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色彩文化比较——以“ 红”和“ 白”为中心

合集下载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其礼俗色彩和忌讳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在礼仪、传统习俗和色彩搭配等方面遵循各自国家的传统,避免触犯忌讳。

本文将就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尚忌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一、礼俗方面的比较1. 中国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礼仪文化。

在中国,人们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社交场合,人们会遵循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比如拜访长辈要行拜,见到客人要热情款待等。

在节日和特殊场合,人们也会遵循一些礼仪习俗,比如过年要拜年、结婚要举行婚礼等。

2. 日本日本也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

在日本,人们会遵循一些特殊的礼仪规范,比如低头鞠躬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表示尊敬和感谢。

日本人在商务活动和社交场合中也会遵循一些特殊的礼仪规范,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在中国,色彩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比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黄色代表财富和权力,白色代表纯洁和祭奠,黑色代表哀悼和忧伤等。

在中国人们会根据不同场合和目的选择不同的颜色,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也有着特殊的色彩忌讳。

比如在清明节和寒食节等祭祀活动中,要避免穿戴鲜艳的颜色,因为这些颜色象征着喜庆和祝福,与祭祀活动的庄严肃穆不符。

日本人也有着一些色彩忌讳,比如在葬礼和丧事的场合中要避免穿戴鲜艳的颜色,因为这与场合的庄重和悲伤不相符合。

在日本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也会遵循一些特殊的色彩规范,避免触犯忌讳。

中国有着丰富的忌讳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避免触犯忌讳。

比如在言行举止方面,中国人会遵循一些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的规范,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和做一些不吉利的事情。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节日中,人们也会有着特殊的忌讳,比如过年期间要避免打破东西,因为这会带来不好的预兆。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是亚洲的邻国,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日文化中,礼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

在中日礼俗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被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在中日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色彩所代表的忌讳和禁忌。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日礼俗中色彩的差异,探讨中日两国在这一方面的异同点。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日礼俗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红色被视为吉祥和喜庆的象征,因此在结婚、过年等喜庆场合都会使用红色。

在中华文化中,红色也代表着热情和活力。

黄色则被视为皇家的象征,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在日本,红色同样被视为喜庆的颜色,尤其是在新年和婚礼上,人们会选择红色的装饰品来增添喜庆氛围。

白色在日本则被视为纯洁和清新的象征,因此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选择白色的婚纱。

黑色在日本被用作哀悼和忏悔的象征,所以在葬礼上,人们会选择黑色的服饰来表达悼念之情。

而在中日礼俗中,色彩所代表的忌讳和禁忌也是存在的。

在中国,白色被视为丧葬的颜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量避免选择白色的衣物和饰品。

绿色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忌讳,因为绿色在汉字中与“苦”谐音,所以在一些场合中,人们会避免使用绿色。

在日本,忌讳的色彩主要是紫色,因为紫色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与皇室相关联,所以在一般场合中,人们尽量避免使用紫色。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虽然中日两国在色彩的象征意义上存在着一些共通之处,但在忌讳和禁忌的方面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日两国的礼俗中,色彩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颜色。

这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在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和多样性。

除了色彩的差异之外,中日两国在礼俗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差异。

在年节和节日的庆祝方式上,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习俗。

在中国,春节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传统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

而在日本,新年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除旧迎新”的清扫、赏花、吃年糕等庆祝活动。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李庆祥颜色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有的称之为色彩感觉,如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觉是赤为明、黑为暗、白为显、青为晕,这与我国古代用颜色代表“五行”“五方”如出一辙。

人给每一种色彩感觉都确定了名称,而记载这些颜色名称的词就是颜色词。

颜色的名称多源于能够提炼染料的自然物质,如与植物有关的红色类颜色词,汉语中有:枣红、石榴红、桃红、玫瑰红、山碴红等;日语中有:极色、杠梅色、桃色、蔷薇色、珊瑚色、撅子色、毒色、茜色等。

