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临床路径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

一、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睑下垂(ICD-10: H02.4,Q10.10)

行上睑下垂矫正术(ICD-9-CM-3:08.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1.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

2.提上睑肌肌力试验小于或等于4mm、额肌功能良好、Bell 征阳性、眼位及眼球运动无异常。

3.鉴别诊断:

(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

(2)Marcus-Gunn综合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和《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单眼患儿。

2.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3.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应先施行斜视矫正术,术后眼位正位、Bell征阳性者再行上睑下垂手术。

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或硅胶悬吊术、Müller肌缩短术和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0

2.4,Q10.10上睑下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全麻患儿)。

2.眼部专科检查:

(1)检查视力和矫正视力;

(2)检查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量;

(3)检查上直肌和下斜肌等眼外肌功能;

(4)检查有无Bell’s现象和上睑迟滞现象;

(5)检查有无Macus Gunn现象,必要时进行新斯的明试验。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喹诺酮类或妥布霉素(儿童)类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儿童)。

2.手术内固定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角膜上皮、上睑、结膜情况;

(2)缝线位置、切口对合情况;

(3)眼球运动情况和Bell’s现象。

2.术后用药:一般不需用药,抵抗力较差患者可酌情使用头孢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1-2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无活动性出血及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相关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如矫正不足、矫正过度、上睑内翻倒睫、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和眉额区血肿等,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上睑下垂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上睑下垂(ICD-10:H02.4,Q10.10)

行上睑下垂矫正术(ICD-9-CM-3:08.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 : 11.5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 : 11.51 )。 (四)标准住院日为 5 - 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眼眶X片或CT; (2) 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 必要时加查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 疾病筛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考虑使用第一、 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g/ 次,一日2-3 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 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眼部局部使用药物: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3 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血脂 □血糖 □电解质 □凝血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分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静脉抽血 □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台儿庄区中医院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疾病分期为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本次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时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4-6 天) 年月日(第7天)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健康宣教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小结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 临时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3. 4.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精编版

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及其病种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等多个相关学科研究者针对某个 ICD对应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 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规范医 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路径病种: 卫生部于2009年末出台22个专业112个临床路径病种,随后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又先后推出临床路径病种,截止2013年2月一共345个临床路径病种。 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肺血栓栓塞症 2.社区获得性肺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支气管扩张症 5.支气管哮喘 6.自发性气胸 7.肺脓肿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结核性胸膜炎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慢性支气管炎 12.特发性肺纤维化 13.胸膜间皮瘤 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胆总管结石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大肠息肉

6.反流食管炎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上消化道出血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14个临床路径病种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8.房性心动过速 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文件

市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试行) 一、临床路径概念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间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经验诊疗路径而言的,传统经验诊疗路径即是每位医师基于个人对疾病的诊疗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诊疗路径,不同的医师对疾病诊疗的业务水平存在差异、诊疗经验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诊疗路径。不同治疗组、不同医师针对同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难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优的诊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避免传统经验诊疗路径中不同医生个人因素出现的不同治疗方案,避免了随意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的可评估性。 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目的 (一)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三)体现循证医学证据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保

障医疗安全。 (四)优化病种诊疗方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五)为探索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制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组织细化具体实施临床路径,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4)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职能: (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上睑下垂手术后后遗症

上睑下垂手术后后遗症 有很多女性会觉得上睑下垂显得眼睛没有精神,对容貌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会选择做上睑下垂手术来改善。那么大家是否又知道上睑下垂手术后后遗症有哪些呢? 有很多女性会觉得上睑下垂显得眼睛没有精神,对容貌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会选择做上睑下垂手术来改善。那么大家是否又知道上睑下垂手术后后遗症有哪些呢? 上睑提肌手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眼睛闭合不全,眼球角膜或巩膜暴露的情况,这些状况在早期是属于正常现象,到后期眼睛基本恢复之后,闭合不全的情况就会消失。如果眼睛基本恢复仍然感到眼睛难以闭合,可能是手术前方案设计不当或是手术中医生操作失误导致的手术失败,应尽快到正规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修复手术。

