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考试之缩醛缩酮的命名
9有机化学第九章醛和酮

O CH2CCH3
甲基苄基酮
2、复杂的醛酮用系统命名法
命名原则: 主链:含羰基的最长碳链 编号:使羰基的位次最小
(1)脂肪醛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称某醛
4 3 C2H3 1
H3C
H2C
CH
a
CHO
2-甲基丁醛 a-甲基丁醛
(2)脂肪酮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称某酮
5
C H 3 O
4
3 21
C H 3 H CH 2CC C H 3
4-甲基-2-戊酮
(3)不饱和醛酮要标出不饱和键位置
O
4 3 21
5 4 3 21
C H 3 C HC H C H OCH3CHCH C CH3
2-丁烯醛
3-戊烯-2-酮
(4)含芳香环的醛酮以脂肪醛酮为母体
O
CH2CHO
CH3
苯乙醛
苯乙酮
(5)环酮根据碳原子总数及所含羰基数 称为环某几酮
H3C 3 2
含有a-氢的醛酮具有一定的酸性是因为:
(1)受到邻近羰基的吸电子作用影响,使C-H键 的极性变大,a-氢易成质子形式离去;
(2)a-氢离去后所形成的共轭碱因存在P-π 共轭, 而得到稳定。
HO
OH- - O
RCHCR'(H) RCCR'(H)
-HOH 负 碳 离 子
O-
R CH C R'(H)
负烯醇离子
2C2H5OH 干燥HCl
CH3CH CHCHO OH OH
OC2H5 CH3 CH CH CH
OC2H5
KOMHn-O4
CH3
OC2H5
CH CH CH
H2O H+
OH OH OC2H5
有机化学第八章醛酮醌

乙酸中也含有CH3CO基团,但不发生碘仿反应,为什么?
乙酸在NaOI条件下,形成CH3COO-,氧负离子 与羰基共轭,电子均匀化的结果,降低了羰基碳的 正电性,因此氢活泼性降低,不能发生碘仿反应。
3、氧化反应
由于醛的羰基碳上有一个氢原子,所以醛比酮容易氧 化;使用弱的氧化剂都能使醛氧化:
• 凡碳上有氢原子的-羟基醛都容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 ——烯醛。 • 含有氢原子的酮也能起类似反应,生成,-不饱和酮
补充: • 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产物。
• 两种不同的含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之间进行羟醛 缩合反应(称为交叉羟醛缩合);若参加反应的一种 化合物不含-H原子,产物种类减少:
(黄色) 熔点 116℃
醌氢醌(暗绿色) 171 ℃
无色
• 对苯醌与对苯二酚可生成分子络合物,称为醌氢醌, 其缓冲溶液可用作标准参比电极。 • 对苯二酚的水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先呈绿色,再 变棕色,最后也析出暗绿色的醌氢醌晶体。
二、 萘醌 — 维生素K1、K3为萘醌衍生物。 黄
萘醌:有1,4-、1,2-和 2,6-三种异构体。
(3) 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转化为烃 • 将醛、酮用锌汞齐加盐酸还原成烃:
• 这是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一个较好方法,在有机合成上
常应用(注意:对醛-CHO而言还原到甲基-CH3)。
•芳烃与直链卤烷进行傅-克烷基化反应有重排,所以可先进 行傅-克酰基化反应再用克莱门森还原反应制取直链烷基苯:
色 挥
发
•1,4-萘醌的制备1
性
固
•工业上用氧气氧化。
体
•1,4-萘醌的制备2
双烯合成
氧化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

—制备增加2个C原子的伯醇:
+
H2C CH2
-+
RM gBr
O -
(C2H5)2O
R C H 2 C H 2 O M g B r
H 3O + H O C H 2C H 2R
精选可编辑ppt
42
33.
CH3 ( NBS )
CH2Br
Mg
(
干醚
CH2MgBr )
① O / 干醚
(
② H3O+
CH2CH2CH2OH )
R C O R '+H 2 O H +
R CO +2 R 'O H
(R '')HO R '
(R '')H
精选可编辑ppt
33
H +
O O C H 3
( )+ ( )
O
CH2CH2CH2CH CH3OH
HO
O
O
O
C OCH3 H
O O
C OCH3
H OC H2CH 2OH
精选可编辑ppt
34
(3)活性:醛>酮 酮一般用原甲酸三乙酯形成缩酮
O C
羰基
第十一章 醛、酮
–CHO
醛基
O HCH
O
RCH
甲醛 醛
O
C
酮基
O
R C R' 酮
精选可编辑ppt
1
烃基
脂肪族醛和酮 芳香族醛和酮
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
的分类 烃基是否饱和 不饱和醛和酮
一元醛和酮
羰基个数 二元醛和酮
多元醛和酮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2)

