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音乐考古学与考古学的关联
关于音乐的10本书

关于音乐的10本书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那些热爱音乐的人来说,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理论、与社会影响等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将为您推荐关于音乐的10本书,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您将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1.《音乐心理学》- 卡罗尔·杰弗森这本书介绍了音乐对人类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通过分析音乐对个人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魅力。
2.《音乐的故事》- 约瑟夫·马切兹这是一本全面介绍音乐历史的巨著。
从古希腊时期的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兴起,书中生动地讲述了音乐的发展和演变,带领读者领略音乐的奇妙之处。
3.《音乐的起源》- 弗朗斯·德瓦尔通过研究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成果,作者探讨了音乐起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书揭示了音乐作为人类基本需求和表达形式的起源,并对其演化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4.《音乐与思维》- 尤迪扬·皮特尔作者通过融合音乐、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知识,探索了音乐对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影响。
本书揭示了音乐与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读者对音乐的思考和理解。
5.《音乐中的数学》- 斯图尔特·休伯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音乐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作者通过数学的角度解读了音乐的节奏、和声、音阶等要素,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奥秘。
6.《音乐与大脑》- 斯图尔特·休伯作者通过研究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成果,讨论了音乐对大脑的影响。
本书以生动的例子和实验结果展示了音乐对学习、记忆和情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7.《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原理》- 弗兰克·阿比达这本书探讨了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它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8.《音乐社会学》- 埃彻尔·请匆通过对音乐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作者揭示了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乐器和音乐表演

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乐器和音乐表演在考古学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人类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还有古代的乐器和音乐表演。
这些考古学的发现帮助我们重建过去时代的音乐风貌,深入了解人类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古代乐器的考古学发现以及对古代音乐表演的探讨,揭示古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1. 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乐器在不同的考古挖掘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古代乐器。
这些乐器包括吹奏类、弹拨类和打击类等,代表了古人对音乐的探索和创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代乐器之一是古埃及的豪威尔乐器。
这种乐器是木制的管状乐器,通过改变吹气的力度和口型,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调。
除了豪威尔乐器,我们还发现了古巴比伦的竖琴、中国的筝和希腊的竖笛等,这些乐器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
2. 古代音乐表演的形式除了乐器,古代音乐表演也是考古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通过对壁画、雕塑和古代文献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古代音乐表演的形式和特点。
在古埃及,音乐表演是丰富多样的,常常与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相结合。
乐师们用乐器演奏悠扬的旋律,配合舞蹈和歌唱,营造出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在古希腊,音乐表演则更加注重与戏剧的结合,普遍采用合唱和独唱的形式,通过音乐和歌唱来诉说故事和传递情感。
3. 古代音乐的意义和影响古代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古代音乐在宗教和神圣仪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们与神灵建立联系,表达虔诚和崇敬之情。
其次,古代音乐对于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表演可以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团结意识,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此外,古代音乐还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在现代音乐中仍然存在,并通过不断的演变和创新得到传承。
总结起来,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对古代乐器和音乐表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乐器的发现和对古代音乐表演的分析让我们可以重建古人的音乐风貌,感受他们的音乐热爱和创造力。
文物考古中的音乐与舞蹈

文物考古中的音乐与舞蹈文物考古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扮演着揭示历史文化、传承人类智慧的重要角色。
在文物考古的研究中,音乐和舞蹈作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音乐舞蹈文化、审美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探讨文物考古中的音乐与舞蹈,并分析其在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考古中的音乐音乐是一种充满魅力、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在文物考古中,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出土的乐器、音乐文物和相关遗迹,重现了古代人们的音乐世界。
在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音乐器乐多样丰富,如瑟、筝、琵琶、笙等。
这些古代乐器的形状、构造和材质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古代人们的工艺水平,也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和风格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代音乐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宫廷、祭祀、庆典等场合,音乐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承载着情感的表达和仪式的庄严。
