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跟骨骨折手术后神经损伤的研究--二院-刘丙根

合集下载

三七、川芎注射液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脊髓血流量变化的影响

三七、川芎注射液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脊髓血流量变化的影响

三七、川芎注射液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脊髓血流量变化的影响周鹏;张晓艳;朱超;楚向东【期刊名称】《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年(卷),期】2008(16)4【摘要】目的:本文观察了三七、川芎(sqcx)注射液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脊髓血流量变化的影响。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三七、川芎注射液组和单纯脊髓损伤组。

用改良的Allen's方法造模成功后,分别在术后1,2,4,8,12,24h用Hochesst荧光染色法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氢清除法测量脊髓血流量(SCBF)变化。

结果:两组中均发现细胞凋亡,模型组损伤8h 后损伤节段灰质中阳性细胞达到高峰,12h后灰质中阳性细胞减少,但白质中出现凋亡细胞达到高峰。

用药组8h后细胞凋亡数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24h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SCBF在损伤后1h明显下降,4h后略有回升,8h 后达到最低。

24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脊髓损伤后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三七、川芎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细胞凋亡并提高脊髓血流量。

【总页数】3页(P29-30)【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凋亡;脊髓血流量;三七、川芎注射液【作者】周鹏;张晓艳;朱超;楚向东【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R683.2【相关文献】1.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并创伤失血休克后急性期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器官血流量的影响[J], 刘育杰;沈岳;王爱民2.NMDA受体2B亚单位反义寡核苷酸对缺血性脑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电针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J],3.脊髓损伤后的血流量变化和尼莫地平对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J], 宋国清;郭世绂4.2-氯腺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J], 张秋林;赵杰;王秋根;赵定麟;邱广义;李明;侯铁胜5.三七总皂甙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和感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J], 龙在云;伍亚民;曾琳;陈恒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跟骨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跟骨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
1 、4 h 4 2 h 2 、8 h对 患 者进 行 V S评 分 。⑧ 术 后 观 A
饱 和度 ,S C B组患者麻醉前 5 m n静注咪唑安定 2m , i g 芬太 尼 00 镇 静 。 .5 mg 患肢 向上侧 卧位 , 关 节 屈 曲 髋 3 。 4 。 膝关 节 弯 曲约 9 。健 侧 下 肢 伸 直 , 认 股 0- 0 , 0, 确 骨大转 子 的最 高点 并做标 记 ,在 此点 与髂 后上 棘 之 间做一 条 连线 ,在 股骨 大转 子与骶 裂 孔之 间再 做 另
C B) 后镇 痛 , 道如 下 。 S 术 报

即为穿 刺点 。确认 穿刺 点后 应用 Mut t E S R lSi S N O i m 型 神经 刺激 器 ( G i ne emay P jn 由 es gn G r n a k生 产 ) i u 定位 , 使用 1 G 1 0 m 9 0 m神 经 阻滞 穿刺 套件行后 路坐 骨 神经 阻 滞,神经 刺激 器 起始 电流 1 1 ~ . mA, 率 5 频 2 Hz针尖 靠近 坐骨 神经 时可诱 发 出腓肠 肌收缩 , , 伴
有 足跖 屈 或 背 屈 , 节 电流 至 0 5 04 m 回吸无 调 .  ̄ . A, 2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2 1 . 0 0年 3月 至 2 1 0 1年 8月
浙江 省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广兴 医 院跟骨 骨折 行切 开 复
位 内 固定 术患 者 6 0例 。排 除 : 并严 重 的心 、 、 合 肺 脑 疾病 者 ; 并 精神 病 、 性 肿 瘤者 ; 并严 重 肝 、 、 合 恶 合 肾
血液室温 自然凝 固 1 -0mi 后 , 2 0 ~ 0 0r i 0- n 经 0 0 3 0 / n 2 m

手术治疗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手术治疗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手术治疗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蒋卫国;唐建坤【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愈合情况.结果26例患者桡神经功能在4~14月恢复正常,6例患者恢复大部分功能,2例患者只有部分恢复,仅1例疗效差,其优良率为91.4%.结论手术治疗是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有效手段,术后的康复护理也至关重要.【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0(016)021【总页数】2页(P91,68)【关键词】桡神经损伤;肱骨骨折;康复【作者】蒋卫国;唐建坤【作者单位】425000,湖南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425000,湖南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桡神经损伤是肱骨骨折以及医源性损伤最见的疾病。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治疗桡神经损伤35例,早期通过合理的治疗,效果满意,研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桡神经损伤患者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5~50岁,平均35.5岁。

