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二甲基香豆素
7-(47-二取代香豆素-3-乙酰氨基)头孢菌素的合成

一
一
范华 娟
’
段 廷汉
,
李 明华
南 京2 1
,
( 中 国 药科 大 学 制 药 化 学 教 研 室
0 009 )
一
提要 衍 生物
。
本 文 根 据构效 关 系
,
设 计井 合 成 了 1 7 个
、
7一
(4
7
一
二 取代 香 豆素
。
3
一
乙 酞氨基 ) 头 抱菌素
,
其缩 合 方法采 用 酞 氯 法
7一
V
I l
本 文于 现址
1 马88
:
以 水杨 醛与琉 拍 酸 醉
一
在 唬 拍 酸 钠存 在 下 )
。
苯 胺 为 催化 剂
,
,
经
P
r k jn e
,
可 得 到 香 豆素
。
3
一
乙酸(1
1,
但 经 多 次 反 复实验
改 进 了 后 处 理 方法
才
年
2
月 2 1 日收 到
南 京 医 学 院 化学 教 研 室
6 药 学学报
3
其 中化 合 物 1
一
H
13
对 伤 寒 杆 菌也 有 较 强 的 抑 制 作 用
,
。
总 体看 来
,
,
4
一
,
7-
位 有取 代 基的 香 豆素
3 一乙
,
酞氨 基 头 抱 菌 素 衍 生 物 的 抗 菌活 性略 高 于 无 取代基 的香 豆 素
一
OCO C H
一
3
一
乙
酞 氨基头 抱 菌素 衍 生 物 的亲水 性 显 著增 强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21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 NO.32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香豆素(coumairn)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天然产物,是重要的药用天然活性化合物。
香豆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芸香科和伞型科,1820年,VOGEL发现了第一个天然香豆素,从此香豆素类化合物引起了植物化学家极大的兴趣,许多有生理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学物也相继被发现。
香豆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多样,大部分以单香豆素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双分子或三分子的聚合物形式存在。
香豆素化合物单体的结构如图1。
香豆素化合物由于存在C3-C4双键、CO双键及内酯结构,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范围的有机化合物。
首先,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可见光区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这样使得他们可作为激光燃料和非线性光学生色团,是很好的荧光增白剂、激光燃料、荧光探针及非线性光学材料;其次,大多数类香豆素类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有抗凝结,抗癌症及抗HIV等作用。
近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在香料工业、医药工业及农药工业等方面,广大科研工作者对一系列结构新颖、具有学术价值的和应用前景的香豆素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香豆素类化合物作为染料的研究进展香豆素及衍生物主要用作荧光溶剂染料、荧光有机颜料和激光染料。
这类激光染料的特性是具有极高的荧光效率、Stokes位移大、随溶液的pH值增高激光波长红移,它们主要用于水下电视、通讯、照明、监视、测距等,尤其在军事上也有应用,所以近些年来研究香豆素类激光染料的合成、应用、新品种的开发的文献很多。
在香豆素类染料的合成方面,1982年Bayer公司的Seng Folrin,1991年前苏联的Knopachev A.V.,1992年乌克兰的TolmachevaV.S.,先后分别合成了结构不同的香豆素类荧光染料。
第三章苯丙素类

二 、 生 源 途 征
HO
COO H
COOH HO NH 2
C O OH HO
OH OH
酪 酪六
对 二 六 对对 六 还 原 酸 葡 六 化 (C 3 单 邻邻 邻 )
shikim ic acid 六 化 (PhO H 邻 邻)
CH 2 O-glu HO HO 还 原 OH 咖 咖六 六 六化
CH 2 O H HO HO HO
UV光谱 3、UV光谱
利用诊断试剂确定OH 利用诊断试剂确定OH 中性sol: 中性sol:苯丙酸与其酯或苷类难以区分 sol NaAc → 紫移 ; NaOEt → 红移
碱性sol: 碱性sol: 酚酸与其酯类有明显的差别 sol
OH
例1:丹参素甲结构的确证: 丹参素甲结构的确证:
HO
CH2
CH COOH OH
蛇床子内酯
抗菌
Furocoumarins呋喃香豆素 (二) Furocoumarins呋喃香豆素
香豆素母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 香豆素母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成环 有时还伴随着失去3 后,有时还伴随着失去3个C。 线 型 linear coumarin ( 6 , 7— 呋 喃 香 豆 素 型 ) :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6 位并合,三个环成一直线;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6,7位并合,三个环成一直线; 角型angular coumarin( 呋喃香豆素): 角型angular coumarin(7,8—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7 位并合,三个环成一折角线。 呋喃环与香豆素母核在7,8位并合,三个环成一折角线。
CH2OH OH OH O O
OMe 仙仙眼萘 萘
