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归脾汤
老中医:劳心者的专用补血药~归脾汤

归脾汤【名方出处】南宋《济生方》。
【使用历史】约750年。
【主要成分】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失眠健忘。
【禁忌人群】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归脾汤为补血名方,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出自南宋的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当时,严用和的归脾汤的方子还不完整,到了明代时,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在这个方子里加上了当归和远志,至此归脾汤就变成了现在药店里的人参归脾丸了。
归脾汤适合经常操心、劳累的人,因为操心劳累而损伤了心血,所以方剂中的药物也重在补血。
在《济生方》中,对归脾汤的应用只有“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这短短的一句话,不过话虽少,但涵盖的范围却很广,凡是有肢倦乏力、失眠健忘、心慌心悸、崩漏或月经量少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均可使用。
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归脾汤这方子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这个方子里包含着补气的四君子汤,黄芪也是补气的,乍一看,大家似乎觉得归脾汤是补气的,但是,它在方剂学中确实归属补血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气和血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
中医讲血需要依靠脾气才能行使功能,所以中医在补血的时候很少只开补血剂,一般都要同时补气,就好像是赋予了血细胞干活的动力一样。
有人将气血的关系比作夫妻,气为阳,主动,扮演着丈夫的角色;血为阴,主静,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是关键,同样,对于身体而言,如果想要保持健康,气血平衡是关键。
一旦气虚或者血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那么,气虚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了气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如果气虚,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无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首先经济来源会出现问题,而没了钱的支援,各家庭成员的吃喝问题就得不到保证,可以说这家人只能处在低水平的生活状态;其次,因为丈夫太懦弱,家庭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强势者的欺侮。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归脾汤(《济生方》)【组成】人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甘草6g 黄芪20g 当归12g 龙眼肉15g 酸枣仁15g 远志6g 木香3g 【用法】水煎温服。
亦可倍其量,作蜜丸,每次服10g。
【主治】1.心脾亏损,心悸、怔忡、健忘、不寐,体倦食少,舌淡脉弱。
2.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舌脉如前。
【证析】本方所治,虽有心神不宁,血不归经,脾运不健三类证象,但因脾虚气弱才是病根,故其余证象都是标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心体失养,心用不宣,由是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见矣!血行脉中,有赖卫气固护,卫气充盛,全凭谷气资生。
脾虚不运则卫气无源,卫气既弱则统摄无权,于是血溢脉外,而月经量多,淋漓不断,皮下出血诸证见矣!上述诸证若不兼见体倦食少,舌淡、脉弱,不得竟指其是气虚,所以体倦食少舌淡脉弱才是辨证依据。
【病机】心脾亏损【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宁神法【方义】心脾气血亏损而呈心神不宁,法当补气益血,宁心安神。
故方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血虚补脾,是因血生于脾而养于脾的缘故。
此证既已血虚,兼补其血亦理所当然。
故配龙眼、当归补其心血,酸枣仁、远志宁其心神,并佐少许木香行气以防参芪呆滞,共呈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功效。
如系气不摄血而血溢脉外,则当补气以摄血。
方中人参补元气于下焦,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于中焦,黄芪实卫气于上焦,三焦元真得补,自能固护营中之血使其不致外溢。
若再加人大枣,则益气摄血功效更为显著。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四点:①证象反映心系血虚而从补气健脾论治,是从气血生化关系施治的典范。
②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候,益气即可摄血,此方并无止血药物而能止血,是针对病机施治的典范。
③无论心经证象还是出血证象,均从脾胃着手,又是治病求本的典范。
④所治健忘、不寐,是心系手厥阴心包证象,配伍远志开其心志,酸枣仁安其心神,指此言也。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 500多年前的御医良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
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
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
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
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
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
