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国各省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对于全国各省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对于全国各省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对于全国各省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基于主成分-因子-多元回归-聚类模型华南理工大学曾浩健、陈晓强、吴志铭

目录:

摘要 (1)

1 引言 (2)

2 问题分析 (2)

表1 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意义 (3)

3 文献综述 (4)

4 数据预处理 (4)

5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

图1 三级指标结构示意图 (6)

5.1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 (6)

表2 三级指标示意表 (6)

表3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7)

表4 各个指标变量共同度表 (8)

表5 经济因子变量解释 (8)

表6 主成分荷载表 (10)

表7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10)

表8 校正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12)

5.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13)

表9 F检验值与伴随概率 (13)

表10 相关系数 (13)

表11 多元回归结果1 (14)

表12 相关系数 (14)

表13 在不同省份间,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15)

表14 多元回归结果2 (16)

表15 在不同年份间,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16)

5.3改进的层次聚类分析模型 (17)

图2 分组聚类情况 (18)

6 研究结论及总结 (18)

7 模型的评价、改进以及推广 (19)

8 参考文献 (19)

9【附录】——模型准备 (20)

9.1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的准备 (20)

9.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准备 (21)

9.3改进的差异层次聚类分析模型的准备 (22)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离婚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对离婚率的影响模型对我国内地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离婚率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离婚率与什么因素实际相关及其影响程度和离婚率的分布规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建立以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为一级指标,以城镇人口比例等指标为二级指标,以人口出生率等指标为三级指标建立多层级的指标体系。

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因素与离婚率之间有无表象关系;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验证因素是否与离婚率具有因果关系;再通过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作用的大小;最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研究离婚率的地域分布是否有规律。

经分析得出: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份来说,离婚率确实与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有关,并且以人口结构的集中变化最为显著,居民生活集中变化为次,经济的集中变化不明显。

本文建模过程主要采用逐步深化量化模糊量的方法,挖掘隐藏在数字背后的信息,从而找出离婚率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推广性。由于数据的繁杂性以及部分数据的缺失,带给数据预处理不少麻烦。但是,本文思路清晰,并在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和建模工具基础上,简化了建模的难度。因此,本文可适用于其他现有定性研究的定量化分析。

关键词:离婚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模型定量化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物质生活更加充裕,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追求和享受。同时,我们注意到,近几年的离婚率也开始激增,离婚成为了最近很红火的话题。表象来看,离婚率好像与经济,文化,生活等因素有关,这也符合我们的主观印象,但是,实际上,它们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呢?如果有,又有多大的程度相关呢?它们对离婚率的印象有多大呢?本论文希望通过定量的方法,把我们猜想的可能影响因素量化,用统计方法检验到底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在目前中文核心的相关研究中,关于离婚率的定性研究已经十分成熟,从现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们应该拥有足够的数据去解析影响离婚率的宏观因素,而在微观以及心理学层级上我们必须通过做问卷调查才能较为获得精确的微观数据,同时结合过往文献,由于立法带来的影响是瞬时的,而人口流动、心理因素等因素难以测算,排除了一些不能作为直接指标的数据。所以本文把影响离婚率的因素研究重点放在人口状况、经济和生活水平上。因此,本文的重心放在对离婚率宏观可量化因素的分析上。

——本文将研究离婚率的以下问题:

·离婚率跟什么因素实际相关

·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对离婚率的影响程度

·离婚率的分布是否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类比,归类,研究离婚率的分布规律在此之前,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离婚率与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有关

·假设离婚率和各级指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且离婚率由各项指标影响

·假设从官方网站得到的关于离婚率的指标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

·假设27个省、4个直辖市的数据样本为大样本

·假设指标名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具有其特定意义

2 问题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结合人口状况、经济、生活水平,作出对离婚率影响的定量评估,我们主要弄清以下几个概念:

·离婚率: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离婚率计算方法有3 种

第一种,是离婚数和结婚数的比;

第二种,有多少对夫妇离婚与社会夫妇总对数的比值,这需要10 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才能得到数据,所以不容易办到;

第三种,就是现在中国采取的这种年离婚夫妇对数与年平均人口(即

2年末人口数

年初人口数 )的千分比。现在的方法虽然是有缺陷的,但是数据比较容

易采集。此方法也是中国国家统计局计算离婚率统一采用的方法。

在人们的印象中,物质生活进步,人口结构变动,文化水平提高等都可能影响到离婚率。因此,本文把可能影响离婚率的因素归为三大类: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

·影响因素的意义如下表:

表1 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意义

经济

城市登记失业率(%) 失业衡量了家庭收入的稳定状况,就业不稳定会给婚姻带来影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资产投资额属于先行经济景气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状况,经济景气可能影响人们的关于离婚的想法。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基期1997)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是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属于滞后经济景气指标,间接影响到离婚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值)(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生产数量和国民物质生活是否充裕的宏观经济指标,属于同步经济景气指标,物质充裕度可能影响离婚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反映着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状况,反映社会工业化发展程度,间接影响离婚率。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 人民储蓄关系到人民家庭生活的稳定,间接影响离婚率。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城镇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比例体现社会城市化程度,间接影响了一

个省的社会结构。

人口出生率(%) 孩子是维系婚姻关系的纽带,能够减少离婚率。

性别比(女=100)性别差距可能会影响婚姻的和谐。

总负担系数(%) 体现了社会劳动结构和人口抚养压力,对离婚有直

接影响。

大专以上占比(%) 由于离婚率与受教育水平有一定联系,本文采用大

专以上占比来近似衡量这一联系的大小。

普通高等学校数(所) 学校的建立,会对一个地区的文化造成影响,间接的影响离婚率。

居民生活水平

居民恩格尔系数(%) 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离婚率的大小。

居民家庭年人均总

收入(元)

收入反映物质充裕度,对离婚有直接影响。

商品房本年人均销售面积(平方米/人) 住房问题是当今婚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离婚有直接影响。

客运量总计(万人) 客运的发展缩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大了异地

分居的可能性,间接上对离婚率有影响。

互联网上网人数互联网的应用,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拉

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离婚有影响

卫生机构数(所) 医疗卫生水平,是影响人们生活从而影响离婚率的

间接因素。

在选取完指标后,通过中经网获得所需要的所有数据。接下来,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因素与离婚率之间有无表象关系;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验证因素是否与离婚率具有因果关系;再通过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作用的大小;最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通过比较离婚率在地域上的分布差异,联系不同地域的经济,人口状况,生活水平的具体情况,研究离婚率的分布是否有规律,是否与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3 文献综述

在汪国华教授的《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透视》一文中,总结到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结构包括就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与人口结构的演变

(二)妇女们的地位包括文化程度的提高和职业性质的改变,

(三)离婚立法的变化,在客观上导致了离婚率的上升

(四)家庭中产业结构和城市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其所承担的各种重要的社会功能的变化

(五)现代社会中, 电视、网络等媒体渗透带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六)人口流动以及人际关系以及人们心理等的难以估量的因素。

而夏吟兰教授的《对离婚率上升的社会成本分析》文章曾经叙述到以下点

离婚率上升的社会负面效应有:

(一)离婚妇女及其抚养的子女生活贫困化

(二)离婚不利于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

(三)离婚率与犯罪率有正相关的关系

(四)高离婚率影响公众对婚姻的信心

从张峻荣教授《经济与婚姻——10 省、市离婚率水平实证分析》看出前人对离婚率的研究方法大多集中在回归分析的方法上,另外一方面,前人对离婚率的研究大多留在对数据的初步观测和定性研究上,而本文主要的方向就是结合前人的定性研究,将定性的研究定量化的过程。

4 数据预处理

在做深入的分析工作之前,率先进行了数据预处理(由于香港,澳门,台湾数据无法获得,暂时不考虑港澳台的状况),并用到了以下数学模型:

(1)直接平均型补充数据法

(2)加权平均型补充数据法

(3)Logistic补充数据法

(4)线性拟合补充数据法等方法

在得到相关指标原始数据后,我们进行了数据预处理。

1、在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农村人口比例等初级数据时,由于某些城市如重庆等出现小规模数据缺失,而且观察数据的变动规律,大概呈线性水平稳定变化,于是采用线性拟合补充数据法。通过线性拟合预测缺失的数据,大部分数据拟合状况良好,显著性水平较高,但也由于某些数据量少,分布规律不明显而预测精度不够高,如西藏。

2、在搜集互联网人数时,大部分地区的数据不成明显的线性分布,考虑到互联网当时处于萌发时期,增长率比较高,就利用逻辑斯蒂克模型拟合数据,其中大部分城市拟合状况非常好,如辽宁,吉林,江苏等,但也有部分地区处于发展较早或较晚,整体不呈现明显规律,以局部进行预测如上海,拟合效果较差,就改用局部二次拟合;另如西藏,新疆,由于发展较缓,增长不明显,采用局部平均法,拟合效果改善了不少。

