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框架图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三、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 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 同丰富了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乡土叙述体:
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传》萧军
2024/3/12
小说由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表现范围的 广阔成为文学的主要体裁。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 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所产生 的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 容形式上的全方位的革新。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 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共识。
注,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潜在影响开始凸显。
(商品文学、官方文学、纯文学)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王朔《动物凶猛》
《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米》,《妻妾成群》 格非 短篇小说《欲望的旗
陈忠实《白鹿原》 毕飞宇《青衣》
帜》
史铁生《命若琴弦》
阿城 《棋王》
王小波 《青铜时代》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 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文写作,并广泛吸 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革命文学”
一、“五四”所开启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 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 空前政治化;
2024/3/12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而是被迫反应,这 种创伤经验使中国现代性同时面对反抗传统的难 堪与质疑西方的尴尬。西方现代性无力为中国现 代性提供一个完整体系而是在知识和价值之间充 满了巨大裂痕,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 代性具有两面性: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直企图以断 裂方式展开:“文学革命”率先触发由传统向现 代的激变,“革命文学”更以激进方式为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鸣锣开道,“社会 主义文学”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意识 形态,文革中大字报铺天盖地淹没冤死者与惨死 者的尸体,改革文学又为改革摇旗呐喊20世纪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始终在激进中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钱理群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现代文学三十年

1.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里的文学。
其内涵包括:“现代性”和”直线向前和不可重复的时间。
2.现代文学的本质特点:@最注重创新而又最懂得继承。
@中外文学的碰撞和交融。
@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个性和人性的追求以及对自身的剖析与批判。
3.第一个十年:开拓与奠基的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文学革命的发生,新诗、小说、散文、话剧等领域的创作以及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学开拓者的创作。
第二个十年:发展时期主要内容包括左翼文学成为主潮,其他文学思潮与流派呈现繁荣的局面,各类文体逐步成熟,以及茅盾、巴金等人的创作情况。
第三个十年:逐步成长时期主要包括看站文艺,解放区文艺运动,国统区文学运动,沦陷区文学创作以及爱情,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创作。
(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中,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结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
)4.晚清文学对五四文学的影响: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小说和戏曲的地位提高) @翻译文学的繁荣林纾翻译了一百多本书(硬译:一字一句的翻译;意译:大致意思的翻译)@“小说界革命”对晚清以后的小说创作和繁荣起了主要的作用。
小说界革命:谴责小说——时事化、新闻化、漫画化《赛金花》《妓女传》言情小说吴研人的《恨海》是第一部被称为“言情小说”《玉梨魂》被称为“中国爱情小说的鼻祖”侦探小说程小青的《霍桑探亲》)晚清小说创作模式的转变:@倒装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注意第一场景、心理等描写晚清开始出现话剧的萌芽现代出版业兴起和繁荣的原因:@近代报纸兴起。
@杂志,书籍出版数目之多白话文的兴起:@白话报纸的出现:代表人物——裘廷梁。
@文言小说、散文逐渐趋于白话@翻译小说多用于百话5.《新青年》1.直接催生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他的两项主要任务@倡导思想自由,重新批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
@广泛的引进和吸收西方县先进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30年

读者群体扩大化
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使得 中国现代文学的读者群体不断扩 大,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读 者都能通过网络接触到丰富的文 学作品。