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
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
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
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
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
(图1) 杨大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
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
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
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
大龄女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子呢? 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好再次申请。
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
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
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
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
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
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
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
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
归脾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归脾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导读:今天学习归脾汤⽅。
⼀切补⽓之剂源于四君,⼀切补⾎之剂源于四物,然⽓⾎双补⾸推⼋珍、归脾之属。
宋·严⽤和,据“⼆阳之病发于⼼脾”理论⽽创⽴了益⽓补⾎、健脾益⼼的名⽅——归脾汤,⽤之临床,效如桴⿎。
01归脾汤的⽅名释义归脾汤出⾃宋代严⽤和《济⽣⽅·卷之四》。
严⽒据《内经》“⼆阳之病发于⼼脾”理论⽽创制。
⼼藏神⽽主⾎,脾主思⽽统⾎。
思虑过度,劳伤⼼脾,则脾失健运、⼼⾎不⾜,发为惊悸怔忡、⾷少体倦诸症。
本⽅以补养⼼脾为主,脾⽓健则⽓⾎⽣化之源充⾜,从⽽⼼⾎旺盛,则惊悸失眠诸症⾃愈。
⼜脾主统⾎,凡脾虚⽓弱,不能统⾎⽽见崩漏诸症,亦可⽤本⽅治疗,即所谓“引⾎归脾”,故严⽒命名本⽅为“归脾汤”。
02归脾汤的功效与主治归脾汤由⽩术、茯苓、黄芪、龙眼⾁、⼈参、酸枣仁、当归、远志、⽊⾹、⽢草、⽣姜、⼤枣组成。
具有益⽓补⾎、健脾养⼼之功效,其主治范围甚为⼴泛,为调补⽓⾎之要⽅。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怔忡惊悸,⾃汗盗汗,吐⾎下⾎,妇⼥⽉经不调,⾚⽩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脾两虚者。
现代临床常⽤于⾎⼩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功能性⼦宫出⾎等属于⼼脾两虚者。
1.《济⽣⽅》载其“治思虑过度,劳伤⼼脾,健忘怔忡”。
2.《校注妇⼈良⽅》载其“治脾经失⾎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以致妄⾏;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脾伤痛,嗜卧少⾷;或忧思伤脾,⾎虚发热;或肢体作痛,⼤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瘰疬流注,不能消散溃敛”。
3.《⼝齿类要》⽤其治疗“思虑伤脾,⾎耗唇皱;及⽓郁⽣疮,咽喉不利,发热便⾎,盗汗晡热”。
4.《正体类要》⽤其治疗“跌仆等症,⽓⾎损伤;或思虑伤脾,⾎虚⽕动,寤⽽不寐;或⼼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汗,⼤便不调;或上下妄⾏”。
5.《内科摘要》载其主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致⾎妄⾏;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或⼼脾作痛,嗜卧少⾷,⼤便不调;或肢体重痛,⽉经不调,⾚⽩带下;或思虑伤脾⽽患疟痢”。
名方赏释:归脾汤

名方赏释:归脾汤归脾汤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各12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各6g)甘草(炙)二钱半(3g)上咬咀,每服四钱(6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各10g煎汤温服)。
【原方证治】此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济生方·卷之四》谓:“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制方背景】1.应时代之需,承《伤寒》之旨南宋时期,因当时战乱频频,许多医家开始重视脾胃在人体的重要性,此外,因宋代医家精研《伤寒》蔚然成风,深受仲师“重脾胃”学术思想的影响,故而严氏很强调顾护脾胃正气,他说:“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以胃为主。
盖胃受水谷,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以充四体者也。
”认为脾胃“冲和”不可伤,伤则为病,谆谆告诫用药注意“不坏脾胃”,制方之时要时刻注意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阴阳相须。
其学术思想与其同时代的脾胃大家李杲可谓是交相辉映,故《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固可与张从正、刘完素诸家互相调剂云。
”2.远绍《内经》,近鉴《三因》本方立论源自《内经》“二阳之病发于心脾”之说,严氏认为“盖脾主。
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