骨折的原因主要有:各种交通事故(8例)、砸伤(5例),跌打(11例),打架斗殴(2例),其他4例,其中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6例。

桡神经损伤通过肌电图(EMG)加以确诊。

1.2 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游离损伤处的桡神经,视情况给予不同处理:(1)神经明显肿胀增粗、但无明显发硬者:桡神经外膜松解术;(2)瘢痕粘连,发硬或有硬结,神经束之间粘连,出现瘢痕:进行神经束内松解术;(3)桡神经部分断裂:神经外膜部分缝合修复术;(4)完全离断裂:残端修整,神经端端外膜间断吻合。

1.3 术后处理术后石膏固定,屈肘关节屈曲90°。

密切观察指端皮肤的情况(如颜色、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和血运情况)。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近期疗效为97.50%,远期疗效为92.50%。

对照组的近期疗效为77.50%,远期疗效为70.00%,且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同时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予以患者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对患者术后镇痛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所以可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连续坐骨神经阻滞;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价值研究跟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占骨折患者的2%左右,多见于成年人[1]。

患者发病之后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瘀斑等,对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

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病症,而手术实施过程中完善的手术麻醉方式选择可提高患者手术麻醉质量。

以连续坐骨神经阻滞为主可提高患者手术麻醉质量,有助于患者手术开展,对患者术后预后也有一定帮助[3]。

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

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研究

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研究

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研究摘要】各种灾难和事故频繁发生会导致骨折和神经损伤事件时常出现,而骨折愈合与神经损伤之间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本研究在综合检索和分析维普网和知网资料的过程的基础上,对有关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借鉴。

探讨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神经损伤对于同一个病体的骨折愈合方面存在的影响、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等。

【关键词】神经损伤骨折愈合神经肽【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021-01引言:神经调节与骨折愈合的生物学和组织学过程和机制十分的复杂,人们对于神经损伤与骨折愈合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

在近80年的研究过程中关于神经调节与骨折愈合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对于骨折的愈合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本文在神经损伤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对临床的骨折研究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以及各种突触组成。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性化的细胞,它与感受器相联,可以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兴奋,每个神经元有轴突和胞体来传送这种冲动。

神经元可以分为感觉、运动和联络神经元。

而神经肽又是调节和控制神经组织的一种内源性的活性物质。

神经肽是指广泛的存在于各种神经组织的一种特殊的信息物质,它参与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是一种内源性的活性物质。

神经肽对于各种各样的神经系统进行调节,控制着人类活动的许多生理功能。

它可以以突触的方式或者以非突触的方式激活靶细胞并对其进行调节,并且可以按照位置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系统能对其他人体各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使有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通过这些调节和控制活动,使有机体不断的适应外界的变化,保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从而保证有机体的健康。

在人类进化后期出现的思维和语言等神经系统,不仅让人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还能使人们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来改变这个世界。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二)文献观点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二)文献观点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二)文献观点在过去几十年内,骨科手术技术与内植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尽管如此,跟骨骨折的治疗仍然是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不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均有可能发生。

因此,对于跟骨骨折,并发症的管理与手术技术同样重要。

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篇相关文献——「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今天是第二部分。

关键词:跟骨骨折,并发症,伤口裂开,骨折不愈合正文共计2330字 | 阅读时间约7分钟 | 速读时间约2分钟精华摘要•跟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任何治疗策略下的损伤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处理。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关节的自然解剖,以最大化关节的功能和寿命。

•细致的手术技术和全面的三维病理解剖知识对于减少跟骨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至关重要。

•对损伤后遗症和并发症的深入了解,是跟骨骨折治疗的的骨科知识的一部分。

文献观点5.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保守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导致畸形愈合,这通常与骨科医生不熟悉跟骨骨折切开复位的技术,或因为担心潜在的手术并发症有关。

同时,保守治疗跟骨骨折可能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包括:因残留关节不匹配所致的距下关节炎及跟骰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残留的跟骨外侧壁膨隆可导致的外踝下撞击、腓骨肌腱撞击、狭窄与脱位,跟骨高度丢失所致的踝关节前方撞击及踝穴内距骨相对背伸所致的踝关节背伸受限,后足力线不佳影响正常步态及足部生物力学,胫后肌腱及腓肠神经炎。

