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心理战

【标题】: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心理战
【内容】:
海湾战争硝烟散尽,人们在为这场战争的奇特结局而震惊的同时,也为貌似强大的伊拉克军队竟如此不堪一击而感到困惑不解。短短100小时之内,不仅前沿阵地的数十万伊军一触即溃,就连部署在距前线很远处,号称伊军精锐之师的"共和国卫队"也迅速土崩瓦解,这在现代战争史上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其实,只要人们认真观察一下这场"世纪末之战",就会明白,在美伊双方武力较量的背后,还有另外一场看不见的心理角逐,而恰恰正是这一心理角逐,才导致了美军的大获全胜和伊军的全面惨败。海湾战争中美伊所实施的心理战,与战场上出现的各种高技术兵器交映生辉,各领一时之风骚。
海湾危机刚刚爆发,美国总统布什就连续签署了三项心理战秘密授权令,指示全国舆论工具、情报机构、科研单位、心理战专家和东方学者拟订"特殊计划"。同时,美国军事统帅部迅速成立了负责心理战的专门机构"副手委员会",作为海湾战争心理战的最高领导者。美军意在先声夺人,从心理上首先占据优势地位,为其一举击败伊军创造有利条件。
鉴于海湾战争是美国自越战之后规模最大米、等级最高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一场残酷搏杀,因此,美军首先从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鼓舞士气、争取民心,笼络盟友的综合性措施。几乎从海湾危机出现之日起,美军就打出了"维护和平"、"主持正义"的旗帜,并以此为基调进行广泛宣传,以激发参战国及其官兵的使命感和光荣感。美军始终强调自己的一切举动均是"依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是为了"解放科威特人民"和"保卫人类道义不受践踏"。1990年8月,布什总统通过电台向美军官兵讲话时指出,美在沙特部署军事力量是在为"正义和自由这一得到全世界支持的事业"服务;8月8日,布什又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声明指导美方出兵的四项原则目标是:"伊拉克军队必须无条件地全部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的权力";"致力于海湾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在国外的美国公民的生命安全"。此后,美国政府利用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舆论工具,反复宣传和强调这四项目标,引导参战国及其官兵积极投身于美国领导的这一场战争。当"沙漠风暴"行动拉开序幕后,美立即宣布 "解放科威特的战斗"己经打响,号召全体官兵努力奋斗以实现 "光荣的目标"。
针对参战官兵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要,美军在战前对部队进行了一整套的心理灌输和激励。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勇敢献身精神、军人荣誉、道德节操和军

史战史等等如第82空降师和101空中突击师等美军 "王牌"部队,战前极力对本部队官兵宣扬其过去的"显赫战功",重温"光荣历史",以增强官兵的荣誉感,激励部队再立新功。《陆军时报》则连载了二战将领艾森豪威尔的事迹,要求部队要像他那样 "为美国的全人类的正义事业竭尽全力"。美军还在战前和战中挖掘整理了一些典型事例加以宣扬,为官兵树立学习效仿的榜样。如美军的电台、电视台和三军时报,都及时宣传了一些在海湾地区执行任务时表现勇敢的将领和士兵,陆军的报刊还专门表扬了一名伊拉克血统军人时刻准备奔赴前线为美国利益献身的事迹和一位接到命令的军人将自己三个不满8岁的孩子留在家中,义无反顾奔赴前线的"壮举"。当战斗激烈进行时,美军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各种战场鼓励,如第2陆战师第6陆战团的一支先头部队正奋力突破伊军障碍地带时,配属该部的一个心理战小组用高音喇叭播放海军陆战队队歌,其"声音几乎压过了火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的轰鸣声",正在冲锋陷阵的美军陆战队员闻听此曲,不禁斗志大增,很快便冲破了伊军的封锁线。
