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文字演变 教师版

第19课文字演变  教师版
第19课文字演变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字起源传说和萌芽的概况。

2.掌握甲骨文的含义、文字结构及意义。

3.把握汉字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101-103页内容,找出文字起源传说的特点、文字萌芽的概念;

掌握甲骨文概况,找出《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

2.阅读课本104-105页内容,结合汉字字形演变图,理解并掌握汉字演变的过程。【自主学习】

我国文字演变的过程:

1.文字的起源:1)结绳记事 2)仓颉造字

2.文字的萌芽:1)我国的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2)甲骨文的出现

3.文字的形成:1)甲骨文的用途:

甲骨文的四种基本构字方法:

2)汉字的四种构字方法:

汉字的两种使用方法:

汉字的作用:智慧的创造和结晶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4.文字的发展: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汉字

汉字发展演变的步骤(P105页图):

【合作探究】

汉字有几种构字方法?下面资格汉子,请你说出他们分别是使用那种方法构造的。汉字的四种构字方法: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

“山”:象形字,“刃”:指事字,

“林”:会意字,“渭”:形声字。

【当堂训练】

1、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汉字“林”的构字方法是()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中国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

B、金文—隶书—小篆

C、甲骨文—小篆—金文

D、甲骨文—楷书—金文

5、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

A、形声表意

B、历史悠久

C、书法艺术

D、电脑输入快捷

6、就汉字构成而言,你所学的汉字大多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7、对统一文字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A、仓颉

B、黄帝

C、秦始皇

D、李斯

8、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9、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A.使用火

B.文字的出现

C.制造工具

D.定居生活

10、汉字的演变:→→→→→→【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 5.19《文字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19课《文字演变》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字起源的传说、记事方法。 2.把握甲骨文的含义、文字结构及意义。 3.把握汉字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二、学练提纲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一)想一想 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试一试 1.你能说一说关于我们汉字起源的传说和古代的记事方法吗? 2.你能否给大家讲一下汉字的真正起源,可否举例说明。 3.试着解决一下课本阅读与练习 4.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跟古代有很大的不同,你能讲述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吗? 5.你能说说汉字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吗? (三)练一练(1-10为必作,11为选作) 1、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汉字“林”的构字方法是( )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中国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 A、甲骨文—金文—小篆 B、金文—隶书—小篆 C、甲骨文—小篆—金文 D、甲骨文—楷书—金文 5、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形声表意 B、历史悠久 C、书法艺术 D、电脑输入快捷 6、就汉字的构成而言,你所学的汉字大多是( )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7、对统一文字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 A、仓颉 B、黄帝 C、秦始皇 D、李斯 8、我国 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9、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是( ) A、使用火 B、文字的出现 C、制造工具 D、定居生活 10、我国文字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的,下列遗址中 未发现刻画符号的是( ) A、元谋 B、半坡 C、姜寨 D、大汶口 11、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请回答 ⑴发现的文字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含义? ⑵发现这种文字的意义何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字演变》文字素材1 华东师大版

文字的演变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起初的文字是什么样的?又怎样一步步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样子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边刻有一些符号,可以看成是早期(约公元前4300年)的雏形文字。但目前看到的,已经初具规模、比较完备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并把这种文字叫作甲骨文。 金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字体也不断地在演变。从殷商到秦统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也比甲骨文丰富多了,大小匀称,也有了行款,并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大小篆 我们学过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诸侯争战,你争我夺,也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呢,就称为大篆,传世的《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代表作。 隶书 小篆虽然规范,看起来也漂亮,但写起来并不容易,应用时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对文字这一传播思想记录语言的工具的希望,是越方便越好,于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字体——隶书。相传隶书的创始人是程邈,因他得罪了秦始皇,下了监狱,在狱中用了十年的工夫,整理出一套应用简便的新字体,被后人称为隶书。秦始皇很高兴,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 到了汉代,隶书逐渐成熟,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时由于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隶书已写得相当美观,留下了许多名碑,如《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等风格各异的杰作,至今仍是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 楷书 隶书进一步演化而成为楷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字体,它比隶书更丰富而完备。三国时期的钟繇是在楷书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贡献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发展,书法也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一大批擅长写楷书的名家.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 下面说一说草书。草书并不是在楷书出现以后才有的。“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无论哪种字体写得潦草,都算草书。作为一种专门的字体,是汉代才有的。到汉末,草书才大为风行,先为章草,又为今草,最后发展为狂草,还有小草。草书种类繁多,初学者不宜学,所以在这儿也不多说了。 行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请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生活过的燕国和秦国是()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①③ 3.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有这样的感慨:不是秦王有了李斯而幸运,而是李斯幸运地遇到了秦王,使他的才能能够发挥出来。如果商鞅也发表这样的感慨,他应该感谢的人是() A.魏文侯 B.魏惠王 C.秦穆公 D.秦孝公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 A.秦国B.齐国

