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让爱在灿烂中死去——读《失乐园》

让爱在灿烂中死去——读《失乐园》《失乐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放荡不羁的小说之一。
以至有人如此评价它:“他和她突破了两性关系的极限;她和他触摸了男欢女爱的顶点。
” 此文既有对故事主线的概述,也有对故事核心的深思与拷问。
——题记??一??在医院伺候中风患者的那几天,闲空还是充裕的。
那康复大厅,吵而闷,暖气开得过足,所以还挺热,再加上整个房间里都飘着一股药水的怪味,所以并不适合耍笔杆或敲键盘,也不宜于埋头深思。
??我拿出藏有六七百本电子书的kindle,翻了几页,决定开读《失乐园》。
听说此书中有许多大胆而直白的性描写,正好可以用来放松心境,释放闷气,暗暗地开怀一下。
同时赏观一下什么是“在爱的极致中死去。
”??二??先讲一下故事主线。
打算读这本小说的同学建议你跳过接下来的两段,因为会被剧透喔。
??男主人公叫久木,五十多岁,是一位出版社的主编,日子过得平平稳稳。
女主人公叫凛子,三十多岁,是医学教授之妻,擅长书法。
这两个有家室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邂逅并相识,并迅速坠入轰轰烈烈的婚外恋。
每每趁工作之余,约会偷腥,玩花式性姿势。
纸肯定包不住火。
后来,久木与凛子的淫行浪迹,都被他们各自的配偶发现并揭露了。
但久木与凛子极为热烈地爱着对方,他们不惜以牺牲家庭和世俗的一切为代价,来挣脱现实的牢笼。
最终他们也如愿彻底厮守在了一起。
每天疯狂地做爱。
渐渐地,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达到情爱之乐的巅峰,所谓“爱的极致”。
??他俩当时认为:如果继续活下去、爱下去,他们的美妙感情只能走下坡路,到最后甚至会厌倦乃至厌烦彼此。
于是,久木和凛子做出了一个无比惊人的决定:先忘时忘我地全心做爱,达到欲仙欲死的高潮时,双双饮下含有剧毒的红酒,一起真的去赴死。
他们成功了。
当他们被警察发现时,两具一丝不挂的尸体正紧紧搂抱着,××仍留在××内。
三??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堪惊鬼神的故事???作者渡边淳一写此书时,虽然加入了大量颇为放荡的情色描写,显得“淫”,但给人的感觉并不“秽”,淫而不秽。
渡边淳一失乐园读后感

渡边淳一失乐园读后感《失乐园》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探索而闻名,读后让人不禁深思人生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名叫柏原的男子展开。
柏原是一个有着复杂内心世界的人,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满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在小说中,柏原逐渐沉迷于自己创造的“失乐园”,这个“失乐园”成为了他的精神避难所,也是他逃避现实的方式。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柏原渐渐发现自己无法逃避现实,他最终选择了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接受现实,并试图寻找自己的出路。
小说中对于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探讨让人深感震撼。
作者通过柏原的故事,揭示了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柏原的“失乐园”不仅仅是他的幻想,也可以被视为每个人心中的一片净土,是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现实生活往往是残酷的,人们往往会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矛盾和挣扎。
小说通过柏原的故事,让人深刻反思了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除了对于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探讨,小说还涉及了一些社会问题。
在柏原的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普遍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社会的压力和焦虑、个人的困惑和迷茫等。
这些问题在柏原的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让人深感触动。
通过柏原的故事,读者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文学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渡边淳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
小说的语言优美,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小说通过对于人性的探索和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让人深感震撼。
总的来说,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通过柏原的故事,小说探讨了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普遍问题。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死亡与重生”是贯穿《失乐园》全书的主题,对死亡的感受有多真实,对生的体验就有多深刻。
在小说的开端,就已经为结局埋下伏笔,凛子突然冒出的“好可怕”,在久木看来,可能是凛子担心偷情的事情被别人发现。
随着故事的展开,当凛子了解了死亡之后,仍然不断地说出“好可怕”这样的话来。
联系小说的旁白,故事开头的凛子肯定是在濒死的状态下说出的这样的话,她心里想的或许是“好可怕,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小说里的各种景色已经暗含了这一主题。
