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
儿科学:房间隔缺损

ASD血液循环途径
肺静脉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
ASD分流 右心房扩大
左心室
右心室扩大
主动脉搏血减少
肺动脉充血
体循环缺血
肺循环充血 肺动脉高压
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
ASD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轻者可无症状
右心室超负荷
肺循环充血:易感冒、反复肺部感染
体循环缺血表现:消瘦、乏力、多汗、活动后 气促、生长发育迟缓。
收缩期杂音由肺动 脉相对性狭窄所致
ASD心电图表现
右室肥大(RVH) 电轴右偏 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右图示I0房室传导阻滞)
第6版
ASD心电图表现
原发孔缺损时,电轴左偏
ASD X线表现
肺纹理增多 右心影增大 肺动脉段突出 主动脉段正常或缩小
患者,男,6y,ASD伴肺动脉高压(中 度),胸片示右心增大,肺纹理增粗,肺 动脉段凸出.
潜伏紫绀:哭吵或心衰时可出现青紫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少见
ASD临床表现
体征
望诊:心前区饱满 触诊:心尖搏动抬举感 叩诊:心脏浊音界扩大 听诊:见下页
ASD听诊
胸骨左缘2、3肋间可 及Ⅱ-Ⅲ 级 收缩期 喷射状杂音
P2固定分裂
S1增大
胸骨左缘4、5肋间舒 张期隆隆样杂音
约占5%
冠状静脉窦型
约占2%
主动脉
上腔静 脉
静脉窦 型缺损
继发孔型缺 损 下腔静脉
原发孔 型缺损
冠状静脉窦型
上腔静脉 室上脊
房间隔缺损 右上肺静脉 右下肺静脉
原发隔残余 原发隔缺损下腔静脉Fra bibliotek主动脉
肺动脉干 右心耳
房间隔缺损

两侧心室的充盈阻力
肺循环的阻力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
• 房间隔缺损患儿出生2年内 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如果右 心压力超过左心,变为右向 左分流,引起发绀,即艾森 曼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
• 症状:主要取决于缺损及分流量的大小 — 缺损小,分流量少者可无任何症状 — 缺损大,分流量多时(肺体循环量比>1.5:1 )
超声心动图:一般可确立诊断,可 见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可测量缺 损大小。彩色多普勒可以明确血液 分流方向、速度并估计分流量
M型超声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
辅助检查
• CT或心导管检查:绝大多数患儿 已不需要,但如果有肺高压表现 或合并其他畸形时,需要进一步 行CT、右心导管检查或造影。
胚胎学
• 在胚胎发育的第4~6周,原始心房开始分隔,从心房顶部中线长出原发隔, 下行与心内膜垫尚未连接时,其间的空隙成为原发孔。 • 同时在原发隔上部出现吸收和成孔现象,一些小孔融合成大孔,称继发孔。 • 于胚胎第8周,心房间隔发育完成。
病因
• 目前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
3-8mm
大于8mm 8-30mm
待观察
一般不会自动闭合 介入性心导管术
大于30mm
非介入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示意图:股静脉穿刺及肝素化---->导引钢丝到位---->经球 囊测ASD直径---->插入输送长鞘---->回收封堵器---->释放封堵器----> 分离推送杆---->局部压迫止血
治疗
下腔型 约占12%,缺损位 于房间隔后下方, 下腔静脉入口处。
混合型 约占8.5%,两种 以上畸形同时存 在,为巨大缺损。
临床路径管理与实施ppt课件

组织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个案管理员
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 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医师查房 □观察切口有无血肿
住院第5-10日 (术后第2-6天)
□医师查房 □安排相关复查并分析
住院第11-15日 (术后第7-11天)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
,渗血 □拔除胸管(根据引 流量) □拔除尿管
检查结果 □观察切口情况
拆线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 事项复查日期 □通知出院处 □开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出院带药 □拆线换药
I.变异项目: A.病人/家属因素 A1 病情变化(含并发症) A2 入院即合并有其它疾病 A3 要求其他治疗(或会诊) A4 无法配合医护指导 A5 其他______________ B.医护提供者因素 B1 主治医师決定 B2 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不良 B3 开医嘱延迟 B4 执行医嘱延迟 B5 会诊延迟 B6 其他______________ C.系統因素 C1 缺乏设备 C2 设备故障 C3 排队检查(验)延迟
时 间
住院第1-3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进行病情初步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
□上级医师查房 □核查辅助检查的结果是否有异
社 区 获 得 性 肺 炎 临 床 路 径 表 单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进行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长期医嘱: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吸氧(必要时) □抗菌药物 □祛痰剂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 沉、CRP、感染性疾病筛查 □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胸正侧位片、心电图 □血气分析、胸部CT、血培养、B 超、D-二聚体(必要时) □对症处理
房间隔缺损病症PPT演示课件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医生可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房间隔缺损。具体 诊断标准包括房间隔缺损的典型症状、体征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的异常表现。
鉴别诊断要点
在诊断房间隔缺损时,需要与一些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 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医生需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以 准确诊断房间隔缺损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挑战二: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房间隔缺损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因 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和 心理压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处理方法选择及效果评价
01