4-甲基-7-羟基香豆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4-甲基-7-羟基香豆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合成4-甲基-7-羟基香豆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合成4-甲基-7-羟基香豆素,掌握相关有机合成技术和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人工合成方法合成4-甲基-7-羟基香豆素。
合成过程包括两个关键步骤:首先通过甲基化反应在香豆素的4位引入甲基基团,然后通过羟基化反应在香豆素的7位引入羟基基团。
三、实验步骤
1. 在干燥的三颈瓶中,加入香豆素(X g),甲基碘化碘(Y ml)和干燥的DMF(Z ml),并在惰性气氛下搅拌反应。
2. 将反应混合液转移至冷凝管连接的双颈瓶内,加入适量的干燥碳酸钠,并继续在惰性气氛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
3. 将反应混合液转移至萃取瓶中,用氯仿进行萃取,并用浓盐酸调节pH值。
4. 过滤得到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
5. 将得到的产物溶于乙醚,并用冷冻结晶法结晶纯化产物。
6. 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醚,得到纯化后的4-甲基-7-羟基香豆素。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鉴定,合成产物为4-甲基-7-羟基香豆素。
纯化后的产物形态良好,结晶度高。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4-甲基-7-羟基香豆素,并验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确认。
实验结果证明,经过合适的反应步骤和纯化方法,能够获得所需的目标产物。
川芎嗪结构式 -回复

川芎嗪结构式-回复“川芎嗪结构式”是一个化学结构式的标记,用于表示川芎嗪这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川芎嗪的结构、特性以及它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步一步回答这个问题。
1. 川芎嗪是什么?川芎嗪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异维草酮类似物。
它的化学名为3,4-二氢-7-甲基香豆素。
川芎嗪是一种中药,在中医理论中被用于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等治疗目的。
2. 川芎嗪的结构式是什么?川芎嗪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CH3C=OOCH3这个结构式显示了川芎嗪中甲基基团和香豆素的酮基结构。
3. 川芎嗪的化学性质是什么?川芎嗪可以被氧化为对应的酮衍生物,如川芎酮。
此外,它也可以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和核磁共振。
4. 川芎嗪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是什么?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川芎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和瘀血等妇科疾病。
川芎嗪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此外,川芎嗪还被研究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5.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机制是什么?川芎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来起作用的。
川芎嗪被认为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内皮-血小板细胞间的黏附等作用。
6. 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是什么?川芎嗪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是构成药代动力学的关键步骤。
川芎嗪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经肝脏代谢生成代谢产物,最终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
7. 川芎嗪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如何?川芎嗪作为中药成分,虽然被认为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此外,由于川芎嗪具有活化血液循环的作用,与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时需谨慎,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总结起来,川芎嗪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表示为3,4-二氢-7-甲基香豆素。
天然药化-苯丙素(香豆素)2012

1HNMR数据如下:
HO HO
6.80(1H,s)
CH2
2.86(2H,m) 4.3(1H,dd)
CH OH COOH
6.6(1H,d,J=7Hz) 6.70(1H,d,J=7Hz)
例:2: 王不留行乙酸乙酯可溶部分得的无色油状物
2
8 7 1 O=C-H2CH2C
O OCH3
3
三个芳香质子:
4 6 5
三、苯丙素的波谱特征
紫外光谱的测定有利于苯丙酸类的鉴定。 中性溶液中,游离的苯丙酸的UV与其酯或
苷相似,碱性溶剂中,酚酸的谱带与它的酯光
谱有明显差别。
红外
核磁共振:
四、结构鉴定:
例1:丹参素甲的波谱特征
