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一个传教士经历的康乾盛世

合集下载

历史传说故事

历史传说故事

历史传说故事历史上有很多的传说故事。

那你知道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传说故事:郎世宁泼墨救香妃这一年,乾隆兵平定了回疆部族叛乱,军队班师,带回了该部落首领的女儿摩梭妮娜。

乾隆见其貌美,将她收到后宫,封为香妃。

乾隆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宁死不屈的女子,但香妃对乾隆始终不理不睬,还在衣内藏刀,随时要与乾隆同归于尽。

乾隆为了让香妃顺从他,特地让工匠在宫中建造一座有伊斯兰风格的宫殿,供香妃居住,赐名方外观,并且让画师郎世宁在方外观专门为香妃作画,这可是需要乾隆特别恩准才行。

这位御前画师乃是宫中神秘人物,他原本是意大利一名传教士,康熙末年来到中国,以其绘画技能任职于宫廷,担任待诏画师,但康熙批示“不许画男,亦不许画女”,让他带学生在密室专画裸体的太监。

乾隆当政后,颇为喜爱郎世宁用西洋技法作的画,让郎世宁进入后宫,为他的爱妃们一一画像,并赐给郎世宁三品的高官。

此时同为异乡客的郎世宁十分了解香妃远离故土的心情,他为香妃画了一幅又一幅回疆的风景图。

香妃住在方外观,欣赏着回疆的风景,就好比回到从前的生活一样,心情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也被乾隆的一片真心感动,果断地丢了她防身用的刀。

几天不见,乾隆看到香妃跟初入宫时完全判若两人,心中十分喜悦,也乐得天天过来,一边与香妃饮酒作诗,一边欣赏着郎世宁作画。

然而,皇宫内院里自古就是是非之地,这后宫更是非同寻常。

皇后见香妃日渐得宠,心头那个气窜到胸口憋得十分难受,就琢磨着怎样置香妃于死地,以解她心头之恨。

这天,郎世宁正在方外观花园里为香妃作画,那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正簇拥着香妃。

突然,从门外传来太监的传叫声:“皇后娘娘驾到!”只见皇后带着贴身丫环、嬷嬷和一帮太监气势汹汹地踏进方外观,直奔香妃卧室,香妃和郎世宁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好跟在后面。

进了卧室后,皇后身边的一个年长的嬷嬷拿出一幅画交给皇后:“皇后娘娘,这幅画是从香妃卧室里搜出来的!”皇后拿在手上,怒视着香妃:“哼!香妃,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藏登基图,想学武则天当女皇,野心不小啊!郎世宁,这样的画你也敢画!”郎世宁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正要辩解,皇后已带着随从扬长而去,郎世宁心里大惊,感觉到闯祸了。

双重身份的画家———郎世宁

双重身份的画家———郎世宁

图》 系绢画长卷 , 完成于雍正六年。根据档案记载 , 令郎世宁 、 王致诚 、 艾启蒙 、 安德 义四人绘 制《 平定
雍 正二 年 开 始绘 制 , 经历 四年 时 间 完成 , 画 中百 匹 西域战 图》 历史长卷 , 共十六幅 , 完成后 , 由郎世宁
花色各异的骏马 , 或卧或立 , 或嬉戏 , 或 觅食 , 自由 负责主持撰写西文说明书, 将这批组画运往法国制 舒闲 , 游息在草原上 , 显示了作者细致 的观察 , 高超 作铜版画 。 后来宫中的画家和工匠仿照绘制了一系 的绘画技巧与功底 , 精细逼真 , 是一幅堪称完美的 列反映战争场面 的铜版画 ,如 《 乾隆平定 台湾战
绘 画技 艺
深 得 赏识
当时西方人进呈给皇帝的贡物大都是“ 奇技淫 的转型。
巧” 出品, 其中以钟表较多。 而郎世宁带来了与中国
郎世宁尤擅长画马 , 这大概也是迎合满族人马
传统绘画不同的西洋绘画技法 , 向皇帝和其他宫廷 上打天下的缘 由, 取悦于皇上。 据史料记载 , 郎世宁
画家展示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 让 中国皇帝耳 目一 的住所东华门离御马监不远 , 一有空 , 就去观看御
命了两位大臣 , 以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照顾你们” 。 乾 屋里看他作画” , “ 自称为郎世宁的弟子” 。 甚至在服
乾隆“ 几乎每天都要与郎世宁修士一起待上 隆十二年( 1 7 4 7 ) 苏浙有传教士因事被捕受刑 , 在京 丧时 , , 据此推断 , 乾隆对郎世宁是非常欣赏 城的传教士积极寻求营救 ,郎世宁也参与其 中, 撰 好几个小时” 写奏本 , 呈给皇帝 。可惜并未成功 。
新。
马, 细心观察马匹的生活 习性 , 所以他画的马栩栩
据《 清史稿 》 记载 : “ 郎世宁 , 西洋人 , 康兴中入 如 生 。

