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赵嘉博

合集下载

2024年洁净煤技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洁净煤技术市场前景分析

洁净煤技术市场前景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洁净煤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减少燃煤
污染的手段,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洁净煤技术市场的前景,以及相关挑战和机遇。

洁净煤技术概述
洁净煤技术旨在减少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
和氮氧化物等。

主要的洁净煤技术包括煤气化、脱硫脱硝、煤场治理等。

市场需求分析
全球能源需求稳步增长,但环境问题逐渐突显,尤其是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严重
影响人类健康。

洁净煤技术作为一种燃煤污染控制手段,将会受到广泛需求。

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市场调研和专业机构预测,洁净煤技术市场规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洁净煤技术市场规模为X亿美元,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以X%的年复合
增长率增长。

市场竞争分析
洁净煤技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
产品有XX、XX等,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市场机遇和挑战
洁净煤技术市场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支持,以及能源需求的增长;挑战包括技术创新的高门槛、成本控制等。

市场发展趋势
洁净煤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升级和创新、市场国际化、合作与并购等。

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其竞争力也将不断提高,对洁净煤技术市场构成一定威胁。

结论
整体而言,洁净煤技术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一定
的挑战。

未来,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并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与并购,以应对市场竞争和环境压力。

2023年洁净型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洁净型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洁净型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洁净型煤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煤炭进行净化处理,减少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一种煤炭生产方式。

与传统的燃煤方式相比,洁净型煤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洁净型煤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洁净型煤行业的发展趋势洁净型煤行业是我国大力推进的绿色能源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大气污染治理的加强,洁净型煤的需求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燃煤污染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措施,推动燃煤行业向洁净型煤转型,加快洁净型煤生产和应用的发展。

二、洁净型煤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洁净型煤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洁净型煤技术相对复杂,需要运用多种净化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和技术力量。

目前,我国洁净型煤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相关政策和标准有待完善。

洁净型煤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相应的标准规范。

然而,目前我国对于洁净型煤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这给洁净型煤行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次,消费者对于洁净型煤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由于传统的燃煤方式已经深入人心,部分消费者对于洁净型煤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高,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提高消费者对于洁净型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三、洁净型煤行业的市场前景尽管洁净型煤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洁净型煤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

通过净化煤炭,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这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

其次,洁净型煤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

通过净化煤炭,达到煤炭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这与我国提倡节能减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符。

再次,洁净型煤生产和应用可以给国内煤炭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大力开发应用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阐述了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其概念,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重点论述了我国目前在洁净煤研究领域的情况,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的情况,列出了洁净煤技术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应加强的工作。

关键词:煤炭;洁净煤技术;研究现状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占世界化石燃料贮量的70%以上。

世界煤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计有可采煤6 369 亿t[1]。

我国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有可采煤989 亿t)仅次于美国(1 776 亿t),独联体国家(前苏联1 099 亿t)[2]。

目前煤炭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30%,按世界能源会议预测,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预计2020 年煤炭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33.7%。

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煤炭提供了我国一次能源的70%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

煤炭作为能源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煤炭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危及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

洁净煤技术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煤作为能源的潜能利用,同时又实现最少的污染物释放,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目的。

洁净煤技术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所有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开发项目包括煤炭的加工、高效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3]。

为解决美国和加拿大的越境酸雨问题, 美国于1986 年率先提出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并制订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

此后10 年中,洁净煤技术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

1 国外洁净煤技术的进展美国是最早制定和实施洁净煤技术的国家[3]。

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现状与前景展望

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现状与前景展望

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现状与前景展望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但同时,煤炭的清洁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炭的传统利用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煤炭清洁利用的现状在中国,煤炭清洁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煤气化、燃煤污染物治理和煤炭洁净利用等。

其中,煤气化技术最为成熟,已经成为我国煤炭清洁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1. 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是将固体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的过程。

