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考古学对音乐史的影响图文稿

合集下载

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乐器和音乐表演

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乐器和音乐表演

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乐器和音乐表演在考古学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人类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还有古代的乐器和音乐表演。

这些考古学的发现帮助我们重建过去时代的音乐风貌,深入了解人类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古代乐器的考古学发现以及对古代音乐表演的探讨,揭示古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1. 考古学发现的古代乐器在不同的考古挖掘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古代乐器。

这些乐器包括吹奏类、弹拨类和打击类等,代表了古人对音乐的探索和创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代乐器之一是古埃及的豪威尔乐器。

这种乐器是木制的管状乐器,通过改变吹气的力度和口型,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调。

除了豪威尔乐器,我们还发现了古巴比伦的竖琴、中国的筝和希腊的竖笛等,这些乐器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

2. 古代音乐表演的形式除了乐器,古代音乐表演也是考古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通过对壁画、雕塑和古代文献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古代音乐表演的形式和特点。

在古埃及,音乐表演是丰富多样的,常常与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相结合。

乐师们用乐器演奏悠扬的旋律,配合舞蹈和歌唱,营造出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在古希腊,音乐表演则更加注重与戏剧的结合,普遍采用合唱和独唱的形式,通过音乐和歌唱来诉说故事和传递情感。

3. 古代音乐的意义和影响古代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古代音乐在宗教和神圣仪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们与神灵建立联系,表达虔诚和崇敬之情。

其次,古代音乐对于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表演可以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团结意识,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此外,古代音乐还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在现代音乐中仍然存在,并通过不断的演变和创新得到传承。

总结起来,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对古代乐器和音乐表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乐器的发现和对古代音乐表演的分析让我们可以重建古人的音乐风貌,感受他们的音乐热爱和创造力。

文物考古中的音乐与舞蹈

文物考古中的音乐与舞蹈

文物考古中的音乐与舞蹈文物考古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扮演着揭示历史文化、传承人类智慧的重要角色。

在文物考古的研究中,音乐和舞蹈作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音乐舞蹈文化、审美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探讨文物考古中的音乐与舞蹈,并分析其在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考古中的音乐音乐是一种充满魅力、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在文物考古中,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出土的乐器、音乐文物和相关遗迹,重现了古代人们的音乐世界。

在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音乐器乐多样丰富,如瑟、筝、琵琶、笙等。

这些古代乐器的形状、构造和材质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古代人们的工艺水平,也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和风格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代音乐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宫廷、祭祀、庆典等场合,音乐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承载着情感的表达和仪式的庄严。

通过对古代音乐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出古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面貌,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二、考古中的舞蹈舞蹈是另外一种表现力强大的艺术形式,也是文物考古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考古发现中,我们经常可以找到与古代舞蹈有关的遗物,如舞蹈服饰、舞蹈场所和与舞蹈有关的绘画图案等。

这些遗物为我们揭示了古代舞蹈的形式、动作以及舞蹈与宗教、社会生活的关系。

古代舞蹈除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外,还承载着社会文化的内涵。

它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舞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交关系以及文化观念。

舞蹈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音乐与舞蹈在古代社会的作用音乐和舞蹈是古代社会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音乐和舞蹈作为一种审美体验,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它们不仅仅是社交活动的一部分,更是人们与自然、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其次,音乐和舞蹈在古代宗教仪式中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在研究古代音乐与舞蹈的应用

考古学在研究古代音乐与舞蹈的应用

考古学在研究古代音乐与舞蹈的应用考古学是一门通过研究并挖掘古代文化遗存来重建古人生活和社会情况的学科。

然而,除了研究文物、建筑和遗址等方面,考古学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古代音乐与舞蹈。

通过考古学方法的运用,人们能够揭示出古代音乐与舞蹈的形式、功能以及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一、音乐在考古学中的研究音乐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在古代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考古学可以通过对古代乐器、音乐残片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重现出古代音乐的形式与演奏方式。

在中国,考古学家通过对商代和西周时期的乐器残片进行研究,成功重建了古代乐器的外观和演奏方式。

同时,通过对墓葬中出土的乐器和乐谱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其他地区,如古希腊、古罗马等,考古学家通过考古挖掘和古代文献的研究,还原了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作曲理论。

