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望岳》优秀课件PPT

课文赏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 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 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 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 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 鲜明。课文赏析Fra bibliotek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
作品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课文赏析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 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 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 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 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 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识字识词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
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 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作者介绍
代表作品
三吏
石新潼 壕安关 吏吏吏
三别
新无垂 婚家老 别别别
律诗
春
登春 夜 高望 喜
雨
作者介绍
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 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 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 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 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课件(共12张PPT)

岳望
目录
朋友圈发布者 杜甫
目录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为诗歌点赞
第一部分
手法 关键词
情感
我为 因为
而赞,
。
高大、雄奇、 秀丽
不畏攀登 积极乐观
望岳
设问
连绵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目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虚 +实
泰山之美 人之美
第一部分
任务三:为诗圣评论
你的赤子之心照耀在 唐朝的盛衰之上,你的二 人诗篇铭记在我们每一个 人心中。即使失意也不忘 得意,你用万丈豪情勇攀 人生的高峰!
课后作业
老师对杜甫的情感是敬佩,是仰慕,是追随与学习。 同学们呢?课后大家再读一读杜甫的其他诗,把你 的感受写下来,字数不限。
1
任务一:为文案配图
4
2
5
目录
3
示例:
6
我认为
联诗句适合配第
幅图片,因为
。
5
3
目录
1
4
京兆杜氏(北方大士族) 祖父杜审言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23岁
落地而归
目录
目录
朋友圈发布者 杜甫
目录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为诗歌点赞
第一部分
手法 关键词
情感
我为 因为
而赞,
。
高大、雄奇、 秀丽
不畏攀登 积极乐观
望岳
设问
连绵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目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虚 +实
泰山之美 人之美
第一部分
任务三:为诗圣评论
你的赤子之心照耀在 唐朝的盛衰之上,你的二 人诗篇铭记在我们每一个 人心中。即使失意也不忘 得意,你用万丈豪情勇攀 人生的高峰!
课后作业
老师对杜甫的情感是敬佩,是仰慕,是追随与学习。 同学们呢?课后大家再读一读杜甫的其他诗,把你 的感受写下来,字数不限。
1
任务一:为文案配图
4
2
5
目录
3
示例:
6
我认为
联诗句适合配第
幅图片,因为
。
5
3
目录
1
4
京兆杜氏(北方大士族) 祖父杜审言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23岁
落地而归
目录
望岳ppt优秀课件

行间距和段间距
保持适当的行间距和段间 距,使文字排列整齐,易 于阅读。
图片选择技巧
相关性
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图片, 能够更好地阐述和补充文 字内容。
清晰度
确保图片清晰度高,避免 模糊或低质量的图片。
色彩搭配
注意图片的色彩搭配,选 择与幻灯片整体风格协调 的图片。
动画与过渡效果的使用
适度使用
在关键点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能够 增强观众的注意力,但过度使用会分 散注意力。
杜甫的生平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早年在长安任职为官。后因得罪权贵 ,被贬谪到边疆地区,历经磨难。晚年回到长安,生活贫困潦倒,最终病逝于家 中。
望岳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代中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整个国家和社 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亲身经 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人通过描绘泰山的云海、日出、山 峦等自然景观,展现了泰山的壮丽与 神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大 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感 慨和思考。
望岳的意象
意象解析
望岳的意象丰富,包括泰山、云海、日出、山峦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望岳的独特意境。
具体描述
泰山的雄伟壮丽、云海的变幻莫测、日出的辉煌灿烂、山峦的连绵起伏,这些意象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些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 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望岳》的诗意和基本解构 ,理解诗人杜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课件(36张PPT)