互动性与参与性增
强
网络时代的文学创作更加注重与 读者的互动和参与,作者可以通 过网络与读者进行即时交流,了 解读者的反馈和需求,调整创作 方向和策略。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中国现代文学积极借鉴和吸收世 界文学的优秀成果,拓展创作视 野,丰富文学内涵,使作品具有
更加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表达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在保持本土特色的 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派、后现代派等多种 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
感染力。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与传播变革
创作方式多样化
网络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加 便捷的条件,中国现代文学的创 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网络文 学、博客、微博等多种形式。
创作主题与风格特点
创作主题
反映社会现实、探索人生意义、 追求个性解放等。
风格特点
语言质朴自然,注重人物塑造和 情节构思,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色彩。
对后世影响及价值评估
对后世影响
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价值评估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读者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 剧等多种体裁,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
文学具有审美、认知、交流和娱乐等 功能,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 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经历了多次文化变革和文学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 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五、鲁迅思想
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
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不是 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 。用怀疑主义的 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 明进行批判的。鲁迅总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 “真理”中发现荒谬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从来如 此就对吗?”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 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2、生平:少年时代。青年时代。日本留学。回国“幻灭” 。排遣寂寞。彷徨之 路。文艺论争。
二、关于鲁迅的作品
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至1936年10月19 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 两部现实题 材作品《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故事新编》。3部散文集《野 草》《朝花夕拾》《两地书》。16部杂文集《热风》 《坟》 《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事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 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 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现代文 学是“鲁迅时代”的文学。
郭沫若:“大哉鲁迅!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 后,无数鲁迅。”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 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 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 国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 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毛选》 第二卷)。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一九二七 战争中,创作一度沉寂。但这一时期开始发展
年四一二事 的「革命文学」对下一时期无产阶级文学兴起
变
奠定基础。
表 4: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趋向
特点
例子
一
理性精神的显现
鲁迅<吶喊><彷徨>
二
感伤情调的流行
冰心<超人>、许地山<命命鸟>等。
三
个性化的追求
郭沫若<女神>、鲁迅<野草>等。
四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写实小和抒
阶级文学,形式 芜、萧红等。 县长><凶手><<
情小说流派
方面偏于向外
南行记>><<呼兰
按意识型态
国小说学习。
汀传>>等
8
通俗 小说
内心世界
强调表现人的内 穆木天、王浊清
心感觉
<或人的悲哀><丽石 的日记><曼丽>等。 <<玉梨魂>><<孽冤 镜>>
<<广陵潮>>
<<南国相思谱>>
<<江湖奇侠传>>
「霍桑探案」系列 <<古戍寒笳记>>
<<尝试集>><<瓦釜 集>><<扬鞭集>>等。 <<女神>>
<<繁星>><<春 水>><<流云小诗>> <<红烛>><<志摩的 诗>>等 <旅心><圣母像前>
新写实主义, 使许多作家都错误地以为不
下半年
文学理论
看重客观的 能再写自我的情感心理,只能
真实性,表现 写群像,公式化、概代化弊病
出革命的理 普遍。
想主义气度。
一九二九年 国民党中央 国民党
「三民主义 始终未形成中心理论也无较
九月
宣传部召开
文艺」,公开 象样的创作,造成三零年代政
全国宣传会
宣言打倒「革 治、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的