通过对古代音乐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出古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面貌,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二、考古中的舞蹈舞蹈是另外一种表现力强大的艺术形式,也是文物考古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考古发现中,我们经常可以找到与古代舞蹈有关的遗物,如舞蹈服饰、舞蹈场所和与舞蹈有关的绘画图案等。
这些遗物为我们揭示了古代舞蹈的形式、动作以及舞蹈与宗教、社会生活的关系。
古代舞蹈除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外,还承载着社会文化的内涵。
它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舞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交关系以及文化观念。
舞蹈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音乐与舞蹈在古代社会的作用音乐和舞蹈是古代社会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音乐和舞蹈作为一种审美体验,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它们不仅仅是社交活动的一部分,更是人们与自然、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其次,音乐和舞蹈在古代宗教仪式中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考古学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幸参与了音乐考古学的学习与研究。
在这段旅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音乐考古学的重要性和魅力,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音乐考古学让我对音乐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古代乐器、乐谱、音乐遗址的研究,我认识到了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这使我更加明白,音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其次,音乐考古学让我对音乐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考古发现,我发现许多古代乐器和音乐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使我认识到,音乐不仅是娱乐和审美的方式,更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
此外,音乐考古学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在考古研究中,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层面来解读音乐。
这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还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拓展视野。
在音乐考古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悟:1. 音乐考古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 音乐考古学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各种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
3. 音乐考古学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4. 音乐考古学让我们认识到,音乐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总之,音乐考古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将音乐考古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音乐教育中,为培养更多具有音乐素养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代音乐与乐器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音乐与乐器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通常关注的是人类使用的物品和文化遗迹。
其中,对于古代音乐与乐器的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文化间音乐的交流和影响。
一、古代音乐的考古学意义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古代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乐器,可以推断出古代人民的音乐活动与音乐文化。
这些乐器的形状和材质,以及他们被埋葬的位置和陪葬品等,都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比如,古代的乐器类型和结构,以及音乐的用途和社会地位等,都可以从考古发现中获得线索。
二、古代乐器的考古发现在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形状和材质的古代乐器。
例如,在中国的殷墟遗址中,曾经发现了许多青铜制的乐器,如钟、磬、鼎等。
这些古代乐器给我们提供了不仅可以听到,还可以触摸和感受的音乐遗产。
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内部,考古学家发现了木制的竖琴和弹拨乐器等。
这些乐器的形状和设计反映了当时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术。
而在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遗址中,也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乐器,如吉他、竖笛和鼓等。
这些乐器不仅说明了古代希腊和罗马人民的音乐爱好,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宗教仪式。
三、古代音乐的演奏技术通过对古代乐器的考古发现进行分析和实验,我们可以还原古代音乐的演奏技术。
考古学家通常会重新制作和试奏这些古乐器,以了解其演奏方式和音色效果。
例如,对于中国古代的筝乐器,以及古希腊的竖琴,考古学家通过观察和试奏,发现它们都是用手指弹奏的,而不是使用现代的拨片或弓。
这些发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音乐的表演方式和演奏技巧。
四、古代音乐的社会文化意义古代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音乐遗产的考古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看法。
例如,在中国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许多被称为“琴坑”的青铜器,这些器物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青铜器的形状和装饰,我们可以推测出古代人民对音乐的敬重和重视程度。
此外,古代音乐也经常与文化和宗教活动相结合。
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是一门探索人类音乐文化历史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中的音乐器乐遗物进行考古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音乐的认知、创作和演奏方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在社会、宗教和艺术中扮演的角色。
本文将以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考古发现为例,探讨古代音乐器乐在人类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分析其对现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人类社会中的音乐器早期人类社会是从狩猎采集时代进入农耕文明时期,这个过程伴随着社会分工和劳动工具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创造各种各样用于劳动和娱乐活动的工具,其中包括了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0000年前中国境内地区遗址上发现的骨笛。
骨笛是由动物的骨骼制成的乐器,它们的发现证明了早期人类已经具备了制作乐器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骨笛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早期人类社会中音乐在宗教仪式、社交活动和娱乐中所起到的作用。