C.燕国D.赵国 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据史料记载,商鞅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不得已,商鞅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有人认为,商鞅死于自己的规定,请问是下列哪一项() A.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7.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8.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人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诸葛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谁说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

第19课文字演变

第19课文字演变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 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阅读课文。 第19课文字演变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 萌芽:刻画符号六书(假借、转注) 甲骨文:定义、发现、地位、构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汉字的作用智慧的创造和结晶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性,但对汉字作用的理解存在问题。有位同学把“仓颉造字”说成“许慎造字”。) △布点小结 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而不衰。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说的南方人有可能也不知是啥意思,但当这些话语成为文字时,形声表意的方块字,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因此,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前面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学生在述点时,汉字的作用讲的不够,我在总结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前面讲了)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教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四大件”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四大件”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目前“四大件”指的是电脑、手机、住房、汽车。 从“四大件”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教师: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衣 史料1改革开放前。 史料2改革开放后。

教师: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着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教师: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衣服色彩和样式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各种品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食 史料1野菜窝窝头。 史料2如图。 教师: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人们在“吃”的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过去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教师: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过去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健康。 3.住 史料1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 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7.右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朱温 D.赵匡胤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 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2.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3.材料题:

(完整版)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 1.总论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 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独有的七种结体方式:甲金篆隶楷草行,简谓“七体”。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整理出六种构造条例(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史称“六书”。 汉字是造物对中华民族的偏爱,它不仅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而且有别于拼音文字,它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智慧的符号。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而没有中断,汉字在其中起到的承传作用功不可没。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辐射影响了周边国家与地区,甚至全球寰宇。 缅怀过去,当感恩,展望未来,怀信心。

语言的产生——口头交流 语言和文字关系密切,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为了交流的便捷,也许在劳动中喊出第一声号子,也许模仿大自然发出一个声音,也许无缘无故自然而然产生了口头交流的方式——语言。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在《易.系辞下》中有记载,结绳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其意图是用来计数或者记录事件发生点,以便通过结绳数来提醒记忆,该方法在上古时期的中国、秘鲁、印地安皆有用过,在现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依然沿用。

传说仓颉造字——草创文字 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类的学习和继承主要以口耳相传为主,由于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急需要一种能用于书面使用的工具。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展示《北宋建立形势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当时与之并立的政权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崛起与并立 1.契丹的兴起与政权建立 (1)、多媒体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情景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问题思考(p.34)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1.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商鞅其人其事。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p.35)。 3. 变法的意义:(p.35)。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 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 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 了封建社会时期。 材料研读(p.3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以《都江堰示意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前的服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有机食品,不但远离污染,更远离各种化学添加剂、色素,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改革开放后人们“吃”的变化不包括() A.“吃”是为了解决“吃饱”的问题 B.讲究营养均衡 C.绿色食品的概念深入人心 D.野菜是餐桌上的保健品 3.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4.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住房与消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 B.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C.改革开放后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5.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今天,你网购了吗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以下