3、通过那个城市和农村的人口占比比例,对恩格尔系数和城镇人口占比进行加权以后得出整个社会的指标,把城镇和农村科学地加总在一起,减少了误差,提高可信度。如恩格尔系数,因为只存在农村恩格尔系数和城镇恩格尔系数,通过农村和城镇人口占比,作为权数,加权后等到整个社会的恩格尔系数。

4、其他的还有包括2000年的性别比例还有一些全国指标,由于其本身比较近似于随机变动,而且由于已知数据量相对较大,就使用直接平均法预测出其缺失值,相对比模型预测更准确,误差更小。

对于失业率,因为农村没有数据,所以我们直接用城镇的数据来替代了。 城市登记失业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人口出生率,总负担系数,客运量,卫生机构总数,普通高等学校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等作为三级指标,大专以上比率,商品房本年人均销售面积,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口比例,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作为二级指标。 其中:

2

该年年底总人口上年年底总人口

该年年均总人口

+=

(4-1)

该年年均总人口

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占比=

(4-2) 年均该年总人口

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占比=

(4-3)

该年年均总人口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人口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口居民恩格尔系数**+=

(4-4)

该年年均总人口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

农村人口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

城镇人口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

**+=

(4-5)

该年年均总人口

商品房本年销售面积积商品房本年人均销售面=

(4-6)

该年年均总人口

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人数

大专以上占比=

(4-7)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该年

基期∏

=

1997 (4-8)

5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与离婚率研究相关的三层级指标体系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三级指标结构示意图

5.1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

为了更准确探讨我国及各省份离婚率的原因,首先设立与离婚行为密切相关的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3大分类共18个二、三级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三级指标示意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经济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基期1997年) 城市登记失业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城镇人口比例

人口出生率 性别比(女=100) 大专以上比率

总负担系数 普通高等学校数

居民生活水平

居民恩格尔系数 客运量 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 互联网人数 商品房本年人均销售面积

卫生机构总数

并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和权威统计数据库查找出全国及内地22个省、4个

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20年的相关数据,对缺少数据的指标进行筛选、预处理,最后得到2002-2009全国及内地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各个指标的数据。而在多数情况下,不同评价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的,一方面由于评价指标较多而且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势必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会造成模型参数的过度拟合,降低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简化运算,提高模型效率,增加分类的准确性,本文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模型,尽量将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3个一级指标内的原评价指标各自重新组合成一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评价指标,组合成3个新的一级指标,并尽可能地反映原指标的信息。最后通过因子分析,给出了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这3个新一级指标内各个综合指标的得分及其和,并依据不同主成分在所在一级指标组内解析信息百分比加权算出各个指标对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的相对贡献率。

5.1.1 二、三级指标数据预处理:

由于在统计学中,平均值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同时从统计思想上看,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必然结果。所以,利用平均数作为代表值,可以使误差相互抵消,反映出事物必然性的数量特征。

于是在选择数据的时候,我们特地采用各项指标2002~2009年的数值平均数作为我们模型的基础数据。

我们根据相关性表,发现人口出生率、性别比、总负担系数、居民恩格尔系数、卫生机构总数分别与粗离婚率呈负相关性。为了统一相关性方向,以便更准确评价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3个一级指标与粗离婚率的相关关系,我们对与粗离婚率呈负相关性的5个指标的数据乘以-1,使得新的人口出生率、性别比、总负担系数、居民恩格尔系数、卫生机构总数分别与粗离婚率呈正相关关系。

最后对各项指标2002~2009年的数据平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5.1.2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录入数据,并运用统计数学软件Linear过程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以观察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及其特征值、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等。

表3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KMO and Bartlett's 检验

经济人口

结构

及其

素质居民生活

Kaiser-Meyer-Olkin

检验值

0.546 0.733 0.581

Bartlett球度检验

伴随概率

0 0 0

从表中得知,KMO值均大于0.5。根据统计学家Kaiser教授给出的标准,KMO>0.5

比较适合作因子分析;Bar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Sig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经过Barlett球度检验,证明其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因子模型适合。

5.1.3 主成分分析

●这是因子分析初始结果,由于每个原始变量的所有方差都能被因子变量解释掉,因此每个原始变量共同度都为1。

根据因子分析最终解计算出的变量共同度。根据最终提取的m个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

除了经济:城市登记失业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国内生产现值;人口结构及其素质:性别比、大专以上占比、普通高等学校数;居民生活水平:居民恩格尔系数、卫生机构数这7个指标,其他评价指标的共同度对所在一级指标组的所有指标均为大于0.80,表明模型基本解释了每一个评价指标的全部方差,而不需要特殊因素。

表4 各个指标变量共同度表

经济

城市登记

失业率

居民消费

物价指数

(1997)

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

资额

人均国内

生产现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

GDP比重

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初始变量

共同度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新变量共

同度

.424 .863 .356 .734 .815 .912

人口结构及其素

城镇人口

比例

人口出生

性别比总负担系

大专以上

占比

普通高等

学校数

初始变量

共同度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新变量共

同度

.806 .832 .284 .843 .758 .568

居民生

活水平

居民恩格

尔系数

家庭人均

全年总收

商品房本

年人均销

售面积

客运量总

互联网上

网人数

卫生机构

初始变量

共同度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新变量共

同度

.540 .935 .886 .916 .891 .825 ●主成分的统计信息(表7),包括三个一级指标组的特征根由大到小的次序

组内排列,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

表5 经济因子变量解释

经济因子变量解释

主成分

初始特征值

特征值

因子变量

方差贡献

率(%)

累计方差

贡献率

(%)

1 2.383 39.716 39.716

2 1.722 28.697 68.413

3 4 0.821

0.734

13.685

12.239

82.098

94.337

5 0.237 3.953 98.29

6 0.103 1.71 100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因子变量解释

主成分

初始特征值

特征值

因子变量

方差贡献

率(%)

累计方差

贡献率

(%)

1 2.91 48.496 48.496

2 1.181 19.687 68.183

3 4 0.868

0.609

14.469

10.158

82.652

92.809

5 0.269 4.487 97.296

6 0.162 2.704 100

居民生活水平因子变量解释

主成分

初始特征值

特征值

因子变量

方差贡献

率(%)

累计方差

贡献率

(%)

1 2.693 44.88 44.88

2 2.299 38.31

3 83.193

3 0.637 10.612 93.805

4 0.238 3.962 97.767

5 0.089 1.478 99.245

6 0.045 0.755 100

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 个主成分。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 如果特征值小于1, 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 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 作为纳入标准。

而经济一级指标组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2.383,它解释了原指标的39.716%的信息,第二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722,它解释了指标的28.697%的信息,累计解释了原指标68.413%的信息;第二、三、四、五、六的主成分的特征根均小于1,

根据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故只提取第一、二主成分即可。

同理,人口结构及其素质一级指标组只提取一、二主成分,解释了原指标68.183%的信息。

居民生活水平一级指标组只提取一、二主成分,解释了原指标83.193%的信息。

●主成分载荷矩阵(表6)。

经济一级指标组内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了72.9%居民物价指数、76.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8%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了5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信息。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一级指标组内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了81.7%的城镇人口比例、91.2%人口出生率、53.2%性别比、90.5%总负担系数、52.5%普通高等学校数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了85.2%大专以上占比、54.1%普通高等学校数的信息。

居民生活水平一级指标组内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了59.4%居民恩格尔系数、74.5%家庭人均全年总收入、55.1%商品房本年人均销售面积、71.6%客运量总计、86.9%互联网上网人数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了61.6%家庭人均全年总收入、76.3%商品房本年人均销售面积、78.1%卫生机构数的信息

所有评价指标都有较高的载荷,除了”城市失业率”这指标在经济一级指标组内第一、二主成分的载荷低于50%,说明这三个一级指标组内6个主成分能反映出原评价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以这6个主成分替代原来的18个评价指标。

表6 主成分荷载表

经济

主成分城市登记

失业率

居民消费

物价指数

(1997)

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

资额

人均国内

生产现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

GDP比重

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

1 -0.563 0.729 -0.115 0.76

2 0.389 0.888

2 -0.326 -0.575 0.586 0.392 0.815 -0.352

人口结构及其素

城镇人口

比例

人口出生

性别比总负担系

大专以上

占比

普通高等

学校数

1 0.817 0.91

2 0.532 0.905 0.182 0.525

2 -0.37

3 0.016 -0.018 -0.15

4 0.852 0.541

居民生

居民恩格

尔系数

家庭人均

全年总收

商品房本

年人均销

售面积

客运量总

互联网上

网人数

卫生机构

1 0.594 0.745 0.551 0.716 0.869 -0.463

2 0.432 0.616 0.76

3 -0.635 -0.368 0.781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7),这是主成分分析的最终结果,通过该系数矩阵可以将主成分表示为各个评价指标的线性组合。

