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温习提纲

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有40多个。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

14、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

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7、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填埋的方法:优点(比较方便,成本较低)缺点(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焚烧的方法:优点(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利用)缺点(消耗电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8、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

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19、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0、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21、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1)洗手洗脸用水盆;(2)淘米水用来洗碗;(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22、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3、《北京宣言》强调:我们确保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是人类配合关心的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要点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形状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上述不同的特点为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大小最好不要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而形状可以作为分类标准。 3.以岩石的形成原因为标准,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我们可以用感官和借助工具来观察岩石。 2.我们可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来认识岩石。结构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等。构造主要指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比如层理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等。 3.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详见课文P68、69)。 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稀盐酸后会冒气泡,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 第3课岩石的组成 1.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近4 000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

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花岗岩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一) 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2.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如石英),颜色不同是因为所含杂质不同;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3.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擦划,瓷板上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矿物条痕的颜色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一致,比如金,其颜色和条痕都是金黄色。石墨的颜色和条痕都是黑色。矿物条痕的颜色也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不一致,比如黄铁矿的颜色是浅铜黄色,但条痕是绿黑色。 4.几种矿物的条痕: 自然xx——黄色 xx、黄铜矿——绿黑色 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 xx——白色或近于白色 赤铁矿——xx红色 5.矿物抵抗刻画和磨擦的能力称为硬度。通常人们确定矿物硬度的方法是用两种矿物相互刻画,即用已知硬度的矿物来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我们还可以先比较指甲、铜钥匙(回形针)、小钢刀哪个最软,哪个较软,哪个较硬。然后用它们作为判断软硬的标准,分别去刻划矿物,从而知道矿物的硬度。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序,云母<长石<石英。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xx年六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40% 1.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他的观点:是地球、月亮等天体运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也在运动。 2. 地球(方向)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地球的自转形成了___ _____。 3. 18世纪植物学家_________对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时间是_______ 的,从而编排出一个“”。 4. 地球围绕自西向东公转,地轴是________ 的,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5.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_______。 6.美国宇航员_________ 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人类登月梦想。 7.我国“嫦娥一号”于xx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___ ____探月卫星。 8.发生日食时总是从___________先亏;发生月食时总是从__________先亏。11.产生日食的原因是_______挡住了_______的光。 10.月球本身不发光是靠反射_______的光才发亮的。 二、明辨是非:20% 1.地球总是自东向西不停地旋转着,因为太阳是东升西落。() 2.四季的更替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由圆到缺。()4.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生物。() 5.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月环食三种。() 三、珠海拾贝。16% 1.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2.在一天中,人的体温和血压,以及呼吸频率都会有节律性变化,其中 ()时的体温和血压比较高。 ①清晨②傍晚③深夜 3.产生月食的原因是()。 ①月亮被黑云挡住②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③月亮被太阳挡住④月球自身出现了一些变化 4.月球上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 ①大海②平原③高山 四、研究与结论。8% 日食是怎样形成的?请画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五、科学与生活。16% 1.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你知道《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中有哪些节气吗? 2.当我们北半球是夏天时,太阳应照射到什么位置?写出你的猜想和方案。猜想: 方案:

四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基础知识汇总 班级姓名学号 复习提示:1、熟读,领会。 2、括号中的黑体字能对答如流。 3、括号中的字会写。 1、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看、摸、闻、掂、刻、轻轻敲打听声音) 等。 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光泽、 软硬、条痕、气味)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根据颜色、形状、透明度等标准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3、岩石按形成的原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4、(沉积岩)是地球表面物质经水流等作用下(沉积胶结)形成的, 如(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在沉积岩中往往会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就叫(化石)。 5、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火山口流出 来,冷却后就形成(岩浆岩),如(浮石、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等。 6、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 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等。 7、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 金刚石、方解石、石墨、石膏、盐)等都是自然界的矿物,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它们各有用途,石英用于制造(钟表和计算机);石墨制造(铅笔芯);铁矿石(炼铁);金刚石(划玻璃);金银(做首饰);石膏(点豆腐)等。 8、有些矿物形成时有着一定的(几何形状),如食盐的颗粒都是(立 方体)的。 9、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 的软硬。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直至()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及()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