与矿产物质有关的黄色类颜色词,汉语中有:金黄、土黄、蜡黄等;日语中有:雄黄、黄土色、象牙色、生壁色等。

与动物有关的颜色词,汉语中有:鹅黄、鸡冠红、猩红、鱼肚白、鹦鹉绿、乌黑等;日语中有:鸭色、娃色、梅鼠、猩猩耕、海老茶、狐色、胳鸵色、雀色、莺色、氛羽色等。

也有的是人通过想象、联想而以自然物确定的。

这一类的颜色词,汉语中有:天蓝、水绿、苔青、月白、雪白、火红、水红等;日语中有:廿夕了工口一(阳光色)、苔色、苗色、水色、空色等。

因为中日两国丝染纺织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大部分颜色词与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系部有关丝帛的颜色词就有很多,如“红、绿、紫、绛、维、缉、绢(白色)、缥(白青色)、堤(丹黄色)、细(黑色)、素”等;日语中除了与汉语相同的“红、绿、紫、绛、啡、给、缥”等外,还有“棘色、洗朱、瓶视、一斤染”等。

在古代,绢是中国特有的丝织物,唐·颜师古注:“绢,生白增,似嫌而疏者也。

”所以用它来代表白色,反映出中国丝织文化的背景。

而日语把酿酒用的拥霉的颜色叫做“翅魔”,这是一种略带灰的黄绿色,是日本的禁色之一,反映出日本酿造文化的背景。

类似上述许多颜色词,它不仅表示出不同的色彩,而且还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的特征。

3.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中日颜色词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所以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即人们常说的看到某种颜色就会产生某种联想。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虽然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儒家思想、汉字、茶道等等,但是在礼俗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颜色在礼俗中的运用。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吉祥色,但是在某些场合,却被视为忌讳色,带有不祥之兆的含义。

而日本文化中的色彩忌讳也是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首先,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红色是最具有吉祥寓意的颜色之一,代表着热情、兴旺、幸福。

但是在某些状况下,红色却被视为忌讳色,例如在葬礼、婚礼等场合中,都不应该使用红色。

在葬礼上,白色、黑色、灰色是最为合适的色彩,因为它们寓意着哀悼和沉痛。

而在婚礼上,则应该使用粉色、桃红色等色彩,因为它们寓意着爱情和幸福。

而在日本文化中,忌讳色彩的运用也十分注重。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四禽八獣”中所涉及到的颜色忌讳。

在日本文化中,凤凰、鹤、鸳鸯、孔雀被视为吉祥之兆,但是它们使用的颜色却受到了很多限制。

例如鹤只能使用白色、孔雀使用绿色及蓝色等等。

而日本人还认为把红色和黑色混合在一起会带来厄运,因此黑色和红色不宜在一起使用。

另外,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也被视为一种吉祥的颜色,代表着重生和希望。

但是在某些场合,绿色也被视为不吉利的色彩,例如在戏剧中使用绿色也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另外,在某些民间的禁忌中,有些人也认为绿色与鬼神相关,会给人带来不幸和厄运。

总之,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里,颜色忌讳的概念都有其明显的存在,它们的表达形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婚礼不应使用黑色,葬礼不应使用红色等等。

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点,例如日本文化中鹤只应使用白色,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则会被视为吉祥的颜色之一。

这些差异的存在,也反映了两国文化中的差异,同时也为两国文化传统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英日色彩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对比——以“黑、白”为例

中英日色彩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对比——以“黑、白”为例
异 。色 彩词 有 着 丰 富 的文 化 内涵 和延 伸 意 义 , 称 为是 承 载 被
文化最强 的词汇。因此 , 探析这三种语言 中的基本色彩词的 文化象征意义 , 有助于跨文化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
[ 考 文 献] 参
f】 明吾. 1 秦 中日习俗文 化比较[ 】 M. 北京 : 中国建 材工业 出版 社 ,0 4 20. 【】 2李庆祥. 现代 日语词 汇研究【 . M】 济南 : 山东大学出版社 ,9 4 19 .
种, 即白为显 、 青为晕 、 赤为 明、 黑为 暗。这与中国古代用颜 色代 表“ 五行” 出一辙。 如

