后来突然想到脾是运化水湿的,当脾气运化水湿功能底下的时候,水湿就泛滥于肌肤,因为脾是主肌肉的。并不是所有的湿疹都可以用归脾汤治疗。只要是脾气虚、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这一类的湿疹可以用归脾汤治疗。(图6) 郝大夫说,其实很多皮肤病包括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还有

白癜风都和精神情绪有关。当人的精神情绪压力大或者是焦虑紧张的时候,皮肤病就会加重。所以有人到温泉去疗养一个月,回来说洗温泉后牛皮癣好了、湿疹也好了,实际上是他到那里心情放松了,没有压力了。所以与其说是洗温泉洗好了,不如说他的身心放松之后,症状改善了。而归脾汤本身有安神的作用,神志安定了、睡好了,从健脾利湿的角度来说有作用,从调整心态的角度也有作用,所以湿疹减轻了。通过这些经典的病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神医的智慧,创立的归脾汤流传至今已经1000多年,仍在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尤其现在生活节奏快,各种压力大,过思、过虑、过劳十分普遍。其实这些病古代也有,称为“劳伤”。明代御医薛已500多年前就为我们开好了良方。杨桢说,对于城市中为了工资、房屋,小孩上学等拼命奔波的人,经常吃一些这种药,效果非常好。如果又有暴怒,经常生气,薛已有个非常出名的方法,就是早晨吃一丸逍遥丸,晚上吃一丸归脾丸,就可以减轻很多愤怒和思虑。目前归脾汤的成药有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大,人们感情脆弱,气血消耗过多,很多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在当代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归脾汤还是要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使用。

归脾汤药方

【出处】《正体类要》

【类别】补益剂-气血双补。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方组趣味记忆】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解: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当归),期(黄芪),早(酸枣仁),远知(远志),龙眼(龙眼肉),香(木香)。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论】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方解】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

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

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化裁】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附注】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文献】方论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情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1)补血剂归脾汤

(1)补血剂 归脾汤 归脾 汤▲▲▲ 〖方源〗《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组成]白术当归 白茯苓黄芪炒远志 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钱(3g) 人参一钱 (6g) 木香五分(1.5g) 甘草炙,三分(1g) [《内科摘要》作者薜己,号立斋,嘉靖间入北京太医院,久仕于两京太医院,故所阅珍秘医籍甚多,治病以脾胃为本,又重视培补肾阴肾阳,《内科摘要》是其代表作。]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方解] ┌黄芪 ──补脾益气 君┤ └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 臣┤ └当归──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佐┤ └ 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 使┤生姜┐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本方证因恩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面色萎黄,脾气亏虚则 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 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

老中医:古代心脏病专用特效名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烊化服),麦冬,麻仁,大枣。 【整体药性】温和。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心肺两虚,脉微结代。 【典型征象】赢瘦,心悸,自汗,咽干舌燥,心烦失眠。 【禁忌人群】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 炙甘草汤是历代中医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著名方剂。明清医家喻嘉言称之为“此仲景伤寒门之圣方也”。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三见于仲景之书,《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次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千 金翼》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 者十一日死”,再者附于《金匮·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愠愠液液者”。 因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密、药简义备、疗效显著而成为临床常用方剂,直到现在依旧在医疗 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炙甘草汤主治气血虚弱、心失所养,现代中医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等病。 详解炙甘草汤的配伍 炙甘草汤是由9味药组成的,但如果是自己熬制其实还可以加一味清酒,共有10味药。其中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这5味药属于通阳益气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5味药则属于滋阴养血的药物。对于这种配伍组合,张景岳用一句话归纳了阴药与阳药 的辨证关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就炙甘草汤而言,阴药与阳药的关系,不是半斤八两,而是以滋补阴血为主,通阳益气为辅。二者之间既联系密切,又主次明确。 炙甘草汤中的几味药颇具特色,与疗效密切相关,现在就为大家说明一下: 首先,在本方中炙甘草是主要药物,大凡历代名方,如果用药名来命名方剂,那么该药多为 君药。炙甘草在原方中用到了4两(汉两),中医认为,炙甘草甘温,专主培土,脾土为气血 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自然就能生化出更多的气血。《名医别录》记载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这说明甘草既可以温通阳气,畅行经脉而复脉,又可以益气温阳进而化生阴血以养心止动悸。本方中生地黄的用量也很大,原方中用到了1斤(汉斤)。地黄是中医里面的一个重要药物, 六味地黄丸家喻户晓,其中的主要药物就是地黄。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生地性寒, 善于滋阴凉血,熟地性温,善于补肾填髓。六味地黄丸里面用的是熟地,主要是用这个药物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500多年前的御医良 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 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 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