针对美军官兵久呆沙漠地带,待而不发的困苦,布什亲自发表广播讲话,赞扬官兵们"正在执行现代历史上的一个最难的军事任务,在海湾地区最严酷的月份中忍受着漫长而炎热的日子的煎熬"。为进一步稳定官兵情绪,布什还在《新闻周刊》发表了"我们为何在海湾"的文章,要求美官兵"有了团结和决心,当然还要有耐心"。针对动武后部队中怕伤亡、怕陷入另一个越战的恐惧心理,布什宣称美"拥有绝对优势",保证"决不会是另一个越南",美军在海湾完成使命后 "不会多呆一天"。在美军出现伤亡后,布什又接连在本土的3个军事基地表彰这种 "献身事业的精神和牺牲精神",并亲自会见伤亡官兵的亲属。
为对参战官兵进行心理安慰,美国政府还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劳军。一方面,各级军政要员频频亲赴战地。布什与夫人借1990年11月前往沙特拜访法赫德国王之际,亲自到前线阵地看望部队官兵,并共进感恩节晚餐。国务卿贝克、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联会主席鲍威尔上将先后多次赴海湾地区视察、慰问驻沙特各地美军。美国会还派出议员到基层部队了解情况和鼓舞士气。1991年2月上旬,切尼与鲍威尔率团赴沙,就打地面战的前景听取前线指挥官汇报,特意强调此行目的是按布什指示要使地面作战美军伤亡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以消除官兵心理上的担忧和焦虑。另一方面,美积极动员民众进行慰问。为加深前方官兵和后方民众的相互理解,疏通情感,美国政府在国内组织了参战官

兵家庭支援小组;在军队后方各基地成立"军人家庭支援中心",免费为参战官兵的家属烫发、洗衣,提供与前线官兵联系的24小时热线电话;美还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和利用各种机会,号召美国民众向海湾地区美军邮寄慰问信、纪念品、读物和文体用品。据报道,在沙美军每个月收到国内寄去的邮件重达7000--10000吨,仅运输和分发的工作量就相当大。圣诞节前夕,战地官兵还收到国内各界寄去的节日蛋糕。此外,美还组织明星歌唱团到海湾前线演出。
根据这次海湾地区作战环境的具体特点,美政府提出要给予在海湾地区服役人员一系列优惠待遇,从福利方面刺激部队参战热情。如在海湾地区服役人员每月可获得110美元的危险地区服役津贴;在海湾地区服役的军人每人可在银行存入10000美元,其利息比一般存款高1.8%;参加"沙漠盾牌"军事行动的军人在海湾服役期间可享受免税待遇,人身保险费从5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等等。美还制订了许多具体规定,给海湾地区服役的军人及家属解除后顾之优。如服役期间被征召人员所赡养的人,可享受政府给予的医疗保健金、军人商店的优惠和救济金;被征召人员的债务利率降为6%;在后备役人员服役期间,禁止所有债权人到法院就这些人的债务进行申诉;小型企业的主人或雇主被征召服现役,政府将保证在其服役期间的贷款,使企业不至于倒闭;设立红十字会办事处,为部署在海湾的美军官兵解除家中发生的困难,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参战官兵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战争中去。
与此同时,美军还注重做好参战官兵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他们主动为家属播放美军执行""沙漠盾牌"行动的有关资料片,介绍前线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每天两次向家属们通报情况,回答家属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家属的担心和顾虑。就连美战术空军司令拉斯上将的夫人也出面为空军所有参战人员家属致公开信,鼓励家属们为国家和亲人分忧,勇敢地担起家庭重担。布什两次在国会讲话时,还特意把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和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夫的妻子安排在前排就坐,通过电视转播,向全国介绍,这无疑对美军参战官兵的家属起了一定的鼓舞作用。在进行心理防卫的过程中,美军的一个特殊招术是通过战地牧师排除官兵的心理问题。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军派出了大批随军牧师奔赴战区,这些牧师直接深入到营一级开展工作,利用帐蓬和野外"临时教堂"组织宗教活动,着重针对沙漠气候炎热、环境条件艰苦、远离家乡和亲人、对战争特别是化学战的恐惧等特殊和具体问题,广泛普遍地进行心理