樱花的花期尽管很短,但是它开得深沉而热烈,就像久木和凛子的感情,虽然经历的时间很短,远不如和自己妻子那样漫长的时间,但是他们的感悟非常深刻。
这样深刻的体验肯定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平淡,与其那样,不如像樱花一样,在盛开得最美的时候迎接死亡,这样就可以让生命永远停留在巅峰。
为什么作者要讲述这么一个极端的故事呢?这就要回到写作这部小说时的日本。
在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日元贬值,很多人一夜之间损失了大量的金钱,社会的失业率也在不断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更多的是关心工作是否稳定,收入是否增加,恋爱、感情似乎开始成了多余的事情。
依据现在新闻上的报道,像久木和他妻子那样的情况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常态,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端倪,年轻人晚婚晚育,婚后或恋爱中过着无性的生活,整日为了生计奔波,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灵魂的自由。
因此在这部小说里,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现实社会的影子,凛子不愿意和丈夫一起吃饭,但是和久木吃饭就感觉很香,压抑的灵魂在丈夫面前无处安放,久木成了凛子的乐园,对于久木来说,凛子的存在也是这样的意义。
凛子和久木的妻子应该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
后者在家做全职太太,完全由丈夫供养,前者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有自己的工作和地位,也能获得男性主导的社会的青睐(参考颁奖部分)。
在久木辞职之后,凛子一度有了要外出挣钱养家的想法。
这些无不昭示着日本的女性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家庭角色还是社会地位。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失乐园〉读书有感》时隔一年,终于在三月里的一个午后,断断续续地将这本书读完。
可执笔题字时,已将近盛夏五月。
在这南方的春夏交替之际,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潮热,只需关闭室内门窗,一层晶莹的水气便会瞬间覆盖于玻璃之上,形成天然的磨砂屏障。
尽管国内的沿海一带已经可以穿上清凉的短装,但在日本的北海道等地,或许才刚刚迎来一簇簇的樱花盛开。
本书带有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萦绕在樱花盛开的季节里。
这或许与日本极高的自杀率有关,但我想,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们,应该并非无缘无故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无论是久木,还是凛子,皆是如此。
人到中年的久木,在最应有所作为的年纪,却出人意料地被调任闲职,这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即将提前结束,这对要强的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人生打击。
而凛子,嫁给了一个本就不那么喜欢的丈夫,两人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对待那件事的态度上更是截然相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婚姻对凛子来说,更像是一种束缚,仿佛一座坟墓。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命运让久木和凛子相遇了。
彼此吸引的两人,从相识到相爱,再到最后的交欢,一切似乎都来得那么突然,却又水到渠成。
在这段偷来的时光里,他们无需面对现实的压力和责任,只需尽情享受彼此的陪伴,沉浸在激情之中。
他们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他们是自由的,是快乐的。
对于久木和凛子来说,出轨或许并非为了寻求刺激,而是为了逃避现实的无奈。
他们在这段不被世俗认可的关系中,找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不公的,他们的事情最终被家人发现,甚至被至亲所不待见。
这无疑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对于凛子来说,她的一生似乎都在寻找着爱与理解。
作为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圈子原本就很小,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的关爱,只能转而投向娘家。
但父亲的离世和母亲的不理解,让她彻底失去了依靠。
而久木原本并没有想死的念头,但工作上的再次调动和老同事的突然病逝,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失乐园》这部作品,确实反映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也让我对日本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正如译序所言,它反传统、反道德、超世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对于这样的作品,我这个俗人的确难以完全理解。
译序中渡边淳一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许多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来自他的亲身体验,具有私小说的特色。
