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基金申请书

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基金申请书
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基金申请书

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基金申请书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杭州健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制

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简介

1、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是什么?

1)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馨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基金会发起,杭州健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赞助。

2)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旨在鼓励中国优秀中、青年学者开展针对心血管疾病诊治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及转化型医学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改善中国心血管疾病现状、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为中国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医学证据,增进心血管领域医学专业工作者之间的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

3)该基金的宗旨是改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结局,并最终提高中国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

2、申请条件

1)申请人条件

A. 中国大陆地区中青年学者(建议45周岁以下)。

B. 申请人应当持有执业医师执照。

2)申请项目条件

A.针对冠脉微血管疾病治疗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或转化型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疾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等相关领域,发掘冠脉微血管疾病治疗,尤其是中医药治疗相关的疗效与安全性。

B.项目申报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学术依据、技术路线、试验流程、资金预算、时间表以及可行性描述等。基金赞助的费用只能用于该项研究本身,不得挪作他用。

C. 项目应具备以下特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D. 本基金采取个人申请方式,以申请人向基金评审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提出申请的方式实施,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E. 项目研究从启动到提交结题报告的周期不得超过3年。

3)申请流程

A. 申请人需满足申请条件,包括基金对申请人及申请项目的要求。

B. 申请人请填写统一申请书,填写完毕后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给基金组委会()进行整理及编码,每一个申请人及相应的方案将获得一个唯一且独立的基金课题编号。由基金组委会将编码后的申请书转交给评审专家进行盲评。

C.2018年申请截止日期为11月30日。

D.在申请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请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基金组委会联系,联系方式:。

4)审议流程

A. 分为线上评审初筛和现场评审,基金评审由评审专家来执行,评审方式为盲评(评审专家不知道基金申请人及相应的机构或医院) ,评审工作按下列原则进行,保持公平,公正,公开。

B.评审原则:

创新性:涉及理论、方法或技术创新。

科学性:合理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

可行性: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

C. 评审时间:3个月。

5)实施与管理

A. 申请人收到资助通知后,应与心馨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基金会签署相应的合同,该合同将对基金支付的条件和后期合作做出相应的要求。合同签署双方必须按照所签订的合同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诺,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中提出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同时对项目的立项和执行负全部法律责任。

B. 本基金资助取得的研究成果,须注明得到本基金资助并标注基金课题编号。

C. 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需要变更、终止或调整研究计划的,应当通知心血管联盟基金会。

D.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一般允许延期一次,期限不超过1年,但需在原项目结束的2个月之前提出申请。过期未提交的不准延期,需按时结题。

3、基金写作要点

研究方向重点围绕中医药临床使用的创新性研究,重点阐明研究的科学原理、研究的可行性以及操作的可行性。

临床研究方向:冠脉微血管疾病易患人群(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女性冠心病、PCI后无复流、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疗效与安全性及患者结局研究。

基础研究方向:

与冠脉微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

中成药对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信号通路研究

4、基金赞助项目及人员信息公开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保留对获基金赞助的项目及人员进行对外公布的独家权利,包括新闻发布及其他形式对基金赞助项目及人员进行公开。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将保护未获基金赞助申请人及申请项目的隐私信息

A.未获基金赞助的所有申请人及相应的申请项目信息将会被销毁,基金会不保留任何副本。

B.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将遵守并要求相应的外部公司及人员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

5、基金申请书投递邮箱:

基金申请书模板一、基本情况

声明:本项目属企业资助项目,杭州健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不参与申请人具体研究工作,也不承担本项目任何有关法律问题;申请人承诺不将项目经费用于本课题无关用途;承诺所有研究不违背伦理学声明;承诺所有研究事项真实有效;承诺课题成果发表时,声明由本项目资助。

二、课题组情况

三、课题申请者情况

四、课题内容

五、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1、经费来源:

2、经费预算分类细目:

(若页面不敷,可另加页及行列)