这些研究成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代音乐在社会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舞蹈在考古学中的研究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信仰和习俗的一种艺术形式。

考古学可以通过对古代舞蹈的刻画、雕塑以及壁画等遗存的研究,揭示出古代舞蹈的形式和功能。

古埃及的壁画中描绘了大量的舞蹈场景,这为我们了解古埃及舞蹈的形式和动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对埃及金字塔附近出土的舞蹈者墓葬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古埃及舞蹈在宗教仪式和社交活动中的地位。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舞蹈的描绘,这些作品告诉了我们古代舞蹈的动作和形式。

通过整合这些古代艺术作品的信息,我们可以还原出古代舞蹈的一些特点和当时的文化背景。

三、考古学在研究古代音乐与舞蹈中的挑战尽管考古学在研究古代音乐与舞蹈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古代音乐和舞蹈多数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承,而不是书面形式。

因此,在没有书面记录的情况下,研究者需要通过对乐器、雕塑等文物的解读及其他相关文献的研究,进行推测和重建。

其次,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演奏方式和动作可能与现代的音乐和舞蹈有所差异,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合考古学、音乐学和舞蹈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以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为例

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以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为例

古学 的研究对象涵盖的范围。
笛年代距今 约九千年 。骨笛现珍 藏于 国家博物馆 、河南博物 院和河
由于 音乐 的特 殊性 ,在 留声 机发 明之前 ,我 们无 法 听到古 人 南 省文物研 究所。贾湖骨笛 多由鹤类尺骨 ,在其一 面钻孔而 成 ,有
发 出的乐音 。文物 、图像和文献是 我们认知古代音乐 文化 的重要途 五孑L笛 ,六 孔笛 ,七孔笛 ,其 中以七孔笛居多 。长度多在二 十二厘
层出不穷 ,为音乐史研究积 累了大量实物资料 。其中 ,曾侯 乙编钟 址 中出土的骨笛 ,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
与贾湖骨笛 的出土令人瞩 目。曾侯 乙墓于 1978年 在湖北随县 的擂鼓
经 专家试吹 ,骨笛仍 能吹奏五声 阶的曲子 《小 白菜 》。证明贾
墩东 团坡 上被发掘 。曾侯 乙墓出土大量乐器 ,其 中最重要 的是 曾侯 湖 骨笛能演奏五声或 七声调式 的乐 曲 ,其 律制为三分损 益律 。贾湖
贾湖遗址 发现的骨笛 ,已具备七 声音阶 ,这一 发现彻底打破 先
的一 套编钟 。曾侯 乙墓编钟 ,有 甬钟 ,镩钟 ,钮钟 ,按 大小和音高 秦只有五声音 阶的结论 ,证 明我 国人 民在八干 、九千年前 已使用 七
为序 编成8组悬挂在 3层 钟架 ,另有 一枚镩钟 (楚惠王赠 ),共 有65 声 音阶 。英 国权 威科学杂志 《自然 》还曾报道贾湖 骨笛 ,产生广 泛
人音乐 活动的各种遗物 和遗 迹 。如 :各类乐 器 、乐俑 、与音乐 艺术 现 了我 国战 国时代音乐文化的水平 。
活动有 关的器物铭 文 ,各 种器皿饰绘 、堆 塑 、雕砖石刻 、洞窟壁画
1986年 、1987年至2001年 ,在河南舞 阳贾湖新石器 时代遗址 出

古代音乐与乐器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音乐与乐器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音乐与乐器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通常关注的是人类使用的物品和文化遗迹。

其中,对于古代音乐与乐器的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文化间音乐的交流和影响。

一、古代音乐的考古学意义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古代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乐器,可以推断出古代人民的音乐活动与音乐文化。

这些乐器的形状和材质,以及他们被埋葬的位置和陪葬品等,都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比如,古代的乐器类型和结构,以及音乐的用途和社会地位等,都可以从考古发现中获得线索。

