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试验导则

性能试验导则
性能试验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一九九八年三月

编写说明

为贯彻落实《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以下简称《新启规》)关于机组性能试验的有关要求,规范火电机组在试生产期间的性能试验工作,提高机组性能试验的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试生产期结束时按《火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评定办法(1998年版)》考核实现达标投产,根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编审部门:电力工业部工程建设协调司

主审:梁兵段喜民

本导则主编部门: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执笔:梁燕钧

编写人:黄安平余元张清峰

游永坤李学尧黄乃民

孙丽燕严冬华

目录

1 总则

2 试验目的

3 试验项目及要求

4 试验准备

5 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

5.1 锅炉热效率试验

5.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5.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5.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

5.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5.6 磨煤单耗试验

5.7 机组热耗试验

5.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

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VWO工况)

5.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

5.11 机组RB功能试验

5.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5.13 污染物排放测试

5.14 机组噪音(声)测试

5.15 机组散热测试

5.16 机组粉尘测试

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6 试验技术报告

7 参考标准

8 附录(略)

1.总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按《新启规》的有关要求完成机组满负荷试运行并移交试生产的国产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200MW以下火力发电机组若安排试生产期可参照执行。凡合同规定的机组性能考核试验项目,按合同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视同本导则规定的相应性能试验项目的结果;合同未规定的项目,可执行本导则的有关条款。

1.0.2 火电机组的性能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下同)组织,具体的试验工作由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的试验单位负责,设备制造厂、电厂、设计、安装等单位配合。全部性能试验工作应在试生产期结束前完成,有些项目可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期间进行。

1.0.3 机组的性能试验是考验机组各主、辅机及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性能的主要依据。

1.0.4 机组的性能试验应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暂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项目执行本导则。

1.0.5 在机组初步设计阶段就应确定性能试验的负责单位,试验单位应确定试验负责人。在设计联络会上由试验负责人负责,会同建设、设计、制造等单位确定试验采用的标准、试验测点位置、测点型式、规格尺寸,并确定测点制造、安装单位。

1.0.6 设备供货合同确定的机组性能等与性能试验有关的技术资料,在设备订货合同正式签定后由建设单位提供给试验负责单位。

1.0.7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国家电力公司。

2.试验目的

2.0.1 检验与考核机组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2.0.2 在机组的辅机以不同方式编组情况下,试验确定机组的最大负荷和最低不投助燃燃料稳燃负荷。

2.0.3 考验机组自动装置的性能,在发生RB工况(指有此功能的机组)时维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2.0.4 考验机组环保设施的使用效果,测试环保设备及设施的性能是否达到合同(或设计)要求,测定机组运行中污染物的排放。

2.0.5 测试机组各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条件是否达到要求。

3.试验项目及要求

3.0.1 机组性能试验一般在机组完成168h(或72+24h)满负荷试运移交试生产后进行;条件具备时,部分项目可在机组整套试运期间进行;所有试验应于试生产期结束前完成。

3.0.2 机组进行性能试验之前,应对机组和各辅机进行相应的调整试验,使设备及系统的性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3.0.3 按《新启规》的要求,性能试验项目如下:

3.0.3.1 锅炉热效率试验;

3.0.3.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3.0.3.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3.0.3.4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

3.0.3.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3.0.3.6 磨煤单耗试验;

3.0.3.7 机组热耗试验;

3.0.3.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

3.0.3.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

3.0.3.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

3.0.3.11 机组RB试验(指有此功能的机组);

3.0.3.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3.0.3.13 污染排放谢监测试验;

3.0.3.14 噪音(声)测试;

3.0.3.15 散热测试;

3.0.3.16 粉尘测试;

3.0.3.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4.试验准备

4.0.1 性能试验采用的标准及试验方案,应在机组设计安装阶段由建设、试验、制造、设计、运行等单位商定,包括试验采用的标准、试验应具备的条件、试验持续时间、试验允许误差、试验结果有效性判据、偏离设计条件时试验数据的修正方法等。

4.0.2 进行机组性能试验前,由试验负责单位按项目分别编制机组性能试验大纲,其内容应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应具备的条件及要求、试验标准、试验测点试验仪器,试验方法试验各单位责任及分工,试验组织等内容。试验大纲由建设单位组织,试验负责单位、设备制造厂、设计单位、电厂等有关单位审查后报机组试运总指挥批准。试验大纲应报电网调度部门备案。

4.0.3 性能试验所需的全部测点应在设计阶段由建设单位组织,试验负责单位提出方案,设计、制造、安装等单位参加,研究确定测点位置、测点形式、制作加工单位及费用等,并在设备安装阶段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安装完毕。

4.0.4 性能试验使用的仪器应在设计、安装阶段由建设、试验、设计、制造等单位研究确定,试验测量仪器的型号、量程、测量精度、仪器的检定校验单位,原则上试验使用的孔板、喷嘴、热电偶(电阻)套管、PT、CP等一次元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制造、施工单位在机组设备安装阶段进行校验和装设,运行表计由施工单位在安装前校验。试验仪器(含变送器、热偶等)由试验单位准备并送计量校验单位校验,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0.5 参加试验的人员应由建设单位、试验负责单位、设备制造厂、设计单位、发电厂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参加试验人员应了解发电厂生产过程,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试验操作、记录人员应熟悉试验仪器的使用,正式试验前经过培训。

4.0.6 试验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对各试验测点处的平台、步道进行检查,特别对临时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检查。要求楼梯、平台、步道坚固、无障碍、无孔洞。试验临时电源电压合格、绝缘良好。

4.0.7 试验时电厂运行人员负责调整机组达到并保持试验需要的运行状态。

5.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

5.1 锅炉热效率试验

5.1.1 锅炉热效率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GB 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进行。

5.1.2 锅炉热效率试验前应进行燃烧调整试验,以便确定最佳的煤粉细度,一、二次风配比,炉膛出口空气过剩系数。

5.1.3 试验时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锅炉带额定电负荷(ECR )或事先商定的试验负荷运行。

5.1.4 试验时锅炉参数稳定范围;

锅炉负荷:额定蒸汽流量±3%;

主汽压力:额定蒸汽压力±2%;