表7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经 济

主成分

城市登记失业率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199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人均国内生产现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1 -0.301 -0.019 0.206 0.387 0.449 0.1

2 2

-0.032 0.453 -0.275 0.064 -0.22 0.408 人口结构及其素 质 城镇人口比例

人口出生率

性别比

总负担系数

大专以上占比 普通高等学校数

1 0.89 0.868 0.515 ..911 -0.073 0.345 2

-0.12 0.28 0.138 0.116 0.868 0.67 居民生 活 水 平

居民恩格尔系数

家庭人均全年总收入

商品房本年人均销

售面积

客运量总计

互联网上网人数

卫生机构数 1 0.024 0.008 -0.088 0.383 0.342 -0.361 2

0.289

0.385

0.38

-0.01

0.113

0.121

●由于各个一级指标组内的每个主成分解析信息百分比不同,因此,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加权校正:

2

1

(1,2,3;1,2)

ij

ij ik

k M W i j M

==

==∑ (5-1)

由此,可得因子加权校正得分系数表达式:

*(1,2,3;1,2)

ij ij

ij f W

f i j =

==∑’

(5-2)

各个一级指标组内各个主成分加权校正得分表达式:

*(1,2,3;1,2)

ij ij ij F W F i j ===’

(5-3)

其中,ij W 为第i 个一级指标组内第j 个主成分的权值;

ij

M

为第i 个一级指标组内第j 个主成份对原指标信息解释百分比。

ij f 为第i 个一级指标内第j 个主成分的各因子得分系数组。

'ij f 为第i 个一级指标内第j 个主成分的各因子加权校正后得分系数组。

ij

F 为第i 个一级指标内第j 个主成份得分。

'ij F 为第i 个一级指标内第j 个主成份加权校正后得分。

表8 校正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经 济

主成分

城市登记失业率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199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额 人均国内生产现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

GDP 比重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

1 -0.17474 -0.01103 0.11959 0.224666 0.260659 0.069664

2 -0.01342 0.190019 -0.11535 0.026846 -0.09228 0.17114

3 加总

-0.18816 0.178988 0.004236 0.251512 0.168377 0.240807 人口结构及其素 质 城镇人口比例

人口出生率

性别比

总负担系数

大专以上占比

普通高等学校数 1 0.256054 0.210534 0.127316 0.238273 -0.10598 0.02845 2 -0.06381 0.030029 0.011261 -0.00982 0.204426 0.14177 加总 0.192243 0.240562 0.138577 0.228456 0.098448 0.170221

居民生 活 水 平

居民恩格尔系数

家庭人均全年总收

入 商品房本年人均销

售面积

客运量总计

互联网上网人数

卫生机构数

1 0.012947 0.004316 -0.04747 0.206616 0.184498 -0.19475

2 0.133094 0.177305 0.175002 -0.00461 0.05204 0.055724

加总

0.146041

0.18162 0.127529 0.202011 0.236538 -0.13902

最后因子得分公式为:

111121314151622122232425263

31320.188160*0.178988*0.004236*0.251512*0.168377*0.240807*0.192243*0.240562*0.138577*0.228456*0.098448*0.170221*0.146041*0.18162*0.127529*Z x x x x x x Z x x x x x x Z x x x =-+++++=-+++++=++333435360.202011*0.236538*0.13902*x x x

??

??+++? (5-4)

1Z 为经济因子得分

2Z 为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得分

3Z 为居民生活得分

其中,(1,2,3,4;1,2,3,4,5,6)ij stdx i j ==表示第i 个一级指标组的第j 个原指标标准化后的评价指标变量:

()/(1,2,3;1,2,3,4,5,6)

ij ij ij ij stdx x x i j σ=-== (5-5)

新的综合一级指标1Z 、2Z 、3Z 各自主要考虑了相应6个指标的影响,依据

主成分表达式,代入数据计算31个省份、直辖市在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得分。结果见附表1。

5.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5.2.1 基于不同省份:

首先,依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的6个主成分做以离婚率为因变量对不同省份、直辖市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到F 检验值与伴随概率如下表(以0.05作为显著性水平):

表9 F 检验值与伴随概率

回归变量 伴随概率

F 检验值

(Constant) 0 0.013 经济F1

0.012 经济F2

0.103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F1 0.201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F2 0.974 居民生活F1 0.307 居民生活F2

0.048

由表中得知回归方程F 值为0.013小于0.05,同时有多个伴随概率不满足小于0.05。由此,我们知道拟合的回归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进一步对6个主成分做双侧检验的相关分析,得到如下表:

表10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经济F1 经济F2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F1 人口结

构及其

素质F2 居民生

活F1

居民生活F2

经济F1 皮尔逊

相关系

数 1

.572**

-0.192

-0.046

.758**

经济F2 皮尔逊

相关系

0 1 0.307 .540** .847** 0.283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F1 皮尔逊相关系数 .572** 0.307 1 0 0.053 .849**

人口结

构及其素质F2 皮尔逊

相关系数 -0.192 .540**

0 1 .535**

-0.041 居民生

皮尔逊

-0.046

.847**

0.053

.535**

1

活F1 相关系数 居民生活F2

皮尔逊相关系数

.758**

0.283

.849**

-0.041

1

由多重共线性知,在一般情况下,认为相关系数取值的绝对值低于0.75才可认为本题没有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那么,由上述图标,筛选出并剔除引起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指标为:居民生活F2和经济F2

剔除两个指标后,通过合成两个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得出人口结构及其因素指标,并且用经济F1、居民生活F1分别代替经济指标和居民生活指标。同时,对这三个指标进行同样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11 多元回归结果1

Model 系数i β 伴随概率 F 检验值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常数 1.519 0 0.017

.557a

0.31 0.234

经济 -0.4 0.216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0.637 0.005 居民生活

0.04

0.905

同样F 值为0.017小于0.05,部分伴随概率不满足小于0.05,于是对不同变量做相关分析,得到如下表:

表12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经济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居民生活

经济 皮尔逊相关系数

1 .458**

-0.046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皮尔逊相关系数

.458** 1 0.25

居民生活 皮尔逊相关系数

-0.046 0.25 1

由表知道,相关系数取值的绝对值均小于0.75甚至小于0.5,按照法则,说明本题没有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我们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123????1.5190.40.6370.04y

x x x =-++ (5-6)

其中,

1

β表示,在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因素每增加一单位,离婚率平均减少一单位

2

β表示,在经济、居民生活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因素每增加一单位,离婚率平均增加一单位

3

β表示,在人口结构及其素质、经济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居民生活因素每增加一单位,离婚率平均增加一单位

同时,由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20.23423.4%

a

R==知道,在自变量调整后,在离婚率取值的变差中,能被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和居民生活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23.4%

由多元回归方程的系数,依据校正后的因子得分系数表,可对经济第一主成分、人口结构及其素质第一、二主成分、居民生活第一主成分三大指标组内各指标进行加权,得出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表13 在不同省份间,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经济

城市登记失业率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

资总额

居民消费

物价指数

(基期

1997年)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现价)

第三产业

占GDP的比

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

率0.069896 0.004412 -0.04784 -0.08987 -0.10426 -0.02787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城镇人口比例人口出生

性别比总负担系

大专以上

比率

普通高等

学校数

率0.122459 0.153238 0.088273 0.145526 0.062711 0.108431

居民生活水平

居民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

人均总收

商品房本

年人均销

售面积

客运量互联网人

卫生机构

总数

率0.000518 0.000173 -0.00190 0.008265 0.007380 -0.00779

从得到的结果来看,在“经济”这部分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贡献率最高,而此指标可以近似代表经济发展的进程和程度,说明经济发展的水平确实影响着离婚率,纵观欧美等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社会化发展程度越高,代表物质生活水平越高,人们可以更多地注重个人的享受和追求,而离婚率就上升。其他指标除了固定资产总额以外,贡献率都比较平均,大概是因为各个宏观经济指

标是同步变动的。六个指标的贡献率之和不高,而且还说明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方面,在这方面,还存在其他更多的指标对离婚率有影响作用,需要考虑更多指标。

在“人口机构及其素质”中,出生人口率和总负担系数的贡献率相近,分别代表了生育水平和单位劳动力的承受抚养压力,说明在婚姻关系中,孩子是一个维系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而抚养压力则也代表家庭压力的部分。六个指标的贡献率总和比较高,说明所选指标的代表程度较好,解释度高。

而在居民生活方面,我们得出大部分指标对离婚率的影响很小,对此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所选的指标代表性不够,与我们大众对生活水平跟离婚率之间关系有明显关系的印象不符;其二是由于经济中的指标对离婚率确实有影响,而收入的影响作用却很低,大概是因为收入水平的调整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生活质量的指标没有同步跟上。

5.2.2 基于不同年份: 其次,通过对全国的指标对2002年~2009年的数据做时间上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代的筛除变量的方法,得到以下回归情况如表:

表14 多元回归结果2

由表知道,本次回归同时满足F 检验和T 检验的模型只有一个:

x y ?519.0508.1?-= (5-7)

其中,1β表示,人口结构及其素质F1每增加一单位,离婚率平均减少一单位

同时,由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20.45345.3%==a R 知道,在自变量调整后,在离婚率取值的变差中,能被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和居民生活因素的多元回归

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45.3%。

同理,依据校正后的因子得分系数表,可对人口结构及其素质第一主成分内各指标进行加权,得出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表15 在不同年份间,指标对离婚率的贡献率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城镇人口比例

人口出生

性别比

总负担系

大专以上比率

普通高等学校数

贡献率

-0.13289 -0.10927 -0.06608

-0.12366 0.055003 -0.01477

Model 系数

伴随概率 F 检验值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常数 1.508

0.04

.729a

0.531

0.453

人口结构及其素质

F1

-0.519

0.04

由于在逐步回代过程中,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而剔除其他可替代变量,保留作用最大最综合的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口结构及其素质第一主成分(F1)起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作用,同时结果表明沿着年份,从全国范围来看,第一主成分(F1)对离婚率变化具有接近一半的解释程度。表明从全国范围看,排除掉不同省之间结构的影响后,影响粗离婚率的变化最主要因素来自人口结构及其素质第一主成分(F1),即主要来自城镇人口比例、总负担系数、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分别代表了城市化程度和家庭老人、孩子的因素,这点和此前对离婚率的定性研究是吻合的,所以此结果亦具有参考价值。

虽然由结果可以看到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都不高,但这并不代表模型失败,它更确切的表明了,离婚率实际上与更多因素相关,需要更多的指标才能更全面的解释离婚率的变化情况。而研究离婚率与不同省份的指标间关系时23.4%的解释程度和与不同年份的指标间关系时45.3%的解释程度恰恰表明了在本文选取的研究指标中,能够对离婚率解释不是完整的,恰恰也解释了本文没有涉及到的心理因素、家庭因素、法律因素等对离婚率的影响是具有分量的。但是,由于上述因素的数据获取难度,本文不做针对性研究。但是在本文中应用到的多元回归模型在解决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3改进的层次聚类分析模型

在层次聚类中,对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分别对离婚率、经济指标、居民生活指标和人口结构及其素质指标进行层级聚类各自分为低、中、高三组。

在本次层次聚类的过程中,由于直接层次聚类带来个别分类组内成员数过少,我们采用以下迭代方法对聚类方法进行改进。

在一次层次聚类中,

Step.1我们通过先剔除包含过少成员数的组别,并保留其原有分类的高、中、低属性。

Step.2对剔除后剩余的成员进行再一次层次聚类,如果分组较为均衡(低、中、高分布较均衡),采纳层次聚类结构。如果分组仍然存在个别组包含过少成员的情况,则回到第一步。

Step.3将剔除的成员,按照其原有的高、中、低属性加合并如对应的分组。

Step.4对现有分组,以该项指标按顺序编排,并以3代表高、2代表中、1代表低。

做完四次层次聚类,得到如下分组情况:

图2 分组聚类情况

并对以离婚率为主参照量,做出解释情况表(详见附表2)。

从解释情况表,结合众数代表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我们观察高、中、低离婚率分别得到一下信息:

对于高离婚率省份,具有低经济、高人口结构及其素质、中居民生活的集中趋势

对于中离婚率省份,具有低经济、中人口结构及其素质、中偏高居民生活的集中趋势

对于低离婚率省份,具有低经济、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低居民生活的集中趋势

由此可见,离婚率在不同省份中,以人口结构的集中变化最为显著,居民生活集中变化为次,经济的集中变化不明显。

6 研究结论及总结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结合文献综述通过大体上对离婚率的认识,假设18个指标作为研究离婚率问题的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做出18个指标与离婚率的相关系数(如表1),初步验证三个方向共18个指标拥有表面相关性。为了简化运算,提高指标代表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了结合指标间的关系,将18个指标合成为6个综合指标,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综合指标的得分情况。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指标与离婚率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指标对离婚率的解释度与回归方程,在此解决了什么因素对离婚率有影响,影响程度多少的问题。最后,将指标归结为三大方向指标,并通过改进的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不同地区之间的结构差别,并由此解决离婚率与三大方向指标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结构问题。

综合整个文章,通过一步一步递进改变做出的因子成分表,本文得出所研究的指标究竟哪个指标对离婚率解释最多。此外,本文在直接研究离婚率问题的时候,同时发现了对研究离婚率所潜在的问题,也就是本文在回归分析中所考虑欠周到引起指标缺乏,对离婚率的解释不够完全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对于本文所研究的离婚率的问题,以及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对离婚率得到了以下结论: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份来说,离婚率确实与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有关,并且以人口结构的集中变化最为显著,居民生活集中变化为次,经济的集中变化不明显。

7 模型的评价、改进以及推广

7.1 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的评价及推广

优点:模型一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数据进行组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替代原有数据,然后对新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等数学模型并得到了全国及各省份、直辖市与离婚率相关的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三方面综合得分情况,过程辅以统计数学软件完成,得到的结果比较简便、完整﹑精确。

缺点:由于模型一采用的是统计学的原理,模型一需要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做到更加精确,误差更小。而缺点正是数据量不够大,模型一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能将误差降低,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推广:模型一主要采用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在研究不同年份或不同省份、国家与离婚率的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三方面相关综合情况都能够得到使用,如果加上聚类分析模型,我们就能够研究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三方面在不同省份或不同年份对离婚率进行分析。例如研究某省市的离婚率变动与经济、人口结构及其素质、居民生活水平三方面的关系。同时,主成分-因子分析模型也能够在类似的定性问题定量化的研究中发挥其用途。

7.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评价及推广

优点:模型三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计算得到了粗离婚率与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相关系数,筛选得到影响粗离婚率的关键性指标与不明显指标。

缺点:由于模型三是对这一部分数据进行回归,不能够综合所有指标的情况,具有一定的误差

推广:由于模型较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清晰的描绘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此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统计当中。

7.3改进的差异层次聚类分析模型的评价及推广

优点:模型二通过对比四次层次聚类分析的聚类情况,并且通过迭代筛选偏离程度太大的数据,从而得出离婚率与因子指标的关联性的集中趋势,使得聚类分布更加均匀,更具有参考价值。

缺点:由于聚类方法上造成的系统误差不稳定,不能够大范围运用,同时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高的数据,可能会使聚类效果不够具有显著性。

推广:此模型可以用于强调出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联性,能够运用到关联性的探索性研究中。

8 参考文献

[1]中经网统计数据库,____ ,综合年度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9e8016807.html,/

[2]新浪博客,2011, 离婚率计算方法的学术拨正.

https://www.360docs.net/doc/9e8016807.html,/s/blog_7f7665d60100ruld.html.

[3]相关分析原理介绍,____ ,相关程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9e8016807.html,/course/a1016/tongjimiaoshu/1/xiangguanchengdu.h

全国离婚率排名

内地各省份离婚率排名:新疆重庆黑龙江排前三 2010年10月03日 14:47法制晚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77条除了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民政部还公布了各省第二季度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四川省有6.4万余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位居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之首。 根据国际通行的离婚率统计方式,在著名婚姻家庭研究专家--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徐安琪女士的帮助下,本报记者计算2009年全国31个省份的粗离婚率,结果显示新疆、重庆和黑龙江排在前三位。上海、北京、天津则分别排在第六、八和九位。 最新数据 今年上半年四川离婚人最多 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四川省前两个季度有6.4万余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其次是山东和江苏,分别有53906和53756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而在全国31个省份中,前两个季度离婚登记人数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西藏、青海和海南。西藏前两个季度有291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在31个省份中排名最后。 此外,北京市今年前两个季度有15836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 数据统计 2009年重庆离婚率领先 记者注意到,在公布的各省份婚姻数据这一块,并没有在离婚率上有所体现。而离婚率,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城市婚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国家或城市的离婚率,目前主要是计算粗离婚率,即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年度)某地区离婚数与年平均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 记者调阅了2008年、2009年的31个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计算取得2009年各省份的年平均人口数。 在徐安琪女士的帮助下,记者又获得了2009年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离婚的数据:包括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法院办理离婚以及涉外婚姻离婚数据的总和。 根据粗离婚率计算公式,2009年全国31个省份中,新疆、重庆和黑龙江的离婚率分别位居前三位。 北京离婚率全国排第八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31个省份粗离婚率排行中,我国4个直辖市以及东北三省均位居离婚率排行榜前十名。 其中,东北三省位居第三到第五位,上海排在第六,北京和天津则分别位列第八位和第九位。而在这份排行榜中,山西、甘肃和西藏位居最后三位。

浅析中国离婚率持续上升原因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一、中国离婚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和特点 二、中国离婚率持续上升的弊端 三、中国离婚率持续上升的解决对策参考文献