治之之意与思,心亦主思。
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
并在借鉴了《三因方》中部分相关方剂之后(人参养荣汤),创立了千古名方归脾汤。
【制方要旨】归脾汤是根据《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于心脾”的理论创制的,是严氏用药注意“不坏脾胃”,制方力主刚柔相济学术思想的代表方。
方中人参甘温补气,归经心、脾,故既是补益脾胃之要药,又能补心益智,助精养神,故《本经》卷一有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之论,《本草汇言》卷一亦云:“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故真气衰弱,短促虚喘,以此补之,如荣卫空虚,用之可治也;······惊悸怔忡,健忘恍惚,以此宁之;······元神不足,虚羸乏力,以此培之;如中气衰陷,用之可升也”。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中医十大名方的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又称《严氏济生方》)。
此方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那么归脾汤的配方有哪些,归脾汤的特点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了解此名方。
归脾汤配方组成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归脾汤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气虚则统摄无权,故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等。
治宜益气补血与健脾养心兼顾。
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
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
用法中加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方名归脾,意即在此。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
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可以提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改善失眠健忘的问题,可以补充气血具有多种养生功效,并且能有效治疗思虑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归脾汤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归脾汤可以调理身体,可以防止疾病,有利于脾脏的排毒,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减,黄芪,蜜远志,合欢皮,当归,白术,柴胡,茯苓,白芍,党参,黄芩,薄荷,黄连,炙甘草,鸡血藤,首乌藤,嘱咐患者在中药内服的同时,服用失眠食疗方作为辅助治疗,炙甘草、炒酸枣仁、冬小麦、大枣,黄黏米熬稀饭。
方解: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为君药。
党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其补脾益气之功效显著,当归补血养心,均为臣药,茯苓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志,蜜远志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合欢皮,入心、肝经,善于疏肝解郁,悦心安神。
《神农本草经》就有“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的记载。
柴胡配黄芩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补血,首乌藤,甘平,入心肝二经,补养阴血,养心安神,与合欢皮、远志配伍,增强养血安神的功效。
加入少量薄荷,入肝经,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之品,疏肝理气,透达肝经之郁热,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健脾养心,补而不滞,为治疗思虑过度气血亏虚、心脾劳伤之良方。
诸药配合,共成养心与健脾同施、益气与补血相融之剂。
气旺脾健则营血生化有源,血能养心则神藏心宁,气血相融而阳能入阴,使阴阳交泰,昼精夜寐自无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之症。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广泛,可以起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缓解精神方面的压力,能有效改善因疲劳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很多慢性的疾病可以通过中医偏方进行调理,中医可以调理身体,也可以防治疾病。
百病,归于脾!千古名方归脾汤,帮你养足血脉,告别胃溃疡

百病,归于脾!千古名方归脾汤,帮你养足血脉,告别胃溃疡
【医案】张某,38岁,胃溃疡多年,主诉有上腹部不适、嗳气、胃灼烧、恶心呕吐、反酸,近半年来一直接受西药治疗,但总是反反复复。
望闻问切,舌苔薄白。
电子诊断胃黏膜基层增厚,胃黏膜厚度变薄,溃疡。
【基础中药方】归脾汤: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解方】人参、白术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白术补脾益气;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茯苓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炙甘草补益心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我从事临床近二十年了,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胃病的情况还是蛮多的。
上文的张某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脾胃湿寒,心脾两虚,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减2味中药,帮他祛湿,扶正脾虚,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不过由于张某的胃溃疡很多年了,我下的药也相对较猛,调理的时间也比较长,大概有五个多月。