主汽温度:510+

-额定蒸汽温度℃;

再热汽温:510+

-额定蒸汽温度℃。

5.1.5 试验前锅炉运行持续时间应大于72h ,正式试验前的12h 中,前9h 锅炉负荷不低于试验负荷的75%,后3h 锅炉应维持预定的试验负荷,每种工况试验持续时间应大于4h 。

5.1.6 试验时需记录的数据见附表1(略)。参数记录间隔:运行参数15min ;烟气成份分析15min ;飞灰、灰渣、原煤取样每30min 一次。空预器进/出口烟气成份分析及温度测量应采用等截面网格法,烟气成份分析应使用奥氏仪或电磁式氧量计(也可按初设阶段达成的协议采用电化学传感器,但电化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上下限应与奥氏仪相当且应经过校验),温度测量可使用K 型、E 型热电偶。

5.1.7 试验期间不排污、不吹灰,汽包锅炉试验前后汽包水位应相同。

5.1.8 正式试验之前应做预备性试验,以检验试验测点、测量仪器及系统的准确性,锅炉热效率试验应进行两次,以检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当两次效率试验值偏差不大于1个百分点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否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5.1.9 空气预热器的漏风试验在机组带额定负荷时进行,也可结合锅炉热效率试验时进行,漏风指标可用漏风系数表示,也可用漏风率表示[详见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附录K )]。

5.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5.2.1 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MCR )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进行。

5.2.2 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带额定负荷(ECR )运行,主、辅机运行正常并有调节裕度,汽机、发动机运行稳定时,方可进行锅炉最大连续出力试验。本试验宜与汽轮机VWO 试验同时进行。

5.2.3 逐渐增加燃煤量提高锅炉机组的出力,调整并保持主汽温度、再热汽温

度达到额定值。锅炉达到设计最大连续出力后(以经给水校正后的主蒸汽流量为准),保持连续稳定运行2h以上,按附表2(略)记录试验数据。

5.2.4 锅炉进行最大连续出力试验时,应同时进行给水、炉水、蒸汽品质的分析,并记录各化验值。

5.2.5 当汽轮机所有调节阀已全开,汽机达到最大进汽量(VWO工况),锅炉仍未达到最大连续出力且汽机不具备超压运行能力的机组,以汽机最大进汽量为试验工况。

5.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5.3.1 机组达到额定电负荷后,保持试验负荷不变,按附表3(略)全面记录锅炉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

5.3.2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燃烧器及磨煤机的不同编组投入方式1~2次(如以下排燃烧器为主或以上排燃烧器为主的投入方式),保持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的额定值,按附表3(略)记录锅炉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锅炉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

5.3.3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的情况下,根据高加不同投运方式改变锅炉给水温度,保持机组负荷为设计工况,维持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在额定值,按附表3(略)记录锅炉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锅炉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

5.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

5.4.1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不投油(气)最低稳燃负荷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运行,合同未规定时按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进行。

5.4.2 锅炉断油(汽)最低出力试验前锅炉应进行燃烧调整和制粉系统调整试验,以便确定最佳的煤粉细度,一、二次风配比,炉膛出口空气过剩系数。

5.4.3 进行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时,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

5.4.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应按燃烧器的不同编组投入方式分别进行,每种燃烧器组合方式下的稳燃试验持续时间应大于2h。

5.4.5 试验时燃烧器至少应保持相邻两层投入运行,锅炉负荷降低至接近制造厂设计的不投油(气)最低出力时,每降低3%的负荷,观察10-20min,直至设计值。

5.4.6 锅炉降至试验负荷后,连续运行时间应大于2h,按附表4(略)记录试验数据。

5.4.7 试验中应维持锅炉炉膛压力波动不大;燃烧稳定、不打闪;火焰检测正常。

5.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5.5.1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DL467-92《磨煤机试验规程》进行。

5.5.2 进行制粉系统出力试验时,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锅炉带额定电负荷(ECR)或事先商定的试验负荷运行。

5.5.3 在制粉系统出力试验前应进行制粉系统调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

佳制粉系统控制数据。

5.5.4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

锅炉运行持续时间大于36h;

磨煤机运行持续时间大于6h。

5.5.5 试验以制粉系统带额定出力和最大出力两种工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的数据详见表5(略)。

5.5.6 磨煤机在额定出力稳定运行1-2h,煤粉细度应达到锅炉设计要求,碾磨出力满足锅炉运行需要。然后进行磨煤机额定出力的测试试验,测试试验持续2h。

5.5.7 磨煤机在额定出力稳定运行1-2 h,在保持机组负荷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试验磨煤机的负荷至设计最大出力,煤粉细度应达到锅炉设计要求。在增大出力的过程中观察磨煤机通风量以及中速磨石子煤排量;若发现磨煤机有堵煤倾向或中速磨石子煤排量大于磨煤机额定出力的5‰已属非正常工况,磨煤机出力不能再增加。以磨煤机不堵煤或中速磨石子煤排放正常时磨煤机达到的最大出力进行测试试验。测试试验前磨煤机应在所能达到的最大出力工况稳定运行1h,测试试验持续2h。

5.5.8 制粉时数据记录间隔:每个工况记录2h,取用部分连续记录时间至少1.5h。

5.5.9 试验时数据记录间隔:各测点的温度、风压、风量、挡板开度、电流、电功率等10min记录一次;原煤、煤粉的取样30min一次,对直吹式系统在输粉管道取煤粉样时应采用等速取样,取样间隔可适当延长;中速磨煤机的石子煤箱在试验前清空,每个试验工况取样一次,称重并测量石子煤的发热量。

5.6 磨煤单耗试验

5.6.1 磨煤单耗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DL467-92《磨煤机试验规程》进行。

5.6.2 磨煤单耗试验时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锅炉带额定电负荷(ECR)或事先商定的试验负荷运行。

5.6.3 在磨煤单耗试验前应进行制粉系统调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制粉系统控制参数,确定最佳煤粉细度。

5.6.4 试验以制粉系统带额定出力和制粉系统最大出力两个工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的数据详见表5(略)。

5.6.5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锅炉运行持续时间大于36h;

