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红色在中日两国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华文明和日本文明都有千年的历史,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多达数百年。

由于历史、地理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同,两国的礼俗各有千秋,有些方面是相似的,有些方面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礼仪方面,尤其是在色彩上,两国都有很多的禁忌和忌讳,这也是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之一。

本文将从中日礼俗色彩方面的异同入手,对中日两国文化进行比较。

一、中华文明的色彩禁忌在中华文明中,红色、白色、黄色、黑色、绿色、紫色、蓝色等颜色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热情和勇气,是中国婚礼、春节、喜庆日子的主色调。

但是在一些场合中,红色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比如在丧葬和祭祀等场合中,红色都是被视为忌讳的颜色。

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代表着忧伤、哀思、丧事等,在一些婚庆或欢庆的场合中则不适宜使用白色,因为它容易引起不祥的联想。

在一些企业中,白色则用来象征清洁、纯洁,作为企业形象色之一被广泛使用。

黄色是富贵、财富、金钱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色彩之一。

但是在一些场合中,黄色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中,黄袍加身是特殊的礼仪,它象征着权威和尊重。

黑色常被用来表达权威、神秘、悲哀和黯淡的气氛,是一种比较严肃的颜色。

在一些场合中,黑色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

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着保平安、平安无事的含义,所以在一些场合中,例如在生日宴会中、婚庆等欢庆的场合中,绿色是不适宜使用的,因为这个颜色与欢庆气氛不符。

紫色、蓝色则是传统的皇家、贵族颜色,表达着高贵、神秘、浪漫等风格,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例如婚礼、庆典等场合中,紫色、蓝色则是比较受欢迎的颜色之一。

二、日本礼俗色彩忌讳日本文化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色彩忌讳,禁忌的种类与中国的有所不同,以下是日本礼俗色彩忌讳的介绍:1. 白色在日本文化中,白色代表着死亡、灾难、哀悼、忧伤等感情,所以在日本宗教法事或葬礼中,白色则是一定要避免的颜色之一。

当然,在一些场合中,例如新年和结婚等喜庆的场合中,白色也是被使用的颜色。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是亚洲的邻国,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日文化中,礼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

在中日礼俗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被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在中日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色彩所代表的忌讳和禁忌。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日礼俗中色彩的差异,探讨中日两国在这一方面的异同点。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日礼俗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红色被视为吉祥和喜庆的象征,因此在结婚、过年等喜庆场合都会使用红色。

在中华文化中,红色也代表着热情和活力。

黄色则被视为皇家的象征,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在日本,红色同样被视为喜庆的颜色,尤其是在新年和婚礼上,人们会选择红色的装饰品来增添喜庆氛围。

白色在日本则被视为纯洁和清新的象征,因此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选择白色的婚纱。

黑色在日本被用作哀悼和忏悔的象征,所以在葬礼上,人们会选择黑色的服饰来表达悼念之情。

而在中日礼俗中,色彩所代表的忌讳和禁忌也是存在的。

在中国,白色被视为丧葬的颜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量避免选择白色的衣物和饰品。

绿色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忌讳,因为绿色在汉字中与“苦”谐音,所以在一些场合中,人们会避免使用绿色。

在日本,忌讳的色彩主要是紫色,因为紫色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与皇室相关联,所以在一般场合中,人们尽量避免使用紫色。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虽然中日两国在色彩的象征意义上存在着一些共通之处,但在忌讳和禁忌的方面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日两国的礼俗中,色彩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颜色。

这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在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和多样性。

除了色彩的差异之外,中日两国在礼俗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差异。

在年节和节日的庆祝方式上,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习俗。

在中国,春节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传统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

而在日本,新年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除旧迎新”的清扫、赏花、吃年糕等庆祝活动。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礼俗习惯也是两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色彩在中日两国的礼俗中也有着深厚的意义,并且在某些场合下存在尚忌。

下面将比较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方面的差异。

1. 红色红色在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两国的礼俗中却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红色寓意喜庆、祥瑞和吉祥,因此在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中都会大量使用红色。