明朝时期的科学家郎世宁及其贡献

明朝时期的科学家郎世宁及其贡献

明朝时期的科学家郎世宁及其贡献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发展井然有序,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就是郎世宁。

郎世宁是中国明代时期的一名著名科学家、医学家以及药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医药学之父”。

他留下的科技成果被人们传颂至今,为后世之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学术财富和文化遗产。

一、郎世宁生平及其成就郎世宁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出生在浙江温州市,他早期受到家族之中祖先留下的制药术及医疗知识的影响,自幼便对此颇有涵养。

后来他在年纪较轻时就被选中参加进士科考试,顺利通过考试,走上了官场之路。

然而,他很快就对官场生活感到不满,于是退出官场,专心研究医药学知识。

郎世宁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学精神让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著名的药学家。

他对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本草纲目》和《景岳全书》。

《本草纲目》是关于草药分类、用法和特性描述的著作,它整理了我国中世纪以来的医学药物使用经验,是中国传统草药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二、《本草纲目》对中国草药学的影响《本草纲目》是历史上医药领域中的巨丑之作,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起源、工艺、采摘、类别、功用、配伍等方面的详尽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了那些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且已成为经典药材的组成成分和疗效,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常见配伍的新发现和以前未知的植物药物等等。

《本草纲目》以其内涵丰富、偏重实用的特点而成为中国医药史上的一部名著,并且对中药学的影响至今尚存。

三、《景岳全书》承继《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世界禅宗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著作,《景岳全书》为其传承延续而生。

《景岳全书》是郎世宁所著的大型医学百科全书,包括了中药学、针灸学、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景岳全书》中一部分论述了疾病的科学知识,另一部分则叙述了神秘的药材采集和制造方法、疗效。

四、总结郎世宁是中国医学界的巨匠,他崇尚实践、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中药学和传统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物介绍——郎世宁

人物介绍——郎世宁

感想与收获
这学期,我很荣幸地选到了荆老师的《艺术导论》课,老 师生动地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门课的学习也使我认 识到自己不仅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了解艺术,丰富自 身的内涵,得到全面发展。 刚开始接触到《艺术导论》这门课时,以为是那种概念、 理论堆积的课程,但是上了几次课后,彻底改变了我对这门课 的看法。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不沉闷,而且还使自己的 身心得到了放松。很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幽默风趣,生动形 象,荆老师通过讲故事、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观看电影等形式 讲课,提升了同学们上课的兴趣。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东西方艺 术、绘画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等好多方面,在这些领域中,最 吸引我的是关于龙的知识。以前自己所了解关于龙的知识和故 事都十分的浅薄,经过听课了解之后,从多个方面了解了关于 龙的起源发展,使我深受启迪。
《十骏犬之 霜花鹞图》
《十骏犬之 金翅猃图》
郎世宁对于清代宫廷绘画所独有的中西合璧绘画风格的形成,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郎世宁将欧洲绘画的技艺传授给中国的同行,他 的中国学生多达10多人,这些画家连同他们的老师郎世宁,在宫廷中 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绘画,又不同于同时代的文人绘画及 民间绘画的新颖、别致的流派,并使之成为雍正、乾隆时期宫廷绘画 的主要风格。
嘉妃,
即淑嘉皇贵妃金 氏,上驷院三保 女,吏部尚书金 简之妹。初隶内 务府汉军旗,后 为正黄旗包衣人, 赐姓金佳氏。
顺妃,
钮祜禄氏,即 被降为顺贵人 的钮祜禄氏, 总督爱必达女。
郎世宁与狗、马
清郎世宁竹荫西猊狗图, 中国清代名画,作者郎世 宁。此图以工细的笔触描 绘了在苦瓜藤缠绕的翠竹 边,一西猊,昂首垂尾, 欲动又止,以警觉的目光 注视着前方;它腿长身细, 劲瘦有力,肌肉筋骨具有 逼真的质感,身上银灰色 的毛茸细腻而有光泽,尾 部、四爪及口鼻部均呈白 色,那气定神安的样子完 全透露着只有富贵名犬才 有的气质。

