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与原发肝癌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引言癌症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每年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虽然许多癌症的发病原因与环境、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癌症可能与传染性病毒感染有关。

本文将探讨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癌症与传染性病毒的关系1. 乳腺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联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PV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P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此外,实验室研究也证实了HPV感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促进作用。

2. 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联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HBV和HCV是最主要的肝癌相关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BV和HC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项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发现,HBV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比非携带者高出数倍。

类似地,HCV感染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CV感染者患肝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二、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于评估疾病与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癌症传染性病毒的研究中,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通过比较癌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病毒感染率来评估两者之间的关联。

该方法可以提供初步证据,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2. 纵向队列研究纵向队列研究是一种追踪研究对象一段时间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在癌症传染性病毒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长期随访,收集其感染病毒和发展癌症的信息,来评估病毒感染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三、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进展1. HPV与乳腺癌的关联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HPV与乳腺癌的关联。

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

2024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4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4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180题)1、H2受体阻断药对下列何种病疗效最好?()A.结肠溃疡B.十二指肠溃疡C.卓-艾综合征D.口腔溃疡E.皮肤黏膜溃疡【答案】 B2、一项乳腺癌筛检试验在400例经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妇女及400名无乳腺癌的妇女中进行,试验结果100例病例及50例正常妇女试验了性。

这个试验的敏感度为()。

A.350/400=87.5%B.300/400=75.0%C.100/400=25.0%D.100/300=33.3%E.50/400=12.5%【答案】 C3、社区卫生服务中建立健康档案的具体内容包括A.以上都不对B.个人健康记录和周期性健康记录C.家庭功能评估、家庭主要疾病和环境影响等D.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E.人群健康状况和社区健康状况【答案】 D4、应用异烟肼时,常合用维生素B6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防治周围神经炎C.延缓抗药性D.减轻肝损害E.延长作用时间【答案】 B5、温病发斑,应属A.气分热盛B.热入营血C.湿热蕴结D.阳明经热E.以上均非【答案】 B6、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不吸烟者=0.07‰,一般人群=0.56‰,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A.13.7%B.0.89‰C.92.7%D.87.5%E.0.49‰【答案】 C7、免疫自稳功能是指A.机体识别排除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B.机体识别排除突变细胞的功能C.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D.机体识别排除胞内寄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排除病原体的功能【答案】 A8、(对照组的发病率-接种组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

A.罹患率B.疾病漏报率C.疫苗效果指数D.疫苗保护率E.疫苗接种率【答案】 D9、患者,女,53岁,已婚。

带下量多,色黄,阴道灼热干涩,腰膝酸软。

队列研究资料分析

队列研究资料分析

问题7:研究者选取90236例样本是否有科学依据?确 定队列研究样本含量应有哪些参数?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1-P0 第一类错误概率α 把握度(power) 1-β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样本大小的估计: 查表 公式计算(条件 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
非病人b 病人c 非病人d
非暴露组
c /(c+d)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表
病例
暴露组
非暴露组
非病例
合计
a
b
a+b=n1
合计
c d c+d=n0 a+c=m1 b+d=m0 a+b+c+d
an 1 RR e I cn 0 0
相对危险度(RR), 也叫率比(rates ratio) 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 露组的多少倍。
二、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如何区别“历史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 照研究”?
比较
队列研究 1、按暴露与否分组 2、由因到果 病例对照研究 1、按患病与否分组 2、由果到因
三 基本特点
1 2 3 4 观察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问题4:何为队列研究的结局?本 次研究的结局是什么?
答:队列研究的结局就是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 期结果事件,也就是研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事件。 它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 结局不仅局限于 发病、死亡,也有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变化。研 究的结局可以是终极的结果(如发病或死亡),也 可以是中间结局(如分子或血清的变化);可以是 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如血清抗体滴度、尿糖和 血脂等。 本次研究的实验结局是发生PHCC或因PHCC而死 亡。

2023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50题)1、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应首选A.大椎B.足三里C.四缝D.曲池E.合谷【答案】 C2、某医务室随机测量了10名男生的胸围和肺活量,已知胸围和肺活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则A.μB.ρ=0C.ρ≠0D.πE.μ【答案】 B3、患者男性,49岁。

发热伴寒战、心悸7天,体温最高39℃,头痛、咳嗽,右大腿肿痛,病情渐重入院。

查体:T38℃,P100次/分,R24次/分,BP100/75mmHg。

神志清楚,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脏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区无叩痛。

右大腿中段红肿,范围约10Bm,压痛明显,有波动感。

血WBC20×109/L,Hb100g/L。

A.应用糖皮质激素B.切开引流C.应用针对G-菌抗生素D.抗休克治疗E.适当输注新鲜血【答案】 B4、最小致死剂量是指外来化合物能造成一组实验动物A.多数死亡的剂量B.半数死亡的剂量C.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低剂量D.不引起死亡的最大剂量E.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答案】 C5、大剂量突击疗法()。

