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清蛋白电泳仪

全自动血清蛋白电泳仪
全自动血清蛋白电泳仪

[ 摘要] 目的: 分析168 例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结果, 为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法国HYDRASYS LC SEBIA 琼脂糖电泳技术测定168 例住院病人、49 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蛋白。结果: 168 例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与正常人比较, 除球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余各组分结果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各类异常血清蛋白电泳谱型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白蛋白降低, 1 球蛋白、 2 球蛋白、 蛋白增加。结论: 各类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图形对于临床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血清蛋白; 电泳

随着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 检验手段也不断地随之提高, 但也对检验的诊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更准地检测出及鉴别出疾病的有无, 使临床的诊治更及时、准确。

肿瘤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显示区带蛋白浓度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蛋白浓度( P < 0. 01) ; 由于血清蛋白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布于区的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和一些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这表明机体对肿瘤的一种免疫反应[ 4] 。虽然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避功能, 但毕竟肿瘤细胞是一种异体组织, 必然要引起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另外, 手术也可刺激机体产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所以也就造成肿瘤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时区蛋白浓度的升高( P < 0. 01) 。一般认为随着肿瘤的发展, 患者免疫力不断下降, 主要是对细胞免疫功能而言, 体液免疫功能低下不显著, 或者说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不成正相关[ 5] 。同时作者还发现当发生肿瘤细胞转移侵犯免疫系统严重时, 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不增反降, 随病情的加重而下降越明显。

【摘要目的观察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法国 公司的全自动蛋白电泳仪, 对例患者做血清蛋白电泳, 并对其结果做全面分析和总结结果在 例血清蛋白电泳息者中,发现异常血清蛋白电泳 例。结论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极大地提高了血清蛋白电泳的分拼率, 观察其图形和测定值可较全面、直观地反映蛋白质的分离程度和各种变化,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及预后观察【关扭询】电泳技术血清蛋白电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可以协助和鉴别诊断各种影响蛋白质产生、代谢、分泌的疾病以及帮助监控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但传统的电泳法由于介质的不同和手工操作繁琐, 技术要求高, 一直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近年来随着各种全自动蛋白电泳仪间世, 并相继被临床实脸室引人,

全自动血清蛋白电泳的测定, 是肾病综合征患者蛋白变化的一项灵敏、准确的指标, 可真实地反映出血清蛋白各组分含量的变化, 其图谱又可直观显示血清蛋白成分的变化情况, 在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得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得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得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得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得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得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得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

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血清中不同蛋白质得等电点、分子量及含量 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 得% 清蛋白4、6469,000 57~72 α1-球蛋白5、06 200,000 2~5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 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得α1、α2、β、γ五个区带 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 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 蛋白质得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 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 3、2、实验步骤

实验三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实验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年级:2005 专业、层次:授课教师:符伟玉 职称:讲师学时:3学时 基本教材:自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了解其操作方法。 2、了解血清脂蛋白各组分的分离情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5min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及示范10min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注意事项5min 4、学生做实验100min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 难点: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2、实验操作中的灌胶和点样

一、实验原理 (一)浓缩效应 在pH=6.7的浓缩胶中带电粒子的泳动速度为: Cl->protein>Gly,蛋白质样品夹在Cl-和Gly之间被挤压成一条狭窄的区带,使蛋白质样品浓缩。 (二)电荷效应 不同蛋白质pI不同,在相同pH值下所带电荷不同,因此在相同电场强度作用下,在电场中的移动(泳动)速度不同,可以根据这一效应把蛋白质分成不同的区带。 (三)分子筛效应所聚合形成的PAG为多孔网状结构,对大分子物质的穿透有一定阻力,蛋白质在通过具有均一孔径的凝胶时,因颗粒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程度不同,所受阻力也不相同。利用本效应也可以将蛋白质分离为不同的区带。 颗粒大形状不规则的分子→阻力↑→电泳v ↓颗粒小, 球形分子→阻力↓→电泳v ↑将血清脂蛋白用苏丹黑B丙二醇预染,加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柱上进行电泳。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因此它的分辨率高,可将血清脂蛋白各组分清晰分开。 二、操作步骤 1、4%凝胶制备:将清洁的0.5 ×1.5cm玻璃管若干支垂直插在橡皮座上,以备 制胶。从冰箱中取出下列试剂,在室温中平衡,然后在一小三角瓶中依次加入: 30% Acr 1.3ml Tris-EDTA-Na2缓冲液 1.2m1 蒸馏水7.3ml TEMED(四甲基乙二胺) 0.01ml 10%过硫酸铵溶液0.5m1 (加入过硫酸铵轻轻混合后即开始聚合。因此, 装柱要求在5min内完成。) 2、装柱:迅速用吸管吸取上述混合液沿管柱注入玻管中,每管0.8ml-1.0ml,随即 用滴管经针头沿管壁缓慢加入蒸馏水约0.5cm高度以隔氧,室温静置30min,

