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案: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案: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三课时:分析课文

(教案)

授课人:茹克亚.多里坤

和田县二中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三课时:分析课文

一、导入新课:(用播放音乐的方式导入新课)

听完音乐后老师会提出相关问题:( 如: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内容。

2、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

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解决教学重点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课文解决教学重点。)

难点:概括孙悟空的特点,让学生从中学会分清是非、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教师通过详细分析课文教学解决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分析法

3、引导法

4、问答法

五、教学内容:

1、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课文,并回答。

(1)唐僧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

(2)白骨精总共变了几次?分别变成什么?

(3)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

(4)孙悟空别赶走后,唐僧和其他徒弟的情况怎么样?

(5)孙悟空是用什么方法让唐僧看清事情的真相?

(6)孙悟空是怎么样打死白骨精的?

2、学生深学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并概括。(1)让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并让学生复述每一部分的大概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的问题。

师:划分段落大意后,来时提出相关的问题。

生: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一部分: (1)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第二部分:(1)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采用了什么招数?

(2)唐僧为什么赶走孙悟空?

第三部分:(1)孙悟空是怎么进妖洞的?

(2)唐僧最后后悔时说了些什么?

(2)最后老师概括段落大意。

3、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中的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均被孙悟

空识破,但由于唐僧分不清人和

妖,把孙悟空赶走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8~13自然段):描述孙悟空用计打死白骨精的

过程。

4、归纳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像“白骨精”一样的坏人常常十分狡猾,课文教育善良的人不要为坏人的表面现象所蒙骗,要像孙悟空一样分清是非,坚决斗争。

(德育教育:课文教育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对待身边的事或者人。课文教育我们人不要为坏人的表面现象所蒙骗,要像孙悟空一样分清是非,坚决斗争。

5、学习句型:

师:给同学们解释重点句型并模仿造句。

生:理解重点句型并学会造句。

(1)“是…..是……..”

这一句型前半部分是一个话题,后面用一个句子对该话题加以解释说明。

例: 1、这道题是对是错,你们自己判断吧。

(2) “差点儿”

“差点儿+动词”,指事情接近现实而没有实现。

例:1、早上路上塞车,我差点儿迟到。

6、作业:1、熟读课文,做到能流利的口述。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打白骨精》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猾和诡计多端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中的部分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利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悟白骨精三变的语言文字,并引用原著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白骨精三变的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猾和诡计多端。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1.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呢? 2.一提到《西游记》,播放片头音乐。你脑海中会出现谁,为什么? 3.除了这些小说中还有哪些人物形象呢?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4.这么多的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 揭题前形成副板书:人物 小说情节 《西游记》环境 5.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根据《西游记》有关内容改写而来的课文(板书:8.三打白骨精)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本来在古代作品中“三”往往泛指多数,想一想“三”泛指多数的成语有哪些?(三令五申、三番四次、三年五载)但我们今天这儿的“三”却是实指,孙悟空先后打了三次妖魔。 2.出示预习要求:①自学本课生字词②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谈一谈你对课文的了解。 3.汇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出示练习题: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再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孙悟空()次()打白骨精。 (提示:最后孙悟空()打白骨精,应该要体现出悟空对白骨精的怎样的感情?) 三、精读感悟 同学们看黑板,任何一篇小说中都会有:人物、环境、情节这三个方面,因此,我们把“人物、情节和环境”称为小说的三要素。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这三个方面来聊一聊。 1.人物: (1)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指名回答。 板书:孙悟空 白骨精唐僧 (2)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课堂作业,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最好在配上关键的字词。 请学生上台完成板书: 孙悟空 打拦 白骨精吃唐僧 2.环境: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1)这就是环境,指名读,评价。课文中虽然描写的很简短,但就这两个词(山势险峻、峰岩重叠)给你什么感受? (2)吴承恩的原著中是这样写环境的:(出示)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hè)湾环,虎狼成阵走,麂(jǐ)鹿作群行。无数獐(zhāng)豝(bā)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