磨煤机运行持续时间大于6h;

锅炉保持负荷稳定时间大于3 h;

磨煤机保持试验负荷稳定时间大于2 h。

5.6.6 制粉系统试验持续时间:每个工况记录2h,取用部分连续记录时间至少1.5h。

5.6.7 试验时数据记录间隔:各测点的温度、风压、风量、挡板开度、电流、电功率等10min记录一次;原煤、煤粉的取样30min一次,直吹式系统在输粉管道取煤粉样时应采用等速取样,取样间隔可适当延长;中速磨煤机的石子煤箱

在试验前清空,每个试验工况取样一次,称重并测量石子煤的发热量。

5.6.8 制粉系统单耗试验前应对给煤机进行标定,带电子皮带秤的给煤机称重精度应达到0.5%,其他给煤机按容重法校验。磨煤机功率应使用精度为0.2%的功率表或0.5%的电度表及秒表计量。

5.7 机组热耗试验

5.7.1 汽轮发电机组的热耗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GB8117-87《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进行。

5.7.2 机组热耗试验前应完成下列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汽水量平衡试验、系统不明泄漏量检查试验。正式试验应采用设计的机组回热系统,各辅机经调整达到试验要求,主机工作正常。

5.7.3 机组热耗试验可与锅炉效率试验同时进行,机组不明泄漏量不得大于0.3%-0.5%。试验持续时间不小于1h ;试验前负荷稳定时间不小于1h ;试验数据采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记录间隔为1min ,需记录的参数见附表6(略)。试验中参数稳定范围:

机组负荷:额定电负荷 ±5%;

主汽压力:额定蒸汽压力 ±3%;

主汽温度:额定蒸汽温度 ±8℃;

再热汽温:额定蒸汽温度 ±8℃;

给水温度:额定给水温度 ±8℃;

排汽压力:258+-额定排汽压力;

(循环水温度)±5℃;

功率因数:0.85~1.0。

5.7.4 机组热耗试验的工况一般以汽轮机进汽阀阀点为基准,按试验结果整理出额定电负荷下的热耗率。当另有协议时也可以发电机负荷为基准。对它励的机组,励磁机所消耗的功率应给予考虑。

5.7.5 试验仪器的精度应达到:

凝结水流量:高精度喉部取压长颈喷嘴或高精度标准孔板(当以给水流量做为基本测量项目时,给水测量应使用高精度标准喷嘴测量);

其它流量:标准孔板或标准喷嘴;

试验用互感器:0.2级;

电功率:0.1~0.2级功率表;

差压变送器:0.25级;

压力变送器:0.25级;

温度测量:采用K 型及E 型精密级热电偶;

较低温度测量:采用精密铂电阻。

5.7.6 影响凝结水测量的辅助性流量(如门杆漏汽等)应用孔板测量,否则可取设计值。

5.7.7 汽机热耗试验前应进行预备性试验,以检验试验测点、测量仪器及系统的准确性。汽机热耗试验应进行两次,当两次试验值修正到相同的运行条件后其偏差不大于1%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否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5.7.8 带汽动给水泵的机组且小机与大机共用凝汽器时,小汽机的进汽量应采

用流量孔板等进行测量。

5.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

5.8.1 机组升速过程中,记录机组轴系振动情况。

5.8.2 机组升速到3000r/min空转时。将排汽缸温度变化10~20℃(只变化一次),记录不同排汽温度时汽轮机组轴系振动情况,变化前、后每工况记录10min。

5.8.3 机组半负荷运行时,将润滑油温度变化10℃(只变化一次),记录不同润滑油温度时汽轮机组轴系振动情况,变化前、后每工况记录10min。

5.8.4 机组满负荷时,记录机组轴系振动情况。

5.8.5 观察机组超速试验升/降转速时的振动情况。记录机组惰走过程中的振动情况。

5.8.6 机组振动的观测仪器可使用运行表计,也可采用振动测量分析仪。

5.8.7 机组振动记录以轴振为主,有条件时可以同时记录瓦振。

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VWO工况)

5.9.1 汽轮发动机组带额定负荷运行正常,锅炉、发动机运行稳定,机组各辅机运行正常并有调节裕度时,可进行汽轮机最大出力试验。

5.9.2 本试验可与锅炉最大连续出力试验同时进行,汽机所有进汽调节阀保持全开,实测并记录凝结水流量(或给水流量),计算出主汽流量应达到汽机最大通流量(有超压运行能力的汽机,可按超压5%控制)。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及压力应达到设计值,保持试验负荷大于2h。

5.9.3 机组达到最大出力并稳定后,记录轴承振动、支撑及推力轴承温度、机组膨胀及胀差等,并按附表7(略)记录试验数据。

5.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

5.10.1 机组出力达到额定电负荷后,保持试验负荷不变,按附表7(略)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

5.10.2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给水泵的不同编组方式,保持机组各运行参数在额定值,按附表6(略)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

5.10.3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的情况下,按设计要求进行高加切除工况试验,按附表7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

5.10.4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的情况下,按设计要求进行汽机高背压工况试验,按附表7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机组运行适应能力。

5.11 机组RB功能试验

5.11.1 RB试验的目的

RB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火电机组在辅机发生故障跳闸锅炉出力低于给定功率时,自动控制系统将机组负荷快速降低到实际所能达到的相应出力的能力,是对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和功能的考验。

5.11.2 机组RB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5.11.2.1 模拟量控制系统,如机组功率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其他辅助控制系统已正常投用,并经过相应的定值扰动和负荷变动试验,调节品质达到《验评标准》的要求。

5.11.2.2 机组功率控制方式应为协调方式,其他几种运行方式(如机跟随、炉跟随)也已投运过,并已进行过负荷变动试验。运行方式的切换已经过考验,能手动或自动进行无扰切换。采用滑压运行的机组还需检查滑压运行控制功能。5.11.2.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已经正式投入运行,RB信号至FSSS 的联系正常,逻辑关系正确。

5.11.2.4 机组保护系统正常投入。

5.11.3 RB功能静态试验

5.11.3.1 在机组停机的情况下,根据机组设计的功能,依次模拟RB产生的条件,检查负荷运算回路、负荷指令速率变化等RB功能回路,并按经验数据(或设计)初步设定负荷指令变化速率。