红色也是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的主要颜色,而新娘的衣服通常都是红色的。

红包也是中国人在过年、结婚等场合送礼的一种方式,红包的包装通常也是红色的。

而在日本,红色具有神圣和高贵的象征,因此很少在一般的喜庆场合中使用红色。

红色在日本文化中更多地与娱乐性质的场合相关,比如嘉年华和游乐场等。

红色也与死亡的象征相关,在寺庙和纪念日等场合,人们通常会戴着红色的丝带或者系着红色的丝带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

2. 白色白色在中国和日本的礼俗中都有一定的尚忌,但尚忌的程度和领域有所不同。

在中国,白色与丧葬和悲伤有关,因此在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中通常不会使用白色。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的衣服也不会选择白色,而是会选择红色或者其他鲜艳的颜色。

白色也被认为是为不祥之兆,因此在起名字、装修房屋等方面也要避免使用白色。

在日本,白色在丧葬和悲伤方面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因此人们通常不会在婚礼和其他喜庆场合中使用白色。

与中国相比,日本对于白色的尚忌更加严格,甚至包括在日本传统神社中进行祭祀时,亦要避免佩戴白色的衣物。

3. 黄色在中国,黄色被视为皇家的颜色,寓意着财富和权力,因此在很多喜庆场合中都会使用黄色。

在寿宴和寿衣中,黄色被认为是吉祥的颜色。

黄色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主要颜色之一,比如在春节和中秋节中,人们会使用黄色的装饰品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而在日本,黄色被认为是不幸的颜色,因此在一般的喜庆场合中很少使用黄色。

黄色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与叛乱和背叛有关,比如在武士的传统制服中就很少使用黄色。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虽然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儒家思想、汉字、茶道等等,但是在礼俗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颜色在礼俗中的运用。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吉祥色,但是在某些场合,却被视为忌讳色,带有不祥之兆的含义。

而日本文化中的色彩忌讳也是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首先,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红色是最具有吉祥寓意的颜色之一,代表着热情、兴旺、幸福。

但是在某些状况下,红色却被视为忌讳色,例如在葬礼、婚礼等场合中,都不应该使用红色。

在葬礼上,白色、黑色、灰色是最为合适的色彩,因为它们寓意着哀悼和沉痛。

而在婚礼上,则应该使用粉色、桃红色等色彩,因为它们寓意着爱情和幸福。

而在日本文化中,忌讳色彩的运用也十分注重。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四禽八獣”中所涉及到的颜色忌讳。

在日本文化中,凤凰、鹤、鸳鸯、孔雀被视为吉祥之兆,但是它们使用的颜色却受到了很多限制。

例如鹤只能使用白色、孔雀使用绿色及蓝色等等。

而日本人还认为把红色和黑色混合在一起会带来厄运,因此黑色和红色不宜在一起使用。

另外,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也被视为一种吉祥的颜色,代表着重生和希望。

但是在某些场合,绿色也被视为不吉利的色彩,例如在戏剧中使用绿色也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另外,在某些民间的禁忌中,有些人也认为绿色与鬼神相关,会给人带来不幸和厄运。

总之,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里,颜色忌讳的概念都有其明显的存在,它们的表达形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婚礼不应使用黑色,葬礼不应使用红色等等。

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点,例如日本文化中鹤只应使用白色,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则会被视为吉祥的颜色之一。

这些差异的存在,也反映了两国文化中的差异,同时也为两国文化传统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民俗视野下的中日“红”色彩文化特征对比研究

民俗视野下的中日“红”色彩文化特征对比研究

民俗视野下的中日“红”色彩文化特征对比研究作者:蔡忠良周晓冰张卫娣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6期摘要:中日两国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习俗、审美观念等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观。

其中红色认识差异最为显著。

在中国,红色有祖先崇拜、辟邪、吉祥和女性之红等特征;在日本则有魔力、辟邪、禁忌和女性之红等特征;在红色能辟邪和象征女性方面,中日两国是相同的,其他文化特征则有差异。

从中日两国传统红色彩文化意识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红色”依然占据中心地位,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在日本,红色的负面文化含义越来越弱,“中国式的红”正在慢慢被日本社会所接受。

关键词:民俗文化;中日“红”;文化特征;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2)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由于地域、宗教、风俗等不同,各民族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色彩观。