基本崇 尚色 。它代表 了吉 祥、 喜庆 , 如过 年要 贴红对联 ; 在
民间结婚贴红双喜字 , 点红蜡烛 , 新娘子穿红 嫁衣 , 红头 盖
巾; 劳模披 红 , 戴大红花 ; 生意开张 , 贵宾胸前 戴红花 , 剪彩 用红布 , 处体 现了人们对“ 处 红运 ”开 门红 ” “ 的期 盼。红色 象征革命 , 红军 ” “ 如“ 、红色政权” 象征受欢迎 , 走 红” ; 如“ ; 还象征女子的美貌 , 红颜 ”“ 如“ 、红妆 ” 。
对 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也有重耍的实际意义。 【 关键词】中英 日; 色彩词 ; 文化 象征

【 中图分类号 】 H 2 【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0 6 2 1 )0 0 6 - 1 0 9 3 3 (0 0 1— 0 7 0
从 中国黄帝 时期开始 , 帝王们就根据“ 阴阳五行 ” 学说 选择色彩象征 , 即水 、 、 、 、 火 金 木 土分别对应黑 、 、 、 赤 青 白、
口编
辑/ 培 培 李
6 ・ 7
【 作者简介】 万璐璐(9 9 )女 , 17 一 , 重庆人 , 长江师范学 院教师 , 主要研究方 向: 日本文化 。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礼俗色彩是两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虽然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和各自的尚忌。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及其尚忌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的礼俗色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注重“礼仪之邦”,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各种礼节和习俗,并且这些礼节中还包含了许多与色彩相关的讲究。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红色被认为是吉祥喜庆的颜色,因此婚礼上的装饰和衣着都会以红色为主。

而在日本,红色则被认为是不祥的颜色,通常会在葬礼上使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日本人并不会选择红色的装饰品或衣服。

这就展示了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上的明显差异。

中国人在选用色彩时也会遵循一定的尚忌。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白色被视作哀悼之色,所以在婚礼或喜庆场合中也是不宜选择白色的衣物或饰品。

而在日本,白色却是表示崇高纯洁之色,通常会在祭祀或纪念活动中使用,因此在日本人眼中,白色具有神圣的意义。

这就是中日两国在色彩尚忌上的一个明显区别。

除了红色和白色之外,黄色也是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上有明显差异的颜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被视作吉祥幸福的颜色,常常用于婚庆、喜庆等场合。

但在日本,黄色却被视为古老、脏乱的颜色,不被认可。

所以在日本,喜庆的场合并不会使用黄色。

这再次展示了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上的差异。

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上也有着明显的色彩尚忌差异。

在中国,白色瓷器被认为是高雅的,而银器则象征着辉煌的财富,因此在餐桌上会使用白色瓷器和银器。

但在日本,白色瓷器则被视为不吉祥的,而黄色被视为应禁之色。

这就导致了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上的色彩选择不同。

虽然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有诸多差异,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在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中,黑色都被视为端庄稳重的颜色,因此在正式场合使用黑色的服饰是相似的。

在两国的传统文化中,绿色也都被视为生命和健康的象征,因此在丧葬仪式以及医疗行业中,绿色也都是相似的尚忌。

颜色词及色彩意识的中日异同

颜色词及色彩意识的中日异同

颜色词及色彩意识的中日异同颜色词和色彩意识在各种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语言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社会文化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中日两国文化中有许多颜色词和色彩意识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许多独特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日颜色词和色彩意识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

在颜色词方面,中日两国文化中有许多相似的颜色词。

例如,红色在两国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和喜庆。

然而,也有一些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的含义存在差异。

例如,在日语中,“青色”常常代表蓝色,而在中文中,“青色”往往代表绿色。

日语中的“紫色”有时会传达一种神秘、高贵的感觉,而在中文中,“紫色”更多地被视为代表神秘的颜色。

在色彩意识方面,中日两国文化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两国都有所保留。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白色常常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而在日本文化中,白色则代表着纯洁和神圣。