这些早期音乐器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创造力发展的象征,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窗口。
二、古代文明中的音乐仪式在古代文明中,音乐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和宫廷娱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在古埃及文明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用于祭祀活动和娱乐演奏的音乐器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长笛,这种由葦子制成、具有独特音色和造型特点的长笛在埃及墓穴中被广泛发现。
通过对这些埃及长笛进行考古学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出其在古埃及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埃及长笛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用于祭祀神灵、表达敬意和娱乐娱乐观众。
这些音乐仪式不仅是古埃及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埃及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
另一个例子是古希腊文明中的音乐仪式。
希腊是古代音乐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对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希腊神庙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用于宗教仪式和战争活动中的音乐器物,如竖琴、长笛、鼓等。
这些希腊音乐器不仅在宗教崇拜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战争中被用作鼓舞士气和激励士兵。
考古学与古代音乐揭示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与音乐风格

考古学与古代音乐揭示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与音乐风格在历史长河中,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表达方式,古代音乐不仅仅是娱乐的形式,更是文化、社会、宗教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古代资料的有限性和音乐呈现形式的变迁,要深入了解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与音乐风格并非易事。
幸运的是,借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现来揭示古代音乐的真实面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学科,包括通过考古发掘、文化遗址和文物等研究手段来恢复古代社会的生活形态。
在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与音乐有关的文物和遗迹,这些发现成为研究古代音乐的重要依据。
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是我们了解古代音乐的关键之一。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人们可以发现古代乐器的遗迹和演奏技巧的线索。
例如,在中国的商代玉鼓和商代编钟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乐器的形态和构造,从而推测出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
此外,也有一些古老的乐谱被发现,这些乐谱为我们还原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不仅如此,考古学还帮助我们了解古代音乐的音乐风格。
通过对古代乐器的考古发现和音乐形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出古代音乐的音域、调式和旋律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墓葬中,人们发现了一些描绘乐器演奏场景的壁画和雕塑,这些壁画和雕塑揭示了古埃及音乐的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
此外,考古学还发现了古代音乐的演奏场所,如剧场、音乐厅等,这些发现也为我们了解古代音乐的音乐风格提供了线索。
除了考古学,还有其他一些学科和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与音乐风格。
音乐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学科,通过对音乐理论和乐谱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
此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音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从而理解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与音乐风格。
综上所述,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揭示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与音乐风格。
考古学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原始的资料和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古代音乐的真实面貌。
考古学的作用探索本科论文(共5篇)

考古学的作用探索本科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张光直说:“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古代遗存来研究古代文化及其文化史的学科。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及遗物,所以需要以田野考察为基础。
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考古学既要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探求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北宋,金石学的产生,这时期以著作《考古图》为代表。
宋代的考察,是对古物收集的整理,但不叫近代意义的考古学。
近代意义的考古学以田野发掘为标志,运用地层学、类型学等方法。
近代考古学强调科学发掘,因为科学发掘不仅能使古代生产活动、生活状况等再现,而且能发现许多在文献史料中没有保存下来的东西,并提供有重大价值的历史线索。
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学的分支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说:“依据音乐文化遗存的实物资料(发掘而得的或传世的遗物、遗址、遗迹,如乐器、乐谱,描绘有音乐生活图景的古代造型艺术作品等),借助考古学的方法来探讨音乐史、乐器史直至历史上的音律形态、音阶形态等音乐学课题的一门学科。
”音乐考古学扩大了音乐史研究的范围,丰富了音乐史的内容。
正如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在《进步和考古学》一书中说到:“……考古学引起了历史科学的变革。
它扩大了历史科学的空间范围,犹如望远镜扩大了天文学对空间的视野一样。
它把历史的实现往后伸展了一百倍,就像显微镜为生物学揭露了隐藏在巨大的躯体内的最微细的细胞生命。
”音乐史的研究方法之一——逆向考察,就是从现存的活态音乐形式去考证历史上的音乐形式。
黄翔鹏先生说:“传统是一条河流”,黄先生做得很好,提出“同均三宫”、“曲调考证”,写出《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是对中国民歌结构深层的提取,对整个中国传统音乐宏观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音乐考古学与考古学的关联作者:冯光生单位: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中国当代的音乐考古学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其来源虽亦出自对于音乐文物的考古研究,但实际内容已越出考古学的范围。
”④方建军:“音乐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的音乐文化物质资料,研究人类音乐文化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作为音乐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音乐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无疑可以填补、充实和丰富古代音乐史的内容。