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图1)杨大 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 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 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大龄女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 子呢?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 好再次申请。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 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一一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 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杨医生给于女士开的归脾汤,是一剂健脾益气,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目结。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历代医家对结脉、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结脉是脉来缓迟,时有一止复来,止无定数,即脉率在70次/分以下,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是脉来或数或缓,有中止而不能自还,止有定数。中医学的脉学理论认为,结脉乃由气血结滞,精力不继,心脉瘀阻所致,多见于久病虚弱者。代脉乃因脏器衰微,脾气欲脱,或七情太过,或跌扑损伤,风家痛家,致气血失序,脉来更代。李时珍日:“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为代,结生代死自殊途。”可见,结脉比之代脉,预后较好。 现代医学认为,结脉、代脉与心律失常有关。结脉多见于房颤、早搏、逸搏、心房扑动、窦性过缓或不齐、窦性停搏等。代脉见于早搏、心房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亦可见于其它疾病,如各种感染、外伤、烧伤、肿瘤、结石、内脏栓塞、外科手术与麻醉、甲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影响等。此外,过度吸烟、饮酒、疲劳、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妊娠或绝经期等,亦可出现结、代脉。 滋阴和阳 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伤寒”二字,从广义上去分析,说明有外感六淫所伤。这种淫邪,包括气候、地理诸因素,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的因素。这种淫邪可以导致心脏气阴亏虚,以及阴阳的动态失调,从而出现心跳不规律,心慌,心前区悸动不安等。岳美中先生说:“结代为炙甘草汤之脉候,心动悸为炙甘草汤之腹候”。由此而对应的治疗法则应当是,滋阴和阳,抵御外邪。

归脾丸

归脾丸(转载) (2010-10-30 12:51:4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归脾丸(转载)作者:貂蝉猫 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专门写了,他是明代太医院的院长,手段那是非常的高强。 那么,这个归脾丸是治疗什么的呢? 我从一个例子开始讲起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有个家长找到我,要给她的儿子治疗肾病,这个小孩八九岁,当时我一看这个孩子,吓了一跳。 这个孩子的脸色,一看就是病色,整个呈现出一种枯萎的黄色,中医叫萎黄,那种土黄的颜色,这种颜色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看到,都觉得有些害怕。 当时这个孩子是肾小球肾炎,尿检蛋白很高,在西医医院住院,用了激素以后,稍微控制了一些,但是改善不大,于是西医最后劝他出院,找中医调理吧。 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脸色,都不想给调理了,但是心中不忍,就说试试吧。 开始我怀疑他肝是否有问题,因为脸这么黄,孩子的母亲说:西医也这么怀疑,但是检查没有异常。

这个孩子的脉是洪大的,来势汹汹,我心里想,这么大的热啊! 于是,开方凉血活血。七副药,希望清热。 结果,七天后,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能耽误人家了,当时差点说另请高明吧。 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提醒我:病了这么久了,应该不是实证啊。 这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再细诊脉,重按无力,再看脸色,分明的萎黄啊,这是脾血亏虚之极啊。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归脾丸,我告诉家长,现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服用归脾丸,同时开始撤激素,每撤一次激素,服用的归脾丸的药量就随之增加一点。 结果,孩子再次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他整个的脸色萎黄已经基本消失了! 当时一走廊的人纷纷出来看,都说这个孩子“活过来了”。 后来,他的情况继续好转,到了西医医院复查的时候,西医的主治医非常的奇怪,说这是怎么变过来的,家长就告诉说中医调理的。 这里面,就是这个小小的归脾丸的功劳。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白术(炒) 、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主治是: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心脾两虚不妨常服归脾丸,归脾丸的13种新用途