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B.2011年,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C.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D.京沪高铁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7.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信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人们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规定凭票供应粮食。 材料二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粮食、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 材料三1960年,粮票进入餐馆,到餐馆吃饭要凭粮票才能供应。到1962年上半年,北京……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102种。……199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粮票,跨越近40年的“票证时代”宣告结束。 (1)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粮票等票证供应的主要原因、目的。 (2)1958年,我国许多省宣布粮食亩产万斤,但为什么还出现材料三中的“到餐馆吃饭要凭粮票才能供应”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票证时代”结束的主要原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4.2013年7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在哈尔滨举行“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精品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西夏政权的都城是在() 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 5.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6.下列没有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和郭靖名字中的“靖”和“康”主要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宋金对峙 B.宋辽议和 C.金灭北宋 D.西夏的建立 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完整word版)《汉字的演变》习题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一、填空 1、在我国,文字产生之前,古代的先民们是以的方法来记事的。 2、时期流行时代“”的传说。 3、我国的文字是由逐渐演变而来的。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有它们的痕迹。 4、甲骨文是保存在代甲骨上用以记载情况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5、东汉时,文字学家,编写了一部《》,其中阐述了构字的四种方法,即、、和。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B、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大篆形成于西周的晚期 2、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纸形文字 3、假设一下,如果你是商朝时负责占卜、观星相的官员,那么你记载占卜情况时所用的文字和材料是() A、甲骨文、运物骨骼 B、甲骨文、竹简 C、小篆、竹简 D、小篆、丝帛 4、汉字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如果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文②隶书③楷书④小篆⑤草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⑤③② 5、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为() A、小篆 B、甲骨文 C、钟鼎文或金文 D、隶书 三、识图与分析 1、仔细认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属于什么文字?它与今天的汉字有何联系?它对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有何作用?(2)图二属于什么文字?其代表作品是什么?今天我们研究它有何作用? 2、读汉字的演变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片提示,写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2)欢哪一种字体?对照图片,把你最喜欢的那种字体临摹出6个字。 答案: 一、1、结绳 2、战国黄帝仓颉造字 3、刻画符号 4、商、占卜 5、许慎说文解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二、1、C 2、C 3、A 4、B 5、C 三、1、(1)图一属于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今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2)图二属于钟鼎文,也叫金文,其代表作品是虢季子白盘。钟鼎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2、(1)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2)自由回答,自由发挥。

201x-202x年七年级上册第19课《文字演变》同步测试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19课《文字演变》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古老的记事方法是( ) A.上古结绳记事 B.仓颉造字记事 C.甲骨文记事 D.金文记事 2.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 A.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B.是我国最早的结绳记事画面 C.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D.是我国最早的甲骨文 3.下面有关甲骨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的文字 B.已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D.甲骨文中已经齐备了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总结的六种汉字构成方法 4.请你在以下有关汉字的评价中,选出正确的项( ) ①汉字历经千年不衰,形声表意②电脑时代汉字因为输入慢而将走向拼音化③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虽然字形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④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选择题 5. 阅读材料: 殷墟,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

方公里。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8代12王、254年。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

请回答: ①以上照片所再现的平原为何出名? ②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 读古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郭沫若的诗句的? 活动探究 6.由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试着收集一些所知道不同字体的汉字字帖,学会辨别字帖上的汉字字体,然后以这些字体为例跟同学们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开阔视野 什么叫甲骨文? 所谓甲,就是龟甲;骨,主要指兽骨。古人迷信,常用甲骨占卜凶吉。占卜以后,往往在甲骨上面写刻或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这便叫做“甲骨文字”,简称为“甲骨文”。这种文字还有其他许多种叫法。如“龟甲文”、“龟版文”、“契文”、“甲骨刻文”。“甲骨刻辞”、“贞卜文”、“卜辞”、”“殷虚书契”等等.但自从陆懋德于1923年发表《甲骨文之历史及其价值》之后,便约定俗成,多数学者统称“甲骨文”了。这种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它和古代埃及的纸草文书、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如今,甲骨文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说文解字

第19课 文字演变教学设计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 Lesson 19 teaching design of text evolution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 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 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 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 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 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 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阅读课文。 第19课文字演变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 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 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

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 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 萌芽:刻画符号六书(假借、 转注) 甲骨文:定义、发现、地位、构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汉字的作用智慧的创造和结晶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性, 但对汉字作用的理解存在问题。有位同学把“仓颉造字”说成 “许慎造字”。) △布点小结 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 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 字典。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 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 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 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 智慧的创造和结晶。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

