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rigin的正交车铣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仿真研究
正交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

正交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
潘家华;赵晓明;赵国伟;邵华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39)7
【摘要】通过对正交车铣加工的数学建模,建立了正交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该系统分别讨论了刀刃角、偏心量、进给量和转速比等因素对表面形貌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刀刃角为0°时,正交车铣加工表面为一正棱柱;刀刃角大于0°时,采用偏心加工的表面形貌比较好;采用合理的进给量,可以取得较好的表面形貌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转速比越大,表面形貌越平坦,表面粗糙度越小.
【总页数】6页(P1182-1186)
【关键词】车铣;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计算机仿真
【作者】潘家华;赵晓明;赵国伟;邵华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61
【相关文献】
1.基于Matlab的轴向车铣回转体工件表面微观形貌仿真 [J], 王敏亮;姜增辉
2.正交车铣已加工件表面微观形貌的模拟 [J], 姜增辉;刘(日韦);李晓岩
3.轴向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 [J], 李丹;赵晓明
4.基于UG的正交车铣加工回转体表面微观残留仿真 [J], 宋亚洲; 姜增辉; 王书利;
张莹; 王一江
5.正交车铣已加工表面宏观形貌的三维图形仿真 [J], 孙涛;秦录芳;刘成强;石荣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正交车铣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仿真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正交车铣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仿真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cf58ade10661ed9ac51f3c1.png)
专利名称:一种正交车铣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仿真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孙涛,秦录芳
申请号:CN201710785811.0
申请日:20170901
公开号:CN107971538A
公开日:
201805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车铣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工件局部表面沿轴向和周向等分m×n个网格,用矩阵[,]表示工件表面对应位置的高度;计算刀刃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值(,,),点到工件截面圆心的半径和残留高度(‑);计算刀刃点对应矩阵中的和;判断刀刃点P是否到达加工工件表面的范围;通过矩阵生成正交车铣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
本发明的方法从加工表面的微观形貌着手,考虑的切削参数更全面,更能准确地预测表面粗糙度,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申请人:徐州工程学院
地址:221111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富春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刘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正交实验的p20钢高速铣削研究

基于正交实验的p20钢高速铣削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制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铣削成为目前机械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P20钢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钢,因其易于加工和造型,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的加工。
今天,我们将探索如何基于正交实验,来研究P20钢高速铣削的加工效果。
首先,建立正交实验的方案。
针对P20钢的高速铣削,实验因素包括接触磨头的道数、主轴转速、进给速率以及润滑等四个因素,每组因素分别取5个不同的水平值。
由此,总共可以得到25个实验组合,进而建立5因4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
其次,在实验中我们确定了以下参数:接触磨头的道数为3道、4道、5道; 主轴转速分别为8000rpm、10000rpm、12000rpm;给速率为0.1mm/s、0.2mm/s、0.3mm/s;滑方式分为冷却剂和脂类润滑。
最后,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案,进行P20钢的高速铣削实验。
我们在实验中,以加工表面粗糙度、切削温度和切屑形态为主要测试指标,并观察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高速铣削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3道接觑磨头的条件下,主轴转速12000rpm和进给速率0.3mm/s的实验条件,P20钢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切削温度最优,切屑形态呈现一定的线性,润滑条件下,冷却剂的铣削效果优于脂类。
从结果看出,正交实验设计对P20钢高速铣削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后续进行优化设计和进行工艺控制提供参考,有助于P20钢高速铣削的技术实现。
总而言之,在正交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P20钢高速铣削的加工效果做出了初步的探讨,得出了有效的结论,为后期进行更多实验研究及技术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近年来,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以及工业需求的不断增长,产品加工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基于正交实验的高速铣削研究,能够准确体现P20钢高速铣削的加工效果,有助于技术指导的准确性,以及钢材的高效加工。
未来,还可以更深入地研究P20钢高速铣削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进一步提高机械加工技术的水平。
正交车铣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研究

f er gn s, ol e y ct rrtt nlsed ( ut gsed n ce tc y h a o h es fl w db ut o i a p e ctn p e )a d ecnr i .T e c u o e ao i it
p e itv d lf rs ra e r u hn s se tb ih d t r u h r g e so n l ss r d cie mo e o u fc o g e s i sa ls e h o g e r s in a ay i.Ac o d n c rig t h e ul fsait a e ti i n iae h tt e p e itv d lf rs ra e r u hn s s o t e r s t o t t i lt s t si d c td t a h r d ci emo e u f c o g e si s sc o
i ih y n tb e ts t t n s a h g l eib lt . n h g l oa l e tsausa d ha ih y r la iiy
Ke r :u — l n y wo ds t r mil g;c ti g r gme ;s ra e r u hn s ;p e it e mo e n i u tn e i s u f c o g e s r dc i d l v
车铣 是在 2 0世纪 8 代发 展起 来 的一 种 先 效地伎 用现有 刀具 材料或 单纯 车 削不 能采 用 的 刀 0年
进切削 加工技术 , 车铣 代 替车 削 、 用 铣削 可 以更 有 具材料 来加 工 各 种工 件 , 以及 实 现 对 各类 回转 体 及薄壁 类 零 件 的加 工 . 铣 技 术 的 先 驱 者 , 国 车 德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干切削表面粗糙度研究

第 1卷 第4 6 期
2 0 年 1 月 07 2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o 1 . r . 6 No4 1
D ec. 2007
J u n l o n n iy Un v r i o r a f Hu a C t i e s t ( t r l S i n e) y Na u a c e c
够保证难加 工材料 的切 削质量和达到切 削参数优选的 目的,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 义.