浅析中国离婚率持续上升原因及解决对策 【内容摘要】据2011年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从过去的谈离婚色变,到70后纠结于离或不离,再到如今80后的“离婚没啥大不了”,中国人的婚姻观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国外媒体甚至创造新词“我一代”,分析这个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离婚率走高的原因。本文利用现有的各种统计资料,描述当代中国离婚率持续高企的原因和特点,确认具有高离婚风险的人口群体,进而分析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离婚率 80后伤害孩子 正文: 婚姻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社会制度,她为繁衍人类、稳定和发展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社会,而后逐步扩展到全世界的范围。西方国家离婚率居高不下和发展中国家离婚率稳步上扬,是当今社会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婚姻家庭观念很强的国家。长期以来,政府在反对和解除封建性质的婚姻关系的同时,努力实行和健全新型的婚姻家庭制度。与西方社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离婚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低离婚水平的婚姻家庭关系也发生变化。连年上升的离婚率及其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有关中国的离婚状况研究日益活跃起来。本文侧重于描

婚姻调查报告3篇

婚姻调查报告3篇 *目录婚姻调查报告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婚姻观调查报告我对**县**镇10个行政村已婚家庭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抽取1000例已婚家庭妇女名单。先后走访了民政办、计生办、法庭和妇联,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组座谈,了解调查对象的结婚、离婚等家庭情况,全面分析了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婚姻家庭状况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1000例调查对象中,初婚者占78%,再婚者占8.5%,丧偶者占5%,离婚者占1.5%,存有离婚动机的占15%,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对离婚的态度渐趋向宽容。 法院案卷数据显示,离婚案件占其民商事案件的27.5%。 从调查问卷的座谈情况看,110户家庭存在家庭纠纷,夫妻感情不和,有的还存在婚姻危机,不稳定家庭占11%;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达25%;75%人对婚外性行为持排斥批判的态度,部分人持理性态度。 二、农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导火索。 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式婚恋和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从大中城市人群渗透到农村外流人员,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家庭暴力近几

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调查表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被访者中有15%的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动手打架的现象,37%的人表示偶乐发生此类行为。家庭暴力在农村家庭中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城市家庭,对于家庭暴力,大部分人持否定态度。面对家庭暴力时的应对策略,第一选择为“逃离现场”。人们对家庭暴力这种既反对又犹豫,与传统观念有关,也有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不闹散家庭的现实考虑。这说明,反对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XX年至今,该镇妇联和派出所接待家庭暴力案件13 件,占信访总数的29 %;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一位妇女长期处于受暴状态,但由于受害人受传统的“妇道”影响,被丈夫打了,却不敢说、不敢讲,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担,直到被打伤了,才开始反应。这一例很有代表性,这是农村家庭暴力长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开始就通过法律途径制止,家庭暴力造成的后果就会大大减少。 2、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成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 XX年至今,在妇联接待的上访案件中,非法同居有婚外情的占 28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80%是丈夫有婚外情,集中在35-50岁年龄段;女性占20%,大多数在30-40岁年龄段。这类问题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女方。有一例上访妇女,明知自己的丈夫与第三者非法同居,却不敢提出

调查报告 婚姻法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婚姻法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二、调查内容 我们的问卷设计为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和半封闭型问卷。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被试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院系和所学的专业。二是对新婚姻法的了解情况: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略有耳闻。三是对新婚姻法所持态度的情况:赞同、比较赞同、很不赞同、无所谓。四是对于婚前及婚后财产如何分配的情况:有没有必要认真看待婚前财产公证、对于“房子谁付首付产权归谁”持怎样的态度。五是关于买房的看法:择偶时会不会考虑对方是否有房、新婚姻法出台后男女婚前买房的积极性是否会有所增加等等。六是新婚姻法的出台对婚后生活中出现的纠纷的影响:新婚姻法中对财产分配的强调带来的后果、对于男女来说新婚姻法公平吗、房产证上会不会要求加上名字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对于新婚姻的了解程度 男女之间是有差别的,23%的男生对新婚姻法有所了解, 相比较而言,女生占38%。由此可见女生比男生更关注新婚姻法。但总体情况上来分析,就大家对新婚姻法的关注程度来说, 调67%的大学生对新婚姻法略有耳闻,只有33%的大学生对新婚姻法有所了解。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新婚姻法了解程度低。

2.对房子产权归属的看法 53%的大学生不太赞同“房子谁首付产权归谁”的看法,他们觉得结婚后房子就应该是 1 夫妻共同的财产,不分彼此。“房子谁首付就属于谁的”, 只有17%的大学生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这样保护了首付者的权益。14%反对这个观点,她们认为婚后夫妻就是平等的,利益也应共同分享,不然会影响夫妻的平等关系,引起很大的弊端。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并不多,男女各占4%。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关注这个问题的。 3.新婚姻法对男女双方的公平问题 49%的大学生认为新婚姻法是公平的,和以前比起来新婚姻法更加注重男女的平等,更加关注男女的独立性,让女人更加独立。34%的大学生认为新婚姻法不靠谱,这对经济实力弱的一方严重不平等。还有另外17%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表示了默认的态度。 4.新婚姻法能否促进婚前买房的积极性 只有23%的大学生认为新婚姻法的出台会促进男女婚前买房的积极性,房子是组建家庭的必备条件。67%的大学生认为不一定,他们觉得买不买房光靠法律是没用的,那要看自己的经济支付能力,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剩下的10%的大学生觉得没必要买房,可以裸婚,只要两个人相爱,钱可以慢慢赚,一起攒钱买房,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 5.婚前财产公证的必要性问题 66%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这是避免未来发生

离婚率上升问题调研与分析

离婚率上升问题调研与分析 离婚率上升问题调研与分析 离婚作为一种社会矛盾的显现形式,它从根本上破坏家庭和睦,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传统伦理道德构成巨大的冲击。近期,我们对近年来新河县发生的离婚案件进行了调研,对当前社会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危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离婚的原因及分析 1、年轻人“闪婚”、“裸婚”导致“闪离”。“闪婚”是指两人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闪婚”的男女双方由于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感情基础不牢靠,若发生矛盾后不懂得自我调适和互相谅解,很容易导致“闪离”。“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没有婚戒甚至不办婚礼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是2008年兴起的网络新词汇。婚姻基础包含感情基础、物质基础、双方家庭基础。“裸婚”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导致婚后漫长的岁月变得艰辛、难熬且欠缺稳定,因此,也比较容易造成“闪离。2011年县妇联妇女信访档案显示,年龄低于25周岁、婚龄不足3年的离婚咨询占到了全部信访的13.5%。 2、因一方出现婚外情而导致离婚。对2012年以来的县妇联信访档案进行统计后发现,因婚外情导致感情破裂的占到了全部信访案件的68.8%。在这些信访案件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丈夫喜新厌旧,在外面找情人,长期不履行家庭责任和夫妻义务,迫使女方成为离婚“被动中的主动者”;同时,网恋也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夫妻一方外出打工,长期分居造成感情淡化导致离婚。由于夫妻长期分居,感情基础越来越脆弱,加之外出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传统观念、思维方式等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仍然坚守在老人、孩子、家园的另一半距离越来越远,双方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反差最终走向了离婚。因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较少,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离婚的比例较小,不足5%。 4、妻子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夫妻感情破裂导致离婚。家庭暴力分热暴力和冷暴力两种。所谓热暴力,就是指拳脚相加,这一点大家比较熟悉。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往往还会不经意地让家庭冷暴力漫延至家中的小孩,对下一代的伤害更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伤害之大是无法预计的。这种暴力一般表现在夫妻之间矛盾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有意用精神折磨来摧残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在某种程度上比肉体的伤害更可怕得多。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对相关档案进行分析后发现,家庭暴力同婚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80后离婚率呈逐年增加的调查报告 前言: 面对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然而,中国现代婚姻出现了严峻的危机,在众多的原因之下,使离婚率不断的增加,为此,进行走访调查。 调查目的: 经过调查,明白80年代离婚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所存在的原因,从而加强相关的教育,促进构建和谐家庭,减轻离婚率。 调查现象: 根据统计,2013年,法院共受理婚姻纠纷案件约1895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45%,80后人群离婚案件876件,占离婚案件总数的46%。2014年共受理婚姻案件2126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39%,80后人群离婚案件1134件,占婚姻案件总数的53%。通过以上分析数据显示,80后人群离婚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离婚率增长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轻微琐事争执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大多数80后离婚案件当事人到法院离婚时,原因很单一,经法院查明,也多数是仅仅因为夫妻日常口角,发生了争吵,或偶尔男方女方一气之下就到法院起诉离婚。这些案件当事人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未结婚时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结婚共同生活后,因生活琐事或业余兴趣分歧,产生争执,引起离婚诉讼。 2、结婚时间较短,感情基础脆弱:根据相关资料表示,夫妻双方婚前恋爱时间较短,就办理结婚手续,举行了仪式。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年轻人经媒人介绍后相处时间较短,婚前缺乏足够了解,在没有基本了解对方的人品、经济等情况下就草率结婚,婚姻基础很不牢固,使离婚率增加。 二:社会因素