六、申请人确认

签名日期:年月日

血管MRI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D)中的应用

血管MRI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D)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D)常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联系,但缺乏直接的在体成像技术。心血管磁共振(CMR)结合对比剂增强以及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成像在其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CMR通常采用腺苷或双嘧达莫等扩血管药物,评价静息和负荷状态的心肌灌注。在无梗阻性冠脉的患者中,由负荷引发的心肌灌注减少是CMR诊断CMD的主要方法。 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D患者多达50%,CMR的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检查为这些患者的诊断和复查提供了很好的选择。CMR检查在心肌疾病的CMD上体现出独树一帜的诊断优势,被推荐为该类CMD的首要检查方式。糖尿病患者在负荷状态下的的心肌灌注减少、MPRI值减低,揭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此类患者运动时能量缺乏加剧的原因,并且通过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检测到可逆性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较高。 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定量评估静息-负荷状态下的心肌灌注情况,发现MBF减低可提示有CMD,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异常、毛细血管密度减低也会出现微循环缺血。而CMD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MPRI可有效识别这些患者的CMD。 无冠状动脉阻塞的主动脉狭窄患者,MPRI的降低提示其心绞痛症状与CMD有关。负荷-静息心肌灌注结合其他常规序列,不仅仅在这些原发病本身的诊断上起到关键的作用,还能检测出微循环障碍的存在,明确疾病的进展并提供预后信息。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时可发生微循环阻塞,LGE时可以在高亮的梗死区域中出现低信号,即为MVO。对于此类患者,结合钆的首过灌注和LGE的表现,以其明显的视觉对比可检测出梗死心肌中的MVO。 近年来,参数定量成像的快速发展使其在CMD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该技术能将心肌组织中不同的T1、T2、T2*的弛豫时间量化,比如T2* mapping可直观地识别出AMI中的心肌出血,这些新技术有望作为常规对比剂增强扫描的替代和补充。 总之,磁共振能够通过心肌灌注成像间接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变化,但目前针对CMD的扫描序列、测量方法及后处理技术还缺少标准化的指南。尤其是CMR定量评估微血管的方法,各种参数的界值有待进一步优化。 然而,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虽然CMR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一站式”的检查特点结合无辐射灌注技术在CMD的诊断上体现出独树一帜的优势,相信未来CMR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冠脉微循环疾病的诊治(完整版)

冠脉微循环疾病的诊治(完整版) 1.概述 2013年ESC指南表明心肌缺血的三种发病机制,包括: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微血管功能障碍、心外膜冠脉痉挛。可以发现冠脉微循环病变是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之一。 1.1冠脉微循环定义 冠脉微循环由直径<300μm的微动脉、5-8μm的毛细血管和<500μm的微静脉构成,占冠脉树的95%以及冠脉阻力的75%,是冠脉系统主要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的场所,决定心肌血流灌注及氧供[1]。 1.2 冠脉微循环疾病定义 冠脉微循环疾病(coronary microcirculatory diseases,CMD)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将CMD定义为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具有心肌

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这类患者有明显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但冠脉造影结果正常。 1.3 CMD按发病机理分类 (1)无冠脉疾病和心肌病的CMD,见于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微血管型心绞痛等。 (2)存在心肌病的CMD,见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和浸润性心肌病等。 (3)存在阻塞性心外膜冠状动脉疾病的CMD,见于稳定型冠心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4)医源性CMD,见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的冠脉无复流。 2.常见CMD患者的临床特点 2.1 阻塞性冠脉疾病PCI后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0完整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 1.背景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医学文献中出现CMVD 的报道已有43 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一直未写入国际心血管病指南。201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列入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并提出了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1]。但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专门针对CMVD 的指南或共识,我国临床医师对于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诸方面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鉴于此,2015 年3 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的专家,着手编写本共识。专家组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工撰写、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并认真征求10 余位在CMVD 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资深专家的意见,最终完成了本文的定稿。尽管如此,专家

组认为,CMVD 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临床证据明显不足,本共识的内容仍然是粗略和初步的,希望本共识和建议对于该领域更加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够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2.CMVD 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CMVD 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1973 年,Kemp HG 首次将此病命名为X 综合征(syndrome X),1985 年,Cannon RO 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2007 年,Camici PG 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201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1]。本专家组认为,微血管功能异常一词未能涵盖本病的微血管结构异常,因此建议命名为CMVD。 目前尚无大样本人群的CMVD 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往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CMVD 的发生率约为45%~60%。2012 年欧洲一项包括11 223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7.5 年随访研究显示,入院时近1/3 的男性和 2/3 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但无论在男性或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主要心血

