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进展 PPT课件23页PPT
2024版心肺复苏技术ppt课件

心肺复苏生理基础
心脏生理功能
01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入
全身各组织器官。
呼吸生理功能
02
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氧气并排出
二氧化碳,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心肺复苏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03
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暂时替代心脏和肺
的生理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口对鼻人工呼吸适用场景及操作要点
适用场景
当患者口腔严重受伤或存在其他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采用 口对鼻人工呼吸。
操作要点
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但需将患者的口唇紧闭,用施救者的口唇包住患者的 鼻孔进行吹气。同时,要确保患者的口腔紧闭,防止气体从口腔漏出。
简易呼吸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尽量减少中断时间,保持持续、稳定的按 压。
更换按压者
当按压者疲劳时,应及时更换按压者,以确保按压质量。
使用机械装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机械装置进行持续、稳定的胸外按 压,以减少中断时间。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按压位置不正确
如果发现按压位置不正确,应立 即调整按压位置至正确部位。
有效的人工呼吸应能使患者面色逐渐红润, 口唇颜色由苍白或青紫转为红润。
监测患者脉搏和呼吸频率
判断意识恢复情况
在人工呼吸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 和呼吸频率,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随着人工呼吸的进行,患者的意识应逐渐恢 复。如患者意识仍未恢复,需考虑是否存在 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肺复苏失败。
05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指 南
轻轻拍打患者双肩,并在 其耳边大声呼喊,观察患 者是否有反应。
(2024年)PPT课件心肺复苏急诊医学

及时沟通与信息共享
团队成员之间应保持及时沟通,共享患者信息和病情变化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措施。
2024/3/26
培训与演练
定期开展心肺复苏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 和协作能力,确保在实际抢救中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救治 。
10
03
现场初步评估与处理措施
2024/3/26
11
现场安全评估与自我保护
判断患者循环
触摸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感受是否 有搏动。如果患者脉搏消失或微弱, 说明循环衰竭。
判断患者呼吸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用脸 颊感受患者口鼻处是否有气流。如果 患者呼吸停止或异常,需要立即进行 急救。
2024/3/26
13
Hale Waihona Puke 紧急呼救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
紧急呼救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报告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请求专业救援。
中静脉、颈外静脉等。
药物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复苏指南,给予 相应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 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应用 应遵循规范,注意用药时机和剂
量。
液体治疗
对于休克或脱水患者,应给予适 当的液体治疗,以补充血容量和 改善微循环。液体种类和用量应
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2024/3/26
21
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强心药物等,维 持循环稳定。
肝功能支持
给予保肝药物、营 养支持等,促进肝 功能恢复。
2024/3/26
呼吸功能支持
给予机械通气、氧 疗等措施,维持呼 吸功能稳定。
肾功能支持
采取血液净化、利 尿等措施,保护肾 功能。
胃肠功能支持
采取胃肠减压、肠 内营养等措施,维 护胃肠功能。
最新心肺复苏新进展PPT课件PPT课件

7 胸前捶击
胸前捶击治疗室速安全、有效、可靠。在19项研究 中,有14项显示胸前捶击使室速转为窦性占49%,5 项显示无效者占41%,引起室速恶化者占10%。对 于室速,如除颤仪快速到位,可选择除颤;如无除 颤仪,可选择胸前捶击。因此,胸前捶击可以推荐 作为心脏停搏表现为室颤、室速在电除颤未到位时 施行的治疗措施。
10.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⑴ 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每3分钟1次仍是
首选。
⑵ 血管加压素:对难治性室颤,与肾上腺素相比, 血管加压素作为CPR一线药物效果好。2个剂量的 血管加压素+1 mg肾上腺素优于1 mg肾上腺素,2 种药物合用效果可能会更好。对于无脉电活动 (PEA),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均未被证明有效。
⑶ 碱性药物:在CPR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可 使用碱性药缓冲剂。在高级生命支持时,使用碳酸 氢钠是安全的。对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或威胁 生命的高血钾,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抗 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使用 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停搏。
⑷ 镁:心脏停搏时的镁治疗未能改善自主循环重建 或出院生存率。镁可能对缺镁致室性心律失常或扭 转性室速有效。
⑵ 复苏后48小时常有高热。体温升高使神经损伤 危险性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降温对复苏病 人有益,可行物理或药物降温。
⑶ 复苏后,48小时连续使用镇静剂可引起肺炎并 发症。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可能对CPR术后有益, 但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造成肺炎。建议镇静剂应间 断使用或12~24小时后停用。
心肺复苏新进展.ppt