博雅汉语第十七课课程教案

《博雅汉语》第十七课做客(一)教案 课程类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 教学时数: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 教学内容:《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第十七课做客(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领会本课所学的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2、帮助学生掌握本课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3、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1、生词量:25个,补充词:2个,主人、客人、意思。 2、重点生词: 副词:真 数量词:一点儿 名词:心意、上 动词:打车。 3、语法点: “是X还是Y”。 “会”(1) “就是”。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重点词语并用其造句,回答问题或成段表述。 2、能较为流利朗读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注意发音。 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的原则。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法理解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法翻译法、情景法、听说法、实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词语卡片、几包茶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生词学习 1、复习回顾(5分钟):问候、寒暄之后进入复习环节,简单回顾第十六课的重点生词,语言点,让学生说出带有重点生词和语言点的句子,以达到知识的重复、再现。 2、本课导入(5分钟):问问学生有没有去过中国朋友家里玩,都做了什么,与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主要让学生们谈他们的经历,此环节教师是倾听者,之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的题目——“做客”。 3、朗读课文(1分钟):老师正常速度朗读一遍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

标日第17课_EN

第十七課日本について (1) 日本の国土(こくど)は細(ほそ)くて、長(なが)いです。 日本国土狭长。 北(きた)の地方(ちほう)は冬が長くて、雪(ゆき)が多いです。 北部地区冬季漫长,雪很多。 南(みなみ)の地方は暖かくて、ほとんど雪が降(ふ)りません。 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几乎不下雪。 秋は快適(かいてき)な季節(きせつ)で、いろいろな催(もよお)しが盛(さか)んです。 秋季是舒适的季节,各类活动丰富多彩。 紅葉(もみじ)が鮮(あざ)やかで、とても美しいです。 红叶鲜艳,十分美丽。 (2) 日本は南北(なんぼく)に長い国(くに)です。 日本是个南北向狭长的国家。 気候(きこう)は地方によってたいへん違(ちが)います。 由于地区不同,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10月(じゅうがつ)の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はもう寒くて、人々(ひとびと)はコートは着(き)ています。 十月的北海道已经很冷,人们都穿上了大衣。 10月の沖縄(おきなわ)はまだ暑くて、人々は夏服(なつふく)を着ています。 十月的冲绳仍然很热,人们还穿着夏装。 秋はさわやかで、快適な季節です。 秋天是个凉爽舒适的季节。 紅葉がとても鮮やかです。 红叶鲜艳。 おおぜいの人が紅葉を見に行きます。 成群的人去看红叶。 秋は快適な季節で、芸術(げいじゅつ)やスポーツの催しが盛んです。秋天是个舒适的季节,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3) 李:日本の秋はきれいですね。 日本的秋天真美啊! 山本:ええ。紅葉がきれいでしょう。 是的,红叶很好看吧! 李:はい。鮮やかで、美しいですね。 是的。红叶鲜艳美丽。 山本:紅葉の盛んは地方によって違います。北の地方は早(はや)くて、南は遅(おそ)いです。 红叶最美的时期因地而异,北部地区早,南部地区晚。 李:桜と反対(はんたい)ですね。 这和樱花正好相反呀。 山本:ええ、そうです。秋の紅葉も春(はる)の桜も日本の代表的(だいひょうてき)な風物(ふうぶつ)です。 是啊。秋天的红叶,春天的樱花都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李:北京の紅葉もとても美しいですよ。 北京红叶也很美丽的。 山本:そうですか。李さん、今度(こんど)の休みに紅葉を見に行きませんか。 是嘛。李先生,下个假期我们去看红叶好吗? 李:ええ。ぜひいきましょう。 好啊,一定去。 単語 国土(こくど)〔名〕国土 細い(ほそい)〔形〕细,窄 長い(ながい)〔形〕长 北(きた)〔名〕北方,北部 南(みなみ)〔名〕南方,南部 ほとんど〔副〕几乎 降る(ふる)〔动1〕下(雪) 快適だ(かいてきだ)〔形动〕舒适,舒服 催し(もよおし)〔名〕集会,活动 盛んだ(さかんだ)〔形动〕盛行