血清总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总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总蛋白测定(缩写TP);组合项目申请:血生化中肝功能测定项目组合。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标本采集 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 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一周,普通冰箱中(2~8℃)稳定一个月。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和空腹状态。 2.3.2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 方法原理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互结合而成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有吸收峰,并与蛋白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蛋白比较可求出血清总蛋白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xx实验室 合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 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的% 清蛋白 4.64 69,000 57~72 α1-球蛋白 5.06 200,000 2~5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 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的α1、α2、β、γ五个区带 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 3.2.实验步骤 1.准备与点样:①取2×8cm的膜条;②亚光面距一端1.5cm处取一点样线;③充分浸透在巴比妥缓冲液中;④取出膜条,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⑤点样器下端粘上薄层血清;⑥垂直点样。 点样示意图:

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五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原理]血清脂蛋白经饱和乙酰苏丹黑B染色后,以琼脂糖凝胶为载体,在pH8.6 巴比妥缓冲液中电泳分离,各种脂蛋白将分成不同区带。 [器材] 1.玻片 2.水平式电泳仪 [试剂] 1.0.5%琼脂糖(Agarose)溶液:称取0.5g琼脂糖,加巴比妥缓冲液100ml,盛于三角烧杯中,置沸水浴中煮沸溶解,备用。 2.新鲜血清(无溶血) 3.pH8.6、I=0.075 巴比妥缓冲液:称取15.4g巴比妥钠,2.76g巴比妥,0.292gEDTA,以水溶解后加至100ml,调pH至8.6,4℃保存。 4.苏丹黑B染色液:苏丹黑B 100mg,异丙醇10ml,混合。置37℃水浴使之充分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置室温备用。 [操作] 1. 制板 配制0.5%的琼脂糖或预先配好置4℃冰箱,用时置沸水溶解,再冷却到50℃~60℃,取约4ml琼脂糖迅速铺在玻璃片上,然后放上开槽器(注意:①开 槽放在中央,距一侧1.5cm处;②避免产生气泡),静置室温待凝固,把开槽器 小心取下,样品槽即制成。 2. 加样 取预染血清20 l加入样品槽(预染血清:血清0.2ml + 苏丹黑B染色液 0.02ml) 3. 电泳 将载有琼脂糖凝胶玻片(已加血清样品)放在电泳槽中,槽内倒入巴比妥缓 冲液,用四层纱布搭板,加样端接负极,电压120V,待最前端区带泳动至玻片 2/3处时可终止电泳,观察实验结果。 [参考值] 正常人血清脂蛋白可分出三条区带:

β脂蛋白(占55%,着色最深) 前β脂蛋白(占15%,着色最浅)α脂蛋白(占30~40%,着色居中)在原点处应无乳糜微粒可见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苏洁平,张晓静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1)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 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2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2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表1 几种常见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的变化特征 病名白蛋白 球蛋白 α 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γ2球蛋白 肾病↓↓↑↑↑↑↓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β2γ桥原发性肝癌↓↓AFP↑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双血蛋白血症双峰 注:↑轻度增高,↑↑明显增高,↓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下面对几种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作简要说明[3,4]。 1 图1:为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由左至右为白蛋白峰、α12球蛋白峰、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γ2球蛋白峰。其含量分别为52%~63%,4%~5%, 6%~9%,9%~12%,15%~23%。 2 图2及图3:见增高的γ2球蛋白峰。肝病患者病程较长,当白蛋白和α12球蛋白降低,γ2球蛋白增高,提示病情较重。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β2球蛋白可降低,重症肝炎转为肝坏死后γ2球蛋白增高。 3 图4:可见β区到γ区连续一片,难以分开,是由于IgA、IgM、IgG同时增高所致,称β2γ桥。β2γ桥为肝硬化所独有的特点。如伴有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降低即可诊断肝硬化。若治疗后白蛋白回升,标志治疗有效。 4 图5:见明显增高的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同时增高,而白蛋白峰明显减低。由于肾病患者长期丢失白蛋白,故血清中的蛋白明显减少。肾病综合征时高血脂症的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脂蛋白分解减少有关,参与脂类分解代谢的某些酶的辅助因子从尿中丢失以致脂蛋白分解减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增高。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均是脂蛋白运输载体,为脂蛋白的主要成分。所以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会出现白蛋白峰减低,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峰增高现象。 5 图6及图7:为典型的M峰。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浸润,血清IgM显著增多。γ2球蛋白的主要组成为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等,所以在β2球蛋白区和γ2球蛋白区有一明显M带。在扫描图上出现M峰,可分为β型和γ型两种。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项重要诊断指标。 6 图8:见明显降低的γ2球蛋白峰,主要见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7 其它异常区带: — 2 5 3 —Chin J Lab Diagn,August,2003,V ol7,N o14

