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顽固性胸腔出血为表现的肺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
肝脏血管肉瘤CT及MRI影像表现

化&而后呈向心性充填&至延迟期多数可完 全 充 填$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具有典型的包膜回缩征及+棒 棒糖征,$!("肝细胞癌#患者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 清甲胎蛋白升高&呈快进快出的增 强 模 式$!)"肝 腺 瘤#患者一般为年轻女性&多有口服避孕药病史&病灶 边缘光滑&增 强 扫 描 呈 快 进 快 出 模 式$!%"转 移 瘤#有 明确肿瘤病史&呈多发'散在分布&增强呈环形强化(
关键词肝脏血管肉瘤$;H$<=:
@H)'/?5I$#'/#'0-#'$.3&1)-%-.$9%,)(#1)'0#.-)&1.4)SA9:,?"2G"1&4-5R0?20&*(&EA9:C1*(20?1&S.9 !&*(23"1DE"#$F%B"*%&GS$M1&'&()&%0"P1G%0 L"M1N$'<"*%"F&G<01*"I"+46 :"*"F$'!&I#1%$'&="1@1*(&"""(*& <01*$ <&FF"I#&*M1*($?%0&F#S.9 !&*(23"1&.B$1'#0&*(3"1"#!$!I1*$DN&B
重大疾病析之一:恶性肿瘤

*
癌细胞的转移可能是因为唤醒了身体中沉睡的胚胎发育相关转录因子所致。 一般来说,癌细胞进行转移会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侵犯,这个阶段中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使得癌细胞“重获自由”而能移动到其他地方去。第二个阶段称为内渗,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第三阶段称为外渗,在这个阶段当中,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的组织。最后的阶段就是这些癌细胞的新大陆移民,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茁壮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
名人与大病
*
肝癌
膀胱癌
名人与大病
*
李媛媛 41岁 凶手:宫颈癌
赵丽蓉 凶手:肺癌
马华 凶手:血癌
罗文 52岁 凶手:肝癌
傅彪 42岁 凶手:肝癌
名人与大病
*
罗京 48岁 淋巴癌
陈晓旭 42岁 乳腺癌
梅艳芳 40岁
癌症的预防
*
勿憋尿
戒烟
研究发现,膀胱癌的发生与一个人的饮水、排尿习惯有关。据资料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这主要是因为饮水少、长时间憋尿,易使尿液浓缩,尿在膀胱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尿中化学物质刺激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多饮水,勤排尿可起到“冲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目前通用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如下: A期:血液中淋巴细胞≥15×109/L,骨髓中淋巴细胞≥40%。无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小于3个区域(颈、腋下、腹腔的淋巴结不论一侧或两侧,肝、脾各为一个区域)。 B期:血液和骨髓同上。淋巴结肿大累及3个或更多区域。 C期:血液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同上,但有贫血(血红蛋白,男性<110g/L,女性<100g/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淋巴结累及范围不计。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A期病人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观察病情是否有进展。 B期和C期病人均需治疗。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单项选择题]1、下述因素均可引起小细胞支气管癌,除了()A.铬与镍蒸气B.吸烟C.砷D.石棉E.硅沉着病(原称矽肺)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2、女性,58岁,发热、咳嗽2周就医检查发现右上肺阻塞性肺炎,抗生素治疗热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上叶开口处菜花样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腺癌,CT检查肺门淋巴结未增大。
下列治疗难以确切评价疗效的是()A.化学治疗联合放射治疗B.免疫治疗C.手术后视需要应用放射治疗D.手术后视需要应用化学治疗E.手术切除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以下关于肺动脉高压的分级,不正确的是()A.轻度20~35mmHgB.轻度15~25mmHgC.中度36~45mmHgD.重度>45mmHgE.重度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大于0.80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男性,24岁,淋雨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可能的病因为()A.胸膜炎B.肺结核C.气胸D.肺脓肿E.肺炎球菌肺炎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5、致肺部感染的厌氧菌中,下列对青霉素不敏感的是()A.微需氧链球菌B.消化链球菌属C.消化球菌属D.核粒梭状杆菌E.脆弱类杆菌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6、不符合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临床表现的是()A.存在抗IgA抗体B.抗特异IgG抗体增高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D.血清IgE水平降低E.速发型皮肤反应阳性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7、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不正确的是()A.首选青霉素治疗B.卧床休息,适当支持治疗C.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D.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为7~10天E.X线胸片浸润影吸收前需不间断使用抗生素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8、下列关于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IE)不正确的叙述是()A.咳嗽、发热B.胸闷、气急C.肺部阴影呈游走性D.往往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好E.组织或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9、下述不是Ⅱ型呼吸衰竭的特点的是()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5mmHgB.动脉血氧分压<50mmHgC.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有效肺泡通气量增加E.主要是呼出CO2障碍所致,是一种通气衰竭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0、呼吸衰竭时,临床上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呼吸困难B.发绀C.消化道出血D.血尿E.心悸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1、酸碱平衡中反映通气性因素的指标是()A.PaCO2B.PaO2C.AGD.SBE.BE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2、经口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多长时间()A.72小时B.5天C.7天D.10天E.24小时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13、男性患者,32岁。
