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课程:竹蜻蜓

拓展性课程:竹蜻蜓
拓展性课程:竹蜻蜓

《竹蜻蜓》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在玩竹蜻蜓的过程中感受乐趣,了解竹蜻蜓飞行的科学原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借助竞赛熟练掌握竹蜻蜓操作技巧,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竹蜻蜓,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器材说明:

爱牛配套器材:竹蜻蜓,木片,竹棒,砂纸。

自备:美工刀,剪刀,锯子,直尺。

活动要点:

在玩中感受乐趣,了解空气反作用力科学原理,鼓励多提出问题。

活动过程:

一、问题与聚焦

1.提问:你见过竹蜻蜓吗?关于竹蜻蜓,你有什么问题或者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或发言。

2.介绍竹蜻蜓的相关知识。

竹蜻蜓是我国古代一大发明。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好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上天的螺旋桨。

3.提问:竹蜻蜓是怎样飞上天空呢?

二、分析与设计

1.观察竹蜻蜓,了解竹蜻蜓的组成。

竹蜻蜓外形呈T字形,横的一片像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插一根笔直的竹柄。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

2.思考:竹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并交流。

三、材料与工具

1.了解所需材料与工具,知道具体使用方法。

2.进行注意事项和安全说明。

四、制作与优化

1.整体了解竹蜻蜓的制作。

(1)先用剪刀等工具在木片正中央打一个洞,直径比小木棒稍小一点。

(2)用刀在木片中央部位,离洞约0.5厘米左右的位置开始往外削,背面也是如此加工,使木头削成一个倾斜面。

(3)另一端也如此操作,把小木棍固定到刚才打的洞里面。

(4)用砂纸打磨,再给它上点色,画点图案。

2.以图示法介绍各个制作步骤。

3.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思考:怎样才能让竹蜻蜓飞的更高,时间更长?

五、拓展与应用

1.搓动竹蜻蜓下端的竹棒进行试飞。

2.思考:竹蜻蜓是怎么飞起来的?

3.竹蜻蜓放飞比赛。

竹蜻蜓制作好后,选择宽敞的场地进行试飞。在试飞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或班级的竹蜻蜓放飞比赛。比赛以飞得高和飞的时间长为胜。放飞注意事项:一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放,二不要对着人放,以免伤人。

4.思考:给竹蜻蜓加上动力

六、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你的竹蜻蜓作品。

2.对活动表现作出评价。

晋元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附录2: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理论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高班级创造性人才是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上海二期课改中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正体现了基础教育的课程要把面向未来的人的发展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建立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发展观,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统一起来,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 二期课改在课程实践上,把未来发展对人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突出地位,包括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都有充分的体现和要求。 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拓展型课程的实施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适应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和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的有效辅助途径,它的推广和实施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增强,逐步形成发展性学力(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学力(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

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 我校开设“拓展型课程”是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我校“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其着眼点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功能目标 拓展型课程在功能上,除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力从横向拓宽,从纵向延伸外,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同时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换言之,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注重使学生获得发展性学力的培养,但也注意了使学生基础学力的进一步加深和创造性学力的提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为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使学生获得“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而且也要为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宽泛的背景知识,为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科学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最终全体学生都能具备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同时,课程的开设也能在多学科多领域中培养拔尖人才,为向高等院校各专业,尤其是代表时代特点前沿的学科、综合学科和国家紧缺学科输送高质量的学生。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校的拓展型课程教学体系将不断更新、完善,使之既符合学