1、女人独立性比以往更强。以前女性多数为家庭妇女,如果同丈夫离婚,很难独立生活,所以多数女性选择不离婚。而现代男女职业性都越来越平等,职业女性越来越多,因此女性的经济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2、现代社会交通、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简易与方便,从而遇到适合的异性(即所谓“出轨”)的机会来越来越多。这也是引发婚姻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写封信可能要一周甚至半月才收到。现在随时随地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取得联系。而且有强大的QQ、MSN之类的聊天工具,可以24小时随时方便地联系。 3、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一个人的婚姻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深受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影响,婚姻也离真正的感情渐行渐远。感情很多时候都得向上学、工作、住房、医疗等现实大问题前面低头。而没有真正的感情的婚姻是比较脆弱,经不起多大风浪的。 三:法律发面: 1、缺少专门的家事法庭。一个年轻的法官,大学毕业不久,没有恋爱的经验,却在法庭上要给年过五旬的人去调解离婚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可能发生的。这说明我国婚姻家庭法庭的法官队伍建设的不足。并且可以看出我国在离婚诉讼案件对法官的主观认识要求较高。在司法实践中虽然大多数法官都是能秉公办案的,但是在一些可伸缩的案件上,仍然会导致办案不公,这正是缺失专门的家事法庭造成的恶果。 2、判决离婚不考虑女性的弱势地位。由于在中国社会男女方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多于男性,并有很大一部分专职家庭,导致女性经济地位和男性存在很大差别。而法院在离婚判决中却以男女双方地位平等的理念判决财产归属和抚养子女的问题,确忽视了女性在社会中就业的弱势地位和在家庭中的贡献牺牲。实质上是对女性保护的不公正。

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终版)

目录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设计 (2) 三、调查对象 (3) 1.性别构成 (5) 2.年龄构成 (6) 3.学历构成 (7) 4.婚姻状况 (8) 5.城乡构成 (9) 四、调查结果 (10) 1.男公务员、女教师在择偶人群中人气最高 (10) 2.女性在择偶时追求经济实力,男性追求外貌 (14) 3.男性的择偶压力源自于女性对男性经济上的要求 (15) 4.女性的择偶压力源自于男性对女性年龄的要求 (16) 5.农村女性最佳结婚年龄20~24岁,男性28~30岁 (17) 6.男性要找与自己收入差不多的女性,女性要找收入高的男性 (20) 7.隐婚——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 (21) 8.超过两成的男性在择偶中很自卑 (23) 9.女性更愿意嫁给成熟男 (24) 10.约2.6亿中国人在为择偶而忙碌 (25) 11.多数单身人士需要接受多种形式的婚恋指导与援助 (26) 12.未婚女性更难以接受婚前财产公证 (27) 13.多数人认为结婚应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超三成人主张男性为结婚买单 (28) 14.人们普遍认为养家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 (30) 15.AA制逐渐被接受,男性相对更愿意AA制 (31) 16.近九成人认为夫妻双方应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32) 17.80、85后更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而与恋人分手 (33) 18.80、85后相对于70、75后更加不认同“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离婚” (34)

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10年伴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电视相亲节目火爆荧屏,当代人的婚恋观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已达779.2万对。2009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212.2万对,比2008年增加113.9万对,增长10.4%;粗结婚率为9.1‰,比2008年上升0.8个千分点。其中2009年20~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7.0%,25~29岁占34.1%,30~34岁占10.7%,35~39岁占6.0%,40岁以上占12.2%。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131万对。2009年全国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46.8万对(含民政部门登记离婚180.2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6.6万对),比2008年增加19.9万对,增长8.8%,粗离婚率为1.85‰, 比上年增加0.14个千分点。从近5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7.65%。(注:粗结(离)婚率计算方法:结婚(离婚)对数除以当期人口平均数。) 图1 表12001~2009年结婚率与离婚率(单位:‰) 指标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结婚率 6.30 6.10 6.30 6.65 6.30 7.19 7.50 8.27 9.10 离婚率0.98 0.90 1.05 1.28 1.37 1.46 1.59 1.71 1.85 为了从当下多元化的婚恋状态中,提炼出当代人婚恋观的现状、婚恋观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百合网联合推出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浅析当代离婚现象调查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刘珊珊学号200930510217 (本/专)科本科专业、年级09级环艺二班 调查报告题目浅析当代离婚现象调查报告 成绩: 2011年2月14日

调查人:刘珊珊 调查时间: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调查地点:广州白云区铁路生活区 调查对象:生活圈子的夫妻 调查方法:采访、网络、询问 浅析当代离婚现象调查报告 前言 “离婚”这一字眼在过去几乎是中国人提也不敢提的话题,因为人们始终认为离婚给家庭带来的是灾难。更有一种激烈的观点认为:好人不离婚,离婚非好人。过去受传统道德、经济条件或其它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于离婚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和胆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社会观念也渐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日益开放的生活观念和宽松的婚姻观使得离婚这一正常社会现象在中国不再受排斥。中国婚姻法就规定离婚是自由的,受法律保护。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可以判决其离婚。另一方面,我国直线上升的离婚率,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离婚”这个社会现象。 离婚案件已经在各法院民事案件中占到很大比例。以本人进行调查的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为例:2003年该院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31%,2004年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36%,2005年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42%,到2006年上半年,离婚案件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8%。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地看出中国离婚现象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历史数据:一九八零年中国内地结婚七百一十六万六千对,离婚为三十四万一千对,离婚率百分之零点七。至一九九五年,结婚为九百二十九万七千对,离婚则达到一百零五万五千对,离婚率为百分之一点八。十五年间,离婚率上升了近三倍。一九九七年,中国内地离、结婚比率为十三比一百左右,而一九八零年这一比例仅为百分之四点七五。 一、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一)离婚双方的个人因素 1、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结婚一直是国人心目中的人生大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和现状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不断变迁。近几年来形成的“超脱”婚恋观,网恋、一夜情、“闪婚”等现象不断出现。而且主要集中在年轻的新新女性身上。这是由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特质所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多,模仿能力强,社会道德观念不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多新新人类认为,现代社会的恋爱、婚姻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自

中国离婚率及犯罪率数据分析

北京——离婚率39% 上海——离婚率38% 深圳——离婚率36.25% 广州——离婚率35% 厦门——离婚率34.9% 台北——离婚率34.8% 香港特别行政区——离婚率33.8% 大连——离婚率31% 杭州——离婚率29% 哈尔滨——离婚率28% 目前,成都的离婚和结婚比率已经接近1:3,有的区(市)县离婚人数与结婚 人数的比率甚至达到了近1∶2。 同时,因为婚外情的激增,20年间,上海的离婚率增加了20倍,上海离婚率的增加,原因主要是因为伴侣和他人发生性关系。 在每天的c''咨询工作中,有这样的基本统计: 80%以上的c''关系最终宣告破裂,是因为第三者的介入。 60%以上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身体出轨或精神出轨。 5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出轨是“鬼使神差”,虽然对出轨的后果表示后悔,认为自己是稀里糊涂的婚外情了,但与此同时,他们承认出轨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感。说到是不是会再次故伎重演,大家普遍表示沉默,认为“说不准”。 同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出轨后,自己再也无法回归到原先的c''恋爱 轨道上。 夫妻离婚的第一原因是——出轨。 可以这样说,不论哪个城市,夫妻离婚的第一原因是——出轨。 但现代人的出轨,很多时候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病态心理,是出轨 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离婚率直线上升。1980年中国内地结婚七百十六万六千对,离婚为三十四万一千对,离婚率为0.7%。至1995年,结婚为九百二十九万七千对,离婚则达到一百零五万五千对,离婚率为1.8%。 十五年间,离婚率上升了近三倍。 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 而这十五年,就是现如今高达30%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埋伏——这阶段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受了心灵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加倍的不信任c'',这一代人的离婚率较之父辈母辈,会呈翻番态势。不敢想象的是——在离婚率高得离谱的今天,他们的后代将来成人进入c''后,有会创造怎样的离婚率奇迹?! 但值得忧心的是:在对100名少年犯进行的抽样检查中发现,有60%的人来自离异家庭,父母的出轨、争吵,是造成他们暴力冷漠性格的真正元凶。可以这样说,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c''的杀手,则是现代人日趋上瘾 的出轨癖! 出轨癖诱因:童年经历决定你日后的出轨几率。 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从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认同起这个心理学上的道理。父母、家庭、生活环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点点,却常常对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全国200个城市犯罪率排行榜 (从600多个城市中选出),包括各种经济犯罪、刑事犯罪、民事纠纷等等。 大家晒晒自己城市的排行,说说到底准不准哪? 001 广州002 深圳003 重庆004 武汉005 南京 006 西安007天津008 吉林009 沈阳010 成都 011 郑州012 杭州013 厦门014 济南015 海口 016 青岛017 宁波018 福州019 长春020 温州 021 东莞022 长沙023 昆明024 太原025 哈尔滨