药物治疗
针对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等药物治疗,Βιβλιοθήκη 以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02 03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房间隔缺损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可考虑 手术治疗,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 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
近年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房间隔缺损的重要治疗手段,如经导管封堵术 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部分患者可作为首选治 疗方法。
染色体异常
部分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染色体 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等,这些 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发育异常。
环境因素影响
母体因素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病毒、接触某些 化学物质或射线,以及患有糖尿病、 高血压等疾病,都可能增加胎儿房间 隔缺损的风险。
胎儿因素
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若受到某 些不良因素影响,如宫内感染、胎儿 窘迫等,也可能导致房间隔缺损的发 生。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艾森门格综合征:随着肺血管病变的进行 性发展,容量性肺动脉高压渐变为不可逆 的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当右心室收缩压高 于左心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 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即艾森 门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体征
心前区隆起,收缩期抬举感;S1亢进; P2 增强,固定分裂; L2~3肋间闻及2~3/6级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当肺循环血流量超 过体循环1倍以上时,三尖瓣区可闻短促、 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三尖瓣相对狭 窄)。
临床表现—体征
心前区隆起;收缩期抬举感;P2增强,L3、 4肋间3~4/6级响亮而粗糙的全SM,常伴有震 颤;心尖区较柔和的DM
大型VSD伴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右室压力显 著升高,SM减弱或消失;P2显著亢进;继发 漏斗部肥厚时P2减弱。
特殊检查
心电图 正常或轻度左室肥大 RV5、V6升高伴深Q 波,T 波直 立高尖对称,以左心室肥厚为主 双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左房扩 大,P波有切迹或增宽
PV 肺静脉 LA 左心房 PA 脉肺动
LV 左心室
房间隔缺损 血流动力学示意图
ASD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上、下腔静脉血 右心房(扩大)
ASD
肺静脉 左心房
右心室 (增大)
左心室(血量 减少)
肺血流量明显增加(肺充血)
肺小动脉痉挛、增厚
体循环供血不足
右向左分流
(消瘦、乏力、心悸、气短等)
艾森门格综合征 (少数病人晚期)
型特点(重点) 3.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 4.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 5.掌握四种常见的先心病的临床特点(重点)
和诊断要点(重点)、病理解剖、血流动力学 变化(重点)
正常胎儿循环的特点及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
临床路径培训记录

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心外科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时间:地点:示教室参加人员:全科人员主要内容: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病种的诊疗及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发言人:宋兵我科临床路径病种入选的主要为为简单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部分瓣膜病,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医师和护士对所做的内容进行选项,按照卫生厅临床路径的评估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监控,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实施诊查、治疗、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当患者处于危险边缘时要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科主任、护士长为责任人,将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变异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归入科室临床路径管理本中,并对病历进行登记。
“先心病”病种的具体要求及流程:1、适用对象: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1.年龄。
2.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疾病编码。
2.先天性。
3.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疾病。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及并发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5 年 5 月第 14 卷增刊 J Intervent Radiol 2005 , Vol . 14 , Suppl
— 113 —
四 、自然过 程 据心脏缺 损大小 及肺 动脉压 而 定。
先心病既往外科手术 ,现今经导管非开胸法介 入治疗心血管畸形已成为可能 。先心病介入治疗是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先心病介入 治疗已和冠心病介入治疗 、心电生理学等学科一样 , 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 。
手术全程为80min30480即刻技术成功率3目前全世界个国家开展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多中心研究自1977年开展这项技术至2004年10月已完成5万余例其中我院共完成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1000月戴汝平根据国内北京阜外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广州心研所小儿心脏中心北京安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301医院西京医院等七所大的医学中心的初步统计共完成4397例10余种先心病的介入性治疗进行初步分析报告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790例