5.11.3.2 检查RB工况发生后,与其他热控系统如FSSS系统的联系,确认其逻辑功能的正确性。

5.11.3.3 检查热控系统与汽机电调或同步器的接口匹配情况。在RB工况下,有方式切换的系统应检查方式切换功能。

5.11.4 RB功能动态试验

机组达到额定出力后,按试验大纲的要求,根据设计的RB功能分项进行动态试验,记录各被调量的动态曲线,RB工况下负荷指令变化率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最后确定。通过试验最后确定较合适的各辅机故障跳闸时机组负荷指令变化速率。

5.11.5 RB试验时对参数要求

机组RB试验时,参数波动范围不危及机组安全和不引起机组保护动作跳闸,即为合格。

5.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5.12.1 机组供电煤耗的测试应与锅炉热效率试验、汽机性能试验同步进行,通过试验计算机组带额定负荷(ECR)时的机组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该值是机组ECR工况下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2.2 试验期间机组的厂用电功率N c可在厂高变的入口,用经过校验的精度达到0.2级的功率表测量。发电机电功率N e用汽机性能试验功率表测量。试验期间机组共用系统的厂用电量G g,用启动变在试验期间的电量除以该启动变供的机组台数计算。用N c及N e在试验期间的平均值乘试验间隔时间t,计算试验期间的厂用电量G c、发电量G e。试验期间的厂用电率:

厂用电率=(G c + G g)/ G e×100%

5.12.3 以锅炉热效率、汽机热耗(发电机效率、管道效率取设计值)等计算锅炉每小时的燃煤量Be。

机组发电煤耗:

b f=B e/G e g/(kW·h)

机组供电煤耗:

b g=B e/(G e-G c) g/(kW·h)

5.12.4 机组的标准供电煤耗:

b(标)=b g×试验煤种低位发热量/29310 g/(kW·h)

5.13 污染物排放测试

5.13.1 试验项目

机组运行时向环境排放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的废水应通过试验进行检测,以上各项指标的监测可结合机组的其他性能试验进行。

5.13.2 试验标准

机组污染物排放检测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试验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GB5468-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及DL414-91《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机组污染物排放应达到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要求。

5.13.3 氮氧化物排放测试

5.13.3.1 对新投产的具有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锅炉,应通过燃烧调整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使之符合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4.1条的要求,此工作可结合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同时进行。

5.13.3.2 机组氮氧化物的排放试验可在锅炉性能试验时同时进行。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荷为额定电负荷,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8(一)(略)。

5.13.3.3 测试试验的测点位置应布置在除尘器的出口烟道,并在烟尘采样孔的下游相距0.5m以上。采样孔尽可能选在烟道两侧,孔数不小于4个。试验持续时间为1h,采样间隔5min。

5.13.3.4 试验测量仪器可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其测量的精度、准确度、检出限应于试验前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取样管应经预热,连接软管尽可能短,以便排除干扰。

5.13.3.5 锅炉排烟中的NOx含量,按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换算为标准状态干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为1.4时的质量浓度。

5.13.4 二氧化硫排放测试

5.13.4.1 设计有排烟脱硫装置的机组,首先应通过脱硫装置调整试验,将脱硫装置调整到设计能力,然后进行SO2二氧化硫排放监测。未设计脱硫装置的机组,结合锅炉性能试验进行SO2二氧化硫排放测试。

5.13.4.2 二氧化硫排放测试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荷大于90%额定电负荷,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8(一)(略)。

5.13.4.3 二氧化硫测试试验的测点位置应布置在除尘器的出口烟道,并在烟尘采样孔的下游相距0.5m以上。采样孔尽可能选在烟道两侧,孔数不小于4个,试验持续时间为1h,采样间隔5min。

5.13.4.4 试验测量仪器可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其测量的精度、准确度、检出限应于试验前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取样管应经预热,连接软管尽可能短,以便排除干扰。

5.13.4.5 锅炉排烟中的SO2二氧化硫含量,按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换算为标准状态干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为1.4时的质量浓度。

5.13.5 机组烟尘排放测试

5.13.5.1 机组烟尘排放测试试验应采用等速取样法进行,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荷大于90%额定电负荷。

5.13.5.2 在锅炉除尘器后烟道上,按标准采用等截面法设置取样点,按预测流速平行采样法或平衡型等速采样法并采用相应的仪器采集灰样。记录采样时间,称量除尘器后采集的灰样重量,计算机组在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烟尘排放量,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8(二)(略)。

5.13.5.3 根据实测烟尘排放浓度,按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荐的公式将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换算成过量空气系数为1.4时的排放浓度。

5.13.6 废水排放测试

5.13.

6.1 由于发电厂一般设计为全厂有一个或几个废水排放口。废水排放监测不宜按单台机组进行监测,应采用在所有排放口检测机组投产后全厂排放总量是否超标的方法,在试生产期间进行测试。

5.13.

6.2 集中外排的电厂,废水排放检测取样点设在总排口,多路外排的电厂,取样点设在各外排口。一般应在管(渠)出口处的水流中部取样,用于检测油、悬浮物的水样应在不同深度取样按比例混合后作为一个样品。

5.13.

6.3 取样的同时应对排水流量进行测量,以便计算外排污染物总量,流量测量可采用流速计法,在排放管(渠)横截面较规整的直段上测量流速,按流量=流速×截面积计算排水量。

5.13.