他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经历,不可能写得出这么刻骨铭心的东西。
’而且,渡边的作品总是能够与他的年龄同步,与时代的脉搏相通。
”这让我对渡边淳一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关注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其中无处不在的大篇幅的男性凝视与意淫。
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关于性爱的描写,从《源氏物语》到阿部定事件,再到现代社会,男性的视角和欲望贯穿始终。
这种男性凝视和意淫让我感到不适,仿佛自己置身于一部低俗的色情小说中。
然而,仔细想想,这些描写或许正是渡边淳一对当时日本社会中年男性真实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这种方式,他揭示了男性在社会压力下的内心挣扎和欲望释放。
小说中的床戏描写过于密集,每次变换场景与衣着,如凛子父亲刚去世后的丧服、和服、被凛子丈夫发现并羞辱后的红色内衣等。
这些描写无疑是男性的意淫,通过对女性身体的描绘来满足男性的欲望。
而凛子的口是心非、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最终的沉迷,也只是为了显示男性的技法高超。
这种情节设置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完全是作者的性幻想。
书中并非没有道德和三观,只是这些道德伦理都成为了他们追求快乐的工具,他们因违反而感到更加刺激,进而沉迷其中,形成了一个难以逃脱的循环。
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以爱情的名义追求极致的官能享受,如同两个志同道合的吸毒者或赌鬼。
他们从社会人逐渐退化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雌雄野兽,最终事业、家庭、亲人、朋友全部失去,却依然在昏暗的小屋里缠绵逃避,只想着回到所谓的伊甸园。
他们的行为和心理让我感到困惑,他们所谓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还是对官能享受的追求?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身体的极度契合,却看不到真正的爱情。
《失乐园》阅读感想

《失乐园》阅读感想“直至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
”这是我听过的对极致爱情的结论。
然而,阅读了《失乐园》后,我发觉还有一种方式是“连死亡都不能把我们分开”。
不少人喜欢将村上春树和渡边淳一进行比较,但在我看来,他们之间毫无可比性。
村上的作品中,情爱描写时而轻松舒缓,时而激情澎湃。
所有的性描写都服务于故事的发展,使情节更加顺畅。
无论性爱描写如何,故事中的人物最终都无法逃避孤独的结局。
渡边的作品则截然不同,他的情爱描写直接而奔放,画面冲击力极强。
他的文学作品让人感到快乐,也揭示了人性的本质。
正如《失乐园》的译者竺家荣所说:渡边文学的本质并非让人寻死,而是教人如何活得更加快乐。
因此,我阅读渡边的作品时感到快乐,但也伴随着难过,是为这种快乐所带来的痛苦和煎熬而难过。
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是关于婚外恋的故事,但我更认同它是对极致爱情的追求。
在前半部分,书中详细描述了两人相遇、相爱和发生性行为的过程,对不同做爱体位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程度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起初,这些描写让人感到疲惫,无论是视觉上还是生理上。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的心情变得越发难过,情感落差巨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夫妻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有爱情,或是在不知不觉中,爱情逐渐转化为亲情。
他们之所以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孩子,为了对孩子负责。
可以说,孩子是婚姻关系的最后底线。
无论在什么年龄,爱上自己喜欢的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一旦结婚后,人们就不再被允许爱上其他人。
如果爱上了配偶之外的人,就会被指责为偷情、无耻,受到社会舆论、伦理道德等的谴责。
有些人可能会搬出一些不成文的法律来维护婚姻关系,以免生活彻底崩溃。
大多数婚姻都基于一定的爱情基础,夫妻双方因相爱而结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的感情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再爱对方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人是会变化的,眼光也是如此。
爱情与生活的界限并不总是清晰明确的,但它确实存在,等待着一对对相爱的人去挑战。
爱情有新鲜感,这一点在婚姻生活中同样适用。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作者:王彩凤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7期生死观即“死あるいは生死に対する考え方。
また、それに基づいた人生観”Ⅰ。
日本人的生死观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说是独特的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也不为过。
中国有句话:人死如灯灭Ⅱ,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眼中生与死完全对立的关系。