STEAM校本课程纲要

1.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过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有关决策。 2.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 )是指使用、管理、理解与评价技术的能 力。学生应当知道如何使用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具备分析新技术如何影响自己、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能力。 3.工程素养(Engineering literacy )是指对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工程课程是基于项目,整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使得难以理解的概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工程设计是把科学与数学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用于实践的结果。 4.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 )指学生在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时进行分析、推断和有效交流思想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手段(观察、联想、想象、逆向思维……)。 (2)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 (4)学会沟通,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才能。 2.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或证据。 (2)能尊重事 实,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与人沟通。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汇编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开发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发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呢?本文从教材、学生、学校乡土资源、社会力量、时尚元素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课程改革明确指明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现在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的教材单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共同基础、不够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横亘在语文教育出路的面前,亟需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拓展性课程备受关注,同时却也让学校管理者和多数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该怎么开发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呢?经过学习、研究与思考,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有以下几个基本策略。 一、立足语文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学科知识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从培养目标来看,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语文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它的综合性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李海林老师说得好:“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延迁、引申,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显而易见,立足教材是拓展延伸最基本的原则。教材中的文本,可从写作话题、写作主题、写作特点、作家等四方面进行专题阅读拓展。 (一)抓住教材文本,进行专题阅读 按写作话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话题把课内外相关文章结合起来,例如《初中语文读本》就是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很好地课外拓展读物;按写作主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补充语文本主题相同、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引进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个话题或主题的各类文章,整合成专题阅读。以“生命”话题拓展型课程开发为例,教材课文有《紫藤萝瀑布》、《贝壳》、《蝉》、《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热爱生命》、《那树》,课外的文章有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索尔?贝洛《自由与生命》等;炙手可热的书如余华的《活着》、卡勒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

目录 一、导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科目设计 三、学生参加活动情况 四、教学活动方案 五、学期总结 六、活动成果 七、活动评估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发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2.课程理念 ⑴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⑵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⑶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⑷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⑸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⑴拓展和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 ⑵发展主体意识,形成自主选择学习、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⑶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⑷具有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精神。 ⑸适应身心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⑴科目设计体例说明 ①科目目标:阐述科目三维目标。科目目标设计需体现本科目的核心价值与独特定位。 ②科目内容:阐述科目内容组织形式、内容框架。内容框架可以以单元或活动为单位,说明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育价值。 ③科目实施:阐述科目实施的阶段性要求、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④科目评价:阐述科目评价原则、内容、方法。科目评价设计需指向科目的主要目标。 ⑵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①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前的准备条件。 ②活动目标:本活动预设目标。 ③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建议。 ④活动评价:本活动的评价重点与主要评价方法。 ⑤支持资源:提供本活动实施的参考性资源,可标明名称和来源。 三、科目设计 (一)背景 积木玩具是培养锻炼智力最好的玩具。它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挥孩子的脑部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在摆搭之前要想好自己搭 些什么,要观察,思考选用什么样的块块才能体现他所构想的形象, 因此对儿童的想象力,结构思维,造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而且可发 展学生们的空间知觉,创造力,发挥儿童组织力和理解力,增强耐力 及对建筑科学的兴趣。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 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

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 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 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 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 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 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 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

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 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 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 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 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独立完成实验,具备生物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技能;认同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纲要.doc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开发人】陆小峰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指导思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应当遵循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结合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我校多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高质量的校本选择。 二、课程开发背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包括三个层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这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成了完善人格的整体。其 中,心理素质居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中介层面,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提高学生心 理素质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一种有缺陷的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各种因素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学生除这些方面的影响外,在学校搬迁、生源变化的情况下,压力、情绪、习惯、学习方法等诸方面都跟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生自信心相对不足,学 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比较欠缺,情绪的调节也缺少有效的方法。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为宗旨,发掘学生的积极优势与潜能,培养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这也符合当前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本课程在《纲要》总目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发掘学生的积极优势与潜能,培养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为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1. 积极优势方面:促进学生不断积极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提升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并利用个人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与创造力。 2. 积极情绪方面:参与快乐、幸福等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学会调节消极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积极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杨浦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杨浦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按不同需求夯实不同基础的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必须修习与可供选择相结合的课程;是拓展基础型课程并为研究型课程作准备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具有自主学习、定向选择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并获得某一方面方面的定向发展,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兴趣爱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设置原则: 1、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生存发展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3、开放性:强调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系统的开放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的来源的开放性。

