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治疗痛风的经验
泄浊化瘀治疗痛风的经验体会

泄浊化瘀治疗痛风的经验体会
蒋熙;朱婉华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
【年(卷),期】1990(011)003
【摘要】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临床上以血尿酸增高、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以及关节畸形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我们根据朱良春老师的经验,运用泄浊化瘀法对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进行了治疗与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兹择病案三则,简介于下,并略抒临床体会,以供同好。
〔例1〕周××,男,38岁,干部。
1988年4月13日诊。
突起右足蹠趾关节红肿疼痛。
【总页数】2页(P7-8)
【作者】蒋熙;朱婉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897
【相关文献】
1.健脾益肾泄浊化瘀汤联合双柏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J], 张大成;李良;赵先锋;李拥军
2.泄浊化瘀方联合脉冲短波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J], 熊薇
3.清热泄浊化瘀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J], 徐东东;竺昭;何戟锋
4.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J],
黄高孝; 张宝成; 黎氏宝玲; 段光辉; 高永翔
5.张剑勇教授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经验 [J], 姜毓楷;谢静静;姜玉宝;张剑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寿臣:痒三药合痛风三药,重用土茯苓治痛风】

【王寿臣:痒三药合痛风三药,重用土茯苓治痛风】“痛痒三药”合“痛风三药”重用土茯苓治痛风作者/王寿臣痛风属于“痹证”、“历节”等范畴。
明朝虞抟《医学正传·卷四》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
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
这是说形成的部位与症状。
本病好发于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人,这类人恣食膏粱厚味,喜欢饮酒。
从而导致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日久化热,流注经脉为病。
《内经》曰:“膏粱厚味,足生大疔。
”虽然,“足生”非单指足部,但是就痛风所经常好发的部位看,也可以认为是“膏粱厚味”足以让足部生发疔疮。
医案:王某,男,73岁,退休工人。
2019年5月初诊。
一个月前左足大趾成抽掣性疼痛,兼有腰痛,在当地一家医院确诊为痛风,血尿酸640μmol/L。
经输液治疗半月未能治愈。
刻诊:患者坐在床上,脚腕垫着枕头,大脚趾红肿疼痛,局部灼热不敢触碰。
平素喜食海鲜,爱喝酒,啤酒几乎每顿都喝。
舌苔腻而微黄,脉弦细数。
问其能忌口吗?他说:“太疼了,能!”诊为:痛风。
证属:湿热瘀阻脉络。
处方:四逆散合痛风三药、痛痒三药。
柴胡15克、白芍20克、枳壳12克、炙甘草12克、土茯苓90克、川萆薢12克、川牛膝15克、威灵仙12克、丹参15克、石菖蒲12克、陈皮9克、生麦芽30克。
五副。
冷水1600毫升浸泡40分钟,急火加煎开后,再慢火煎至600毫升,去滓,一日三次,一次200毫升温服。
忌:海鲜、烟酒、豆制品、生冷食物。
一个月后,见到王某老伴赶集,问痛风情况怎么样。
老太太说:“吃完药就不疼了,又天天出去打麻将了。
”说,“你这药方真好使唤。
”因为不忌口,旧病复发。
中秋节吃了两只螃蟹,又喝了两瓶青岛啤酒。
过了一个月,痛风萌发,隐隐作痛,但没有以前重。
心有戚戚,怕重蹈覆辙,赶紧从毛筒(过去插鸡毛掸子的圆柱形花瓶)找出原先的药单,自己又去抓了五副,吃了又好了。
尿酸究竟是多少,王某一直没有检查。
[中医中药]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
![[中医中药]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a8989d0814791711cc7917ad.png)
[中医中药]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医药并重的临床学家朱良春朱健华整理编者按朱良春,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因擅用虫类药物治疗疑难杂病饮誉医坛。
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等职。
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杂志》特约编审、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董事长等职。
近,,年的临床实践中,成绩卓著,硕果累累。
学术专著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所创制的“益肾蠲痹丸”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多次应邀赴日本讲学,载誉而归。
,,,,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同时收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词典》。