与此相对,对日本人来说,“生と死の世界ははっきり断絶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どこかで連環しているという考えに通ずるⅢ”,他们甚至觉得死是生的另一种形式,是很美的。
到底,死亡有何之美呢?本文将聚焦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一书,细致研究日本人的生死观。
1.关于渡边淳一渡边淳一,日本著名情爱小说家,1933年10月生于北海道,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
在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代表作品有《失乐园》《光与影》《不分手的理由》《爱的流放地》等。
就作品总体特征而言,可以说多部作品都以婚外情为突破口,通过对爱以及欲的探索,将“以死维持爱的恒久”这一死亡之美传递给世人。
此类作品的代表《失乐园》更是充分地表达了这一点,深受读者关注,销量已达600万余册。
2.关于《失乐园》的简介《失乐园》以婚外情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为了纯粹的爱情,主人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并享受着死亡。
以下为《失乐园》的简介。
出版社的干练编辑久木祥一郎在突然某一天,被上级抽离工作一线安排到调查室任职。
这对于久木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此时,在友人所在的文化中心教授书法的美丽人妻——松原凛子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如秋日里的阳光般给他清冷的日子一缕温暖。
松原可谓举止优雅,品行端正,然而这样一个女人终也难抵男人执着的追求,不久二人便互相倾慕。
每周末他们都偷偷见面,不知从何时起,松原已深陷情爱的欢愉之中,无法自拔。
两人的感情渐次升温,即使在松原的养父去世那晚,她也在久木的苦苦央求下,避开丈夫和母亲的耳目,一身素服地赶去与他幽会。
松原被内心的罪恶感所侵蚀着,这反而使得两人之间的爱如熊熊烈火,愈燃愈烈。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当我读完《失乐园》这本书时,心情颇为复杂。
最初,我带着对出轨男女心态的好奇翻开这本书,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却对书中出轨的男女产生了同情。
回想起当初和前夫一起看《昼颜》时的情景,我从最初对男女主的厌恶,逐渐转向对他们爱人的厌恶。
在日本这个国家,社会似乎过于压抑人性的多彩,以社会性死亡来遏制不伦和出轨,最终将人们逼入绝境。
因此,在日本作家的笔下,这种情况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
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除了死,似乎没有其他办法在这个社会继续生存。
即使苟延残喘地活着,也终将被吞噬。
既然如此,在最幸福的时刻死去,或许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出轨的人在想什么。
男主显然是个情场高手,他迅速地陷入了这段婚外情。
然而,其中可能并不完全是出于爱情。
男主郁郁不得志,家庭生活索然无味,性格瞻前顾后、唯唯诺诺,他逃避处理所有问题。
而女主的出现,以及她丈夫所写的那封信,成为了推动他走向离婚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男主原本就像他的同事一样,认为家庭稳固,同时在外面有情人,这样的生活才最完美。
因此,男主一直拖着不肯签署离婚协议,因为离婚的成本太高,而且他认为这段出轨的爱情可能不会长久。
相反,妻子才是可靠的,女儿也是。
至于情人,只是能让他感觉自己还活着,还有激情,不至于被自己可怜的处境吞噬,让自己觉得自己还是一个男人。
女主呢,正如所有的小三一样,极端而疯狂。
从故事的一开始,作者就揭示了女主的危险性,但她确实是实实在在地爱着男主。
这也与日本变态的国情有关,女人需要依附于男人,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迫使女性产生了一种疯狂的想法,即爱情就是一切,为了爱可以放弃一切。
这种疯狂最终成为了推动情节走向殉情的导火索。
然而,这两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非常自私,这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男主在女主丧父的悲痛中强行与她做爱,并认为这是爱她的表现。
尽管女主已经决定离婚,但男主却担心自己的婚姻结束而迟迟不肯签署离婚书,让妻子痛苦不堪,直到他决定殉情才给了妻子一条生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生死观即“死あるいは生死に??する考え方。
また、それに基づいた人生?Q”Ⅰ。
日本人的生死观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说是独特的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也不为过。
中国有句话:人死如灯灭Ⅱ,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眼中生与死完全对立的关系。
与此相对,对日本人来说,“生と死の
世界ははっきり断?~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どこかで?B?hしているという考えに通ずるⅢ”,他们甚至觉得死是生的另
一种形式,是很美的。
到底,死亡有何之美呢?本文将聚焦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一书,细致研究日本人的生死观。
1.关于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日本著名情爱小说家,1933年10月生于北
海道,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
在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代表作品有《失乐园》《光与影》《不分手的理由》《爱的流