-生物化学实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生物化学实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作者:————————————————————————————————日期: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目的】 1 .掌握圆盘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的操作技术。 2 .熟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原理】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自身电荷方向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就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电泳介质的电泳。在电泳时,蛋白质在介质中的移动速率与其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的电荷量有关。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是由丙烯酰胺( Acr )单体和少量交联剂 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 )在催化剂过硫酸铵( Ap )和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 TEMED )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而制得的(其化学结构式见第 2 篇第 1 章)。 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网状结构,其网眼的孔径大小可用改变凝胶液中单体的浓度或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来加以控制。根据血清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学生实验一般选用 7 %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血清蛋白质。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利用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的三重作用分离物质(见第 2 篇第 1 章),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较高。一般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只能把血清蛋白质分离出 5 ~ 7 条带,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却能分离出十几条到几十条来(图 3-4 ),是目前较好的支持介质,应用十分广泛。

图 3-4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根据凝胶支持物的形状不同,分为垂直板电泳和盘状电泳两种,二者原理相同。本实验采用的盘状电泳是在直立的玻璃管中,以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使样品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聚浓缩(浓缩效应)成厚度为 10 -2 cm 的起始区带,然后再利用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作用在分离胶中进行电泳分离。 【器材】 1 .电泳仪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 400 ~ 500V ,电流 50mA 。 2 .垂直管型圆盘电泳装置 目前这类装置的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这类装置均由两个基本的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载胶玻璃管,须选用内径均匀( 5 ~ 6mm ) , 外径 7 ~ 8mm ,长 80 ~ 100mm 的玻璃管作为材料,也可以使用更细的玻璃管。另一部分为电泳液槽,可分为上下两槽。电泳时,上下两槽通过凝胶柱沟通电流(图 3-5 )。 图 3-5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示意图 (A 为正面, B 为剖面 ) 3 .大号试管和中号试管 4 .微量移液器 5 . 5ml 注射器和 9 号注射针头 6 .洗耳球、滤纸条、封口膜等

《诊断学》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 测 一、血清脂质检测 血清脂质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phospholipid)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acid,FFA)。血清脂质检测除了可作为脂质代谢紊乱及有关疾病的诊断指标外,还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一)总胆固醇测定 胆固醇(cholesterol,CHO)是脂质的组成成分之一。胆固醇中70%为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ase,CE)、30%为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总称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CHO检测的适应证有:①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②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后的监测。 【参考值】 ①合适水平:<5.20mmol/L。②边缘水平:5.23~5.69mmol/L。③升高:>5.72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TC水平受年龄、家族、性别、遗传、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男性高于女性,体力劳动者低于脑力劳动者。因此,很难制定统一的参考值。根据CH0高低及其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分为合适水平(desirable)、边缘水

平(boar-denline)和升高(或减低)即危险水平(risk)。作为诊断指标,TC不特异,也不灵敏,只能作为某些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危险因素。因此,测定TC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病估计、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TC变化的临床意义见表4-7-5。肝脏病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见第六章第一节。 (二)三酰甘油测定 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是甘油和3个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又称为中性脂肪(neutral fat)。TG是机体恒定的供能来源,主要存在于β一脂蛋白和乳糜颗粒中,直接参与CHO 和CE的合成。TG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TG检测的适应证有:①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和高脂血症的分类。②对低脂饮食和药物治疗的监测。 【参考值】