本文注重介绍朱氏在学术上采撷众长,继承发展、融会古今,辨证辨病;处方用药、锐意创新的精华。
并介绍了其在临证上治疗急性热病、慢性久病、痹证、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的特色。
所选用四个医案及三首经验方均为朱氏毕身工作实践之结晶,很能为后学之人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旧学商量皆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医虽小道,乃仁术也,要以身尽之,方能竞其业,否则罪也。
———章次公《中国现代名医传》朱良春,男,字伦,,,,,年,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
中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名名老中医之一。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并于,,,,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医已近,,载。
他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有“虫类药学家”的美称;其实,这仅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
他博览群书,上自《内经》,下及诸家,尝取苏东坡“博观而约取,第四卷,,,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
对张景岳《类经》尤为推重,以其彰明经义,析理精深;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辨治精要;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主张和张锡纯氏之求实精神,对他的启迪教益殊深,故友人对他有得力于“南章北张”之说。
朱良春治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汤)

朱良春治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汤)
朱良春教授益肾壮督治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病变在⾻,正所谓"肾主⾻⽣髓",⾻的⽣长发育类风湿关节炎
朱教授认为类风湿
全赖⾻髓的滋养,⽽⾻髓乃肾中精⽓所化⽣,因此肾督虚是本病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朱⽼提出了"益肾壮督"的治顽痹思路,并研制出了益肾蠲痹汤,在发病初期效果很好。
【组成】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淫⽺藿15克,川桂枝10克,乌梢蛇10克,⿅衔草30克,制川乌10克,⽢草5克。
【⽤法】⽔煎服。
【加减】风胜的患者加钻地风30克
;
;
湿胜的患者加苍、⽩术各10克,⽣、熟薏苡仁各15克
;
关节肿胀明显的患者加⽩芥⼦10克、⼭甲10克、泽泻30克、泽兰30克
;
寒胜的患者加制川、草乌各10~20克,并加制附⽚10~15克
条,
疼痛加剧的患者可加炙全蝎(研粉吞服)3克,或炙蜈蚣1~2
;
刺痛患者加地鳖⾍10克,三七粉3克,延胡索30克
【朱良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拿来⼀张药⽅,她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曾⽤过很多中西药药物治疗,最有效的要数国医⼤师朱良春的药⽅疗效最为显著,并要求换⼀张药⽅10剂继续服⽤。
处⽅:⾻碎补30g 补⾻脂30g ⿅⾓15g ⽣⽩芍30g ⽣熟地各15g ⽢草6g ⼭萸⾁15g ⼭甲粉(冲服)3g 全⾍粉(冲服)3g 蜈蚣粉(冲服)3g 。
⽔煎服,⽇⼀剂,⼀⽉⼀疗程。
该⽅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
大黄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大黄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龚勋;陈岗【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上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秋水仙碱,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可能带来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损害的副作用.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临床上常使用大黄通过外用的方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并有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药效成分具有抗炎,双向调节免疫的的作用,但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深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分析和总结痛风性关节炎通过大黄外用治疗的临床经验和药理机制,探索大黄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价值和研究前景.【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7(048)004【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大黄;外治;痛风性关节炎【作者】龚勋;陈岗【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四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痛风性关节炎(Gout Arthritis),是一种因体内血清尿酸值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局部组织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
