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交联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论文聚丙烯的亲水性改善研究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论文聚丙烯的亲水性改善研究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论文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学号:导师:聚丙烯的亲水性改善研究摘要:聚丙烯(PP)作为通用塑料,以产量大、应用面广以及物美价廉而著称,但聚丙烯具有非极性和结晶性,其与极性聚合物、无机填料及增强材料等相容性差,其染色性、粘接性、抗静电性、亲水性也较差,这些缺点制约了聚丙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利用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AA)、聚丙烯与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共混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表面活性剂浸渍处理,三个途径分别对聚丙烯进行亲水改性研究。

关键词:聚丙烯;亲水性;接触角;共混改性;因为PP不含任何极性基团而难以和金属"玻璃粘结,难以和其他许多高聚物"无机填料相容; 也难于进行印刷染色等!这些缺点限制了聚丙烯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表面接枝法可以将强极性的亲水基团引入薄膜的表面,并且由于接枝链与基体薄膜以化学键相联! 改性后的表面具有极性和亲水性,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塑料薄膜印刷技术!PP接枝改性产物还可经压膜" 磺化"碱洗等工艺制得亲水性较好的离子交换膜,与亲水性差的膜相比具有容量大"高洗脱率"高再生率的特征!聚丙烯(PP) 材料作为第三大通用塑料,具有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及电绝缘性优良,无毒性、易加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广大学者及工业领域的极大青睐。

其薄膜、纤维、非织造布、片材及各种制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应用。

其中,聚丙烯微孔膜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隔离膜[1]、废水处理、气体分离等领域。

但是由于聚丙烯表面没有极性基团,其表面能很小,临界表面张力只有( 31 ~34) ×10–5 N/ cm,所以它的表面润湿性和亲水性很差,这不仅导致聚丙烯微孔膜的水通量小,而且导致其表面和溶质:之间存在憎水性相互作用,进一步导致膜污染现象。

膜污染将导致在水处理过程中膜清洗的次数和维护费用增加,甚至会产生不可逆的破坏,降低膜的使用寿命,从而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结论:PA6的韧性和强度都很高,PA6用量的增加可以提 高改性PP的韧性和强度。PA6的最佳用量是15份。
当加入PP-g-MAH后,PP/PA6共混 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提 高。这是因为两者共混时相互排 斥,难以互容。加入PP-g-MAH使 得两个不相容聚合物通过亲和力 取得协同效应,增加了相容性, 所以混合的更均匀,从而改善共 混物各方面的性能。
PP/LDPE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与LDPE含量的关系
12
10
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8
6
210℃
4
230℃
2
0 0
20
40
60
80
100
LDPE含量/%
的PP/PE共混物中,TAIC主要分布在PP/PE 共混物的相界面。由辐射引发的TAIC参与的界面反应 ,增强了不相容共混物的相间粘接,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 性,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通过改性,可以使PP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 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增强填充改性 共聚改性 接枝改性 交联PP
这里主要讲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PP共混改性是物理改性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它是指用其他塑料、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混入PP中较大的 晶球内,以此改善PP的韧性和低温脆性。按共混物组成可 分为塑一塑共混及橡一塑共混体系,其中较常见的是PP/ 高密度聚乙烯(HDPE)、PP/低密度聚乙烯LDPE)、PP/尼 龙等体系。常用的橡胶增韧PP体系有PP/EPR(乙丙橡胶)、 PP/EPDM(一元乙丙橡胶)、PP/SBS(苯乙烯一丁二烯.苯 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P/BR(顺丁橡胶)和PP/POE等。PP 还可采用三元共混体系,此时某些共混改性剂对改善PP的 脆化温度有协同效应,即三元共混体系的抗冲击性能及其 他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二元体系。

辐照交联线型聚丙烯发泡性的研究

辐照交联线型聚丙烯发泡性的研究

司 ; 联 剂 , 交 TMP TA , 售 . 市 HBIS se 9 k e, 国 Ha k y t m 0 Ha k 德 k e公 司 ; 自 动 4 吨 压 机 ; 孔 结 构 测 试 : 切 片 后 半 5 泡 将 的 发 泡 材料 放 置 在 相 差 显 微 镜 上 拍 照 , 照 比例 计 算 出 泡 孔 的 平 均 大 小 ; 曲性 能 : 按 弯 在
定 剂 量 的 电 子 辐 照 , 照 剂 量 (KGy): 3 0. 0 1 0 1 4 1 7 2. 辐 0. 5 7 .5 . . 5 1;