口腔肉瘤样癌1例

237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个案报道·《中国癌症杂志》2020年第30卷第3期 CHINA ONCOLOGY 2020 Vol.30 No.3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A030313312)。
通信作者:毕卓菲 E-mail: sumsjessie@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于2017年10月9日因“发现右下牙龈肿物1月余”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
患者在2017年9月拔牙后出现右侧下牙龈肿物,且逐渐增大,在进食后肿物会因为摩擦而出血。
患者否认既往射线接触史、手术外伤史,否认患其他疾病,否认吸烟、酗酒、咀嚼槟榔病史。
查体发现右下牙龈可见约5 cm×3 cm 的红色肿块,触之疼痛。
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MRI 显示,右下牙龈肿块大小为46 mm×45 mm×36 mm ,与右下颌骨分界不清,与周围软组织和舌界限清晰,同时可见双侧多个小的颌下淋巴结(图1)。
影像学的初步诊断为牙龈恶性病变。
其他检查包括胸部X 线和腹部超声结果均正常。
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癌细胞表现为许多小而不规则的梭形细胞混合少量鳞癌细胞,癌细胞侵犯骨骼,淋巴结阳性(1/8),无淋巴脉管癌栓。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肿瘤细胞的P63、P40、vimentin 和Cam5.2表达呈阳性,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 )5/6和34βE12呈弱阳性表达,肌动蛋白、结蛋白、S-100、CD34和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MA )表达呈阴性(图2)。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右下牙龈肉瘤样癌(T 4N 1M 0 ⅣA 期)。
因肿瘤侵犯骨骼、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接受了4个周期由奈达铂(100 mg/m 2)和紫杉醇 (135 mg/m 2)组成的辅助性化疗,同时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一)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一)(呼吸系统部分)转自丁香园CT专家01、鼠尾征: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三类。
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发生的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规则,但也可以很规则;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3 类。
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黏膜下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
管壁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扩展,CT 表现为管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
管外型肿瘤组织在向支气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时突破支气管壁的外膜层向肺内浸润,CT 表现为肺门肿块。
淋巴结转移显示为淋巴结的肿大,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晰,可有轻度强化,肿大的淋巴结互相粘连、融合可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影,其境界不清,与周围血管、气道粘连,增强扫描有助于纵隔解剖结构的清晰显示,区分血管、淋巴结、纵隔肿块,以及显示较复杂的肺门结构。
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纵隔,向纵隔内生长,形成纵隔肿块,与肺内肿块分界不清,甚至融为一体,以至于有时候纵隔肿块较大时,难以鉴别肿块是来源于纵隔或是肺内;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肺内转移,转移结节多分布在肺的外周,呈边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多数密度均匀;中央型肺癌转移到胸膜、胸壁,表现为局部胸膜的增厚,胸壁软组织肿胀,以及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可侵犯肋骨及椎体,导致肋骨和椎体的骨质吸收、破坏表现;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脏转移,脑转移等。
医生三基试题(附参考答案)

医生三基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2题,每题1分,共62分)1.肺癌性淋巴管炎之微结节常位于: ( )A、纵隔旁B、支气管血管束周围C、肺底部D、肺门周围E、肺尖部正确答案:B2.下列有关疝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未进入阴囊的疝为腹股沟直疝B、疝囊在精索前外方的疝为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周围呈半球状的腹外疝为直疝D、压住内环让病人站立咳嗽,疝块复现的疝为直疝E、极易嵌顿的疝为腹股沟斜疝正确答案:D3.下列哪项违反了手术时无菌操作规则A、穿无菌手术衣后,手术者背部不能接触B、穿无菌手术衣后,手术者肩以上不能接触C、穿无菌手术衣后,手术者腰以下不能接触D、穿无菌手术衣后,手术者双手可交叉置于腋下E、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正确答案:D4.下列哪种体征是骨折的专有体征A、功能障碍B、肿胀与淤斑C、反常活动D、局部压痛E、局部疼痛正确答案:C5.