上睑提肌手术后手术矫正不足可能就会出现眼睑仍然下垂的现象,临床上表现为眼睑边缘遮盖角膜上缘大于2mm,仍然表现为下垂的外观。这主要是因为术前方案设计不当或是手术中矫正不足导致的,可以通过修复手术进行再次矫正。 做完上睑提肌手术后可能会导致眼睛不对称,这主要是由于医生没有把握好上睑提肌的适当长度,手术中矫正过度,做完手术之后两只眼睛在正常情况下出现明显不对称的外观。一般来说轻微的不对称是正常表现,不影响整体美观可以不用修复,如果两眼出现明显不对称且严重影响美观,

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使其对称。 正因为上睑下垂矫正操作过程非常精细,如果手术环境差,医生技术不过关,就会造成上睑下垂术后伤口出现感染甚至留下疤痕。所以只有选择了正规的口腔医院,让经验丰富的专家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的操作,就能够有效保证效果和安全性,避免后遗症的出现。一旦,贪图便宜的价格,选择了不正规的诊所,就会使手术风险大大增加。 此外,患者在术后也要注意饮食。例如避免进食海腥类食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

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

消化科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临床路径(6个)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 (3)腹水检查; (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 (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从利用额肌的手术、加强提上睑肌的手术、额肌及提上睑肌吻合手术、利用其他眼眶组织加强上睑的手术等四方面作一综述。笔者认为,治疗方案中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术前均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除常规的外眼形态,肌力等,还有与手术相关的检查,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加之与患者完善的沟通,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可增加患者满意度。 标签: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额肌;治疗进展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1 利用额肌的手术 1.1 利用额肌瓣的手术自2013年张海明等[1]提出额肌腱膜这一解剖概念之后,利用额肌腱膜瓣加强上睑力量的手术方式就成为至今最为经典的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在额肌瓣的制作上做了很多改良。封必钊[2]等将传统的矩形肌瓣改良成外侧窄内侧宽的不等边额肌瓣,避免额外侧血管/神经的损伤,同时增加肌瓣蒂部的宽度,增强了额肌瓣的收缩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蘆苇等[3]则不剪断额肌瓣内外侧角,将矩形的额肌瓣调整为扇形,完全覆盖睑板全长,并采用多点缝合固定代替传统的3点缝合固定,术后眼睑弧度尤其外侧更为自然、美观。牛贺平等[4]改良的额肌瓣更为简化,额肌两侧不作游离,骨膜与额肌间不作分离,直接将额肌褥式缝合在睑板上3针。这样的手术方式损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快,尤其适合小儿患者。 1.2 利用悬吊材料固定于额肌的手术由于额肌瓣悬吊术分离广泛,术中易损伤眶上神经和血管导致手术失败。同时由于上睑有额肌瓣存在,睑板前皮肤臃肿,影响美观。重睑不明显。低龄儿童额肌菲薄分离时更易损伤,因而悬吊材料也运用于在小儿重度上睑下垂手术中替代额肌瓣。悬吊材料有很多,如异体巩膜,自体的眼轮匝肌,硅胶带,网织带等等.最简单易行的是缝线矩形悬吊。改术式手术时间短,15min即可完成,术后反应轻,但缝线悬吊术断线、线头感染的并发症较多,远期有回退现象明显。缝线没有弹性,也不符合眼睑闭合生理,因而现在已较少使用。随着阔筋膜在眼部美容整形术中的应用,阔筋膜悬吊也成为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阔筋膜材料有弹性、不易被人体吸收。使用自体阔筋膜免疫反应最小,但考虑儿童自体取筋膜困难,陈忠飞[5]等则取患儿父母的阔筋膜进行手术,排斥反应低,手术效果满意.而杜春光[6]等运用长期甘油保存阔筋膜治疗上睑下垂,其取自猝死的健康成年人死后6h内阔筋膜,用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原因不明的呕吐、胸及上腹痛、反酸、烧心,小婴儿可有喂食困难、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症状,对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等,应当考虑GERD可能。 2.实验室检查: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胃镜检查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胃肠促动力剂、抑酸剂、黏膜保护剂。 4.外科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1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电解质; (4)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2)胸部、腹部平片; (3)腹部B超; (4)食管钡餐造影; (5)胃镜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胃肠促动力剂。 2.抑酸剂。 3.黏膜保护剂。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 2.除外其他疾病。