全自动电泳技术的应用

全 自 动 电 泳 仪 在 测 定 血 清 蛋 白 质 方 面 的 应 用 年级:2012级医学检验 学号:112523031 姓名:辛丽君

设计方案 i探讨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仪诊断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经地贫基因诊断确诊为地贫的3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仪对这375例患者进行了血生化指标检测,同时进行了H b F碱变性试验以及地贫基因分析,检测其血红蛋白F的水平,比较用不同的方式诊断a、卩型地中海贫血以及复合型地贫的符合情况。在此基础上,评定用电泳仪诊断地贫的临床价值。结果:血红蛋白电泳仪的检测结果与地贫基因分析结果的符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地贫基因分析结果比较,用电泳仪诊断a、0型地中海贫血与a 卩复合型地贫的符合率分别为71.54%、78.31%与100%。与H b F碱变性试验结果比较,用电泳仪检测时患者H b F > 2.0%的符合率为89.02%。 结论: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仪诊断地中海贫血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准确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工作原理 电泳法,是指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核苷酸等)在惰性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带,用适宜的检测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谱或计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物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带电,即所带正负电荷量相等,故不显示带电性。但是在一定的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条件下,某些物质分子会成为带电的离子(或粒子),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带电性质、颗粒形状和大小不同,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若溶液里一个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场强为E 的电场中以速度υ移动,则它所受到的电场力F应为: F=QE 根据斯托克司定律,在液体中泳动的球状粒子所受到的阻力F’为: F’=6 ηrυ 式中η为介质的粘度系数,r为粒子半径。 当二力平衡,即F=F’时,粒子作匀速泳动,且有 υ=QE/6 ηr 结构图示

血清蛋白电泳操作规程

血清蛋白电泳 一.项目名称 血清蛋白电泳(HYDRAGEL PROTEIN) 二.检验方法名称 琼脂糖凝胶区带电泳 三.方法学原理 蛋白电泳是临床实验室中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剖析技术。它可以对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异常蛋白质进行筛选。它是以区带电泳为基础在一种合适的支持介质—琼脂糖上进行的电泳。血清蛋白质在给定的PH条件下主要根据其所带电荷数将其分离成五种片段: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每一区带含有一种或多种血清蛋白质。 四.方法学溯源 自1930年由Tiselius发现了移界电泳(moving boundary eectrophoresis),而后,这种技术的各种局限性已逐渐被区带电泳(zone elecrrophoresis)所克服,区带电泳的条件和支持介质的选择是电泳成败的关键。血清蛋白区带电泳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可定性和/或半定量各条正常或异常蛋白区带。 五.仪器 (一)型号:SEBIA HYDRASYS (PN1210) (二)分析和计算参数: 1.处理量:约162个样本/小时 2.所需样本量:10ul 3.检验时间:约半小时 4.重复性: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 5.电泳参数:电压0-300V(可选至3000V) 电流0-500mA 功率0-100W 六.试剂及配套品 (一)试剂 1.HYDRAGEL 7 PROTEIN(E)试剂盒 HYDRAGEL 15 PROTEIN(E)试剂盒 HYDRAGEL 30 PROTEIN(E)试剂盒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70测试/150测试/300测试 (3)货号:PN4100/ PN4120/ PN4140 2.脱色液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Pack for 10×100ml (3)货号:PN4540 (4) 成分:柠檬酸

【2017年整理】实验三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教案首页 第__3__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1月13日~11月17日

总黄酮 生物总黄酮是指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其它包括双氢黄(醇)、异黄酮、双黄酮、黄烷醇、查尔酮、橙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 简介 近年来,由于自由基生命科学的进展,使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的类黄酮受到空前的重视。类黄酮参与了磷酸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蛋白质的磷酸化、钙离子的转移、自由基的清除、抗氧化活力的增强、氧化还原作用、螯合作用和基因的表达。它们对健康的好处有:( 1 )抗炎症( 2 )抗过敏( 3 )抑制细菌( 4 )抑制寄生虫( 5 )抑制病毒( 6 )防治肝病(7 )防治血管疾病(8 )防治血管栓塞(9 )防治心与脑血管疾病(10 )抗肿瘤(11 )抗化学毒物等。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能通过血脑屏障,能时入脂肪组织,进而体现出如下功能:消除疲劳、保护血管、防动脉硬化、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及其他脏器细胞的功能、抗脂肪氧化、抗衰老。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多酚、银杏类黄酮等的药理和营养性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类黄酮既是药理因子,又是重要的营养因子为一种新发现的营养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效。目前,很多著名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都是类黄酮。例如,茶叶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葛根总黄酮在国内外研究和应用也已有多年,其防治动脉硬化、治偏瘫、防止大脑萎缩、降血脂、降血压、防治糖尿病、突发性耳聋乃至醒酒等不乏数例较多的临床报告。从法国松树皮和葡萄籽中提取的总黄酮" 碧萝藏"-- (英文称PYCNOGENOL )在欧洲以不同的商品名实际行销应用25 年之久,并被美国FDA 认可为食用黄酮类营养保健品,所报告的保健作用相当广泛,内用称之为" 类维生素" 或抗自由基营养素,外用称之为" 皮肤维生素"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碧萝藏的抗氧化作用比VE 强50 倍,比VC 强20 倍,而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尤其对皮肤的保健、年轻化及血管的健康抗炎作用特别显著。在欧洲碧萝藏已作为保健药物,在美国作为膳食补充品(相当于我国的保健食品),风行一时。随着对生物总黄酮与人类营养关系研究的深入,不远的将来可能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人类必需的微营养素或者是必需的食物因子。性状:片剂。 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增加脑血流量及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可用于缓解高血压症状(颈项强痛)、治疗心绞痛及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疗效。用法及用量:口服:每片含总黄酮60mg,每次5片,1日3次。 不良反应与注意 不良反应和注意:目前,暂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尿蛋白电泳操作规程

