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展开,以互相尊重、互相坦诚

的民主的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的,以具有挑战智慧活动为载体的,师生愉悦、积极的心理状

态下的教学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最

优化教学策略实施的教学、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的教学、三维目标统一的教学、师生生命价值

彰显的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曾有人把课堂教学比做是给一个饥饿的人吃馒头,吃第一个馒头能够摆脱死亡,吃第二个馒

头能增长力气,吃第三个感觉饱了,吃第四个就近乎浪费,每个馒头的效应是不同的。课堂

教学也如此,要充分发挥每一个“馒头”的最大效能,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凸显学生的主体

地位。无论是合理精确的课堂预设,还是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无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略,还是激励动容的教学评价,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和手段都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

效用性。

下面以《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为例,阐述如何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学情分析】

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要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现有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及身理心理状况。经过了解,本课的学情分析如下:

从知识上看,学生在学习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能理解城市化过程

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高中学生处于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新思维发展

的关键时期,已经对新的学习方式有所适应,具备了一定的地理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从学

生学习心理上看,大部分学生对生活的周围环境有深刻的亲身感受,能较好地把地理基本理

论和原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设计适切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在教学中

学生感到没味道。所以目标的设计要适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②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逆城市化的成因;③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勇于创

新的精神;②分析当前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学法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操作和

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感性认识,把握地理内在的规律和本质。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分小组通过各种形式完成“我眼中的萧山”主题资料的收集,然后

在课上围绕收集的素材开展以交通问题为例的角色体验。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扮演着各种人物

的同时,不断地向自己和他人传输城市合理发展的重要性。由体验替代讲解,教师无需太多

的讲解,学生则更容易在过程中“心领神会”。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

既加深印象,又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学习资源】

恰当的教学材料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教学材料的准备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贴切自然,同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基

于这点,本课学习资料来源在上课之前,学生分小组通过摄影、上查阅报刊书籍、绘画创作

等形式收集的“我眼中的萧山”主题资料,并将各种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生活的实际现象

及多彩的多媒体图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给学生充分发表观点的机会,以充分调

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生成】

根据课堂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出现的意外的学习现象作出适当调整,合理处理好临时出现的

各种情况,让课堂教学能有效的进行。

1.引导帮助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本课中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展示,交流,从中深刻

体会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和对环境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图片资料转化为语言。当

学生表达不准确、不严谨时,不是直接否定学生,而是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出发,

根据其“最近发展区”继续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

2.教与学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不同的课,会有不同种场景,不同的师生同一节课

也会有不同的氛围。有经验的老师在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过程中,总是十分看重师生间的和

谐关系,轻松愉悦与低沉单调的氛围收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

在本课教学中,毫不吝啬地将学生收集的有关“城市病”的图片资料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加

以肯定与赞赏。在为“城市病”寻找良方的过程中,用协商交流的方式,在学生疑惑时,辅以

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城市的实例材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课堂气氛愉悦,在时间的推移中,知识在不断地建构。

3.缩小个体差异是“有效教学”的平衡点。在备课时,应关注在共同学习基础下的差异。在目

标设计时尽可能地细化与分步,提问设置时多采用梯级上升,教师讲解时也尽可能地做到低

起点高落点。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得

到健康发展。

4.善于动态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关注点。要突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教学难点,其

关键是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部分内容本来的预设是教师将学

生收集的资料按照课本的框架进行归纳,但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感受不深,后及时地

调整教学程序,改为由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同时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等,交流城市化

对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这样学生感受深了,有话讲了。教师在教学中灵活、适时地调整教学的程序,可使一些学生不易掌握的问题在动态的交流中随机生成。

【实践活动】

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手

段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设置了一下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学设疑。通过提供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的交流展示资料和中国城市

化进程中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发展和城市破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