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第四版)笔记

(2006年7月28日——8月5日)

1、组织理论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组织理论。一

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官僚制组织模式,二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三是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赖利等人的管理原则;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新古典组织理论,或称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新古典理论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二是人性假设问题(麦格雷戈的X-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等,三是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如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四是领导风格;第三阶段是现代组织理论,包括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和权变理论。概况而言,古典组织理论倾向于宏观分析,新古典组织理论多从事微观分析,现代组织理论则是对宏观、微观再宏观的组织分析方法的尝试。P4

2、全书的核心假设是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现象的关键。

第一章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

1、导向最终目标选择的决策,称为目标价值,包含最终目标实现的决策,称为

事实判断。P3

2、根据巴纳德的权威定义,下属只要允许上级监督人员通过制定决策,指导自

己的行为,而不独立审查该项决策的优劣,就可以说他接受权威的控制。但按照西蒙的定义,在组织中,权威行使的方向,既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或者横向。P8

3、组织忠诚问题。组织忠诚执行着重要的管理职能。但组织忠诚也给管理带来

麻烦,如几乎所有部门的领导都无法胜任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资金需求的平衡工作。P9

4、行使权威和培养组织忠诚是组织对个人价值影响的两种主要方式。P10

5、信息和建议在组织中的流向是全方位的,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和事实依据往往

稍纵即逝,只有在决策时刻才完全确定,而且往往只有操作人员才能确定。

P11

6、培训。只要相同要素在大量决策中反复出现,培训就适合于决策过程。培训

有如下功能:可以向受训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事实要素;可以向受训者提供思维的参考框架;可以向受训者提供公认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向受训者灌输制定决策所依据的价值观。P11

7、本书结构:第一章探讨框架;第二章引言。说明写作目的是对于现有文献

的“管理原则”不满。进行批评和发展;第三章分析决策中价值问题和事实问题的作用;第四章描述概念工具;第五章考察个人在组织中的心理问题,以及组织影响成员行为的方式;第六章把组织看成由维持某种均衡的个体组成的系统;第七章分析组织中权威和纵向专业化的作用;第八章研究传输组织影响力的沟通过程;第九章论述效率观念;第十章组织忠诚或认同概念;第十一章综述管理型组织结构以及所面临研究问题。P13

8、组织是重要的。因为:第一,组织提供了塑造和培养个人素质和习惯的大环

境;第二,组织为各负责人提供了与其职位相应的对他人行使职权施加影响力的手段;第三,它通过建立沟通渠道,确定了决策制定和实施所需要的信息环境。P15

9、本书中,组织指的是一群人彼此沟通和彼此关系的模式,包括制定及实施决

策的过程。P15

10、新制度经济学的关键观点是:把多数组织现只看成是另一种市场行为,

即员工和雇主间的市场关系。新制度经济学试图通过分析雇佣契约及其他个人与组织间的各类隐形或显性契约,来解释组织的运作方式。P17

11、决策前提,该概念表示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P20

12、八大组织理论学派: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现代结构

学派;系统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人口生态学派;多重构成或市场组织学派;

权力与政治学派;组织文化与象征管理学派。P22

13、新兴的通信网络降低了传统组织层次的重要性,因为信息可以在水平或

垂直等全方位上传递。P24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某些问题

1、目前管理原则中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几乎什么原则都能找到一个同样可

行、可接受的对立原则。P26

2、某些公认的管理原则:专业化原则、命令统一原则、管理幅度原则、按目的、

过程、顾客、地区来进行组织分工的原则。P32

3、专业化的模糊性。专业化只是说明,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而已。管理上的

真正问题,不是泛泛地追求专业化,而是要以特定方式沿着达到管理效率的特定路线去实行专业化。P27

4、命令同一原则的问题。命令同一原则实际上是无法违背的,因为一个人实际

上不可能同时服从两种矛盾的指挥。该原则如果要成为一条管理原则,就必须超越这种实质上的不可能性。P30

5、管理幅度原则的对立原则——组织层次限制原则。P30

6、按目的、过程、顾客、地区进行组织分工原则本身就存在不一致性。因为要

得到某种分工的好处,就必须牺牲其他三种分工方式。P32

第三章决策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

1、任何推理都不能从道德命题推导出事实命题,道德命题也不可能与事实直接

比较,因为他们主张的是“应该如何”,这并非事实。所以无法通过经验或理性方式检验道德命题的正确性。P51

2、在一个包括竞争和垄断的混合体系中,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以及各种正负外

部性所造成的系统复杂性,使得现代社会将成为一个由市场、大小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其他政府规制和干预措施组成的复合体系。P64

第四章管理行为中的理性

1、目标具有层级式结构,每一层相对于其下层都是目的,相对于其上层又是手

段。P68

2、使用目的-手段层级对理性行为进行分析时,要小心谨慎,否则容易误导。

因为:第一,如果不考虑其他行为方案可以达到的目的,那么我们对选择某

特定行为方案能达到的目的地陈述就会是片面的、错误的;第二,在真实的情形下,往往无法将手段和目的完全分离,因为对于各种可行手段的评价并不是中性的;第三,手段-目的术语一般会掩盖时间要素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P70

3、人们对手段-目的分析结构的反对意见包括:一、它不能明确决策过程中需

要进行比较的要素;第二不能成功分离决策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第三,没有充分认识到有目的行为中时间变量的作用。而使用备选的行为方案和方案的实施结果的术语来表述决策理论,恰好可以满足上述反对意见。P71 4、决策任务:第一,例举所有备选策略;第二,确定执行每个备选策略所产生