治疗冠心病时,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治疗冠心病时,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是否值得关注? 作者:国际循环网日期:4/28/2012 5:46:21 PM 点击:843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又叫缺血性心脏病,而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心绞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丧失劳动力。更严重的是,心绞痛还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死亡。 从解剖生理学的角度,对心肌血氧供应是始于主动脉发出,经由心外膜大中型冠状动脉(冠脉)、微小冠脉和毛细血管网,到达心肌细胞,其中冠脉造影可见的心外膜大中型冠脉负责血氧传输,微小冠脉在将血氧供应到心肌起关键的调控作用,在毛细血管网处与心肌细胞进行血氧交换。因此,冠脉全程畅通是改善心肌灌注的关键,任何部位的狭窄均将影响心肌的灌注,只有冠脉全程畅通,才能有效保障心肌灌注(图1)。 与大中型冠脉相比,占冠状循环95%的冠脉微小血管不能被冠脉造影所检测,因此,冠脉微血管病变可以说是海面下的冰山,是一种不可见的潜在危险。冠脉微血管作为冠脉循环的末端,对于冠脉的血流量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心肌灌注。2011年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冠脉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表明,非阻塞性冠心病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冠脉微血管病变,其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图2)。冠脉微血管病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比如微血

管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女性冠心病、PCI术中的慢血流/无复流现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等。 图2.无阻塞性冠心病逐年上升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重点集中在冠状动脉主干的病变,然而在冠脉血流调节方面起主要作用却是冠脉微循环。虽然我们有多种药物和血管重建方案去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但针对微循环的治疗方法却非常有限(图3)。BB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达到降低氧耗的目的,对冠状动脉无明显扩张作用;微血管上主要为T-型钙通道,缺乏L-型钙通道,因此,传统的L-型CCB对微血管几乎没有扩张作用;微小血管中缺乏将硝酸酯转化为有效代谢物所必需的酶,因此,硝酸酯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不佳,代谢类药物只是改变代谢途径,对冠脉无扩张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冠脉微血管的扩张受代谢物质的调控,如ATP等。KATP通道开放剂对冠脉微血管有扩张作用,而且对微血管的扩张作用逐级增强,即血管越细,扩张越明显。尼可地尔作为KATP通道开放剂,不仅能够有效扩张大中型冠脉,而且能够有效扩张冠脉微小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可能有助于解决冠脉微血管问题。

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的效果

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7-12-29T10:05:54.4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作者:刘志勇[导读] 对控制病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对患者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增强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中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救治的76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8例,应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1.24±0.12)次]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且LVEF[(0.67±0.22)%]、LVESD[(41.27±2.12)mm]、LVEDD[(51.32±7.10)mm]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89%)和对照组(5.2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切实可行,效果较显著。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是导致机体出现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该类疾病若不及时进行干预,长期以往,易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的合并症,例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2]。我院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以探究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救治的76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8例,应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 实验组38例患者年龄为46-65(53.75±3.65)岁,男女分别为15(39.47%)、23(60.53%)例。常规组38例患者年龄为45-67(53.80±3.70)岁,男女分别为14(36.84%)、24(63.16%)例。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38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即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其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肠溶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连续治疗8周。 实验组38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常规治疗同常规组患者,并给予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天3次,每次10粒(每粒重35mg),连续治疗8周。 1.3 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功能指标主要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指标对比研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 表1: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

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基金申请书

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基金申请书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杭州健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制

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简介 1、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是什么? 1)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馨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基金会发起,杭州健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赞助。 2)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旨在鼓励中国优秀中、青年学者开展针对心血管疾病诊治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及转化型医学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改善中国心血管疾病现状、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为中国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医学证据,增进心血管领域医学专业工作者之间的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 3)该基金的宗旨是改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结局,并最终提高中国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 2、申请条件 1)申请人条件 A. 中国大陆地区中青年学者(建议45周岁以下)。 B. 申请人应当持有执业医师执照。 2)申请项目条件 A.针对冠脉微血管疾病治疗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或转化型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疾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等相关领域,发掘冠脉微血管疾病治疗,尤其是中医药治疗相关的疗效与安全性。 B.项目申报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学术依据、技术路线、试验流程、资金预算、时间表以及可行性描述等。基金赞助的费用只能用于该项研究本身,不得挪作他用。 C. 项目应具备以下特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D. 本基金采取个人申请方式,以申请人向基金评审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提出申请的方式实施,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E. 项目研究从启动到提交结题报告的周期不得超过3年。 3)申请流程 A. 申请人需满足申请条件,包括基金对申请人及申请项目的要求。 B. 申请人请填写统一申请书,填写完毕后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给基金组委会()进行整理及编码,每一个申请人及相应的方案将获得一个唯一且独立的基金课题编号。由基金组委会将编码后的申请书转交给评审专家进行盲评。