三年级音乐课《夏》教案

歌曲《夏》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演唱中感受少年儿童在海边嬉戏时快乐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采用聆听、感受、体验熟悉歌曲的旋律; 2 通过模仿、视唱等方式学习歌曲,并通过口风琴的演奏掌握音准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夏》是一首希腊儿童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 2 能够与他人进行演唱活动。 教学重点: 用欢快、愉悦的情绪表现歌曲《夏》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通过对夏天情景的想象激发学生想去海边玩儿的欲望,引出课题。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二年学过的歌曲《秋》,这是一首描写季节的歌曲,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请你告诉大家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季节去最合适? 学生活动:充分想象后尽情地用语言描述大海的美, 接着问: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夏天,因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脚在沙滩上跑等 设计意图: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无限乐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师活动:夏天能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希腊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夏天、喜欢大海,还邀请我们到他们那儿旅游呢!可希腊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展

示图片并简单介绍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著名景观。(如:美丽的圣托里尼岛、令人神往的爱琴海、世界闻名的雅典卫城、希腊首都雅典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运圣火就是从这里燃起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希腊之旅的情境中了解了希腊,开阔了视野,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唱歌曲: 教师活动:初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关注歌曲的拍子、速度、音乐情绪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 出示歌篇,找出歌曲中的歌词、调式、词曲作者、前奏、间奏等 给歌曲划分乐句、并找出乐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引导观察、对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点(即:1、3句完全重复,2、4句节奏相同), 学生根据乐句的划分,进行口风琴吹奏练习。教师吹奏一三乐句、学生吹奏二四乐句。 学生演唱歌曲,运用跳音的唱法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提示同学们拍皮球的感觉发声方法,表现夏日里小朋友的愉快心情。 教师示范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比聆听感受,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择休止唱法。在合作中得出休止节奏更能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 此时再跟琴齐唱歌曲,不仅休止节奏唱准了,情绪也有了一点。 唱好歌曲: 律动学唱:教师设计了拍肩唱、拍手唱、踏步唱和学生们一起演唱。 轮唱练习:一声部多唱一小节。要求声部明显清晰,节拍准确。 小结:夏天是美好的,希望同学们用最美好的心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有机会把这首希腊儿歌夏和你的父母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三打白骨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妖术,勇于斗争到底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三次斗争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第一打”“第二打”“第三打”。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小节,第一次斗争情形,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2、学生读课文,画语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以上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性格。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指名读(出示段落) 自言自语是怎么说?(自己跟自己说) 那你再试一遍。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妖精听见了。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出示视频) 指导朗读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村姑?(美貌) 说说美貌词(出示视频) 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这美下面藏是——恶。 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径直”(目标明确,很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博雅汉语第一册 第6课 现在几点(教案)

第六课现在几点?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生词,并能正确运用。 二、掌握本课的语言点,正确运用并能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三、理解本课课文,掌握特定语境下的交际用语。 交际目标:1)时间的表达法 2)数字的表达法 经典句型:1)——现在几点?——现在八点。\现在八点五分。 现在八点一刻。\现在八点半。 现在八点三刻。\现在差五分九点。 2)——早上几点上课?——大部分是八点五十分。 ——电影几点开始?——晚上八点。 四、语音训练。 五、了解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1.语音训练。 2.汉字书写规律。 3. 时间的表达法和数字的表达法 ★课时安排:本课将用6个课时完成 1、2课时——语音训练,生词,汉字书写 3、4课时——语言点、课文理解 5、6课时——总结及练习 ★教学步骤: 一、课前热身 1.声调的听、读、写 2.复习第5课生词、课文及相应的情景对话。 3.作业点评 4.听写 二、导入新课: 1.从学生买东西的生活情景入手,引出数字表达法。 1、2、3、4、5、6、7、8、9、10

11、12、13、20、24、30、35、40、46、50、57、60、68、70、79、90、99 100、101、102、110、120、199、200(注意:二和两)567、999 1000、101、1010、1100、1199、1200、1999、2000(注意:两) 10000、10001、10010、10100、11000 100000、1000000、10000000、100000000 2.重点生词: (1)现在:刚才、以后 (2)几:“几”和“多少”的区别 (3)点:不是“hour”的意思 (4)早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5)部分:大部分、小部分 (6)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统称 (7)半:一半、六点半 (8)太……了:太+ADJ+了 (9)早→晚(注意:形容词) (10)开始→完了(口语) (11)差:差一个人、差护照 (12)一会儿:等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13)见:我见老师。(i am going to see the teacher) 我见到了老师(i have meet the teacher) 三、语言点 时间表达法。 表达一表达二表达三8:00 八点 8:05 八点零五分 8:10 八点十分 8:15 八点十五分八点一刻 8:30 八点三十分八点半 8:45 八点四十五分八点三刻差一刻九点