的所有结果;第三,对多个结果序列进行比较评价。P71

5、理性就是根据行为结果的某些价值系统来选择偏好的行动方案。P77

6、习惯和常规不仅能有效地达到目的,而且还可以节省稀有和昂贵的决策时间

和注意力。组织活动的很大一部分都可能是根据现有的惯例和常规进行的。

而每隔一段时间,这些惯例和常规都要进行审查和修改。P82

7、注意力的瓶颈意味着,我们的行为主要是采取串联模式,任务要求越严格,

越需要专心。P83

8、一般认为,理智和情感使对立的,事实远为复杂。他们并非天生对立。如果

情感保证不会使行动的思考变得狭隘,而且有利于实现大范围的长期目标,那么情感和理智就是合作关系;如果情感使得决策制定过于仓促,并且过分缩小了决策过程中应该考虑的行动备选方案和结果的范围,那么情感和理智就是对立关系。P84

第五章管理决策心理学

1、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理性的高度,因为他必须考虑的备选方案的

数量太大,评价备选方案所需的信心太多,所以就算要达到近似的客观理性也难以想象。P86

2、行为只表现了理性的一些“片断”,也就是说,行为只是表现了每个片断内部

的理性结构,而各个片断之间基本没有太强的联系。P87

3、个人行为持续机制。某特定方向的注意力和行为一旦被引发,就有持续相当

长一段时间的趋势。这是因为,第一,活动往往会产生一种沉淀成本,所以持续原来的方向是有利的;第二,这种活动本身产生了新的刺激,将注意力导向活动的持续和完成方面;第三,准备时间成本。P98

4、行为的整合:第一,实体规划。个人或组织大范围制定决策;第二,程序规

划。个人设计并确立注意力的导向机制和信息与知识沟通机制;第三,执行计划。P98

5、一项决策对未来的影响只能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该项决策决定了目前的行为,

从而限制了未来的可能行为;二是目前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未来的决策。

P99

6、组织的影响机制:第一,组织在成员之间进行劳动分工;第二,组织确立标

准的工作惯例;第三,组织建立起权威和影响体系,使之能够沿着组织层级传达各种决策;第四,组织提供四通八达的沟通渠道,供决策信息流通;第五,组织对成员进行培训和教育。P103

7、在多数情况下,自我协调永远没有事先的行动计划效果好,因为既定计划可

以替群体成员省去预期其他成员行为的麻烦。P105

8、在目前的组织理论中,管理人模型优于经济人模型。这是因为,第一,经济

人追求最优,所以要从所有最优方案中寻找最好的那种。而管理人追求满意,也就是寻找一种令人满意或足够好即可得行动方案;第二,经济人旨在与这个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要素打交道;而管理人则认为,感知的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极度简化模型,管理人只考虑几个最关键的情境要素,一次也只处理几个或少数几个问题。P109

9、现代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假设和博弈论密切相关,理性预期的基本观点是,

所有决策者都确切了解经济系统的真实均衡水平,认为其他人都拥有同样的知识和观念,所有参与者都对未来进行预期,并依据这些知识和观念进行决策。而博弈论和理性预期都没有考虑到,决策者面对真实世界时,真实知识和计算能力都受到严格限制。所以,这两种理论几乎与有限理性理论完全背道而驰。P111

10、古典理论在决策过程中缺少的要素:第一,对特定时刻制定哪些决策议

程的设定过程;第二,对约关注的问题其再现模式的获取或构造过程;第三,

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备选行动方案的一系列产生过程。P111

11、决策过程划分:议程设定、再现问题、搜索备选方案、选择方案。这不

是一个线性过程。P116

12、认为存在两种管理者,一种几乎完全靠直觉作出决策,一种完全靠分析

技术作出决策,这种看法是相当令人怀疑的。事实上,直觉和判断都是分析,只不过已经被固化为习惯,培养出通过识别熟悉的情境类型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而已。P127

13、导致决策迟延的三种原因:第一,所有备选方案的结果都不令人满意;

第二,不确定性的作用;第三,让管理者迟延决策的坏结果通常也对他人不利;第四,犯错的管理者可能觉得自己的处境压力很大。P126

第六章组织的均衡

1、员工参与组织的激励因素:第一,薪资;第二,晋升;第三,组织的规模和

成长。P136

2、所有组织至少在形式上存在两种共同因素。任何组织都有某种或某些均衡机

制;任何组织中效率都是管理抉择的一个基本准则。P139

3、在搜索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时,目标也就是限制条件,它们可能以两种方式

扮演指导性的角色。首先,它们可以用来综合各种提案,其次,可以用来检验某个提案的满意度。P144

4、人与人之间的角色行为差异不只是因为个人目标的差异,还因为个人知识的

差异。P147

5、怀特创造新名词,“组织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卖给公司的经理人。他的角

色行为绝不包括个性、独自创新和独立特行。P152

第七章权威的角色

1、在所有影响模式中,权威主要是把作为组织参与者的个人行为与他们在组织

以外的行为区分开来。正是权威赋予了组织正式的结构。P165

2、协调行为包含的心理过程一般不是完全刻意或有意识进行的,产生协调的多

数行为很大程度上只是习惯性或反射性的。P166

3、对各种有组织行为进行的分析表明,当每个协作者都为自己设置一条抉择准

则,让自己的行为依赖于他人行为时,就会产生有组织的行为。P166

4、权威是指指导他人行动的决策制定权力。是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上级制

定并传达预期下属会接受的决策,下属预计上级制定的决策,并根据这些决策决定个人的行动。P167

5、权威包括上级和下级的行为。只有当双方当事人的行为确定发生时,他们之

间才存在权威关系。上级的行为模式包括命令和预期,下级的行为模式受到一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或受到决策准则的支配。P167