尿蛋白电泳操作规程 一.项目名称 尿蛋白电泳(HYDRAGEL PROTEINURIE) 二.检验方法名称 SDS-琼脂糖凝胶区带电泳 三.方法学原理 在含有多量的阴离子去垢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液体中,蛋白质可与其连接,形成SDS —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蛋白本身的构造已经破坏,他们都表现出相同的构造和相同的负电荷。当这种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具有适当筛选功能的介质中电泳时,如在含高浓度琼脂糖的HYDRAGEL 5 PROTEINURIE凝胶上电泳时,蛋白质按它们的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在HYDRAGEL 5 PROTEINURIE凝胶上能清楚分离来源于肾小管(分子量<65-70Kda)还是来源于肾小球(分子量>65-70KDa)的蛋白质,因此尿蛋白不仅能被检测到,而且能对蛋白来源进行分类(肾小球,肾小管性和混合性)。 四.方法学溯源 自1930年由Tiselius发现了移界电泳(moving boundary eectrophoresis),而后,这种技术的各种局限性已逐渐被区带电泳(zone elecrrophoresis)所克服,区带电泳的条件和支持介质的选择是电泳成败的关键。 五.仪器 (一)型号:SEBIA HYDRASYS (PN1210) (二)分析和计算参数: 1.处理量:约14个样本/小时 2.所需样本量:5ul 3.检验时间:约50分钟 4.重复性: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 5.电泳参数:电压0-300V(可选至3000V) 电流0-500mA 功率0-100W 六.试剂及配套品 (一)试剂 1.HYDRAGEL 5 PROTEINURIE试剂盒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50测试 (3)货号:PN4115 2.脱色液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Pack for 10×100ml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一.实验原理 1、电泳是指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在一定pH条件下,不同的质点由于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而带不同性质的电荷,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即它们的电泳迁移率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和电渗现象。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质点的大小和形状。 4、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称为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5、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厚度约为120 μm,有很强的通透性,对分子移动阻力很小。 6、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其中清蛋白的泳动速度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器材 醋酸纤维素薄膜(3×8cm),培养皿,载玻片,电泳仪,电泳槽,粗滤纸,镊子 ?材料 新鲜血清(未溶血) ?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 8.6,离子强度0.06): 巴比妥1.66g, 巴比妥钠12.76g,加水至1000ml。置4℃冰箱保存,备用。(已配置) 2、染色液:氨基黑10B 0.5g, 甲醇50ml, 冰醋酸10ml,蒸馏 水40ml,混匀。 3、漂洗液:含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 4、NaOH溶液:称取NaOH 16g,定容至1000ml。 三.实验过程 一.准备与点样 1.将薄膜剪成3×8cm的小条,在薄膜无光泽面距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表示点样位置。

