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 (2)
差序格局的理解

差序格局的理解
差序格局主要指的是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
如何理解这种差序格局呢?
第一,同心圆水波纹。
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同心圆水波纹
第二,蜘蛛结构网。
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同心圆蜘蛛网,构织自己的亲属关系,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以自己为例,自己的父母、孩子、亲属关系与孩子的父母、孩子、亲属关系是大不相同的。
因此,每一个网络有个“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蜘蛛结构网
最后,以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结束: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乡土中国4-7章

(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人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 3.“代理者”:执行上帝意志的牧师与执行团体权力的官吏 • 4.仁: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 • 二、本章结论 • 乡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不发生作用。用什么标
• 2、《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等长辈最后选择薛
宝钗而并非林黛玉和贾宝玉成婚,请结合《家族》 相关知识探究其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7章:《男女有别》思维导图
• 一、重要概念
1、男女有别: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不向 对方希望心理上契合。
2、男女求同: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为了生育这个社会事业,而且是为了感情的契合。
事业组织
是多功能的,除了生育, 还有承担生老病死、精神
以父子、婆媳为 主轴,夫妇为配 轴,主轴为纵向
归属的职能。心灵的港湾 不在宗教,在家族。生孩 子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 而是为了家族的绵续。
夫妇关系 界限范围
亲密凝和
界限清晰的亲 子小组合
淡漠内敛
界限模糊,按父 系原则可扩大得
很远
因此中国的家庭就不能是 临时的,必须是绵续的, 不因个人的成长而分裂, 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 年轻一代必须要结婚,结 婚了必须要生孩子。
3、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
4、阿波罗式的文化:这种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 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
5、浮士德式的文化:这种文化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 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 知的摸索,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 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关于乡土中国竞赛题目

一、根据书中有关内容,解释以下两个概念。
(14分)1、差序格局2、同意权力【答案示例】1、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社会结构特点的归纳。
他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以家族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
这个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网络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会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网络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亲疏之别。
2、同意权力是共同授予的权力,是为了社会合作而进行社会分工的产物,权力的主体是每个人,权力的基础是契约,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都有相互监督的责任。
它允许反对,然后通过协商获得同意。
《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这种权力小部分地存在于中国乡土社会。
二、梳理全书有关概念,填写下表。
(11分)三、在第二章“文字下乡”中有“李长吉要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难怪他要呕心沥血了”一句,请问:李长吉是什么人?作者写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15分)【答案示例】①李长吉就是唐朝诗人李贺,长吉是他的字。
②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说明语言的束缚和局限,语言会公式化,不一定能够准确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所以作者认为在中国乡土社会,不但文字多余,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四、以下是“礼治秩序”一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与原文说法不符的一项是( D )(10分)A.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B.礼和法维持规范的力量是不相同的。
法律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礼则是依靠传统来维持。
C.礼治实施的前提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
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此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
D.法治和礼治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情态中。
现代社会虽然变迁很快,但是礼治依然可以作为法治的辅助和补充。
【解析】根据本章最后一段“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等表述,可以推知D项与原文不符。
宣威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卷

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它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中国是血缘社会……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
”——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差序格局”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通过打比方,阐明了“差序格局”的内涵。
B.“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己”就是指自我。
C.在“差序格局”中,圈子里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D.在差序格局中,社会道德因私人关系而区别对待。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或《乡土中国》的其他内容,解释“回家过年”这一社会现象。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
人也是这样。
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
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
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
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
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
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
差序格局的理论综述

种社会关系的基础。这种社会关系的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 点 : 第 一 , “ 自 我 主 义 ”。 在 这 种 关 系 格 局 之 中 , 一 切 价 值 是以“己”作为中心的。第二, 公私、群己的相对性。站在 任何一圈里, 向内看是公, 是群; 向外看是私, 是己。两者 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第三, 特殊主义伦理。中国的道德和 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伸缩, 一切普 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第四, 礼治社会。所用于维持秩序 时所使用的力量, 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第 五, 长老统治。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 同意权力以及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
参考文献: [ 1] 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 [ J] .
1996, ( 5) . [ 2] 费孝通.乡土中国 [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3] 陈阿江.从农村劳动力外流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1999, ( 2) . [ 4] 陈俊杰, 陈 震.“ 差 序 格 局 ” 再 思 考.社 会 科 学 战 线 [ J] .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内涵; 理性化;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C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547 ( 2006) 07- 0113- 02
一、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 费先生是在类似散文的文章中提出这一概念的, 基本上 没有理论的概括和说明, 对其进行的分析基本融化在一种叙 事式的描述之中。费先生认为: “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 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 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以‘己’为中心, 象 石子一般投入水中, 和别人所联系的社会关系……而是像水 的波纹 一 般 , 一 圈 圈 推 出 去 , 愈 推 愈 远 , 愈 推 愈 薄 。” 与 西 方的 “ 团 体 格 局 ” 相 比 , 费 先 生 称 之 为 “ 差 序 格 局 ”, 并 认 为这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 社 会 结 构 的 基 本 特 性 了 ”。 费先生在提出这一概念时指出, “差序格局”的环境和 背景是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生 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人口流动很小, 而且人 们获取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总之, 它是一个社会变迁很 少 而 且 变 迁 速 度 很 慢 的 社 会 。” 这 种 乡 土 社 会 有 着 其 独 特 性 , 如它是封闭的、人口不流动的、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有一定 排外性的, 血缘和地缘合一, 社会呈现为原始状态。同时它 又是政府的行政权力控制相对较薄弱的地区, 从而给家族的 长老统治留下相当大的活动空间。在家庭制度方面它也与西 方现代 社 会 有 差 别 , “ 中 国 的 家 是 一 个 事 业 组 织 ”, 是 “ 绵 续性的事业社群, 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 在婆媳之间…… 夫 妇 成 了 配 轴 。” 回顾费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 结论: 费先生认为“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 特征, 亲缘关系、地缘关系都呈现这一格局特征; “差序格 局”的社会背景是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 这种社会有着不同 于西方社会的本质特征。 二、从社会关系角度看“差序格局” 费先生在 《乡土中国》 中提出了东西方社会关系的理想 类型, 他将西方的社会关系比喻为一捆柴, 称之为“团体格 局”;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的 社 会 关 系 则 是 石 子 投 入 水 中 形 成 的 涟 漪, 费 先 生 称 之 为 “ 差 序 格 局 ”。 血 缘 关 系 和 地 缘 关 系 是 这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