故宫馆藏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与圆明园皇家生活

故宫馆藏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与圆明园皇家生活

故宫馆藏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与圆明园皇家生活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馆藏画作当中,有这样一组画作,它的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宫廷洋画师——郎世宁,郎世宁(1688—1766年)是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正月观灯《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二月踏青《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三月赏桃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他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其画作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可谓是传世经典之作。

但是今天,想要说的却是他的另一组作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四月流觞《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六月纳凉《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正月观灯”、“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冬月参禅”和“腊月赏雪”——分别展现了了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生活的各种场景,同时也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在一年中不同的节令风俗。

这组画作为绢本设色画,单幅纵188.2cm,横102.2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所谓的绢本设色画,就是在绢上作画,用了颜色便叫“设色”。

观紫荆城里的米兰画师郎世宁心得体会

观紫荆城里的米兰画师郎世宁心得体会

观紫荆城里的米兰画师郎世宁心得体会1.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大清王朝却有人坚挺三代天子,地位屹立不摇。

这个人不是中堂首辅,而是一个歪果仁——御用画师郎世宁。

为啥别人腥风血雨,宦海沉浮,郎世宁却能愉快的从康熙年玩耍到乾隆年?当然是因为技能点满,业务熟练。

今天给您带来郎世宁的画作,让给大家感受一下什么叫“掌握一门技能,愉快度过终身”。

郎世宁来到中国以后,画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

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并不能代表那时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平,但是他擅于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融中国工笔绘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白己独有的风格,创作了新的画风。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汇通。

郎世宁所作的油画人物肖像画,在造型上都相当严谨,注重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达,但是在光线的运用上则与欧洲画法有所区别。

欧洲画家喜欢表现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传统的中国写真技艺,则要求被画者是处在不受光线变化常态下的相貌。

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

从清宫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欧洲画家来到中国后,为适应中国观者的欣赏习惯,而在画风上作了微妙调整。

郎世宁新体画中最受乾隆喜爱的则是“御容”肖像画。

所谓“御容”肖像画不仅包括皇帝正襟危坐的全身或半身的肖像画,也包括各种行动中的皇帝像。

2.郎世宁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郎世宁的代表作有《十骏犬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郎世宁是大清帝国的三朝皇帝的御用画师,这在外人看来,可谓荣耀万分,可又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呢?在这个不开化的囯度,郎世宁终其一生,也只是皇帝身边的奴才,他除了按照旨意绘画外,无所作为……这是郎世宁的不幸,也是中国的不幸,更是百姓的不幸。

大清帝国的关门自守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永久的太平。

在大清帝国末期,西方的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软弱无能的清王朝在东西方列强的逼迫下,不知道赔了多少钱,丢了多少的土地。

论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对清三代彩瓷的影响

论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对清三代彩瓷的影响
关键词 郎世 宁;珐琅彩 ;广彩瓷 ;粉彩 ;影 响 中图分类号 :K876.3 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据史料载 ,明万历年间意大 利传教士利玛窦带 来了一张 天主画 ,开启了欧 洲传教士来华传教之先河 。清康熙 时,皇廷
郎世宁在 中国画史与中国陶瓷绘画史上 的地位逐渐被 史家们 所认 同。郎世宁最为突出的贡献和成就 是将 西方 美学思想 以 及绘 画技 法带 到当时的宫廷 画院 (如意馆 ),并赢得康 、雍 、乾 三代帝王的赏识后将 其传播到姊妹艺术 一 陶瓷绘 画之上。
摘 要 康 熙晚期 ,郎世 宁远渡重 洋带来 了珐琅 器 ,并且在他的亲 自指导下瓷胎画珐琅 成功创制 ;雍正 时期 ,郎世 宁创作的大量 西洋油 画以及 为御 窑厂绘制 的瓷样 ,成 为广州广彩瓷工 匠们可资效仿 学习的蓝本 ,色彩艳 丽、富丽堂皇的广彩瓷上可清 晰看到 郎世宁油画艺术之风 ;乾隆时期 ,郎世 宁独创的新体 画为乾隆粉 彩带来一股 艺术新风 ,使 其形成 了中西合璧的艺 术特 色,成为彩瓷 艺术史上一个颇为重要 的转折点。
中国 陶瓷 工业 2013年 4月 第 2O卷第 2期
CHINA CERAMIC lNDUSTRY Apr.2013 Vo1.20,No.2
文章编号 :1006—2874(2013)02—0035—03
论 西 方传 教 士郎世 宁对 清 三代 彩 瓷 的影 响
郑 立 新
(韩 山师 范学 院 ,广 州 潮 州 521041)
复生产 ,康熙帝派遣内务府官员驻御窑厂督造瓷器。官窑一方 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二年在宫中设立珐琅作,任用了一批精通 面模仿古代名品,另一方面着手研究新的器型和釉色。至康熙 珐琅工艺 的西方传教士 画家 ,向官廷 内匠师 们传 授铜胎画珐