上睑下垂的手术过程

访问来源:思奇网 1 、上睑下垂时麻醉后,按手术前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剪除睑板前眼轮匝肌,只保留睑缘的一条轮匝肌。 2 、于睑缘中外1/3和中内1/3交接处,用1-0丝线缝合1针作为牵引线,将上睑向下牵拉。再用拉钩将切口上唇向上拉开,即可显露上睑提肌腱膜附着之前界,在睑板上缘附近可见一浅沟状凹陷,此为眶隔膜与上睑提肌腱膜融合处,用剪刀沿此沟向上分离,将腱膜与前面的眶隔分开,即进入眶隔后间隙。 3、用拉钩向上拉开眶隔内的眶隔脂肪,显露出其下方的三行睑提肌腱膜,继续在眶隔后间隙内(眶隔膜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向上分离。在距睑板上缘10mm处,可见横向走形的节制韧带,沿该韧带继续向后分离,直至显露出上睑提肌缩短所需长度。 4、翻转上睑,将眼睑保护器置于分离好的上睑提肌腱膜处,托起上睑,显露好上穹隆结膜。于穹隆结膜下注射麻药0.5ml。注射时,进针要浅,一方面起麻醉作用,更主要的是利用麻药将muller肌与穹隆结膜分离。 5、在外侧(或内侧)穹隆部结膜做5mm长纵形切口,以钝头剪刀伸入切口结膜下潜行将结膜与muller肌分离。 6、将专用骨膜剥离器插入结膜下潜行隧道内。眼睑复位后,于上睑提肌近睑板附着处一侧纵向切开,用眼肌镊夹住上睑提肌腱膜,在附着处剪断上睑提肌,抽出骨膜剥离器,继在muller肌与结膜之间向上分离至所需高度。 7、将肌瓣向下牵拉,观察内角、外角的牵制力及方向,沿上睑提肌两侧切口向上进一步剪断内角、外角和节制韧带。继续肌肉向下牵引,测试肌肉的弹性。 8、将上睑缘提到预矫正的高度,同时将上睑提肌向下牵拉。估计上睑提肌缩短的长度,在上睑提肌切除线的上方,用3-0丝线将上睑提肌固定在睑板上、中1/3交界处,嘱患者向上平视,观察上睑线的高度和弧度。满意后,在两侧各褥式缝线一针。 9、在缝线下方2~3mm处,剪除多余的上睑提肌,为使肌瓣平复,可在肌瓣游离端两边用5-0丝线辅助缝合固定。 10、不能配合手术的儿童,以睑缘高于瞳孔2mm为宜。 11、用5-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形成重睑。在下睑中央距睑缘3mm处,缝一对牵引线,将下睑向上牵引闭合睑裂,并用胶布将缝线固定于额部。 想要了解更多整形方面的信息,请咨询思奇网。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睑下垂(ICD-10: H02.4,Q10.10) 行上睑下垂矫正术(ICD-9-CM-3:08.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 1.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 2.提上睑肌肌力试验小于或等于4mm、额肌功能良好、Bell征阳性、眼位及眼球运动无异常。 3.鉴别诊断: (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 (2)Marcus-Gunn综合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和《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单眼患儿。 2.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3.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应先施行斜视矫正术,术后眼位正位、Bell 征阳性者再行上睑下垂手术。 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或硅胶悬吊术、Müller肌缩短术和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0 2.4,Q10.10上睑下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全麻患儿)。 2.眼部专科检查: (1)检查视力和矫正视力; (2)检查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量; (3)检查上直肌和下斜肌等眼外肌功能; (4)检查有无Bell’s现象和上睑迟滞现象; (5)检查有无Macus Gunn现象,必要时进行新斯的明试验。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喹诺酮类或妥布霉素(儿童)类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儿童)。 2.手术内固定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6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 单 □完成入院记录初步诊断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基础疾病、必要 时请专科会诊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 诊断,指导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交 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诊 疗评估 □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饮食调摄 □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 □辨证分型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腰椎X线片、CT/MRI □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护理工作□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介绍检查前注意事项 □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 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功能指导锻炼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癥瘕病(结直肠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 一、癥瘕病(结直肠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C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和《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第二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结直肠恶性肿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生化、凝血、输血前筛查 (3)肿瘤指标 (4)全腹部CT、肺功能检测、常规心脏彩超 (5)胸部影像学、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细菌学检查、送检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相关检查、基因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血培养、ESR、痰涂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