HO HO CH2 CH OH COOH
丹参素甲
三氯化铁呈黄绿色,红外显示羧基(1732,2750-2550) 和羟基(3450-3150)的存在。
2 呋喃香豆素:
苯环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
喃环。成环后常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 分为线型(linear)和角型(angular)两种。
O
O
O
补骨 脂 内 酯 psoralen 存在于豆科植物粉绿小冠花(Cornilla glauca)种子,补骨脂
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

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刘显明;汤小芳【摘要】首先由2,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与三溴化硼经脱甲基化反应生成4,5-二甲氧基水杨醛,收率约64%;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丙二酸二乙酯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生成4,5-二甲氧基-2-羟基苯丙烯酸乙酯,收率约79%;最后与二氯亚砜经环合反应得到6,7-二甲氧基香豆素,收率可达51%,并对各步产物通过1HNMR和MS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各步反应中均得到了目标产物.【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4(044)009【总页数】4页(P517-520)【关键词】香料;6,7-二甲氧基香豆素;脱甲基化反应;缩合反应;环合反应【作者】刘显明;汤小芳【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化工学院,江苏泰州225300;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化工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5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农药、染料和香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香气,在有机合成及自然界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可在化妆品、饮料、食品、香烟、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中作为增香剂。
香豆素常用作定香剂,用于配制香水、饮料、食品、肥皂等的增香剂。
其衍生物的结构种类多样,具有多种活性。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又称香豆素二甲醚,化学名为6,7-二甲氧基-2-氢-苯并吡喃-2-酮,无色结晶,熔点为144~146℃,存在于菊科植物滨蒿中,除有明显的保肝、利胆、控制血管扩张等作用[1],还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化妆品添加剂。
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从植物中分离提纯的天然产物已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香豆素及其取代衍生物一般是通过 Perkin法、Knoevenagel法、Pechmann 法等[2-5]反应方法来合成得到。
文献[6]中报道了6,7-二羟基香豆素可在甲醇、氢氧化钠存在下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得到6,7-二甲氧基香豆素;文献[2]中以对苯醌为原料与乙酸酐经1,4-加成生成1,2,4 -苯三酚三乙酸酯,然后1,2,4 -苯三酚三乙酸酯与苹果酸、浓硫酸发生Pechmann反应,经水解、环合制得6,7-二羟基香豆素,再通过甲基化经柱色谱分离而得到产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
香豆素及取代香豆素的合成(1)

香豆素及取代香豆素的合成何怀国1 侍爱秋2 祁 刚3(11盐城市建湖县环境监测站,江苏建湖224000;21盐城市盐都区环境监测站,江苏盐城224000;31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03)摘 要 香豆素应用广泛,合成了香豆素、7-甲基香豆素、4,7-二甲基香豆素和6-甲基香豆素4个化合物,并对合成香豆素和6-甲基香豆素的后处理方法作了改进。
关键词 香豆素 7-甲基香豆素 4,7-二甲基香豆素 6-甲基香豆素合成收稿日期:2007-07-05作者简介:何怀国(197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监测工作 E -mail :qigang @ycit 1cnSynthesis of Coum arin and Substituted Coum arinHe Huaiguo 1 Shi Aiqiu 2 Qi G ang 3(11The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station of Jianhu county ,Jiangsu Jianhu 224000;21The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station of Y andu region ,Jiangsu Y ancheng 224000;3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engineering ,Y anche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Jiangsu Y ancheng 224003)Abstract C oumarin ,7-methylcoumarin ,4,7-dimethylcoumarin ,6-methylcoumarin were synthesized by Perkinreaction 1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umarin and 6-methylcoumarin were im proved 1K eyw ords coumarin 7-methylcoumarin 4,7-dimethylcoumarin 6-methylcoumarin synthesis 香豆素(C oumarin )化学名称1,2-苯并吡喃酮,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是芸香科和伞型科,在豆科、兰科、木樨科和菊科植物中也广泛存在,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香料和农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二甲基香豆素的合成
1、 实验目的与原理
1.1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实验方案设计及文献的查阅。
(2)掌握合成4,7-二甲基香豆素的方法。
(3)熟练掌握回流,抽滤,重结晶等操作。
ﻩ 1.2 实验原理
香豆素,又名1,2-苯并吡喃酮,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特别是在被子植物如伞形科,芸香科,豆科,菊科,瑞香课等科中多见,其香型为香辣型,表现为甜而有香茅草的香气,常用作定香剂,用于紫罗兰、素心兰、葵花、兰花等香型的日用化妆品及香皂中,也用作饮料、食品、香烟、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的加香剂。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它的抗病毒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引起国内外化学工作者和药物工作者的关注。
反应方程:
该反应投料时保持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进行,反应过程中保持室温搅拌反应12小时。
该反应属于w 反应。
该反应温度控制是关键。
2、实验材料
试剂:浓硫酸、间苯二酚、乙酰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氯化钠等
仪器:150mL 三口瓶、烧杯、量筒、温度计、球形冷凝管、抽滤装置、磁力搅拌器、电热套等
3、实验步骤与现象
3.1实验装置图
CH 3COCH 2COOC 2H 5H 2SO 4 ,室温搅拌12小时
CH 3
OH
O
O
CH 3CH 3
3.2实验步骤及现象
4、实验结果
4.1紫外图谱结果
香豆素紫外光谱特征:
苯环吸收:274nm -吡喃酮环吸收:311nm 母核上引入烷基,影响很小 母核上引入含氧基团,最大吸收红移 7-OH 、7-OCH3或7--D-OGlc :217nm ,315-330n m强吸收。
与二组比对结果得知。
由于学校仪器无法打印谱图,故无附上谱图。
4.2红外图谱
香豆素红外光谱特征: ﻫ 芳环1500-1600 ,吡喃酮:1700-1750 (羰基),3025-3175 (2-3 个弱至中等强度的C-H 伸缩振动吸收峰), 1600-1650 (1-3个较强峰) 谱图如下所示
步骤
现象 备注 1. 4,7-二甲基香豆素的粗制
用冰盐浴将60mL 浓硫酸冷却至零摄氏度以下,将其放置于150mL 三口瓶中,搅拌下滴加间甲酚(30mL,0.29mo l)和乙酰乙酸乙酯(26.4mL,0.21mol )的混合物于三口瓶中,控制温度不超过十摄氏度,加毕室温搅拌12小时。
反应完全后将其倒入冰水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抽滤,水洗得粗品。
混合物呈现浅黄色;
滴加过程溶液呈油状并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橙黄色;
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出现白色悬浊液,抽滤得略显黄色的白色固体。
混合物呈现间甲酚的颜色 因为反应生成的香豆素不溶于水且熔点较高
2. 4,7-二甲基香豆素的精制
粗品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针状晶体并烘干
白色针状晶体
3.称量及熔点的测定
产品质量:13.0687g 初 熔:131.4℃ 终 熔:132.6℃
1552.20
1623.90
1705.83
3062.87
3067.99
-18
-16-14-12-10-8-6-4-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64%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Wavenumbers (cm-1)
5、讨论
1、制4,7-二甲基香豆素有何用途
用作定香剂,用于紫罗兰、素心兰、葵花、兰花等香型的日用化妆品及香皂中,也用作饮料、食品、香烟、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的加香剂。
2、为什么滴加完混合液要搅拌12小时
为了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反应,提高反应产率 3、实验流程图
4、参考文献
马德强.化学百科全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周成栋,谢网龙,林富钦.香豆素合成工艺的改进,应用化学.1992
分析化学手册
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
6、结论
4,7-二甲基香豆素的合成,按以上方法合成,反应产率较高步骤简单但反应时间过长,可以加入吡啶类化合物做催化剂或用微波催化反应。
本实验结果所得数据与参考文献数据基本相符。
所的产品为白色针状晶体,有刺激性香味,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测定为目标产物4,7-二甲基香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