康熙老师济世简介

康熙老师济世简介

康熙老师济世简介
康熙老师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他的真名叫郎世宁,字显仲,号思温,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康熙皇帝的家庭教师,所以人们称呼他为康熙老师。

他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倡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华文化,他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的许多创新,对后世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熙老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自幼聪明好学,师从苏州的名儒李宗膺,学习儒家经典和史书。

他十六岁时,随父亲到北京,后来进入翰林院读书,成为一名官员。

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教育问题,并在官场上多次提出改革教育的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

康熙皇帝得知他的才能后,便将他召入宫中担任皇子的家庭教师,此后,他一直在皇宫中担任教育工作,直到去世。

康熙老师在教育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他主张“实学”,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他还重视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华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他在教育方法和思想上的创新,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康熙老师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世宁:一个传教士经历的康乾盛世
吴久久
清廷与罗马的冲突
1715年8月17日,一艘葡萄牙船队抵达澳门。

意大利青年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站在船上,长达15个月的漫长航行终于结束,展现在他眼前的海岸线让他兴奋不已。

他27岁,受耶稣会派遣到遥远的中国传教。

这是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清朝政府与罗马教廷的一场冲突正愈演愈烈。

自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华以来,西方的传教士一直尊重古老中国的传统,允许中国的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和敬孔,并相信他们所说的“天”与天主教的“唯一真神”没有区别。

这被称为“利玛窦规矩”。

平定台湾以后,康熙皇帝开放了海禁,大批西洋传教士远渡重洋到东方传播福音。

他们中的一些人被召入皇宫,在掌管天象历法的钦天监任职,甚至有人参与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全国土地的测量。

然而在康熙皇帝50岁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

1704年,罗马教皇克莱芒十一世发布了一项针对中国信徒的禁令,禁止用“天”“上帝”来称呼“唯一真神”,不许祭祀孔子和祖先,甚至不得进入孔庙和家族祠堂行礼。

禁令在一年之后传到中国。

罗马的傲慢触怒了康熙皇帝,他将前来中国宣布禁令的多罗大主教驱逐到澳门,并命令长期居留中国的传教士领取内务府颁发的信票,拒绝领票的,一概遣往澳门。

结果有近四成传教士因为坚持教皇的禁令而被驱逐。

这场风波被称为“礼仪之争”。

康熙皇帝试图与罗马对话解决这一问题,他在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派出3批耶稣会士出使罗马,然而3批使者要么葬身大海,要么无功而返。

就在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抵达中国那年,罗马教皇再一次发出命令,要求所有在中国的神职人员宣誓遵守1704年的禁令,否则将被停职甚至断绝给养。

他们宣誓的签字将被送往罗马。

这份圣谕没有被告知清政府,而是直接传布给了在华传教士。

仍然期待通过使臣解决问题的康熙皇帝被彻底激怒了。

几年后,他在一份罗马教廷使者带来的信中朱批:“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至此,清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完全破裂。

宫廷洋画师
幸运的是,康熙并没有因为“礼仪之争”而憎恶西方的一切。

这位君主在1707年还下旨给广东的巡抚:新到中国的西洋人,若是有技艺巧思,或者是医生,急速送来北京。

这道命令在11年后又被重申了一次。

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就在这么一个微妙的时间抵达中国。

他从澳门转道广州,并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郎世宁。

他对广州的官员说,自己不仅是传教士,也是个画家。

当康熙皇帝得知有一位欧洲画家到来时,立刻下旨让他赶往北京。

在去北京的路上,郎世宁看到的景象应该是欣欣向荣的。

明代从美洲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得到推广,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人口和经济都在恢复。

