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瓷 孩儿红

合集下载

白瓷意义及其发展

白瓷意义及其发展

白瓷意义及其发展北方白瓷的出现比青瓷更晚,应在北齐晚期。

最重要的实物得自安阳范粹墓。

因为初创,釉面呈色明显泛青。

尽管如此,白瓷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因为,它不仅仅意味着有添加了一种釉色,还为彩绘瓷器提供了最理想的釉色选择。

若想烧成白瓷,关键是降低胎、釉中铁的含量,须使之在1%以下,就是说,其胎釉制备要比青瓷,更比黑瓷复杂。

这样,技术要求更高的白瓷首创于瓷史并不悠久、技艺相对滞后的北方便意味深长。

这应当与占据统治地位的北方民族有关,那些民族早期都曾信奉萨满教,而在北方草原系统的萨满教中,白是吉、满的象征。

如果联系到白瓷的发展,那么白瓷同北方民族的关系就更加明确。

隋唐统治集团都与北方民族有很深的血缘、政治、文化关系,隋唐白瓷已经相当精致。

入唐,在久受胡风熏染的北方,白瓷窑场的数量很多,有些产品极其精美华丽。

唐以后,白色工艺美术品最风行的是辽、元两代,其统治民族依然是来自信奉萨满教的北方草原。

白瓷分为颜色釉和彩绘瓷两类,颜色釉又包括邢窑白瓷、定窑乳白瓷、元代卵白瓷、明代甜白、德化白瓷。

彩绘瓷则包括元青花、斗彩、五彩、粉彩。

邢窑以素面白瓷驰名,同时也烧造其他品种。

白瓷的器形并不多,产品分粗、细两种。

粗白瓷均施化妆土,釉色灰白或乳白。

细白瓷器形规整周正,胎制坚实细腻,胎色大多洁白,釉质细腻而透明,釉色纯白光亮,大约相当于清初的白瓷水平,部分还带有印花,刻花做装饰。

邢窑细白瓷的优点特别是造型的规整、器形的莹薄,令诗家倾倒。

陆羽曾称赞邢瓷“类银”、“类雪”,白瓷能够光净洁素若此。

按照当今的眼光,也很优秀。

宋代定窑以生产乳白瓷釉著称,定窑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润泽,造型规整,常常带有装饰。

因“国俗尚白,以白为吉”,故卵白瓷在元代中后期风靡天下。

它们往往带有印花图案,釉质乳浊失透,呈色白而微青,有如鹅卵,故得名卵白釉,又因较考究的产品往往印有相对的“枢”“府”二字,故又称“枢府瓷”等。

甜白是明官窑产量最大的颜色釉品种,烧造几乎从未停止,水平最高,名声最大的是永乐产品。

吉光片羽选苹撷英

吉光片羽选苹撷英

吉光片羽选苹撷英福建博物院坐落在福州市风景秀丽的西湖公园景区内。

其历史可远溯全1933 钎成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 年,福建省博物馆承此而建,2002 年,随着现代化新馆的落成开放更名为福建博物院。

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如今的福建博物院面貌焕然一新。

占地面积6 公顷建筑向积3.58 万平方公里,展厅面积达1.2 万多平方米。

整体建筑由主馆,综合馆,自然馆和文博培训中心相对独立的主建筑组成,与宽阔的中心广场,雕刻庭院,古堞斜阳,金鳞小苑等景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化有序,层次丰富的建筑空间和环境氛围,充分体现“贴近自然,融于园林,生态型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飞檐的屋顶,白色的外墙石面以及海浪船帆等象征符号的运用,凸显了福建民居和海洋文明的建筑风格,展现了福建的地域特色。

作为省内最大的集历史,文物考古、自然标本,艺术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人文科学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拥有馆藏文物20 余万件。

漫步在明亮,宽敞的展厅,穿过“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工“艺藏珍”福“建戏曲人观”福“建古代外销瓷”和“馆藏书画精品展”,可以欣赏到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的彩陶,商周时期充满神秘色彩的悬棺葬,黄士仑文化的印纹陶,闽越国的“万岁”瓦当,铁器和陶器南朝精美的青瓷,五代的陶俑宋代华美的丝织品,“宇内闻声说建窑”的黑釉盏,享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明代德化白瓷,请代工芝精湛的寿山石雕,脱胎漆器以及明清闽籍书画名家作品等独具特色的珍品,领略20 万年前福建原始先民的草创莽榛昙石山筚簬蓝缕,继往开来,秦汉闽越人“断发纹身、习于水斗、便于用舟”的习俗:唐五代时期中原文化与闽越地方文化的交融。