心脾两虚不妨常服归脾丸,归脾丸的13种新用途 心脾两虚不妨常服归脾丸,受益多多 现代医家指出,人过四十当服六味地黄丸滋先天,人在早年当用归脾丸养后天,把运用归脾丸看作养生十分重要的部分。作为职业的需要,文秘、新闻工作者、律师、政府官员、医生、学生等,难免要进行大量的思考,思虑过度则气结,进一步要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归脾丸是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的名方,也是各大药店最为畅销的中成药之一。因为它不仅能治疗许多疾病,而且是平常保健防病的佳品。 五劳指出,久卧则伤气,久视则伤血,久坐则伤肉。现代办公条件的提高,使人们面对闪烁的荧屏,每天久坐不动,必然伤及气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紧张,加之某些从业人员三餐常常无法按时进用,也极易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影响气血的正常生化运行。然而激烈的竞争以及对身体的过度自信,“办公一族”往往没有机会到医院看病,以至于养虎为患;而某些慢性病,短暂突击治疗也是白搭———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自我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归脾丸既补血又补气,既养心又健脾,且性味平和,不失为自我养护的上佳选择。 归脾丸方子出自宋代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80g 白术(炒)160g 炙黄芪

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制)160g 酸枣仁(炒)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去核)40g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罗大伦)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那么,高明的中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他想补血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气是否不足,如果不足,您单单补血那是不够的,因为血之化源不足,那怎么补血都会没有后劲的。 而补气,其实主要就是补脾气,这个脾主气,和气的关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

极其珍贵民间老中医经验良方

目录 1*红参APC汤专治体虚寒感冒: 2*石膏APC汤治体实热感冒: 3*治感冒妙方: 4*何绍奇的“幸凉解表方“治感冒: 5小柴汤加减感冒: 6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治体虚感冒: 7柴胡清热汤治高热症: 8外感高热发斑用白虎汤: 9柴葛解肌汤治小儿感冒高热: 名医祝谌予治小儿外邪发热名方: 10治小儿高热验方: 11*外感咳嗽通用方:杏苏散 外感咳嗽三拗汤: 12*咳嗽专效方—郭永来的前胡化痰止咳方:13滋阴润肺止咳汤—专治干咳: 14*风寒咳嗽吐痰不利验方: 15江尔逊的宁嗽汤治风寒咳嗽特效: 16*儿童感冒咳嗽特效方: 17治百咳妙方:

18小青龙汤治外感寒痰喘: 19苏陈九宝汤治外感风寒咳喘: 20金水六君煎治体虚久喘: 21哮喘除根方: 22*开胃进食汤治厌食: 23治小儿厌食妙方: 24*龚志贤治消化系统息肉良方: 25*小儿疳积特效方: 26: 27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妙方; 28*治急性肠胃炎特效方: 车前子粉治疗腹泻有特效: 29*反流性胃炎之g 星—金钱草: 30中西结合的治胃病奇效秘方: 31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32人参归脾汤加减治十二指肠溃疡: 33海蒲龙骨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4湿盛胃浊特效方: 35*五味消毒饮加味治化脓性兰尾炎: 36银花清肠饮治兰尾炎特效: 37金铃承气汤治急性上腹痛: 38芍药甘草汤治肠痉孪腹痛:

39芍药甘草汤加白及治胃肠出血: 40急性兰尾炎验方; 41*元胡止痛片速治胃脘急痛: 42*心痛定(硝苯地平)速治痛经: 43*利福平治急性痢疾效果好: 44治痢疾神效验方: 45*山茱萸汤治虚汗特效: 46*养阴清肺汤治咽喉病有奇效: 47*老军医治急性扁道体炎奇效方: 48急性扁道腺炎、咽喉热肿验方: 49失音速效方: 50*鲜地龙治腮腺炎有奇效; 51治肺炎效方: 52*黄一峰治空洞型肺结核的良方: 53*治肺结核良方: 54急性肝炎验方; 55鼓胀良方—鸡胫汤: 56*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治高血压有特效:57治疗高血压效验方: 58高血压妙方: 59*治低血压良方:(小于90/60) 60低血压妙方:

归脾汤

归脾汤 药物组成: 白术9g,当归9g,白茯苓9g,黄耆(炒)9g,龙眼肉9g,远志9g,酸枣仁(炒)9g,木香6g,甘草(炙)6g,人参12g。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济生》 药物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瓢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各30g)甘草炙,半两(15g)。 用法:上呚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病症分析:

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无权则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饮内停之证。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用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补其虚,用干姜、附子之辛者温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温者行其滞,用厚朴、腹子之下气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温者抑其所不胜。 2.《金鉴》:脾胃虚,则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肿,用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以实脾胃之虚也。脾胃寒,则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肠胃,故懒食不渴,二便不实,用姜、附、草果以温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者以导水利气。盖气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气行则水行,土实则水治,故名曰实脾也。 3.《方剂学》:本方所治之证,是谓阴水,缘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其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之沍凝;二者合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利;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利水,以兴脾主运化之功;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下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邪得化。使以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群药相伍,共奏温暖脾肾,行气利水之效。然本方温补脾土之功偏胜,确有脾实则水治之功,故以“实脾”名之。

