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1-09-09T11:30:26.933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33期作者:杨水清

[导读] 不知不觉,我已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园地里耕耘了近二十个春秋。

不知不觉,我已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园地里耕耘了近二十个春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入学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语文老师不好当,普通中学的语文老师更不好当。

首先,源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语文成绩得高分不容易,高考满分一百五十分的试题,学生能得一百二十分就很不错了,而初中语文满分一百二十分的试题,学生能得九十分就很不错了。不像数学,得个一百二十分是很正常的事。语文考察内容包罗万象,知识面广。基础题学生做起来模模糊糊,模棱两可;分析题虽然要求能够自圆其说,不求标准答案,但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也似乎与老师的要求相距甚远,似是而非,把握起来难度相当大。

其次,源于学生的淡漠心理。

部分学生在不温不火的语文成绩面前并不惊慌。家长和学生们看来,语文学得再努力也似乎好不到哪里,不努力也似乎差不到哪里。为此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共识:语文学不学一个样,及格容易,高分难拿。花不花时间一个样,与其花了时间却不见成效,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数学、英语、综合等学科,高分还得靠它们拿。因此,学生对上语文课不感兴趣,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作文更是应付了事。

其三,源于语文教材、课外读本与考试内容、社会实践的不协调。

有些教材内容考试考不到的,就任凭你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分析得头头是道,也难以在学生们心目中激起半点涟漪。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他们对重点高中的期望值不高,一般高中又有读,语文书上的内容又跟他们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对语文教材不感兴趣,认为太枯燥无味,又因为自身欣赏水平的限制,他们难以体味中华经典美文的魅力。有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听一下味道,还勉强去学学、看看,可是一旦没有老师的帮助,他们就宁愿整天沉溺于武侠、言情、通俗读物和网络文学中,乐此不疲。

其四,源于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多年,但是学校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现实情况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社会对学校的认同以升学率为标准,家长对学校的衡量以升学率为标准,生源也是以升学率为标准,哪一年初中升高中考得好,生源就好,学校知名度也就提高;哪一年两考考得不好,生源就差,学校生存都有困难。而对老师的评价无论是晋升职称还是评选各种先进,动辄与及格率、优秀率挂钩。老师讲课总是紧跟中考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讲课的中心就偏向哪里。殊不知对于一群升重点高中希望不大的学生来说,多做几道练习题,远不如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来得重要。因为在他们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需要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语文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如有些孩子虽然在考试中对答如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见了生人不敢说话,上了台面手足无措,写封书信辞不达意。那么怎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

“教师永远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前人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所谓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

也许,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也许很荒唐,也许他们的表达很笨拙,远没有我们心中期待的那样完美,但只要是孩子们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的真实、坦率和勇敢的精神而喝彩呢?因为我们大人们再多的感受也取代不了他们自己的体验,终究有那么一天,这些可爱的孩子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和嘴巴去独立的观察、思考和说话啊!千万不要为了什么“标准答案”去剥夺他们思考的权利和自由,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毕竟,成绩只是暂时的,生活还要继续。

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

由于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教学中“一刀切”而造成基础稍好的学生因要求太低“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要求相对太高又“吃不了”的不利局面,我在进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训练时都会把这些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力不从心的学生给予一些较低的要求,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其三,引入活水,引导阅读。

学生爱看课外书,老师就带他们看。我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买一本好书,然后在班上交换阅读。这样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就非常可观了。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品位,我在上课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后,很多学生都有一两本朱自清、余秋雨的散文;教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美猴王》后,很多同学都要求到图书馆去借阅名著了;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带学生到阅览室去博览群书。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审美趣味增强了,文学修养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与那些低级、庸俗的文学绝缘了。