4、时代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四、课程设置: (一)学科拓展型课程: 1、分层拓展课程:与基础型课程领域(学科)相同、内容层次不同的课程。 相关课程: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高一、高二年级物理、化学学科中的分层内容。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2、分科拓展课程: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不同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 相关课程:高三年级自然科学学科领域中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3、分项拓展课程:在学科领域设置平行的项目。 相关课程:体育与健身学科中设置不同的项目。根据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进行设置,教师可以跨年级开设,学生限定选择。 4、自主拓展课程:为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而设置的课程。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前店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是义乌市进一步深化课改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真正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跟据我校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决定通过“德育”和“阅读”两条途径来开发本校的拓展性课程,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多为本村农民的孩子或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是不关心,不重视,不过问。少部分即使重视,也只是针对基础型课程,尤其是考试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意识较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导向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与探究意识,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教师情况分析 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1.75岁,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这种现象,一方面年轻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对新课程改革是有利的,但年轻缺乏教育教学的切身体验,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困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学校情况分析 前店小学是“活雷锋”金正洪的母校,学校于二OOO年开展以“做太阳的一缕光精神”为主线的学正洪德育活动,曾编写过《可敬的一缕光》校本课程阅读材料,形成了“个个学正洪,人人当雷锋”的良好德育氛围。 学校还前后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于2013年5月出版了《打开童书学写作》系列教材,(由全国优秀——少儿出版)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学校力行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学校开设以“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为理念,通过“阅读”和“德育”活动实践为导向,努力开发“德育,书香满园”的特色校本教育课程体系,把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生命成长的校园和精神家园,成为一所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农村学校。 三、课程总目标:

拓展型课程纲要夏明琴

拓展型课程纲要 课程主题小学生低年级回宫格写字法教学 开发 教师 夏明琴 设计 日期 2015年9 月 课程类型文化艺术类(√)科学生活类() 动手创新类()社会历史类() 体育健身类() 适用 年级 三年级 授课 课时 40课 时 开发背景认识回宫格及部分名称,利用回宫格把握独体字结构各部分的收缩与舒展,感受汉字结构之美。 课程目标 本教材的第一册教学内容,安排的是独体字与纵向结构字的书写指导,这部分是全部教材的基础内容。引导学生重点认识独体字和纵向结构字形的一般规律,而对笔画书写不作细微指导,独体字和纵向结构的字,基本上分正三角形(梯形)倒三角形、菱形三种。学生只要把握住字形规律,就能依据回宫格把字的笔画、结构作恰当的收缩和伸展。 课程内容与实施活动主题知识要点组织形式 课时 安排 回宫练习字 法简介 1、认识回宫格及其习字方法。 2、了解汉字书写体结构的基本要求。 3、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讲授与欣赏 2 横的外延形 式底横外延 字呈三角形 (一) 1、了解横的外延形式。 2、认识呈三角形字的特点。 3、了解长、短横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 式底横外延 字呈三角形 (二) 1、继续认识呈三角形字的特点。 2、加强长横的书写训练。 3、了解长、短横的搭配方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 式首横外延 字呈倒三角 形 1、认识呈倒三角形字的特点。 2、了解竖钩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 式中横外延 字呈菱形 (一) 1、认识呈菱形字的特点。 2、认识长横外延的作用。 3、了解竖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横的外延形式中横外延字呈菱形 (二)1、继续认识中横外延的字形。 2、了解撇和竖的并列与字形宽窄的 关系。 3、了解点和弯钩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三种基本方形和横的外延认定方法1、认识汉字三种基本字形的组合方 式。 2、了解横的外延认定方法。 3、初步认识回宫格习字法的主要特 征。 实践练习 1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底外延(一)1、了解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 2、认识撇捺在字底的外延。 3、了解撇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1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底外延(二)1、继续认识撇捺在字底外延的形式。 2、了解捺的基本写法。 3、了解横、撇、捺三者组合的关系。 实践练习 1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的中 间外延1、认识撇捺在字中间外延的特点。 2、学会撇低捺高的书写方法。 3、初步把握撇捺的开合。 实践练习 2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撇捺在字首外 延1、认识撇捺在字首的外延。 2、了解人字头及撇低捺高的书写方 法。 3、了解撇捺开合与字形变化的关系。 实践练习 2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认定方法1、学会各种撇捺对称的组合方式。 2、了解撇捺对称外延的认定方法。 3、掌握本单元所教笔画及部首写法。 实践练习 2 撇的外延形式撇与右边 外延1、了解撇的外延形式。 2、了解撇与右边外延的组合方法。 3、学会斜撇的写法。 实践练习 2 撇的外延形式撇的单独 外延1、进一步了解撇的外延形式。 2、了解撇的单独外延的组合方法。 3、了解广字旁和户字旁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2 钩的外延形式钩与左边 外延1、了解钩的外延形式。 2、了解钩与左边外延的组合方法。 3、了解斜钩的基本写法。 实践练习 2 钩的外延形 式钩的单独 1、继续了解钩的外延形式。实践练习 2