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与兴盛;明清以来闽人的开拓进取,英勇御敌,闽台纳地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等独特的福建地方历史文化等等。

近年来,凭借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福建博物院在陈列展览,田野考古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丰倾的成果。

“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遗址”浦“城管九村土墩皇”基“福建戏曲大观“《武夷山城利汉城遗址发掘报告》先后分别荣获”全国I 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德化白瓷鉴定最简单方法

德化白瓷鉴定最简单方法

德化白瓷鉴定最简单方法
1、目视表面观察: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尤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尤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尤如猪油凝固时之白。

2、迎光观察:明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

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红或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黄或牙白色。

当然,迎光观察各个时期所显颜色,也会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异,以及烧制时温度控制的微小差别而出现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凡古代德化白瓷或青花瓷,不管其厚薄,迎光或灯光全部均应透光,如不透光就是赝品。

这是判定真伪德化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

3、釉面光亮度观察:仿品釉面一般光泽度过亮,给人以刺眼感觉。

真品釉面温润弱光。

4、从制作工艺上观察: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形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

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正、死板、毫无生机。

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

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

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5、从易损的部位上观察:真品在长期收藏过程中,如手指、衣
纹、珠粒、牙齿等,尤以精细易损部份常出现的折断、损伤甚至脱落现象,这些伤痕均应为旧痕。

新仿品则没有这些特征。

历年拍场所见的明清德化窑香炉

历年拍场所见的明清德化窑香炉

投资与理财01 February 2020历年拍场所见的明清德化窑香炉潘梓辉明德化窑白釉桥耳炉 成交价37.95万元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在香文化中,香炉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作为用来烧香或者陈设的器具,香炉自古兼艺术价值和实用性于一身。

汉代时,宫廷和民间就已有较为普遍的使用,当时主要为铜炉和陶炉。

宋元时,随着制瓷业的发展,瓷香炉逐渐成为主流。

而到了明清时期,德化窑生产的白瓷香炉形制多样,且其制品胎、釉浑然一体,瓷质致密,色泽光润明亮,从而被作为祭祀礼器、宗教法器或案头赏玩可谓盛行一时。

明清时期的德化窑陶瓷产品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器皿与雕塑两大类型。

实际上,德化陶瓷业最初便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著成就,器皿类的产品则比较少受到关注。

但是器皿类的陶瓷产品在德化一直都有大量生产,供应内外销的需求。

而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上也逐渐有德化窑器皿类作品的身影出现,香炉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拍品之一。

本期,我们来欣赏几件明清德化窑香炉的精品之作。

2015年北京秋拍,一件高6.5厘米的明代德化窑白釉桥耳炉引起了众多藏家的注意。

明代历来被视为德化窑烧制技艺的集大成时期,且此炉为桥耳炉,这种制式在德化窑中极为少见。

它的造型端庄秀雅,口沿突出圆润,上对饰矮短双桥耳,相较常见的铜质桥耳炉,炉口更为平投资与理财Investment&Finance 117滑,炉耳更为精致。

颈部收束,扁圆鼓腹,平底,下承三乳足鼎立。

通体施白釉, 釉面光洁莹亮,白中泛红,内壁不施满釉。

整器光素无纹,仅内底由手工拉坯痕所形成的旋状纹为饰,为精致典雅的造型平添几分变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香炉的釉色白中蕴红,光线下肉眼看上去如同婴儿肌肤般粉嫩透红,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德化窑之极品釉色“孩儿红”。

民国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言:“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德化白瓷断代(全)

德化白瓷断代(全)

德化白瓷断代(全)一、宋元青白瓷宋元德化窑的瓷业状况,最为确切的记载见诸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著述,《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写道:繁荣的刺桐(泉州)港附近,“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八个瓷杯”。

考古发掘方面,盖德碗坪仑窑址与浔中屈斗宫窑址经过科学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并编写成报告《德化窑》。

根据发掘资料,前后可划三期。

一期,以碗坪仑窑址下层为代表,相当北宋晚期至南宋中期。

这一时期的产品以纯白釉和青白釉瓷器为主。

胎体质地细致,薄而坚致,胎骨多呈白色。

釉层较薄,晶莹润泽。

纯白釉釉色洁白,青白釉白中泛青或青中泛白,色调深浅不一,深青呈淡绿色,浅者近白色。

瓷器品种的盒类居多,其次是盘、碗、钵、洗、碟、炉、执壶、注子、瓶等。

器物造型的特点是圈足器与平底器并重,卧足器较少,未见实足器,底足切削较为规整。

其中,圆形、八棱形、菊瓣形的果盒造型饱满精致;碗类形体高大,俗称大海碗;执壶、注子、瓶类器腹部圆鼓,极富时代特色。

器类的形制作风多与景德镇窑关系密切,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器物的装饰是刻划与模印并重。