关键词 :表 面粗糙度 ;正 交试验 ;干切 削 ;优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T 6 . H1 1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7 0 (0 70 0 4 — 3 6 2— 3 4 2 0 ) 4— 0 7 0
1 试 验 条 件
试 验材 料 :3 C Ni 6 4 r Mo ;
试 件 尺 寸 :长 ×宽 × = 2 mmx 0 rm ̄ 高 40 5 a
1 5 mm ; 6
mrn / i,第 2 a 水平 16 / i, 9 mr n 各因素水平表如表 1 a
所示 .
刀 片牌 号 :Y 4 5 B 1;
收稿 日期 :20 .01 0 71.2 作者 简 介 :张 国强 (99) 16..男 .湖 南汉 寿人 ,讲 师 .主要 从 事数 学 在机械 与 控制 方面 的 应用研 究
维普资讯
4 8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年第瑚 07
合 金高 强钢 3 C N Mo ,因其 优 良的综 4 ri 6
合 力 学 性 能 ,广 泛 用 于 制 造 发 动 机 的 凸 轮 轴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试验装置的设计及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一种车铣复合加工试验装置的设计及仿真A MILLING PROCESS DESIGN ANDSIMULATION OF COMPLEX TESTEQUIPMENT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基于origin的正交车铣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仿真研究

Q I N L u — f a n g ,S U N T a o , G U 0 H a - f e n g ( S c h o o l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i r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 X u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 , C h i n a )
第1 0期
2 0 1 5年 1 0月
组 合 机 床 与 自 动 化 加 工 技 术
Mo du l a r Ma c h i ne To o l& A u t o ma t i c Ma nu f a c t u r i n g Te c h ni q ue
N0 . 1 0
g r e a t e r f e e d p e r t o o t h g e n e r a t e s t h e b i g g e r r o u g h n e s s .
S i mu l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o f M ac i ne h d S ur f a c e Ro ug h ne s s f o r Or t ho g o na l Tu r n- mi l l i n g
Ba s e d o n or i g i n S of t wa r e
秦 录芳 , 孙 涛, 郭华锋
( 徐 州工 程 学院 机 电工程 学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
摘要 : 正交车铣是 车铣复合加工技术最常用的一种加 工方式。通过建立正交车铣 的粗糙度数学模型 和利用 o r i g i n软件仿真 , 深入探讨 了转速比、 工件直径、 铣 刀齿数和每齿进给量等切 削参数对 已加 工 表 面粗 糙度 的影响规 律 。研 究表 明 : 正 交车铣 适 合 不 同直径 回转 类零 件 的加 工 , 其 表 面粗糙 度 要 优 于车 削, 转速 比越 高 , 齿数 越 多, 表 面粗糙 度值 越 小 ; 增 加铣 刀每 齿进 给量 , 表 面粗 糙度 值愈 大 。 关键 词 : 正 交车铣 ; 表 面粗 糙度 ; 切 削参数 中图分类 号 : T H1 6 1 ; T G 5 0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的数值模拟研究引言:机械加工是一项关键的制造工艺,其产出的产品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的问题一直是制造商们关注的焦点。
表面粗糙度、硬度和残余应力等指标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改善表面质量,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其中数值模拟研究因其高效和经济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 数值模拟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数值模拟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并预测实际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数值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材料的行为和加工过程的影响,以优化加工参数并改善表面质量。
例如,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材料的变形、切削力和残余应力等因素,帮助工程师预测加工过程中的表面质量。
2. 数值模拟中的表面质量指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评估表面质量通常使用表面粗糙度、硬度和残余应力等指标。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表面粗糙程度的指标,数值模拟可以帮助预测切削过程中的切痕形貌和表面粗糙度。
硬度是一个关键的机械性能指标,数值模拟可以模拟材料的变形和硬度分布。
残余应力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应力状态,数值模拟可以帮助预测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3. 数值模拟中的切削过程模型在数值模拟中,切削过程模型是一个关键的研究内容。