第19课文字演变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字起源传说和萌芽的概况。 2.掌握甲骨文的含义、文字结构及意义。 3.把握汉字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101-103页内容,找出文字起源传说的特点、文字萌芽的概念; 掌握甲骨文概况,找出《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 2.阅读课本104-105页内容,结合汉字字形演变图,理解并掌握汉字演变的过程。【自主学习】 我国文字演变的过程: 1.文字的起源:1)结绳记事 2)仓颉造字 2.文字的萌芽:1)我国的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2)甲骨文的出现 3.文字的形成:1)甲骨文的用途: 甲骨文的四种基本构字方法: 2)汉字的四种构字方法: 汉字的两种使用方法: 汉字的作用:智慧的创造和结晶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4.文字的发展: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汉字 汉字发展演变的步骤(P105页图): 【合作探究】 汉字有几种构字方法?下面资格汉子,请你说出他们分别是使用那种方法构造的。汉字的四种构字方法: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 “山”:象形字,“刃”:指事字, “林”:会意字,“渭”:形声字。

【当堂训练】 1、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汉字“林”的构字方法是()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中国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 B、金文—隶书—小篆 C、甲骨文—小篆—金文 D、甲骨文—楷书—金文 5、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 A、形声表意 B、历史悠久 C、书法艺术 D、电脑输入快捷 6、就汉字构成而言,你所学的汉字大多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7、对统一文字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A、仓颉 B、黄帝 C、秦始皇 D、李斯 8、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9、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A.使用火 B.文字的出现 C.制造工具 D.定居生活 10、汉字的演变:→→→→→→【教学反思】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文字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19《文字演变》学案华东师大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字起源的传说、记事方法。 2.把握甲骨文的含义、文字结构及意义。 3.把握汉字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二、学练提纲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一)想一想 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试一试 1.你能说一说关于我们汉字起源的传说和古代的记事方法吗? 2.你能否给大家讲一下汉字的真正起源,可否举例说明。

3.试着解决一下课本P104页阅读与练习 4.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跟古代有很大的不同,你能讲述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吗?5.你能说说汉字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吗? (三)练一练(1-10为必作,11为选作) 1、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汉字“林”的构字方法是()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中国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 B、金文—隶书—小篆 C、甲骨文—小篆—金文 D、甲骨文—楷书—金文 5、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 A、形声表意 B、历史悠久 C、书法艺术 D、电脑输入快捷 6、就汉字的构成而言,你所学的汉字大多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7、对统一文字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A、仓颉 B、黄帝 C、秦始皇 D、李斯 8、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9、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是() A、使用火 B、文字的出现 C、制造工具 D、定居生活 10、我国文字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的,下列遗址中未发现刻画符号的是() A、元谋 B、半坡 C、姜寨 D、大汶口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一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3、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并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适应时代的需要、用于投身改革的人,一定会受到后世的尊敬。

【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教学难点】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这一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结论是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建造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进入新课: (一)比较历史地图,激发学史兴趣 通过出示《战国形势图》回答如下问题: (1)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各在哪里建都? (3)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是怎么来的?“田氏代齐”又是怎么回事? (4)战国起止时间怎样?这一名称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把这一时期称为战国? (二)讲述历史故事,阅读历史材料,感悟历史 1、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让学生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 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4、让学生思考:当时的人们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5、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 (三)分析历史内容,培养理解能力 1、商鞅变法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讯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衣:(1)买衣服要凭,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2.食:(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粗细搭配,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住:(1)住房比较,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和明显改善。 4.行:(1)交通条件。 (2)铁路、、、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运输网。 5.用:(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二、合作探究 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1)改革开放前,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2)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得到了怎样改善? 四、课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笔记Word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笔记Word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类演化:古猿——直立人(距今300 万年左右)——早期智人(距今约20 万年)——晚期智人(距今约5 万年)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一、元谋人: 1、遗址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 万年。 3、发现时间:1965 年。 4、生产生活: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5、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遗址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3、发现时间:最先于1921 年发现。1929 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5、生产生活: (1)使用打制石器; (2)狩猎和采集; (3)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4)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6、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P5 三、山顶洞人: 1、遗址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山顶部的洞穴里。 2、生活年代:距今约3 万年。 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 (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懂得人工取火; (3)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缝制衣服; (4)能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5)有爱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会埋葬逝者; (6)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距今10000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 北方地区:开始栽培粟和黍。 陶器的作用: (1)煮熟食物; (2)储存饮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