不过最后她调理的效果还不错,最后一次复诊检查的时候,她胃溃疡的症状已经好了不少,也没有再吃西药了。
只是偶尔胃不舒服了,会找些食疗方来调理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名方归脾汤千古名方——归脾汤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500多年前的御医良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
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
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
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
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
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
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
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
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
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
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
(图1)杨大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
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
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
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
大龄女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子呢?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好再次申请。
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
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
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
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
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一一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
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
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
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
杨医生给于女士开的归脾汤,是一剂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的良药。
对心脾气血两虚和气虚出血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绪的变化。
其中思伤脾,于女士是典型的这种情况。
(图2)脾有什么作用呢?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说,脾主运化,帮助整个胃肠把食物中的精华也就是食物的营养向全身输送。
我们喝的水液,也是经过脾吸收后,向上输送到心、肺。
通过心肺的血液循环向全身散布。
这是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之源。
气血是脾胃吸收食物里的营养物质转化来的,长期伤脾可以导致气血不足。
当脾气不足、气血化生不足时,心神失养,人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容易疲劳。
所以,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之处。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大量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归脾汤是亚健康人群很好的选择。
杨桢说,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独挡一面,这样的人就要劳心费神,思虑过度,比常人想的就要多,这部分人引起这样的病变非常多。
归脾汤能够应对现代人非常普遍的病症,而且方子中的药物匹配得当,药性柔和,创建至今成了大众喜欢的中成药。
如此神奇的方子是谁创造的?说起这个就要提到两个人,第一个人叫严用和,江西庐山人,南宋时期的名医,用药非常精准。
(图3)杨桢说,严用和著有很有名的书《济生方》。
在《济生方》里,他创作、发明了很多有名的方子,归脾汤是其中之一。
这一方剂出现之后,很多人觉得好用,流传很广。
严用和的书出来之后三四百年间,对宫廷御医们影响也很大。
(图4)严用和创立的归脾汤由9味药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龙眼肉、茯苓、酸枣仁、木香。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健脾;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
这些药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但是真正令归脾汤发扬光大的,却是明代御医薛已。
他又加入了静心安神的远志、养血的当归两味药,成就了今天的千古奇方——归脾汤。
(图5)杨桢说,薛己是一位临床的大家,他以医案第一多闻名。
他的父亲是明代御医。
他从小跟父亲学医,青年时就成了御医。
薛已医术高超,而且著作颇多,医案数量惊人。
他的医案分门别类,内、外、妇、儿、骨伤科,几乎就是他的门诊记录。
从大量的医案中,研究者们发现一个重要现象,薛已使用的方药并不多,但几乎都是现在的名方。
他选用归脾汤、逍遥散、六味地黄丸治疗的医案比比皆是。
