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
本科社会学毕业论文——差序格局理论研究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一、前言 (1)二、对“差序格局”的理解和认识 (2)三、差序格局理论的扩展 (4)(一)姻缘关系和拟似血缘关系扩展了“差序格局”的边界 (4)(二)利益因素的突显丰富了“差序格局”的内涵 (5)(三)“差序格局”从“乡村版”走向“城市版” (6)(四)“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二元并存 (7)四、对差序格局理论现实表现的研究 (8)五、总结和思考 (9)(一)研究成果综合分析 (9)(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三)差序格局理论研究新趋势的认识 (11)六、结束语 (13)谢辞 (14)参考文献 (15)摘要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
在费先生提出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围绕其理论内涵、发展趋势等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看法,丰富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与内涵也在不断扩大。
如,姻缘关系、拟似血缘关系渗入“差序格局”,利益也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们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
通过对诸多研究资料的分析,对差序格局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目的在于阐明有关主题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差序格局;内涵;理性化The Overview of Pattern of Differential TheoryABSTRACTProfessor Fei Xiaotong put forward the formous concept of “pattern of differential”in his early book “Earthbound China”. After Mr. Fei proposed this concept, the academic circle proposed the different views to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from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round the theory’s connotation,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etc.. Meanwhile, with the changes of society, the pattern of differential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scope of the Chinese local society has been expanded.This relation concerning marriage, draft blood relation permeate the pattern of differential, interest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degree which dertermines close and dis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n the pattern of differenti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ny studies, this article want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pattern of differential”and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motion about this theory's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pattern of differential;connotation;rationalization一、前言(一)研究的背景“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做出的经典概括,十分符合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本质。
差序格局

思考探究
1.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 么? 2.西洋社会和中国传统社会对“国家”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试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给以下概念下定义。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个人主义 自我主义
方法指导: 第一步:细读第一篇《乡土本色》,筛选出诠释“乡土
社会”这一概念的语句。 第二步:对筛选出的语句进行梳理、整合。
差序格局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思维导图展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批注展示交流
问题导引
• 1.中国传统社会中“私”的根源是什么? • 2.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讨论中国人的“私”? • 3.为什么中国“家”这个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 • 4.作者用蜘蛛网作比喻,突显了中国社会中亲属关系的什么特点? • 5.将地缘关系和亲属关系相比较,目的是什么? • 6.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 7.传统社会关系以“己”为中心,其实质是什么? • 8.“个人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概念总结:乡土社会是人们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式,聚村而居,相 互熟悉所形成的一种基层社会结构。
差序格局定义
•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 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 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 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Hale Waihona Puke 示范:原文语句乡土社会特征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基层上”“中国社会”概念的外
。
延;“乡土性”概念的本质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土气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 不流动,聚居 地上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 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 熟人社会(礼俗社会) “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 会。