1 2 ̄ , 6 C 7分 钟 后 , 转 速 降 为 5 r m , 别 加 入 2 和 3. % ( /1 0 PP) 将 0p 分 % 2 g 0 g AC 发 泡 剂 , 续 继 共 混 4分 钟 后 取 料 ; 4 将 步 聚 3 中 的 复 合 材 料 在 压 机 中 压 成 长 X 宽 ×厚 为 1 0 ×8 ×3 0 0 mm 的 片 材 , 压
21 0 0年 4月
枣庄 学 院 学 报
J RN F Z z ANG U V S l OU AL O Ao HU NI ER n Y
Ap . 01 r2 0 V0. 7 NO. J2 2
第2 7卷
第 2期
辐 照 交 联 线 型 聚 丙 烯 发 泡 性 的 研 究
董 凯 范宏 ,
(. 1 枣庄 学院 化学与化工系 , 山东 枣庄 2 7 6 ;. 7 1 2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 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分室 , 0 杭州 30 2 ) 10 7
[ 摘
要] 文将 线型聚丙烯辐 照改性后进行 了模压发泡 , 本 并对 发泡材料 的性 能进 行了研究. 结果表 明: 随着辐照 剂量

聚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

聚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

聚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
刘俊;李江平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0(037)001
【摘要】文章介绍了聚丙烯(PP)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的各种方法,其中包括共聚改性、接枝改性、交联改性,共混改性、增强改性、填充改性,综述了各种改性方法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
【总页数】3页(P66-67,38)
【作者】刘俊;李江平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伽马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腈原丝及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J], 冯婷婷;刘梁森;马天帅;徐志伟;李静;傅宏俊;匡丽赟;李英琳
2.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 [J], 王旭; 隋智慧; 伞景龙; 常江; 吴学栋
3.改性聚丙烯纤维研究进展 [J], 武卫莉; 李响
4.聚丙烯材料无卤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J], 汤维;钱立军;邱勇;陈雅君;许博;赵震
5.聚丙烯腈纤维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J], 谢鑫成;凌新龙;莫子英;翁淑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聚丙烯的性能以及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了解标准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并掌握简单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为毕业论文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聚丙烯(PP)的合成和应用可以追溯到上1950年,一位名叫Natta 教授成功地在实验室合成聚丙烯[1]。

大半个世纪过去,几代科研人员的投入大量精力,已经把聚丙烯从实验室产品开发成为富有功能的合成树脂的主导成员。

现今,聚丙烯是热塑性树脂中发展很成熟的种类之一。

我国对聚丙烯的基础性研究已有半个世纪,生产技术从催化剂的获得到聚合工艺的精进,以及新产品和新应用领域的开发都有很大进步,然而,同国外同行研究成绩相比,我国从聚丙烯产品的开发到应用均还存在差距,因此,聚丙烯领域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空间[2]。

聚丙烯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 组成五大通用塑料,其增长速度最快、开发潜力最大的一类树脂[3]。

聚丙烯作为热塑性树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并且价格低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到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丙烯(PP)具有比重小、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成型加工容易、力学性能优异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1],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生产和使用,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成为第二大塑料品种[2]。

聚丙烯的优点得以让其迅速发展,但同时聚丙烯的缺点却也限制了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比如聚丙烯强度不高、易老化、易燃、韧性差、耐寒性差、低温易脆断、成型收缩率大、抗蠕变性能差、制品尺寸稳定性差、易产生翘曲变形等等[3]。

因此,对聚丙烯的改性势在必行。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国内外就开始针对聚丙烯的缺点、对其如何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聚丙烯进行改性,提高了聚丙烯的性能,大大扩展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4-5]。

对聚丙烯的改性方法可划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有共聚、接枝、交联等,物理改性有共混、填充、增强等。

基于有机硅在改性聚丙烯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有机硅在改性聚丙烯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有机硅在改性聚丙烯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改性聚丙烯应用有机硅实验具体操作程序,然后阐述了有机硅在改性聚丙烯不同方法的实际应用,最后总结了有机硅在日常针对改性聚丙烯的韧性、刚性、刮擦性等性能的不同影响作出了深入探究,通过各种实验结果数据表明,增添高黏度聚二甲甲基硅油及其低黏度聚二甲基硅油在改性聚丙烯中效果极其显著,同时产生优良的流动性,且加工性能尤为突出。

关键词:有机硅;聚丙烯;应用;分析一、聚丙烯应用有机硅实验分析(一)原材料主要成分元素第一,聚丙烯来源于燕山石化公司生产,且呈现出密度较低,较强耐应力龟裂与耐化学品性能,投入成本低,可反复二次回收利用等优势,随即被普及使用在汽车、加点及其机械行业当中。