而这些方药也正是因为薛已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后世广为接受。
杨桢说,当年有一位先生姓钱,结婚多年,夫妻两个都到了30岁,膝下没有儿女,渐渐地两个人关系不太和睦。
妻子因为月经不调,情绪也不太好,影响夫妻感情,最后两个人分居。
分居几年后,钱先生想纳妾。
凑巧的是,钱先生和御医薛己是好朋友,他把夫人的情况告诉了薛己,并且把自己打算纳妾的想法也和盘托出。
薛已一听,笑着说且慢。
薛已判断,钱夫人肝火旺盛,脾胃不足,导致心神不安。
于是薛已开出两剂名方:归脾汤和逍遥散。
钱夫人很快怀孕了,第二年生了儿子。
薛己巧用归脾汤配合逍遥散不但治好了女性的不孕症,还挽救了一桩即将破碎的婚姻。
但是,不要认为归脾汤只在古代才有神奇的功效,在现代医疗中,它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很多女性都有减肥的经历,有时过度减肥会给身体带来很大伤害。
这和归脾汤又有什么关系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就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
郝万山说,一个女孩,她妈妈带她来看病,人很瘦。
我说你吃减肥药了吗?她点点头,我说你什么时候吃的减肥药。
她说半年前。
我问,你的月经还有吗?女孩说,已经闭经3个月了。
她说,吃完减肥药,体重下来了,还觉得胖,就继续吃,结果3个月前就没有月经了。
我之所以来看,是因为学习不下去,精神振作不起来,特别郁闷,感觉活着没意思。
孩子的诉说深深触动了郝大夫,盲目减肥不仅身体出现了问题,还产生了极度抑郁的情绪。
郝大夫决定先给女孩做心理疏导。
郝万山说,她的减肥方式除了吃减肥药以外,就是节食。
她摄入的能量不够五脏六腑消耗的,没有剩余的气血和能量下注胞宫,所以就闭经了。
她之所以课听不进去,郁闷,什么都不想干,特别没劲,我们的大脑思维理解、学习、记忆、情感、情绪,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
你1.7米的个子,现在的体重只有80斤,你现在所摄入的能量根本不够你脏腑代谢用,根本没有剩余的能量充养你的大脑。
女孩告诉郝大夫,在大学里自己喜欢一个男孩子,但是那个男孩嫌她太胖,拒绝和她交往。
她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下决心减肥,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恶果。
郝万山说,我让她吃了半年归脾汤,先是精神情绪好了,能够听课了。
月经来了,以后还是不太正常,仍然用归脾汤调,现在这个孩子在美国留学,一切正常了。
有时她给我发个电邮,说想起当年就是一个噩梦。
归脾汤另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治疗脾虚不统血,比如妇女的崩漏、月经不调、量多色淡等,都可以用归脾汤调理。
曾经有一个生动病例给郝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位中年女性,20多年被顽固的湿疹困扰。
郝万山说,内科不治喘,说明喘难治。
外科不治癣,癣泛指皮肤病。
这个病太顽固了,要找一个容易攻破的突破口。
打仗不能找最难的地方去攻克,就找个容易突破的地方。
患者说她还睡不着觉,一宿一宿失眠,还有一个问题是月经过多,贫血。
月经的颜色发淡,有时几乎没有血色。
郝大夫觉得自己没有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但是患者的月经过多,并伴有乏力,脸色苍白,唇爪不华。
一定是由于气血不足,不能摄血、不能统血导致的月经过多。
于是,郝老师先用归脾汤给患者调理月经,没想到产生了意外的效果。
郝万山说,一个月后,她非常高兴地找到我说,吃了你的药,湿疹减轻多了。
我开始没有想到直接关系,后来突然想到脾是运化水湿的,当脾气运化水湿功能底下的时候,水湿就泛滥于肌肤,因为脾是主肌肉的。
并不是所有的湿疹都可以用归脾汤治疗。
只要是脾气虚、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这一类的湿疹可以用归脾汤治疗。
(图6)郝大夫说,其实很多皮肤病包括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还有白癜风都和精神情绪有关。
当人的精神情绪压力大或者是焦虑紧张的时候,皮肤病就会加重。
所以有人到温泉去疗养一个月,回来说洗温泉后牛皮癣好了、湿疹也好了,实际上是他到那里心情放松了,没有压力了。
所以与其说是洗温泉洗好了,不如说他的身心放松之后,症状改善了。
而归脾汤本身有安神的作用,神志安定了、睡好了,从健脾利湿的角度来说有作用,从调整心态的角度也有作用,所以湿疹减轻了。
通过这些经典的病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神医的智慧,创立的归脾汤流传至今已经1000多年,仍在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
尤其现在生活节奏快,各种压力大,过思、过虑、过劳十分普遍。
其实这些病古代也有,称为“劳伤”。
明代御医薛已500多年前就为我们开好了良方。
杨桢说,对于城市中为了工资、房屋,小孩上学等拼命奔波的人,经常吃一些这种药,效果非常好。
如果又有暴怒,经常生气,薛已有个非常出名的方法,就是早晨吃一丸逍遥丸,晚上吃一丸归脾丸,就可以减轻很多愤怒和思虑。
目前归脾汤的成药有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大,人们感情脆弱,气血消耗过多,很多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而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在当代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过,归脾汤还是要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使用。
归脾汤药方【出处】《正体类要》【类别】补益剂-气血双补。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方组趣味记忆】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解: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当归),期(黄芪),早(酸枣仁),远知(远志),龙眼(龙眼肉),香(木香)【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论】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方解】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