2020/8/3
11
2. 炔烃和胞二卤代物的水解
3. 烯烃的臭氧化
2020/8/3
12
4.烯烃的羰基化法 烯烃的羰基化法是制备醛的重要方法。反应一般需要高压和过渡金属催化,最常用的 催化剂为羰基钴
5. 傅-克酰基化
2020/8/3
13
6. 瑞默-梯曼(Reimer-Tiemann)反应
2020/8/3
2.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反应相对困难;常用原甲酸酯在酸催化下与酮反 应来制备缩酮,例如:
2020/8/3
20
3. 环状缩醛或酮——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团
缩醛或酮结构特征,醚,对碱性条件、亲核 试剂稳定;将醛/酮羰基转换为缩醛或酮, 对碱性条件、亲核试剂稳定
2020/8/3
21
4. 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例如:氢氧根代替水做亲核试剂
第9章 醛和酮
2020/8/3
1
2020/8/3
2
1. 醛和酮的结构及命名 2. 羰基的结构、亲核加成反应概述,底物对亲核加成反应的影响 3. 羰基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包括:与氢氰酸、格式试剂、炔负离子的反应
4. 羰基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包括半缩醛(酮)、缩醛(酮),有机合成中的 保护和去保护
最常用的氧化剂: (1) 高锰酸钾 (2) 铬氧化剂
铬酸(适合于将仲醇氧化为酮 ) Collins试剂 [C5H5N] 2CrO3 in CH2Cl2 氯铬酸吡啶盐(PCC) 重铬酸吡啶盐(PDC) [C5H5NH] 2[Cr2O7]
2020/8/3
10
Swern氧化 Swern氧化的反应活性高,特别适合于有立体位阻的醇的氧化,但通常都需要在低 温下进行。 二甲基亚砜-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MSO-DCC);二甲基亚砜-乙酸酐 (DMSO-Ac2O); 二甲基亚砜-三氟乙酸酐[DMSO-(CF3CO)2O]; 二甲基亚砜-草酰氯
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第十一章醛、酮教学要点:掌握醛、酮、醌的结构、性质、制备;掌握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
教学时数: 10 学时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自制模型含有羰基(C=O )的化合物为羰基化合物。
R 1、R 2均为烷基时,分子称为酮;R 1、R 2有一个或二个为氢分子称为醛。
在醛和酮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 C=O ,统称羰基化合物。
醛( Aldehyde )的通式为 RCHO 或 ArCHO ,酮的通式为 RCOR ’或 ArCOR 和 Ar 2CO ,由于羰基是醛和酮这两类化合物共有的官能团,所以在化学性质上醛和酮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由于醛的羰基上连有一个氢原子,又使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一、 醛和酮的结构和分类 1.醛和酮的结构在醛、酮分子中,羰基碳原子以sp 2 杂化状态与其它三个原子成键,羰基碳原子的P 轨道与氧原子上的P 轨道以相互平行的方式侧面重叠形成π键,即羰基是一个平面构型的;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三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相互间的键角约为120度,而π键是垂直于这个平面的。
在羰基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明显大于碳原子,所以羰基中双键的电子偏向氧原子一方,这种电子偏移造成了羰基具有极性,而且氧原子是富电子的,碳原子是缺电子中心。
羰基是一个较强的极性基团,羰基的氧原子具有一定的碱性。
羰基具有极性,醛、酮是极性分子,小分子的醛、酮其极性的是较强的由于羰基具有强吸电子作用(—O R 1CR 2C,—I),使连接在羰基上的烷基显示出明显的供电效应(+I,+C),烷基的这种给电子作用使羰基碳原子上的缺电子性质有所减弱,而且也使羰基化合物的稳定性有所增加。
2.分类根据醛、酮的羰基上连接烃基的情况,可把醛、酮分为脂肪族和芳香族醛、酮两大类,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又可分为饱和及不饱和醛、酮。
由分子中含有羰基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二元、多元醛、酮等。
羰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醛、酮称为芳醛或芳酮。
有机化学-第八章-醛酮的命名、化性及制备