十一月
决议
研究会
众化」
代化与民族化发展有重要意
义。
一九三二年
胡秋原、苏 政治主张不 暴露左翼文艺理论批评界的
汶
可主观地过 贫弱。
7
一九三三年 十一月
论文<关于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与 革命浪漫主 义」
一九三六年 左联解散 六月
剩,破坏艺术
的形式。
周起应
以「社会主义 为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
现实主义」作 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
命
罗家伦 月刊
学,影响越来越
大。
批判黑 周作人、 <论黑幕><关 集中力量摧毁当
幕派 钱玄同、 于「小说世 时较有影响的旧
鲁迅 界」>
文学阵地。
旧文学 林纾 <论古文白话 引起更大的攻
势力的
之消长><致蔡 击。
反击
鹤卿太史书>
五四运 陈独秀、 「新思想、新 五四运动纳入新
动
李大钊、 学术」
文化运动最有力
郭沫若<女神>、冰心和宗白华的小诗等。
表 5: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
各类文学创作(一)
项目 发展概 重要派别 主张
作家
况
说 翻译小 林译小说 开小说之风气 林纾
4
代表作 意译西欧小说
说为培 基,五四 运动小 说时取 得文学 的正宗 地位。
问题小说
人生派写 实小说 乡土小说
关注思考,为爱与 美的鼓吹者。
人「平民文学」及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
四 创作部份
有引人注目的实绩。如鲁迅的小说、报刊上陆继推出的新文
学作家及其作品。
总 整体
带来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位的大革新,把中国文学推进
结
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表 3: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潮流
阶段 时间
特色
名家名作
一
一九一七年 文学革命初期,新文学创作才刚萌芽,一般小
生于四川,曾 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 女神>><<瓶>><<前芧>><<恢复>>
留学日本。 历史剧作家。其诗集<<女 等。
6
神>>成功把时代需要和 诗人创作个性统一,有自 我抒情主人翁形象,其艺 术想象力、形象特征和形 式也有了创新。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六月)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月到一九 说还很粗浅,旧文学的痕迹较为明显,多为反
一九年五四 对文言文才尝试写白话作品,为一个准备阶
运动开始
段。
二
五四运动到 思想最开放、创作最活耀的时期。开始形成创 鲁迅、郭沫若的
一九二六年 作流派、各类文体也有了较大发展,新文学站 大部分诗作
三一八惨案 住脚跟。
三
三一八惨案 许多新文学作家投身到南方革命阵营和北伐
为无产阶级 法」的偏误,但因作者对此理
文学的一种 论的不够体认,造成发展和理
基本创作方 论原意不合。
法
国民党和左 遭国民党查 虽只存在六年时间,但对后来
联
通逮捕甚至 文学发展有巨大影响。
杀害
表 8:自由主义对左翼文学的批评声浪
人物
批评
主张
梁实秋
「文艺而躲避人生,这就是取消了 「文学里面是要有思想的骨干,然后才
审视和表现及自然本性的流露。
朱光潜、沈 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主张的文学艺 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
从文等(京 术与无产阶级事业密切联系尖锐对
派)
立。
各类文学创作(二)
表 9:第二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
项目 发展概况
重要派别 主张
作家
代表作
小说 上一时期的 左翼
社会写实、无产 茅盾、丁玲、艾 <<母亲>><代理
冷静客观的叙述
浓重的乡土气息 和地方色彩
冰心、王统照、许 <是爱情还是苦痛><
地山等。
花匠><斯人独憔悴>
等。
叶圣陶、王鲁彦、 <<柚子>><<怂恿>>
彭家煌等。
等。
鲁迅
<孔乙己><风波><故
乡>等。
创造社
强调小说的主观 郁达夫 性和抒情性
<茑萝行><青烟><春 风沉醉的晚上>等。
通俗 小说
新诗
抒情派
议
命文学」和 不平衡现象。
「无产阶级
文学」
一九三零年 中国左翼作 左联、瞿秋 左翼文学运 引起国民党宣传部门的恐慌,
三月
家联盟成立 白
动、成立马克 但无力抗制;对宣传马克思主
思主义文艺 义文艺思想产生很大的推动
理论研究会 作用;且加强了与世界文学,
尤其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
动的联系。
一九三一年 左联执委会 文艺大众化 「文学的大 引起讨论,对于促进文学的现
研究架构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 ()
() () () () ()
() () () () ()
() ()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8~1937.06)
第三个十年 (1937.07~1949.09)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通
通
通
小俗新
因为小 鸳鸯蝴蝶
说在中 --礼拜
国传统 六派
上原本 讉责小说
就是闲
书小道, 社会小说
新文化
运动后 新文学
武侠小说
迫使旧 派向俗 定位。
侦探小说 历史演义
五四运 早期白话
动产生 诗
新诗
湖畔诗
小诗派
前期新月 派 早期象征 派
创作表现作者的 内心要求 清末明初专写才 子佳人题材
庐隐、淦女士 徐枕亚、吴双热
文学本身的任务」、宣称攻击资产制 能有意义,要有道德性描写,才有力
度即是反抗文明。
量。」「天才论」
朱光潜
「十九世纪所盛行的『为文艺而文 强调文学洗刷人心、再造民族灵魂的作
艺』的主张是一种不健全的文艺观」 用。
林语堂
排斥自我之外的国定、民族、人民、 「性灵文学」──强调对内灵魂的自我
社会的关注与探索。
无产阶级 诗歌
新诗为无产阶级 领导下的民主革 命工具
蒋光慈
<<新梦>>
5
散文 戏剧
成就很 随感录作
高。「新 家群
文学成 言志派
绩第一
是小品 文学研究
文字,含 会
讽刺的,
分析心 创造社 理的,写 语丝派 自然的,
往往着 不多,而 余韵曲
现代评论 派
包。」
中国现 春柳社
代话剧
萌芽与 诞生到
进化团
小剧场 运动的 倡导
成果 大杂志使用、教育部国文课教育统一运用。
二 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 各式各样学说的引入,呈现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
文学社团群起
放。
三 文学理论建设
理论先行,后创作实践。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新文学发展的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