血清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原理】 琼脂糖(agarose)是经过挑选,以质地较纯的琼脂(agar)作为原料而制成的。琼脂在化学上是由琼脂糖和琼脂胶组成的复合物。琼脂胶是一含有硫酸根和羟基的多糖,它具有离子交换性质,这种性质会给电泳及凝胶过滤以不良的影响。琼脂糖是直链多糖,它由D-半乳糖和3,6-脱水-L-半乳糖的残基交替排列组成。 琼脂糖主要通过氢键而形成凝胶。电泳时因凝胶含水量大(98-99%),近似自由电泳,因为固体支持物的影响少,故电泳速度快,区带整齐。而且由于琼脂糖不含带电荷的基团,电渗影响很少,是一种较好的电泳材料,分离效果较好。 血清中脂类物质与血清载脂蛋白结合成水溶性的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存在。各种脂蛋白中所含载脂蛋白的种类及数量不同,各种脂蛋白颗粒大小也相差很大,因此,以琼脂糖凝胶为支持物,在电场中可使各种脂蛋白颗粒分离开来。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方法简单。将血清脂蛋白用脂类染料苏丹黑(或油红等)进行预染。再将预染过的血清加样于琼脂糖凝胶板加样槽中,通电后可以看到脂蛋白向正极移动,并分离出几个区带。 正常人血清脂蛋白可出现三条区带,从阴极到阳极依次为β-脂蛋白(最深),前β-脂蛋白(最浅)及α-脂蛋白(比前β-脂蛋白略深些),在原点处应无乳糜微粒。有时前β-脂蛋白也显示不出来。 琼脂糖主要通过氢键而形成凝胶。电泳时因凝胶含水量大(98-99%),近似自由电泳,因为固体支持物的影响少,故电泳速度快,区带整齐。而且由于琼脂糖不含带电荷的基团,电渗影响很少,是一种较好的电泳材料,分离效果较好。 血清中脂类物质与血清载脂蛋白结合成水溶性的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存在。各种脂蛋白中所含载脂蛋白的种类及数量不同,各种脂蛋白颗粒大小也相差很大,因此,以琼脂糖凝胶为支持物,在电场中可使各种脂蛋白颗粒分离开来。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方法简单。将血清脂蛋白用脂类染料苏丹黑(或油红等)进行预染。再将预染过的血清加样于琼脂糖凝胶板加样槽中,通电后可以看到脂蛋白向正极移动,并分离出几个区带。 正常人血清脂蛋白可出现三条区带,从阴极到阳极依次为β-脂蛋白(最深),前β-脂蛋白(最浅)及α-脂蛋白(比前β-脂蛋白略深些),在原点处应无乳糜微粒。有时前β-脂蛋白也显示不出来。 【操作】 1、预染血清血清0.2ml中加苏丹黑染色液0.2ml,混合置37℃水浴中染色30分钟,离心(2000转/分)约5分钟。以除去悬浮于血清中染料沉渣。 2、制备琼脂糖凝胶板将已配制好的0.5%琼脂糖凝胶于沸水浴中加热融化,用吸管吸取凝胶溶液浇注在载玻片上,约3 ml。静置半小时后凝固(天热时需延长,也可放入冰箱中数分钟以加速凝固)。 3、点样将剪好的滤纸条对折,以折边在距凝胶一端2cm处切一点样口。将毛细管插入预染好的血清中,待吸入部分血清后,取毛细管使其有样品的一端靠于点样口端部,停靠3秒左右。 4、电泳将凝胶板平放入电泳槽中,使加样端接在阴极一侧,用四层滤纸或纱布做成“引桥”,敷于胶板的两端,各搭住凝胶板约1cm左右,“引桥”的另一端浸于电泳槽内的巴比妥缓冲液中。接通电源,首先调节电流为3-4mA/凝胶板,电泳10-15分钟;然后调节电流为6-7mA/凝胶板,电泳30-40分钟,即可观察到分离的区带。 5、如果需要保留电泳图谱,可将电泳后的凝胶板(连同载玻片)放入清水中浸泡脱盐2小时,然后放烘箱(80℃左右)中烘干即可。 【试剂】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 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 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

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 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 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四、结果与讨论条 4.1.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得到的图谱只能够清晰的看出清蛋白和γ-球蛋白的区带,其余无法区别。原因可能如下:①醋酸纤维薄膜质量不足。②薄膜过湿,样品扩散迅速,导致样品分离不成区带。③点样太少,区带显色不明显。④电泳时间不足。 ⑤薄膜在缓冲液中浸泡的时间不足。⑤取出电泳后的薄膜过程中曾不慎将薄膜掉到地上。⑥染色时,因为现场混乱,可能导致醋酸纤维薄膜不是一张一张放入染色液的,在染色固定前,薄膜与薄膜之间重叠,造成薄膜上还未固定的血清蛋白彼此粘连。 四、结果与讨论 4.2.课后思考题 1.电泳时,点样端置于电场的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 答:点样端置于电场的负极。因为人体血清的蛋白质会因电槽中溶质呈碱性而带负电,要成功分离出各类各类蛋白质,理应将点样端置于电场的负极。