痛风有三个病程阶段,分别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发作期和慢性痛风。
男性和女性对于血清尿酸盐浓度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当男性和女性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高于420μmol/L(7.0mg/dL)、360μmol/L(6.0mg/dL)即可认为是高尿酸血症,当人体内血清尿酸盐水平高于这个浓度时,尿酸盐则有可能结晶沉积在局部组织中,从而造成局部的痛风组织学改变,尿酸盐通常最开始沉积在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周围软组织[1]。
关节内腔内的尿酸盐沉积所产生的尿酸盐结晶引起白细胞的吞噬,白细胞吞噬后细胞膜破裂后生成了氧自由基,释放出了激肽、组胺、溶酶体酶等物质,导致局部的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的增加,白细胞集聚等炎性反应,炎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激活环氧化酶-2(COX-2)合成前列腺素,从而导致进一步加重了炎性反应,从而使局部组织被侵蚀、溶解,最后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2]。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类风湿药方和病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类风湿药方与病例朱老经过几十年得临床探索,从创制舒络合剂开始,发展为蠲痹通络丸,最后成熟于益肾蠲痹丸,就就是通过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祛;另一方面,蠲痹通络之剂,使药力加强,药效得以延长,从而发挥了最佳得治疗作用。
1、风寒湿痹证症见全身关节或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得温痛减,关节肿胀,但局部不红不热。
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沉细或细弦,或濡细。
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用:制川乌10g(先煎),桂枝10g(后下),仙灵脾15g,鹿衔草30g,当归10g,熟地15g,炙乌蛇10g,甘草6g。
2、郁久化热证症见四肢关节肿痛,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稍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弦或微数。
治以辛通痹闭,清化瘀热。
药用:制川乌8g(先煎),桂枝8g(后下),当归10g,生地15g,白芍20g,知母10g,忍冬藤30g,广地龙12g,炙僵蚕12g,乌梢蛇10g,甘草6g。
加减:痛剧者加蜈蚣3g,研末吞服,或六轴子2g:关节见红肿热痛者加黄柏10g,晚蚕砂10g(包煎);有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者加水牛角30g,丹皮10g。
3、肾督亏虚证症见身体赢瘦,汗出怯冷,腰膝酸软,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筋挛骨松,关节变形,甚至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苔薄质淡,脉沉细软弱。
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
药用益肾蠲痹丸。
组方:生熟地各150g,全当归100g,鸡血藤200g,仙灵脾100g,鹿衔草100g,淡苁蓉100g,炙乌蛇100g,炙全蝎20g,炙蜈蚣20g,炙蜂房100g,炙僵蚕100g,蜣螂虫80g,广地龙100g,土鳖虫100g,其研细末。
另以老鹳草120g,徐长卿120g,苍耳子120g,寻骨风120g,虎杖120g,甘草30g,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8g,每日服2次,食后服妇女经期或妊娠期忌服。
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g,麦冬10g,石斛10g,泡茶饮服。
分型施治最忌生搬硬套,刻舟求剑。
一味威灵仙:11种病症皆可治

一味威灵仙:11种病症皆可治【一味威灵仙:11种病症皆可治】1、祛风湿、止痛威灵仙是藤本植物,它的藤向四周到处攀爬,所以威灵仙性善走窜,力量非常强,性子也急,可以说无孔不入,它能把原来停留在筋肉里的风寒湿邪打通,这样就能止痛了,像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部位皮薄肉少,气血流通少,一般药物很难进去,威灵仙就可以。
威灵仙10克、肉桂3克、当归10克,这三味又叫周身痹痛三药,掌握这个小方子,不仅是风湿疼痛,还有像打伤,气伤,闷伤,都可以独当一面。
2、骨鲠在喉不小心鱼刺卡喉了,大多数人会选择吞饭团、吃菜叶的办法强行将它吞下去,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骨刺是很尖锐的,很容易把食道划伤。
最好的办法是取威灵仙、砂仁各30克,沙糖一盏,水煎后放温,徐徐饮下,可以起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又不会伤害食道。
《本草备要》记载,威灵仙和砂仁、沙糖、醋煎,治诸骨鲠。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是取威灵仙适量,与醋煎水送服,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民间说,鱼刺卡喉一碗醋,灵仙一把立能疏,可见这威灵仙确有软骨之功。