6.4 排放废水的检测项目主要有:pH值、悬浮物、COD、油、氟化物、砷、硫化物等。各检测项目的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5.14 机组噪音(声)测试

5.14.1 机组运行时的噪声测试应使用精密声级计,频率计权特性“A”,时间计权特性“慢”。

5.14.2 机组室外设备的噪声监测在无雨、无雪、风力小于4级的气象条件下测量。所有被测设备均应在运行状态。

5.14.3 声级计水平放置在三角架上或手持测量,传声器距水平支撑面1.2m,距被测设备1m。

5.14.4 在机组出力大于90%额定电负荷时测量:汽机各轴承、发电机、励磁机、各给水泵、锅炉各风机、各磨煤机、燃烧器、输煤栈桥、碎煤机室、灰浆泵房、主控室及其他现场值班室和操作间的噪声强度值,按附表9(略)进行记录。5.14.5 根据测量结果,检查机组主辅机运行噪声值是否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指标;同时检查主要生产场所噪声水平是否超出劳动防护规范规定的指标。

5.15 机组散热测试

5.15.1 机组散热测试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GB8174-87《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进行。

5.15.2 机组散热测试主要是对保温结构表面温度的测量,表面温度测试可采用热电偶法、表面温度计法、红外辐射温度计法、红外热象法。

5.15.3 在机组出力大于90%额定电负荷时,无雨、无雪、风速小于0.5m/s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机组散热的测试(室内测量时对气象条件不做要求)。

5.15.4 在汽机高、中、低压缸、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给水管道、高温

抽汽管道、锅炉炉墙、炉顶部、汽包、燃烧器区域、锅炉烟风道等处每处至少选5点(包括管道弯头、炉墙拐角等部位)进行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环境温度及风速的测量。

5.16 机组粉尘测试

5.1

6.1 机组粉尘测试应采用便携式粉尘浓度计。

5.1

6.2 机组粉尘测试在机组出力大于90%额定电负荷且被测设备在运行时进行。主要测量锅炉炉顶、汽包、炉墙四周、烟风道、燃烧器、空预器、给煤机、磨煤机、输煤皮带间、碎煤机室、除尘器、汽机房0m、汽机房运转层、除氧间、主控室等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5.1

6.3 在距设备1m、据水平支承面1.2m处测量,按附表10(略)进行记录。

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5.17.1 除尘器效率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试验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GB5468-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进行。

5.17.2 除尘器效率试验应采用等速取样法,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同时进行。

5.17.3 除尘器效率试验可在锅炉性能试验时同时进行,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荷为额定电负荷。

5.17.4 在除尘器前、后烟道上,按标准采用等截面法设置取样点,按预测流速平行采样或平衡型等速采样法并采用相应的仪器采集灰样,记录采样时间,称量除尘器前、后采集的灰样重量,计算除尘器效率。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11(略)。

5.17.5 进行除尘器效率试验的同时,应对除尘器本体阻力、除尘器的漏风同时进行测量。

6.试验技术报告

6.0.1 应按试验项目分别编写技术报告。

6.0.2 试验报告的基本内容:试验目的、试验所采用的标准、试验条件及试验过程简况、试验的结果及评价、试验使用的仪器及校验报告、试验数据表、试验测点图、参加试验单位及证明试验有效的签证等。

6.0.3 试验报告应由试验负责单位编写,征求各参加试验单位意见后,由试验负责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6.0.4 单项试验报告应于试验完成后一个月内提出,全部试验报告应在试生产期结束、机组移交生产一个月内编写完毕正式提交。

7. 参考标准

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467-92《磨煤机试验规程》

GB8117-87《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8174-87《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5468-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DL414-91《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IEC953-1(方法A)《汽轮机热力验收试验规程》IEC953-2(方法B)《汽轮机热力验收试验规程》ASME PTC6.0《汽轮机热力验收试验规程》ASME PTC6.1《汽轮机热力验收试验简化规程》ASME PTC4.1《蒸汽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机构静力分析基础

第一章机构静力分析基础 1.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1)力的定义 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外效应)、形状或尺寸发生改变(力的内效应)。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静力学定理 (1)二力平衡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构件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共面且汇交于一点。 3.约束和约束力 应掌握四类常用的约束模型:柔性体约束、光滑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了解约束性质,掌握约束力的画法。 4.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1)根据要分析的问题,确定研究对象; (2)解除研究对象的约束画出研究对象的分离体; (3)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 (4)在分离体解除约束的地方按约束的类型或性质画出约束力。 5.力的投影和分解 (1)力的投影和正交分解 (2)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6.力矩与力偶 (1)力矩 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量度称为力矩。

(2)合力矩定理 力系合力对某点的力矩等于力系各分力对同点力矩的代数和。 (3)力偶及其性质 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力偶矩的大小、转向和作用平面称为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的基本性质: a.力偶无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之和为零。 b.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恒等于其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7.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F,可平移到刚体上的任一点O,但必须附加一力偶,其附加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原力F对O点的力矩。 8.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若力系是平衡力系,则该力系向平面任一点简化的主矢和主矩为零。即:平面平衡力系在两坐标轴投影的代数和等于0,对平面上任意点力矩代数和等于0。 S F x=0 S F y=0 S M O(F)=0 9.求解平面一般力系平衡问题的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 (3)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第二章常用机构概述 1.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副 机构由若干构件联接组合而成,根据运动传递路线和构件的运动状况,构件可分为三类: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在平面机构中,按构件的接触性质运动副可分为高副和低副两类,它们所约束的自由度数目和内容是不同的。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一、概要介绍 1.1 软件性能介绍 1.1.1 软件性能的理解 性能是一种指标,表明软件系统或构件对于其及时性要求的符合程度;同时也是产品的特性,可以用时间来进行度量。 表现为: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系统可扩展性;并发能力;持续稳定运行等。1.1.2 软件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呈现时间+系统响应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数量。(请求数/秒,页面数/秒,访问人数/秒) 并发用户数:业务并发用户数; [注意]系统用户数:系统的用户总数;同时在线用户人数:使用系统过程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的最高峰值。 1.2 LoadRunner介绍 LoadRunner是Mercury Interactive的一款性能测试工具,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该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实时性能监控的系统行为和性能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1.2.1 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 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

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1.2.2 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1)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记录并将其转发给服务器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流,记录并返回给客户端。 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以为在一个真实运行环境中,虚拟脚本生成器能通过这种方式截获数据流;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在截获数据流后对其进行了协议层上的处理,最终用脚本函数将数据流交互过程体现为我们容易看懂的脚本语句。 2)压力生成器则是根据脚本内容,产生实际的负载,扮演产生负载的角色。 3)用户代理是运行在负载机上的进程,该进程与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是线程协作,接受调度系统的命令,调度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线程。 4)压力调度是根据用户的场景要求,设置各种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设置同步点等。 5)监控系统则可以对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的主要性能计数器进行监控。 6)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是辅助测试结果分析。 二、LoadRunner测试过程 2.1 计划测试 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响应时间等。 2.2 创建Vuser脚本 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录制、编写)到脚本中,并对脚本进行修改,调试等。协议类型:取决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

xxx大数据性能测试方案-V1.0-2.0模板

编号: 密级: XXX大数据平台 性能测试方案 [V1-2.0] 拟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6年06月08日]