6、约束手段是使组织权威被人接受的更具体因素。第一,社会约束(霍桑实验);

第二,个人之间的心理差异(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个性);第三,组织目的(首要的约束因素);第四,以工作和经济保障和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的约束;不愿意或厌恶承担责任。P172

7、下属角色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确立了一个行为接受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下

属愿意接受上级制定的决策。而接受范围的大小受到大量因素影响。目标不明确的自愿组织接受范围最小,军事组织的接受范围最大。P172

8、在维持上下级关系中,上级的克制和下属的服从一样重要。领导者就像是公

共汽车司机,如果他不能把乘客送到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就会下车。司机对行车方向基本没有多大的自由裁量权。P172

9、权威作为群体行为协调工具获得了广泛运用,要注意权威的三种职能:第一,

它加强了个人对行使权威者的责任;第二,它保证了决策制定过程中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运用;第三,它有助于活动的协调。P173

10、协调可以在两种意义上进行,一是程序协调,一是业务协调。P176

11、避免或解决权威冲突的一般方法有四种:第一,传统的命令统一,即每

个人都接受唯一上级的命令;第二,狭义的命令统一,即一个人可从若干上级那接受命令,但出现冲突时,仅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第三,职权分工。

第四,职位级别制。P178

12、阿克顿勋爵说: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而事

实上,会腐蚀人的并不是权力本身,而是对权力的渴求。权力对有权者和无权者一样都有腐蚀作用。P190

13、要在组织内创造一种环境,使得权威能够作为完成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

而不至于把权威本身当成目的,同时又不会刺激上司或者下属心中潜在地纯粹为了权力而实施权力的冲动。这是一项基本的管理任务。P190

第八章沟通

1、沟通就是一个组织成员向另一个组织成员传输决策前提的过程。没有沟通就

没有组织。P193

2、在任何组织中,正式的沟通系统很快就得到同样重要的依据组织内的社会关

系建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的补充。P195

3、正式沟通的媒介:口头联络;备忘录和信件;文件流转;记录和报告;手册。

197

第九章效率准则

第十章忠诚和组织认同

1、从逻辑上讲,组织成员不必从组织限定的价值观来制定决策。但从事例可以

发现,个人行为表现得就好像他们从属的机构是经济人机构,个人的每项决策总是针对组织的服务目标和存续目标来计算机构效用。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P261

2、组织中的每一次协调合作,一般都报了两种决策行动。第一种是个人决策是

否贡献力量,属于个人决策问题;第二种对个人没有直接或特定的关系,而是从组织效应和组织目的地角度来看待人的行动,以非个人方式制定出来的。

决策具有非个人的组织意图和组织效应。决策过程也即组织过程。(巴纳德)P262

3、认同。一个人在制定决策时,对备选方案的评价如果是对特定群体的影响后

果为依据,那他就认同了该特定群体。P264

4、促成组织认同的一些因素:第一,个人对组织成功的兴趣。因为组织的成功

对个人的激励有着直接关联;第二,私营管理心理的转移。很多人把私营企业中的文化环境带到了公共部门;第三,注意力焦点。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

在最直接受到管理计划影响的价值观和群体上。P267

5、如果一个组织创造的认同模式能够带来社会价值和组织价值之间的一致性,

这种组织结构就具有社会价值。P272

6、组织认同的不良影响在于,妨碍组织成员在必须权衡自己认同的有限范围的

价值与该范围之外的价值时,制定正确的决策。因此,必须认真设计组织结构,在结构中仔细分配决策制定职能,把由于认同造成的决策偏差减到最低限度。P272

7、个人对组织目标的忠诚,一般对组织行为有利,但在创造性和创建工作方面,

也就是在高级管理者的个人风格方面却有相应的害处。P273

8、新的利他主义心理基础分析,表明在动机方面,利他主义和组织认同之间存

在很强的关联性,而且支持组织忠诚的新理由相当有效。P274

9、决策者一般倾向于考虑那些与其目标有合理的直接关系的事务,其他的一概

忽略。同时,他们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结构和沟通渠道,也让他们只接触特定类型的信息,屏蔽其他信息。所以他们的信息都是片面而不完全的。P275

10、一个在解释组织现象时普遍应用的真理:一个人面对复杂刺激时,对从

中能感知到的信息早已准备就绪,刺激越复杂,越模糊,在感知的决定因素中,属于个人自身的因素就越多,属于刺激的因素就越少。P275

11、现代进化论认为,不要把利他动机当成人们的本性。在标准的自然选择

模型中,好人通常不适应,他们的繁殖速度远没有自私的同胞快。P279

第十一章组织的剖析

1、决策是一个复合过程。P286

2、可以把理性决策当作根据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得出的结论。如果给定一组完

全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那符合理性的决策就只有一个。因此,如果确定了理性人制定决策时所依据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就可以控制他的行为。

如果指定了所有前提,就可以对理性人实施全面控制,如果理性人也有权力决定某些前提,就是局部控制。P287

3、组织对个人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分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影响包括权威、

建议、信息和培训;内部影响包括效率准则和组织忠诚。确定每种影响模式的运用程度和方式是组织的一个根本问题,各种不同影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替换。P288