”⑤李纯一:“从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等方面来看,古乐器学乃至音乐考古学应该既是普通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又是音乐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其自身具有很大的相对独立性。
”⑥王子初:“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史学的一个部门。
是根据与音乐有关的实物史料,如古代的乐器、书谱、铭文、石刻艺术和洞窟壁画等,来研究音乐艺术的历史的科学。
”⑦汪申申、田可文“: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学和考古学的交叉学科,它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音乐学(特别是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和乐器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历史学、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田野发掘作业的全部技能与经验。
”⑧李幼平:“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在交叉、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边缘型新兴学科”,“考古学与音乐学研究应该是它的两个基本立足点。
”⑨王子初:“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音乐考古学脱胎于一般考古学,两者之间是一种母与子的关系”,“中国音乐考古学形成的初期,曾勉附于一般考古学界之骥尾。
”⑩“音乐考古学是考古学和音乐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音乐考
古学是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其时空框架必须借助一般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以及考古学利用的其它各种手段才能建立起来。
同时,音乐学的理论应该是音乐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指导。
”輯訛輥方建军:“音乐考古学主要是考古学与音乐学尤其是音乐史学相互交叉、影响和渗透所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具有从属于考古学和音乐史学的双重性质,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輰訛輥“中国音乐考古学则从普通考古学中萌芽,是中国考古学滋养下本土化的产物。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音乐考古学也受到了考古学和音乐学(尤其是历史音乐学)的双重影响。
”輱訛輥这些文字表述略有不同的定义显示:普通考古学是音乐考古学脱胎的母体,萌生、滋养的基础,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一元,基本立足点之一,等等。
这种深刻的认识,基于音乐考古学萌芽期的实践总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音乐学界在文物、考古学界的帮助和推动下,创立了音乐考古学科。
迄今为止,这一新兴的学科已经形成了具有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出版了大量的专著成果;参与了一次次的重大田野考古发掘;基本完成了与文物考古鼎力合作的基础性工程《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常设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并组织了多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音乐考古学呈现着繁荣、活跃的学术景象。
不过,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中国音乐考古学与普通考古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潜在着影响学科发展的因素和不可忽略的隐忧。
在理论上,迄今为止,中国音乐考古学并未受到中国考古学的正式认同。
在考古学理论著作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的“考古学”
条目中,受普通考古学影响所产生的特殊考古学分支现已包括了诸如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等等,并不包含“音乐考古学”。
輲訛輥在实践上,中国现行的考古事业管理制度,只有国家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历史考古专业才有考古发掘权。
以音乐学学术身份出现的中国音乐考古学家从身份和职业上均未被纳入考古界之列,更难以进入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发掘领域。
而在考古事业的机构和职位序列里,也没有“音乐考古”的建制和席位。
于是,音乐考古学与普通考古学在田野发掘的交叉重合区域里存在着制度性的专业脱节。
音乐考古学与普通考古学的学术衔接保持着一种“你发掘,我研究”的线性流程及默契。
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和出土文物资料做案头研究的阶段。
偶尔几次考古大型发掘项目的参与,也是来自考古界少数知音的邀约,而非制度性保障下的常态工作。
这种情况对于两个学科和艺术及文化遗产事业都是不利的。
自20世纪后半段开始,世界考古学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建立完整的古代物质文化谱系研究逐渐转变为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和文化重建。
中国考古学的学科视野已从证经补史的窠臼中脱离出来,从线到面,从物到人,进一步扩大到全面探讨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认识人类历史的进程及发展规律,形成更为广阔深远的独立的阐释系统。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考古学对人工遗迹和遗物的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研究,如果涉及到精神文化领域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考古学面对古代音乐遗存时,尤为如此。
作为物质的研究对象,考古学可以对其采用类型学和年代学的方法进行一般的研究,诸如物
态的一般描述、分型、分式、断代等等。
由于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和专业意识的局限,在现实的田野考古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如下问题:(1)遗存的现场处理有发现障碍和信息疏漏。
往往忽略掉:作为礼乐遗址的环境信息,乐器的使用痕迹及详尽的存放状态,器物的结构及附件的配套关系,等等。
比如曾侯乙墓,其大量礼乐器实物及由之显现的礼乐场景,引起了研究者从音乐遗址的角度对整个墓葬再审视。
这个后起的理念已经错过了发掘过程,难免损失掉一些原本可以捕捉到的蛛丝马迹。
同样,由于缺乏经验和敏感的专业意识而令人惋惜的事例,还有出于现场的清洗保护处理,该墓笙簧与笙苗的关系以及笙苗的管序被扰乱、移位;琴、瑟上弦和柱可能存在的遗痕也完全杳无踪影。
(2)遗存的信息采集不敷使用,缺少有效的素材陈述。
通常的考古发掘报告多从人工的遗迹、遗物的角度,谈论其层位关系、具体位置、器物组合、保存状况、自然环境;描述其形状:大小、数量、位置、方向、文字、纹饰;报告其材料(原生材料和加工材料):质地、硬度、质感、火候、声响等。
但对于音乐文物尤其是古代乐器的观察和描述,往往是语焉不详。
比如乐器,往往是:结构不明、数据不全、交待不清,还缺少专业的鉴定、测试、分析报告。
相关的照片资料一般只能反应器物的整体和外观,没有关键部位的特写,等等。
由此提供的实物和资料只能作为古物学标本而不是音乐考古标本。
(3)遗存的报告无力提供艺术史解读。
对音乐遗存尤其是古乐器的认识,“形”仅仅是表“,形”上所含的无形的信息———“音”才是其灵魂,音乐学对于“形”的追逐是为了究其“音”。
音乐考古就是要从这些有形的
物质中获取无形的音乐信息,考查出当时音乐的结构性元素和音乐生活方式。
由于解读和描述能力的专业局限,现有许多发掘报告都难以对音乐学问题提供直接信息和知识支持,更谈不上建构和还原当时的音乐活动场景。
许多音乐遗存的发现需要千载难逢的机缘,其出土时的环境信息以及器物附着的迹象往往极易消失并不可再生;某些音乐文物以极其脆弱的材质身处现实的保护条件也许还会得而复失。
这一切,如被熟视无睹的目光掠过,是其不幸,更是今天的大不幸。
考古学不能有音乐考古盲区。
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需要开拓音乐考古领域。
学科设置和学科建设并非纯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