文件变更记录 *A - 增加M - 修订D - 删除 修改人摘要审核人备注版本号日期变更类型 (A*M*D) V2.0 2016-06-08 A 新建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 目录................................................................................................................................................................... I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测试目标 (1) 1.3读者对象 (1) 1.4 术语定义 (1) 2 环境搭建 (1) 2.1 测试硬件环境 (1) 2.2 软件环境 (2) 3 测试范围 (2) 3.1 测试功能点 (2) 3.2 测试类型 (2) 3.3性能需求 (3) 3.4准备工作 (3) 3.5 测试流程 (3) 4.业务模型 (4) 4.1 基准测试 (4) 4.1.1 Hadoop/ Spark读取算法的基准测试 (4) 4.1.2 Hadoop/ Spark写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5) 4.1.3 Hadoop/ Spark导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6) 4.1.4 Hadoop/ Spark导出算法的基准测试 (7) 4.2 负载测试 (8) 4.2.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算法的负载测试 (8) 4.2.2 Hadoop/ Spark并行导入/导出算法的负载测试 (9) 4.3 稳定性测试 (10) 4.3.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导入/导出算法,7*24小时稳定性测试 (10) 5 测试交付项 (12) 6 测试执行准则 (12) 6.1 测试启动 (12) 6.2 测试执行 (12) 6.3 测试完成 (13) 7 角色和职责 (13) 8 时间及任务安排 (13) 9 风险和应急 (14) 9.1影响方案的潜在风险 (14) 9.2应急措施 (14)

PC性能评测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张俊阳 班级:计科1302 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 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 我的电脑:

机房电脑:

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 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y, a; double b; clock_t start, end; printf("请输入整数运算与浮点数运算次数(单位亿次)\n"); scanf("%d%d", &x, &y); /*控制运行频率*/ start = clock(); for (int i = 0; i

装配后车辆性能检测与转毂试验台

装配后车辆性能检测与转毂试验台 汽车的出厂检测项目很多,如何在生产中采用高效精确的检测设备是汽车厂家面临的难题。通过制定合理的测试工艺流程,将转毂试验台用于装配后车辆性能的检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转毂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转毂试验台主要由4对转毂组成,每对转毂与一个矢量调节的三相交流电机相连(见图1)。通过变频器个别受到电机驱动(“驱动”)或电机制动(“制动”)。“驱动”与“制动”电机通过直流中间电路进行能源交流,多余能源反馈回试验台。不同的行驶状况可通过与转毂组连接马达来实现,操作者与试验台控制之间的通信通过不同的显示器及操作元件来实现。 转毂与制动力的计算 静态(近匀速状态)测量是通过变频器测量出交流电机的电流。借助扭矩测量轴可以比较电机电流与扭矩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是通过分段式的增加力(电机电流的数值)来实现的。这个扭矩会被换算成转毂表面的切向力(F切)。通过这个测量出的切向力及事先给出的标称力并借助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最贴近的模拟曲线”。考虑到发动机转数和转毂转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已知的转毂直径,我们就可以根据以下算式计算转毂表面上切向力与电机电流之间的关系:? F切= -Imot×kc×km×i/rrolle 式中? Imot——发动机转数和转毂转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kc——在X-road这里可以使用扭矩测量轴获得;

km——电机生产商给出的系数; i——电机标称扭矩/电机标称电流; rrolle——转毂半径。 动态测量的测量原理是:通过变频器,转毂的延迟和加速都借助于石英控制的实时系统测量。借助于降低转毂对的质量可以计算出转毂质量的反力(F反)。 F反=mred×a 式中mred——转毂降低的质量(使用x-cal 获得); a——转毂的加速度/延迟。 各车轮损耗力F1、净拖力Fd和净制动力F2的计算如下: Fd=拖力-F1=(I/R)×Ad- F1 式中? I——转毂转动惯量; R——转毂直径; I/R——转毂因子; Ad——车轮拖动时的转毂角减速度。 F2=制动力-Fd-F1=(I/R)×Af-(I/R)×Ad 式中? Af——车轮制动时的转毂角减速度。 转毂试验台测试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及运行性能测试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及运行性能测试 实验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测试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性能的指标和方法,验证各部件及整机的性能。 实验器材 高效液相色谱仪,LC-ATvp高压泵、SCL-10Avp程序控制器、SPD-M10Av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TO-10Asvp温度控制器。Shim-packVP-ODS C18 150×4.6mm分析柱、20μl进样器、AS3210型超声波发生器。无水甲醇和双蒸水各500ml(脱气处理)、萘、咖啡因(均为色谱纯或分析纯)。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相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了各种特性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仪器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LC-2010和Agilent1100型为单泵型,适于单一流动相的洗脱;LC-10Avp型为双泵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适于程序洗脱。单泵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示意见图9-1。 实验步骤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岛津LC-10A为例) 1.依照顺序开机,自检完毕后进入操作模板; 2.设定洗脱程序、检测器的条件及测定报告; 3.完成实验过程,打印试验结果,依照顺序关机。 (二)性能测试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性能检查分为单个部件的验证和整机验证。验证时一般先验证泵、柱温箱、自动进样器的性能,接着是检测器的性能,最后是整机的性能验证。验证目的是检查并确认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1.验证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高效液相色谱仪各验证部件的验证项目的合格标准见表9-1。 表9-1 高效液相色谱仪各验证部件的验证项目的合格标准 验证部件验证项目合格标准 输液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 0.5ml.min-1: < 5%; 1.0ml.min-1: < 3% 2.0 ml.min-1: < 2% 流量稳定性误差SR 0.5ml.min-1: < 3%; 1.0ml.min-1: < 2% 2.0 ml.min-1: < 2% 柱温箱柱温箱设定值误差ΔTs< ±2℃柱温箱控温稳定性Tc ≤1℃ 自动进样器进样量准确度误差≤±2% 检测器基线噪声≤2×10+5AU 最小检测浓度≤1×10-7g.ml-1(萘的甲醇溶液) 基线漂移≤5×10-4AU.h-1 整机性能定性测量重复性误差RSD≤0.5% 2.验证步骤 (1)输液泵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R的检定 将仪器的各部分联接好,以甲醇为流动相,流量设为1.0mL.min-1,按说明书启动仪器,待压力平稳后保持10分钟,按表16-2设定相应数值,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地收集,称重。按式(1)、式(2)计算SS和SR,结果填入数据记录与处理的表9-3中。 表9-2 流量、次数、收集时间表 流量设定值(mL/min)0.5 1.0 2.0 测量次数 3 3 3 流动相收集时间(min)10 5 5