通过煤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可再生的合成气,即煤气,这对于能源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多个大型煤气化项目,如山东长岛、内蒙古巴彦淖尔等。

2. 燃煤污染物治理燃煤污染物治理主要针对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绿色能源、清洁碳基燃料等低排放清洁能源发展,也使得燃煤污染物治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采用超低排放燃煤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燃煤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我国还逐步推广了元素硫氧化脱硫、脱硝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同时还能够提高煤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利用效率。

3. 煤炭洁净利用煤炭的洁净利用是指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煤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

煤炭洁净利用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化肥、煤电一体化等。

例如,采用煤制油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石油,间接减少石油对环境的影响。

二、煤炭清洁利用的前景展望随着环保风潮的推进,煤炭清洁利用仍然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未来,煤炭的清洁利用将更加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控制的全面性。

1. 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技术在未来仍将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热电产业向煤气化企业的转型中,煤气化供应方将积极加大煤气化项目的建设投资,同时兼顾产业链、全产业链延伸以及智能分散式能源利用等方面,推动煤气化技术向智能化、高效,低碳化方向不断发展。

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P e e tr s a c t t s a d d v l p e to la o lt c n l g r s n e e r h sa u n e eo m n f ce n c a e h o o y
Z A i b , I i -u H O J - o LU Xa jn a o
c a iu f ci n ka o l u i d c c ig e eg md cin tc n q e ,i h s p p r h e f au e e c e n c a e h oo o l l ea t c n c a n t y l n r p u t e h i u s n ti a e ,t e t rs o t l a o tc n lg q o e n y o f h l y a e s o n a d t e wok h c h ud b n a c d t e eo e t c n q e n Chn r lo p it d o t r h w . n h r s w i h s o l e e h n e d v lp t e h i u s i i a a e as on e u . o h Ke r s o ! c e n c a e h i u s p e e trs ac tt s y wo d :e a ; l a o t c n q e ; r s n e r h sau l e
a d印pypo e c a o eh o g, tSa otema ot to e lt n nrysue8dvl m n t tg n a n l rpr l n ca tenl y i’ l i cn n t i oa eeg ore eeo ets a y ad hs e l o s h n e f h a l i p re

洁净煤转化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洁净煤转化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法, 是指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 旨在减少 污染物排放 、 提高利朋
效率的煤炭加工 、 转化 、 燃烧及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 的总称
位得 到巩 同 。石 化 能源 的禀 赋 特点 是 多 煤 炭 、 石 油 、 天 然 气 , 少 缺
对洁净煤技 术的开发及 其应 用前景进行 了展 望。
关键 词 : 净 煤技 术 ; 转化 技 术 ; 炭 加 工 洁 煤 煤 中 图分 类 号 : 3 21 X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煤炭是世 界一 次能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居世界能 源的首 位。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巾, 煤炭储量丰富 , 而石油 、 天然气相对
RE Ya -n N nj g i
ABS TRACT:T e ts f n r y c n e v t n a d e s in r d c in h sb e it d i h a in l l n f rs c a n h k o e g o s r a i n miso e u t a e n l e n t e n t a a o il d a e o o s o p o a
构建 和谐 交 通 。 参 考 文 献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艳 静 , ,9 6年 7月 生 ,98年毕 业 于 任 女 17 19
山西大学外 语学 院 , 济师 , 经 山西省交通运输管 理局 , 山西省太
原市新建路 4 2号 ,30 2 000.
[ ] 陈忠全 , I 赵新 良. 节能减排过程 的博弈分析 []中国地质大 J.
因此 , 煤炭在我 国的一次能源结构 中更是 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但 是传统的煤炭 利用 技术落后 、 效率低下 、 污染严 重 , 而且 是温室 气体产生的源泉 。其实 , 煤和天然气 、 石油一样 , 其本身并非污染 源,只是 由于洁净利用和转 化技 术的落后才使得 以煤 炭为主要 能源 的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因此 , 解决煤炭利用率低下 、 污染 严 重 的根本 途径就是合理 、 洁 、 清 高效 地利用煤炭资源 , 大力开 发