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汤的方剂。 【处方】 人参3钱,当归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白芍3钱,甘草5分,半夏5分,川芎2钱,白豆蔻1粒,柴胡1钱,远志1钱,枣仁1钱,麦冬5钱。 【功能主治】 劳倦伤脾,色白神怯,秋间发热头痛,吐泻食少,两目喜闭,喉哑昏昧,粥饮有碍,手常揾住阴囊。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九 【处方】

人参、黄耆、枣仁(炒)、归身少许、白茯苓、木香少许、白芍(炒)、百合。 【功能主治】 胎元不足,面白心慌,或泄泻盗汗。 【用法用量】 大枣1枚为引,水煎服。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 炙绵黄耆3钱,白术1钱5分,炙甘草5分,枣仁(炒)1钱,远志肉(炒)8分,广木香8分,归身3钱,茯神3钱,党参3钱,煅龙骨2钱,乌贼骨1钱。 【功能主治】 白淫、白淋、白带。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方简义》卷五 【处方】 党参2钱,白术2钱,炒枣仁2钱,半夏2钱,煅龙骨2钱,煅牡蛎2钱,龙眼肉2钱,当归3钱,白芍3钱,远志钱半,广陈皮钱半,炙甘草1钱。 【功能主治】 妇人忧郁内伤,初则或经水不调,久而或致闭不通,阴火上炎,皆生疬,此名伤肝疬。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疡科全书》 【处方】 人参2钱半,龙眼肉2钱半,黄耆2钱半,甘草5分,白术2钱半,茯苓2钱半,木香5分,当归1钱,吴萸1钱,姜艾1钱,

远志1钱。 【功能主治】 经少色淡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性病》 以上就是本文对加减归脾汤的一些介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多积累这方面的信息,一定会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的。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三两,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目结。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历代医家对结脉、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结脉是脉来缓迟,时有一止复来,止无定数,即脉率在70次/分以下,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是脉来或数或缓,有中止而不能自还,止有定数。中医学的脉学理论认为,结脉乃由气血结滞,精力不继,心脉瘀阻所致,多见于久病虚弱者。代脉乃因脏器衰微,脾气欲脱,或七情太过,或跌扑损伤,风家痛家,致气血失序,脉来更代。李时珍日:“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为代,结生代死自殊途。”可见,结脉比之代脉,预后较好。 现代医学认为,结脉、代脉与心律失常有关。结脉多见于房颤、早搏、逸搏、心房扑动、窦性过缓或不齐、窦性停搏等。代脉见于早搏、心房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亦可见于其它疾病,如各种感染、外伤、烧伤、肿瘤、结石、内脏栓塞、外科手术与麻醉、甲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影响等。此外,过度、饮酒、疲劳、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妊娠或绝经期等,亦可出现结、代脉。 ? 滋阴和阳 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伤寒”二字,从广义上去分析,说明有外感六淫所伤。这种淫邪,包括气候、地理诸因素,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的因素。这种淫邪可以导致心脏气阴亏虚,以及阴阳的动态失调,从而出现心跳不规律,心慌,心前区悸动不安等。岳美中先生说:“结代为炙甘草汤之脉候,心动悸为炙甘草汤之腹候”。由此而对应的治疗法则应当是,滋阴和阳,抵御外邪。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当然应以炙甘草为主药,但后世医家不究经旨,竞退甘草为次要地位,如柯韵伯、尤在泾等。有的人认为甘草仅为调和之药,不知甘草具有“通经脉,利血气”的功能,这在陶宏景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考此方用大枣30枚,这在仲景方剂中用量是最大的。用量为1斤(500克)。既然这两味养阴药不是主药,为什么用量如此之大这其中的道理岳美中先生分析得十分透彻,他说:“此方以胶、麦、麻、地、草、枣为补益营血,以参、姜、桂、酒为补益卫气,使阳行阴中,脉得以复,则已有领会。唯用阴药则大其量,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还不能理解所问正是关键处。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人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脉去,动悸之证止。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 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 500多年前的御医良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图1)杨大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大龄女