第十章血脂及浆脂蛋白检验

第十章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 第一节概述 一、血脂和血浆脂蛋白与生化内容重复自学 二、脂蛋白代谢紊乱 (一)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含量超过正常称为高脂血症,由于血脂均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故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按发病原因分为两大类。 1.按表型分类以Fredrickson(1967)分类法为基础,经WHO(1970)修订的分类系统,根据血清TC、TG、外观和脂蛋白电泳图谱,将其分为6型。 (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乳糜微粒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LPL缺损或LPL活化因子(ApoCⅡ)缺损所致。婴儿期即可发生,但罕见。其生化检查特征: ①4℃冷置试验,血清上层为奶油状,下层清亮。 ②血清TG↑↑,达11mmol/L以上,血清TC正常或轻度↑。 ③血清LPL活性↓。 ④血清脂蛋白电泳,CM↑↑。 (2)Ⅱa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β-脂蛋白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病因LPL受体缺损,杂合子型发生频率为1/500,纯合子型发生频率为1/100 000。其生化检查特征: ①4℃冷置试验,血清外观清亮透明。 ②血清TC↑↑,>15.6mmol/L尤其是LDL-C↑↑,TG正常。 ③血清脂蛋白电泳,β-LP↑↑。 临床表现,中青年常伴有冠状动脉硬化,结局为心肌梗塞。 (3)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在Ⅱa型基础上伴有VLDL(高LDL+VLDL血症),病因不明。其生化检查特征: ①4℃冷置试验,血清外观清亮或微混。 ②血清TC↑,TG↑。 ③血清脂蛋白电泳,β-LP↑,preβ-LP↑。 (4)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宽β-脂蛋白血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1/10 000,病因,ApoE异常,与相应受体结合率↓。其生化检查特征:

JY-ECP3000电泳仪使用说明书

JY-ECP3000电泳仪使用说明书 一、使用方法: (一)设置 1、当连接好电泳槽后,接通电源开关即可进入停机/设置状态; 2、按“↑”键或“↓”键,可修改闪动位置的极限设置参数; 3、按“ENT”键,选择电压U、电流I、功率的设置换挡。 (二)输出 1、在停机/设置状态下按“RUN / STOP”键,使电泳仪输出; 2、液晶屏幕显示输出电压、电流、功率*、运行累计时间。

(三)停机 1、在运行状态下按“RUN / STOP”键,返回停机/设置状态; 2、如果定时时间到,显示“END”并自动停机,按“RUN / STOP”键,返回停机/设置状态。 (四)编辑 在停机/设置状态下连续按“EDIT”键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中的: → 程序储存状态“SAVE [ X ]”按“EDIT”键 → 程序选择状态“LOAD [ X ]”按“EDIT”键 → 定时设置状态“××∶××”按“EDIT”键 → 编辑选择状态“QUIT” 1、在“SAVE [ X ]”程序储存状态下: a) 按“↑”键或“↓”键,可选择0~9储存程序编号; b) 按“ENT”键,使程序储存并返回停机/设置状态; c) 按“EDIT”键,放弃程序储存,进入程序选择状态。 2、在“LOAD [ X ]”程序选择状态下: a) 按“↑”键或“↓”键,可选择0~9储存程序编号; b) 按“ENT”键,使程序调出并返回停机/设置状态; c) 按“EDIT”键,放弃程序选择,进入定时设置状态。

3、在“××∶××”定时设置状态下: a) 按“↑”键或“↓”键,可选择定时时间; [注] 如果定时设置为00:00,即定义为“无定时” b) 按“ENT”键,使所有设置参数储存并返回停机/设置状态; c) 按“EDIT”键,放弃定时设置,进入编辑选择状态。 4、在“QUIT”编辑选择状态下: a) 按“ENT”键退出编辑,返回停机/设置状态; b) 按“EDIT”键,重复进入编辑状态。 (五)报警 1、如果出现过载运行,显示“ERROR 1!”,蜂鸣器响报警; 2、如果出现空载运行,显示“ERROR 2!”,蜂鸣器响报警; 3、故障报警后,电泳仪输出自动关断,必须关电源认真检查! (六)备份 1、为了方便重复性实验,每次运行的程序都会自动备份为0 # 程序,既将上一次运行所设置参数自动储存到0 # 程序中。 2、每次电泳仪开机,均自动调出0 # 程序(上一次运行程序),可以直接运行。