切削过程模型可以描述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材料的变形行为。
典型的切削过程模型包括切削力模型和材料变形模型。
切削力模型可以模拟材料去除过程中的力和力矩。
材料变形模型可以模拟材料的剪切和弹性变形。
通过将这些模型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切削过程中的表面质量。
4. 数值模拟在表面质量改善中的应用利用数值模拟可以帮助优化加工参数,改善表面质量。
例如,通过调整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参数,可以减小切削力和热影响区域。
此外,数值模拟还可以预测切削过程中的切痕形貌,从而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策略以改善表面质量。
结论:数值模拟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行为和加工参数的影响,帮助优化加工策略以改善表面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5 9:- 5
工件直径 Dw 越大,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即表面质 量越好,说明正交车铣更适合大尺寸回转零件的加工, 此时刀具直径增大,轴向进给量可以增加以提高加工 效率,虽然转速比下降,但由于工件直径增加,仍能保 持较好的表面粗糙度。 对于细长杆零件的加工,工件 直径较小,此时需采用较小直径的铣刀以减小切削力 和保证切削稳定性,同时提高铣刀转速,从而增大转速 比,以保证合适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 糙 度 是 正 交 车 铣 研 究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Schulz 首次验证了正交车铣相对于车削具有更好的表 面粗糙度[1-2] 。 Ekinovic' 通过不同材料的正交车铣和传 统车削的实验对比,充分验证了在相同去除率的条件 下,正交车铣的加工表面粗糙度要好于传统车削[3] 。 Kopacˇ 、Pogacˇ nik 和 Choudhury 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 origin 的正交车铣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仿真研究∗
秦录芳,孙 涛,郭华锋
( 徐州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摘要:正交车铣是车铣复合加工技术最常用的一种加工方式。 通过建立正交车铣的粗糙度数学模型 和利用 origin 软件仿真,深入探讨了转速比、工件直径、铣刀齿数和每齿进给量等切削参数对已加工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正交车铣适合不同直径回转类零件的加工,其表面粗糙度要优 于车削,转速比越高,齿数越多,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增加铣刀每齿进给量,表面粗糙度值愈大。 关键词:正交车铣;表面粗糙度;切削参数 中图分类号:TH161;TG506 文献标识码:A
(2)
式中:rt ———刀具半径,mm;
ls ———刀刃长度,mm;
famax———刀具最大轴向进给量,mm / r。
;:CBD
<?
/,*
83
45 +>A
=A
+>@ =@
1-2769 ;:CBD
/0*
45 +>A
=A
+>@ =@
83
1.2769
图 2 偏心和无偏心条件下刀具轴向进给量的取值范围[11]
02
0.
/2
78- 5
/.
2
.
/,.
.,4 98
-*5.,53-8+ .,1
.,0
2. /.. /2.
0..
图 6 正交车铣中刀具每齿进给量和工件半径对表面 粗糙度的影响(Z = 5)
由图 4 ~ 图 6 可知,正交车铣的表面粗糙度主要
和工件直径 Dw、转速比 λ、铣刀齿数 Z 和铣刀每齿进 给量 fZ 四个参数有关。
RZ
≈
f2Z 8rw
(9) (10)
2 正交车铣表面粗糙度的仿真与分析
2. 1 各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Origin 为 OriginLab 公司出品的较流行的专业函 数绘图软件,既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制图需要,也可以 满足高级用户数据分析、函数拟合的需要[12] 。
在取工件直径公式 Dw = 100mm 的情况下, 采用 origin 软件对公式 (6 ) 进行三维图像仿真, 如图 4 所 示,以分析正交车铣中转速比 λ 和铣刀齿数 Z 对表面 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第 10 期 2015 年 10 月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No. 10 Oct. 2015
文章编号:1001 - 2265(2015)10 - 0028 - 03 DOI:10. 13462 / j. cnki. mmtamt. 2015. 10. 008
0 引言
从德国学者 Schulz[1-2] 提出车铣复合加工技术后, 由于其相对于车削,可以减少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故在 高强度钢、镍基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以及 薄壁件、大型回转体零件和易变形工件的加工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车铣复合加工按铣刀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常分为轴 向、正切和正交车铣这三类常用的车铣加工方法。 其 中正交车铣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加工大型回转体和 细长轴类零件的一种高效方法。
铣刀的切削速度如下:
vt = fa Znw
(7)
式中:fa———刀具轴向进给量,mm / r。
工件的线速度如下:
vw = πDw nw
(8)
在正交车铣中,切削过程是铣刀的切削速度和工
件速度的合成,则每齿进给量 fZ 为
fz =
v2t + v2w Znt
= nw
f2a Z2 + π2 D2w Znt
