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之下南洋
人口迁移 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出门求学 外出打工 旅游出行 春运回乡
人 口 迁 移 ?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条件
前提条件 空间移动 时间限度
(1)居住地变更 (2)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3)长期或永久性(一年以上)
其中任一条件 不足都称之为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2.分类
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划分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
农村→农村 城市→城市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 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3.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率
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 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 净迁移率。
(3)军事战争
2、人文因素
(4)宗教(文化)
2、人文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探究
“闯关东”
光绪六年(1880年),朝廷以放荒、免税、补助奖
励移垦东北。自此,历史上著名的“闯关东”开始了。
山东、直隶、河南、山西乃至云贵、江南、湖北都有移
民迁往东北,其中以鲁、直、豫为主要构成,仅鲁人就
占了移民整体的80﹪。
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 移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矿产资源、 水资源、自然灾害
政策、婚姻、文化 教育、经济水平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民族大熔炉是如何炼成的?
北美大陆的原住民是印第 安人,但现在的美国是一个多人 种国家,有白种人、黄种人、黑 种人等,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肤 色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祖先来自 哪里,是怎么来到美国的呢?
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人口机械增长(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2)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净迁移率>0,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当地迁入人口>迁出人口;人口净迁移率<0,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当地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3、人口迁移的影响从明清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华北大批的迫于生计的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其中尤以山东人为多。
这股移民大潮,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这两次人口迁移对东北地区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
思考: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闯关东”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雁南飞”对东北地区有什么影响。
1、“闯关东”增加了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但由于人口大量迁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问题突出。
2、“雁南飞”使人口迁出,缓解了东北地区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对区域其他方面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呢?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 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2、“拉力”因素: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3、迁移阻碍:距离远近、语言相同/不同、文化和民族宗教信仰差异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基础因素。
1.2 人口迁移(1)2.8

(一)人口迁移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
人口迁入
-
人口迁出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名词解释: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为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增长=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人口迁入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迁出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年平均人口数x100%
案例:沙特阿拉伯的外籍工人
沙特盛产石油,已探明 石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石油 开发需要大量工人,而沙特 国内劳动力比较缺乏,发展 较快的经济吸引大量外籍工 人前来工作,2016年外籍工 人占沙特总人口的30%以上。
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人口迁移的持续 时间长。
15-19世纪人口由旧大陆迁往向新大陆
欧洲人向美洲移民: 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 黑人的血泪史!
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①外籍工人逐接渐受成劳为务国输际出人的口地迁方主要 移的主要形式集,中即在劳西务欧输、出北。美和中东
【知识拓展】外籍劳工
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 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目前世 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以美 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最为 集中。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 来自邻近的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外籍劳工达 一千万以上,此外还有数百万“非法”移民。
读图1-2-1和图1-2-2,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提示:可从人口迁移时间、规模、方向(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距离,以及迁移目 的和形式等方面说明。
(新教材)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

24
[探究] (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 点有何不同?
(2)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民工潮”是自发 的。 (2)经济因素,务工经商。
25
素养凝练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推力是消 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 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20
素养应用 (综合思维)2018年5月8日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发布了《2018 世界移民报告》。这份报告对1970至2015年间,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对移民进行 了数据统计,其中也发表了与中国有关的移民数据。2015年全球国际移民数量为 2.4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3%。大约每30人中就有1位国际移民。截至2015年,美 国仍旧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目的国,接收了4 600万移民;而印度则成为世界最大的 移民输出国,移民人口超过1 500万,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 运用资料,描述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区域认知+综 人口迁移的特点 合思维) 及其影响因素 3.通过不同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实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
的主要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
知识清单一 什么是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况
(2)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主要是人口迁入,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
22
任务清单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情境探究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人口迁移[基本要求]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人口迁移的因素。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发展要求] 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思考启迪] 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提示:不是。
“农民工”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他们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永久或长期地改变,此现象应称为人口流动。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教材P17活动]1.②③④属于人口迁移。
2.①②属于国内迁移;③④属于国际迁移。
[教材P19~20活动]1.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化,目的地也更青睐大城市。
2.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
[教材P21活动]1.迁出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迁入国主要是发达国家。
2.主要原因是经济和文化教育因素存在差距。
美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有更多的发展、就业机会,可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高,教育设施好,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有很强的吸引力。
发展中国家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为了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们想方设法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知识点(一)|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情景导入先思考———————“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2

学习任务一:结合《纲要》的相关内容,回顾近代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基本过 程,分析近代以来人口跨区域转移的原因、地域类型和形式。
材料一 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 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詹姆斯城,从而揭开了英国在北美 建立殖民地的序幕。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大多数来自英、法、德、荷等国,他们有 的是为了逃避本国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有的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移 民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驱逐或屠杀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18世纪中叶,北 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学习任务三:从对移入区、移出区和世界等角度,综合分析人口跨地域转移的 影响。以移民美国为例,探讨近代华工外移的现象。
分析: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 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 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 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 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 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 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 可能的。”
本节课,我们以“近代以来人口的跨区域迁移”为主题,探讨了以 来的人口迁移问题。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 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地域文化。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 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 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新的族群形 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 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特点
具体流 向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美洲
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因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明显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迁入地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特点
具体流 向
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国际人口迁移
对迁出国: 缓和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收入; 但也造成人才外流。
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影 对迁入国: 但也造成就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 响 种族 民族 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 、__________ 融合和 经济文化 的交流与发展;也造成国际社会不安定。 __________
3、造成当今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别 B.国家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 响是(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5.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
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路线
气候
自然环境因素
思考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 影响因素
⑶新华社报道:2006年5 月,在叙利亚北部靠伊拉克 边境地区,一名巴勒斯坦男 孩在难民营里搬运一条毯子。 在约旦于今年3月关闭约伊边 境之后,许多滞留边境的伊 拉克难民终于有了容身之地。
浅析如何把握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口迁移

浅析如何把握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口迁移作者:韩长勇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50期人口迁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现象,故而研究人口迁移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的时候,发现人口迁移一直存在,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社会史,就是一部移民史。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古代的移民问题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有: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
这类流动的主体是少数民族,东汉以来,我国西部、北部边睡的许多民族陆续向内地迁移。
汉和帝初年,南匈奴"三万四千户,二十三万多口",逐渐向东、向南迁徙于河套、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中原汉族人民交错居住在一起;西晋时期,匈奴、鲜卑、揭等共几十万人,氐族和羌族有五十多万人陆续内迁到今天的甘肃、山西、湖北、辽宁等地,唐初突厥族开始南下,五代至宋契丹人南下,宋元时期女真、蒙古族先后南下,明朝时瓦刺、满族也先后南下,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二是北人南迁。
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城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以南地区,其流动的主体是黄河流域的汉人。
东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安史之乱、落镇割据、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等时期,国家动荡分裂,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和平稳定,黄河流域的农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
据资料记载:从西晋末年到南朝辽宋末,南迁的农民人数大约在90万以上,相当于江南土著人口的六分之一,为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至于大量未著籍的和依附大姓为客的还未计算在内,直到陈朝时,南迁的农民还连绵不断。
"人口迁移"主要以上述两类流向为主外,还有由内地流向边疆地区、华人外流和外族内流。
内地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内地军民迁徙,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
如秦始皇在北方迁徙内地"几万家于河套"以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在南方"谪发内郡"征服越族,并征发北方农民前往戍守南海、桂林和象郡,这样几十万北人就留在南方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