“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

“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卜长莉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极为重要的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特点。
但是,这一概念是在一种类似于散文风格的文章中提出来的,基本上没有理论的概括和说明;对其进行的分析,基本融化在一种叙事式的描述之中。
在费先生提出“差序格局”概念之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社会学界的其他人,都缺乏对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研究,更少有将这一分析与对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变迁的研究联系起来。
本文试图对“差序格局”这个蕴涵着极大解释潜力的概念进行理论上的诠释,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揭示其现代内涵。
一、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模式的理论诠释中国传统社会是指“从秦汉到清末这一段两千年的中国而言的”。
“属于工业革命之前的,传统性的农耕社会”(金耀基,1999:7)。
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以农业为基础产业;全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2.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家庭组织和血缘关系。
3.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封闭性。
4.社会管理以传统权威为基础,家长制管理是其主要管理方式。
5.社会分工和分化程度很低,社会的同质程度较高(刘祖云,2000:42-43)。
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相适应,与西方社会“团体格局”(独立的个体之间的交往)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相区别,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概念,形象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点:“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费孝通,1998:26)。
“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的,表明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亲疏远近。
那么,能够造成和推动这种波纹的“石头”是什么呢?费孝通先生明确地讲到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的投影”又形成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是不可分离的(费孝通,1998:70)。
费孝通的_差序格局_理论及其发展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及其发展□于光君[内容摘要]“差序格局”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实质是家庭本位主义,“差序格局”的社会必然是“礼治”的社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差序格局”从“农村版”走向“城市版”,“差序格局”的内涵在丰富,边界在扩大。
[关键词]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家庭本位主义[作者简介]于光君,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2004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的,金耀基认为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的。
费孝通则认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
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费先生用近似散文风格的语言,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差序格局”理论进行了诠释。
一、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诠释1.“差序格局”产生于农耕文明。
为什么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而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呢?费先生认为,两种格局的差异根源于两种不同的经济文明。
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产生于游牧文明。
费先生认为,西方社会“团体格局”的结构很可能是从初民的部落形态中传下来的,部落形态在游牧经济中很显著的是“团体格局”的。
生活相依赖的一群人不能单独的、零散的在山林里求生,他们必须依赖于团体生活,因此,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是“团体格局”的。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产生于农耕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农耕文明孕育了“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在一个安居的农业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在缺少变动的农业社会中,人伦差序是根据血缘确定的,因此,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
2.“差序格局”的实质是家庭本位主义。
费先生认为,“团体格局”体现的是个人主义。
在“团体格局”中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人所私有。
因此,个人和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很明确的。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差序格局一、差序格局的提出XXX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
在XXX之前,法国社会学家XXX(XXX)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XXX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1、XXX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普通投入水中,和他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普通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图:差序格局下的“人”注:自我处在同心圆的中心,每一层同心圆代表一种私人关系。