由于 f2a Z2 < < π2 Dw2 ,故
其中,正交车铣的表面粗糙度 RZ 与每齿进给量 fZ 和工件转速 nw 成正比,即在工件直径、铣刀齿数和铣 刀转速一定的情况下,fZ 和 nw 越大,则 RZ 越大。 表面 粗糙度与工件直径 Dw、铣刀转速 nt 和铣刀齿数 Z 成 反比,即在工件转速一定的情况下,Dw、nt 和 Z 越大, 则 RZ 越小。 反之亦然。
建立正交车铣表面粗糙度理论公式,首先要满足
以下前提:铣刀的底刃是直线;铣刀和工件的中心线相
互垂直。 同时,参照图 2,铣刀的轴向进给量还要满足
以下公式
无偏心时(e = 0),
famax = ls
(1)
有偏心时( e≠0) ,
famax = 2 r2t - ( rt - ls ) 2 = 2 2rt ls - l2s
正交车铣时,刀具轴向进给速度应低于最大轴向进给 量,随着铣刀转速的提高、工件转速的下降、切削深度 的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越小[4-7] 。 金成哲等人分别通 过正交试验法的方差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正交车铣时 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及主次顺序,部分验证了 以上学者关于加工参数和表面粗糙度之间关系的观 点[8-10] 。 上述研究主要是采用试验手段对正交车铣的 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分析,并未充分解释切削参数和表 面粗糙度之间的量化关系,难以对正交车铣的加工提 供详细指导。
/+
+ /+ ,++ 3 ,/+
. 0
16 -++,+
图 4 正交车铣中转速比 λ 和铣刀齿数 Z 对表面 粗糙度的影响( Dw = 100mm)
/+
.+
67* 3
-+
,+
+ 0+ ,++ 4 ,0+
-++ ,1+ ,-+ 2+
/+
-++
89 *33
图 5 正交车铣中转速比 λ 和工件半径 rw 对表面 粗糙度的影响(Z = 5)
.*031+
.*2/1+
,-031+
图 1 正交车铣的运动方式
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主要包括轴向和周向两个
方向。 正交车铣中,当铣刀轴向进给量 fa 小于刀具最 大轴向进给量 famax 时,轴向的表面粗糙度值理论上接 近于零,而切削参数对周向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所以
本文主要对正交车铣的周向表面粗糙度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秦录芳(1979—),女,河南新乡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效精密加工,(E - mail)798033365@ qq. com。
2015 年 10 月
秦录芳,等:基于 origin 的正交车铣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仿真研究
·29·
垂直,一个典型的正交车铣加工过程包括工件的旋转 运动、铣刀的旋转运动和铣刀的直线进给运动,如图 1 所示。
铣刀的每齿进给量 fZ 会影响刀具的磨损进度从 而造成刀具耐用度下降,同时 fZ 的增加也会增大表面 粗糙度。 铣刀齿数也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参数, 正交车铣中应该增大铣刀齿数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同时 也能保证更好的切削稳定性。
2. 2 与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对比分析
,/
3
5 6 1.-+0
4
9;
* 2.-+0
:; 8<
7
图 3 正交车铣时已加工工件的横截面
图 3 中,铣刀转过一齿,工件转过 φ 角
φ
=
2πnw nt Z
(3)
式中:nw———工件转速,r / min;
nt———铣刀转速,r / min;
Z———铣刀齿数。
图3 中
AD = rwtanφ
(4)
Simulation Research of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for Orthogonal Turn-milling Based on Origin Software
QIN Lu-fang, SUN Tao, GUO Ha-feng (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8, China) Abstract: Orthogonal turn-milling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in turn-milling compound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orthogonal turn-milling are set up and sim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rules of rotating speed ratio, workpiece diameter, milling cutter teeth number and feed per tooth on surface roughness are further analyzed. The studies show that orthogonal turn-milling is suitable for processing large sized rotating part and slender rod. Also, surface roughness of orthogonal turn-milling is superior to turning. In addition, the higher rotating speed ratio and more milling cutter teeth number cause the less roughness, and greater feed per tooth generates the bigger roughness. Key words: orthogonal turn-milling; surface roughness; cutting parame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