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百合网发布2015婚恋报告,揭示国人“第一次” 伴随时代的更迭,70后、80后逐渐淡出社会主流词汇,90后、甚至95后开始成为当今社会的“宠儿”,于是无论是购物、餐饮,还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交行为都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爱情亦是如此。为了更加了解年轻人群的婚恋状态、婚恋行为、婚恋态度,并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方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该调研采用互联网线上和线下两种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对象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收集历时2个月,获取的有效样本近8万份。2016年1月11日,《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在两大机构的背书下权威发布。 凡事都有第一次 记者了解到,本报告围绕恋爱、同居、结婚、婚后生活状况等热点,全面聚焦国人情感生活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性行为、第一次结婚……报告数据显示,年龄、区域、学历、家庭背景等都是影响国人“第一次”的重要因素,而报告更用详细的数据支持了这些观点。 初恋是爱情的起点 我国法律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公民为“成人”。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1.09%)在18岁之前(含18岁)发生了人生中的初恋。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恋爱年龄差异较大,且与年龄呈现正相关。80-85年代的人,第一次恋爱年龄平均为18.54岁。而到了90后,特别是95后,第一次恋爱年龄提前很多,分别为15.18岁和12.67岁。从区域上看,各省份人群的平均第一次恋爱年龄在15到17岁左右。相对而言,内陆及欠发达地区的初恋年龄较早,其中陕西省最早,平均为15.08岁。从家庭背景方面来看,父母存在感情问题的家庭孩子初恋时间更早。具体而言,离异未再婚、离异且一方再婚、离异双方再婚、分居家庭孩子的初恋年龄都在16岁及其以下(分别发生在15.23岁、15.50岁、15.82岁和16岁)。而父母感情状态良好的家庭孩子第一次恋爱年龄都接近17岁,相对较晚。

关于中国离婚率与收入关联度的调查

关于中国离婚率与收入关联度的调查

关于于中国离婚率 与收入关联度的调查 南昌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112班 学号;7101011064 张赛

关于中国离婚率与收入关联度的调查 前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也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就家庭婚姻方面来说,最近出现了“裸婚”、“闪婚”、“闪离”等新词汇,这显然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背道而驰,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婚姻怎么了?我们的爱情怎么了?当然,离婚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鉴于离婚给个人、家庭、社会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我们决定就离婚率的升高与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切入调查,希望能够总结出某种规律供未婚男女参考,以达到降低离婚概率的目的。 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研究中国日益升高的离婚率与人们收入有无直接关系。 研究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婚姻基本仍处于高稳定状态,但是,离婚率及离婚绝对数字均呈逐年平缓上升趋势。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2003年,中国的离婚率除了1980、1981年和2002年略有下滑外,基本呈上升趋势:从1978年4.8%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到2003年的16.4%,25年间离婚率上升了11.6%。从离婚的绝对数据来看,25年间上升幅度更为明显。1978年至2003年间,除了1983年、1998年和2002年略有下降外(未计入以下对比数之

内),其余每年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万、2.2万、4.8万、3.9万、3.6万、0.4万、4.8万、7.6万、7.3万、9.8万、4.7万、3万、2万、6万、7.2万、7.4万、7.7万、6.6万、1.1万、1.1万、3.7万、15.4万;其绝对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9%、6.9%、14.1%、10%、8.6%、0.9%、10.5%、15%、12.5%、15%、6.2%、3.8%、2.4%、7.1%、7.9%、7.5%、7.3%、5.8%、0.9%、0.9%、3.1%和13.1%。变化尤为明显的是:2003年我国离婚总量已经达到133.1万对,与1978年离婚总量28.5万对相比,25年后的离婚绝对值增长了104.6万对,其增长率高达367%。(见示意图表2)1978年至2003年,其间出现了五个离婚绝对数字快速增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80年第二部《婚姻法》颁布施行,1981年较1980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4.8万对,1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14.1%;第2个高峰是:1990年较1985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34.2万对,5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74.7%;第3个高峰是1997年较1992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34.9万对,5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40.1%;第4个高峰是: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颁布,2001年较2000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3.7万对,1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3.1%;第5个高峰是: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颁布施行,较2002年离婚绝对数字上

各国离婚率调查

各国离婚率调查

各国离婚率调查 亚洲许多国家离婚率已经接近欧美国家 来源:《环球时报》2006年5月15日第16版作者: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据联合国统计,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都有迅速上升的趋势。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长期居高不下,亚洲许多国家的离婚率已有接近美欧国家的趋势,如韩国的离婚率已经飚升至排名世界第三。最近,本报驻外记者对各国的离婚率以及各国对离婚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调查。 美国:不敢结婚,更怕离婚 美国现有人口约3亿,其中59%已结婚。虽然90%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会选择结婚生活,但美国人的离婚率也非常高。在上世纪50年代,90%以上的已婚夫妇能将他们的婚姻维持到10年以上,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50%。近两年来,美国甚至出现了“30年

之痒”一说,即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80多岁的老夫老妻也加入了离婚行列。 美国专家认为,人们离婚的原因很多,包括美国人越来越长寿、新一代人的价值观和老一辈人不同、女性经济独立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美国离婚非常容易。然而物极必反,在全世界离婚率最高的美国也有走另一个极端的。路易斯安那州1997年通过新的婚姻法案,推翻了以前宽松的“无责任离婚”形式,实行一种更为严厉的契约婚姻法案,规定夫妻只有在诸如通奸、性虐待、遗弃、长期分居或重罪判刑入狱等少数情况下才能离婚。 随着近几年美国经济不景气和就业难,年轻人已不敢轻言结婚,结了婚的人也不敢轻言离婚。前不久记者的一个美国朋友结婚3年后出现了危机,经过8个多月漫长的法律诉讼,花费3万多美元才分手。事后男女双方都表示,以后如果再婚,就再也不分离了,离婚真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韩国:离婚率排名世界第三

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报告

离婚率的影响因素 摘要: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提高,我们运用统计学工具先研究经济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再加入非经济因素探究综合因素对离婚率的共同影响,最后分析各地区间的差异,得出一定的结论及进行解释说明。 小组成员:

目录 1.引言 (2) 2.问题提出和界定 (2) 3.部分参考文献的主要内容总结 (2) 4.影响变量的分析 (4) 5.研究方法 (6) 6.数据预处理 (6) 6.1数据的获得 (6) 6.1.1国家数据 (6) 6.1.2地区数据 (7) 6.2数据的加工 (7) 7.经济因素与离婚率的关系分析 (10) 1.经济因素与离婚率的总体特征: (10) 2.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11) 8.加入非经济因素之后分析 (13) 相关系数分析 (13) 回归分析 (14) 组合变量 (15) 9.地区数据分析 (18) 1.模型的适用性 (18) 2.各个地区的模型适用性分析 (19) 江苏 (19) 上海 (22) 青海 (24) 原因分析 (26) 10.总结 (27) 1

1.引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这一功能正在受到冲击与弱化。近期,有调研发现: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省份和城市的离婚率和离结比居高不下,闪婚闪离现象突出,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年度离婚对数超过结婚对数的“婚姻赤字”现象。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2012年全国共有310余万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离婚率增幅首次超过结婚率增幅,2013年攀升到350万对,比上年增长12.8%。 2.问题提出和界定 婚姻是公民的权利,结婚、离婚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结婚或离婚过于功利化,而缺乏应有的道德感和责任担当。极端利己、有悖道德的婚姻往往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痛和危害,特别是成为孩子心灵上不可承受之重。 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婚姻?离婚多重根源何在?我们小组决定运用统计学工具来进行解读。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确定研究影响我国离婚率的因素,我们运用统计学工具先研究经济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再加入非经济因素探究综合因素对离婚率的共同影响,最后分析各地区间的差异,得出一定的结论及进行解释说明。 3.部分参考文献的主要内容总结 ①我国离婚率影响因素研究程明明清华大学 2

近年来离婚案件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离婚案件的调查分析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则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由此可见,离婚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昔日曾共同生活、亲密接触乃至有过甜蜜时光的夫妻,今日何以曲终人散、分道扬镳。笔者分别从我区法院近十三年的离婚案件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从近三年来审结的离婚案件中随机抽取了100件(判决和调解的案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一些微薄的结论,并提出一点拙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我区离婚案件的基本现状 从1992年——2004年十三年来离婚案件的数量分析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离婚案件的比例总体上是有所上升,并且占据民商事案件较大的比例。几年来,许多国家的离婚率直线上升。据美国统计,在过去100年间离婚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13倍,有1/3的初婚者以离婚告终。前苏联的离婚率也高达35%左右。我国1980年离婚率为4.75%,而到了1997年离婚率竟增加到13%,有的大城市甚至达到了25%。 二、离婚案件在实体上的特点 (一)结婚时间比较短,离婚率却比较高