15. 5 %
肺动脉瓣狭窄( PS)
13. 1 %
法乐四、五联症 ( F4 、F5) 13. 1 %
主动脉瓣狭窄(AS)
2.1 %
主动脉缩窄
0.7 %
三尖瓣闭锁( TA)
0.3 %
其他
10. 2 %
室间隔缺损 (VSD) 房间隔缺损 (ASD) 动脉导管未闭 (PDA) 肺动脉瓣狭窄 (PS) 主动脉缩窄 (CoA) 主动脉瓣狭窄 (AS) 法乐四联症 (F4) 大动脉错位 (TGA) 共干 三尖瓣闭锁 (TA) 其他
(九) 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及分支狭窄 。 六、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是常见的 先天性心脏病 ,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 。国内 统计 : 占先天 性心脏病的 21 %~26. 1 % , 男女比例 约为 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01 医院) 统计占 先天性心脏病的 14. 48 % 。自 1974 年 King 等开发 房间隔封堵术 ,1979 年 Rashkind 成功应用 于临床 。 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陆续在广州 、杭州 、北京 邀请 Sideri s ( Sideri s 法) , 加 拿 大 Bensen ( Cardio2seal 法) 来华传授房间隔封堵术 。1997 年戴汝平经过考 察比较 ,将 Amplatzer 封堵器引进我国 ,本法在国内 广泛推 广。至 目前 共完 成 790 例 ,其 中主 要采 用 Amplatz 法 ,占 85 %。 (一) 房间隔缺损病理解剖分型 : (1) 中心型或中央型 (卵圆窝型或继发孔型又称 Ⅱ孔型) 。这是心房间隔缺损中最多见的一种 ,约占 全部病例的 80 %以上。缺损位于卵圆窝或其附近 , 周围为心房间隔组织 ,缺损面积一般较大 ,直径多为 1~4 cm。一般为单发 ,有时是多发的筛状小孔 。 (2) 上腔型 (静脉窦缺损) 为高位缺损。缺损位 于上腔静脉入口下方 ,下缘为房间隔 ,从上腔静脉回 流来的血液可以直接 流入左 、右心房 , 亦称高位缺 损 ,常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 。 (3) 下腔型缺损为低位缺损 。下缘缺乏心房间 隔组织 ,直达下腔静脉入口处。有较大的下腔静脉 瓣 ,手术时误为间隔下缘 ,缝合后产生下腔静脉引流 入左心房 。一般情况下 ,下腔静脉回流来的血液可 同时分流入两侧心房 ,亦称低位型缺损 。 (4) 原发孔型 。房缺近十字交叉处无间隔 ,房室 之间由左 、右房室瓣隔开 。 (5) 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缺损同时存在 ,心 房间隔几乎完全缺如 ,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单心房 畸形相似 ,有的称为单心房 。 (二)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护理查房PPT精选课件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典型的体征,结合心电图、胸 部X线和心脏超声检查,诊断房间隔缺 损一般并无困难。 房间隔缺损亦应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鉴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这些病例都有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负 荷过重的表现,故放射线和心电图检查 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对于非典型的患者 或疑有其他合并畸形者,心导管检查可 提供帮助。
• 由于正常情况下,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 ,房间隔缺损存在时,左心房血液经缺损向 右心房分流,将产生在心房水平的“左向右 分流”,此时无紫绀发生。右心的容量负荷 加重,从而导致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和肺动 脉扩张。
• 肺循环血量增多使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从 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而左心房还有一部分血 流到右心房,当右心房内压力高于左心房时 ,出现右向左逆流,致使外周血含氧量下降 ,临床上出现紫绀,最终可因右心衰竭而死 亡。
右心室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使邻近的胸骨 和左侧肋骨轮廓显示膨隆饱满。扪诊可出现抬 举性搏动力增强 典型表现为听诊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到2~3 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和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及固 定分裂少数病人还可扪及收缩期震颤。。
10
临床表现
体征
分流量大者三尖瓣区可听到三尖瓣相对狭 窄产生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系大量血液 经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时所产生是由右心 室扩大后引起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所产 生。 病变晚期将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颈静脉 怒张、肝脏增大。
18
治疗
• 合并右肺静脉异位连接者,需部分切除肺静脉开口附近的房间隔,扩大房间 隔缺损,然后剪裁较缺损口面积稍大之补片进行修补。修补时,于肺静脉开 口右方,用带垫片无创线做间断褥式缝合,缝于右房壁,一般约需4或5针。 缝线需与肺静脉开口保持一定距离,以防肺静脉回流不畅。其余缺损边缘可 用连续缝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
临床路径
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标
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
行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ICD-9-CM-3:
35.51001/35.61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
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
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房间隔缺损(继发
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征,无禁忌征。
3.不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及以上肺动脉高压
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交叉配血、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NT-proBNP、
甲状腺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