上睑下垂几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上睑下垂几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作者:刘雪梅郭建莲闫丰华 【关键词】上睑下垂;手术方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年来我院门诊就诊一组上睑下垂患者35例,51只眼;双眼16例,单眼19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51岁。单纯上睑下垂者27例,合并睑裂畸形者4例,上直肌功能不全或过强者4例,弱视患者9例。 12方法21例患者施行了提上睑肌缩短术,其中包括3例提上睑肌无力者,也包括1例FG氏术后缝线感染患者。手术以内外联合切口,分离暴露提上睑肌后,单眼患者参照健眼睑裂高度,双眼患者以角膜上缘为高度,将拟剪除的提上睑肌做三对预置缝线,缝合在睑板中央相应位置,观察睑裂大小,上睑弧度,闭合不全程度以及两眼是否对称,调整好后将多余的提上睑肌剪除。截除长度不少于20mm。10例患者采取了缝线提吊术(即改良式FG氏手术)改一个梯形线圈为两个梯形埋藏缝线,眉际上做三个深达骨膜的切口,睑缘上重睑处弧形切开皮肤,沿睑板表面向眉际处切口穿线至额肌上骨筋膜,再由睑板缝合,两侧约在内、外眦3mm处,然后分别向眉际处内外两个切口潜行缝合至两个梯形,缝好后调整弧度、高度,打结。4例患者行额肌瓣悬吊进行术。沿睑缘重睑处切开皮肤,向眶上分离至眉弓处,把额肌及腱膜切开分离做成15cm×25cm瓣,拉向睑板,观察上睑位置,在睑板中央作

褥式缝合3针。 13结果提上睑肌缩短术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符合生理解剖位置,外观效果好,双重睑自然,瞬目正常,眼睑闭合好。对提上睑肌功能差者缩短20mm以上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缝线提吊术和额肌瓣悬吊术虽然都是利用额肌的力量改善下垂,但前者是一种机械性牵制,容易发生睑裂闭合不全,晚期埋线感染;额肌瓣悬吊利用额肌瓣一定的弹性,上睑停滞现象较轻,外观也相对自然,没有远期并发症,但这类手术暴露欠佳,出血较多。 2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病,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不仅能获得外观上的矫正,更有恢复视力的功效。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1]。目前治疗此病的手术方式较多,大致有三种,一是利用提上睑肌的力量,如缩短,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在诸多方法中有较大的优势。第二是借助额肌的力量进行悬吊。还有一种是利用上直肌的力量,这种手术易发生复视,临床上已不采用。先天性上睑下垂有3/4为单纯性,还有少数合并有睑裂畸形,上直肌功能障碍,弱视等。对于矫正手术,迟或早进行并无大碍,但合并斜视、弱视及不雅观的代偿头位要及时矫正,以防形成永久性视功能减退,皱额,仰头,在2岁左右或患儿能站立走路时即可进行手术[2]。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

