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推拿按摩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推拿按摩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推拿按摩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11-04T02:16:13.9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于海洋[导读] 目的:分析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实施推拿按摩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于海洋工作单位宝康盲人推拿中心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830000【摘要】目的:分析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实施推拿按摩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护,观察组则增加推拿按摩。

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小儿住院时间以及腹泻、发热、呕吐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实施推拿按摩干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推拿按摩;婴幼儿腹泻;临床疗效婴幼儿腹泻属于临床常见儿科病症之一,其属于消化系统病症的一种,多发生在夏、秋两季,病发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对患儿成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婴幼儿发生酸中毒或严重脱水,威胁患儿生命健康[1]。

现阶段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多以西药干预为主,但其难以在短时间缓解患儿病症,故整体疗效较差[2]。

故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将推拿按摩应用于因幼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6/15;年龄5个月-2岁,均值(1.02±0.34)岁;观察组男女比为17/14;年龄4个月-2岁,均值(1.05±0.26)岁;对比两组患儿基础信息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比。

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参与小儿家属均知情。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主要结合患儿病症发展情况及身体因素予以适宜药物干预;同时指导患儿家属科学用药,并开展健康宣教,提升患儿家属对婴幼儿腹泻的认知,提升其对疾病的认识及重视,指导其正确进行小儿喂养等。

运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50例论文

运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50例论文

运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50例【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04-01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证。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常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1]。

伤食泄泻是小儿泄泻的一个常见类型,如治疗不当,可迁延不愈,引起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泄泻,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到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12-3-20-2012-5-10 我院儿科患儿,共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4个月~3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0天。

2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关于泄泻的诊断标准制定。

①有乳食不洁、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病史。

②大便次数较该儿平时明显增多,重症达10次以上。

粪便呈淡黄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等不消化物,如蛋花汤样,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夹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③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小,高热烦渴,神疲萎软,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④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⑤大便病原学检查: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

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关于泄泻的辨证标准制定。

①腹痛即泻,泻后痛减。

②大便稀溏酸臭,夹有乳凝块或事物残渣,或如败卵。

③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嗳气酸馊。

④夜寐不安。

⑤舌苔厚腻或黄垢,脉滑实有力或指纹滞。

4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单纯采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常规操作方法治疗。

①清胃10min,术者用拇指螺纹面自患儿大鱼际外缘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推至拇指根部。

②清补大肠10min,术者用拇指掌面自患儿食指挠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来回推。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
· 546 。
光 明 中 医 2018年 2月 第 33卷 第 4期 CJGMCM February 2018.Vol 33.4
小 儿 推 拿 治 疗 小 儿 腹 泻 病 临床 观察
董李 红 赵 明 霞 逯 朝 霞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推拿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作用,挖掘传统医学,拓宽治疗方法。方法 将 2013-2016年门诊及病房患 儿690例小儿腹泻病随机分类编组,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观测治疗效果,加 分析研究。结果 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腹泻病中依 从性较好,有明显的效果。结论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病有明显效果,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加以推广。
m edicine and broaden techniques. M ethods 690 cases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in outpatient and ward f o rm 2013 to 2016 were random ly classified grouping, and were given appropriate treatm ent.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Results The infantile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hea had better compliance and obvious effect. Conclusion The infantile massage in the treatm 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has obvious results,and can be used as adjunctive therapy to promote. K ey words:Infantile diarrhea;Infantile massage;Fluid therapy;Com pliance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加注释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加注释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着,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着,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 第 6 卷第 6 期2019 Vol.6 No.670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孙金艳(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摘要】目的 对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的临床疗效作探讨。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对于观察组而言,则需要使用推拿治疗和常规治疗结合的方法。

结果 观察组患儿粪便恢复及呕吐消失、退热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在观察组中,总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5.83%比,而对照组相对于治疗组要低70.83%,P <0.05。