博雅汉语26课教案

博雅汉语26课教案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 -第26课快考试了》 编著李晓琪任雪梅徐晶凝 ********************************************************************* 教学对象外国语学院汉语进修班初级二乙班 教学任务(一)语言知识 1. 重点词语 (1)名词:电、基础、假期、明信片、圣诞节、新年、贺卡、办法、亲戚、邮局、刚才、邮票 (2)动词:接、旅行、决定、出发、考虑、寄 (3)形容词:用功、努力 (4)副词:快、只好、快要、整整、再 (5)助动词:可能 (6)兼类词:放假、排队 (7)专有名词:东北 2. 语言点 (1)快/要/快要…… 了 (2)只好 (3)可能 (4)再 (二)技能训练 1. 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声调、语调基本准确:能读懂课文,领会作者的表达中心;能够读懂课后的材料,抓住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2. 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准确回答课文问题。 3. 听:能准确听辨教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听清楚教师读出的句子,并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4. 写:笔顺部件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生词的写法,并通过听写的方式督促学习,最后能够用关键词“只好,可能,再,刚才,要……了”写出一段话。 时间安排 本课共需2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1. 第一次课:导入新课,先学习课文第一段中涉及的词汇、语言点,再学习第一段课文,组织课堂练习,小结所学,布置作业。 2. 第二次课:复习上次课所学,检查作业,先学习课文第二段涉及的词汇、语言点,再学习第二段课文,组织课堂练习,小结所学,布置作业。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 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 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 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 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5分)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三打白骨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https://www.360docs.net/doc/9c4825542.html,/s?word=%B8%D2%CE%CA%C2%B7%D4 %DA%BA%CE%B7%BD&tn=sitehao123&f=3 学生可以跟唱,渲染气氛。这首歌曲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呢? https://www.360docs.net/doc/9c4825542.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 word=%CC%C6%C9%AE%CA%A6%CD%BD%CB%C4%C8%C B&in=21528&cl=2&lm=-1&st=-1&pn=7&rn=1&di=51697186140& ln=1997&fr=&fm=result&fmq=1309234706453_R&ic=0&s=0&se= 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7&-1 &di51697186140&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9c4825542.html,%2Fyy %2Fhyyt%2F200904%2FW020090413517730557295.jpg&fromUR 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9c4825542.html,%2Fyy%2Fhyyt%2F200904%2Ft 20090413_3165207.htm&W500&H427&T8890&S38&TPjpg

第17课夏季星空(精品文档)

16春季星空 认知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赏一处花开,酿一曲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徐婷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3.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1.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2.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个爱花之人在像今天这样春风沉醉的日子里,漫步林径,遇到了一树紫藤萝花,写下了花的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咱们今天就要学习这篇美文。题目是: (板书)紫藤萝瀑布 宗璞(p ú)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紫藤萝” 2、 为什么用“瀑布”形容紫藤萝?(一种是植物,一种是水流,作者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很明显,作者在拟这个题目时用了一种修辞-比喻) 二、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难的字词?) 盘虬qi ú卧龙(虬:有角的小龙,形容弯弯曲曲的枝干) 忍俊不禁j īn (忍不住笑) 2、自读课文,出声地阅读。 你读到了一树怎样的紫藤萝?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

出示:这是一树________的紫藤萝。 三、赏美景,品美文 1、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改句法: 这一处藤萝真盛啊,我看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瀑布,从空中垂下。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 (比较重点词语:从未见过、只见、欢笑、生长…得出结论:比作“瀑布”,写出茂盛;“辉煌”“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中,发现了瀑布的“壮观”;“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说明生命的活力在延续。) 读出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换词法:“挑逗”换成“挑衅”行吗?挑衅引起冲突或事端,有攻击性,“挑逗”有玩闹之意,写出紫藤萝的可爱、生机。“迸溅的水花”照应文题-瀑布,写出流动感) 读出生机、可爱、流动 2、繁密、欢笑、活泼热闹(拟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___。 “我在开花!”它们_____。 换词法、填词法: 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挤着推着,好不活泼热闹!