放地》等。
就作品总体特征而言,可以说多部作品都以婚外情为突破口,通过对爱以及欲的探索,将“以死维持爱的恒久”这一死亡之美传递给世人。
此类作品的代表《失乐园》更是充分地表达了这一点,深受读者关注,销量已达600万余册。
2.关于《失乐园》的简介
《失乐园》以婚外情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为了纯粹的爱情,主人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并享受着死亡。
以下为《失乐园》的简介。
出版社的干练编辑久木祥一郎在突然某一天,被上级抽离工作一线安排到调查室任职。
这对于久木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此时,在友人所在的文化中心教授书法的美丽人妻――松原凛子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如秋日里的阳光般给他清冷的日子一缕温暖。
松原可谓举止优雅,品行端正,然而这样一个女人终也难抵男人执着的追求,不久二人便互相倾慕。
每周末他们都偷偷见面,不知从何时起,松原已深陷情爱的欢愉之中,无法自拔。
两人的感情渐次升温,即使在松原的养父去世那晚,她也在久木的苦苦央求下,避开丈夫和母亲的耳目,一身素服地赶去与他幽会。
松原被内心的罪恶感所侵蚀着,这反而使得两人之间的爱如熊熊烈火,愈燃愈烈。
不久,他们便借来公寓,共筑爱巢。
但是,这样大胆的地下恋情必然不可能密不透风,松原的丈夫通过调查发现了妻子出轨的事实,决心百般折磨。
久木的妻子则提出低调离婚,断绝关系。
在家庭及社会的孤立下,二人依然继续见面,他们反倒觉得没有了庸俗的日常,两个人的爱更深了,更纯了。
一天,告发久木出轨的文件被送到了公司,他决定辞职并同意与妻子离婚。
松原也与丈夫和母亲断绝了关系。
怀着
“在爱的极致走向死亡”的共同信念,二人决意默默离开这纷扰的人世。
皑皑白雪所掩映的温泉旅馆内,他们彼此交缠,用尽全身力气渴求着对方,高潮来临的那一瞬,他们互相让对方饮下了毒酒。
当人们发现二人尸体的时候,尸体所呈现的仍是殉情时的状态――死于爱的极致。
3.死亡之美
看过以上的介绍,或许会有人产生“日本人不尊重生命”这样的误解吧,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生命对日本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
众所周知,日本每年年末都会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能够代表这一年的字。
2006年,“命”以8363票位居第一成为那一年的代表字。
另外,日语中还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常用句,如“命ありてこそ”“命あっての物?N”“命が宝”等。
都极力赞美了“命”的美妙。
但是,从“命が手足に?jむ”“命の相?訾?一分五厘”“命?Lければ、?u多し”等常用句来看,不难看出认为“死重于生”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数。
从《失乐园》给读者留下的意外结局来看,这一点显而易见。
“死”之于日本人,并非单单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在特殊层面上的延续,若从这个角度来说,“死”自然也就被赋予了美的色彩。
在《失乐园》中,有妇之夫久木与有妇之夫松原沉醉于彼此的爱,当然,这不是普通的男欢女爱,而是出轨这一禁
忌之爱。
倘若挣脱出轨的枷锁,选择结婚,光明正大地一起生活、重组家庭也未尝不可。
可二人却最终选择了在高潮的一瞬间死亡。
好多人或许会这样想:“为什么一定是以这样
的结局收场呢?太过于悲情了。
”我们中国人更钟情于“一
家团圆”“两个人从此过上童话般幸福生活”这样的结局,
这样想自是有一定道理,而事实上,这也正体现了中日文化差异。
这个结局正符合了日本人“死亡之美”的理念,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婚姻与恋爱不同,恋爱像软糖,味道甜美,多了一份柔情。
婚姻则更像是咸菜,味道平淡,少了一份期待。
无论两个人有多相爱,一旦被禁于婚姻的牢笼,总归要直面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琐事叨扰下,极易丢失恋爱时的情趣。
正如张爱玲所言:“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
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
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Ⅳ”有过婚姻经验的久木和松原深知这一点。
因此,为了保持两人之间永久的爱,他们选择了一起饮下毒酒,走向死亡。
久木和松原之间所盛开的爱之花在开得最美的一刻凋零,爱便永远地定格在了最真的状态,爱的纯度也始终停留在了至高的状态,两个人的生命也在精神领域成为了一种不灭的存在。
对他们而言,死亡大概是很美的吧。
本文以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为例,探究了日本人的生
死观。
对日本人来说,“死”和“生”不是两个极端,在某种意义上“死”是归属于“生”的,有时“死”也是一种美。
本文通过对《失乐园》的主人公久木和松原为了保存爱的永久性,选择死亡这一做法进行分析,阐明了死亡之美的含义。
这样一种生死观的形成必然有一定的原因,笔者会将此作为今后的课题,深入研究。
注释:
Ⅰ《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中解释
Ⅱ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的哲学思想
Ⅲ立川昭二「日本人の死生?Q」记载
Ⅳ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名句
参考文献:
[1]南博.日本人の心理[M].岩波新??.1953
[2]渡?x淳一.「失?S?@」.?v?社.1997
[3]立川昭二.日本人の死生?Q[M].筑摩??房.1998
[4]郝玲.「命」から?る日本人の死生?Q.?|京文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