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合集下载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相信《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它不仅是明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丰碑。

2、《水浒传》《水浒传》是大家熟悉的明朝四大名著之一,书中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西游记》如果问明朝有哪些文学名著能称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定要投《西游记》一票,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其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鸦片战争以后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等多种语言。

4、《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有名的明代文学著作之一,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本书集史实与传闻之大成,将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作了最后的定型,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教案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教案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一、明代文言小说概述
在白话短篇小说几乎陷于沉寂的明代初年,文言小说却出现了复兴的态势,瞿佑的《剪灯新话》是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此书的题材
可分为社会政治小说和社会言情小说两类。

前一类作品大多借用历史题材,以神鬼寓言的形式,记录了乱世文人的心态,抒写了文人的牢骚不平,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暗昧与道德沦丧也多所抨击;后一类故事较有特色,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民主倾向,流露出一定的市民气息,同时也描写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如《翠翠传》、《联芳楼记》等。

《剪灯新话》影响了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起
而仿效者纷起,较为出名的有李昌祺的《剪灯馀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这三部书被后人称为“剪灯三话”。

这些传奇小说集为清代文言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一些新的艺术经验,
起着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为当时的白话小说与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随着传奇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明代中后期又出现了“中篇传奇小说”,这类作品大都用浅近的文言写成,篇幅一般一两万字,诗词连篇,因而又称“诗文小说”,内容大都写男女情爱,较为著名的有《钟情丽集》、《辽阳海神传》、《刘生觅莲记》等。

这类小说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以及艳情小说流派的形成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此外,
随着文言小说创作的兴盛,收集、整理、出版各类文言小说也蔚然成风,如冯梦龙编的《情史》、王世贞编的《艳异编》等等。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中韦氏形象探析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中韦氏形象探析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中韦氏形象探析作者:庄志莹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8期◆摘要:明代通俗白话短篇小说《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应是以唐传奇《玄怪录·杜子春》为蓝本改编而成。

本文就明代小说中改编者增加的主人公杜子春妻子韦氏形象展开分析,她既是杜子春人生之路的共同物质享乐者,怂恿杜子春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找老者的督促者,不断教他知恩图报的劝喻者,还是支持他完成自我修行,最终一同得道升天的陪伴者。

韦氏并非闲笔,她既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又在主题表达上强调了外在因素对实现自我蜕变的影响。

◆关键词:杜子春;醒世恒言;韦氏;人物形象《醒世通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中将唐传奇《玄怪录·杜子春》敷演为话本小说,在老者三次赠金和杜子春因“爱欲”未除而炼丹失败两个核心情节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情节。

明小说《杜子春三入长安》对唐传奇《杜子春》既有传承,又有突破。

本文重点分析明小说中改编者增加的杜子春妻子韦氏这一人物形象,这一形象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强调外在因素对人物成长影响上起到重要作用。

在唐传奇《杜子春》故事中,作者在杜子春家庭背景上诉诸笔墨不多,仅介绍“少落拓,不事生产”,未提及杜子春的家庭成员构成。

明小说中则设置了杜子春妻子韦氏的形象,交代了两人同出大户人家,杜家“世代在扬州做盐商营运”,韦家亦是长安巨族的背景。

据《新唐书·柳冲传》所载:“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杜”和“韦”均是唐代大家门户,呼应作者对故事时代背景的设定,这一细节的加入使原本虚构想象的故事变得更贴近历史现实,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韦氏作为杜子春最亲近的人,其所言所行对杜子春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具有性格复杂,思想多样的女性形象,可以说她既是杜子春奢靡浪荡生活的同行者又是促进杜子春完成自我蜕变的推手,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人生的升华,与杜子春一齐得道升天。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关于拟话本小说