三打白骨精教案设计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课前唱《西游记》主题曲。 大家好,第一次跟大家见面,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大家一首歌,好吗? 听过吗?什么的歌?喜欢吗?会唱的跟着一起唱好吗? 歌中的猴哥叫什么名字?还有其他名字吗?他最典型的一个动作是什么 呀?能不能演一演啊! 喜欢猴哥吗?最喜欢他的什么?那你能说出几个猴哥的故事吗? 这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介绍《西游记》。孙悟空是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西游记》它想象丰富,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它从诞生到现在的四、五百年里,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已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拥有的最广泛的读者的著作之一,被改编成几国文字,还被拍成电影、电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二.揭题: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也节选了两则孙悟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三.一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想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检查: (1)读出生字,并给这些字组词:僧诡嗅妖缕杖

(2)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中心词是什么?现在你们能借助这个课题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 四.二读课文。 那你能找出课文中还有与三有关的描写吗? 三个人物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跑唐僧三拦 现在谁能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初步感受吗? 你能很快地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五.学习一打 好,我们首先来欣赏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第一个回合。 在这一回合里,有几个人物出场,那这些人物当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位?最喜欢的是哪一位? 不同的同学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那下边就请大家划出自己喜欢的那一位的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感情朗读,比如表演人物的动作,也可以谈谈自己是如何从语言文字里读懂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交流:(随机由学生说) 说说你品读的是哪一位? A.(如孙悟空)你用什么方法来体会人物特点的。

第17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7 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 初 中 语文 、教学目的要求: 1.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白得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刻: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许多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少了哪个季节。生:没有夏季。 师:专门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山西霍县人。要紧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 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要紧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明白的字词句,自由发咨询。 2.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人勤} 颂扬紧张烈火急促} 颂扬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表达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三打白骨精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三打白骨精 大班音乐活动X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综述,游戏网络,游戏准备,游戏提示等内容,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儿童剧表演三打白骨精教案吧。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三打白骨精 一、游戏综述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塑造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幼儿每每谈论起这个故事,都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200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更是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当猴哥猴哥嘹亮的音乐声响起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动画片《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形象惟妙惟肖,白骨精的三个变身小姑娘、老太婆以及老公公,都具有比较典型生动的人物特征,适合大班幼儿表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选择了这一情节进行改编、表演,帮助幼儿在提高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三打白骨精》,了解白骨精的狡诈,孙悟空的聪明机灵,猪八戒的憨傻,唐僧的固执、迂腐等不同的角色特征,为表演做铺垫。 2.观看过动画片《三打白骨精》,已学会唱主题歌《白龙马》。 3.通过图片、文字、电视节目等途径认识猴子,了解猴子的特性。 4.通过语言活动大家来学孙悟空,帮助幼儿掌握孙悟空的表情、眼神、动作等形象特征。

5.通过美术活动我们来包装,师幼共同为表演设计、制作行李等道具。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花草。 (2)道具: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骨精的面具,唐僧的禅杖,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僧的行李挑担、月牙铲、黑胡子、假发,小妖的刀、斧,老婆婆的篮子以及馒头,老公公的拐杖。 2.选配音乐。 (1)动画片主题歌《白龙马》:用于第一场唐僧师徒四人上场。 (2)阴森恐怖的音乐:用于第五场白骨精和众妖出场。 (3)欢快有力的音乐:用于第五场结束的猴子舞。 (三)家庭与社区 家长可以带幼儿去看成人表演的戏剧《三打白骨精》,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 四、游戏提示 1、白骨精的三次变身是重点,既要体现变的过程,又要体现小姑娘、老婆婆、老公公三个角色的衔接。排练时,教师让小姑娘、老婆婆以及老公公分别躲在三朵花(树)的后面,这祥白骨精第一次变身时,就走到事先躲藏小姑娘的位置,与扮演小姑娘的幼儿交换位置,其他两次也是同样。这样交换既隐蔽又自然,不仅方便了幼儿表演,也能保证舞台上较好的站位效果。 2、形象地表现孙悟空是难点。孙悟空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身体动作等,要让幼儿表现得生动形象,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帮助他们分析、总结人物的特征:眼睛不停地眨,手不停地在脸上、耳后做抓耳挠腮的动作;双腿站立时都是弯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1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019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课夏练习题