醛酮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及制备本章要点一、分类命名和结构二、主要化性(一)醛酮1、亲核加成(水/氢氰酸/亚硫酸氢钠/醇/羰基试剂/格式试剂/烷基锂/金属炔化物)2、α-H的反应(卤代/卤仿反应,羟醛缩合)3、氧化还原(不同还原体系产物不同)4、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征反应(了解)(二)醌1、C=C亲电加成2、C=O亲核加成3、共轭体系1,4-加成一、醛酮的命名1、含CO、较多取代的最长碳链→⨯醛、⨯酮2、CHO总是1位,不饱和醛酮的C=O位号﹤重键3、酮离羰基最近端起编,羰基位次要标明(有些可省)4、有环基取代→环基作取代基5、环酮命名与酮类似,加前缀→环⨯酮例题:1、CHO2、HO CHO3、PhCH=CHCHO4、OHC CHO5、COCH36、CO7、COCH2CH39、H3CO COCH39、(CH3)3CCOCHCH3CH310、CH3CHCHCOCH3CH311、CH3COCH2COCH312、OBr13、CH3O14、CH3O15、COHOOH16、CH3COCH2NH2解:1、苯甲醛2、对羟基苯甲醛3、3-苯基-2-丙稀醛4、乙二醛5、苯乙酮6、二苯甲酮7、苯丙酮8、对甲氧基苯乙酮9、2,2,4-三甲基-3-戊酮10、3-甲基-4-苯基-2-戊酮11、2,4-戊二酮(乙酰丙酮,acac.) 12、2-溴环戊酮13、4-甲基-2-环己烯酮14、4-甲基-2,4-环己二烯酮14、3,4’-二羟基二苯甲酮16、对氨基苯-2-丙酮二、醛酮的结构特点COδδ+1、醛酮中的羰基是极性双键,由于氧的电负性强,因此碳上带有δ+,氧上带有δ-;2、δ+的碳与δ-的氧比较而言,前者更易受到试剂(亲核试剂)的进攻,因此羰基的加成属 于亲核加成;3、受羰基影响,α-H 具有一定的酸性,可发生卤代等反应;4、羰基的氧化度处于中间状态,可继续氧化亦可被还原。
三、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H Cα-H的反应氧化还原醛的反应(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通式:CNuO C O δδ++ Nu -E+NuC OE注:(1)羰基加成反应属于亲核加成,有别于C=C 的亲电加成,因此,易与C=C 加成的试剂如卤素、卤化氢等,就不易与C=O 进行亲核加成;反之同理。
有机化学第10章 醛和酮

Witting反应是在醛酮基碳所在处形成碳碳双键的一个重要方法,产物中 没有双键位置不同的异构体。反应条件温和,产率也较好,但产物双键 的构型较难控制。 Witting也因该工作而与Brown H C共享了1979年的诺 贝尔化学奖。 另一种类型的磷叶立德试剂是霍纳(Horner L)提出的:用亚磷酸 酯为原料来代替三苯基膦与溴代乙酸酯得到的试剂磷酸酯,后者在强碱 作用下形成Horner试剂。
另一种类型的磷叶立德试剂是霍纳(Horner L)提出的:用亚磷酸 酯为原料来代替三苯基膦与溴代乙酸酯得到的试剂磷酸酯,后者在强碱 作用下形成Horner试剂。
补充: 醛、酮与炔化钠的加成
R-CC-Na+ NaNH2 (-NH3) R-CCH +
C=O
NH3(液) 或乙醚
C C ONa CR H O 2
•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七元环以下的环酮)与之反应,生成
• -羟基磺酸钠
白色
过量
在酸碱下可逆反应,分离提纯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基取代, 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比较高。
3、与醇的加成
*1 反应情况介绍 ① 与醛反应 CH3CH=O + CH3CH2OH
(hydrazine)
C 6H 5 H C O + H2NNH O2 N NO2
(hydrazone)
C 6H 5 H C NNH O 2N NO2 + H 2O
2,4–二硝基苯肼
O O + H2NNHCNH2
2,4–二硝基苯腙
O NNHCNH2 + H2O
氨基脲
(semicarbazine)
缩氨基脲 (半卡巴腙)
有机化学-醛酮

例1:
PPh3 + phCHO
?
6、与磷叶立德反应
例2:
CH2
例3:CH3ClH-CH2-OH CH3
CH3ClH-CH=CH2 CH3
7、与Schiff (西夫)试剂的反应
品红(染料)+SO2
无色品红醛试剂( Schiff)
甲醛 无色品红醛试剂 其它醛
硫酸 紫红色
紫红色
无色
酮 无色品红醛试剂 不反应(颜色不变)
Rˊ-CH-R OH
(仲醇)
O Rˊ-C-ˊRˊ+RMgX
OH
①干醚 ②H+, H2O
Rˊ—C—Rˊˊ (叔醇)
R
O RCH
+ HO R'
干燥HCl
OH RCH
半缩醛
H2O
O R'
OH
RCH O R'
HO R' 干燥HCl H2O
O R' R C H + H2O
O R'
缩醛
H2C H2C
H2C
OH O 干燥HCl
ll CH2=CH-CH2-C-CH3
?
CH2=CH2CH2CH2CH3
O ll CH3-CH-CH2-C-CH3 Cl
? CH2-CHCH2CH2CH3
Zn-Hg HCl
Cl
O C CH2CH3
H2N-NH2,NaOH 二缩乙二醇,200oC
CH2CH2CH3
(三)氧化反应
1、醛的氧化(R-CHO 氧化剂 RCOOH)
γ-溴丁醛 γ-bromobutyraldehyde
酮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