CPR标准用药
室颤: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或血管加压素40iu,单次用药
+
胺碘酮300mg,每3~5分钟重复150mg 或利多卡因50~100mg,每3~5分钟重复 一次。
38
CPR标准用药
心室停搏与电机械分离: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
阿托品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A: Airway B: Breathing C: Circulation
5
问题
口对口通气在急救中能否普及? 口对口通气真的有效吗?
6
口对口通气情况调查
1, 大多数院前急救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人工通气。
Ornato JP et al 1990
2, 45%医生和80%护士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通气。
10
新指南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入你不愿 意做口对口通气,则应立刻开始胸 外心脏按压。现有资料证明,及时 单做胸外心脏按压,其预后要比完 全没有CPR好得多。
11
新指南
如果你愿意做口对口通气,其 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15:2,胸 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12
Case
患者在10分钟内送到了医院抢救室, 请问:
No.%Biblioteka No. %ROSC 37 出院率 5
13
22
8
1.7 3
1.2
Callaham ML et al: JAMA 1992;268;2667
30
肾上腺素应用剂量
0.2mg/kg(N=648) 1mg(N=632)
No.
%
No. %
ROSC 217 出院率 31
2024版全新心肺复苏课件

2024全新心肺复苏课件contents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胸外按压技巧与注意事项•人工呼吸方法及操作要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用策略•心肺复苏团队配合与沟通技巧•心肺复苏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目录01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心肺复苏定义及意义心肺复苏(CPR)定义心肺复苏的意义心脏骤停原因及危害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危害心肺复苏在急救体系中地位急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心肺复苏是急救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公众急救意识通过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提高公众对于急救的重视程度和自救互救能力。
促进急救事业发展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推动了急救事业的进步和完善。
02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现场安全评估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做好个人防护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预防感染和保护自身安全。
患者意识判断与呼救判断患者意识呼救气道开放与呼吸支持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颌,使气道保持通畅。
如有异物或呕吐物需及时清理。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停止或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给予人工呼吸或呼吸器辅助呼吸,以维持患者氧气供应。
03胸外按压技巧与注意事项1 2 3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乳头连线中点肋骨下缘正确胸外按压位置选择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周期030201按压深度、频率和周期要求避免常见错误动作弯曲或扭曲身体手臂弯曲或过度伸展手掌离开胸部过快或过慢的按压频率04人工呼吸方法及操作要点清除患者口鼻异物开放气道口对口吹气吹气频率和深度操作步骤适用情况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己的口对准患者的鼻孔吹气,同时捏紧患者嘴巴,吹气后松开鼻孔和嘴巴,让患者呼出气体。
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将面罩紧扣在患者口鼻部,打开气道,挤压球体送气,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
简易呼吸器介绍简易呼吸器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用于辅助呼吸的装置,包括面罩、单向阀、球体、储氧袋等部分。
注意事项使用简易呼吸器时要确保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防止漏气;同时要掌握好挤压球体的力度和频率,保持合适的通气量。
2024年度心肺复苏ppt课件

注意事项
使用简易呼吸器前需检查其完好性,连接简易呼吸器后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面罩紧扣患者口鼻,避 免漏气。挤压呼吸囊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判断通气是否有效。
2024/3/24
20
05
药物治疗与除颤技术应 用
CHAPTER
2024/3/24
21
常用药物介绍及给药途径选择
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电击等导致 呼吸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
禁忌症
胸廓畸形、肋骨骨折、心包填塞等严重 胸廓疾病,以及无法实施胸外按压的特 殊情况。
2024/3/24
5
实施原则及步骤
• 实施原则:快速、准确、有效、安全。
2024/3/24
6
实施原则及步骤
步骤
评估现场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2024/3/24
心肺复苏ppt课件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 胸外按压技巧与方法 • 人工呼吸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除颤技术应用 • 复苏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contents
0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 要性
2024/3/24
27
预防并发症发生举措设计
脑保护措施
维持良好的脑灌注压,降低颅内 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损伤。
肺部并发症预防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 畅,预防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2024/3/24
肾功能保护措施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维持足够 的尿量,预防急性肾衰竭。
胃肠道并发症预防
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合理饮食, 预防应激性溃疡和肠道感染。
2024版新版心肺复苏ppt课件