畸形愈合也可发生在手术后的患者中。

Poeze等研究指出,术后距下关节炎发生率与结构性骨折块体积成负相关,表明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存在学习曲线。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分型Stephens和Sanders提出了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分型系统(图6),用于指导治疗及术后长期随访。

分型包括:——I型,跟骨外侧壁明显膨隆,伴或不伴有距下关节外侧部分关节炎;——II型,跟骨外侧壁膨隆,合并广泛的距下关节炎,不伴有后足力线的改变;——III型,跟骨外侧壁膨隆,合并广泛的距下关节炎,伴明显的跟骨内外翻畸形。

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高危因素调查研究(一)

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高危因素调查研究(一)

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高危因素调查研究(一)【摘要】目的对我院36例行跟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其术后引起并发症的可疑因素及高危因素。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0年8月~2003年3月36例在我院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仔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因素、延迟手术天数、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等,并对以上可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6例患者(40处)跟骨手术后有7例(17.5%)出现了伤口感染、血肿、切口裂开、足跟坏死、慢性骨髓炎等不同并发症;其中,坠落高度大于3m、延期手术时间不充分、手术时间及止血带时间较长,可能是引起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我们认为在骨折后7~10天行手术治疗、缩短手术及止血带时间,可以降低手术后伤口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并发症〔Abstract〕ObjectiveTofindtheincidenceofwoundcomplicationsfollowingoperativefixationoffracturedcalcanea andidentifytheriskfactorscontributingtothem.Methods36patientswith61fracturedcalcaneawereen rolledtoourinvestigationfromAug.2000toMar.2003.Thedetailinformationofpatientsincludedinjuryc ause,delayedtime,operationtimeandtourniquettime.ResultsWereportedanoverallwoundcomplicationrateof17.5%(7/40).Woundinfection,haematoma,dehiscenceandheelnecrosiswerenotedinourserieswithorwithoutunderlyingosteomyelitis.Conclusi onWeidentifythefollowingasriskfactorstothecausationofpost-operativewoundcomplications:(1)fallheightismorethan3m(P0.05);(2)delayedtimeislessthan7days(P0.05);(3)operatingtimeisexcessof2h(P0.05);(4)tourniquettimeisexcessof1.5h(P0.001). 〔Keywords〕calcanealfracture;complications目前,随着高处坠落伤及高能量损伤的逐渐增多,跟骨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38-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对固定载距突准确性的研究 二院 刘丙根

38-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对固定载距突准确性的研究  二院 刘丙根

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对固定载距突准确性的研究刘丙根庞清江Δ余霄郭宗慧(1.宁波大学医学院2.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摘要]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的准确性。

方法:成人新鲜防腐足部标本30例。

2.5mm 的克氏针,沿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植入载距突内,每足1根,观察克氏针植入载距突情况。

结果:在植入载距突的30根克氏针中,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下,29枚均从载距突的中间通过,精确率达96.7%。

结论: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能明显提高克氏针从载距突中间通过的准确性,减少载距突螺钉位置偏差导致人为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The research accuracy of fixed the sustentaculum tali with the director of the calcaneous sustentaculum tali screw LIU bing gen Department of Ningbo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315211 Zhe jiang China ,PANG Qing jiang YU xiao GUO zong hui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Ningbo No.2 Hospital Ning bo 315010 Zhe jiang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PANG Qing jiang,E-mail:pqjey@.宁波市社会发展项目(20l1C50063)第一作者:E-mail:450413369@Δ通讯作者:E-mail:pqjey@收稿日期:2014-08-04;修回日期:2014-10-25[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ccuracy of the self-manufactured director of the calcaneous sustentaculum tali screw for the fixation of the calcaneous sustentaculum tali.Methods: 30 Antiseptic and fresh feet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director was placed on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calcaneous and a 2.5 mm Kirschner-wire was implanted into each of the specimen from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calcaneous to the sustentaculum tali according to the angle designed by the director. A 2.5 mm Kirschner-wire was implanted into a specimens,the position of the Kirschner-wire in each calcaneous sustentaculum tali was observed.Results: All of the 30 Kirschner-wire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calcaneous sustentaculum tali and 29 Kirschner-wires were passed thought the middle of the sustentaculum tali, however, 1 Kirschner-wire was passed through the anteroinferior of the sustentaculum tali. 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calcaneous sustentaculum tali screw fixation by this director was 96.7%.Conclusion:The self-manufactured director of the calcaneous sustentaculum tali screw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Kirschner-wire being passed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sustentaculum tali, which can decrease the position deviation of the sustentaculum tali screw caused by artificial iatrogenic complications.Keywords: Calcaneal, Sustentaculum tali, Director of the screw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35%~68%伴有跟骰关节损伤[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手术后神经损伤的研究刘丙根庞清江余霄摘要:周围神经损伤是跟骨骨折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阐述了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