二、古代乐器的考古发现在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形状和材质的古代乐器。

例如,在中国的殷墟遗址中,曾经发现了许多青铜制的乐器,如钟、磬、鼎等。

这些古代乐器给我们提供了不仅可以听到,还可以触摸和感受的音乐遗产。

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内部,考古学家发现了木制的竖琴和弹拨乐器等。

这些乐器的形状和设计反映了当时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术。

而在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遗址中,也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乐器,如吉他、竖笛和鼓等。

这些乐器不仅说明了古代希腊和罗马人民的音乐爱好,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宗教仪式。

三、古代音乐的演奏技术通过对古代乐器的考古发现进行分析和实验,我们可以还原古代音乐的演奏技术。

考古学家通常会重新制作和试奏这些古乐器,以了解其演奏方式和音色效果。

例如,对于中国古代的筝乐器,以及古希腊的竖琴,考古学家通过观察和试奏,发现它们都是用手指弹奏的,而不是使用现代的拨片或弓。

这些发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音乐的表演方式和演奏技巧。

四、古代音乐的社会文化意义古代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音乐遗产的考古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看法。

例如,在中国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许多被称为“琴坑”的青铜器,这些器物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青铜器的形状和装饰,我们可以推测出古代人民对音乐的敬重和重视程度。

此外,古代音乐也经常与文化和宗教活动相结合。

音乐与考古的“亲密”接触(二)

音乐与考古的“亲密”接触(二)

音乐与考古的“亲密”接触(二)2015-11-19Moore音乐考古上一期我为大家介绍了音乐考古学与考古学在方法论上的联系与区别,这次我将告诉大家,它们是如何联系,又是怎样联系。

我们知道音乐考古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分支,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很多音乐文化遗产开始大量出现,这不仅由于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传播,其实盗墓者对考古发现也有“功不可没”的贡献。

我们知道在考古领域中专业人员很少参与到主动发掘中,多是进行抢救性发掘以及配合基础建设进行发掘,而盗墓者则是以“主动”为主。

考古工作者发掘的目的一是出于科学性的抢救,二是出于科学性的发掘,三是出于科学性的研究,四是出于科学性的保护。

我在这里用了四个连续的“科学性”,既是为了说明考古对于历史的重要性与严谨性,更是要有力的与盗墓者的“发掘”有所区别。

反观盗墓者,他们往往三五成群,采取组队的模式进行潜入式的“发掘”,分工明确,且一人多职。

他们的设备往往及其先进,基本采取现代化与传统化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钻探”,什么洛阳铲(因产生于河南洛阳而得名,这件装备的由来可能一些外行不了解,它的诞生正是“归功于”盗墓者的“智慧”。

这是一种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

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达20米左右,它的作用不是普通的掀头那样靠刨土来挖掘地面,而是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将地下带有湿气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公分的深井,目的是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颜色与土质,从而分辨地下有无古代墓葬)、金属探测仪(盗墓者借用这种装置来探测地下是否存在青铜器与金银饰)、定向爆破等应有尽有。

使用洛阳铲产生的小洞洛阳铲的铲头和白蜡杆金属探测仪进行探测同时他们所具备的专业水平也很“出众”,在民间有个颇为传奇的技术,据传说有些盗墓者不需要任何探测设备,仅仅靠鼻子闻闻土质就能知道什么是墓土,什么是耕土,我们也曾经尝试过,但最终失败了,因此只能说这种“神乎其神”的技术可能有效吧?同时每个团队都有一位风水大师,他们可以通过风水学的知识来判断哪里为大型墓葬,哪里为墓葬群。

古代音乐与考古学

古代音乐与考古学

古代音乐与考古学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古代,音乐的作用和形式却可能与现代大不相同。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开古代音乐的神秘面纱,了解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力。本文将通过对古代音乐和考古学的探索,探讨古代音乐的发展和它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古代音乐的发展 (段落1) 正文开始,我们首先来探讨古代音乐的发展。古代音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各个文明时期,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中国等。在这些古代文明中,音乐被广泛应用于祭祀仪式、庆典和娱乐活动中。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在音乐方面的技术和创造力。