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邻近,且同属于东亚文明圈,又保持着2000年以上的文化交流,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习俗、审美观念等的不同,两国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观,其中对“红”的色彩文化认识差异最为明显。

例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吉祥,经常被用于结婚等喜庆场合;而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红色则被认为是禁忌之色,似乎并不是那么受欢迎。

另外,在现代日本社会,人们常常同时使用白色和红色。

而在我国,这样的组合却并不多见。

尤其是在我国民俗领域,红和白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限区分。

那么,在民俗领域,红色在中日两国各自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文化意义?中日两国的红色色彩观存在那些异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国的传统色彩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将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中日两国“红”色彩文化特征(一)中国“红”色彩文化特征说起红色,中国人的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

中国被称为“赤县”(1),中国人自称“赤子”。

还有满堂红的传统婚礼、红色的国旗、大红灯笼、红色的旗袍……。

红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它象征着吉祥、热情、幸福。

从颜色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颜色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颜色看出的中日不同的文化内涵
• 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喜欢内敛不长眼的性格,因为暖色(红色) 比较抢眼,对人的感官刺激强烈,容易引起别人的 注意,所以日本人不太喜欢这样的感觉,他们不喜 欢标新立异,喜欢与周围人保持一致,希望生活在 集体中。而中国人喜欢开朗热情和个性鲜明的人, 所以给人热情好客的感觉,因而暖色的红色是中国 人民族性格的反映。
从颜色看中日文化差异
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者透过的光波通 过视觉所产生的一种印象。这种印象反映于语言, 便形成了“颜色词”。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文化 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然而由于各民族 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信仰的差异, 再加上颜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每一个民族产生 了各自独特的颜色崇拜,形成了专属于本民族的 “民族色”。中国的民族色为红色,而日本的为 白色。
红色——中国
一、红色的起源 二、红色的意义 三、红色的地位 四、日本的红色
红色的起源
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是黑、白、土红和赭 石色,而红色是最早的“流行色”。到奴隶制社会, 青、赤、白、黑、黄,被认为是代表东、南、西、 北、中和木、金、水、土的五方正色。在封建时代, 黄色标志着神圣、权威、庄严,是智慧和文明的象 征,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彩,任何庶人都不许穿黄衣 服。我国夏朝流行黑色,殷商时期流行白色,周朝 流行红色,并给了红色正统地位。
参考文献
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0年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3年
ご清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赤」についての言葉
• • • • • • • • 「赤の他人」 「赤嘘」 「赤下手」 「赤恥」 「赤本」 「赤点」 「赤新聞」 「赤きは酒の咎」 (毫不相识之人); (无耻谎言); (拙笨透顶); (当众出丑); (低级庸俗的廉价书); (不及格的分数); (黄色报纸、下流报纸); (嫁祸于人)

中日色彩文化含义的比较

中日色彩文化含义的比较

1.红
1.1中国的“红”
红色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色”的颜色,现已成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象征。长期以来,红色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了其他颜色无法取代的地位。
(1)崇拜之“红”
中国人把黄帝和炎帝作为自己的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里的“炎”即“火”的意思。在原始农耕社会,火是生命的象征。
除此之外,日本有“白星”和“白寿”的说法。白星,是相扑选手获胜的标志,并由此成为“成功,有实力”的代名词。论文大全,比较。白寿是将“百”上面的“一”拿去,就成了“白”。因此是九十九岁的意思。也指老人九十九岁大寿时的庆贺仪式。在这一点上,中日对于“白色”文化的理解,有着极大的不同。论文大全,比较。
汉族传统的结婚仪式上,场地几乎是清一色的红色,比如挂起红灯笼,贴上红双喜,除此之外,新娘新郎的房间也全部布置成红色。床上放着几床红色的被褥,点上红色的蜡烛,窗户上贴着红色的窗花,以表达人们的喜乐,祝福之意。
另外,中国在过年的时候,有贴红色对联的习俗。大大的红色“福”字以及对联贴在院子两侧和房间的门上,洋溢着新年的喜悦吉祥。
在原始社会初期,原始人还不懂得用火,只能吃生肉,并且忍受着寒冷的侵袭。直到火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火,使原始人吃上了熟食,摆脱了寒冷之苦,并由此迎来了文明的曙光。因此,对代表着“火”的颜色的红色,崇拜心理的产生尽在情理之中。
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即是中国人对红色崇拜的直接证据。
(2)权势之“红”
在中国,“青”有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代表着其他的含义。
比如它可以指代“蓝、黑、灰”等一些冷色系列的颜色。例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的“青”是“蓝色”的意思。另外“青丝”是指“黑色的头发”,而“青云”则是指薄的灰色的云彩。后来“平步青云”“青云直上”则是指代到达了显要的地位。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礼俗色彩是两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虽然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和各自的尚忌。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及其尚忌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的礼俗色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注重“礼仪之邦”,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各种礼节和习俗,并且这些礼节中还包含了许多与色彩相关的讲究。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红色被认为是吉祥喜庆的颜色,因此婚礼上的装饰和衣着都会以红色为主。