跟骨骨折手术入路包括外侧横行切口、外侧扩大L形切口、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微小切口等,通过本文描述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导致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关系,来预防神经损伤及治疗神经疼痛,为将来探索新的手术入路提供一定的帮助,能够进一步减少对神经损伤。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入路,神经损伤The research of nerve injury after operative repair of calcaneal fracturesAbstract: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s a common problem after operative repair of calcaneal fractures.We look at evidence of nerve injury as it relates to different operative approaches to the fractured calcaneus.thedirect lateral, extended lateral, sinus tarsi, and percutaneous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 nerve injury in each is identified.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rve pain, nerve injury, To provideing some help for the future exploration of new surgical approach can be further reduced to nerve injury.Keywords: calcaneal fractures, surgical approach,nerve injury 作者单位:315000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通信作者:庞清江,E-mail:pqjey@基金项目:宁波市社会发展项目(20l1C50063)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可能导致患者术后神经疼痛、足跟痛或足踝功能恢复较差等[1-2]。

跟骨骨折术后,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足跟痛,使得对足跟痛高度敏感的患者很难够治疗。

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尽管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很少文献集中报道不同手术入路与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关系。

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由于手术入路的改进导致皮肤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而不同的手术入路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却一直在临床占主导地位[3]。

本文的重点是阐述了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疼痛的发生率,促进进一步研究治疗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疼痛的方法并预防神经损伤的发生。

许多学者认为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导致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4-9]。

在手术中对神经损伤的方式包括:直接损伤、牵拉损伤和不明原因导致的神经损伤等,如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和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神经损伤明显会增加患者神经痛苦的发病率。

许多学者都没有达成统一对术后神经疼痛诊断的方案和方法,在文献中可能出现过如神经失用症、术后神经瘤、不明原因的足跟痛、对伤疤过敏及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等,足跟周围神经瘤创伤的机制包括:直接损伤(横断或无意缝合),过度收缩,瘢痕组织遗留等原因,足跟周围神经瘤通常导致患者足跟疼痛,发热,感觉异常,感觉迟钝及感觉过敏等[10]。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可以由不同的创伤原因及不同的手术导致患者的足跟持续疼痛等,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往往伴有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烧灼痛、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等[10]。