()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

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一: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一天的垃圾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收集垃圾应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3、怎样给垃圾分类?答:1)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垃圾。 2)按原来的用途分,可分为食物、包装、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家电等垃圾。 3)按危害状况分,可分有害垃圾、一般垃圾。 4)按处理方法分,可分为填埋类、焚烧类、堆肥类垃圾。 5)按来源分,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第二节垃圾的处理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会影响环境。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污染地下水。 实验中的细石子和其中的清水模拟土层和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 7、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第三节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问题的办法,常用的减少垃圾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4、你对厂家过度包装有什么建议?答:包装首先要保证物品安全,其次要实用,避免过度包装。 5、重新使用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例如:塑料袋、绳子,玻璃瓶等。 第四节分类和回收利用1、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玻璃、布料、橡胶等。 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节约资源自然资源。 2、①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②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③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 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第五节一天的生活用水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把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的人口数,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平均用水量。 3、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1 一、 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等方法观察岩石,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____ ___、__ ____、 、 等。 2、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 种,其中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硬度最小的是 。 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 ,任何 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4、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 、 、 三类。 5、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 、 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5分) ( )1、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 )3、不同岩石的硬度也不同。 ( )4、不管什么岩石中都含有一种或几种矿物。 ( )5、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 )6、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 )7、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 )8、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 )9、花岗岩是房屋装修的好材料。 ( )10、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 )11、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 )12、我国的稀有金属矿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 )13、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 )14、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 )15、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我能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 2、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 A 、 化石 B 、青田石 C 、页岩 3、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 A 、叶腊石 B 、硫磺 C 、方铅矿 4、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 A 、较软 B 、较硬 C 、硬 5、经过地球运动,( )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 、化石 B 、浮石 C 、页岩 6、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 A 、 石英 B 、 云母 C 、 长石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科学(三下)整理复习 第一单元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运动和静止)。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相同。 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2、运动的形式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旋转、圆周运动都属于曲 斜面上的运动两种方式:滑动:接触面为平面的物体。 滚动:接触面为球或近似球面的物体。 运动快慢:坡度高,运动快;坡度低,运动慢。 3、运动的速度 相同距离内,用时最短,速度最快。 相同时间内,距离最长,速度最快。 4、过山车运动 运动速度:有快有慢。 知识点: 1、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2、物体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3、准确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时,应该说明方向和距离。 4、常见的运动形式: 平动 转动 振动: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然后拨动另一端,上下震动 滚动 摆动 滑动 5、不同的物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同一物体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6、根据物体运动的线路,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电梯升降、苹果从树上落下、滴水的运动线路是直线;雨刮器、、汽车转弯老鹰飞翔、抛球、荡秋千、钟摆运动的路线是曲线。 8、过山车、桌球、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路线是曲线或直线。 9、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分为滑动和滚动。滑动是指一个物

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的移动,例如滑冰。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地改变,例如车轮在地面的运动。 10、把立方体木块放在较低的斜面的上端,它会静止不动。 把小六棱柱放在较低的斜面的上端,它会向下滚动。 11、增加斜面的坡度,能加快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 斜面越高,立方体木块向下滑动的越快。 斜面越高,小球向下滚动的越快。 12、(实验)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秒表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并记录下来,至少测量三次。 13、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需要将两个不同的小球从轨道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14、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记录员的分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科学试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试题 一、观察(26分) 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已超过了种,估计 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至种,可见生物种类确实是多种多样。 2、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比如我看到过的就属于植物,它生活在校 园的。在校园里我还看见过的动物有,它主要的生活区域是 校园的。 3、爱护珍稀生物意义重大,我知道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和,有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狭小地带的 ,有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主要在 我国西南部海拔700—25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的等。 4、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与等。以植物的生态习 性来分类,可分为与等。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 与。 5、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 的动物包括类,类,类等。 6、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相适应。 7、物竞天择,,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 一个个成员。 二、判断题(14分) 1、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2、珍稀动植物无论怎样保护,都是要灭绝的。() 3、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4、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把动物分为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5、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6、鸭的脚上有蹼,拨水的使能增强水的反作用力。() 7、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三、选择题(34分) 1、植物按还没有花可以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植物中,菌类比较特殊,它是靠()生存的。 A、光合作用 B、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分 C、自己制造养料 2、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以下()动物不属 于哺乳动物。 A、山羊 B、鲸 C、金鱼 3、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形。 A、圆 B、方 C、三角 4、《生物多样性条约》在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是国际生物多 样性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5、以下不属于昆 虫的特点是()。 A、体躯三段头、胸、腹 B、用鳃呼吸在水里 C、2对翅膀6只足 6、()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 A生物B环境 7、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A金鱼B鲸鱼 8、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B、蜘蛛 9、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兔子B、恐龙 10、下列属于鸟类的是() A麻雀B、蜻蜓 11、我国的珍稀生物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 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 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扬子鳄 B、珙桐 C、白鳍豚 D、大熊猫 E、藏羚羊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2、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硬度最小的是()。 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任何()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4、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三类。 二、判断 1、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3、不同岩石的硬度也不同。() 4、不管什么岩石中都含有一种或几种矿物。() 5、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6、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7、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8、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9、花岗岩是房屋装修的好材料。() 10、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11、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12、我国的稀有金属矿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13、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14、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5、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 2、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A、化石 B、青田石 C 、页岩 3、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A、叶腊石 B、硫磺 C、方铅矿 4、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 是()。 A 、较软B、较硬 C 、硬 5、经过地球运动,()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 、化石 B 、浮石 C 、页岩 6、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 A、石英 B、云母 C 、长石 7、我们在观察岩石时,常用下列方法中的()。 A、用秤称 B、用手摸 C、用尺量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和位置 1.小姑娘蹲在石头上喂鱼,观察到运动的物体有:水中游动的鱼,被鱼儿搅动的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比如旁边的石头。 2.在运动会上,我们看到运动员在向前奔跑,是因为地面是静止 3.在公共汽车站,站台是静止的,公交车是运动的。 4.在大草原上,蒙古包是静止的,牛羊是 运动的。 5.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 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 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物 体运动的结果不同。 7.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8.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总的说来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9.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10.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例:描述方法我的位置: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学校是参照物,正门西北是方向,50米是距离) 因此位置描述需要具备:参照物、方向、距离三方面。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2.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注意:没说车轮);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 3.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滑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5.判断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1空1分共18分)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和()两大类. 2. 属于开花的植物有:()()()()()等 3.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和()关联.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以上. 5. 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动物. 6. 我们可以从()、()、()等总计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不需要带的工具是() A.小铲 B.放大镜 C.显微镜 2白杨、雪松、圆柏都属于()植物. A 草木 B木本 C水生 3.鸽子、大雁、麻雀都属于(). A.哺乳类 B.鸟类 C.爬行类 4.父亲和儿子的相貌特征()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5.香蕉树宽大的叶片与()的环境有关. A.炎热多雨 B.温暖湿润 C.干旱少雨 6.校园里有许多生物;蚯蚓生活在()