中日两国文化对于色彩的感受也有些许相似之处,例如对于红色的喜爱和对黄色的警惕。

然而,中日两国文化在色彩意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日本文化中的“葬式用色”和“年中行事用色”都与中国传统色彩意识有所不同。

例如,日本文化中的黑色和灰色常常被视为代表死亡和悲哀的颜色,而在中国的传统色彩意识中,黑色和灰色更多地被视为庄重、沉稳的颜色。

日本文化对于淡雅的色彩和高饱和度的色彩都持有较高的接受度,而中国的色彩文化则更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

尽管中日两国文化在颜色词和色彩意识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色彩表达方式和色彩感受。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以促进更深入的理解和交流。

这些差异也提醒我们,不同文化的色彩表达方式和色彩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文化的色彩观念套用到另一种文化上。

在比较和参照其他国家的色彩意识和色彩表达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色彩文化和传统。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一、中日基本颜色词的来源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颜色词的出现,也是很早。

甲骨文中有用“幽(黑)、白、赤、黄、青”来表示色彩的记载。

也就是说,黑、白、赤、黄、青是中国最初用来表色彩的颜色词,也就是“五色”。

这五种颜色,正好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相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正好对应“五色”的“青、赤、黄、白、黑”。

下面我们说一下这五个词的来源。

赤,《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

从大,从火。

红,帛赤白色也。

”意思就是说,“红”是一种由白与赤两种颜色间杂而成的间色,不是表示正色的红颜色,因此赤就我们所说的“红”的正色。

在日语中,“赤”也是和“光”有着联系的。

白,许慎《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

从人合二。

二阴数。

”汉代的五行之学认为,月为太阴,位西方主白色,故白为西方色,即白色之称。

在日语中,“白”是和“明亮、清楚”的语源相同。

青,《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

木生火,从生,从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青”既与“植物”相关也与“生”相关。

在日语里,大野晋在『日本?Zの世界』中指出:“青”这个颜色词和蓼蓝这种蓼科草本植物有密切的联系。

黑,《说文解字》云:“黑,火所熏之色也。

从炎,上出?洹薄S尚砩鞯淖⑹涂芍?,黑色为火焰上升熏燎物体所形成的颜色,即烟熏所成之色,也即炭黑。

日语中对“黑”的语源主要有好几种解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认为“黑”是由“暮”和“暮色”的意思转换而成。

黄,《说文解字》:“地之色也。

从田从?樱右嗌?。

?樱?古文光。

凡?S之属皆从黄。

”从这段来看,也就是说黄是土地的颜色。

日本颜色名称的起源是“赤、白、黑、青”这四种颜色,在当时日本人的色彩观念中,黄色归在赤的色相上,所以,在日本古代黄色是表示低等级的颜色,这正好和我们相反。

二、中日五中基本颜色词的义项对比颜色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它的词义也逐渐变化着,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的颜色词的词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色彩词是感知、理解、认识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由于各个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同一色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本文拟以“白”和“红”两种色彩为中心,通过对中日两国代表性色彩的比较,探讨两国色彩意识的异同,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文化根源。

[关键词] 色彩;红色;白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 H 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6-0035-02
人类自古以来就为色彩绚烂的大自然包围。

如果世界失去了色彩,人类的生活该是多么的枯燥无味。

虽然人类对于色彩的感受和认知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各个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同一色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中日两国关于色彩以及色彩语言的表达方式十分丰富,有些色彩词的写法和意义也基本相同,这是由人们对光谱的共同感受决定的。

然而,两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交流和各自不同的民族心理则使得两国的色彩词在文化内涵上既有着相同点又存在着不同之处。

本文拟以“白”和“红”两种色彩为中心,通过对中日两国代表性色彩象征意义的比较,探讨两国色彩意识的异同,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文化根源。