咨询和解释,疏通工作,使一些用常规疗法无法解决的"心理疾患"不治而愈。
美军在鼓舞部队士气,巩固己方心理防线的基础上,集中全部力量,对伊军展开了"历史上最大的心理战"。战争一开始,美军就把 "实施心理战,瓦解伊军士气"作为地面攻击的七个目标之一,列在第五位。伊侵科后仅两个星期,美军心理战部队的主力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简称4POG)就随同第82空降师一道布置到了沙特的利雅得。1个月后,它又与其它西方国家的部队及阿拉伯军队联合组成一支多国心理部队。在长达8个多月的海湾行动中,美军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有目的地扰乱伊军的心理,摧垮其战斗意志,收到了极其显著的效果。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就有意识地对伊拉克制造心理威慑,以牵制伊军行动,赢得调兵时间。伊侵占科威特后,如何有效地阻止它继续进攻其他阿拉伯国家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但当时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即使马上调兵遣将也是远水难解近渴。为"拴住"伊拉克,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美国首先以经济制裁、舆论谴责、外交斡旋和表示以武力保卫沙特的决心等多种手段,向伊拉克施加心理压力,影响伊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决心。在向海湾部署军事力量的头一个月内,虽然开赴海湾的实际上只是一些先头部队,但美国报刊却以大字标题大肆演染陆、海、空三军正源源不断地开向海湾的消息,从而对伊拉克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不安,为尔后的大规模调兵遣将争取"缓冲期"。为了配合对伊拉克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制裁,美国还特意泄露一些无关大局或难以保密的"军事机密",借以达到心理威慑的效果。如把 "沙漠盾牌"计划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派遣兵力的数量及实施的情况公诸于世;组织记者参观神秘的F一l17A隐形战斗机,并广泛宣扬其卓越的战斗技术性能及在入侵巴拿马中实施定点轰炸的精确效果;接二连三地抛出多个以彻底摧毁伊拉克为目标的作战方案,其中既有五角大楼制定的"夜间骆驼行动"方案,又有海湾美军中央总部拟定的"四面出击"方案,还有美国军事研究咨询机构提出的对伊作战构想等等。它们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传到伊拉克最高指挥部,使其无法对美军的真实意图作出准确的判断。就连美空军参谋长杜根因泄露作战计划而被撤职一事,也被人们认为是美国使用的"苦肉计"。在这种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下,伊拉克被迫停止了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美军则利用这一时机,迅速完成了兵力集结和应急部署,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海湾战争的整个过程中,美军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心理欺骗,有效地达成了进攻的