同心圆距“我”越近,与“我”的私人关系越亲密。
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第一,差序格局以每小我本人为中心;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本人的社会影响;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3、差序格局的表现一)生活层次XXX通举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作为差序格局的表现,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差序格局可大可小,且会伸缩变化,其大小及变化都取决于处在差序格局中心的自己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势力的大小及变化。
差序格局的理论综述_王雪

( 2) 利益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在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 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利益”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们 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某种程度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建立强化了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意义, 在经济体制 转轨过程中, 功利及利益的理性计算已经成为中国农民关系 的新趋向。经济利益成为亲属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 亲属家 庭走到一起除了沟通感情以外, 更主要的是为了在生产上更 有效地合作和经济上的互利。当关系最亲密的小家族 ( 男方 三代之内家庭组成的群体) 中有了矛盾时, 与姻亲家庭合作 的比例就会大大增加。因此, 经济上的互利可以使亲属关 系更加紧密, 经济利益上的矛盾也可以使亲属家庭之间相 互疏远。 ( 3) 团体格局进入“差序格局” 通过对农民工进城后建构的城市社会网络分析, 看到在 该网络内人们之间以工具性行动为主, 讲的是利益和权利, 带有较强的算计和功利色彩。人们之所以建构这样一个网络 并结成一个团体, 是由于这些人具有不同的资源, 加入这样 一个团体将会获得自已所需要的但通过“差序格局”这种初 级社会关系无法提供的资源。显然这类社会关系已不再具有 单纯的“差序格局”特征, 而更接近西洋社会“团体格局” 的特征。 五、结语 “差序格局”是一个精练概括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本质和 乡土社会结构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们认识和分析中 国的 传 统 社 会 无 疑 具 有 开 创 性 的 意 义 。 尽 管50多 年 过 去 了 , 但“差序格局”仍然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定理。在由传统社 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 传统的差序格局模式被赋 予现代内涵, 并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对当代中国社会 生活, 特别是对于人际关系及其社会结构仍然具有较强的 解释力。 随着社会的变迁, 现代因子不断融入传统的“差序格 局”, 农村人际关系理性化将对乡土社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姻缘 关 系 、 拟 血 缘 关 系 与 业 缘 关 系 渗 入 “ 差 序 格 局 ”, 利 益 成为决定关系亲疏的最重要维度, 原本紧紧地以血缘关系为 核心的“差序格局”正在变得多元化、理性化。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发展, 对传统“差序格局”的变 化及趋势研究将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差序格局资料

中国人的信任游戏引言:台湾老板的故事有一次,我对一家在东莞的台湾企业进行访问时,老板喝得有点醉回来,见到我就说好高兴,因为今天他最主要的客户给了他一个大单。
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聊起未来一年公司保准赚钱的时候,突然,他警觉起来,说明天要赶紧去惠州和深圳一趟,分别去拜访一个新客户,一个老客户。
我问他为什么那么紧张,他说,他已经警觉到了,本来这一家大公司占他的生意额比例是40%,但加入这个大单以后,比例会变成60%.这样,他们之间的权力失衡了,因此必须要在未来几天中抓到一个同样大的单子,才能使出货比例重新降到40%.对这位老板的行为,我刚开始时觉得很奇怪。
因为这两家公司合作了好几年,关系一直很好,两个老总的私交也不错,为什么他会对今天两家公司权力的一点失衡变得这么敏感?我发现,中国人做生意是非常复杂的。
你说中国人在生意场上是理性的,还是不理性的?你可以看到觥筹交错,你可以听到“兄弟我就是喜欢你、兄弟我就是信任你,这笔生意我赔了也让你做!”你觉得他们是不是不理性、讲义气而少算计?但其实在商场上中国人又是很理性的,社交、应酬岂是为了情感性需求?连交朋友都要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中国人一见面马上交换名片说自己在哪里工作,很快就互探虚实,自己也知道要是没有利用价值,人家干嘛跟你做朋友?中国社会特质:关系导向为什么我用信任游戏这个说法,游戏另外一个说法叫博弈,博弈其实是很理性的。
但是信任在西方来讲又是一个很不理性的东西,通俗一点就是你大脑发昏。
比如男女谈恋爱,我忽然跑去跟那个女孩子讲,你认识的人是花花公子,他有多坏,骗了多少女孩子。
这个女孩子就会说,这个我知道,但他是真的爱我,他也跟我说了他对别人都是假的,对我才是真的。
这就叫信任。
信任本身的定义就是冒着一定的风险,而你不会感觉到这个风险有多大。
西方是一个团体格局社会,而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社会。
为什么在西方叫做团体格局,因为西方确确实实会因为一些抽象的原则而形成一个个认同的团体。
差序格局相关词语解释

差序格局相关词语解释差序格局指在空间上,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结构,又称为复式格局。
这种理论认为,在任何一个集合A中,任意两个节点都是这个集合的子集。
在差序格局中,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一个函数f:A → B(a, b∈A),这里(a, b)为任一实数,在A中为自变量,在B中为应变量,即为该函数的一个差分。
若对集合A施加一个作用于整体的力,那么根据一致性假设,对这个力所做的差分在A上积分为零。
在两个相互联系的子集A与B之间的函数即为差序格局。
三段论和多项式的排列形式,它们都是由三元组(AB)A的次序所决定的。
如果要使它们的关系明确起来,就得遵循“最大序数原则”,即凡是出现在某一个集合之中的事物,必须按照其中顺序排在先,或按照其中的某些规则排在先,或者要由后到先等等。
这就好比是从一堆葡萄中挑选水果一样,你总是会首先选择最甜的葡萄放入篮子,因此,有“最大序数”之称的排列,事实上并不能表达事物间的真正次序。
在以集合为基础的多种逻辑推理之中,以及在许多日常思维方法中,有许多事物在次序上的不同只不过是次要的,而非根本的;次要的地位被看成是根本的地位的证明。