封建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 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
题目解说
“望”是“看”的意思。
“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 指东岳泰山。
五
言
律
思考本诗体裁:
诗
?
这是一首有对偶的五言古体诗。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 调的处理
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
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 /一/二”形式; 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早期作品主要 是表现诗人的理想抱负,中后期的作品则大多反映当
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他的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而 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 貌,其诗歌也因此被称为“诗史”。
其主要名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岳(拼音:yuè),此字始见于《说文 解字》小篆 ,另有学者认为此字在甲骨
三十年 后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 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炼字:“未了”写出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 现出山势的绵延无尽。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 写远望(视觉角度)所见,总括泰山全貌。
作用: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突出 了其雄伟壮阔的气势。
表现手法:运用烘托的手法,借齐鲁两地 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 、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 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泰山 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 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 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 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 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
望岳 【杜甫】
题目解说
“望”是“看”的意思。
“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 指东岳泰山。
五
言
律
思考本诗体裁:
诗
?
这是一首有对偶的五言古体诗。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 调的处理
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
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 /一/二”形式; 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早期作品主要 是表现诗人的理想抱负,中后期的作品则大多反映当
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他的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而 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 貌,其诗歌也因此被称为“诗史”。
其主要名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岳(拼音:yuè),此字始见于《说文 解字》小篆 ,另有学者认为此字在甲骨
三十年 后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 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炼字:“未了”写出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 现出山势的绵延无尽。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 写远望(视觉角度)所见,总括泰山全貌。
作用: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突出 了其雄伟壮阔的气势。
表现手法:运用烘托的手法,借齐鲁两地 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 、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 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泰山 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 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 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 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 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
望岳 【杜甫】
《望岳》ppt课件

4
返回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 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 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 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 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 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 调。
27.01.2024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7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
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
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
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
➢泰山北斗
➢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返回12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课后一(3)小题;
三、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3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4
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
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8
《望
岳》
——杜甫(736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望岳》PPT课件

课文朗读
fú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zì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借助注释理
解诗文
( fú )舒 缓语气
望岳
杜甫
泰山的别 称
岱宗夫如聚何集? 齐鲁青未了。
不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尽
睁大眼睛
自然界
阳:荡山的胸南生面层,水云的,北面决眦入归鸟。
望岳杜甫
五岳
西 岳 华 山
北
岳
恒
山
东
中
岳
岳 嵩
泰
山
山
南 岳 衡 山
泰 山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其原因亦与秦
汉之际开始的封禅活动有关。封建帝王 的封禅活动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 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上苍的功绩;“禅” 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 的功绩。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zì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眦:眼眶
云气蒸腾缭绕山峦, 令人心胸激荡开阔, 极目眺望眼眶欲裂, 蓝天飞鸟翩翩返巢
这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 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 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云海
一会 览当 众凌 山绝 小顶 。,
1、尾临这高联绝首大写顶诗秀作 的以丽者 愿哪由 望个仰 。字望 蕴为泰 含线山 哲索“而 理望? 产 ,”索生洋为登溢线 着诗人蓬勃的朝气,可以看出诗
2、人本不诗怕写困出难了、泰敢山于的攀哪登些绝特顶征,? 俯 3、视从万哪物些的角雄度心写壮山志的和?远大抱远负望。、近望、
细望、展望
第21课《望岳》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 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三绝句》、《岁晏行》、《登高》、 《秋兴》八首、《咪怀迹》五首等。这些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 性质,形式更多样化。不仅用古体写漂泊中的见闻经历,而且创造性地赋予律诗 以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由于诗人老境萧条,情调悲怆,而忧国忧民之心不衰, 便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沉郁苍凉的独特风格。
10年长安困守时期(35岁至44岁)——转变时期
杜甫的诗歌创作开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时期。天宝五载(746年),杜甫到长安应 诏与试,奸相李林甫执政,以“野无遗贤”奏请全部落第,使他认识到上层统治 集团的昏庸腐朽。这时他寄居长安,政治上既无出路,生活又非常困苦,不免多 次向权贵投递诗篇,以求引进,也曾向玄宗进赋,均无着落。这就促使他逐渐接 近人民生活,从而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 《秋雨叹》、《醉时歌》等现实主义中的东岳,位居五岳之首,在山东 省泰安市以北。“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 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而登泰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 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唱。 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 结果落第而归,但他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 不羁的漫游生活。他背起行囊北游齐、赵(今河南、 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游泰山时所作。 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 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 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 字着笔的。
10年长安困守时期(35岁至44岁)——转变时期
杜甫的诗歌创作开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时期。天宝五载(746年),杜甫到长安应 诏与试,奸相李林甫执政,以“野无遗贤”奏请全部落第,使他认识到上层统治 集团的昏庸腐朽。这时他寄居长安,政治上既无出路,生活又非常困苦,不免多 次向权贵投递诗篇,以求引进,也曾向玄宗进赋,均无着落。这就促使他逐渐接 近人民生活,从而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 《秋雨叹》、《醉时歌》等现实主义中的东岳,位居五岳之首,在山东 省泰安市以北。“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 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而登泰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 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唱。 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 结果落第而归,但他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 不羁的漫游生活。他背起行囊北游齐、赵(今河南、 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游泰山时所作。 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 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 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 字着笔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望岳》课件(共17张PPT).ppt