3、跟骨骨刺既然威灵仙可以软化鱼刺,那么对于骨刺阻滞也一定有办法。
取威灵仙、褚实子各15克,这两味组合起来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叫化铁丸,顾名思义,连铁都能化掉,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它软坚散结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
为什么要加褚实子呢?中医认为,骨刺的本质是肾封藏能力下降,导致骨髓外溢,把骨刺化掉只是治标,还要内服药物增强肾的封藏能力,褚实子补益肝肾,是治本。
4、威灵仙可通便《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记载,张锡纯年轻时治一大便秘结者,予以大承气汤也通不了。
一个叫刘肃亭的医生随手从药箱里取出一味威灵仙,水煎后令其服下,不一会儿大便就通了。
足见一味威灵仙推腹中之积滞的力量。
《本草正义》说:“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原来这威灵仙治疗便秘是取其走窜之性,便秘者大多肠腑不通,气滞血涩,威灵仙能宣通十二经脉,消除气滞血凝,以恢复肠道功能,便秘自愈。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目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4、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疔室早5、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6、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7、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8、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9、桑寄生降压平肝,兼疗胸痹10、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11、生栀子为主治疗胰腺炎有特效12、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13、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14、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15、香甘松醒脾、解郁安神16、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17、六神丸之妙用18、天花粉的五用19、天南星善止骨痛20、鬼箭羽活血降糖21、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22、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23、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24、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25、疏肝妙品生麦芽26、为“十八反”平反27、半夏应用新探28、萆薜功效阐析29、黄芪配地龙治慢性肾炎30、庵蔺配楮实消鼓胀腹水31、苍耳子有通督升阳之功32、稀莶草具解毒活血之妙33、五灵脂降浊气而和阴阳34、生槐角润肝燥以定风眩35、马鞭草祛瘀消积、清热解毒功奇36、川桂枝平降冲逆、温复心阳效捷37、泻脾泄热法治实火口疳38、温补镇摄法疗顽固失眠39、刘寄奴治瘀阻溺癃40、白槿花泄下焦瘀浊41、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瘕瘕积聚42、僵蚕配蝉衣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43、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44、茅苍术升清气、除癖囊45、枸杞子治肝病齿衄、阴虚胃痛46、露蜂房疗带下清稀、阳痿久咳47、律草的妙用48、小麦的佳效49、仙灵脾为燮理阴阳之妙品50、葶苈子乃泻肺强心之佳药51、益母草应用举隅52、徐长卿配伍琐谈53、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益气和阴54、片姜黄配海桐皮,效专行气活血、通络定痛55、鲤鱼消水有殊功56、石斛除痹奏佳效57、石菖蒲功擅治痰58、紫石英效专温摄59、阿魏消积破癜、内服外治咸宜60、紫菀辛润宣肺、二便滞塞俱效61、白薇轻清虚火、透泄血热62、僵蚕散风定痉、化痰软坚63、白头翁功效探析64、蒲公英应用琐谈65、五倍子敛肺涩肠、解毒医疮66、牛蒡子疏散宣透、止咳利咽67、柴胡能升能降68、木瓜既涩又通69、莱菔子功用三辨70、马齿苋清热活血71、补阴妙品楮实子72、催眠止痒夜交藤73、葛根解痉通脉、升举元气74、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75、桑椹子滋补肝肾、养血熄风76、黄明胶止血养血、消瘀散痈77、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78、鱼腥草泄热解毒、清上利下79、全蝎熄风定痉、开瘀蠲痹80、蜈蚣搜风舒挛、祛瘀解毒81、地鳖虫活血化瘀、疗伤化癜82、白花蛇搜风通络、攻毒定惊83、水蛭破瘀消癍、抗癌利水84、守宫通络起废、解毒消坚85、蝼蛄利水消肿、功力较猛86、蟋蟀温肾利水、性较温和87、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88、海马温肾壮阳、补肾固下89、夜明砂清热散血、明日消翳90、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91、半夏生用止呕之功始著92、巧用葱白鲜散外感风寒93、七叶一枝花与拳参94、野蔷薇根与白残花95、鳖甲煎丸释义96、生川、草乌治痹97、仙鹤草能行能止98、八月札理气通淋99、痢泻散治痢疾、肠炎100、六轴子疗顽咳、疼痛101、乌梅性虽酸涩亦主暴痢102、玉米茎心及须叶均入药跋—跋二※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朱步先我的老师朱良春先生已经走过了六十载医学生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良春治疗痛风的经验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1219) 