突然性,加速了战争进程。由于联合国已经规定了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所以从表现上看,战争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突然性可言。但是美国采取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心理欺骗手段,造成对方的心理错觉,从而做到了开战出其不意。在1月15日即将到来之际,美国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故意散布多国部队尚未作好开战准备的消息,并在1月16日突出报道了载有几千名士兵的两艘航空母舰刚刚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以造成美军部队尚未全部到位,战争暂时不会爆发的假象。当天,一些报刊纷纷透露来源秘密的可靠消息,称布什还没有作出开战的决定,因为他感到 "对付萨达姆军队实非易事"。在此之前,第4心理战大队还精心设计了一个欺骗圈套,把大批伊军牢牢牵制在科威特海岸,让他们准备对付一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海上两栖进攻。1990年12月下旬,该大队向科威特海岸投放了大约12000个"漂流瓶",每个瓶子里都装有一张传单,传单的正面介绍了如何通过缴械投降保全性命的方法,而反面则画了一张示意图,图上表明美军将发动一场海上登陆行动。心理战大队经过精心测算,使其恰好于1月14月之前随海潮抵达科威特海岸。与之相配合,美军在海上部署了1.8万人和海军陆战队,并多次举行两栖登陆演习和扫雷行动,同时夺取了科威特一个无人据守的小岛和第二大岛法拉卡,摆出一付大举登陆的架式,迫使伊军在科威特海岸部署了大量部队。
在这些欺骗措施的影响下,伊拉克错误地认为美军不会轻易动武,即使动武也可能是从科威特海岸发动登陆作战,因而从战争准备到兵力部署严重失误,给了美军以可乘之机。当1月17日美军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时,伊拉克方面只有零星的地面炮火进行反击,直到几小时后的第二次空袭,才遇到了伊军防空炮火的较强回击。战后,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美国的上述心理欺骗,才使战争一开始便带上了强烈的突然性。
此后,美军又在心理战部队的配合下,实施了另一次著名的战略佯攻。这次佯攻,完全迷惑了萨达姆及其将领,打乱了他们的战略部署,使伊军陷入军事上的被动地位。在这场心理欺骗战中,第4心理战大队采用各种摹仿手段,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在地面战打响之前,美军主力第7军仍在科威特边境这一假象,而事实上,这支庞大的部队早已悄然挥师东进,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伊拉克的南部,并从那里发起了突然袭击。同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中的心理战欺骗战术一样,美军摹仿了军司令部的各种通信往来,并模拟出坦克及其它武器装备的声音,以迷惑伊拉克的情

报机构。萨达姆果然再次中计,当他还在幻想着美军第7军将陷入伊军重兵包围的时候,这个军已经绕过伊沙边界,从伊拉克南部直接突破并进入伊军防御纵深。
美军实施心理欺骗的基本方法是制造假象和掩盖实情。美军的心理战专家除了在战争中不断编造忽东忽西的"可靠消息",使伊军始终摸不透美军的具体计划与真实意图之外,还对战地实行了严格的新闻封锁。美军专门制订了《记者守则》,规定记者在采访部队和军人时须经批准并有专人陪同,发表消息须经军队新闻机关检查,以防"心理战"受到干扰。同时规定,新闻报道不得描述美军官兵消极面的情况,不得出现官兵死伤后的痛苦镜头。对违犯这一规定者,一律给予严肃处分。美空军参谋长杜根上将,就因谈话 "泄露了美军作战设想的秘密"而被撤职,另有一些记者因"发表了不该发表的东西"而被强制送出战场。
除了心理威慑和心理欺骗之外,通过宣传进行心理感化也是美军海湾心理战的重要内容和"拿手好戏"。美军在科威特战区共动用了35种以上的飞机和多种火炮,向伊军投撤了33条不同内容的2900万份传单。这些传单尺寸不大、防潮抗晒,以"简单明了"和 "温和可亲"的口气劝降并授以投降的具体办法。它们不仅把即将遭受攻击的地点预先通知伊拉克军民,劝告他们远离阵地和装备以免受死亡,而且努力使伊拉克士兵了解到他们目前的危险处境,并保证他们一旦投降后将受到良好待遇。这些传单均由多国心理战部队联合制造,用阿拉伯文字印刷。美军的野战印刷所一天能印制大约500万份这样的传单。在美军投撤的宣传品中,既有攻击萨达姆穷兵赎武政策的政治漫画,也有直接劝降的图案画。它们生动活泼,很受伊军士兵的欢迎。
美军深知伊拉克军民由于吃尽了两伊战争的战乱之苦,不少人对战争十分厌倦和反感。针对这种心理,美国在海湾开设了一个名为"海湾之声"的无线广播电台,专门向被围困的伊拉克军队和居民进行反战宣传。它反复播送传单上的口号,及时传送战争进展情况,大肆宣扬萨达姆为了个人的统治而不惜 "将人民拖进战争的苦难深渊"。它每天播音长达18个小时,一连持续了40天。为使伊军士兵能够收听收看到美军的宣传,美向伊境内和伊军占领区内空投和偷运了能收听到 "海湾之声"的袖珍收音机9000多台,同时空投了大量的录音、录相带。除"海湾之声"外,"科威特之声"、"自由之声"也使用中波和短波向伊拉克进行广播宣传。从1990年12月14日起,还有一个名为 "自由伊拉克之声"的秘密电台用阿拉伯语和伊拉克语向伊广播,称萨达姆是国家的头号"窃贼",呼