绞窄性肠梗阻的 X 表现,错误的是: ( )A、咖啡豆征B、空回肠换位征C、假肿瘤征D、多个小跨度卷曲肠襻E、大跨度的襻正确答案:E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中哪一项错误A、医院应安排抗感染专家或有经验医师负责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指导、咨询工作B、提高细菌培养的送检率,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C、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60%以下D、检验科和药剂科分别负责定期公布医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E、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正确答案:C7.绿色瘤是A、原始粒细胞在骨组织、骨膜下或软组织中浸润,聚集成肿块B、胆管上皮癌因淤胆所致C、原发性肝细胞癌转移到皮下,分泌胆汁所致D、绒毛膜癌阴道转移性结节E、血管肉瘤出血,产生胆绿蛋白所致正确答案:A8.皮革胃属于: ( )A、溃疡型胃癌B、蕈伞型胃癌C、浸润型胃癌D、平坦型胃癌E、混合型胃癌正确答案:C9.青春期龈炎的主要病因是A、牙错合拥挤B、戴各种正畸矫治器C、口呼吸习惯D、刷牙习惯不良E、青春期内分泌特别是性激素的改变正确答案:E10.病人女性,35岁,反复浮肿3年,BP21/13kPa,Hb80g/L,尿蛋白(++),镜检RBC 2~ 4/Hp,BUN 10mmol/L。
右肺门Castleman病1例

[4] JONESVS,PHILIPC,HARILALKR.Infantilevisceralmyofibro matosis———ararecauseofneonatalintestinalobstruction[J].J PediatrSurg,2007,42(4):732-734.
[5] 唐艳,刘绍泉,杨鹏,等.婴幼儿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J].临 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1):66-68.
参考文献
图 4 CT:右肺复张良好,可见部分包裹性积液
CT对术前诊断意义小,该患者术前 PET/CT考虑为 良性病变,患者术前若穿刺确诊,则应取大块组织活 检。Castleman病由 于 具 有 非 特 异 性 症 状 或 影 像 学 表现,常被误诊为淋巴瘤,胸腺瘤,结节病或转移性 肿瘤。术前增强 CT检查是必须的,可以提供肿瘤 的重要信息,包括肿瘤部位,特征和与其他组织的关 联。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9.04.048
讨 论
作者单位:450052 河南 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通信作者:齐宇,Email:qiyu@zzu.edu.cn
肺内 Castleman病罕见,注意与肺癌鉴别,PCT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临床资料
图 1 右肺门团块状密度影,大小约 54mm×43mm, 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
图 2 PET/CT:右肺门软组织肿块影放射性分布稍浓聚, SUVmax约 37,CT值约 41Hu,内见钙化影,CT值最大约 352Hu
患者,男性,50岁,以“体检发现右肺占位 4天, 咳嗽半年 余”为 主 诉 入 院,入 院 完 善 检 查,血 常 规 示:WBC:56 ×109/L,RBC:425 ×109/L,HB: 141g/L,PLT:149×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 15× 109/L;血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胸部增强 CT结果 示:右肺门区团块软组织密度影,边缘见毛刺,大小 约 5443mm,邻近气管受压,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 化,纵 隔 内 及 右 肺 门 见 稍 大 淋 巴 结,(见 图 1)。 PET/CT示:右 肺 门 软 组 织 块 代 谢 活 跃,多 考 虑 良 性,建议结合病理,(见图 2)。后患者行 CT引导下 穿刺,穿刺病理结果:穿刺见少量淋巴组织,以 B细 胞增生为主,不完全除外低度恶性 B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病因分析

肿瘤细胞诊断要诀镜下观察要周到,每个视野不漏掉看完背景靠细胞,低倍高倍仔细瞧,先看形态和大小,核浆比例有多少,核的结构最重要,核质又多又粗糙,核膜核仁均异常,病理分裂偶见到,单个细胞不能断,足量细胞方有效,只有成堆无分散,重复检查再报告。
肿瘤细胞四类型,抓住特点能分清。
鳞癌细胞多形性,核如墨染胞浆红。
腺癌细胞类圆形,胞浆空泡是特征,核膜增厚核仁大,核的位置偏正中。
未分化癌容易辨,细胞又小又集中,胞核浓染和畸形,胞浆界限看不清。
肉瘤细胞数量丰,细胞分散类似形,成团细胞无排列,易见裸核核仁明。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参考答案: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
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
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病例分析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讨论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答:1. 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男,65岁李某。
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顽固性胸腔出血为表现的肺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 肺上皮样血管肉瘤(PEA)非常罕见,仅见个案报道。目前病因不明确,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化疗及放疗都不敏感,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本文介绍1例以顽固性胸腔出血为表现的PEA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经过及病情进展,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PEA病理提示广泛出血,发病时有咯血及多发转移者预后极差。
[Abstract]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is a kind of malignant tumor which is derived from blood vessel and very rare in clinic ,only case reports.The etiology is not clear,it has no unified standard treatment and is not sensitive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clinical symptoms,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is.1 case of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with refractory pleural hemorrhage was reported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Once pathological prompt extensive hemorrhage,hemoptysis,multiple transfer and the prognosis would be very poor.