结婚不到一年的有5件,占5%;结婚1—3年的15件,占15%;结婚3—5年的16件,占16%;结婚5—10年的30件,占30%;结婚10—20年的25件,占25%;结婚20年以上的9件,占9%。 (二)年龄比较小,离婚率较高 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30—40岁的离婚的占34.5%,40—50岁离婚的占13.5%,50岁以上离婚的占5%。 (三)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女方起诉为58件,占58%;男方起诉为42件,占42%。男方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不和及无感情基础、女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及对性生活不满;而女性提出的离婚理由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性格不合,丈夫有外遇,经济纠纷及男方有罪。 (四)离婚的原因比较集中 从分析表明,离婚的原因主要有:(1)因一方存在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25件,占25%;(2)因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矛盾而导致离婚的23件,占23% ;(3)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的17件,占17%;(4)因双方感情不合分居而离婚的11件,占11% ;(5)因一方患有严重的疾病的8件,占8%;(6)因家庭暴力而离婚的4件,占4%;(7)因一方被判处刑罚而离婚的3件,占3%;(8)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婚的2件,占2%;(9)因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离婚的2件,占2%;(10)一方因网恋而导致离婚的1件,占1%。(11).其他案件4件,占4%。 (五)通过判决或调解,离婚的比例高,有88件,占88%。

离婚调查

篇一: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80后离婚率呈逐年增加的调查报告 前言: 面对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然而,中国现代婚姻出现了严峻的危机,在众多的原因之下,使离婚率不断的增加,为此,进行走访调查。 调查目的: 经过调查,明白80年代离婚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所存在的原因,从而加强相关的教育,促进构建和谐家庭,减轻离婚率。调查现象: 根据统计,2013年,法院共受理婚姻纠纷案件约1895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45%,80后人群离婚案件876件,占离婚案件总数的46%。2014年共受理婚姻案件2126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39%,80后人群离婚案件1134件,占婚姻案件总数的53%。通过以上分析数据显示,80后人群离婚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离婚率增长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轻微琐事争执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大多数80后离婚案件当事人到法院离婚时,原因很单一,经法院查明,也多数是仅仅因为夫妻日常口角,发生了争吵,或偶尔男方女方一气之下就到法院起诉离婚。这些案件当事人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未结婚时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结婚共同生活后,因生活琐事或业余兴趣分歧,产生争执,引起离婚诉讼。 2、结婚时间较短,感情基础脆弱:根据相关资料表示,夫妻双方婚前恋爱时间较短,就办理结婚手续,举行了仪式。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年轻人经媒人介绍后相处时间较短,婚前缺乏足够了解,在没有基本了解对方的人品、经济等情况下就草率结婚,婚姻基础很不牢固,使离婚率增加。 二:社会因素1、女人独立性比以往更强。以前女性多数为家庭妇女,如果同丈夫离婚,很难独立生活,所以多数女性选择不离婚。而现代男女职业性都越来越平等,职业女性越来越多,因此女性的经济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3、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一个人的婚姻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深受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影响,婚姻也离真正的感情渐行渐远。感情很多时候都得向上学、工作、住房、医疗等现实大问题前面低头。而没有真正的感情的婚姻是比较脆弱,经不起多大风浪的。 三:法律发面: 1、缺少专门的家事法庭。一个年轻的法官,大学毕业不久,没有恋爱的经验,却在法庭上要给年过五旬的人去调解离婚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可能发生的。这说明我国婚姻家庭法庭的法官队伍建设的不足。并且可以看出我国在离婚诉讼案件对法官的主观认识要求较高。在司法实践中虽然大多数法官都是能秉公办案的,但是在一些可伸缩的案件上,仍然会导致办案不公,这正是缺失专门的家事法庭造成的恶果。 2、判决离婚不考虑女性的弱势地位。由于在中国社会男女方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多于男性,并有很大一部分专职家庭,导致女性经济地位和男性存在很大差别。而法院在离婚判决中却以男女双方地位平等的理念判决财产归属和抚养子女的问题,确忽视了女性在社会中就业的弱势地位和在家庭中的贡献牺牲。实质上是对女性保护的不公正。解决方法: 加强对新婚夫妇的婚姻教育,使其明白和睦的家庭生活对自己以及孩子的重要影响,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基本解决离婚率升高的问题。 加强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构建幸福的邻里生活,使其团结在一起,能够互相帮助。从而减轻相关部门的任务。 加强孩子这一个重要的枢纽关系,使其成为化解父母之间矛盾的力量,减轻离婚率的一份重

离婚问题现状的调查报告

离婚问题现状的调查报告 离婚问题现状的调查报告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存在,是人类两性结合的重要形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使婚姻家庭越来越不稳定。婚姻家庭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离婚现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近三年的人民法院审理离婚一审案件结案数:2010年1,168,810件, 2011年1,202,007件,2012年1,243,877件。民政婚姻登记机关离婚登记数量:2010年267.80万对, 2011年287.40万对,2012年310.38万对,其中粗离婚率2010年2.00‰,2011年2.13‰,2012年2.29‰,由此可以看出,全国整体离婚数量和离婚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县2013年离婚登记582对,1164人,离婚纠纷诉讼有768件,1536人。诉讼离婚的数量远高于登记离婚的数量。而笔者所在的基层法庭下辖五个农村乡镇,多年来离婚纠纷的数量已远远超过受理的其它民事案件并居高不下。其中2011年离婚案件96件,2012年离婚案件112件,2013年达到了128件,占整个受理民事案件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其中不包括按农村风俗举行结婚仪式同居生活,未正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解除关系的,这些数据虽不具有整体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农村地区的离婚现状。 分析思考: 一、离婚人群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低。离婚年龄在25-34周岁之间的男性约占的59.1%,女性约占58.4%。35-49周岁之间的男性约占29.4%,女性约占20.7%,文化程度为初中教育的约占69.6%,高中教育约占9.6%,中职教育约占4.5%,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1.1%。“80”后已成离婚案件的主力军,甚至“90”后的离婚者也偶有出现,经过深入了解发现,文化程度较低者对物质、家庭背景和相貌等外在的物质要求较高,而对性格、价值观、婚姻观等精神层次方面要求较低,舍本逐末的导致在婚姻形成过程中对性格、价值观等已形成并影响一生的因素并不看重。处于国家转型时期的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受到着来自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多,开放的生活观念和社会风气对价值观和婚姻观的冲击致使部分青年心理失衡,致使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矛盾突出,为离婚埋下隐患。 二、结婚仓促、婚姻存续时间短。离婚双方婚前缺乏了解,相处时间较短,感情基础薄弱,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仓促结婚,婚姻质量不高。婚后因双方性格不合、未建立起真正的夫妻感情或感情基础不牢固等原因而走上离婚之路。此类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一般是经人介绍相识,缺少时间相处了解。其中部分男女青年已到结婚年龄,经常在外务工,逢年过节回家,父母催促,“完任务”式的结婚。在笔者所在的农村地区,适龄女性多数在外务工不愿回家,部分远嫁他乡,致使部分适龄男青年找不到配偶,为完成人生大事,了却父母“心事”,只能通过“媒人”介绍,仓促成婚。甚至通过提高彩礼数额来寻求结婚对象,形成春节前后短暂的“结婚潮”,并促使“媒人”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而“媒人”不论男女青年感情基础如何,极力促成婚姻并谋取私利。 三、女性主动提出离婚请求概率较大,男性成为“被离婚”的对象。离婚率高和女性地位提高以及女性思想观念的变化息息相关。女性在现代社会基本拥

中国离婚现状

中国离婚现状 08市营本朱盈盈 44号有人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是失误,离婚是觉悟,再婚就是执迷不悟了。二十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 婚姻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原有的小区域婚姻圈被全国婚姻圈所取代, 而妇女在这种婚姻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这种变动反映在家庭结构的变动上就是大量离婚现象的出现。 2010年伴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电视相亲节目火爆荧屏,当代人的婚恋观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择偶观、恋爱观及婚姻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民政部统计,2008年我国办理结婚登记1098.3万对,粗结婚率8.3‰,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26.9万对,粗离婚率为1.71‰。综合09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预计: 2009年办理结婚登记1170万对;2009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42万对。我国2008年的适婚人口为1.8亿。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已达779.2万对。2009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212.2万对,比2008年增加113.9万对,增长10.4%;粗结婚率为9.1‰,比2008年上升0.8个千分点。其中2009年20~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7.0%,25~29岁占34.1%,30~34岁占10.7%,35~39岁占6.0%,40岁以上占12.2%。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131万对。2009年全国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46.8万对(含民政部门登记离婚180.2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6.6万对),比2008年增加19.9万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