其四,奋勇当先,敢立潮头。

面对势不可挡的素质教育的潮流,我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如力求把原本气氛沉闷、严肃的“讲”堂变成轻松欢快的“学”堂;变“我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为“我要写好作文展示我的风采”;把竞争和奖励机制引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条路漫漫而修远,前进的道路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有了我们无数的语文老师甘当铺路石,相信我们一定会离我们所期待的目标越来越近。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已进行了六个年头,它为传统语 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 欣喜地看到,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立场来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 中的首席”. 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在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 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 教育转变. 四、新的教学评价理念得到较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于教学实践中,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关注“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五、《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也在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 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已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 加以改进.现将一年多的观察、分析、思考、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问题一】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语文课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因此方方面面的内容被带入课文中.一些老师面对课文,认为都是文质兼美的,什么 都应该教,什么都应该学,结果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目标不清或 者是目标混杂,搞不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多目标的理念,同时做到目标清晰,一些老师 便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使其各自为政.例如把情感目标单列出来,以 示重视、清楚,殊不知情感的教育本应融入在其他目标的教学中;有 的甚至将“三维目标”等同于“三项目标”或“三个目标”. 再有就是目标的可实施性存在着问题.教学目标没有根据学生的 实际来制定,或流于肤浅,或过于繁难.目标太低,学生不用努力就能 达到,没有意义;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也没有意义.我想这是课堂 教学低效的主因. 【对策】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一、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 自觉性. 二、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 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 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三、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四、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 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密级公开学号2010026 XX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专业层次年级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 : : : : : 滕爱红 李洪义 汉语言文学 本科 2010级 2012年12月20日2012年12月30日

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承诺 本人X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存在抄袭情况,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学机构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签名:滕爱红日期:2012-12-10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了解并遵守XX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或向有关部门送交毕业论文的原件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开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及相关资料。 作者签名:滕爱红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12-12-10 日期:

论文题目: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确保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教育观念上进行彻底变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明确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从而确立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服务、为农村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根本宗旨。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思考

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者面前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明确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从而确立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服务、为农村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根本宗旨。只有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德才兼备、体魄健壮、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一、我国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还是一块贫瘠落后的阵地,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话,那么语文教师就是这顶桂冠上的明珠。有人用“顶上碓窝耍狮子――费力不讨好”这样的歇后语来作形象的概括,由此可见,这颗明珠是多么难作啊。是啊,语文教师为了要上好一堂课,遍查资料,深钻教材,诲人不倦地讲,孜孜以求地改,再加上小练大训,忙得来不亦乐乎,满以为是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可谁知换来的却是豆稀草深。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颇有微词。造成这样的后果的根源就在于语文教学摆脱不了为应试而采取的短视行为,它把纷繁复杂的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考试说明》之中,排斥了《考试说明》以外的其他内容,学生听、说、读、写的空间大大缩小,纷至沓来的资料,无边无涯的题海,搞的师生苦不堪言,语文课成了十足的应考训练课,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读写,轻听说。《考试说明》即人们通常说的《考纲》,它被师生视为法典,直接指挥着中学语文教学。但当我们通览之后,才发现“听说”的能力在这里被轻描淡写了。而且每年高考的语文试题中又有多少是直接考查“听说”能力的呢?因此,“听说”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弱化,也就理所当然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不爱语文的表现 1.1 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1.2 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1.3 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1.4 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2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 2.1 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创新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学语文面临着被边缘化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 体现在教师、学生与学校三个方面,其中教师课堂教学的落后是造成其被边缘化 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一困境,就应该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一、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信奉“语文无用论”,对大学语文学习不重视 现在的学生浸泡在一个万事讲求实用的社会中,早已将“有用论”作为终身的 准则铭记在心。在进入大学学习一门学科时,学生首先不是讲究兴趣,而是功利 地判断这门学科是否对自己未来求职有利,有则学之,无则弃之。 大学语文的教授对象主要是非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文理科都有。如今越来越 多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里只有诗与远方,与现代生活离得太远,愈加 信奉“语文无用论”。而大学语文一般开设在大一学年,这时候学生刚经历了地狱 式的高三,从高考中解脱出来,经历一个愉快的暑假后并没有学习的紧迫感,他 们并不会把大学语文这种公共课放在眼里,必要时大学语文是其逃课的首选学科。许多学生在大学语文课上不会认真听课,而是选择做其他专业课的作业或者玩手机。大部分学生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不过是想提高平时成绩,为拿奖学金做铺垫。 (二)教师教学素质良莠不齐,教师安排具备临时性与随意性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几乎是由文学院的老师临时担任,并没有专门的 教师任职,因此大学语文教师的安排具有临时性与随意性。而且在如今这个追求 实用的社会环境下,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更愿意投身于自己的学术活动,而不愿 意去担任一门并不受重视的公共课的老师,新来的教师又欠缺相关教学实践经验 与专业知识。这就使得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没有保证, 大学语文教师作为公共课的老师,并没有受到许多学生和领导的重视。现在更有 许多错误的观念认为大学语文是任何学科老师都可以教授的学科,大学语文这门 课欠缺应有的专业性。 (三)大学语文课程地位模糊,课程性质分类相对含糊 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语文课都是核心课程。语文在中高考中占有大部分 分值,这足以体现语文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到了大学,大学语文仅仅是作 为一门公共课而存在,而对于英语或计算机都有专门的等级考试,而大学语文水 平的考核往往就是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与读书笔记就草草了事,这些现象都体现 了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模糊。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都是为了给一些 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补给基础语文知识,为未来求职做准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 识仍然滞留在工具性的阶段,认为大学语文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 观念大大模糊了大学语文的性质。 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 (一)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占有主要地位。由于大学语文 是公共课,通常是大班教学,教师会采用讲授法教学。这样做可能会造成“满堂灌”的结果,不但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限制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此,要进 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就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做好主导者的角色,比如可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们认为,目前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现状 (一)阅读方面 1、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