A.阿迪森病B.暴发型流脑C.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接触性皮炎E.带状疱疹【答案】 B6、反映抗体滴度资料平均水平,适宜采用的指标是A.几何均数B.算术均数C.中位数D.全距E.标准差【答案】 A7、刚由细胞分泌的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

A.辅酶B.激酶C.酶原D.同工酶E.水解酶【答案】 C8、经无损皮肤感染人体的是A.脑膜炎双球菌B.钩端螺旋体C.疟原虫D.狂犬病病毒E.甲肝病毒【答案】 B9、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C.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细菌DNA螺旋酶【答案】 A10、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属于暴发调查程序中的A.确认暴发终止B.暴发的核实C.现场调查D.资料整理E.准备和组织【答案】 D11、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是因为肌肉中缺乏()。

流行病学 习题

流行病学 习题

第四章病例对照研究1、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所获资料如下:表1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HBV+ HBV- 合计病例98 11 109对照49 60 109合计147 71 218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卡方、OR、OR的95%可信区间,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如果孕妇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出生婴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对危险度是3,意味着:A.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4倍B.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3倍C.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4倍D.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3倍E.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2倍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A.不能估计相对危险度B.不能调查多种可疑的病因C.容易产生医德问题D.回忆时易发生偏性E.样本含量要求很大4、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A.相对经济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C.可计算发病率D.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E.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5、在进行子宫内膜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下列哪一组病例最为理想:A.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B.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C.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D.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E.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子宫内膜癌病人6、.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 =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小于吸烟者7、一项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应用之间关系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共计63对,病例和对照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暴露而对照组未暴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暴露而病例组未暴露者。

流行病学 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第四章 队列研究
苏静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电邮:sujing@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一般过程
描述疾病频 度和分布
描述性研究
三间分布 常规资料 临床信息
形成
检验
→ 假设 → 假设
→ 因果 推断
逻辑推理
(Mill’s 准则)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研究
结合各方面因
素进行综合分
二、基本原理
选定一组研究人群,根据过去或目前的暴露情 况进行分组 有无暴露因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暴露因素的水平:低、中、高剂量组
随访观察各组的观察结局(发病或死亡) 比较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
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
©by Jing Su










发病 未发病 发病 未发病
研究现场: 江苏省海门市(HCC高发区)
研究人群: 35个镇的1008个村的25-64岁居民 海门市防疫站工作人员入户调查
©by Jing Su
四、确定样本量
决定因素: 1、一般人群(非暴露组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
或死亡率(P0),P0越接近0.5,样本越小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 P1- P0, 暴露组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1),或相对危 险度(RR)估算P1,d越大,样本越小
注意事项: 一般对照组样本数≥暴露组的样本数 估计失访对数据分析的影响,一般按估计样
本量增加10%作为实际样本量
©by Jing Su
例: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队列研究
假设HCC发病率P0=0.003/人年(全国水平)
假设HBV感染者的发病率为未感染者的2.5倍,即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目的:中国医学会报道,全球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是艾滋病的10倍,全国100万人死于肝癌,肝炎是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中的第一位,我国有9300万乙肝的感染者,而90%的乙型肝炎,都遵循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转变,所以造成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三位。

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我国乙肝与相关疾病,成为了政府的巨大的财政负担,直接损失达9000亿元,今年来我国肝炎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所以控制与防止肝炎的蔓延,治疗慢性乙肝显得尤为突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的发展是治疗关键。

其次还要寻找更好地手术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字】肝癌;研究进展;药物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eoe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治疗肝炎的药物的发展,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肝癌由不治之症,变成了部分可治。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其它治疗手段,如手术前后的分子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作用机理和已经显示出来的治疗效果让人们对肝癌治疗的前景非常期待[1]。

1 手术治疗1.1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肝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均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2]。

术前评估:肝切除术术前肿瘤情况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估非常重要,我国一期手术前提条件是①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 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A级③肝储备功能正常范围2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研究表明:TACE后,80%以上的肝癌有不同程度的活细胞残留,这在本组的二步切除病人中也得到了证明。

2012-卫管-《流行病学》实习指导-15.03.04

2012-卫管-《流行病学》实习指导-15.03.04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目的】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熟悉描述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原理、用途和优缺点。

掌握Epi infor、Epidata等相关软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开展中的应用技能。

【时间】3学时【内容】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

有时,现况研究同时也可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市七区一郊的九各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1。

表1-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市区郊区疾病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冠心病316 5.39 11 2.09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 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 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糖尿病149 2.54 2 0.38高血脂症1913 32.61 135 25.62恶性肿瘤19 0.32 0 0(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课题二】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