差序格局一、差序格局的提出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1、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图:差序格局下的“人”注:自我处在同心圆的中心,每一层同心圆代表一种私人关系。
同心圆距“我”越近,与“我”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3、差序格局的表现(一)生活层次费孝通举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作为差序格局的表现,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差序格局可大可小,且会伸缩变化,其大小及变化都取决于处在差序格局中心的自己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势力的大小及变化。
(1)亲属关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课件1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概念辨析
(1)私:不是自私,而是在差序格局里,由于缺乏对“公”的 共识,而每个人对“公”与“私”划分的伸缩性又极强,所以 “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团体格局:西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格 局,如同一捆捆、一扎扎、一把把柴火,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 个共同的架子(团体),先有了这个架子,摆放在一起,每个 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3)差序格局: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格局。所谓“差 序”是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也就是“伦”。 在这个格局中,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 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
1.阅读本章第十三段(“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 字”至“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回答问题。儒家代表 人物“家国天下”的思想是怎么得来的?
儒家代表人物孔孟都注重“推”字,推己及人、克己修身,就 像水纹波浪可以向外扩张,从而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
2.试用“差序格局”的原理来解释“世态炎凉”这一世俗人情。
1.阅读本章第一段至第三段(“在乡村工作者看来”至“如果我们要讨 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回答问题。
这三个自然段提出了什么问题?所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这3个自然段提出问题:“私”不仅是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 更是中国人普遍的特点,由此衍生出对“公”有权利而没有义务的 问题、官员贪腐无能的问题等,其实质乃中国人不懂得划分群和己、 人和我的界限,而这一界限的模糊,和中国社会结构的格局有关。
9.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10.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11.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 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12.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13.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14.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 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课件