(推荐)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结果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 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标签: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 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 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在临床路径变异退出观察中,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针对退出因素加以归纳总结, 由专家组控制,严格流程,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评判标准 以传统分类方法为依据,临床路径退出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因疾病本身

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缩短手术后11年的忠告-公开_已修改

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缩短手术后11年的忠告 -by Deng Vinson 2002年还在读高一,听妈妈的话说去把眼睛找医生做一下,以免影响以后的就业和结婚。其实那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有多大异常,平时上课也是一样用眼,并不是下垂多严重的那种。照镜子看得到眼睛的情况,一边的眼睛是小一点,但是是眼睛的宽度要小一点占主要,眼睛睁眼闭眼都很正常。去医生那里的当天晚上,他按着我的额头,用灯光照着我的眼睛让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说眼睛“眼下垂”“斜视”,合并做一次手术,因为是眼科的专家,那时觉得做完手术就可以了,没想那么多,也没问多的,比如手术方法啊,后遗症啊,一点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当晚就做了手术。接近2个小时的手术,在手术台上好痛,医生一边说着鼓励的话,说“这小伙很勇敢”,可是那种痛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的梦里都会出现。只在家休息了5-6天,然后去拆线,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内眼角有红色肉状物,而且闭不上眼睛,这是我才真的后悔了,跟医生理论怎么会这样子,然后医生说要是做完是这个样子,要是现在掉下来那就是手术失败了,你注意多按摩眼部,以后会慢慢往下降一些的。至于眼角的问题再给你输几瓶“先锋”,看好不好些。又过了2天,真的很失望。 手术后的第一个月真是难熬,上课时候要听课,听2节课的中间实在是眼睛痛,就闭眼睛在课上睡。疼痛难忍的时候还吃镇痛药,可没有那么快就见效。妈妈说有天晚上我梦里大声的喊叫,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要远离手术。读书的那几年,难受的是午休,有时在宿舍午休,别的同学看到我的眼睛是睁开的,虽然我是在闭着在睡,但是眼睛根本合不拢,他们纷纷讨论我,说张飞也是这样睁眼睡觉。也罢,那时把学习看得很重,眼睛没有出现大的状况就先这样子,那时也出现过眼角发炎,眼睛红的情况,滴眼药之后也好了。 读大学的时候,对之前做的手术也没有多少了解,只是关注眼睛的情况,还是闭不上,另外内眼角有红肉突出来(查网上说是异状胬肉),因为看起来很明显,所以想去手术做掉。等到了一个假期,去割掉了一部分赘肉,外观上比之前是好些了(后来得知这部分赘肉是内眦因为上一次的手术显现在眼角外面来了)。大三的时候眼睛的问题开始严重了,一只眼睛经常模糊,眼干,睡觉时不自觉地想使劲的闭眼,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眼睛有些复视,看文字有重影。眼睛有时上睑会紧绷,偶尔那么疼一下。 再后来使用电脑了,情况更加严重,经常眼睛累得眼部肌肉紧绷。这种状况真是难受。在学校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学习的时间,只是在毕业论文的时候,时间紧,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在电脑前阅读编辑,那个时间眼睛近视了不少。 工作之后才使我对自己的眼睛了解的更多。先后去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医院、上海九院检查。不过带我的都不是好的消息,经常夜里落泪,10多年来除了高中因为学习没有多关注眼睛的情况,这几年为眼睛的问题渐渐内心没有信心了。多次在“好大夫网站”上问专家的意见,经常看百度里面别人的手术怎么样的情况,也有做过一次觉得眼睛吊得难受,想放下来,不过没有联系方式,联系不到。“好大夫网站”里面没有患者交流的方式。有时候去书店寻找眼科的书籍来看,希望能找到这方面的内容,本来有几张图片摘录的,“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手术过程,不过涉及到书籍的版权,要的话可以联系我,我有这方面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