A池塘里 B土壤中 C树上 三、判断题(共5分) 1.能帮人送信的动物是蜜蜂. () 2.孪生兄弟都长得一模一样. () 3.金鱼、鲸鱼都属于鱼类. () 4.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而且还要适应环境.() 5.动物进化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四、连线(共5分) 鸟类猫 昆虫类金鱼 两栖类蚂蚁 哺乳类鸽子 鱼类青蛙 五、问答题.(共10分) 1.请列举一些你认识的开花植物;他们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2.请根据自己家乡的情况;写出几条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直至()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及()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 分。 ()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3、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说明了什么? 4、用画图和文字将你观察到的凤仙花生长中的一些过程记录下来。 ⑴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请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 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到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 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 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 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 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 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 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从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也有些植物可以用、、繁殖后代。 2、植物的生命过程都要经历、、、直至死亡的过程。 3、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 和等多项工作。 4、图中的这些蚕豆种子已经开始了;首先长出来的是,然后再长出;图中种子的放置方向都是不同的,长出来的根将会生长。 5、不同植物的种子,在播种前都要进 行,我们要用饱满、没有损伤的种子播种。 6、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 造。是由植物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7、植物的茎有运输作用,植物自己制造的养料是用茎从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而根有吸收作用,水和矿物质用茎从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学了这一单元后,我知道了绿色开花植物也会象凤仙花那样经历下面的生长过程: 二、判断题: 1、凤仙花种子播下去后,需往土壤中浇水,浇水时一定要使种子浸。 () 2、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茎。() 3、如图,是为了研究根的作用设计的实验,其中在试管内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 4、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相同的。()

6、把一段新鲜的芹菜插入盛有红墨水的杯中,过一会儿切断芹菜,发现横切面上有小红点出现。() 7、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在制造养料的同时,会释放出氧气。() 8、植物在开花期,植株的高度增加会加快。() 9、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发现根虽不是最先长出来的,但根长出后生长速度很快。 () 10、有些植物的茎有“节”,而多数植物的茎是没有“节”的。() 三、选择题: 1、植物的“身体”中,制造营养的器官是() A 根 B 茎 C 叶 2、凤仙花的叶子是交叉生长的,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 植物自身的美观 B 植物身体的平衡 C 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3、我们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 A 大小相同的种子 B 饱满、没受伤的种子 C 颜色相同的种子 4、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A 阳光、土壤和空气 B 温度、空气和肥料 C 水分、温度和空气 5、植物的枝、叶、花等能在空间中伸展,是因为茎有() A 支撑作用 B 固定作用 C 运输作用 四、连线题: 1、植物的茎有多种多样,在我们农村下面这些茎都是常见的,请把它们跟茎的名称连接起来: 葡匐茎攀缘茎直立茎缠绕茎 2、植物的各部分器官都有它们各自的作用,请将下面器官与它们的作用连接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