4、在复合决策过程中,有两种至关重要的管理技巧,计划和审查。计划对整个

复杂行为模式的控制可以细致到非常细微的细节。而审查能使处于管理层级上的权威人士能够确定自己下属的真实行动。P290

5、审查方法有三种,一是衡量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以下属活动的有形产品来

衡量;三是衡量下属的绩效。P293

6、审查过程可以实现四种功能:第一,诊断下属决策的质量;第二,影响后续

决策,改善质量;第三,纠正既定的错误决策;第四,对下属进行约束,让他们在制定决策时接受权威的控制。P293

7、一定程度的集权化对于保证组织在协调、专业技能和职责安排方面的优势是

必不可少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一定不能忽视集权的代价。集权会让高薪职员去制定那些根本不值得注意的决策;集权会造成上级职能倍增,让下属变得多余。P294

8、就组织目前的构成方式来看,管理者的工作包括两方面,即组织结构方面的

决策和组织工作方面更广泛的决策。P304

读书心得体会《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179077.html,)/心得体会范文/读书心得体会《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在读完《管理行为》后我做了《管理行为》读书笔记来充实我的生活,提高自身能力。 《管理行为》作者简介: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贡献在于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管理行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主要内容: (1)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2)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3)管理行为中的理性;(4)组织的均衡;(5)权威的角色;(6)沟通;(7)

效率准则忠诚与组织认同;(8)组织的剖析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发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成本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现在问题爆发。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管理行为》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这个观点,对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

决策理性之辩读西蒙的《管理行为》

决策理性之辩 ——读西蒙的《管理行为》 赫伯特A 西蒙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以及他的整个理论对经济学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最主要是以“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西蒙通过阐述决策制定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决策任务过程,界定理性的概念。他认为,决策制定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手段一目的链、备选方案与后果、价值与可能性。提出理性的概念,“粗略地讲,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西蒙提出的理性的内涵,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完全理性,使人们对决策理性有了新的认识,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一、西蒙决策理性核心:有限理性与满意准则 (一)有限理性 西蒙认为决策者并非是古典决策理论所倡导的那种其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应是受到生理、动机、能力限制的有限理性的“行政人”。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定以及效用观点之上形成了理性的内涵,即“经济人”具有完全绝对的理性,能在决策中寻找最优的决策方案,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决策者有明确的目标,完全可以得到所有的备选方案并依据偏好对其进行排序,进而选择出可以在限度内最大地实现收益的备选方案。然而,这一理想色彩较浓的理性决策模式遭到西蒙为首的一些行政学家和组织学家的反对。他认为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是不存在的,人的决策行动小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人的本身条件的限制,所以提出“有限理性”。 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被学者们一致认为是决策理论和决策理性的一大发展。有限理性”弥补了“完全理性”的非现实性的缺陷,充分分析了现实决策中,决策者所受到的主观、客观上的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现实决策模式,提出了满意决策理论,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更有利于指导实践。 (二)满意准则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是建立在对“完全理性”的批判之上的。那么,“有限理性”的决策者会采取何种决策模式呢?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寻求满意决策”。这种满意决策模式以“有限理性”为基础,认为决策者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制下,无法在有限的决策有效时间内寻求最优决策,而只能转向寻找满意决策。 西蒙提出满意准则之后,有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如叶泽方认为,“西蒙的观点显然是有道理的,在理论层而上,我们大家可能都已接受了西蒙的思想。但在实际工作中决策者已常常不自觉地抛弃满意准则,采用最优准则。”认为西蒙的理论侧重于单纯从决策的最后结果来分析最优准则的局限性,而从没有从整个决策过程,特别是决策的执行过程来分析决策问题。依据满意准则,决策面临着“满意”怎么衡量的问题。满意准则中的“满意”的不确定性本质上是对最优准 则的“最优”的不可能性的简单重复。因此该学者认为新的决策准则不应该是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准则而应是两者的辩证结介。即决策者在动机或心理方面必须按最优准则进行决策,在这个前提下,用满意准则对决策过程进行衡量和控制 在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决策,都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育限度的理性”为基础,按照“令人满意”的原则寻找和选择满意措施的过程。然而,将其形成一种决策理论,还是西蒙在本世纪40年代完成的。西蒙的决策理论已远远超出了企业管理的范围而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这一点至少可以从它为美国政府长期推行福利政策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根据中得

《项目管理精华》读书笔记

《项目管理精华》读书笔记 图书推荐指数:五颗星 书名:项目管理精华:给非职业项目经理人的项目管理书 作者:科丽·科歌昂,叙泽特·布莱克莫尔,詹姆士·伍德著 下面是书中的部分精华内容。 你也不需要把这份工作想得太复杂,因为项目管理专家解释道,只要保证基本原则正确,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他说,大多数复杂的项目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因为项目经理们把眼光都放在复杂的程序上,而忘记了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 因为效率和控制从来都是成反比的,特别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非正式权力来自于领导者的性格和能力,只有在重压下人们才能展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格。 四个基本行为准则,一,展现尊重。第二先聆听。第三,明确期望,第四,承担责任。 展现尊重,主要体现在,有时他也会给我们一些几乎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会花时间给我们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尊重别人并不意味着放弃尊严。 先聆听,主要体现在,必须克制住说个不停的冲动,缺少倾听,可能会导致同事关系紧张,效率降低,错过学习机会以及判断失误。一定要克制自己,想要不断的说话的欲望,尽可能地倾听,你会发现没有谁是无所不知的项目,不是你一个人的,还是整个团队的,你的工作是管理流程,更重要的是激励团队的热情,来激励来自于你的倾听,而不是说个不停。 明确期望体现在,项目经理的非正式权力,意味着不断向项目成员灌输项目阶段及整体的预期。对角色和目标的预期模糊不清,是导致所有关系恶化的根源。 承担责任体现的,长期以来掩盖真相才是最可怕的。确保所有人都在同一战线上。 项目管理的五大流程,第一,发起。式项目得到正式授权。第二,规划。定义和修正目标。第三,执行。协调人员和资源来执行规划,第四,关于控制,保证目标能够实现,第五,结束。让大家认可项目的成果。 为了每次都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你需要遵循下面的步骤,第一,确定所有利益相关方,第二,确定主要利益相关方,第三,有效地对主要利益相关方进行访谈。