在排列之中,某些事物的次序能够在逻辑上显示出它们彼此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合乎规律。
(1)最大序数和次大序数分别是一个个小序数的全体相应的特征标记:(2)小序数中前若干个特征标记代表相应小节点的次序,也就是最大序数在所考察的小序数中的最高位置,而当前各小序数的最高位置(即该小序数的第一个)和最低位置(即该小序数的最后一个)的次序完全相同。
由于集合具有最大的内聚性,所以通常将集合的任一子集称为一个紧集。
一般而言,给定任意两个集合X与Y,如果存在一个大于等于X且小于等于Y的常数c,那么Y就是X的一个紧子集。
集合X的一个紧子集是X的子集。
从直观上说,如果集合X的任一子集N是X的子集,那么N也是X的一个紧子集。
但是,如果X与Y都是紧子集,那么X也是Y的紧子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序格局
一、差序格局的提出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
1、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图:差序格局下的“人”
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
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
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
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
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3、差序格局的表现
(一)生活层次
费孝通举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作为差序格局的表现,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差序格局可大可小,且会伸缩变化,其大小及变化都取决于处在差序格局中心的自己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势力的大小及变化。
(1)亲属关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亲属关系可以”一表三千里”地推出去,也可以“树倒猢狲散”地缩回来。
(2)地缘关系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即“街坊”,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二)文化层次
费孝通从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来佐证这一概念,表明差序格局的各个要素“己”、“差序”、“推”也深深蕴含在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构成了基本的文化理念。
即差序格局不仅存在于乡土社会生活实际中,也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传统文化一些基本理念的来源。
因此,乡土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关联,这是费孝通断言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上是乡土性的一个根据。
(1)儒家讲人伦,伦即是差序,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2)孔子“善推而已”,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从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
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
于礼,克己就是修身。
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恰好是对差序格局的比喻,自己总是中心,所有其他人,随着他转动。
4、差序格局的形成因素
第一,血缘
第二,地缘
第三,经济水平
第四,政治地位
第五,知识文化水平
圈子的大小和上述因素的大小强弱是成正比的。
血缘组织越大,圈子就越大,其属性规则以伦理辈分为基础。
地缘越是接近就越易形成差序圈子。
而经济水平和政治地位的高低是圈子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它象征着权力支配的大小。
而文化知识则是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又普遍渴求的。
圈子的形成可能是一种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区别
1、费孝通对团体格局的基本定义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
”
2、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主要区别
第一,团体格局界限分明,团体内外分得很清楚,而差序格局则界限模糊;
第二,团体格局里讲求的是权利,而差序格局里讲求的是关系、交情;
第三,团体格局里有的是个人主义,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愿意交出的部分权利上控制个人。
这些观念必须假定了团体的存在。
而差序格局中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中心的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
四、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
1,自我主义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2,公私群己的相对性
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
两者无清楚的界限。
3,特殊主义伦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4,人治社会
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
5,长老统治
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及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
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
五、以图释意
(1)差序格局可以用以下两个图来描述:第一个圈子是家人圈子,通过情感性关系和需求法则来维系;第二个圈子是熟人圈子,通过混合性关系和人情法则来维系;第三个圈子是生人圈子,通过工具性关系和公平法则来维系。
(2)社交网络中的差序格局
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最流行的SNS社交网络,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差序格局的影子。
基本上所有的SNS社交网络,都可以像下图那样分为三个圈子,强联系(Strong Ties),弱联系(Weak Ties)和临时联系(Temporary Ties)。
(3)实例:下图是腾讯的SNS三维用户关系图谱
一维:QQ好友、QQ空间好友(这由腾讯最核心的IM业务来满足);
二维:不同种类和兴趣爱好的QQ群(这也是由腾讯最核心的IM业务来满足);三维:按照年龄、职业、爱好、地域等垂直划分的细分关系,如同学录、同事录、同城好友等(这是腾讯目前开始发力的,迅速把封闭和虚拟的关系转换成开放真实的社交关系,企图使用微博、朋友、论坛等业务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