刻划主要施作于碗、盘内里,盛行卷草、篦纹,还有扎菜团花、莲瓣、莲花、牡丹等图案。

模印图案以盒类最为丰富多彩,盖面中心为主题装饰,纹样有莲花、牡丹、菊花、萱草、兰花、马兰花、茶花、海棠花、缠枝卷草、芦苇、浮萍草花与芦雁、蜜蜂、游鱼等。

有的盖面印有“颐草堂先生雕造工夫”、“林立”等文字。

周边点缀以卷草、卷云、水渡、联珠、连弧、弦纹。

构图疏密有致,既富于变化又层次清楚,十分细腻,造型之别致,装饰之华丽,在江南地区首屈一指。

器物利用龙窑装烧。

装烧工艺以托座叠烧为主,匣钵与支圈少见。

其中托盘与托柱组成的塔式伞状窑具是专门放置盒类器物的窑具,尤具地方特色。

二期,以碗坪仑窑址上层为代表,年代相当于南宋晚期至元代初年。

这一时期产品以青灰釉为主,青白釉次之,还有酱褐釉等。

白瓷孩儿枕是哪个朝代

白瓷孩儿枕是哪个朝代

白瓷孩儿枕是哪个朝代白瓷孩儿枕是哪个朝代白瓷孩儿枕一种瓷器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烧制为最美!枕做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做枕面,故名”孩儿枕“。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白瓷孩儿枕是哪个朝代,一起来看一下吧。

定窑孩儿枕,文物,是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推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展出于文华殿(陶瓷馆)。

瓷枕的烧制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以后日渐增多,为古代寝具,古书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

”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大都为实用的瓶、罐、碗等,孩儿枕是难得一见的器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窑孩儿枕,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孩儿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定窑的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以印花最精。

它的特点是: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密而不乱,讲求对称。

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纹饰内容多以花卉为主,例如牡丹、莲花、菊花等等,其次为动物、婴戏等等。

定窑产品的器型多是碗、盘、枕等日用生活器皿。

其他类型的器物极少。

它的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

釉色滋润莹泽,特点是有蜡泪痕。

外观形态:北宋定窑孩儿枕,枕塑成俯卧的孩儿形。

胖孩两臂交叉俯卧于榻上,头枕于左臂上,右手持结带绣球,额头开阔,神态安详。

着装:身着长衫,外套坎肩,衫上印有团花纹。

衣纹雕刻自然,胖孩双目炯炯有神,头两侧各有一绺孩儿发,显示出天真可爱的神情。

其下身着长裤,足蹬软靴。

榻的周边印有螭龙、垂云、卷枝等纹饰。

质地:此枕是以婴孩的脊背作枕面,颇具匠心。

工艺:其雕塑手法细腻入微,生动地表现出孩童的体态神情,凝聚了匠师倾注的真、善、美。

分类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

古人认为瓷枕“最能明日益精,至老可读细书”,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极喜好,宋代南北方瓷窑曾大量烧造。

白釉孩儿枕的简介

白釉孩儿枕的简介

白釉孩儿枕的简介白釉孩儿枕呀,那可真是一件超级有趣又极具艺术价值的瓷器呢!白釉孩儿枕是宋代定窑的典型作品。

它的造型特别独特,是一个孩儿俯卧在榻上的模样。

这个孩儿呀,胖嘟嘟的,特别可爱。

他的小胳膊小腿肉乎乎的,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那种健康可爱的小婴儿一样。

他的小手还握着拳头呢,仿佛在做着甜甜的梦。

孩儿的面部表情特别安详,眼睛轻轻地闭着,小嘴巴微微嘟起,真的是萌态十足。

再看它的工艺,哇哦,那是相当精湛呢!定窑的白釉是出了名的精美。

这白釉孩儿枕的釉色洁白如雪,就像冬日里刚刚下过的新雪一样纯净,而且釉质非常细腻,就像婴儿的肌肤一样滑嫩。

在烧制的过程中,窑工们肯定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从孩儿的头发丝,到他身上穿着的小衣服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这可不仅仅是一件瓷器,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说到它的用途呢,其实孩儿枕有很多功能。

一方面呢,它可以作为枕头来使用。

在古代,人们用这样独特的枕头,枕在头下肯定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夜,枕着这样清凉的瓷枕,应该会很舒服吧。