01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Chapter心肺复苏定义及目的定义目的心脏骤停原因与危害原因危害心脏骤停后,患者全身血液供应中断,尤其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
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心肺复苏在急救中地位重要性心肺复苏是急救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前,及时的CPR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普及意义由于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培训,让更多人掌握基本的CPR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02识别心脏骤停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Chapter01020304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异常呼吸皮肤苍白或发绀识别心脏骤停表现呼叫急救电话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拨打急救电话根据所在场所的应急计划,启动心肺复苏团队,准备相关设备和药物。
保持电话通畅评估现场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实施防护措施030201现场安全评估与防护措施03胸外按压技巧与注意事项Chapter正确胸外按压部位和姿势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分,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姿势要求身体前倾,双臂伸直,双手重叠,掌根着力。
保持稳定按压过程中需保持身体稳定,避免摇晃。
按压深度和频率要求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注意事项避免按压中断和过度通气按压中断过度通气04人工呼吸方法及注意事项Chapter开放气道捏住鼻子深吸气并吹气松口、松鼻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嘴唇,防止漏气。
施救者深吸气后,用嘴包住患者鼻孔,缓慢吹气,持续1秒钟以上,使胸廓隆起。
吹气后,松开封闭嘴唇的手,同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吹气。
开放气道封闭嘴唇深吸气并吹气松口、松鼻按压中断时间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以确保持续有效的血液循环。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对于成人患者,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2024版《心肺复苏术》PPT课件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目录•心肺复苏术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与规范•常见错误操作与纠正方法•心肺复苏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心肺复苏术培训教育与宣传推广•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CONTENTSCHAPTER01心肺复苏术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定义及作用定义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方式,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作用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脑部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心脏骤停、窒息、淹溺、电击伤、药物中毒等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
禁忌症胸廓畸形、肋骨骨折、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等患者不宜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对于无法确定病因的昏迷患者,也应谨慎实施心肺复苏术。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应用现状01近年来,我国心肺复苏术普及率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公众认知度不足、培训不规范等问题。
未来,需要加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国外应用现状02在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术普及率较高,公众认知度也相对较高。
同时,国外在心肺复苏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更加深入和广泛。
发展趋势0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肺复苏术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精准化施救和智能化辅助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和教育也将更加普及和规范化。
CHAPTER02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与规范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安全,避免受到危险因素的威胁。
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判断呼吸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询问,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用脸颊感受患者口鼻处是否有气流。
030201判断意识与呼吸情况呼叫急救电话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拨打急救电话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急救电话号码,及时拨打并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根据现场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程序,如使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通气装置使用问题