而在日本,红色则被认为是不祥的颜色,通常会在葬礼上使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日本人并不会选择红色的装饰品或衣服。

这就展示了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上的明显差异。

中国人在选用色彩时也会遵循一定的尚忌。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白色被视作哀悼之色,所以在婚礼或喜庆场合中也是不宜选择白色的衣物或饰品。

而在日本,白色却是表示崇高纯洁之色,通常会在祭祀或纪念活动中使用,因此在日本人眼中,白色具有神圣的意义。

这就是中日两国在色彩尚忌上的一个明显区别。

除了红色和白色之外,黄色也是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上有明显差异的颜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被视作吉祥幸福的颜色,常常用于婚庆、喜庆等场合。

但在日本,黄色却被视为古老、脏乱的颜色,不被认可。

所以在日本,喜庆的场合并不会使用黄色。

这再次展示了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上的差异。

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上也有着明显的色彩尚忌差异。

在中国,白色瓷器被认为是高雅的,而银器则象征着辉煌的财富,因此在餐桌上会使用白色瓷器和银器。

但在日本,白色瓷器则被视为不吉祥的,而黄色被视为应禁之色。

这就导致了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上的色彩选择不同。

虽然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有诸多差异,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在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中,黑色都被视为端庄稳重的颜色,因此在正式场合使用黑色的服饰是相似的。

在两国的传统文化中,绿色也都被视为生命和健康的象征,因此在丧葬仪式以及医疗行业中,绿色也都是相似的尚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0月学术探讨
从文化角度分析“红色”在中日两国的差异
文/高慧燕 朱欣雨 李玉明
摘 要:不同的色彩审美既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意思,也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潜在的心理和性格。

本文将通过红色在中日的审美地位进行比较,并透过色彩审美来研究他们的文化心理和性格。

关键词:色彩;文化;性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52-01
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和审美意识都会有一些差异。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上又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对于色彩的审美又有何不同呢?
一、红色在中国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遇到喜事就会想到红色。

喜欢在过年的时候挂“红灯笼”,贴“红色的春联”,“红红火火”过大年。

中国人称嫁娶庆贺之事为“红喜事”。

把帮助别人完成美满姻缘的媒人称为“红娘”。

红色在中国也代表地位。

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将红色定为显贵之色,规定“未命为士者,不得乘朱轩”。

唐代诗人杜甫诗句也体现了这一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

红色也代表好运,出名,有人气。

如:曹禺的《日出》:“顾八奶奶:恩,他当明星,准红!”现代汉语中的“手红”“当红明星”等都是此意。

红色还象征革命,进步。

红色在政治上经常用来象征革命以及左派。

如“红军”“红区”。

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代表进步和优秀。

在民俗中,红色还象征超自然,可以辟邪。

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

为了辟邪,经常会“买袜子、红内裤和红腰带”。

二、红在日本的文化内涵
佐竹昭广在《古代日本语的色名性格》一文中记载,日本的色名起源于明与暗,显与晕两组对立的色,也就是赤(明)、黑(暗)、白(显)、青(晕)四种颜色。