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

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2、1-3.表1-2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注:﹡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6者为肥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顺序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组 非暴露组
结局(疾病)
比较
病人a a /(a+b)
非病人b 病人c c /(c+d) 非病人d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第4页/共35页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表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暴露组 a
b
a+b=n1
非暴露组 c
d
c+d=n0
合计 a+c=m1 b+d=m0 a+b+c+d
4. PAR = It - I0 = 0.56 ‰ - 0.07 ‰ = 0.49 ‰ 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全人群中的肺癌死亡率减少0.49‰; 5. PAR%=(It - I0 )/ It×100% = (0.56-0.07) / 0.56×100% = 87.5% 表明全人群中由于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占全人群所有肺癌死亡的百分比为 87.5%
一、基本原理 二、研究类型 三、基本特点 四、基本步骤 五、优点和缺点
第2页/共35页
一 基本原理
将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成暴露组和对照组( 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一定时间,比较所研究疾病在两 组的发病率。如果暴露组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 那么可以推测暴露于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第3页/共35页
1992年在PHCC高发地区江苏省海门市建立了90236例当地社区居民的前 瞻性研究队列。其中14338例 75898例吗,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进行一项流 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10ml,检测及相关研究指标,每年随访一次 队列成员的生命状况至2003年终止。(图表在后边的问题9出现。)
问题1:欲确定HBV感染是否为PHCC的危险因 素可采用哪些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17页/共35页
问题4:何为队列研究的结局?本 次研究的结局是什么?
答:队列研究的结局就是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 期结果事件,也就是研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事件。 它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 结局不仅局限于 发病、死亡,也有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变化。研 究的结局可以是终极的结果(如发病或死亡),也 可以是中间结局(如分子或血清的变化);可以是 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如血清抗体滴度、尿糖和 血脂等。
第11页/共35页
四、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 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4、确定样本量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6 、质量控制 7、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第12页/共35页
五 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因果联系强 2.可直接计算两组 发病率 3.资料可靠、偏倚 较小、结果稳定 4.可用于研究罕见 暴露与某疾病的关 系 5.可研究一组暴露 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答:历史回顾法、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历史性队列、前瞻性队列研究
问题2:如采用队列研究观察HBV感染与 PHCC发生的关系该如何设计与实施?
第15页/共35页
• 设计: • 明确研究目的 • 确定研究因素 • 选择研究对象 • 确定研究的结局 • 估计样本含量 • 质量控制 • 实施: • 研究现场的选择 • 筛检研究对象 • 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的确定 • 基础资料的收集 • 研究终点的确定 • 随访时间和随访间隔的确定 • 人群资料的收集 •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第16页/共35页
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 表示消除暴露后人群能减少的发病率
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表示人群的发病有多大百分比归因于暴露
第7页/共35页
例: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 ( Ie )= 0.96 ‰ 非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 I0 )= 0.07 ‰ 全人群肺癌年死亡率 ( It )= 0.56 ‰
1. RR = Ie / I0 = 0.96 ‰ /0.07 ‰ = 13.7 表明吸烟组的肺癌死亡危险是非吸烟组的13.7倍; 2. AR = Ie - I0 = 0.96 ‰ - 0.07 ‰ =0.89 ‰ 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0.89‰; 3. AR% =(Ie - I0) / Ie×100% =(0.96 - 0.07) / 0.96 ×100% = 92.7% 表明吸烟人群中由于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占该人群所有肺癌死亡的百分比 为92.7%
第5页/共35页
R R Ie a n1 I0 c n0
相对危险度(RR), 也叫率比(rates ratio) 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 露组的多少倍。
第6页/共35页
AR 归因危险度 表示消除暴露后暴露者能减少的发病率
AR%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表示暴露者的发病有多大百分比归因于暴露
本次研究的实验结局是发生PHCC或因PHCC而死 亡。
第18页/共35页
问题5:队列研究分组的标准是什么?具体到本研究, 分组的标准是什么?
答:分组标准:是否暴露于可疑因素。 本研究: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
HBsAg,阳性者为暴露组,阴性为对照 组。
第19页/共35页
问题6:队列研究可以选用哪些形式的对照?本研究采 用的是何种形式的对照?
缺点
1.样本量大、观察 时间长、工作量大
2.受混杂因素影响 3.容易发生失访偏 倚 4.不适宜发病率很 低的疾病
第13页/共35页
实习六 队列研究资料分析
一、目的和要求:学习队列研究中的实施的 基本步骤、了解其原理、用途、设计的主要 内容和优缺点。
二、时间:3学时
第14页/共35页
[课题一] 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 癌发生的队列研究
问题3:队列研究的现场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人口稳定且具有代表性
2.被研究的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较高(
有足够数量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3.由于队列研究随访的时间长,因此要 求当地的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和支持。
4.队列研究现场最好是文化教育水平较 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好,交通便利。
5.无明显的环境污染。
第8页/共35页
二、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如何区别“历史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 照研究”?
第9页/共35页
比较
队列研究 1、按暴露与否分组 2、由因到果
病例对照研究 1、按患病与否分组 2、由果到因
第10页/共35页
三 基本特点
1 观察性研究 2 前瞻性研究 3 分析性研究 4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