一、中日文化中的“红”
(一)中国文化中的“红”
红色可以说是“中国色”,现已成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象征。

长期以来,红色在中国人心中,占据了其他颜色无法取代的地位,成为中国人最为崇尚的颜色。

首先,红色是喜庆、成功和兴旺发达的象征。

红色的联想意义源于古人对日神的崇拜,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

中国人对“红色”的特殊情感从炎帝时的图腾崇拜、周人的尚赤之风一直持续至今。

例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新娘头上要罩上“红盖头”,生意兴旺称作“红火”。

备受上司宠爱的称为“红人”,容颜美艳的女子被称为“红颜”,传统婚礼上的红囍字、红蜡烛、红盖头等不仅给婚礼带来喜庆气氛,还暗示着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另外,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红色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具备极强的阳世之气,可以消灾驱邪。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主题色彩即为红色,红色的春联、红灯笼、红包等除了象征喜庆吉祥以外,还有避邪之效。

另外,人们在本命年系红腰带、穿红内衣、戴红色饰品,均是基于红色驱邪护身之功效。

其次,红色还象征权势。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此“朱门”即为红漆大门,古代为贵族宅第的代称。

这也凸显了红色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的至高象征。

另一方面,红色还可以用来表示忠心、忠诚。

南宋末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乃千古流传的佳句,其中的“丹心”指红心,即为爱国的赤胆忠心。

进入近现代以后,红色还象征革命和进步,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如红色政权、红军、红色娘子军等。

然而,汉语中的“红”也具有贬义,但非主流意义。

如在表达妒忌时用“眼红”、“红眼病”。

但总体来说,汉语中“红色”用于褒义的情况远多于贬义。

(二)日本文化中的“红”
日本传统的红色,是具有两重或多重性格的。

在日本民俗学中将红色称为“赤不净”,红色代表血色、大火,属于禁忌的颜色。

《古事记》中记载:“红色是一种可怕的颜色”,是“带有死亡色彩的颜色”。

在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之前,赤色作为污秽之色,不能用于装饰神社、宫殿以及民宅。

另一方面,与中国一样,在日本人们也认为红色具有神圣之力,可以除恶避邪,保佑平安。

如日本渔民出海前习惯在渔船上涂上红土,渔民穿红内衣,以祈祷出海安全;士兵出征时也有系红腰带、穿红内衣的习惯,以求征途平安。

在日本人们还认为红色可以防病治病,如给患天花的人穿红衣服、挂红蚊帐、吃红豆饭或红加吉鱼等,被称为“红色疗法”。

另外,在平安时代的日本,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红色也成为权势的一种象征。

以天皇的玉玺为首,红色代表了朝廷的权威。

在武家社会,红色“朱印状”成为代表将军至高地位及权力的保障。

古代日本人使用的“朱印”是从中国传来的,同中国一样,象征权势与地位。

然而,9世纪后期,由于财政赤字,右大臣菅原道真废止了耗资巨大的遣唐使。

自此日本文化从模仿开始,逐渐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红色渐渐不再流行。

由此可知,中日文化中的“红”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红色多象征幸福、吉祥、喜庆、忠诚、革命与进步等含义,具有褒义色彩。

它显示出的庄重、大气、尊贵、雍容,正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相对于中国的“红”,日本的“红”就没有那么多喜庆的色彩,在日本传统节日里,街头也很难见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景象。

二、中日文化中的“白”
白色是中日两国人民崇尚的颜色之一,因白色与白云、白雪、白玉同色,自古以来人们常用白色来象征高洁、明亮、素雅、纯洁等。

如汉语中有洁白如玉、白玉无瑕、阳春白雪等;日语中有清廉洁白、纯粹洁白等。

(一)中国文化中的“白”
自古以来,白色是纯洁、完美的象征,“洁白无瑕”既形容物的纯净,也形容人的心灵纯洁。

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黑兮,倒上为下。

”此处的“白”象征着正义、善良和光明。

人们还往往把“白”与“雪”、“玉”等连用,如“洁白无瑕”比喻十全十美,“白皙”、“白嫩”、“白里透红”等常用来形容女子皮肤白皙。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红色相反,白色是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