国破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⑵城: 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⑷恨别: 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 三月。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⑻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 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现在,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看到一个 心系国事 的杜甫
老病穷愁 思家心切
满目凄凉 忧国忧民
这就是我们的杜甫。命运折磨了他,也升 华了他!时代蹂躏了他,也成全了他
布置作业
●背诵该诗 ●原文+翻译+注释原格式,写在作业本上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 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二、我发现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2.交流诗中景物,并想象朗读
3.这首诗的名字是《望岳》,但是全诗没有写一个 “望”字,而每一句却又都写的是“望”,不知道 你能否发现是怎么写的。
两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化用孔子“登泰山 而小天下”的名言。“会当”、“凌”表现诗人 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抱 负,同时也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的 体现。
5. 想象你自己化身为诗人站在远处,面对泰山的高峻 以及诗歌描写的内容,自由朗读,读出诗中的画面。
三、我认为
1.诗歌阐释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⑵城: 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⑷恨别: 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 三月。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⑻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 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现在,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看到一个 心系国事 的杜甫
老病穷愁 思家心切
满目凄凉 忧国忧民
这就是我们的杜甫。命运折磨了他,也升 华了他!时代蹂躏了他,也成全了他
布置作业
●背诵该诗 ●原文+翻译+注释原格式,写在作业本上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 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二、我发现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2.交流诗中景物,并想象朗读
3.这首诗的名字是《望岳》,但是全诗没有写一个 “望”字,而每一句却又都写的是“望”,不知道 你能否发现是怎么写的。
两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化用孔子“登泰山 而小天下”的名言。“会当”、“凌”表现诗人 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抱 负,同时也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的 体现。
5. 想象你自己化身为诗人站在远处,面对泰山的高峻 以及诗歌描写的内容,自由朗读,读出诗中的画面。
三、我认为
1.诗歌阐释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 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 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 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 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 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返回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2020/5/1
返回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 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 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 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 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和情调。
—— ——
民世
间上
疾疮
苦痍
,,
笔诗
底中波圣郭 沫 Nhomakorabea澜 。
哲 ;
若
2020/5/1
草
堂
留
诗 圣 著
后 世 ,
千
朱
秋 。
德
望岳
— 杜 甫(736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2020/5/1
诗歌朗诵 品味鉴赏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2020/5/1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2020/5/1
《望
岳》
——杜甫(736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2020/5/1
《望
岳》
返回
——杜甫(736年)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020/5/1
返回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课后一(3)小题; 三、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2020/5/1
2020/5/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
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
誓言。
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 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 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 人202生0/5/1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2020/5/1
返回
望岳 ——杜杜 甫甫((773366年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020/5/1
返回
《望
岳》
——杜甫(736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 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里,诗人想说的 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 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 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形象 。
有关“泰山”的诗句
登东山而小鲁, 峨峨东岳高, 登泰山而小天下。 秀极冲青天。
——孔子
—— 晋·谢道韫
泰山一何高, 迢迢造天庭。
岱宗何崔嵬, 群山无与比。
——晋·陆机
2020/5/1
——元·贾鲁
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 老泰山
➢泰山北斗
➢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 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 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 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 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 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返回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2020/5/1
返回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 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 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 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 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和情调。
—— ——
民世
间上
疾疮
苦痍
,,
笔诗
底中波圣郭 沫 Nhomakorabea澜 。
哲 ;
若
2020/5/1
草
堂
留
诗 圣 著
后 世 ,
千
朱
秋 。
德
望岳
— 杜 甫(736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2020/5/1
诗歌朗诵 品味鉴赏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2020/5/1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2020/5/1
《望
岳》
——杜甫(736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2020/5/1
《望
岳》
返回
——杜甫(736年)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020/5/1
返回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课后一(3)小题; 三、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2020/5/1
2020/5/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
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
誓言。
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 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 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 人202生0/5/1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2020/5/1
返回
望岳 ——杜杜 甫甫((773366年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020/5/1
返回
《望
岳》
——杜甫(736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 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里,诗人想说的 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 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 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形象 。
有关“泰山”的诗句
登东山而小鲁, 峨峨东岳高, 登泰山而小天下。 秀极冲青天。
——孔子
—— 晋·谢道韫
泰山一何高, 迢迢造天庭。
岱宗何崔嵬, 群山无与比。
——晋·陆机
2020/5/1
——元·贾鲁
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 老泰山
➢泰山北斗
➢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