静力弹塑性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 ■简介 Pushover分析是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特点,分析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极限状态时结构响应的方法。Pushover分析是最近在地震研究及耐震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所谓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就是由用户及设计人员设定结构的目标性能(target performance),并使结构设计能满足该目标性能的方法。Pushover分析前要经过一般设计方法先进行耐震设计使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规范要求,然后再通过pushover分析评价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能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性能。 计算等效地震静力荷载一般采用如图2.24所示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反应修正系数(R)将设计荷载降低并使结构能承受该荷载的方法。在这里使用反应修正系数的原因是为了考虑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即考虑结构具有的延性使结构超过弹性极限后还可以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所以设计时的地震作用就可以比对应的弹性结构折减很多,设计将会更经济。目前我国的抗震规范中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中的小震影响系数曲线就是反应了这种设计思想。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基于荷载的设计(force-based design)方法。一般来说结构刚度越大采用的修正系数R越大,一般在1~10之间。 但是这种基于荷载与抗力的比较进行的设计无法预测结构实际

的地震响应,也无法从各构件的抗力推测出整体结构的耐震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后对结构的耐震性能的把握也是模糊的。 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中可由开发商或设计人员预先设定目标性能,即在预想的地震作用下事先设定结构的破坏程度或者耗能能力,并使结构设计满足该性能目标。结构的耗能能力与结构的变形能力相关,所以要预测到结构的变形发展情况。所以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经常通过评价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所以也可称为基于位移的设计(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Capacity (elastic) Displacement V B a s e S h e a r 图 2.24 基于荷载的设计方法中地震作用的计算 Pushover 分析是评价结构的变形性能的方法之一,分析后会得到如图2.25所示的荷载-位移能力谱曲线。另外,根据结构耗能情况会得到弹塑性需求谱曲线。两个曲线的交点就是针对该地震作用结构所能发挥的最大内力以及最大位移点。当该交点在目标性能范围内,则表示该结构设计满足了目标性能要求。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 式中: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 流量系数,无因次;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每一 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 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 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

性能测试方案

XXX系统--版本号XXX 性能测试方案 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 (1) 1.1目的和软件说明 (1) 1.2内容摘要 (1) 1.3适用对象 (1) 1.4术语和缩略语 (1) 1.5参考文档 (1) 2系统概述 (2) 2.1项目背景 (2) 2.2系统架构 (3) 2.2.1架构概述 (3) 2.2.2运行环境 (3) 2.2.3处理流程 (4) 2.3技术方案设计 (4) 3测试目标 (5) 4测试范围 (6)

4.1测试对象 (6) 4.2需要测试的特性 (6) 4.3不需要测试的特性 (7) 5 4. 测试启动/结束/暂停/再启动准则 (8) 5.1启动准则 (8) 5.2结束准则 (8) 5.3暂停准则 (8) 5.4再启动准则 (9) 6测试人员 (10) 7测试时间 (11) 8测试环境 (12) 8.1系统架构图 (12) 8.2测试环境逻辑架构图 (12) 8.3测试环境物理架构图 (12) 8.4环境配置列表 (12) 8.4.1生产环境 (12)

8.4.2测试环境 (13) 8.4.3环境差异分析 (13) 8.4.4测试客户机 (14) 8.5测试工具 (14) 9测试策略 (15) 10测试场景设计 (16) 10.1总体设计思路 (16) 10.2业务模型 (16) 10.3测试场景设计 (17) 10.3.1......................................... 单交易负载测试 17 10.3.2....................................... 混合交易负载测试 18 10.3.3............................................. 稳定性测试 18 10.3.4...................................... 有/无缓存比对测试 19 10.3.5....................................... 网络带宽模拟测试 19 11测试实施准备.. (21) 11.1................................................. 测试环境准备 21

金属性能试验方法及标准

金属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351//1995金属材料电阻系数测量方法 GB/T1479//1984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漏斗法 GB/T1480//1995金属粉末粒度组成的测定干筛分法 GB/T1481//1998金属粉末(不包括硬质合金粉末)在单轴压制中压缩性的测定GB/T1482//1984金属粉末流动性的测定标准漏斗法(霍尔流速计) GB/T2105//1991金属材料杨氏模量、切变模量及泊松比测量方法(动力学法)GB/T2522//1988电工钢片(带)层间电阻、涂层附着性、叠装系数测试方法GB/T2523//1990冷轧薄钢板(带)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GB/T3651//1983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GB/T3655//2000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 GB/T3656//1983电工用纯铁磁性能测量方法 GB/T3657//1983软磁合金直流磁性能测量方法 GB/T3658//1990软磁合金交流磁性能测量方法 GB/T4067//1999金属材料电阻温度特征参数的测定 GB/T4339//1999金属材料热膨胀特征参数的测定 GB/T5026//1985软磁合金振幅磁导率测量方法 GB/T5158.4//2001金属粉末总氧含量的测定还原-提取法 GB/T5225//1985金属材料定量相分析X射线衍射K值法 GB/T5778//1986膨胀合金气密性试验方法 GB/T5985//1986热双金属弯曲常数测量方法 GB/T5986//2000热双金属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GB/T5987//1986热双金属温曲率试验方法 GB/T6524//1986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光透法 …… 第二篇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GB/T230//199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231//1984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1818//1994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 GB/T2039//1997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 GB/T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GB/T3075//1982金属轴向疲劳试验方法 GB/T3808//2002摆锤式冲击试验方法 GB/T4157//1984金属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恒负荷拉伸试验方法