(段落2) 举例来说,古埃及的考古学研究揭示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埃及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乐器,如竖琴、节拍器和鼓等。这些乐器的存在表明古埃及人非常重视音乐,并将其作为一种神圣的媒介来崇拜神灵。同时,考古学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音乐方面的文物,如音乐手抄本和乐谱。这些文物为我们提供了古埃及音乐的一瞥,并使我们对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和曲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段落3) 除埃及之外,古希腊也是古代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考古学的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古希腊人在音乐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神圣的,并将其视为人类精神和身体的一部分。在希腊的考古遗址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乐器如竖琴、吉他以及其他各种打击乐器。此外,希腊的考古学研究还发现了一些音乐器具的雕塑和壁画,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希腊音乐的美妙。

古代音乐对文化的贡献 (段落4) 古代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音乐在宗教仪式、社交活动和娱乐方面的角色。古代人们将音乐与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将其用作祭祀神灵和祈祷的一种方式。同时,音乐也是古代社交活动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象征着团结和喜悦。

(段落5) 古代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对古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古代音乐对古代文学、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的贡献。古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常常反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和散文中。古代音乐家和作曲家的创作不仅仅给古代的艺术品增添了美感,还为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古代音乐器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音乐艺术发展历程,透过古代音乐器乐的变迁,反映出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音乐器乐遗物进行发掘、挖掘、整理和研究,初步了解到了古代音乐器乐的类型、形制、结构等重要信息。

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乐器遗物、乐器遗址和相关的文献记载等。

乐器遗物是考古学家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乐器遗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使用的乐器的种类、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等信息。

乐器遗址则可以揭示出古代音乐器乐的演奏场合、音乐表演形式、演奏规模等信息。

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古代音乐器乐的文字资料,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音乐器乐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还可以根据历史记载对考古发现进行解读和推测。

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通过对乐器遗物的收集、分类、比对和研究,可以对古代音乐器乐进行精确的分类和系统的整理。

根据乐器的类型、形制、材质和音域等特征,考古学家将古代音乐器乐分为弦乐器、管乐器、鼓乐器和击乐器等多种类型。

具体来说,弦乐器包括琴类、弹拨类和拍弦类;管乐器包括吹管类、吹气类和刮吹类;鼓乐器包括大小鼓、打击鼓、擂鼓和钹等;击乐器包括铃铛、钹铛等。

不同类型的乐器在古代音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特征。

通过对古代音乐器乐的考古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音乐器乐文化的细节和特点。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音乐器乐中,有着丰富的礼仪规范和音乐理论。

古代的《乐府诗集》、《韵府诗集》等文献资料中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术语和音律规则,为研究古代音乐器乐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代音乐器乐还受到宗教仪式、宫廷礼仪、民间娱乐和军事用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文化群体在音乐器乐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音乐考古学对音乐
史的影响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浅析音乐考古学对音乐史的影响
作者:王爽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4期
[摘要]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能看到编钟的精密和气派,古琴的纹路优雅而自然,这些来自数千年前的乐器,这些承载着古人的喜怒哀乐的音乐载体,常常使我们对先祖的思想和智慧肃然起敬,我们不得不思考应怎样面对和研究这些丰富的音乐遗产。

较之于其他音乐学科而言,音乐考古学与音乐史学的关系尤为密切,这是因为:其一,在研究对象的时间维度上,它们都是指向于过去,研究历史上的音乐事项,以了解古代的音乐社会生活;其二,在史前史时期,音乐考古学研究是音乐史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出现之后,有关音乐的考古实物和文献典籍是音乐史研究的两大史料来源。

[关键词]音乐考古学;中国音乐史;研究
一、考古史料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即便是从旧石器时代算起,也大约有 300 万年的历史;而人类用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就是说有比较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的信史,就中国而言,大约是从公元前 17 世纪的商代开始的,距今不过 4000 年左右。

从 300 万年前到 4000 年前,这么漫长的历史,除了通过神话传说获得一鳞半爪的模糊的认识之外,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

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开(夏后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九歌》以下,……开焉得始歌《九招》”等等。

通过这些记载认识商以前的历史不仅模糊不清、无法得以考证,而且也是一种无奈。

可见,通过文字了解人类音乐的历史,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而大量考古出土的音乐实物以及对它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史前音乐历史的了解主要依靠神话传说的尴尬局面,也改变了我们对史前音乐历史的认识。