《管人的真理》读书心得

读《管人的真理》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读管理学老师介绍的一本关于管理的书,是伟大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写的著名作品《管人的真理》。下面就我读的情况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早有耳闻,因为他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领域的世界顶级管理畅销书作者,但是对于管理学书籍,我却知之甚少,因此我在百度上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事迹简介,以便于我更好的去读这本书。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他在亚里桑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罗宾斯博士的实践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并非一般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圣迭戈大学任教。罗宾斯博士兴趣广泛,尤其在组织冲突、权力和政治,以及开发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等方面成就突出。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组织中的冲突、权威、政治以及有效人际关系技能的开发方面。近年来,罗宾斯博士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撰写管理教科书上。在中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罗宾斯博士的《管理学》(第4版)毫无疑问是最受欢迎和采用量最大的教材,且连续数年畅销不衰。 只要提及管理,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说点自己的感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管理真是无处不在,各行各界都离不开管理,没有管理就没

有现在这个有序的社会。引一句大家通用的话,“管理之难莫过于管人,管人之难莫过于管心”。在管理的范畴内,“管心”成了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得住被管理者的“心”,便有了这个管理中“理”。在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中,人才将成为决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和最终地位的关键因素。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如何摆脱繁杂的日常事务,实现高效的人才管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发展战略和整合资源上,成为当今管理世界最大的难题之一。如此来看,罗宾斯博士《管人的真理》这本书正是对现代世界这一缺口的一大弥补。 在这本书中,罗宾斯博士从多个角度总计10篇63个真理的来解释分析了关于“管人的真理”,分别为:“招聘的真理”、“激励的真理”、“领导的真理”、“沟通的真理”、“建立团队的真理”、“管理冲突的真理”、“工作设计的真理”、“绩效评估的真理”、“应对变革的真理”、“关于管理行为的最后思考”。罗宾斯博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选用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充满睿智的语句和深刻的思想。在书中的63个真理中我找出了其中4个我认为对我有深刻影响真理加以解读,简要概括为: 1.忘掉个人特质,行为才算数(摘自原书第一篇真理1) 2.快乐的员工必有好的业绩(摘自原书第二篇真理13) 3.经验很重要!错!(摘自原书第三篇真理26) 4.小心“快速修理”(摘自原书第十篇真理63) 第一部分.忘掉个人特质,行为才算数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今天分享一本很不错的项目管理入门书籍《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这本书记录的主人公栗子,分享在百事10年职场中的跨国项目经历和很多真实的安全和实用心得。作者:李治,她另一本书《别告诉我你懂》也不错,这里有下载:《别告诉我你懂》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文件格式:制作软件: 点击下面的图片,查看全书内容: 第一次对项目管理有概念,是在10年刚入职的时候,偶然在豆瓣上看到了要考项目管理师执照童鞋的日志。当时自惭形秽。念大学的时候,最爱的那个社团叫,经常有和外籍同学打交道的机会,协会中也是人才济济,外国语学院过半,指导老师也都有留洋背景。每次,我们发起什么活动,都会称之为项目,协会中对此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可以当组织者,也可以只做简单的参与者,负责其中的小部分工作即可。这样看来,我从大一下到大三,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项目,可是

居然连项目管理是什么都没有概念。“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后,离开山中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多么的抓狂。那么多华丽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以让我免费去试验、实践的机会,就被我这么白痴地断送了。 老天再次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我可以认识我是多么不优秀的机会:在认识这个概念激动抓狂之后,继续回归平庸的生活。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期间读过《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一书,与项目管理八竿子能碰到一点。一位同事,因为这本书,对我有了更深的良好印象。 今年,过完忙碌的半年,下半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书。于是,天天混迹于豆瓣、图书馆、当当,觉得差不多的,就会拎过来看看。不得不提的是《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书本身不难读,可是读完之后对于项目管理,并未有更深的认知。 微博上关注了中国项目管理方面的达人,把我读《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这本好评颇多的专业书收获寥寥的问题抛过去,对方建议我先看视频再看书。坑爹的,只见这些讨论活动都是在上海北京。

管理行为读书报告

《管理行为》读书报告 西蒙的决策理论是管理决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他的组织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为现今人类制定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在管理理论中处于重要地位。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而称西蒙以前的决策理论为古典决策理论。 《管理行为》分两篇,共十七章,我这里仅从第一篇“管理行为一一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着手,学习西蒙的“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第一篇分十一章,第一章是对本篇各个章节内容的梗概;第二章讲述了写作本书的原因之一在于西蒙对现有管理理论文献中可以找到的所谓“管理原则”深感不满,对其进行了批评性的分析,并指出沿着这里提出的线索去发展管理原则的必要性;第三章分析管理决策中的价值问题和事实问题所引起的作用;第四章描述了贯穿全书的概念工具,它是用来刻化和分析社会行为系统(包括管理组织行为在内)的概念工具;第五章考察个人在组织中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组织影响个人行为的方式;第六章根据前面提出的线索,将组织看成是由个人组成的这样一种系统,个人的行为在其中维持着某种平衡;第七章周密分析组织中的权威和纵向专业化的作用,以及纵向专业化得以生效的组织过程;第八章研究组织影响赖以传布的信息沟通过程;第九章详细论述效率概念;第十章仔细考察对组织的忠诚心的概念即认同概念;第十一章以管理组织结构的综述和关于管理理论研究所面临问题的讨论,来结束本篇。下面就谈一下本篇中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决策包含两个因素: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这连个因素包含于所有的具体的决策中。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作为西蒙构建新的概念框架的第一步,也是其方法论的出发点。在西蒙看来,事实命题是对可观察的世界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价值命题则是关于偏好的表达。我把它理解为“是”与“应该是” 的问题,事实命题可以证明是真是假,即证明这个世界上是否实际上存在所陈述的那种情形; 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的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是“所期望的”,这种命题没有客观是非,只是社会长期公认的、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目录 一、作者的介绍............................................2 二、《管理行为》的内容.....................................2 三、《管理行为》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启示 .......................3