自然教育拓展性课程开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0745370.html, 自然教育拓展性课程开发策略 作者:王伟文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5期 摘要:自然教育是近些年兴起的一场新型教育思潮,作为多元教育理念融合的自然教育正在被社会各界关注着。然而,目前在国内关于自然教育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初级的探索阶段,大多自然教育经验来自于别国,本文结合实际以“蝴蝶”养殖与研究为载体,针对学校如何开展自然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 关键词:自然教育;学校;蝴蝶养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渐渐疏离,人类享受现代生活、依赖先进科技,社交能力开始慢慢退化,大家被各种电子设备牵着走,“低头族”越来越多。很多在城里长大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大自然赋予给人的灵性,已经习惯用物質代言快乐,无法与自然和谐共存。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国内的教育普遍偏重于课堂的、现代教育方式进行,学生多以吸收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给学生太多的信息、太多机械知识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兴起的自然教育,通过让受教育者与大自然接触、亲近、联结,在自然中开发多重感官意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弥合人跟自然之间存在的缺失,减缓自然缺失症,让人能够重新找回生态智慧。相对而言,自然教育更多是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和家庭教育中进行,而教育的主体学校则相对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如何在学校教育渗透自然教育成为当前教育者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学校自然教育的内容 自然教育学习内容一般是综合考虑资源、社会、学生、教师、学科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确定的。也就是说,所选择的内容要在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学生心理、生理发展基础上,包括学生身为自然一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 学校自然教育内容,从知识层面上来分,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天文等;从实施地域来分,主要分为校内自然教育和校外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关键不是记住名称,最主要是学会探究、设想、验证,不断地用实际观察的结果来检验自己原来的设想,进行推论,不断地深究。这种观察是逐步深入地探究,而不是肤浅地描绘过程。 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然学校等环境资源开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浙江省金华市丹溪小学通过课堂向学生讲授中草药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医是怎么回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自然等等。本人所在学校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在开展自然教育时,结合学校一个5亩的园林和蝴蝶养殖园的有利条件,开设蝴蝶生态课程体系,“蝴蝶”是课程体系的结构形

《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学习体会

《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学习体会 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对中学如何进行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如何设计拓展型课程科目方案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二期课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下面谈几点具体的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了二期课改三类课程的结构关系。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 其次,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咨询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工作总结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

小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书

语文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努力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创设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改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在语文课程的主张指引下,以单元整体开发建构为基本方法,梳理整合课程目标,融通课内课外语文内容,开展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实施理念,梳理细化课程目标体系,整合构建课程实施内容,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策略,建立学习助力机制,建立实施学业评价方案,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通过参与研究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收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促进教学技艺、实践智慧的真正提升。 3、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学生听、说、读、写、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细化目标

1、优化课程实施理念。 2、梳理课程目标体系。 3、架构课程实施内容。 4、探索课程实施策略。 5、建立学习助力机制。 6、实践学业评价方案。 三、实施框架 (一)优化了课程实施理念 语文课程需要理念的引领,需要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 1、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用童年生活的精神烛照语文教学,让语文融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2、语文课程的建构原则:在语文与生活的双向互动和整合融通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梳理了课程目标序列 语文课程的实施需要清晰的课程目标引领和观照。现有的课程标准有总目标和年段目标,但没有细化到每个年级具体应达到的目标,因而对于教师实施语文课程造成了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仔细分析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发现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依然强调了识、写、读、作、说等语文基本能力,而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想道德、个性人格等都是与能力培养同构共生的。与2011版课标相比,更强调了适应实际生活需求。因此,我们以“写漂亮字、磨好口才、品优美文、写生活作、做博雅人”这五个指向生活运用的指标作为课程的目标框架,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化学组永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