第二,滑石粉来源于泉州旭丰粉体原料有限公司生产;第三,聚二甲基硅油来源于包尔得有机硅研究所生产。

(二)集中应用设备第一,由张家港白熊科美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速混合机;第二,由南京广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螺杆挤出机;第三,由震雄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塑机;第四,由德国徕卡公司生产的偏光显微镜设备。

(三)实验样品制备与检测技艺程序现阶段,需要在聚丙烯中增添弹性体增韧剂、无机矿粉、润滑剂、刮擦剂、抗氧剂等不同试剂的方式采取共混制备来完成聚丙烯性能改变。

与此同时,通过有机硅来完成聚丙烯改性探究工作越来越深入,其呈现出耐高低温度、抗氧化、挥发性低、绝缘性能良好、无毒等特征。

尤其针对本次实验在聚丙烯、弹性体、滑石粉等原材料中添加聚二甲基硅油,随后利用高速混合机将原料均匀搅拌,紧接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排出造粒。

且详尽的原料配比为:70%聚丙烯质量份,20%滑石粉质量份,10%弹性体与聚二甲基硅油质量份。

具体检测技艺程序如下图所展示。

放置24h原料试样试样制备与检测技艺程序第一,挤出技艺通过喂料转速、螺杆转速及其双螺杆挤出机不同区域温度是185 ℃,195℃,195 9℃,200 ℃,200 ℃,200℃。

聚丙烯的改性1

聚丙烯的改性1

V o l.13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 o16 1997年11月POL Y M ER I C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N ov.1997聚丙烯的改性①李 玮 刘佑习(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摘要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由于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共聚、共混、填充、增强等化学和物理方法对PP改性的研究,通过共混改进其低温脆性,提高冲击强度;加入增强剂或填料提高其拉伸强度、硬度,降低成型收缩率,但全面提高聚丙烯的综合性能,须用多组分改性剂共同作用。

另外,还介绍了PP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聚丙烯,改性,共混,填充,增强聚丙烯(PP)是由丙烯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原料丰富,合成工艺比较简单,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PP具有相对密度小、价格低、加工性好以及综合性能较好等特点,其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及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塑料中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但聚丙烯也存在低温脆性、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成型收缩率大、易老化、耐温性差等缺点。

为了长期使用并扩大应用范围,须对聚丙烯塑料进行改性。

聚丙烯的改性,根据其结构分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1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通过接枝、嵌段共聚,在PP大分子链中引入其他组分;或是通过交联剂等进行交联;或是通过成核剂、发泡剂进行改性,由此赋予PP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优良的耐热性和抗老化性。

1.1 共聚改性采用乙烯、苯乙烯单体和丙烯单体进行交替共聚,或在PP主链上进行嵌段共聚,或进行无规共聚,这样可提高PP的性能。

如在PP主链上,嵌段共聚2%~3%的乙烯单体,可制得乙丙橡胶共聚物,属于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同时具有PE和PP两者的优点,可耐-30℃的低温冲击。

1.2 交联改性PP的交联早已在工业上应用,但由于PP结构的原因,交联困难。

聚丙烯酰胺的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聚丙烯酰胺的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聚丙烯酰胺的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志强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8期摘要:改性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絮凝性、水溶性与吸附性,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聚丙烯酰胺的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改性;废水处理;应用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多,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类型与数量也在急剧上升,水质复杂程度更高。

同时,人们也逐步提高了对水环境的要求,而这无疑给水处理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国际上不断致力于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且研发了许多水处理工艺,例如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电渗析法、化学氧化法、吸附法、例子交换法、生化法、絮凝沉淀法等。

其中絮凝沉淀方法在处理污水时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较为常见的絮凝剂大部分都是有机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其中无机高分子其虽然价格不高,不过其需要投入大量物料,所以实际生产的废渣也较多。

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大多数都是水溶性聚合物,分子质量较大,根据其实际电荷不同可以划分成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以及两性絮凝剂。

在诸多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有数聚丙烯酰胺其水溶性出众,但是因为其分子链上的侧基是非常活泼的酰胺基,其能够出现诸多化学反应,所以对其进行改性尤为重要。

一、聚丙烯酰胺阴离子化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絮凝剂在污水与泥浆处理等工作中获得了普及,但是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价格只是阳离子(CPAM)的一般,将其用到碱性泥浆脱水,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在聚丙烯酰胺智联上使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能够将羟基负离子引入,从而将聚丙烯酰的部分性质进行改变。