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我们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事实上,我们简单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初中所要学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就学这几篇课文本身,能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通过学习这几篇文章除了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末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2、是讲堂,而非学堂。 “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总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学生不会,考试考了怎么办;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们教者往往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而占据五尺讲台这地阵地,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的兴趣、状态、需求等等视而不见。不客气地说我们有些“目中无人”,即使有时我们“有人”,也喜爱牵着人家鼻子走,回答问题也是为完成自己的思路而设,设下套子,让学生们自己钻,如不如意,轻者叫坐,重则挖苦。事实上,我们忘记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语言非学得而是习得,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怎么能学好语文呢?《走进新课程》一书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6-04-07T10:59:37.54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1期作者:何敏国[导读] 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何敏国(四川凉山西昌市西宁中学四川凉山 615000)【摘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心理特征学科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师生和谐兴趣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11-022-02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教师。"闻名遐迩大教育学家孔子层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寓教于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其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和丰富想象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毅力去突破学习中遇到的艰难困苦,其是学生战胜一些艰难险阻的有力武器。一旦学生产生兴趣,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主动参与,自然无往而不胜,那么,如何又快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作者的点滴体会。 一、精准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新形势下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他们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单存的依赖语文教师说教和教材中的条条框框,他们厌恶死记硬背,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希望学以致用。一般而言,他们遇到问题喜欢追本溯源,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奇妙的语文氛围中。在语文的天地中自由翱翔。一般而言,语文教材具有两大特点。1通篇课文,即使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课文,我们都可以探索出众多习题。2通篇课本,尤其是那些精品课文,即使你逃课,只要学习能力强,在一些重大考试中成绩依旧名列前茅。3一些重大考试中的题目和教材练习甚少,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漫不经心,一些窃窃私语或者小动作频出。一般而言,学生并非不喜欢语文课程,而是厌恶那些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作者积极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辅助一些习题训练"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些具有悬念性的导语、延续教材内涵、运用一些诙谐性言语、采取一些讨论式教学、以分组的形式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作者发现,效果不错,此外,作者时常奖励那些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 二、在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越接近学生客观生活,越符合他们认知水平,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进而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体验。"一般而言,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也需要更好服务与现实生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将语文理论知识学习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学生你追我赶,学习热情和兴趣空前高涨,追本逐源,都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可以学以致用。因此,学生多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旺盛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些兴趣做保障,学校效果自然与日俱增。 三、在触及学生心理中增强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人们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已知事物。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以便进一步挖掘学生内心情感,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读知识的渴望,比如:当上课铃声想起的时候,一些学生才慢腾腾的走进教室、一些学生还在和其他学生窃窃私语、一些学生还在做一些小动作因此,教师先要教师安静下来才能进行讲课,这样一来,本来短短的课堂时间被无端的耗费了一些。因此,在日常讲课前在,作者要求每个学生有序的上台演讲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小品、相声或者民间小故事,并有专门人员负责监督。因此,在每节上课铃声想起前教师就很安静,演讲完成后,组织学生狗进行自由发言,由此一来,学生养成充分利用时间来读书和讨论的良好习惯。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利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的几分钟,促使学生浮躁的心趋于安静并且积极探索问题。在教师步入讲台之前,教室之内不是学生郎朗的读书声便是学生激情的讨论。课堂秩序焕然一新。此外,在日常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知识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更要关注其他学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教师可以多角度和立体化阐述学生已有知识,以便一进步提升学生求知欲,促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语文学习,进而又快又好的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四、在一种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作者不仅严格要求学生更是关爱学生,积极融洽师生关系。通过研究和课下调查得知:"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聆听学生发言,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任务。此外,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诲人不倦,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促使学生善学和乐学。此外,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切合时宜的评价。多一分表扬、多一分情感。做学生良师益友。以此,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言而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动力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者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有力武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善学和乐学,学习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于晓良;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浅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柯美胜;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杨又红;论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幽默感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张月娟;中盱眙县教研室张文艺;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如何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