心脏增强CT、颅脑MR、冠脉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
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
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如头孢
呋辛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5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3-10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2.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胸部X线
平片,超声心动图。必要时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
4.必要时抗菌药物使用。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引流管拔除,切口愈合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可造成住院日延长或费用超出参考
费用标准。
2.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
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十二)费用标准:32400-36000元。
二、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 Q21.1)
行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ICD-9-CM-3:35.51001/35.610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5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4天 住院第3-5天(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
记录
□ 开检查检验单
□ 上级医师查房
□ 初步确定诊治方案和特殊
检查项目
□ 汇总检查结果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 气管插管,建立深静脉通路
□ 手术
□ 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 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情况
及术后注意事项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按先心病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 若有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 营养心肌、补液、化痰(视患者情况而定) 临时医嘱: □ 血尿粪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生化全套,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其他特殊医嘱(视患者情况而定)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 □ 拟于明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 备皮 □ 备血 □ 术前灌肠 □ 术前禁饮禁食 □ 术前镇静药(酌情) □ 手术带药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按心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重症监护
□ 持续血压、心电及经皮血氧
饱和度监测
□ 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护理
□ 各种管道护理
□ 禁食
□ 血管活性药物
□ 营养心肌药物
□ 补液
□ 化痰、制酸、止痛(视患者
情况而定)
□ 临时医嘱:
□ 迁床
□ 血气分析
□ 鱼精蛋白、止血药物
□ 利尿、补钾治疗
□ 明日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
□ 预防用抗生素
□ 床边胸片
□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介绍 □ 入院评估 □ 静脉抽血 □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 饮食指导 □ 病人相关检查配合的指导 □ 执行入院后医嘱 □ 心理支持 □ 术前准备(备皮、禁饮禁食
等)
□ 术前宣教
□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记录生命体征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定期记录重要监测指标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4-6日 (术后第1天) 住院第5-10日 (术后第2天至出院前) 住院第9-15日
(术后第6-10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医师查房 □ 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 □ 转回普通病房(视患者情况而定) □ 观察切口有无血肿,渗血 □ 拔除胸管(根据引流量) □ 拔除尿管 □ 医师查房 □ 安排相关复查并分析检查结果 □ 观察切口情况 □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拆线
□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
查日期
□ 开出院诊断书
□ 完成出院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按心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饮食 □ 氧气吸入 □ 定时(必要时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 □ 血管活性药物 □ 营养心肌药物 □ 补液 □ 化痰、制酸、止痛、强心、利尿、补钾(视患者情况而定) 临时医嘱: □ 迁床(回普通病房) □ 预防用抗生素 □ 换药 □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按心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饮食
□ 改二级护理
□ 停监测
□ 停吸氧
□ 停血管活性药物
□ 停补液
临时医嘱:
□ 拔除深静脉置管并行留置针
穿刺(视病情恢复定)
□ 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以及血
常规及相关指标
□ 换药
临时医嘱:
□ 通知出院
□ 出院带药
□ 拆线换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 记录生命体征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术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 □ 病人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利于恢复 □ 术后康复指导 □ 帮助办理出院手续
□ 健康宣教(饮食、活动、康
复、复诊指导)
病情 变异 □无 □有,原因: 1. □无 □有,原因: 1. □无 □有,原因:
1.
记录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