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为标题,本文将从清洁煤技术的定义与意义、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清洁煤技术的定义与意义清洁煤技术是指在煤的开采、运输、储存、转化和利用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以减少煤炭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清洁煤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清洁煤技术研发投入相对不足,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其次,清洁煤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现有清洁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清洁煤技术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体系,导致技术推广应用的难度增大。

最后,清洁煤技术与传统煤炭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阻碍了清洁煤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对策针对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现状,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清洁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加大清洁煤技术研发投入,增加科研力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清洁煤技术研发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其次,加强清洁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清洁煤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制定清洁煤技术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清洁煤技术的规范化水平,为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持。

最后,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清洁煤技术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扶持措施,推动清洁煤技术的市场化发展。

我国清洁煤技术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应加大清洁煤技术研发投入,强化清洁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以推动清洁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清洁煤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也为我国煤炭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未来,我们应继续致力于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努力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煤 技 术 ( c — c nC a T c nlg ) 从 煤 炭 开 采 、 工 、 士净 c T ka ol eh ooy是 加 燃烧 、 化到污染控 制等新技术 的总称 我 国政府对洁净煤 技术十分 转 重视 0年代 就做过 专门安 排 . 入一 定资金和人力. 一些成果. 8 投 取得 但 与发 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其对 根 环境 的极大威肋 的实际情况 . 近年来 国家有关 部门对洁净煤技术 更为 重视 在组织 力量编制技术 发展规划 . 炭部在 19 正 煤 9 4年 的 工 作 会 议 上正式提 出要把发展沽净煤技术作为今后一个 时期 的战略主攻方 向 可 以说 洁 净 煤 技 术 正 在 全 球 范 围 内兴 起 . 兴 未 艾 方
电技 术 。
2我 国 洁 净煤 技 术 的研 究 进 展 .
中 国发 展 洁 净 煤 技 术 的 目标 : 是 减 少 环 境 污染 , S 、 O 煤 一 如 O2 N X、 矸石 尘、 粉 煤泥水等 ; 二是提 高煤 炭利用效率, 减少煤 炭消费 ; 三是通 过加大转化 , 改善终端能源结构 。 目前 , 中国已成 了世界上最大 的洁净 煤市场 中同已将发展洁净煤 技术列入 《 国 2 世 纪议程》 并 根据 中国 中 1 , 煤炭消费呈现多元化格局的特点 . 本着环境与发展 的协 调统一环境效 益与经济效 益并重 以及 发展洁净煤 技术要覆 盖煤 炭开发利 用的全过 程等原则 . 出 了符合 中国国情 . 提 具有 中 国特 色的洁净煤技术 框架体 系。 l 叶 国洁净煤技术计划框架涉及 四个领域 ( 煤炭加工 、 煤炭高效洁净 燃 烧 、 炭 转 化 、 染 排 放 控 制 与 废 弃 物 处 理 )包 括 十 四项 技 术 。 煤 污 , 基于我 国的能源结构有 及环境 状况. 为实现 环境 、 源与发 展的 资 合谐统一 中国 已把发展 洁净煤 技术作为重大 的战略措施, 列入“ 中国 2 纪 议 程 ” 洁 净 煤 是 中 国 能 源 的 未 来 已被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所 认 识 。 基 础 。 1世 煤炭通过液化将其 中的有害元素硫等以及灰分加以脱除. 是一种 下面分别介 绍洁净 煤技术 的研究 内容和进展日 彻底 的高级洁净煤技术 旧 我 国自 18 9 0年重新 开展煤炭直接 液化 技 21煤 炭 加 丁领 域 . 术 研究. 目的是 由煤 生产洁净 的优质轻 、 其 中质 运输燃料 和芳烃化 工 包 括选煤 、 型煤、 配煤 、 水煤浆技术 。 原 料 煤 炭 直 接 液 化 对 原 料 煤 质 量 有 一 定 的要 求 。 出 适 合 液 化 的原 选 选煤是应 用物理 、 理化学 、 学 、 生 物等方法将 原煤脱灰 、 物 化 微 降 对我 硫井 加工成质量均匀 、 用途不 同、 品种对路 的煤 炭加 工技术, 是使 电站 料煤 . 国煤液化 的工艺 和经 济性方 面都有 重要 意义 随着 科 技 的发 展 . 型煤 化工 以 生产 洁 净 能 源 和 可 替 代 石 油 化 工 新 和工 业 燃 煤 大 大 减 少 炯 尘 和 S 2排 放 量 的 最 经 济 、 有 效 的 途 径 I 0 最 是 的产 品为主 , 如柴油 、 油 、 汽 航空煤 油 、 液化石 油气 、 乙烯 原料 、 聚丙烯 煤炭后续深加工的必要前提 . 国际上开展 洁净煤 技术研究 的公认重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占世界化石燃料贮量的70%以上。