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子呢? 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好再次申请。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杨医生给于女士开的归脾汤,是一剂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的良药。对心脾气血两虚和气虚出血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绪的变化。其中思伤脾,于女士是典型的这种情况。(图2) 脾有什么作用呢? 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说,脾主运化,帮助整个胃肠把食物中的精华也就是食物的营养向全身输送。我们喝的水液,也是经过脾吸收后,向上输送到心、肺。通过心肺的血液循环向全身散布。这是脾最主要的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 冯世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学者和经方临床家,是已故中医学家胡希恕先生的高徒。冯先生教学、临床近半个世纪,学验具丰。他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早为海内外人士所肯定。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受益匪浅。先生不但教给我诊治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体会病人的疾苦和怎样做人,这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今仅就先生辨证风格,谈一下他对经方的认识和运用。 1.真武汤 真武汤,又名玄武汤。先生认为本方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其中茯苓淡渗利水,主治心下动悸。白术健脾去湿,主治小便不利。附子辛温燥热,可以温通十二经络,有振奋元阳,除痹止痛的作用。生姜止呕散饮,祛寒健胃。白芍可以滋阴利水,和营除痹。这五味药互相配伍,互相监制,不但可以协同发挥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而且相互之间避免了彼此的副作用。 先生曾对真武汤的适应症,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也就是说,临床上无论见到什么样的疾病,只要符合上述真武汤的适应症,就可以大胆运用。起初由于听起来很新鲜,所以对老师的话将信将疑。后来经过先生的不断教导以及自己在临床上小心谨慎的验证,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先生临证中所积累的宝贵心得。 一、肾下垂治疗后遗症 张某,男,48岁,司机。有腰痛史近二十年。久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去年公出,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确诊为肾下垂伴肾积水,经过腰穿注射硬化剂奎宁,病情一度得到缓解。但是,三个月前,由于过度劳累,腰痛再次复发。刚开始可以通过休息,使腰痛得以减轻。到后来就需借助止痛药来缓

解病情了。诊时证见:腰酸腰痛,自觉腰部肿胀、发热,而又怕冷。无头晕目眩,但常于起立时眼前发黑。心悸纳少,胃脘恶寒。左足背上有手指肚大一块麻木而失知觉。大便时结时溏,小便有时可见血尿。口干不思饮,舌淡胖,苔白润。切腹呈心下痞状态,切脉沉弦。证属阳虚停饮,治以温阳化饮,予真武汤化裁: 炮附子1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生姜10克、阿胶10克、白术15克、茜草10克 结果:服上药七剂后,已经看不到血尿,腰痛也大为减轻,肿胀失,局部发热感无。只是劳动或久坐后,腰部仍然酸痛。自言过去常有遗精。经上次穿刺治疗后,对性生活毫无兴趣。继以上方加枸杞子、蛇床子、生龙牡填精益肾,加减服至月余,腰痛再未复发。 体会:肾下垂一病,中医没有记载。但久经中西医治疗,没能治愈,说明没有抓住本质。从中医角度来看,似属虚证,所以许多中医一开始就用了大量滋腻的补肾药,如熟地、首乌、黄精之属。不但无效,反因药味甘甜碍脾恋隔,致生他变。其实,本例病人证属虚实夹杂,先因脾肾阳虚,后有寒饮内停。从腰痛、腰部肿胀、足背麻木、心悸、脉沉弦等证来看,正是真武汤的方证。所以按证治疗,效如桴鼓。提到方证,冯世纶老师曾经跟我讲过他的经历,他说起初他也不懂什么叫方证。后来在老师胡希恕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渐渐知道辨方证是不同于一般辨证的。它源于《伤寒杂病论》,如书中所述的桂枝汤证、柴胡汤证等皆属此类。它是一种朴素的、对应性很强的辨证方法,有一定的特征性。凡是疾病的表现与原文的记载相符和的,就可以选用原文所举的方剂进行治疗。这种通过审查、核对,以期找到更适于病情的方剂的过程,就是辨方证。而一般常用的脏腑五行,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是后世历代医家对中医药的补充,有一定的局限性,

归脾汤用量

归脾汤用量 归脾汤这种药材的用量是根据我们病情的严重性来决定的,而且药材的用量是需要非常重要的,不然会导致我们出现药效相反的情况,所以大家可以来了解归脾汤的用量。归脾汤这种药材由白术当归白茯苓等药材组成,这些都是3克,而人身6克,可以起到健脾养心以及益气补血等效果。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方组趣味记忆】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解: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当归),期(黄芪),早(酸枣仁),远知(远志),龙眼(龙眼肉),香(木香)。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用量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

人参3g,木香1.5g,甘草(炙)1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义 本方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疗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配伍特点 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加减化裁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比较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