《夏》随堂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二、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但要会写会读,还要学会使用) 三、芊芊细草( ) 主宰( ) 黛色( ) 磅礴( ) 贮满( ) 四、春日融融( ) 匍匐( ) 迸发( ) 绷紧( ) 挥镰( ) 五、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沸腾哄烤春华秋实喇叭高梁积蓄峰蝶遗憾细滋慢长蒸腾承前启后 错别字纠正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芊芊: (2)黛色: (3)磅礴: (4)春华秋实: (5)春日融融: 4.填空。 《夏》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第一段是全文的__________,第二、三段写夏天是__________的,第四段写夏天__________的旋律,第五段写___________。 5.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词义要放在语境中理解)

二、阅读。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6.写夏天,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春色和秋色?(体会常用写作手法的作用) 7.作者在文章中曾有"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样的话,上面的语段中也有表达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它们是 8.文段中加黑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9.文段最后一句"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该怎样理解? 10.仿照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以"夏"或者"冬"为话题,再造一个句子。

幼儿园大班三打白骨精精选教案案例

幼儿园大班三打白骨精精选教案案 例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三打白骨精精选教案案例一 活动目标 1.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2.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辑动画片《三打白骨精》片段(时间约五分钟,消音)。 2.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三打白骨精》 1.边看边讨论:片中的人物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告诉幼儿影片中每个主要角色即将出场或有事情发生时都会有一段独特的背景音乐,音乐可以使人们知道马上就有重要事情发生,并能增加视觉效果。 二、将动画片分成四段讨论配乐 1.第一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出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分析人物的不同特征) 2.第二段:白骨精出现时应该是什么样的音乐?孙悟空与白骨精第一次打斗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3.第三段、第四段:第二次、第三次打斗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知道三次的打斗音乐应该一次比一次强烈) 三、幼儿自行分成四组分别为四段动画片配乐 1.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乐器来配乐。例如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时可以用架子鼓来烘托打斗气氛;唐僧念紧箍咒时可以配上碰铃刺耳的声音等等。

2.各小组分别进行乐器合成练习。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以及注意各乐器合成时的和谐。 3.启发幼儿想象除了用乐器来配乐,还可以用什么来配 乐?(例如自己的嗓音、教室中的器具等。) 四、将动画片与配乐合成。 第一次,让幼儿自己选出几位同伴对白,其他的进行配乐。第二次配乐时录音,制成配乐音带,让幼儿边欣赏动画片边听听自己的配乐,找出不和谐的地方,再进行第三次配乐。 幼儿园大班三打白骨精精选教案案例二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不同人物的说话方式。 2.尝试用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3.对皮影艺术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中任务的说话方式。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1.知识经验准备: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所了解。 2.物质材料及空间准备: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课后达标训练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迸.发(bènɡ)逸.致(yì)急促.(cù) B.磅.礴(bánɡ)烘.烤(hōnɡ)主宰.(zǎi) C.贮.满(chù)崩.紧(bēnɡ)沸.腾(fèi) D.匍.匐(pū)黛.色(dài)澹.澹(d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比喻喧嚣嘈杂) B.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 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 ..着事物的终极。(表明特征的记号) D.轻飞曼舞 ..的蜂蝶不见了。(柔和优美的舞蹈) 3.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2)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3)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4.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文后,班级决定举办一次以“我爱四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句式仿拟。 仿照示例,然后任选“春、夏、冬”中的任意一个季节写一句话。 例句: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仿句: (2)诗坛品香。 请写出下列古诗句中相对应的季节。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你说我说。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这是作者的真知灼见。那么你是怎样看待夏天的?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