冠脉微血管病变进展

[12]闫秀婧.青岛市森林与湿地负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J]. 林业科学,2010,46(6):65-70. [13]闫秀婧.青岛市森林与湿地负离子水平时空分布研究 [D].北京林业大学林业装备工程2009级博士毕业学 位论文,2009:33-35. [14]崔立船.浅析海滨城市空气中负离子与人体健康的关 系[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595-596. [15]青岛市市南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绿染青岛市南区[J]. 国土绿化,2012(2):26-27. [16]赵小宇,马轶,孙克南.浅谈森林浴与森林浴场设计 [J].河北林业科技,2014(3):47-49. [17]李博,聂欣.疗养期间森林浴对军事飞行员睡眠质量 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75-76. [18]李卿,贺媛.森林浴对健康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 学杂志,2011,5(4):229-231. [19]Sandra C Blass,Hans Goost,Christof Burger,et al.Extra- cellular micronutrient levels and pro-/antioxidant status in trauma patients with wound healing disorders:results of a cross-sectional study[J].Nutrition Journal,2013(12):157. [20]廖忠友,李学威,韩振宇,等.峨眉山疗养地环境质量 分析及疗养因子研究现状[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 (4):453-454. (收稿日期:2015-01-16) 冠脉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何勤武常芬 【摘要】本文就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常见的表现类型心脏X综合征、冠脉慢血流现象和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特点、病理机制、治疗以及微血管病变诊断技术的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血管;心脏X综合征;慢血流现象;无复流现象 近几年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日益成熟,冠脉微血管病变(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D)引起广泛关注,它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预后等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300μm)、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平均8μm)和微静脉(<500μm)构成的微循环系统[1]。其中微动脉属于肌性动脉,在心外膜下的冠状动脉无固定狭窄时,可显著影响心肌血流灌注,是冠状动脉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场所。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很多研究提示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失调、炎性反应、微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微血管重构等等。目前最引人关注的表现类型有心脏X综合征(Cardiac syndrome X)、冠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inon,CSFP)(亦称Y心脏综合征)和无复流现象。各个表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可能有不同的侧重,但目前均无明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心脏X综合征(Cardiac syndrome X) 1.1临床特点心脏X综合征[2]也称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指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或心肌核素扫描显示心肌缺血证据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冠脉血流储备降低的一组症候群。容易在压力下发生,多见于年轻或中年女性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心脏X综合征占心绞痛总数的10%~15%。 1.2病理机制多通过微血管功能不良、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机制引起[3]。冠脉血流储备降低是其发生机制的特点之一。研究发现,虽然该类患者心外膜冠状动脉无狭窄,但给予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后,冠状动脉血流量无相应增加,提示其冠状动脉最大的血流量与基础血流量之比下降。冠脉前小动脉收缩异常、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以及心理和精神因素均是其重要机制。 1.3治疗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治疗的一线药物,因其可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控制症状[4]。他汀类药物能改善该类患者的内皮功能[5]。雌激素治疗可使绝经后的患者减少发作频率,可能与雌激素减弱乙酰胆碱的作用,增加内皮相关的血管扩张作用有关[6]。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疗效均不肯定。 2慢血流现象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普及,冠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7]逐渐引起了人们注意。CSFP是指除外严重的冠脉狭窄、痉挛、气体栓塞、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冠脉微血管的结缔组织疾病等因素,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小于50%,而冠脉内前向血流缓慢,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8]。其诊断标准为TIMI血流2级,即冠脉造影时,造影 文章编号:1005-619X(2015)07-0692-04 DOI编码:10.13517/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36573.html,m.2015.07.008 作者单位: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门诊部通迅作者:武常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