炙甘草汤之君药为生地黄论

【摘要】炙甘草汤是临床常用方剂,然而后世医家对该方君药尚缺乏统一认识。本文从君药的含义、炙甘草汤证病机、生地黄本草源流及功效、剂量等方面阐述本方君药应为生地黄。 【关键词】炙甘草汤君药生地黄 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其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附方:“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此方正如喻昌言:“仲景伤寒门内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一名复脉汤,《千金翼》用之以治虚劳,《外台》用之以治肺痿,……究竟本方所治,亦何止于二病哉!”然而,后世医家对该方君药尚缺乏统一认识。有的认为生地黄为君,如柯韵伯曰:“用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也。”(《古今名医方论·卷一》)有的认为炙甘草为君药,如钱潢云:“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伤寒溯源集·卷二》)更有认为炙甘草、生地黄共为君药[1],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该方之君药应以柯韵伯所言为是,现就此探讨于下。 君药的含义 所谓君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主病谓之君,佐君为之臣,应臣为之使。”其后金人张元素言“力大者为君”,并在《医学启源·用药各定分两》中更具体地指出:“为君最多,臣次之,佐使又次之,药之于证,所主停者,则各等分也。”元代李东垣《脾胃论》对君药论述较为详尽,其曰:“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凡药入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为君,假令治风,防风为君,治寒,附子为君,……兼见何病,以佐使药治之,此治方之要也。”清·吴仪洛在《成方切用》中进一步解释:“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由此可见,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君药药味较少,而且不论何药作为君药,其用量比作为臣、佐使药应用时要大。 炙甘草汤证病机 炙甘草汤列太阳篇末,冠伤寒。何谓伤寒?《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仲景又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此示病由外感而起,外邪犯表,首犯太阳,导致太阳生理功能异常,发则为太阳病。太阳表证有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太阳温病。炙甘草汤条上白虎汤方有:“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今至炙甘草汤条不详其变,不见太阳表证,而出现心动悸,脉结代的证候,说明表邪尚未解除,病已由表入里,由于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故亦由阳转阴损及少阴,少阴为心肾两脏,若不传足少阴肾,便传手少阴心,若少阴内虚,则极易出现少阴心悸之证,心之阴血亏虚,阴损及阳则阳气不续,脉道失充,气血运行艰涩,脉难持虚,而现脉结代。所以,炙甘草汤证病机应为正虚挟邪,正虚为心之阴阳气血受损,邪为表证未解,而以阴血亏虚为根本,此乃“证”之关键。故须滋阴补血,以图充脉养心,心既得养,则阳气得续,脉道利,正气来复则诸症可愈。而本方唯有生地黄具统解诸证之功效。 炙甘草汤之君药应为生地黄 炙甘草汤中生地黄之本草源流地黄原有干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之别。其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干地黄,味甘,……生者尤良。”《神农本草经》序例总结出中药有生用、熟用之分。考干姜条下亦记有“生者尤良”之说,故此“生”是“鲜”,即指鲜地黄或生地黄。后世医家对此亦有共论,并对地黄之干、鲜品在药性、功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故之后的本草著作中,将此药物之干、鲜品种分条述之。生地黄之名始见于《名医别录》,云:“生地黄,大寒。……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熟地黄首见《本草图经》,是唐代以后

加味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 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加味归脾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人参黄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甘草(炒)白术(炒)各30克木香1.5克远志(去心)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牡丹皮山栀(炒)各3克 【功能主治】 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摘录】 《保婴撮要》卷十三

【处方】 人参炙黄耆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各4.5克远志肉2.4克木香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 补益心脾。治心虚悸动而痛。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 《医宗必读》卷八 【处方】 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功能主治】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 归脾汤加朱砂、龙齿。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忧愁思虑伤心脾,惊悸恍惚者。 【摘录】 《金鉴》卷四十八 【处方】 归脾汤加柴胡、山栀。 【功能主治】 妇人血虚,心脾郁结,经闭发热,产门不闭,及乳岩初起;脾经血虚发热;因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者,伴有内热,夜热,五心发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 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 【功能主治】 思虑动脾火,元气损伤,体倦发热,饮食不思,失血牙痛,思虑之过,血伤火动,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口齿类要》 【处方】 潞党参3钱,炙黄耆3钱,生晒术3钱,茯神3钱,归身3钱,枣仁2钱,远志2钱,阿胶1钱,焦山栀1钱,丹皮1钱,清炙草5分,广木香5分,龙眼肉5枚。 【功能主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