结论 腹泻病小儿接受推拿治疗的效果更佳,可使患儿的病情得到及时治疗,病情也短时间内改善。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推拿【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6.70.01小儿腹泻病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常见的现象是患儿出现呕吐、腹泻以及严重的脱水等症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将纳入对象以双盲法分为两组,予以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方法,旨在对腹泻病患儿接受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作探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将2017年3月~2018月3月作为对象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于期间抽取我院收治的腹泻病患儿48例为对象,纳入患儿病情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就诊入院前未接受过系统治疗;通过借助双盲法可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人数各为24人,在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则为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2.07±0.11)岁;在观察组中,女性患儿为10例,男性则为1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2.41±0.32)岁。

通过借助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临床基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组结果没有差异,P >0.05。

小儿推拿三字经

小儿推拿三字经

原文地址:小儿推拿三字经摘自《幼科推拿》赵鉴秋编著作者:阿瑞《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6例临床观察

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6例临床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5月第3卷第5期(总29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y2012,Vol.3,No.5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6例临床观察王睿(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71003)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为多见。

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为特征。

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

若病情严重,可导致气液耗损,阴竭阳脱的危症。

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间,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较为满意,现选择66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6例小儿泄泻患者均系门诊患者。

其中男31例,占46.97%;女35例,占53.03%,年龄在1个月~8岁之间,病程最短1天,最长1个月。

2病因病机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湿,以降为和;脾为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恶湿,以升为顺。

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协调,则消化吸收,传送正常,精微可以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糟粕能正常排泄。

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使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失调而泄泻。

2.1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夏秋季节暑多兼湿,湿热困脾则受纳运化无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致泄泻。

感受风寒,邪客中宫,阳气受遏,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2.2内伤乳食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饮食不洁,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或过食油腻、生冷的食物,导致脾谓损伤,运化失司,不能腐熟水谷,以致食积脘腹,浊气壅积肠间,阻遏气机,而产生腹胀、腹痛欲泻。

2.3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供养相对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较重,易于受损,致使脾胃困倦,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湿滞留,形成泄泻。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我科小儿推拿门诊治疗的72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比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P<0.05);患儿的疗效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8.89%)(P<0.05)。结论:采用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明显,可减低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常规护理 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之一,在夏秋季节发病最多,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呕吐等,容易导致婴幼儿的营养不良,加重其身体虚弱程度。临床多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为了保证患儿的健康,还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1]。在中医中的小儿推拿治疗可通过按揉穴位,调节患儿的机体能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2]。为了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对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我科小儿推拿门诊收治的72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我科小儿推拿门诊收治的72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6例,平均年龄(2.53±0.85)岁,平均病程(41.20±3.15)d;对照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15例,平均年龄(2.64±0.48)岁,平均病程(39.62±3.28)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措施为(1)知识普及:患儿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说明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治疗方式及不良反应等,帮助患儿家属深入了解该疾病,告知其治疗过程中需要有耐心;(2)病情监测:观察记录患儿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并告知家属主动记录观察;(3)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合理的饮食规划,减少患儿的胃肠道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各型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运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对46例腹泻婴幼儿进行辨证施治,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率82.61%,总有效率95.65%。

结论应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好,无痛苦,费用低廉,容易被患儿及其父母所接受,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婴幼儿腹泻是多病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等[1]。

本病在儿科最为常见,6个月~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此病,而且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腹泻是小儿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5岁以下儿童年发病率平均为 1.9次/人[2],死亡率为0.51%[3]。

中医认为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是感受外邪、脾胃虚弱、内伤乳食、脾肾阳虚,使脾胃受损,升降失司,水谷不分,混杂而下所致。

临床常见类型有伤食泻、脾虚泻、湿热泻、风寒泻和惊泻,因为各型腹泻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各不同。

小儿推拿是中医儿科较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操作简单,无损伤,有疏通经络、平调阴阳、健脾和胃、消化导滞的作用[4],治疗腹泻疗效显著,疗程短,临床应用广泛。

作者于2012~2014年应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全部46例腹泻患儿均为2012~2014年就诊于门诊的,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个月~5.5岁,病程2 d~1个月。

1. 2 诊断标准依据201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5]进行评定。

1. 3 辨证治疗
1. 3. 1 伤食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气味酸臭或如败卵,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脘腹胀满,便前腹痛,便后痛减,嗳气酸馊,不思乳食,小便量少,或伴纳呆、呕恶、发热等,舌苔白厚腻或微黄,指纹紫暗,脉滑实。