如何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声的不断高涨,反思和研究大学课程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浓。这不乏有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想法和理念。但都脱离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脱离了对课程的正确认识。所以,呼声虽然高涨,效果仍然差强人意。面对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既要考虑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要针对大学课程教学的实际,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起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语文教育模式和教学规范。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这个问题,不足之处望斧正: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1立足工具性,坚持“文化”性 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字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仍然必须突显“工具性”,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指提纲挈领把握重点的听说能力、快速高效的文献资料检索整理阅读能力、严谨准确地表述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的写作能力。这就必须改变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略语言

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法分析而忽略语感的体验、强调将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略对学生视野的开拓的教学现状。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大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生活与工作需要的语言能力。 当然,面对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语境,在学科间关系不断趋向融合、学科边界逐渐模糊的时代,我们也不能一味强调工具性或单一审美性的语文教学观念,而应把“文化”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线,全面打通文、史、哲、艺术、宗教等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树立“文化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在“大语文”教学中充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既培养大学生日益欠缺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在打破学科间界限森严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智慧,以培养大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切合社会需求,追求实用性 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语言层面的应用,又有“形而上”层面的“用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语文在专业运用中的实用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就业实力和基础。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只精通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熟练运用能力已广泛渗透在各行各业中。“语文”从字面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最新文档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语言学习过程不是机械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整理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认知与思维发展的过程;更是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观察、体验、尝试、评价和反思,认识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当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体验感悟轻实践运用 学生语言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即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不能偏向一方面,否则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也应围绕“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详尽落实。现在,大多教师都比较重视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即人心与文心通融,产生情感的共鸣。或借助音乐、录像、图片,或用富于文采、热情洋溢的课堂语言,与学生进行阻抑、调和、同等的对话;或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细加品味,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或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声传情,通过诵读美读逐步培养语感。这都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详尽落实。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今课堂上,家常课甚至是许多赛课中,例外程度地存在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忽视现象。如该要学生实实在在书写的生字以书空代替。崔峦先生在某次赛课评课中指出:“教师在写字教学上重视不够,有蜻蜒点水的感觉,是做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应该每节课拿出几分钟练习书写。”该让学生动笔写写的片段或小练笔以口头回答代替,该让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内部的规律则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缺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意识和有用的训练。 如果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这些语文的“硬功夫”就不会成为可有可无的“花架子”。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前阶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什么叫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对前两个问题余文森先生在《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已有具体阐述,本人无力超之,对后一问题,余文森先生与诸多专家在其文中也多有论述,但本人也想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我认为,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课时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有人说,目前阅读教学的问题是:一个模糊、两个无度、三个一样。一个模糊是:教学目标模糊:让人看不出这是哪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两个无度是:综合无度,拓展无度;三个一样是:读的形式几乎一样,出声朗读;课型几乎一样,前几分钟是第一课时,后面像是第二课时;第三个一样是低、中、高教学手段几乎一样。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许多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把第一课时上得不伦不类,说它是第一课时吧,我们又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但从课的起点看呢──学生当时对文本是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说它是第二课时吧,可是第