吁伊拉克人民起来将他推翻,而"不要为萨达姆火中取粟"。
隶属于空军国民警卫队的第193特种作战小组专门为心理战部队提供了一套新颖独特的无线电广播设备,它是一批经过改装的EC一130飞机,机上设有无线电台和电视广播站,通过它可以在空中进行机动播音。战争爆发后,这些飞机在战区上空四处盘旋,从伊拉克士兵的头顶上敦促他们放下武器,此举有力地配合了美军的作战行动,在削弱伊军战斗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据统计,在 "沙漠盾牌"行动期间,这两架飞机进一步增加了飞行时间和广播次数,飞行时间达到850小时,连续60天每天平均飞行长达14小时,创下了空中宣传的最新纪录。
在地面进攻阶段,当主攻部队突破伊军防线并向前推进时,他们得到了心理战部队的机动广播小组的密切配合相帮助。在整个战区,美军的每个战术机动旅均编有心理战高音喇叭广播小组,它们由美方和阿方心战专家联合组成,专门使用扬声器对敌进行战场喊话。这种喊话通常先播放一段坦克和飞机的轰鸣声,而后便直截了当地告诉伊军:如果投降,将受到阿拉伯式的善待,充分享受安全、和平和医疗照顾;如果抵抗,则面临死亡。美军甚至还用直升机搭载会阿拉伯语的人用扩音器喊话。这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战地喊话宣传活动,构成了美军海湾心理战的一个鲜明特色。
运用高技术兵器打击对方要害目标,或有意宣扬这种打击的威力,不仅能在军事上给敌方造成严重伤害,而且能对其产生巨大的震撼,降低其战斗力。深知此道的美军,几乎从战争一开始,就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一切先进武器,对伊拉克的指控中心、防空系统、石油设施、空军基地和导弹发射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而且这种袭击是连续不断的,每天上千架次飞机分成几个攻击波反复轰炸,在空袭间隙又发射巡航导弹,从而使伊军终日处在紧张、疲劳的状态之中,带来了心理失调,神经麻木等一系列不良心理症状。美军还多次举行战地记者招待会,有意向记者播放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命中伊军目标的录相,通过新闻媒介来渲染 "美军强大"的气氛。对伊拉克的电台和电视台,美军通常采取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强力干扰,使全世界只有通过零星的间接报道才能勉强听到伊拉克的微弱声音。
在美军心理攻势的强大压力下,伊拉克军队官兵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几十万伊军官兵被压制在相互隔绝、孤立无援的掩体内,既要忍饥挨饿,饱受轰炸之苦,又要承受美军持续不断的心理攻击,厌战情绪空前高涨,精神防线濒临崩溃。早在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发起大规模的地面

进攻之前,就有12000多名伊军士兵逃离部队,另寻生路。而在地面进攻阶段,当多国部队攻入伊拉克和科威特时,他们碰到的是一拨接一拨弃械投降的伊拉克军队,这些伊军士兵绝大部分手里都挥舞着写有 "缴枪不杀"字样的小白纸,这是多国部队为敦促伊军投降而撤在伊拉克兵营和阵地上的传单。据统计:约有6.3万伊拉克军队宁愿向美军投降,而不愿继续充当萨达姆的炮灰。大批伊军自动缴械,甚至整营整阵地倒戈,使美军很快兵临巴格达城下,取得战争的胜券。
对投降的伊军士兵和抓获的战俘,美军实行了一整套心理怀柔政策。美军规定不准虐待战俘。不准搜身,不准将俘虏的物品据为己有。如将战俘作为劳动力使用,美军还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为了充分发挥战俘在心理战中的作用,美军一方面广泛询问投械者和战俘,通过系统的询问并交专家分析,评估伊军士气的高低,了解伊军"是否愿意作战",掌握心理战的真实进程。另一方面,则大胆使用战俘进行宣传,如地面作战中,美军曾利用一名投降被俘的营长,用扩音器喊话,使300多名伊军士兵放下了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