一、作者的介绍 赫伯特·西蒙,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于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管理行为》的内容 在管理理论众多的探索者中,有幸享有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大奖的人只有《管理行为》一书的作者西蒙。一本管理学的书怎么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是我拿到《管理行为》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疑问,在阅读本书之后我觉得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的内容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其次是决策过程理论。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解。西蒙将组织内部的活动分为经常性和非经常性两类,前者的决策为程序化决策,后者的决策为非程序化决策,所有的程序化决策过程都可以概括为:界定问题;明确目标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比较并评价这些方案;做出决策;在执行决策中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决策包含两个因素: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这连个因素包含于所有的具体的决策中。这一特点决定了,决策是对实现特定目标而言的,管理的任务要关注的是特定目

项目管理读后感

浅谈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融会贯通》读后感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将经验、思想、方法、流程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其作用。从业以来,本人所接受项目管理方面的理论都比较零散,未有过一个完整的的学习,更别说形成自己的风格。最近阅读了《项目管理融会贯通》后有所感悟,作者房西苑注重的是项目的成功,采用多流派的思想、方法和流程管理,讲述项目管理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所使用多种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自己虽然境界不高,但看了此书后还真有些感悟和共鸣。 1、项目的管理是面向对象的管理 项目管理是对人的规模、进度、以及任务间的依赖关系的管理,而不是对怎么做的管理,也就是只管谁在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任务,而不管此任务应该怎么完成,项目经理人只要在开始时与下属沟通好一段时期的目标,之后的事情都与项目经理人无关,让下属自行完成,这个观点看上去实在太理想化,但却反映出一个趋势和观点,要面向对象的管理,相信团队成员有能力知道怎么完成。面向对象的管理能提高团队成员的自信和能力,让团队成员在项目过程中快速成长。这点要完全做到当然会很难,这需要项目经理去了解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当前能力、特长、经验、学习能力等,运用有效的管理工具,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2、波浪式规划 规划是在当前了解的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和安排。波浪式规划的依据是当前情况以及数据分析结果的支持,短期内预测符合实际的发展趋势。当然可以在项目一开始时就完成整个项目周期的完整精细的规划,但既然时间距离较远的规划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那又何必现在将时间浪费在这个上呢。个人认为,规划首先需要确定里程碑,里程碑可以认为是项目规划的骨架;然后采用波浪式规划来规划短期(2-4周左右,可以一个迭代周期作为一个规划周期),短期会相对精确(任务、资源等情况相对比较清晰)。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身,以适应当前的环境,这也契合了风险控制的本质。波浪式规划的好处在于避免了过度规划导致的时间上的浪费,项目的时间是紧张和宝贵的,时间的浪费无疑在经济上给整个收益带来影响。 3、工时评估和日程安排。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完整版)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 上善若水,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之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 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皆自明也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止于至善,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黄鸟知道该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

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仁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知本。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西蒙管理行为心得

西蒙管理行为之启示 摘要:西蒙是管理方面惟一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著作《管理行为》被誉为“半个世纪以来的经典著作”的管理学名著。西蒙的管理理论就是他的决策过程理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而以往的经济学理论只注重对决策结果合理性的研究,但很少注意决策制定过程的问题。他则借助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作为决策外部环境的组织和主观因素的理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建立起他的决策过程理论。 关键词:西蒙有限理性满意准则实践应用 一、主要内容 《管理行为》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有限理性”和“满意准则”,其次是决策过程理论。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解。西蒙将组织内部的活动分为经常性和非经常性两类,前者的决策为程序化决策,后者的决策为非程序化决策,所有的程序化决策过程都可以概括为:界定问题;明确目标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比较并评价这些方案;做出决策;在执行决策中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1、有限理性与满意准则 西蒙认为,长期以来,在关于人类行为的理性方面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试图把所有人类的认知活动都归因于情感的支配。对此,西蒙提出了批评。他强调,组织成员的行为如果不是完全理智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理性的,情感的作用并不支配人的全部。另一个极端是,经济学家的经济人假设,赋予了人类无所不知的理性。对此,西蒙也进行了反驳。他指出,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的高度,因为他必须考虑的备选方案的数量太大,评价备选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太多。西蒙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的,但不是完全理性的,一句话:理性是有限的。 从有限理性出发,西蒙提出了满意型决策的概念。从逻辑上讲,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最优型决策,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型决策。以往的人们研究决策,总是立足于最优型决策,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最优型决策是成立的。然而在现实中,或者是受人类行为的非理性方面的限制,或者是最优选择的信息条件不可能得到满足,,最优决策是难以实现的。因而,西蒙提出用满意型决策代替最优型决策。所谓满意,是指决策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有相应的最低满意标准,二是策略选择能够超过最低满意标准。 2、决策过程理论 在西蒙的决策过程理论中,有一个基本假定: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现象的关键所在。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的过程,对于信息,我们最重要的是分清哪些是“事实要素”,哪些是“价值要素”。这是一个决策者必须先弄清楚的思路,我们接收的信息很多都会带有“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它很多时候都与我们决策者的价值观相违背,也就是说“价值判断”会误导了我们做出与目的不一致的决策,从而产生了决策的非理性行为。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但决策决不只是“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方案”的行为,而是包括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一个过程。一是收集情报阶段,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首先要收集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