Ⅰ型CRPS或RSD是一个综合征,通常继发于最初的有害刺激,并且不局限于单一的外周神经分布区,经常与刺激条件不相符。

它伴随着明显的水肿,皮肤血流改变,异常的发汗行为,感觉异常和/或痛觉过敏。

病人的常见主诉是对冷痛觉过敏和对机械刺激感觉异常,检查时可发现明显的热痛觉过敏和振动觉异常[11]。

Ⅱ型CRPS或灼性神经痛是一种烧灼痛、感觉异常、痛觉过敏,常发生在手或足部某一主要的外周神经部分损伤后。

最常见的伴发Ⅱ型CRPS的损伤是正中神经和坐骨神经的损伤[11]。

神经失用症定义患者的该神经支配区的功能短暂性丧失,主要通过电刺激该传导阻滞没有轴突变性的神经,通常由跟骨牵引造成的[10,12]。

对诊断神经疼痛产生的具体部位,可以通过影像学辨别出神经的解剖途径,给予正确的预防与治疗[10,12]。

外侧横行切口Eastwood et al.(1992)2011(55%)07(63%)Buckley et al.(1992)175(63%)04(80%) Stephenson et al. (1987)221(5%)0 1 (100%)Leung et al.(1989)645(8%)05(100%) Fernandez et al.(1993)41 1 (2%)00(0%)Chan et al. (1995)403(8%)3(8%)0(0%)外侧扩大L形切口Eastwood et al.(1992)202(10%)02(100%)Sanders et al. (1993)13212(9%)08(66%)Harvey et al. (2001)218 6 (3%)05(83%)Weber et al. (2008)26 2 (8%)4(15%)2(100%)Freeman et al. (1998)1504(3%)04(100%)跗骨窦切口Ebraheim et al. (2000)1063(2T,1S)(3%) 01(33%)Weber et al. (2008)241(1T)(4%)01(100%)Mostafa et al. (2010)180(0%)00Spagnolo et al. (2011)390(0%)00Nosewicz et al. (2012)211(1T)(5%) 00(0%)经皮撬拨微小切口Tomesen et al.(2011)39 4 (10%) 1 (3%)4(100%)00Wang et al.(2010)21012(6T, 6S)(6%)表1 所有文献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跟骨手术治疗中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注:CRPS指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T指胫神经损伤,S指腓神经损伤,其它的没有注明是指腓神经损伤1. 外侧横行切口(表1)外侧横行切口由Palmer(1948年)提出,Letournel[13]于1984年再次提倡使用。

此切口位于跟骨外侧中点偏上,平行于足底,其前缘至跗骨窦区,后缘可延长至跟腱前2 cm,全长约6 cm。

采用该切口尽管可以保护切口下肌腱和神经束,其外侧肌腱和腓肠神经束直接暴露于切口下,骨折复位及固定时牵拉易致其损伤,Stephenson[14]和 Leung[15]报道利用此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中发现,在腓肠神经的分布区出现感觉异常和伤口疼痛的比例分别为1/22(5%)和5/64(8%),这些病人的症状基本缓解,也没有通过治疗。

在1992年,Buckley等[16]通过此切口固定跟骨,在17例病人中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腓肠神经病变,4例患者神经病变自然恢复,有1例患者的神经病变切除失败。

Eastwood等[17]用该切口治疗20跟骨骨折的病人,有11例病人出现腓肠神经的病变,其中的4例患者出现足跟持续疼痛和功能障碍。

Fernandez等[18]报道治疗4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疼痛。

Chan等[19]报道治疗4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3例患者出现放射交感性神经营养不良。

此切口导致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此种手术入路渐渐被抛弃。

2. 外侧扩大L形切口(表1)Haugsdal等[10]学者描述外侧扩大L形切口。

此切口近端始于外踝上方3-5cm,在腓骨后缘与跟腱前缘连线的外1/3交点处向下至足背皮肤与足底皮肤交界水平,再折向前方,远端至第5跖骨基地近侧1cm。

此切口不需要暴露患者的腓肠神经,除非在切口的远端及近端看到腓肠神经的分支。

此切口相比外侧横行切口,直接可以保护切口前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分离皮瓣的血供,Sanders等[20]报道用此切口治疗的12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中,12例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在12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腓肠神经感觉异常的症状。

Harvey等[21]报道的218例患者中,术后6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感觉异常,1例患者的神经瘤被切除,其它的患者腓肠神经病变自然恢复。

Weber 等[7]研究者用此切口治疗26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另外2例患者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症状。

在Freeman等[22]回顾性分析150例利用此切口复位内固定跟骨的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感觉异常症状,其感觉异常的症状都自行恢复,原因可能是主要没有伤到腓肠神经的大分支。

3. 跗骨窦切口(表1)跗骨窦有限切口由Ebrahdm 等[23]报道提出,Schepers[24]近期详细描述此切口自后关节面顶部(即骨尖部)至跟骨前突(可向前延长到第4跖骨基底),切口下锐性剥离,将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腱和趾短伸肌牵开予以保护,可显露距下关节、前外侧骨折块和外侧壁等。

Weber等[7]报道用此切口治疗的24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足底神经损伤,其它的病人没有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及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

Nosewicz等[25]报道用此切口治疗的21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中,出现1例跗骨管综合征(主要包括胫神经),此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跗骨管综合征的症状明显改善。

Ebraheim等[26]报道的106例跟骨骨折的病人中,有2例患者出现跗骨管综合征的症状,经过跗骨管神经减压术,2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还报道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在术后4个月的神经损伤的症状明显改善。

有些学者报道用此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神经损伤及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的表现,效果较好[27-28]。

有学者认为用此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患者,此切口的位置在跗骨窦区域,可能会损伤腓肠神经与腓骨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10],但没有文献报道此神经损伤,而用此切口导致胫神经损伤更加常见。

利用此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患者,比外侧扩大L形切口及外侧横行切口出现的神经损伤明显更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