皇帝甚至开通了江、浙、闽、粤4处海关,与外国商人做生意。

白银正从南美洲辗转进入中国。

郎世宁抵达帝国的都城时已经是11月,康熙皇帝接见了他,让他到内务府造办处供职,并把他安置在东华门外的东堂居住。

那是在1655年顺治帝赐给两个西洋神甫的土地上建起的教堂。

郎世宁开始了宫廷画师的生活。

每天早晨,他从东堂步行到东华门。

7点向宫门禁
卫报到,然后进入养心殿旁的一间画室作画,同时学习汉语和满语。

在皇帝的要求下,他开始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透视观念错误百出。

他试图说服康熙皇帝设立一所绘画学校,教授西方美术观念,但没有被采纳。

郎世宁也发现,尽管这位皇帝对西方科学兴趣盎然,但整个帝国像皇帝这样的人寥寥无几,大臣们只是把这些当做皇帝闲暇时的消遣。

康熙在几年后去世,即位的雍正皇帝命令郎世宁向中国的宫廷画家传授欧洲油画的技艺,西洋的绘画技巧开始在清廷内府流行。

在一幅表现端午节时令的绢本设色《午瑞图》里,郎世宁花了插在青瓷瓶里的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他用色彩深浅和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出花叶和瓷瓶的立体感,瓷瓶肩部有一块明亮的高光,这是中国画中从来没有过的。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的日子却过得每况愈下。

新皇帝登基头一年,福建就有信教的儒生脱离教会,向官府控告传教士聚敛民财。

雍正皇帝决定采纳闽浙总督的建议,于是,比康熙时更加严厉的措施开始实施了。

各地教堂纷纷被改造为寺院、学校、仓库,甚至遭到拆毁。

蛰伏圆明园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几乎与此番禁教同时,皇帝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

郎世宁被派到园中,全心全意的绘画。

他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在丝绢上画出皇帝按照时令观灯、踏青、赏花、饮酒等等游玩的场景,背景就是圆明园。

这一套绘画被称为《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

在圆明园,郎世宁遇到了二十五岁的爱新觉罗弘历,那是他还是亲王。

年轻的亲王很喜欢这个西洋画家,时常到造办处看郎世宁作画。

1735年,雍正病死,弘历即位,即乾隆皇帝。

他把造办处升格为如意馆,郎世宁被提升为首席画师。

圆明园依然在扩建,郎世宁于是担负起西洋楼设计督造的任务。

海晏堂外有12个报时水力钟,郎世宁把它设计成12生肖,以铜铸成兽头,按时喷出水流。

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12兽首”。

扩建后的圆明园面积达到3000亩,24000名皇家卫队士兵在周围日夜巡逻。

东方帝国的宏伟工程让郎世宁惊叹,他画出了长春园西洋楼十景,包括著名的谐奇趣、蓄水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和大水法。

和他心胸开阔的祖父不同,乾隆皇帝对西洋的绘画和建筑虽然表示欣赏,对西方技术却不感兴趣。

在他83岁的时候,一个试图与清帝国建立通商关系的英国使团来到北京,乾隆对英国人带来的火枪、军舰模型视若无睹,却对他们不肯行跪拜之礼大加问责。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又一次大规模的禁教活动在全国展开。

福建巡抚周学健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写道:“历来白莲、弥勒等教聚众不法,皆无知奸民借此煽惑,乌合之众,立即扑没。

天主教则不动声色,潜移默诱,使人心自然乐趋,以致固结不解。

其意之所图,不屑近利,包藏祸心,而秘密不露,令人堕其术中而不觉。

较之奸民所造邪教,为毒更深。


乾隆对此深以为然,下令“立即查拿”“按法惩治”。

在后来的近十年里,中国地方官员都在严格执行皇帝的旨意,驱逐传教士。

与此同时,帝国开始了对新疆地区的平叛战争。

郎世宁和他的同僚们奉命绘制了一共16幅《平定西域战图册》,以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

乾隆二是二年(公元1757年),皇帝颁下圣旨,将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始开设的厦门、宁波等对外贸易港口关闭,只留广州一地通商。

从此,清政府彻底闭关锁国。

郎世宁依然在清宫为皇帝作画,作为传教士而来的他没有传过一次教,却在中国留下众多画作,他们被收藏在皇家宫殿里,直到一个世纪以后,乘船跨海而来的英法联军攻破皇城,将人们几乎劫掠一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月16日,在离78岁生日还差3天的时候,郎世宁在北京逝世。

郎世宁死后被赐予侍郎之衔,在总计536卷的《清史稿》中,对他的全部记述是:“郎世宁,西洋人。

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

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

设色奇丽,非秉贞(焦秉贞,最早学习西洋画技的中国画家)等所及。


这位老人刚刚抵达中国的时候,世界还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当他带着东方皇家的荣耀死去时,工业革命的大幕已经在他遥远的故乡拉开。

(全文摘自《看天下》2010年第2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