世界煤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计有可采煤6369亿t[1]。

我国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有可采煤989亿t)仅次于美国(1776亿t),独联体国家(前苏联1099亿t)[2]。

目前煤炭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30%,按世界能源会议预测,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预计2020年煤炭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33.7%。

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煤炭提供了我国一次能源的70%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

煤炭作为能源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煤炭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危及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

洁净煤技术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煤作为能源的潜能利用,同时又实现最少的污染物释放,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目的。

洁净煤技术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所有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开发项目包括煤炭的加工、高效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3]。

为解决美国和加拿大的越境酸雨问题,美国于1986年率先提出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并制订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

此后10年中,洁净煤技术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

1国外洁净煤技术的进展美国是最早制定和实施洁净煤技术的国家[3]。

美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共制订了5轮计划的实施。

共有40个CCT项目,分布于美国的18个州。

项目类型共分为以下4类:(1)先进发电技术: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赵嘉博,刘小军(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大力开发应用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阐述了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其概念,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我国目前在洁净煤研究领域的情况,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的情况,列出了洁净煤技术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应加强的工作。

关键词:煤炭;洁净煤技术;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Q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16(2011)01-0066-04Pres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ZHAO Jia-bo,LIU Xiao-jun(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221008,China)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which has a big amount of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I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o research and apply proper clean coal technology,it’s also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energy 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has significant sense.The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and the concep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 with in China and abroad;in particular,describes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Chinese clean coal technology,such as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industrial moulded coal,coal water slurry, coal liquefaction,clean coal united cycling energy production techniques,in this paper,the features of the clean coal technology are shown,and the works which should be enhanced to develop the techniques in China are also pointed out.Key words:coal;clean coal techniques;present research status收稿日期:2010-08-09作者简介:赵嘉博(1986-),男,辽宁锦州人,中国矿业大学09级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作和洁净煤技术方面研究。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共11个项目。

目前已完成Nucla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项目和Tidd增压流化床锅炉示范项目。

几项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示范项目如Pinon Pine示范项目、Tampa示范项目、Wabash River示范项目等也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投入运行。

(2)环境控制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低NOX燃烧器、燃料脱硫技术、烟气脱硫装置等共19个项目,到1996年底已完成11个示范项目。

(3)清洁煤制备技术:包括选煤、煤质专家系统、煤温和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等共5项。

(4)工业应用项目:包括在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的应用性示范项目共5项。

上述项目中,总投资超过60亿美元,其中美国政府投资约为1/3,工业界投资约为2/3。

如此规模巨大的洁净煤示范计划被誉为是继原子弹计划、航天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后美国政府组织的又一大全国性计划。