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

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办“白事”,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

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白色是平民的颜色,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

从汉代到唐代,普通老百姓着白色衣服,故把普通老百姓称为“白衣”,把没有功名的人称为“白丁”、“白身”等。

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白色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如“白色恐怖”、“白旗”、“白区”;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同时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

(二)日本文化中的“白”
对日本人来说,白色是朴素、优雅的象征,含义丰富,是日本民族心中美丽的旋律,从古至今一直深受尊崇。

日本传统美意识的核心“雪月花”,是日本人自然观的基础,这与日本人对白的喜爱也有直接联系。

雪和月是白色,同时日本人认为白色的花最好看。

日本的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旗面即为白色,一轮红日居中,寓意太阳神创造了日本美丽的国土并孕育世间万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另外,日语中“白眉”代表众多人中最优秀者;“白星”为胜利的符号;日本国会中的赞成票则叫做“白票”。

在古代日本,“白色”不仅象征神圣、纯洁、善良与和平,人们甚至认为白色拥有超能力和灵性。

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进贡给神的东西非白色不可。

叶渭渠和唐月梅认为,“日本人传统的神教道信仰当中,所有带有颜色的东西都是不干净的,只有白色才是圣洁的颜色”。

神教道尊崇白色,并且将白色看作神与人相连的色彩。

日本传统建筑诸如神社、寺庙等并未如中国寺庙那样使用鲜红的颜色,而是尽量采用原木建造房屋,利用原木固有的颜色。

且“神路”也是用白砂铺就,石灯笼外面贴上白纸,神主也要穿白色的衣服。

另外,日本古典名著中贵族美人几乎都是浓施白粉;奈良时代的“养老衣服令”中规定白色为天子服色,象征着高雅和神圣;武士的服装也是以白色作为基调,作为精神的象征。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日本传统的神前婚礼,新娘浓施白粉化妆,身着“白无垢”(即里外均无染色,通身为素白的颜色)的和服,象征着纯洁无瑕,给人一种不染一物的清净感和虔诚感。

这与“神前婚礼”的严肃感十分相称。

因此在日本,结婚这种值得庆贺的日子里白色是不可
或缺的。

这里的白色还带有“吉祥”的含义。

而新郎则身着黑色正装,胸前别着白花。

更为有趣的是所有的男性客人都身着黑色的西装系白色领带。

日式婚礼在黑白色调中进行,与中国婚礼的喜庆红形成鲜明对比。

中日色彩文化之差异此处可见一斑。

另外,日本歌舞伎中“白脸”是好人,“红脸”则是坏人,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正好相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中日两国都将白色视为“纯洁”的象征。

然而,在中国白色多是一种禁忌色,象征不祥,令人生畏。

然而,较之红色日本人更为崇尚白色。

在日本白色是一种神圣的颜色,是神灵与人间沟通的桥梁,与神的存在有着极深的渊源。

不仅如此,中国一般将红色和白色作为两种对立的颜色,如将结婚等喜庆事儿称作“红事儿”,把丧事称作“白事儿”,并有“红白事儿”之说。

然而,在日本不仅没有把红色和白色对立起来,反而常常将两种颜色结合起来,如日本红白相间的贺喜红包,神社巫女身着的白衣红裙,新年的“红白歌会”等。

将“神圣之白”和“生命之赤”结合起来,象征神赐予的宝贵生命和永久幸福。

结语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色彩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关于同一色彩具有的文化象征意义,两国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对不同色彩的崇拜和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中华民族热情奔放、大气豪迈、雍容华贵,正如人们崇尚的热烈的红色一样;而日本人的内敛、谦和、细腻、冷静就像淡雅的白色一样,塑造着日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和审美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