例如,1987 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25 支骨笛,据碳 14 测定和树轮校正,距今约 8000-9000 年;根据测音和实际的演奏实验表明,这些音已包括了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并且可以吹奏较为复杂的曲调。

这一结果不仅改变了我们之前对新石器时期音乐认识上的空白,而且也改变了对已有的中国古代音乐诸多研究成果的认识,促使我们对其进行重新考量,如学界很长一段时期都在争论的“战国时期有无五声音阶以外的偏音”的问题;音阶发展史是由少渐多,还是一个从多到少不断规范的过程的问题等。

二、考古史料和文献互证
考古史料和文献史料互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源于 20世纪 20 年代王国维对古代历史的研究。

他主张研究古史当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这在历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被学界称之为“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的提出,一方面导源于对科学研究实证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考古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这一研究方法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也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王光祈在其《中国音乐史》一书就曾指出:“研究古代历史,当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类推’又次之。

”其后,学者们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将此方法运用到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实践中,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面貌也因此为之一变,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史学“从文献到文献”的旧传统,也使研究所得之结论多了些许的实证面貌。

例如,古书中有关鼍鼓的记载甚多,《吕氏春秋·古乐篇》:“帝颛顼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即鼍也”、《诗经·大雅》:“鼍鼓逢逢,蒙瞍奏公”、李斯《谏逐客书》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提到的“灵鼍之鼓”.鳄鱼在古代被称作鼍,鼍鼓即是用鳄鱼皮制作的鼓。

在没有有关鼍鼓的文物出土之前,学界对这些记载多半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1978-1980 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3015 号大墓木鼍鼓的出土,释解了人们心中的疑团,从而确信鼍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三、匡正用文献研究可能出现的谬误
翻开历朝历代正史乐志可知,其中有关音乐的记载多出于统治阶级之手,所载内容侧重于宫廷雅乐,对宫廷之外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记之甚少,有些御用文人为了取悦于统治者甚至会歪曲历史,因而必然有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此外,在“重道轻器”的古代,记载音乐之人往往都不是具有音乐专业知识的乐工,而是一些对音乐一知半解的文人,这也必然会使有关音乐的记述含混不清,乃至错误失实,以讹传讹,贻害千年。

如此,考证、校雠等传统的研究方法一筹莫展,考古史料则表现出其特有的参证和纠错的作用。

这方面的典型事例以曾侯乙墓乐器的出土为要,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掘及其大量精美的乐器的出土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地下音乐宫殿”的辉煌,其重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我们对已有的通过文献研究而获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一些偏颇的认识:其一,对一钟双音现象作了最充分有力的注脚。

1977 年,吕骥、黄翔鹏等音乐家去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四省做音乐考古调查研究时,发现了中国古代的钟,在敲击钟的不同位置时可发两个相距三度的音,但这一理论在提出时遭当时学界众多人的怀疑,人们普遍持否定态度。

次年,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让世人承认并接受了“一钟双音”的事实。

其二,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古音阶”和“新音阶”
的问题。

其三,对于中国只有首调唱名法而没有固定调唱名法的问题以及工尺谱的渊源、中国的乐律学理论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都作了很好地解释。

音乐史的研究离不开对古代音乐实物的考证。

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

古人流传下来的音乐文献中,有的也许是谬误,有些是正确的论断,这些都需要后人不断地考证,才能客观地认识到这些文献的真实性。

音乐考古学突破了传统的音乐史只用文字说明问题的局面。

如对于殷墟近
10年的考察中,挖掘出土大量的甲骨文残片,这些残片上所记录的内容,
证实了司马迁《史记》中的诸多内容。

随着音乐考古的逐渐深入,音乐史
古文献中的内容能够找到相应的出处,有些谬误也应当得到及时的纠正。

参考文献:
[1]李纯一。

中国上古出土乐器总论·序言[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2]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
[3]李凌。

中国音乐学一代宗师---杨荫浏[C]. 台北:中国民族音乐学会,1992: 26.
作者简介:王爽(1994-),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声乐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