飞鸟、奈良时期,派谴隋使及谴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时,也吸收了中国色彩文化。

比如奈良时代引进大陆文化后,一些神社建筑曾一度出现过漆朱色的柱和栏杆,万叶歌人太宰少贰小野老臣就作歌一首:“宁乐京师地,好一片青丹。

正似花香醉,今日极繁华!”对这种与传统色感的异趣表示了无限感叹之情,这就是另类的色彩了。

日本经常将红白两色放在一起使用,用红白相间来表示喜庆。

比如红白年糕,礼物包装上的红白硬纸绳,最能体现的这一意味的莫过于日本的国旗“日の丸”,就连年终举行的晚会也被称为“红白歌会”。

日本人觉得红色具有神圣之力,可以除恶辟邪、保佑平安。

渔民出海前习惯把渔船涂上红土,以祈出海安全;士兵出征时也有系红腰带的习惯,以求征途平安。

相比中国对红色的热爱,在日本的文化里红色代表喜庆的意味就远远没有中国那么浓了。

很少看到在日本会出现像中国逢年过节那样大规模地使用红色。

红色,在日本古代色彩序列(白、青、黑、红)中,位居最末。

而在日本民俗学中将赤色称为“赤不净”,属于禁忌的颜色。

红色在审美意识中受到排斥与冷落。

认为红色代表血与火,是一种大凶之色。

日本古代的囚衣为红色。

在日本传统观念中,有“红即不净”的说法。

《古事记》中记载“:红色是一种可怕的颜色”,是“带有死亡色彩的颜色”。

并且,日本在引进中国及朝鲜文化之前,红色是绝对禁止使用在建筑物上的。

三、“红文化”在中日两国差异之成因
不难发现,中国崇尚的红色在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受到了天壤之别的待遇。

虽然有些相似的功能,但是与中国差异最大的地方就在于——红色在传统的日本观念中属于禁忌的颜色。

这也是红色在两个国家地位的最大差异。

我们从文化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会明了一些。

1、生活环境及其历史因素。

日本人比较崇尚自然。

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日本是个南北细长的岛国,气候湿润,形成了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有助于日本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所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日本人特别重视和尊敬自然。

日本人崇尚自然最好的体现莫过于日式建筑和庭院。

日本的住宅建筑不仅完全取材于自然,而且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尽量保留自然的原色原味。

其中柱子和地板大多保持木头本身的颜色和木纹。

在一个崇尚自然,且森林覆盖率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的国家,红色在色彩序列中位居最末,且在审美意识中受到冷落的这样一个现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吃生的食物,还要忍受猛兽的袭击。

自从发明了钻木取火术,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以用火来烤食物吃,用火来驱赶猛兽,用火来照明。

所以火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有着神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火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对代表着“火”的颜色的红色,也在古代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产生了亲近之感。

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这里的“炎”即“火”,也就是红色。

所以红色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也就是中国人“崇红”心理不可或缺的原因吧。

2、民族性格及文化心理因素。

日本人比较内敛,含蓄,不爱张扬,处事低调,不会过分坚持自己的主张。

日本人崇尚“无我”的精神境界。

他们认为:与其固执己见让对方不高兴从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妥协和解。

他们认为“和”是最高美德。

当然这里的“和”更接近于“无我”或者“不突出自我”。

这一点在日本的茶道精神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日本茶道讲究“和、敬、清、寂”,而“和”又是其精髓所在。

所谓“和”是指茶室,茶具甚至主宾的服饰都要求体现出简朴、素淡、洁净、幽雅的风格,浓艳的色彩自然是格格不入的。

红色作为亮色系列,容易引起别人注意。

这与日本人崇尚的“无我”意识相悖,与日本人素淡的审美理念也格格不入。

所以红色在日本就注定了不受欢迎这一命运。

结论:色彩审美建立在一个民族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之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潜在的心理和性格,即使同一色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的文化和历史进程的不同,可能导致他们的地位完全不同。

所以分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色彩审美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在进行异文化交流时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文化和心理,使得异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作者简介:高慧燕(1985.11.15— ),女,汉族,陕西榆林市人,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2009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芳贺绥.日本人らしさの構造[M].日本.大修馆书店.2004年11月.
[2]曹书杰.日本国概况[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年2月.
[3]刘容.从色彩审美意识比较中日民族性格[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3月.
[4]柳珂.中日颜色词“黄”文化内涵之异同[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月.
[5]陈雪.由日语色彩词的演变浅析日本传统审美意识[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1月.
352 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