IT项目管理读后感

李沙沙0906014 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几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你的灯亮着吗?》。看进去之后方才知道老大的用心良苦,自己在处理工作 中的事情时,不管用户是非对错,用户提出问题,我的思想老是照着用户的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这本书中针对我目前的情况有详细的解析。 这些书带给我的启发不仅仅是关于高级IT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的,也给我今后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正如项目经理案头手册中提到的J.M.朱兰将一个项目定义为一个计划要解决的问题。该定义使我们认识到,项目管理是在大的规模上对问题的处理。我们生活中也在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工作的进展,也给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项目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这些书启发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惟有付之行动,生活才会回报付出者;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要积极主动,不要被动反应;承担责任,争取权力;所有的行为只有从执行者的视角来理解才有意义;人最害怕的是被拒绝,最需要的是被接受;沟通技能是项目经理最应具备的技能之一。 书中有说到一句:“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 西的差别”。对于我工作中,用户正常使用TAJIMA的流程,就是我期望的东西,而体验到的东西都是,用户不按正常流程执行。问题就在于,用户更本不按流程走。而对于用户来说:用户期望的是可以直接改个供应商或直接改个单价就可以满足采购或财务的需要,而体验到的是在系统中供应商无法更改,单价在采购单更新后,财务部那边的出入库金额数据无法更新。所以用户的问题就是:采购单无法更新供应商,单价更新了无法满足财务的需要,怎么办?到

底是谁的问题?当出现这种情况,我往往把用户的问题定义成了问题。想尽方法帮用户解决。书中还有说到:“在寻找问题定义的道 路上疲倦地游荡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已经 迷路了”,在工作中我经常帮用户想解决方法,哪种解决方法对于 用户目前是最简单的?回头想想,有的时候真的帮用户解决到问题吗?没有!因为我在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已经错误的定义了我在 解决的问题。用户入库拒收的库位选错了,入错了库位。我首先将 问题的定义为:将入错库位的数据调整至正确的库位。一股脑的想 如何去调整,用哪种调整方案最简单?结果表面上是以经解决了, 可过不了多久此类情况又会发生。其实遇到这种问题应该先想想, 库位选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之前的培训没有到位?如何杜绝这 种情况再次发生?现在该做些什么?应该教会用户在开单时就先确 认库位。如在开单时就选错库位就点选取消,重新开过单据。还有 一次,财务部提出采购部在采购单上更新了价格,但出入库记录的 金额还是没有,希望我们帮忙解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帮财务部将 采购单上更新的价格导出给财务部,方便快速。但没有想到问题的 起源是:采购部在入仓之前没有输入价格,而要在入库之后才补上,导致现在这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让采购部在入仓之前 就把价格填上,在入库的时候就会自动获取价格,而不是给财务部 导出价格。 书中有个章节“什么是真正的问题?”里面有指出:“每种解 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回想过去的工作,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解决之后,产生了更大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书中指出:“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为用户养成的习惯,

《管理行为》读后感

读西蒙著《管理行为》有感 周冰彦 201500640245 如导言所说,本书是为组织观察者与组织设计者而撰写,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环境中度过的,我们也都是组织观察者,因此本书适合所有人阅读。作者西蒙时管理学界内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在书中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第四版对每个章节都做了较为细致的评论与延伸,作者所处的年代已经变迁,放在这个新的时代仍然适用但需要与新的发展所结合。通过阅读本书,我对管理行为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已经不是仅仅在表面上对待管理学模棱两可了。 由于学习管理学仍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对作者的观点提出个人意见和深刻 的想法,本报告对大致内容进行浅层的概括并挑选出个别对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自我提问与解释。 管理理论既包含决策,又包含执行,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无意选择的结果,在管理中的行为必须有目的,有价值。出现两种定义:导向最终目标选择的决策为 “价值判断”;包含最终目标实现的决策为“事实判断”。这两个定义从第一章出现,而在以后几乎每一章都提到,也是整本书让我感到比较困惑的两个名词,在管理学中地位可想而知。决策无法实现所有的目标,因此需要权衡并寻找一个共同衡量尺度。管理行为这个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组织力量来完成团队任务,这就要求组织的协调,专门技术,职责等来完善效率。影响组织人员行为,有一软一 硬两种方式,作者在拓展中总结出权威、组织忠诚、效率准则、建议和信息、培训几个方面如何影响组织成员的决策。 作者在对某些公认的管理原则上作出了矛盾分析。1.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并不 能靠泛泛追求而实现效率的提高,高度专业化、职能化在官僚体制中较为典型, 每个员工只负责自己擅长的一项特定工作,超出公认专业范围的工作无法胜任,然而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呆在自己的职位上,当其任期过久而升职时,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07行管喻娟 西蒙是美国人,大学教授,曾担任公职人员、管理顾问,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中坚力量。他研究领域包括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 一、在《管理行为》中贯彻本书的主要是“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两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西蒙认为理性的限度是指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因此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这个环境迫使个人不得不选择一些要素,作为他的决策必须依据的“给定条件”,这就是有限理性。他认为人类行为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应以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行政人“取代”经济人“,而行政人是心理人(有个人的目的、动机、怪癖)与经济人两者的结合,具有有限理性的。西蒙还认为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行政人,因此,应该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而令人满意的准则是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程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选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如果当按照原定标准寻找不到任何令人满意的备选方案时,就有必要考虑改变原定的标准。 二、西蒙提出了行政组织理论这是对巴纳德组织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是组织成员愿意并且确实能够进行正式协作,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这种平衡实质上是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平衡。而提供恰当的诱因就是保持组织平衡的重要手段。经济诱因和非经济诱因。使组织达到一种不断的平衡状态,组织只有不断地为组织成员提供其日益增长的诱因,因此要求组织必须不断的发展状大。而过度发展也可能会导致组织的崩溃,这时就必须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以找到最有效的诱因组合。这就是巴纳德的组强平衡论。西蒙认为因组织目标实现是个人直接得到的报偿。而组织规模及其增长是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有关。只有能维持贡献对诱因的正差额或至少能维持两者的平衡,个人才能通过组织实现其个人目标,组织也才能继续存在。 三、西蒙认为组织成员的决策会受组织影响,主要有五种力:(1)权威。他认为权威是一种能够用来作出指导他人行动的力量,权威关系应该是上级与下线两个个人之间的关系。(2)沟通。沟通是组织中某一成员将某些决定前提传达给另一组织成员。没有沟通则组织就不会有影响组织成员的决定。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将命令、资料、意见等信息传达到决策中心,另一方面是决策中心传达