二课时的教学又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但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从教师的小结也让人感觉到无疑这是第二课时。这样的课,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群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在“啪”的一声枪响后,本来应该围绕环形跑道跑,结果大家都离开跑道,四散奔跑。这种观摩课、研讨课或者优质课,它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它会给我们一线老师许多误导与困惑:一种是,第一课时能这样上!另一种是,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 记得有一次到区里面听课,下课后听到这么一段对话:(对话的两个人,一个是当时执教的老师,一个是那个班的任课老师) “×老师,你好,我是刚才和你一起学习的那些孩子的语文老师,你执教的《月光曲》像《月光曲》一样的美。” “谢谢!”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 “请讲。” “这篇课文,你就这样教完了吗?” “哦……不是的。” “那你觉得我第二课时该带孩子们学点什么?怎么做呢?” “这个……” “你觉得,你的教学设计科学吗?课时容量合理吗?” “今天是公开课,所以我把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拿出来了。” “你把肉心都吃了,我怎么办呀?”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教学评价应力图体现促进发展的导向功能,其关键就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和促进课程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就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系统地、科学地搜集、处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评价既可以了解教学活动各环节的情况以及判断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可行性达到的程度,也可以通过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导向、诊断、预测、激励和交流等功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包括两部分,即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情况的评价。 一、当前教师教学评价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现了全面性。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从“三个维度”目标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理好三个维度的辩证关系保证了课程目标整体性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体现了语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 2.教学设计评价要体现了有效性。 教学方法设计的思考,始终建立在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的基础上,教师构建起了整体的教学设计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始终立足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之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评价立足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与阶段性目标设计的连续性和教学实践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 1.理论构建多,具体目标少。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支撑,更要有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的课称得上是“好课”?一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许多有志于语文教学的专家和老师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尚有一些有待于研究的盲点,比如一节好的语文课除了那些“粗放型”要求外,还有哪些可以引领教师改进教学的具体的指标?对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及综合性学习这每一种课型的教学,有没有能够既充分考虑其相关联性因素,又考虑其各自的独特的要素的评价标准?各个年段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科学实施课堂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2.研究教师多,琢磨学生少。 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学习效果”是衡量一节课优劣的重要因素,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列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当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大多数停留在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层面,缺乏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的深层关注,以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关注自我而忽视学生,造成了“教师教得尽兴,学生学得扫兴”的局面。 3.模式化语言多,学科特点少。 有些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把词语引向概念化、逻辑化,甚至还孜孜于量化对比与分析,这就像把美丽的雕梁画栋统统拆除,去研究每块砖、每片瓦、每根粱的质地一样。语文课是揣摩语言的,而语言的模糊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汉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对于语文课堂评价,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感悟体验上下工夫,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百色隆林县者保中学陆志练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语文学习的情趣。那么,语文教师该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现。 一、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教师,根子却在学生。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和愿望时,才能产生认识语文和参加语文学习的倾向性心理,才有可能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把教育对象——学生看作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的存在,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原本属于学生的学习空间、权利和义务都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自主环境”中学习和发展。这似乎是个很难实现的理想化教育。当前的语文教学迫于升学压力,很多教师根本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自主的学习兴趣了。即使有心,由于教学思想上存在偏颇,认为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属于教学方法上的技巧问题,只注重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为追求课堂上的热闹将重心放在学生这个主体以外的各种教学手段的编排与花样翻新上。这些外部的刺激难以起到持久、稳定语文学习兴趣的作用,极大地抑制了兴趣在学习中动力作用的发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所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些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对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③此处,并非反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安排应从学生出发,不能为激趣而激趣。没有真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的偏颇所决定的教学方法的失适,是造成中小学生长期语文失趣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在教师、学生、兴趣三者的关系中,学生是教师的培养对象,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应落实到学生的身上,是针对学生来选择激趣手段,而不是运用手段来激发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支撑,也是激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 趣的首要的前提条件。 二、实现多元化交流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多元化的,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不但教师与学生要互动,学生间也要互动。语文课堂教学应营造民主氛围,教师要树立教与学的互动意识,要由单