一、痛风病名之商榷 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二、主要治则是泄化浊瘀 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 三、辨证辨病,灵活用药 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经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证明,用痛风冲剂对因微结晶尿钠所致大鼠实验性痛风观察,给药组2小时后大鼠的足跖肿胀的消退,显然比模型组要快,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在消肿方面,痛风冲剂并不逊于秋水仙碱组。毒性试验证明:痛风冲剂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目前正在作2期临床观察,以便申报新药。至于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律草、虎杖、三妙丸等;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如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解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以补肾壮骨。至于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芒硝、小蓟、茅根等。 四、病案举例 病例(一):夏××,男,55岁,干部,1988年3月14日就诊。 主诉:手指、足趾小关节经常肿痛,以夜间为剧,已经5年,右手食指中节僵肿破溃,亦已两年余。 病史:5年前因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食指中节及左足拇趾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作风湿性关节炎处理,曾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剧,终未根治。两年前右手食指中节僵肿处破溃,流出白色脂膏,查血尿酸高达918微摩尔/升,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璜酸等药,症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又增剧,乃断续服用,病情缠绵,迄今未愈。 检查:形体丰腴,右手食指中节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入暮为剧,血尿酸714微摩尔/升,口苦,苔黄腻,质衬紫,脉弦数。右耳翼摸到二枚痛风石结节,左侧有一枚。 诊断:浊瘀痹(痛风)。 治疗:泄化浊瘀,蠲痹通络。 处方:土茯苓60g,生苡仁、威灵仙、律草、虎杖各30g,萆解20g,秦艽、泽兰、泽泻、桃仁、地龙、赤芍各15g,地鳖虫12g,三妙丸10g(包煎)。10剂。 3月25日二诊:药后浊瘀泄化,疼痛显减,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亦缓,苔薄,质衬紫稍化,脉细弦。此佳象也,药既奏效,毋庸更张,继进之。上方去三妙丸,加炙僵蚕12g,炙蜂房10g。15剂。 4月10日三诊:破溃处分泌已少,僵肿渐消,有敛愈之征;苔薄,衬紫已化,脉小弦。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前法续进,并复入补肾之品以善其后。 上方土茯苓减为30g,去赤芍、律草,加熟地黄15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15剂。 10月5日随访:手足指、趾之肿痛,迄未再作。 病例(二):郭××,男,57岁,农民。 2000年1月7日初诊:确诊痛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已多年。双手十指变形,左手小指有痛风结石,全身关节酸痛,近日足趾突发红肿热痛,故来就诊。纳可,便调,舌红绛、苔黄浊,脉弦,此浊瘀阻络,有化热伤阴之征,治宜泄化浊瘀,养阴清热,通络定痛。 处方: (1)青风藤、土茯苓、泽兰、泽泻、豕希莶草、炒元胡各30g,生地20g,没药、赤白芍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各10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2月8日二诊: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药后擅自将强的松4 /d突然停服,故痛反剧,肿不消,口干、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腻,舌红,脉弦。前法损益。 处方: (1)穿山龙50g,土茯苓、豕希莶草、青风藤、泽兰、泽泻、金荞麦、炒元胡各30g,徐长卿、没药、地龙、赤芍、炙僵蚕各15g,皂刺、地鳖虫、当归各10g,甘草6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肿痛缓解,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激素已撤除,原法出入。 