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服饰除污小窍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法水与人体的关系鸡蛋壳上刻字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调查生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优质文档】初中地理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地理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实施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 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初一年级主要侧重于自然地理与世界地 理的学习和了解,初二地理主要侧重于中国地理地理要素和区域地理的学习.近年来由于中考会考的压力导向,初中地理课程学习更多的把重点放在了地理知识掌握与读图识图能力的 训练与培养,却忽略了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关注区域发 展和以主人公思考解决问题意识.我校作为经区最大学校,3100名学生70%属于外来务工子弟,应该说作为学校主体的务工子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背景复杂异常,基于此学校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旨在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促进学生的德智发展,挖掘孩子内在强大的生长力,重要举措就是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也就应运有了初中地理拓展课程的实施。 二、课程开发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 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视野和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 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 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素质拓展教学大纲

成都指南针职业技术学校 《素质拓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团队的力量,用以提高学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分为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两类,理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根据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特点,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内涵、新颖的形式、真实的体验、快速的成长和转变,对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提升,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二)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身体观,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即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意区别对待,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要注意防止伤害事故发生,重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四)大纲正文 第一章:组建团队素质拓展介绍(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行为训练的性质、 教学特点和要求: 通过组建团队,使学员相互熟悉了解,建立相互间的信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 教学内容: 一、走进美妙的团体心理训练 1.心理行为训练的起源 2.心理行为训练的特点 3.心理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 4.心理行为训练的要求 二、组建团队训练: 1.热身游戏 2.组建团队与团队展示 三、交流回顾 第二章:团队凝聚力(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共同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从中体验到团队凝聚力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2016拓展性课程纲要(葛恺幸)

拓展性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开心农场设计者葛恺幸 适用年级七八年级课程类型课外拓展总课时25 课程简介介绍嫁接、扦插、种植、插花等相关园艺的知识,组织学生到校内植物基地实习,让他们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 的园艺知识,并提高社员的动手能力。 背景分析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将地方资源、社区资源、学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出校本特色的综合性实 践活动课程。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 念,有综合素质能力,善于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提 升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分类于个 体,继又综合、整理并相应联结成整体,从而加以考察探究, 让学生在活动开发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究,利用相应的资源开 发课程内容,在活动中实践、改革、创新,在实践研究过程中 使学生发展进一步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成长。课程目标让学生学会了嫁接、扦插、种植、插花等相关园艺的知识。为了让社员们更好地了解各种相关的园艺知识,我们还定时组织 学生到校内植物基地实习,让他们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 固所学的园艺知识,并提高社员的动手能力。 课程内容和实施 (课时安排可附纸)认识常见植物(1) 认识常见植物(2) 认识常见植物(3) 植物的利用观赏价值(1)植物的利用观赏价值(2)植物栽培条件(1) 植物栽培条件(2) 植物栽培条件(3) 植物栽培条件 (4) 常见花卉的培育方法(1 常见花卉的培育方法(2) 常见花卉的培育方法(3) 考核 学会土地的开垦和整理(1)学会土地的开垦和整理(2)学会土地的开垦和整理(3)播种(1) 播种(2)

植物的浇灌施肥(1) 植物的浇灌施肥(2) 植物的浇灌施肥(3) 植物的农田管理及收获(1) 植物的农田管理及收获(2) 植物的农田管理及收获(3) 花卉的栽培 插花技术 植物的农田管理及收获(4) 盆栽植物的展示 考核 评价方案表现良好的小组合作精神,能在课中与他人有良好、及时的沟通与合作30 认真参与学习,能按时上下课,完成规定的课时数,并完成上 课布置的任务20 积极动手,主动思考,有精美的画报和成果50 合计100 参考文献 学校提供开心农场实践基地,提供必备的植物和开垦农具。所需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