制冷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制冷循环性能测试试验台 学生XXXX 专业班级04热能与动力工程2班 学号XXXXXXXXXX 院别XX学院 指导老师(职称)XXXXXX 教授 完成时间2XXX-6-6

摘要 近20年来,制冷和空调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国防科技到航空航天,到处都离不开制冷技术及其设备。 本文简单介绍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测试实验台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新型绿色制冷剂的使用,热力循环的计算,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计算,制冷循环附件的选型,各种热工测量仪器的选型及安装使用要求,以及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本实验台选用最有前途的绿色制冷剂R134a,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全封闭压缩机,及各种性能优良的控制设备和热工测量仪器 制冷循环性能测试实验台的作用,顾名思义是用实验的方法去测试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分析研究实际循环的各种不完善因素和应作出的改进。用本实验台能研究高压液体过冷、是否有回热、压缩机吸气过热(有用及无用过热)等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关键词制冷循环/实验台/新型制冷剂/测试技术/环保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d the in design several questions: New green refrigerant use,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ermodynamic energy circulation,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computation,air-conditioner appendix choice, as well as heat pump room air-conditioner development and forecast. The air conditioning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carries on the adjustment to the air parameter, in order to cause the environment to suit our request. With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es level,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condition request also in gradually enhancement. Therefore the air conditioning holds the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aily life. Also causes the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in the unceasing enhancement, achieves the people to the environment request. The heat pump room air-conditioner both can make cold and heat, can satisfy the requests of the winter and summer, so it gets a fast development. The air-conditioner is facing the miniaturizati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is artistic, the health direction develops.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housing condition change, some users stemming from saved spatial the consideration, started to purchase "one-drivers-two"air-conditioners, the promotion pulls as soon as tows two air-conditioner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KEY WORDS The heat pump , One-drivers-two air-conditioner, New green refrigerant,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常用的性能测试方法(策略)和测试要点

常用的性能测试方法(策略)和测试要点 1.明确测试目标,测试目标尽可能能够有量化的标准 1)上线前验证性的性能测试,针对银行系统一般的性能指标为TPS、响应时间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2)容量测试,测试系统在特定系统环境下的处理能力,关注的性能指标是TPS、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3)稳定性测试,银行系统对系统7×24小时的稳定性要求还是很高的; 4)异常测试,指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的情况下,系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保证在线交易的正常进行; 2、明确测试范围,测试系统有哪些,测试交易的路径覆盖范围; 3、业务模型分析,选择日常交易量比较大,路径覆盖范围广的典型交易,建立性能测试的业务模型,确定各支交易的占比; 4、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环境(软硬件),人力,测试工具的选择,测试基础数据等需求; 5、测试内容及测试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准测试,单用户单交易的测试,主要用于调试测试脚本的正确性,以及查看每只交易在无压力下的响应时间,为下面的测试建立基准; 2)单交易负载测试,获取每只交易的最大负载,主要考察单只

交易和系统处理能力的影响; 3)混合场景的测试,按照业务及测试模型梯度加压,以获取系统的最大处理能力,及在各种压力下每只交易的响应时间情况; 4)稳定性测试,按照混合测试模型,考察在一定的压力下持续执行24小时的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关注系统是否稳定,系统是否存在内存泄漏问题等; 5)异常测试,服务中断、网络终端、硬件故障等异常情况下系统对在线交易的影响; 6、设计测试案例; 7、执行测试,监控系统资源、应用、数据库相关指标,记录测试结果; 8、测试结果收集和分析; 9、测试报告编写; 10、测试总结;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概括性的总结,供大家参考,总之,测试目标决定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明确测试目标是关键。来源:考试大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LoadRunner的使用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LoadRunner的使用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 LoadRunner简介: LoadRunner 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工具,它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LoadRunner 的测试对象是整个企业的系统,它通过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实行实时性能监测,来帮助您更快的查找和发现问题。此外,LoadRunner 能支持广范的协议和技术,为您的特殊环境提供特殊的解决方案。LoadRunne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2. 熟练使用LoadRunner进行Web系统测试和压力负载测试。 3. 掌握LoadRunner测试流程。 二、实验设备 PC机:清华同方电脑 操作系统:windows 7 实用工具:WPS Office,LoadRunner8.0工具,IE9 三、实验内容 (1)、熟悉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1.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2.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 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①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阀门流体性能测试试验台

多功能流体设备流动特性实验台Experimental System for Flow Measurement EXPERT IN FLUID TECHNOLOGY 山东易可润能源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Shandong EEEgreen Energy&Environment&Equipment Co.,Ltd https://www.360docs.net/doc/9e4783709.html,

多功能流体设备流动特性实验台 在阀门、水泵、换热器、水处理装置等流体设备和管件的开发、研制及产品检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流量特性和阻力特性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本 公司研制的多功能流体设备流动特性实验 台,采用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和变频控制技 术,在LabVIEW编程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 实现了测试过程设备运行状态及全参数实 时监控。加快了测量进程,提高了测量准确 性,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 和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为科研单位及生产 企业进行流体控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基本功能 多功能流体设备流动特性实验台,可实现如下基本测试功能:⑴阀门流量特性、阀门开度特性及泄露测试;⑵水泵工作特征曲线测试,水泵变频工作特征曲线测试;⑶流体设备及管件流量-阻力特征测试。 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增加新的测试功能。 2、实验台系统及组成 2.1 试验系统 整套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由机械循环部分、测控硬件部分、计算机测控软件部分组成,满足流体控制的多功能测试。 2.2 机械循环 由循环水泵、稳压罐、电磁阀、测试元件、管路等组成。主要工作原理:驱动变频器开启带动水泵运行,使流体在管路里循环,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控制泵的转速,可连续改变管道内流体的流量和压差,通过压力控制器控制加压水泵,来调节测试系统的工作压力。 设计了大、中、小三个管径不同的管路,同时配带系列变径接头,满足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