处方: (1)穿山龙50g,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金荞麦各30g,徐长卿15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8g。30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随访已趋缓解,嘱忌食含嘌呤类食物如各种豆类、海鱼、动物内脏、菠菜等及酒,多饮水,仍每日服益肾蠲痹丸2包,以期巩固。 【按】长期使用激素者,在改服中药的过程中均需递减,不可骤停。方中用穿山龙,且所用剂量甚大,据笔者使用体会,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金荞麦则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热消炎药。 病例(三):张××,男,70岁。 99年11月10日初诊:双手指关节肿痛月余,伴晨僵1小时,左手中指关节严重红肿热痛,犹如胡萝卜,活动受限,二便调,纳可。查:UA 666mmol/L,ENA总抗体阳性,WBC 3.67×10 /L,ESR 56mm/h,Cr 15.6mg/L,舌红,苔薄白中裂,脉细小弦。此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痛风,不易速解。治宜蠲痹通络,佐以泄化浊瘀。 处方: (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生黄芪、青风藤、泽兰、泽泻、土茯苓各30g,生地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甘草各6g。7剂。 (2)益肾蠲痹丸4g×21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痛风冲剂9包×3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0日二诊:药后关节肿痛减轻,口干,二便正常,但遇寒痛剧,舌脉同前。复检:血尿酸540mmol/L,原法续进。 处方: (1)穿山龙、豕希莶草、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各30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7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7日三诊:近有低热T37.8 C左右,便溏,神疲,心悸,夜寐不安,ESR 28mm/h,脉细涩。此症顽固,常有反复,原法续进。 处方: (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鹿含草、律草、土茯苓、怀山药各30g,白薇、地骨皮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11日四诊:低热渐除,神疲,纳可,寐不实,舌苔白腻,脉细小数,原法续进。 处方: (1)上方加炒苡仁、夜交藤各30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25日五诊:肿痛已消除,惟神疲、低热未已,需耐心服药,方能痊愈。 处方: (1)上方30剂。 (2)痛风冲剂9包×10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9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随访已愈。 【按】此案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痛风,二者都是顽缠难愈的疾病,发生在一人身上,就更显得难以措手,前人著作中也鲜有可资借鉴的成例。笔者初诊用乌蛇、蜂房、地鳖虫、地龙、僵蚕等蠲痹通络为主,佐以泽兰、泽泻、威灵仙、土茯苓、穿山龙泄浊化瘀。二诊因受寒而痛,加川乌;三诊因发热加律草、白薇、地骨皮;四诊因寐不实而加夜交藤,都是因证而施,而蠲痹通络,泄化浊瘀的主导方针不动,且汤丸并进,意在加强作用,并鼓励患者耐心服药,结果在五诊时即收肿疼尽消之效。
发表于:2012-05-04 06:06
痛风的病因明确,病理改变独特,症状体征相对固定,易于确诊。治疗针对病因与发病机制,调整血尿酸水平;清利湿热,化痰降浊已成为治疗痛风的基本大法。左振素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自拟方痛风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颇佳,基本方如下:忍冬藤l2~24 g,土茯苓l5~24 g,白蒺藜10-20 g,萆薢9~18 g,威灵仙l0~20 g,生大黄6~10 g,王不留行9~l8 g,白芥子3~12 g,苍术8~15 g。方中忍冬藤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为治热痹之要药。《本草纲目》曰:忍冬藤治“一切风湿痛及肿毒”。白蒺藜散结行瘀。萆薜分清化浊,祛风除湿,疗疮解毒,《药品化义》云:“(萆薢)治疮疡恶厉,湿瘀肌腠,营卫不得相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土茯苓除湿解毒,健脾化湿,强筋骨。生大黄攻积导滞、凉血解毒。《本草易读》曰:“能泻热行瘀,决壅开塞,通经脉,消痈疽而排脓血”。威灵仙、苍术祛风除湿。王不留行活血通络,消肿敛疮。白芥子能温化寒湿,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中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黄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大黄可影响尿酸形成,而且大黄的泻下和利尿作用,能帮助尿酸的排泄。王不留行则有镇痛止痛的作用;白芥子有刺激作用,可用于促进微循环;威灵仙有溶解尿酸、增加尿酸排泄等作用。故全方能调整血尿酸水平,清利湿热,化痰活血降浊,宣痹止痛。临床过程中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加减应用。 2.2 分期辨治 痛风的不同阶段,症状表现差异很大,故在辨病的基础上,当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