另一方面呢,它也是一种装饰品。

把这样一件精美的孩儿枕放在房间里,那整个房间的格调都会提升不少呢。

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呀,白釉孩儿枕反映了宋代的文化和审美。

宋代是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这个孩儿枕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儿童形象的喜爱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它也展现了定窑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创造力。

在当今的艺术市场上,白釉孩儿枕也是备受追捧的。

很多博物馆都以收藏这样一件珍品为荣。

对于我们这些喜欢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人来说,白釉孩儿枕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每次看到它的图片或者在博物馆里看到实物的时候,都会被它的美所震撼。

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可以窥探到宋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趣呢。

而且呀,白釉孩儿枕的存在也让我们对古代的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的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智慧,从选料到成型,再到上釉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奥秘。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

福州脱胎漆器发源于明代的雕漆。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

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莸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

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胚胎,用夏布或绸布和生漆逐层裱褙在胚胎上,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

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直接涂髹,工序与脱胎布胚相同。

每件工艺品前后须经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

其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锦纹、薄色料、晕金漆画、仿古铜、嵌螺、嵌银上采等10多种,后来又发展了宝石闪光、堆漆浮雕、仿彩窑变、仿青铜、仿唐三彩和匏纹技法暗花等工艺,并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等结合起来,使表面装饰更加丰富多采。

磨漆画则是新发展的漆艺种类,平滑光亮,立体感强,瑰丽神奇,韵味无穷。

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家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

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的优点。

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寿山石雕以福州北郊40公里的寿山村出产的叶腊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品。

寿山石温润莹澈,斑斓多彩,柔韧易攻;分为田石、水坑、山坑等3大类120多个品种。

田石极为稀少,石质最佳,按颜色分为田黄、田白、田黑、田红等4种,其中的田黄石温润通灵,最为罕见,人称“石中之王”,价逾黄金。

水坑石多透明状结晶体,滋润雅洁,明泽如脂,主要品种有坑头冻、水晶冻、桃花冻、天蓝冻、鱼脑冻、玛瑙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极品“孩儿红
德化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其品质精良是古代其它窑口所不能比拟的,其产品备受世人喜爱,而被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a)。

明代是德化窑白瓷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产品以其品质的绝对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而大量外销。

由于原材料配方的不同,使德化窑白瓷产品的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也不同。

在民间叫法和学术上,明代德窑白瓷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但在这些白瓷中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瓷种“孩儿红”,它是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极品。

“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是器物在高温烧成时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的不同,偶尔创造的一种特殊气氛下产生的窑变。

“孩儿红”釉色白中蕴红,器物在光线下肉眼看去就像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

它的珍贵在于一炉中有时在一个角落,只有几个匣钵窑变成功。

由此可见,明代德化窑白瓷虽然大量烧制,但“孩儿红”成者却甚少。

考古工作者在一次对岭兜明代窑址的调查中发现了这种白中蕴红的标本,器型主要有梅花杯、八角杯、龙虎杯、盅、小碟、小碗、水注、小动物等。

“孩儿红”是古代一种烧成工艺上无法控制,且要在一定气氛下偶然产生的珍稀瓷种,得者甚少,传世就更少,因而被世界古陶瓷界和收藏界视为稀世珍品中的极品。

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久负盛名的博物馆才收藏有这种明代德化窑的极品,像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维•阿博物馆、法国的吉美博物馆、德国的德累斯顿收藏馆以及德化窑所在的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等。

德化窑“孩儿红”瓷的鉴别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
特征:
1、该瓷种是中低温陶瓷原材料在特定的氧化气氛下产生的,从考古资料上看,德化窑古代烧氧化焰主要是在元代、明代和清代,尤以明代最为典型。

因此,在器物的造型、制作、装饰、烧成等方面就留下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现代采用的稀土添加着色有很大的差别;2、釉面莹润光亮,器物白中蕴红,在光线下犹如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

清代康熙以后,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德化窑开始大量烧制青花瓷。

由于德化白瓷的质地与民间青花画风的有机结合,德化民窑青花瓷备受世人喜爱,几乎所有的窑场都改烧青花瓷,且产品大量外销,德化窑白瓷的名贵瓷种便随之削弱、失传。

这只明代德化窑极品“孩儿红”碗(人称蛋壳瓷) ,碗壁印刻五龙云纹口径20.8公分,高7.6公分左右,足径8.2公分,重150克,碗底足内有永乐年制篆书四字款外加单圈有花边图案花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