探讨差序格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以及文化因素对差序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差序格局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
分析全球化对差序格局的影响
研究全球化进程中,差序格局如何受到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影 响如何改变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探索差序格局与全球治理的关系
05
差序格局理论的未来发展
差序格局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1 2 3
深入研究差序格局的内在机制 深入探讨差序格局的形成、维持和变迁机制,进 一步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
拓展差序格局理论的应用领域 将差序格局理论应用于更广泛的研究领域,例如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文化认同等,以丰富和发 展其理论体系。
差序格局理论的发展历程
差序格局理论最初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他通过对 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模型,即差序 格局。
此后,许多学者对差序格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不断丰富和完善该理论。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差序格局在社会各个领域中 的应用和表现。
社会关系网 络
社会关系网络是指人际关系在 社会结构中的联结和组织形式,
它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互动 关系和结构位置。
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复杂性和 动态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的 变化而变化,影响着人们的
交流、合作和竞争。
差序格局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 网络中的个体差异和层级关系,
以及这些关系对个体和群体的 影响。
创新研究方法与技术 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例如网络分 析、空间分析等,对差序格局进行更为精确和深 入的研究。
差序格局理论与其他理论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差序格局中人际关系的双重性主要表现为固定性 和流动性两个方面。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 的总称,包括自己与家人、与朋友、与领导等之 间的关系。其中,在血缘姻亲关系基础上形成的 人与人的关系往往较为固定。与朋友、领导等的 关系相对具有流动性,它会随着个人处境的跌宕 起伏而有所变动。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人们主要立足于固定的 人际关系,因为它能够提供一种持续的社会资本。 当人们遭遇困境时,主要也是从这种固定的人际 关系中获得社会支持。流动的人际关系虽也能在 一定情况下提供帮助,但它显示出较大的不稳定 性。
图一:从“差序格局”看”工具-混合-情感”关系 分类
差序格局可以用以下两个图来描述:第一 个圈子是家人圈子,通过情感性关系和需 求法则来维系;第二个圈子是熟人圈子, 通过混合性关系和人情法则来维系;第三 个是生人圈子,通过工具性关系和公平法 则来维系。
图二:差序格局下的个人社会网
图5
以 “己”为中心
图6:腾讯三维图
◆ 一维:QQ好 友、QQ空间好 友(这由腾讯最 核心的IM业务来 满足); ◆ 二维:不同种
类和兴趣爱好的 QQ群(这也是 由腾讯最核心的 IM业务来满足); ◆ 三维:按照年
龄、职业、爱好、 地域等垂直划分 的细分关系,如 同学录、同事录、 同城好友等
四、差序格局的影响
(一)差序格局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二)差序格局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三)差序格局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四)差序格局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五)差序格局对现代法治的影响
•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 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在费先生之前,法国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 “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 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 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 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 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有机团结: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 的社会团结,以社会高度分化、社 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 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他们 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 系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 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 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共有的宗教取向作 为社会整合或群体联系的纽带。
2、著作简介
《乡村中国》,此书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皇权与绅权》《内地的农村》《乡土重建》《生育 制度》五书的合辑。诸书各有特点,但均围绕“乡土 中国”进行讨论,故以“乡土中国”作为全书命名。 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 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 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 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著名的“差序格局”等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就 是在这本书中提出和论证的。《乡土中国》是社区研 究的一部比较成熟之作,代表了费孝通先生早期社会 学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实地的社区研 究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分析。费孝通先生所从事的这项 当时的中国社会学界,是有工开作创,性在的。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 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有助于当代青少年更好地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四)差序格局原文
•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 “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 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一说是公家 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 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 ……于是象格兰亨姆的公
律,坏钱驱逐好钱一般,公德心就在这里被自私 心驱走。 ……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二)差序格局的形成因素
• 一血缘 二地缘 三经济水平 四政治地位 五知识文 化水平
•
圈子的大小和上述因素的大小强弱是成正
比的。血缘组பைடு நூலகம்越大,圈子就越大,其属性规则
以伦理辈分为基础。地缘越是接近就越易形成差
序圈子。而经济水平和政治地位的高低是圈子形
成最重要的因素,它象征着权力支配的大小。而
文化知识则是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又普遍渴求的。
二、差序格局的内容
• (一)差序格局的内涵
差序格局的内涵
以“己”为中心
儒家思想和礼治统治
人际关系的双重性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我们的社会结构 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 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 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 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 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 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不足之处
• 首先要纠正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定义 , 这个 定义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以自己为中心 , 但实 际上 , 在乡土社会中 , 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 家庭而非个人 , 因此差序格局并不是以某个 人自己为中心 , 而是以家庭为中心 , 所推及 的也不是他人 , 而是其他家庭。费孝通所举 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例子 , 也隐含的是以 家庭为中心。因此 , 差序格局这张关系网的 基本单位是家庭 , 而非个人。
•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 ……在
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
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
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 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 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 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
为了己可以以牺牲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中 国官僚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也绝不会是领袖, 他只效忠于给他官做的人”。即便在今天的社会 中,有很多人依然固守着以“己”为中心的思想, 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权益。因此, 出现了瘦肉精、毒奶粉等,定期的打假也似乎成 为了中国“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几乎没有割裂了血缘 和家庭纽带而能真正实现独来独往的个人。在中 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是自古存在 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差序格局还起到了一种 “资源配置”的
《小城镇四记》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 《费孝通社会学论文集》(1985年)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天津出版社 (1985年) 《Small Towns in China》北京:新世界出版 社(1986年) 《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6年) 《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87年)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8年) 《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宁夏出版社 (1989年) 《费孝通文集》(1999年)
圈子的形成可能是一种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几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差序格局的特点
• 1、自我主义
•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 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 2、公私群己的相对性
•
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
• 3、特殊主义伦理
•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 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 4、人治社会
•
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
际关系的历史传统。
• 5、长老统治
• 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及 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 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 基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时,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 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 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 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 定义:
•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 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 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 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 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 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 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 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
费孝通先生还有其他著作
费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是 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必读之书,他的主要论著收 入《费孝通文集》。
《禄村农田》(1943年) 《内地农村》上海:生活书店 (1946年) 《生育制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48年) 《乡土重建》上海:上海观察社(1948年)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 北京:新世 界出版社(1981年) 《Chinese Village Close-up》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83年) 《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年)
• 差序格局的出现有其伦理基础即儒家思想。孔子 作为儒教的祖师爷也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儒家强调“君子求 诸己,小人求诸人”,并以“己”为中心克己复 礼,推己及人,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克己复礼、敬畏礼、服从礼。 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缺乏流动 性。人们似乎是粘在土地上,他们安土重迁、生 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再加上乡土社会注重经 验的特点,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崇高重老的思想 即敬畏传统,服从礼的教化。
差序格局
组长:罗 瑾 组员:郑 健
李果 王升
张钟宝 林 军 王俊峰 陈彦兵 王纯宇 郝重经 马吉祥 马彦忠 王梦如 王金龙
目录
• 一、差序格局的背景概述 • 二、差序格局的内容 • 三、以图示意 • 四、差序格局的影响 • 五、日常生活当中的差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