治宜和中止泻,消食导滞。

手法:病情较轻者运八卦5 min,清胃10 min,推天河水10 min;较重的运八卦10 min,清胃15 min,退六腑15 min。

兼腹痛者治以温中止痛、健脾止泻,加揉外劳宫5 min。

1. 3. 2 脾虚泻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即泻,大便稀溏,水谷不化,色淡黄不臭,时轻时重,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或伴腹胀食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指纹淡红。

治宜健脾止泻。

手法:揉外劳宫 5 min,清补脾
10 min,平肝5 min,捏脊7遍。

腹胀加推四横纹5 min;尿少加运土入水5 min;腹泻时间长兼肾虚者补肾气,加揉二马5 min;久泻不止加清补大肠5 min。

1. 3. 3 湿热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多,大便色黄而且臭或带泡沫,或大便黏腻,或伴腹痛、或发热、小便黄赤、呕吐口渴,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脉滑数。

治宜健脾止泻,清热利湿。

手法:退六腑5 min,清大肠10 min,清补脾胃10 min,下推七节骨300次。

呕吐加运八卦5 min,以降胃逆;泻伤阴者加揉二马5 min,以滋补肾阴。

1. 3. 4 风寒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色黄或色绿,夹有泡沫,味淡不臭,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或伴肠鸣腹痛,小便清长,面色黄白,四肢不温,口不渴,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而沉,脉浮紧。

治宜健脾止泻,温中散寒。

手法:揉外劳宫5 min,清胃5 min,补脾10 min,推天河水5 min。

兼外感风寒治以发散风寒,加揉一窝风5 min;兼头痛者治以祛风止痛,加揉阳池5 min。

1. 3. 5 惊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色绿而粘,印堂山根呈青色,或口鼻周围青紫色,睡眠中有抽搐惊悸,昼夜哭闹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指纹青。

治宜平肝健脾、镇惊止泻。

手法:清补脾10 min,平肝10 min,推天河水10 min,捣小天心200次。

腹痛加揉外劳宫5 min。

1. 4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判定。

治愈:大便成形,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全身症状消失。

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全身症状改善。

无效:症状、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愈38例,占82.61%;好转6例,占13.04%;无效2例,占4.35%。

总有效率95.65%。

说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具有明显的疗效。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7]。

小儿稚阴未生,稚阳未长,脏腑娇嫩,且肌肤薄弱,易感外邪,易为乳食、生冷、积滞所伤而导致脾胃受损,升降失司,水谷不分,混杂而下,遂成腹泻。

小儿腹泻大多数伴有呕吐,导致饮进的中药量非常少,口服中药往往难以奏效,因此中医疗法中一些外治法在治疗婴幼儿腹泻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中疗效最为显著的首推小儿推拿疗法。

其遵循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思想,在“内病外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手法进行推拿治疗。

江浩等[8]应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并与口服思密达组作对照,结
果表明推拿治疗效果优于思密达。

宋红[9]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26例,总有效率100%。

卢文[10]以推拿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113例,总有效率100%。

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历史久远,明代《小儿推拿经》即有推拿治疗泄泻的记载,推拿三字经派由清代徐谦光创立,多年来后人将其不断推广运用、发展创新,在儿科中应用广泛。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疗法的主要流派之一,其特点是取穴多以左上肢、肘以下穴位为主,取穴少而精,一般取穴3~5个,有时甚至独穴治病,长推久推,以得效为度。

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易于接受,只要辨证确切,给予正确的穴位和治疗手法,给予足够的时间,均有显著的疗效。

相较于药物治疗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小儿推拿无痛苦,费用低廉,没有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容易被患儿及其父母所接受,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之虹,严俊陶,韩永和.中国推拿.第2版.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87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636.
[3] 沈晓明.临床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2-1053.
[4] 周信文.实用中医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7-308.
[5] 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5.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7] 方鹤松.小儿腹泻病诊断治疗进展.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3):172-173.
[8] 江浩,谭燕泉.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86例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0,19(2):92-93.
[9] 宋红.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吉林中医药,2001,21(5):53.
[10] 卢文.小儿推拿为主治婴幼儿腹泻113例疗效分析.针灸临床杂志,1999,15(2):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