血清蛋白电泳学习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形 1. 正常血清电泳图形 通常从正极到负极为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五个区带。β包括β1和β2,β2主要是C3成分。AFP位于Alb和α1-球蛋白之间。若样品为血浆,则纤维蛋白原泳动在β和γ之间。 由于各实验室的条件不同,应建立相应的正常参考范围。影响因素包括采血部位、时间、季节等;个体间的差异;操作技术等。 2.急性炎症及应激型:当机体受到各种损伤或炎症刺激时的病理现象。 主要特征:Alb减少或正常,α1、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增高不明显,当炎症转为慢性时,可明显增加。 病理生理:Alb下降主要是由于蛋白分解亢进所致,α1和α2-球蛋白增加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α1糖蛋白增加有关,β区带减少是由于转铁蛋白分解代谢增加所致。新生儿由于结合珠蛋白合成功能不完全,当有炎症病灶时,α2区带无明显增高,而α1区带可明显增高。 3.肾病型:由于肾小球受损引起低蛋白血症,蛋白尿,高脂血症以及全身性水肿。 主要特征:Alb明显降低,α1-球蛋白轻度增加,α2-球蛋白明显增加,γ-球蛋白降低、正常或增高。小儿类脂样肾病时,γ-球蛋白可降低,有时可降低至零;成人肾病综合症时,γ-球蛋白通常增加,特别是狼疮性肾病。 病理生理:Alb降低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增加所致。α1-球蛋白增加,主要是小分子量的α1糖蛋白增加,可能是为了补偿由于Alb降低引起的低渗透压,虽然α1糖蛋白也大量丢失于尿中,但体内合成量超过排泄量,故仍可增高。α2-球蛋白明显增加是由于α2-球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对增加所致。β球蛋白降低主要是分子量小的转铁蛋白排泄于尿中所致。γ-球蛋白降低主要是由于漏出于尿中及体内分解亢进所造成,而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γ-球蛋白增加,可能是由于免疫刺激,使IgG增加所致。 4. 弥漫性肝损伤型 主要特征:Alb明显降低, α1-球蛋白在轻度时可略增加,但肝细胞破坏严重时,则α1、α2和β球蛋白通常均降低,在胆汁郁积性肝炎时,α2和β球蛋白可增高,γ-球蛋白轻度或中度增高。 病理生理:Alb虽合成减少,但其半衰期长,其浓度减少多出现于发病后十天,随病情恢复而至正常,若为慢性则逐渐减少,其减少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一致。α1-球蛋白在肝炎初期,作为急性期反应物质常增加,而肝损伤严重时则降低,在致命的肝功能衰竭时,α1-球蛋白可降低到很低水平。α2-球蛋白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结合珠蛋白合成降低所致,但胆汁郁积性肝炎时,由于脂蛋白增加,可见到α2-球蛋白部位增高,当急性肝坏死时,α2-球蛋白则明显减少。β球蛋白在肝炎早期几乎无变化,当肝细胞损伤严重时合成减少。几乎所

血清蛋白电泳在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和琼脂糖凝胶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两大介质。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带不同量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泳动。由于白蛋白等电点的差异,电泳后由正极到负极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血清蛋白电泳初步了解血清白蛋白中主要组分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病变范围。也可用于其他疾病时有关白蛋白代谢的观察。参考值:琼脂糖法:白蛋白48%~64%,α1-球蛋白2.5%~5.4%,α2-球蛋白8.3%~l4%,β-球蛋白8.7%~l5%,γ-球蛋白12%~l5%。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程度相关。①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电泳结果可无异常或前白蛋白减少。但随病情加重和时间延长,电泳图形可改变,白蛋白、α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因为受损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γ-球蛋白增生。A/G比值的倒置,提示肝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②肝硬化:血清蛋白电泳可有明显的变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百分比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并可出现β-γ桥,即从β区到γ区连成一片难以分开,或两区间仅见一浅凹,如同时有α1、α2-球蛋白减少,首先要考虑肝硬化。β-γ桥出现的原因系由IgA、M、G同时增加,而IgA和IgM在电泳上位于β区和γ区之间所致,肝硬化时常有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当IgA明显升高时,便使0区与y区融合一片,出现了β-γ桥。③肝癌:此类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均有改变,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可见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的区带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区带,具有诊断意义。④肝外疾患: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尿中排出大量白蛋白而使血清中自蛋白明显下降,α2及β-球蛋白升高;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时血清β、γ区带处出现一特殊单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质;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下降及γ-球蛋白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