欧洲[3],[4]也积极推动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欧共体制订了“兆卡”计划(Thermic Program),旨在促进欧洲能源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煤炭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确定经济持续发展。

欧洲特别是德国等国在选煤、型煤加工、煤炭气化和液化、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气脱硫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日本于1991年开始向洁净煤技术发起了挑战[5],1993年在“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内成立“洁净煤技术中心”(CCTC)负责全日本的新能源和洁净煤炭技术的规划、管理、协调和实施。

作为“阳光计划”的一部分,日本已在流化床燃烧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液化技术、水煤浆技术、烟气净化技术、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开发工作[4]。

从以上可看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为适应其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惜投入巨资,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

2国内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内容及进展基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及环境状况,为实现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合谐统一,中国已把发展洁净煤技术作为重大的战略措施,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

洁净煤是中国能源的未来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下面分别介绍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内容和进展[6]~[16]。

2.1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原苏联、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已从事数十年研究的一项高难技术,是将地下煤炭有控制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的一种开发清洁能源与化工原料的新技术[17],[18],以上国家的研究至今尚未达到工业应用阶段。

我国地下煤气化专家提出的大断面、长通道、两阶段气化的新工艺技术方案堪称第二代采煤方法[19]。

它将建井、采煤、气化三大工艺合而为一,可以使地下煤炭在原地转变为可燃气体,由常规的物理采煤方法转变为化学采煤,具有安全好、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污染少等特点。

近期有关专家[20]指出,我国的煤炭地下气化工艺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技术用于回收矿井中的报废资源利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成为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2.2工业型煤技术与原煤燃烧相比,型煤是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型煤主要分工业型煤和民用型煤两大类,目前我国有集中成型和炉前成型两种工艺路线。

民用型煤主要用于民用炉具。

型煤的品种较多,目前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21]。

工业型煤是依据生产洁净煤的煤质原料而定。

我国一般是以无烟块煤为原料为宜,但一般煤矿开采的无烟煤其块煤率都很低,这就需要把粉煤开发成气化型煤来代替无烟块煤。

工业型煤现尚无统一的标准,它将根据各地用煤原料而定。

例如日本是用的机车型煤,德国是用褐煤砖,也都是要经过技术处理加工成工业型煤方可使用。

1971年日本机车型煤达到用煤总量的79%,1992年德国褐煤砖产量达0.121亿t。

我国化肥、化工、冶金等领域多以块煤为原料,用煤气发生炉生产合成气及工艺燃气。

仅化肥一项每年就需要无烟煤约0.35亿t。

然而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块煤率下降,块煤率仅占采煤量的20%左右[19],这就造成块煤供不应求,粉煤大量积压的矛盾。

因此急需利用粉煤开发气化型煤代替无烟块煤。

这样可以缓解块煤供求矛盾,降低造气成本,提高粉煤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关键是研制来源广、适应性强的廉价防水粘结剂和提高型煤的热态性能。

2.3水煤浆气化技术水煤浆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燃料[22]。

把灰分很低而挥发分很高的煤研磨成250~300μm的微细煤粉,按煤约70%、水约30%的比例,加入适当的化学添加剂配制而成。

目前我国在煤炭成浆性研究及评价、难制浆低价煤的制浆技术、级配技术、制水煤浆专用磨机、磨矿过程的模拟预测及优化、添加剂技术等的研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23]。

在水煤浆气化技术方而,华东理工大学[16]对自主开发的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进行了放大,并在兖矿建成了1150t/d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工业示范装置,完成了l68h连续运行考核试验,目前该气化炉已投入试运行。

通过工业化规模的气化炉的示范运行,我国在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积累在气流床气化技术方面的开放和运行经验,为该技术在我国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煤液化技术煤炭通过液化将其中的有害元素硫等以及灰分加以脱除,是一种彻底的高级洁净煤技术[24]。

我国自1980年重新开展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其目的是由煤生产洁净的优质轻、中质运输燃料和芳烃化工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