[Key words]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Lung;Pleural hemorrhage
肺上皮样血管肉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PEA)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国内外罕见报道[1-5]。目前病因不明确,治疗困难,预后差,尤其对于病理提示广泛出血,发病即有咯血及多发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5]。诊断主要依据病理,vimentin和CD31敏感性高。由于PEA大多是转移而来,且原发和转移病灶病理学形态类似[6-7],故在诊断原发性PEA时需首先排除是否存在可疑原发病灶。常见临床表现有持续性咳嗽、血痰、胸痛等,但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8],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故容易导致误诊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1例以顽固性胸腔出血为表现的PEA病例的临床诊疗经过以及病情发展过程,以期提供更多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我们相信,随着病例报道的增多,可以掌握更多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早诊断,同时更多的病例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以便进一步探讨治疗方法,提高该疾病的预后。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9岁,以“咳嗽、咯血伴胸闷20 d”入院。患者20 d前劳累后出现咳嗽、痰中带血,24 h咯血量约50 ml,在家自服阿莫西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来本院就诊;既往有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85/min,呼吸频率18/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睑结膜轻度苍白,右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未触及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侧肩胛线第9后肋以下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低,余未见阳性体征。入院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7.308 μIU/ml;肿瘤标志物、凝血、血清结 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均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4.08×1012/L,血红蛋白116 g/L,白细胞9.33×109/L,血小板204×109/L。3 d后复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红细胞 2.09×1012/L,血红蛋白53 g/L),予以止血(卡络磺钠)、输血(悬浮红细胞4 U)等积极治疗后血色素无明显提升,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可见暗红色血性胸腔积液,不凝,胸腔积液常规:细胞计数1520×106/L,单核细胞60%,多核细胞40%,胸腔积液生化:蛋白17.238 g/L,提示胸腔积液介于渗出液及漏出液之间,胸腔积液病理细胞示大量增生的间皮细胞,个别细胞轻度异形。患者右侧胸腔2 d共引流出血性不凝液体约1700 ml,血色素下降明显。胸部CT(图1)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并右肺不张,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颈部上纵隔肿块,考虑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彩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请我院胸外科会诊建议行急诊剖胸探查,术中可见右侧胸腔大量陈旧性血液,共吸出约4200 ml,探查见右肺中叶外侧段局部病变,约1.5 cm×1.5 cm,质中,边界不清,表面有活动性出血,壁层胸膜广泛渗血,纵隔胸膜完整,前上纵隔肿块与胸膜无粘连,予以行右肺中叶病变楔形切除。病理:肉眼可见灰褐色组织5 cm×2 cm×1.5 cm,切开见一个0.8 cm×0.5 cm大小的灰白色区,质中,镜下所见(图2):肿瘤组织瘤细胞弥散排列,胞质较丰富,核大,淡然,核仁明显,有异形性,见幼稚的小血管腔隙,局部有坏死,核分裂象>15个/10HPF(图2a);免疫组化:AE1/AE3(+),Vinmentin(+),CD34(-),bcl-2(-),Calretinin(-),TTF-1(-),EMA(-),Mesothelial cell(-),CD31(+),FⅧ(+)(图2b),诊断PEA。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出血性不凝液体量约600 ml,第2天约2200 ml,第3天约1750 ml,行胸腔积液化验性质基本同前。患者胸腔出血仍明显,时隔3 d第2次行右侧剖胸探查,术中右侧胸腔吸出少量陈旧性血液,量约100 ml,壁层胸膜仍有广泛渗血,余未见活动性出血,术后3天共引流血性不凝液体量约5300 ml(胸腔积液性质基本同前),患者胸腔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家属要求自动出院,2 d后于家中病故。2 讨论