最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四川省剑阁县白龙中学梁捷朝 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者面前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话,那么语文教师就是这顶桂冠上的明珠。有人用“顶上碓窝耍狮子――费力不讨好”这样的歇后语来作形象的概括,由此可见,这颗明珠是多么难作啊。是啊,语文教师为了要上好一堂课,遍查资料,深钻教材,诲人不倦地讲,孜孜以求地改,再加上小练大训,忙得来不亦乐乎,满以为是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可谁知换来的却是豆稀草深。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颇有微词。造成这样的后果的根源就在于语文教学摆脱不了为应试而采取的短视行为,它把纷繁复杂的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考试说明》之中,排斥了《考试说明》以外的其他内容,学生听、说、读、写的空间大大缩小,纷至沓来的资料,无边无涯的题海,搞的师生苦不堪言,语文课成了十足的应考训练课,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读写,轻听说 《考试说明》即人们通常说的《考纲》,它被师生视为法典,直接指挥着中学语文教学。但当我们通览之后,才发现“听说”的能力在这里被轻描淡写了。而且每年高考的语文试题中又有多少是直接考查“听说”能力的呢?因此,“听说”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弱化,也就理所当然了。那么,受到宠爱的“读写”的命运是不是就非常好呢?中学生读不懂现代文,作文不尽人意,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而是摆在行内外人士面前的一个很严峻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每年中、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学生丢分最多,平心而论老师学生在这方面投入不可谓不多,什么技巧、秘诀、宝典并没有少授少学,却总是显不出奇特的效果;什么日练、周练、月考并没有少考,却总是考不出令人振奋的成绩。这不能不让人深省啊。 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听和读是对语言的理解,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输出信息。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就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形式,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我们作语文教师的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活动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那种重读写,轻听说,甚至认为“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不利于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叶老一直强调:“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他还打了个十分风趣的比方,听,就是用耳朵读;说,就是用嘴巴写;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头说。如此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使四种能力不断交叉变换,循环往复,才能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巩固,促进学生读写、分析、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升华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重课内,轻课外 中学生对语文乏味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中还较突出。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课内,轻视课外,总认为课内教学是硬性教学任务,而课外活动则是可以稀里哗啦的,更客观点的说形同虚设。因此,老师往往是加班加点,拼命灌输,一门心思不“斜”视地扑在自己的“本本”上,结果不仅严重的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培养不出高素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 其实,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不可切然割裂的,生活中时时可学语文,处处可学语文,况且学生的禀赋也是十个指头各有短长,如果一味地采用单纯化一的模式,势必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想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叶老有一段形象而颇富深意的话:“我们的脑袋是个积蓄,这个积蓄象点点下雨一样,点点滴滴掉下来,哪里有这滴水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州市文楼第一中学刘艳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诱发兴趣。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精心设计导语、多媒体教学、提供成功机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来引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调动兴趣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