例如,HPAM的水溶液其形态结构较为特殊,且粘度较高,所以其增粘性与水溶性较佳,不过其也抗剪切、抗盐以及耐温性能较差。

国际上诸多学者为了克服其所存在的缺陷开展有关研究,发现聚丙烯酰胺分子中的-CONH2基团能够发生多类反应,其中将羟甲基引入羟甲基化学反应中容易生成分子间氢键,通过和小分子产生脱水交联以及缩醛反应来将上述缺点克服,从而将其有效的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丙烯交联机理是游离基交联反 应 机 理, 或 叫 有 机 交 联 剂 作 用 机 理。 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夺取
聚丙烯中的氢,由此产生聚丙烯的自 由基和形成在结合的 C-C 键,由于夺 氢反应而产生的叔位聚合物自由基因 在 β 位断裂,与聚合物断裂反应再结 合,而出现与交联反应竞争的化学反 应。
PP 的形变大,要想达到相同的形变, 就必须升高温度,即提高材料的热变 形温度。
凝胶含量的测定
凝胶含量的高低可用来表征交联 PP 的交联程度。如图 3 所示,凝胶含 量随 DCP 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原 因是:当 DCP 含量过低时,不能有效 地引发 PP 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导致 PP 不能有效的交联。随着 DCP 含量的增 加,凝胶含量逐渐增大。但当 DCP 含 量过高时,DCP 分解产生的自由基直接 与交联助剂反应,致使交联助剂被消 耗,不能起到阻止大分子断链、稳定 大分子自由基的作用,降解占主导地 位,因而凝胶含量降低 [4]。在 PP 的化 学交联中,如何使 PP 大分子自由基稳
试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备及聚丙烯的交联机理
将 PP 粉、 丙 酮 和 DCP、 抗 氧 剂、 交 联 助 剂 放 入 高 混 机 中, 盖 好 盖 子。 先低速搅拌 30s,再高速启动 3 分钟, 之后停止搅拌 , 低速放料。混合后的原 料,由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后,投 入 注 射 机 中, 注 射 成 各 种 测 试 试 样, 然后进行各种测试。
结果与讨论
交联助剂对冲击强度的影响
以 系 列 1. 松 节 油; 系 列 2. 松 节 油 / 苯乙烯;系列 3. 苯乙烯作为交联 助剂对冲击强度的影响。交联助剂的 不同结构对性能带来的影响不同。交 联助剂苯乙烯中有苯环,而苯环脆性 大,所以其冲击强度低,从而影响聚 丙烯交联体系冲击强度的提高 [3]。从 图 1 可 以 看 出, 随 DCP 含 量 的 增 加, PP 的冲击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原因是: 适度交联使聚丙烯形成空间网络结构, 有 利 于 吸 收 能 量, 故 冲 击 强 度 提 高。 当过度交联时,交联点过密,两交联 点之间网链教短,往往易造成应力集 中现象,在受到冲击时,易使材料断裂, 故冲击强度下降。
文/王 丽 赵 伟
摘 要:以聚丙烯为基础树脂,采用不同的交联助剂对树脂在力学性 能、凝胶率、热稳定性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交联助剂均有提高 凝胶含量和改善聚丙烯(PP)降解程度、提高力学性能的用途。
关键词:聚丙烯 交 联 凝胶率 Abtracts: Taking the polypropylene as a basis resin,the effect of cocrosslinker on the physical, Gel rate and heat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resin was studied. It wa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co-crosslinker increased the gel content, inhibited the degradation of PP, and improv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P. Keywords: Polypropylene Cross linker Gel rate
王丽: 女,质量工程师,毕业于 黑龙江大学,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 业学士学位,已发表论文4篇。
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 163311
76 塑料制造 PLASTICS MANUFACTURE 2008年3月刊
前言
聚丙 烯(PP) 是 由 丙 烯 聚 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丙烯由于其原料丰富, 合成工艺比较简单,与其他通用热塑 性塑料相比,具有相对密度小、价格低、 加 工 性 好 以 及 综 合 性 能 较 好 等 特 点, 其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及 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耐应 力开裂性和耐磨性,但聚丙烯也存在 低温脆性、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成
图2
图3