PEA发病年龄为10~73岁,平均51岁,青少年发病少,临床可有持续性咳嗽、血痰、胸痛等表现,亦可无明显临床症状[8]。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结节影,常伴卫星病灶,胸膜受累常见,可有胸腔积液,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可排列成片状、巢状及不规则形,并可在幼稚血管腔内形成乳头,血管腔可由单细胞组成或3~4个细胞围成,管腔形成不易被发现,网织纤维染色可见大而无管腔的血管,其主要由两种形态的细胞组成,一种为梭形细胞,另一种为上皮样细胞,以后者多见,具有嗜酸性或嗜双色胞质,细胞核大且异形性明显、常见空泡[9]。免疫组化表现为几乎所有病例vimentin表达强阳性,约90%病例CD31表达阳性[10],30%左右的病例CK呈阳性表达[11],Ⅷ因子特异性相对较高,但敏感度不够[12]。
PEA主要应与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相鉴别。两者均是来源于血管内皮源性的肿瘤,但从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到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 是由良性到恶性发展的过程,鉴于两者在良恶性上及生物学行为上的差别,对两者鉴别及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EH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手术后易局部复发,但转移少见,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不是区别PEH和PEA的标准[13]。PEH 肿瘤常与血管壁相连,瘤细胞成巢或角状排列,管腔样结构多见,细胞异形性不明显,核分裂少(1~2个/10HPF),出血及坏死少见。而PEA瘤细胞异形性显著,核分裂多(>3个/10HPF),细胞核更大更圆,核仁更加明显,细胞坏死和出血广泛,淋巴管内可见癌栓,容易淋巴结转移,Ki-67增殖指数>20%[8-12],梭形细胞增多,Kitaichi等[14]研究认为梭形细胞所占比例增多是PEA预后不良的因素。PEH和PEA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患者无吸烟史,可能与肺胸膜慢性炎症及肺炎病史有关[15]。目前无统一推荐的治疗方案,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大多数PEH术后近期效果良好,在缺乏其他辅助治疗情况下70%的患者生存期达2~20年[14],而PEA病理提示广泛出血,发病时有咯血及多发转移者预后极差[5]。
本病例来院时表现为胸闷、咯血、咳嗽,入院后主要以反复胸腔出血为突出表现,患者两次剖胸探查均提示壁层胸膜广泛渗血,虽经积极治疗,但终因出血而死亡。患者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考虑与上皮样血管肉瘤本身性质有关,其来源于血管且不规则幼稚血管多,易导致出血,此外肺本身血供丰富,上皮样血管肉瘤作为恶性肿瘤侵袭性生长破坏血管,造成反复出血而不易控制。
由于EA原发性和转移性病灶在病理学上形态类似,且肺内此类肿瘤大多是转移而来[6-7],故在诊断原发性PEA时首先需排除是否存在可疑原发病灶。该患者右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因住院时间短,且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故未行甲状腺针吸活检,因此目前该病例是原发于肺组织还是转移鉴别困难,较为遗憾。
综上,对于临床上出现咯血、血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尤其是应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欠佳者,在排除常见疾病的情况下应考虑少见病如PEA,及时手术,依据病理进行诊断。虽然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早诊断可以避免一些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对于医患沟通而言也非常重要,可以降低医患之间的矛盾。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像PEA这些恶性程度高、治疗棘手、预后差的疾病可能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Ozcelik C,Onat S,Yaldiz M,et al.Prim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of the lung presenting as pulmonary hemorrhage[J].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06,14(1):69-71.
[2] Carillo GA,Carretero MA,Vazquez JE,et al.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of the lung with pleural metastases:a rare cause of haemoptysis clinicopathological conference[J].Heart Lung Circ,2010,19(10):62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