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编写人: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牢固掌握16-20课的字词及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16-20课的主旨,并积累优美语句。

3.通过复习重点课文、重点段落,进一步学习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并学会从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4.重点掌握并熟读背诵《口技》中的文言常识。

5.通过复习,再一次领悟我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熟记相关的戏曲知识。

复习过程:

一、基础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惮()踱()撇()蘸()

归省()行()辈凫()水飞溅()晦()暗冗()杂羁()绊蓦()然端凝()搏()击烧灼()朱砂()静穆()嗔()视撺()掇()

咿()哑()大彻()大悟本色当行()浑身解()数参()差()不齐

叱()咤()风云2.根据拼音写汉字

kuáng()舞 kàng()奋 yōu()暗 qiè()意

疏mì()口头chán()清yáng() càn()然 pín() cù()离hé()悲欢

低回wǎn()转变huàn()多姿尽态极yán() xī()xī()相通

3.解释下列词语。

絮叨

礼数

撺掇

委实

依稀

自失

弥散

飘渺

棹着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本色当行

颦蹙

粲然

嗔视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惊鸿

浑身解数

离合悲欢

息息相通

二、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作者(),本文选自()。

2.《安塞腰鼓》作者()。

3.《竹影》作者(),原名(),浙江崇德人,现代()、(),本文选自()。

4.《观舞记》作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本文选自()。

5.《口技》作者(),字(),福建晋江人,()代顺治年间进士。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代()编选的()小说。

三、课文主旨

1.《社戏》以“我”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表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反映了“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特点,而且反映了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3. 《竹影》全文以“竹影”为线索,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4.《观舞记》由正题与副题组成。正题点明中心话题——观舞,副题充满感情,是对正题的具体化说明。文章先从一个观赏者的角度写自己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总的印象,然后具体描写他们的舞蹈,最后写出观感。

5.《口技》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写一家人由睡而醒,再写一家人由醒复睡,接着写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再从宾客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烘托,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

四、重点课文重点段落分析。

1. 《社戏》

⑴重点段:P121 第10-13段①环境描写:具体描写的景物

②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具体景物)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第11段)a.比喻、拟人;b.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④“我”的心理变化:轻松—急切—陶醉

⑵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

⑶P128 课后练习三

2.《安塞腰鼓》

⑴修辞:比喻、排比(增强语势)、反复(强调)P134练习三

⑵P133课后练习二

⑶全文结构:打鼓前(安静)—打鼓中(舞动)—打鼓后(寂静)

⑷主题思想:借安塞腰鼓表达生命、力量之美。

3.《竹影》

⑴重点段:P138 第5-6段

①竹子难画在哪里?(第5段)

②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⑵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⑶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4.《观舞记》

⑴修辞:排比(2-5段)、比喻、引用(白居易的诗句)⑵五个角度描写舞蹈美:神态、舞姿、服饰、外貌、动作(飞动的美)

⑶侧面描写(P144第17段从“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铮铮的弦响”)

五、《口技》文言常识

⑴词语解释:P1482、4、8、9、10;P149 1、2、3、4、5、8、9、10、11、12、

13、17;P150 1、3、5、6、7、8、9、10、11

⑵通假字:“坐”通“座”

⑶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⑷侧面描写(第2-4段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其余部分)

⑸P151课后练习二、三、四

⑹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六、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1.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形式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2.戏曲剧种简介:

中国戏曲之母——昆剧东方歌剧——京剧芬芳的泥土气息——黄梅戏3.京剧脸谱上的颜色往往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

红脸——含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表神秘,代表神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