关于拟话本小说

小结
悲剧意义 :杜十娘追求的是作为一个“人” 所应有的人格、尊严、爱情,却毁灭了, 小说旨在引起人们对象杜十娘一样追求幸 福却被迫牺牲生命的妇女的同情,激起人 们对那个残害妇女的无情社会的仇恨。
课后练习
• 杜十娘,这样一位聪慧的女子,执著的追求幸福,追求真 情,令人感动。
• 杜十娘,这样一位刚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 令人震撼。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 任人欺凌的对象,她把人类 情感中最美好的爱情寄托在 李甲身上,她急于从良,却 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 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 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 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 左右的人际关系,呼唤包含 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感 情。
悲剧意义
杜十娘追求的是作为一个“人”所 应有的人格、尊严、爱情,却毁灭了, 小说旨在引起人们对象杜十娘一样追 求幸福却被迫牺牲生命的妇女的同情, 激起人们对那个残害妇女的无情社会 的仇恨。
• 如果她没有怒沉百宝箱,如果她没有选择投河自 尽,那么会怎么样,请你以“杜十娘的另一种选 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 800字,题目自拟。
汉语言文学04级2班 关洁婷 200401012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解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 作者,冯梦龙,字犹龙、耳龙;号“墨憨 斋主人”,别号“龙子犹”。江苏苏州人, 明末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 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 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另外, 他还增补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平妖传》, 改作过《列国志》。他的“三言”与凌蒙 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合称“三言二拍”。
柳遇春的形象: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讨论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大结
明代社会与文学
(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与 市民思想的空前活跃 (二)统治者实行的文化专制 和禁锢政策以及其对理学的 提倡
第二编
明代文学
(1368—1644)
第一章
绪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 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明代 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 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为前 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为后期。前后 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 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 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三国志通俗 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 《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 《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 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 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 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 现,弥足珍贵。
关于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 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 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 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 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 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 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
(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 中的原文。
(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 (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

第五章“三言”“二拍”

第五章“三言”“二拍”

第五章“三言”“二拍”学习提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延续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宋元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是以诉诸听觉为主要目的的,作者主要是民间艺人,间或由文人作过润色。

到了明代,话本这种文学体裁,引起更多文人的注意,除整理、润色、加工宋元遗留下来的话本外,又仿照话本进行创作,文学史上把仿话本的创作称之为“拟话本”。

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写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和“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的总汇。

学习本章,重点要掌握“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对重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例如在杜十娘、婴宁、席方平等,要能联系作品进行分析。

第一节“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三言”、“二拍”中所收明人作品,虽不少亦有来历,或出于旧时传说,或采自唐人小说,但更多的是摹写民间,能够反映出明代社会现实,其中一些优秀篇章还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意识中某些新的变化,通过对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望、思想感情的细致描写,以表现他们的一种新的道德原则:即对财富的追求与肯定。

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到了时代,进步思想家李贽就毫无掩饰地宣扬:好货好利乃是人的本性。

他公然提出“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这些都是“真迩言也”。

“三言”、“二拍”中某些篇章与当时的这种进步思想相一致,以同情、欣赏的态度描写了商人们的辛勤创业和发家致富。

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和《叠居奇程客得助》,都充分表达了新兴市民渴望发家致富的心理。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商人向外发展的思想,《叠居奇程客得助》表现了当时商人的经营思想。

它们都把发财致富当作一种美好理想来追求。

《施润泽滩阙遇友》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江南一带织织业的繁荣情况和小手工业者勤劳致富的过程,《刘小官雌雄兄弟》,赞扬了刘公两义子“勤苦经营”致使家业隆兴,这些都是以前文学中不曾有的,它反映了明代市民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异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三言二拍及明代短篇小说3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三言二拍及明代短篇小说3
•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 世恒言》,每集40篇,共120篇。
•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 明代新作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 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 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三)凌蒙初与“二拍”
• 1、凌蒙初
• 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 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 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 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 1、冯梦龙: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
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 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曾参 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 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 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 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 2、“三言”
• ——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一
• 明代的短篇白话小说随着商业经济的活跃、 思想的不断开放、印刷业的繁荣,白话短 篇小说由编辑到创作,从口头文学到书面 文学的转化过程中,以“三言”、“二拍” 为代表,出现了一大批色彩各异的短篇小 说集,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一、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史选)
三言二拍
明代文学·第 十一 讲
主要内容
1 “三言”“二拍” 2 思概想述内容:
——市民社会的风俗画 3 艺术特色 4 明代文言小说
• 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 人喜谈汉小王(光武)、蔡伯喈(邕)、 杨六使(文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 事甚多。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畜而人 有之。痴呆女妇,尤所酷好。
二、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