78 塑料制造 PLASTICS MANUFACTURE 2008年3月刊
参考文献 1.刘英俊,刘伯元.塑料填充该性[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5 2.舒文艺.塑料,1992,21(5):29. 3.沈静姝,刘松林.聚丙烯交联[J].高分子通 报,1992,17(3):170-176 4.山下晋子,金子东肋(日本).交联剂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51.
定是提高 PP 交联改性效率的关键。凝 胶含量随 DCP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也 表明交联反应确实发生,它与降解反 应是一对相互竞争的反应。
结 论
1、交联反应必须有交联助剂存在 下才能发生。
2、通过改变引发剂 DCP 的含量和 交联剂的种类,可以获得高凝胶率和 性能较好的交联 PP 的产品。
3、 随 着 DCP 含 量 的 增 加, 冲 击 强度逐渐增大,出现极值,然后下降。 以松节油为交联剂,DCP 含量在 0.2% 时, 可得到力学性能好的材料。
改性技术 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编者按:聚丙烯改性的研究是近年比较热络的课题,本文 作者以加入不同交联助剂去改变树脂的各项性能,为树脂改性 提供另一个借鉴思路。
聚丙烯交联改性的研究
STUDY OF CHEM-CROSSLINKING OF PP
pingfanmedia
型收缩率大、易老化、耐温性差等缺点。 为了长期使用并扩大应用范围,须对 聚丙烯塑料进行该性。聚丙烯的改性, 是根据其结构分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嵌段共聚、接枝共 聚、交联或降解等化学反应,使高分 子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性能或全新的性 能。物理该性原则上是指在整个的该 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仅仅依靠 不同组分相互之间和各组分本身的物 理特性、力学形变特性、形态的变化 等实现其性能的改善或获得新的功能。 物理改性的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和填充 改性两大类 [1]。
将塑料中的线型或轻度支化的聚 合物转化为三维网状的体型结构的过 程,称为塑料的交联。PP 的交联早已 在工业上应用,但由于 PP 结构的原因, 交联困难,交联是为了改善形态稳定 性、耐蠕变性,提高强度和耐热性以及 熔体强度,缩短成型周期 [2]。PP 交联 的方法可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氮 化物交联、辐射交联、热交联。PP 经 交联后,既同时具有热可塑性、硬度高、 良好的耐溶剂性、高弹性和优良的耐 低温性能。 在化学交联中,聚丙烯受 到过氧化物激发时的交联,PP 因受到 β 裂解和歧化作用,降解成很多的自 由基团,导致 PP 发生缩聚、降解和氧 化等化学反应。因此 PP 交联必须要在 交联剂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发生 交联反应。通常情况下采用多官能团 体作为交联助剂。交联助剂的作用大 小在于它们与分子自由基的反应能力。 如果这种新的自由基能使大分子的断 链稳定下来,那么大分子自由基之间 的耦合可能性就会增大,相应地就导 致聚丙烯交联度的增大。本文对以 DCP 为交联剂,以松节油和苯乙烯为交联 助剂的 PP 化学交联体系作了较为系统 地研究。
在交联助剂的作用下,随 DCP 含 量的增加,PP 交联体系的耐热温度得 以提高的原因是:交联形成的空间网 状结构,使得 PP 的形变效果好,即分 子链间的交联增加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限 制 了 分 子 在 力 和 热 作 用 下 的 运 动, 宏观上限制了材料的形变量,在同一 外力的作用下,未交联的 PP 比交联的
4、随着 DCP 含量的增加,耐热温 度先升高后降低,适度交联大大提高 了聚丙烯的热变形温度,拓展了它在 高温领域的应用范围。
5、随着 DCP 含量的增加,交联体 系凝胶量是先增加后减小。表明交联 和降解同时进行,是 2 个相竟争的反应。 DCP 含量的增加,表明自由基数目的增 大,过剩的自由基像活化剂一样,使 降解反应急剧发生,影响交联效果。
图1
2008年3月刊 PLASTICS MANUFACTURE 塑料制造
77
改性技术 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热性能实验
在热变形维卡测定仪上测定塑料 的耐热温度,比较各组的耐热性,如 图 2。从图中可看出,交联助剂可以提 高 PP 的耐热性。这是因为松节油结构 中有环脂结构和季碳原子并带有两个 侧甲基,因而其空间位阻大,刚性大。 则 Tg 提高,从而耐热性变好。而作为 交联助剂的苯乙烯因苯环的存在,对 耐热性的提高也有利。
实验部分
实验原料
聚 丙 烯(PP); 过 氧 化 二 异 丙 苯 (DCP);抗氧剂(BHT);松节油;苯乙烯。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冲击试验机 VJ-40 型,承德产 塑料挤出机 SJ-20-25,上海产 热变形维卡测定仪 XWB-300A 型, 承德试验机厂 注塑机 SZ-100/80,上海产 凝胶量测定仪,自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