目前还没有比较采用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 在心脏停搏时通气的对照临床试验。院前急 救医师认为,胶囊及面罩复苏器与气管插管 对心脏停搏通气一样安全有效。无比较院内 的研究资料。
6. 不同CPR与标准CPR的比较 ⑴ 开胸CPR与闭式CPR比较:2019年以后没有新的文
献报告。 ⑵ 在比较机械性活塞CPR(MP-CPR)与标准CPR的对照
去年在美国召开“2019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 病急诊科学治疗建议国际会议” 。来自世界
各地358名从事心脑血管病急诊和心肺复苏基 础与临床研究的学者参会。本次会议的目的 是回顾性评价自2000年心肺复苏(CPR)和心 血管病急诊(ECC)指南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 关CPR和ECC的科学进展,并利用循证程序就 CPR和ECC任何能够广泛实施的治疗推荐方 案达成一致性意见。有关心肺复苏方面问题 讨论结果包括:
10.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⑴ 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每3分钟1次仍是
首选。
⑵ 血管加压素:对难治性室颤,与肾上腺素相比, 血管加压素作为CPR一线药物效果好。2个剂量的 血管加压素+1 mg肾上腺素优于1 mg肾上腺素,2 种药物合用效果可能会更好。对于无脉电活动 (PEA),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均未被证明有效。
பைடு நூலகம்3. 除颤
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应首选除颤。因为不适当 的CPR可能会拖延时间,导致除颤机会丧失, 降低CPR成功率。对于没有除颤心律表现者, 在除颤前推荐做CPR1.5~3分钟。对于院外表 现为室颤或无脉室速者,在急救人员到达之 前,做CPR可能有益。
4.基本生命支持中的除颤问题
本次会议最大的改变是强调只除颤1次,立即 行CPR,因为除颤浪费时间,导致胸外有效 按压中断。
7 胸前捶击
胸前捶击治疗室速安全、有效、可靠。在19项研究 中,有14项显示胸前捶击使室速转为窦性占49%,5 项显示无效者占41%,引起室速恶化者占10%。对 于室速,如除颤仪快速到位,可选择除颤;如无除 颤仪,可选择胸前捶击。因此,胸前捶击可以推荐 作为心脏停搏表现为室颤、室速在电除颤未到位时 施行的治疗措施。
试验中,前者未显示出较后者在血流动力学重建生存和呼 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上更多的益处。 ⑶ 间隙性腹部按压心肺复苏与标准CPR比较,高频率胸 外按压CPR与标准CPR比较,复苏背心与标准CPR比较 和胸腹联合加压-减压CPR与标准CPR比较,均未显示能 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⑷ 主动加压-减压(ACD)CPR与标准CPR相比:对10 项试验总计4164例心脏停搏病人的荟萃分析表明,ACD -CPR未能提高院内生存率和出院后生存率。 ⑸ 在ACD+吸气阻力阀-CPR与标准CPR对照试验中, 前者可显著改善自主循环以及24小时生存率,并能改善血 流动力学。
8. 血气分析在复苏时的作用
心脏停搏复苏过程中,单独做动脉血气分析并不 能反映组织的酸碱状态。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 分压(PaCO2)无相关性,动脉血气检测结果并不 能反映全身酸碱状态。因此,常规测定动脉血气 和混合静脉血气不能指导心脏骤停复苏的救治。
9. 起搏
经皮起搏对心动过缓者有效,对无收缩状态的 心脏无效。因此,在心脏骤停时不推荐使用 经皮起搏治疗。
1. 胸外按压与通气 胸部按压中断可影响复苏效果,因此,胸部不间
断地按压被认为可增加生存率,这在动物实验和 临床CPR回顾性研究中均得到证实。在CPR最 初几分钟仅胸外按压有效,胸外按压中断常与通 气(吹气)有关。 研究证实,目前15∶2即胸部按压15次、吹气2次 可导致过度通气,而过度通气会引起神经系统损 伤,胸部也不能完全松弛,对复苏不利。为减少 过度通气,也不致于中断胸外按压,会议通过讨 论一致同意,在CPR时,将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由 过去15∶2改为15∶1或者30∶2,而对婴幼儿则 可为15∶2。胸外按压频率由60~80次/min改为 100次/min。
2. 如何评价病人的无反应性
除根据脉搏、无循环体征、身体活动及呼吸 判断外,新的改进包括如病人仅有临终呼吸 应判为心脏停搏,即应做CPR,急救人员应 该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病人生命体征表现, 特别注意临终呼吸的识别,并将其作为心脏 停搏的标志。
临终呼吸:呼吸缓慢(6-8次/分),不规则, 呈叹息样。
⑸ 阿托品:对恢复自主循环方面没有显示出有益。 在将要停搏的心脏缓慢心率时,每隔3~5分钟静注1 mg可能有效。
⑹ 氨茶碱:使用氨茶碱没有显示对重建自主循环有 效,也未被证明能提高出院生存率。在心脏停搏时 使用氨茶碱是安全的,可以考虑在心率非常慢的心 脏停搏时用氨茶碱,但效果不可靠。
11. 心脏骤停原因与CPR 除心脏原因如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及严重心律失
12. CRP与高血糖
心脏骤停复苏后的血糖升高,可能与肾上腺素应激 有关。没有证据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对心脏停搏复苏 有益,也没有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复苏后监 测血糖有益。但有文献报道,危重病人包括心脏停 搏后血糖升高与死亡有关。
常导致的心脏骤停外,严重哮喘、可卡因中毒、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 、酒精滥用及肺动脉栓塞也可 以致心脏骤停。 哮喘致心脏骤停除颤易失败,原因是肺过度充气, 电阻增大,需要使用高能量除颤。氮氧混合气体吸 入通气有益,应及早插管通气,但应避免大潮气量、 快频率的通气方式。
在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导致的心脏停搏时,有理 由应用溶栓剂。在溶栓过程中,继续进行CPR。溶 栓治疗有助于复苏成功,在初次复苏时可用溶栓, 对高龄肺动脉栓塞病人也可用溶栓治疗。
⑶ 碱性药物:在CPR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可 使用碱性药缓冲剂。在高级生命支持时,使用碳酸 氢钠是安全的。对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或威胁 生命的高血钾,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抗 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使用 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停搏。
⑷ 镁:心脏停搏时的镁治疗未能改善自主循环重建 或出院生存率。镁可能对缺镁致室性心律失常或扭 转性室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