《工程项目管理》读书笔记

《工程项目管理》读书心得 本书以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为研究对象,阐述为达到项目建设目标,参与工程建设活动各主体(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和政府在项目建设活动中的监督保证作用问题。现将有关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目标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重大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相关子目标众多而且也非常重要,重要的子目标列举如下:建设地点、建设方案、结构形式、功能、使用满意度、经济性、工期、质量、风水等。但现实工作中总是面临着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使另一个目标难以实现的困境,例如工期越慢,工程质量越好,投资越多,质量越好,进度越快。所以,必须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目标,而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目标可以归结为:成本、工期、质量。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三个阶段工程项目管理周期性长,涉及人员、事物、关系众多,内部管理错综复杂,但是总体来说可以为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决策阶段,具体可分为投资机会选择、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第二个阶段是项目实施阶段,具体可分为勘查设计、施工前准备、工程施工。第三个阶段是使用阶段,具体可分为试运行阶段、使用阶段、后评估阶段。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六大任务在纷繁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共有六大任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在这六大任务的指导下来开展,六大任务分别是组织工作、合同工作、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及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一个拥有作战力的团队是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合

同具有经济法律关系的多元性、内容庞杂、条款多、合同履约方式的确良连续性和履约周期长、合同多变性、合同的风险性等多个特性,都需要针对合同进行专门的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是总目标,时刻都要作为工作的重心;信息管理涉及到组织内部的沟通与协调,是工作效率高低的重中之重,各种信息的分类、流转、保存等都是信息管理的内容,同时也关系到竣工验收及房产证的办理。 通过看《工程项目管理》使我对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宏观层面的了解有了进一步提高,也更加明确了工作的重心。

《西方管理学名著导读》读书笔记

《西方工商管理学名著提要》读书笔记 一、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 丹尼尔·A·雷恩是美国管理学家和管理思想史学家,《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通过考察管理思想的背景、概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描述管理思想从最初非正式的时代直到当今社会的演变。为此,本书概要地叙述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并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趋势和活动,此外还说明了占主流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价值及体系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全书分为4大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 (一)早期管理思想 工业革命以前,人们通过有组织的努力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使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开始兴起,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对军事、家庭、教会和国家的管理职能的狭隘的看法,文化的新生为工业化创造了先决条件。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工厂制度和管理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两大派别:以欧文为代表的注重人的问题和以巴比奇、迪潘、蒙哥马利和尤尔的注重组织和方法。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工业革命是以普尔的承认人的问题和以麦卡勒姆、普尔的注重组织和方法为代表。内战后,工业开始发展,制度化管理的实行拉开了走向科学管理的序幕。 (二)科学管理时代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系统化的关注日益增强,泰罗率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巴思、库克、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埃墨等人提出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人个人情况的关注,并且这种理论在学术界、企业和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管理向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同时,法约尔和韦伯未被认可的工作也使得管理向管理和组织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明斯特贝格的工业心理学,以及改善企业条件、福利运动推动了人事管理的发展,在社会学伦理和工业社会学的前身和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共同促进了管理学向行为研究和霍桑试验方向发展。 (三)社会人时代 在早期的行为科学家和修正主义者思想的基础下产生了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成员心理测试,团结力学,社会激励,参与领导等一系列理论的发展,使得管理学向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发展。 福利特的理论、霍桑试验产生的人际关系学说推动了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发展,揭示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融合在一起的重要

《大学》读书报告

有句话应该是这样说的,所谓的名著就是大家都说应该去读,但谁也没有去读的作品。这么说应该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有一个名字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相当的熟悉,只是不知道诸位看过这本书没有,它的名字叫做《大学》。是的,我们都在读大学,但此大学非彼大学,我今天要说的是位列四书(据说是曾子,子思,孔子,孟子四子所著之书)之首的《大学》。 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 《大学》是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说:《大学》是“外有以及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并将其概述为“三纲八目”。《大学》的特点就是有纲领有条目,有规模有节次;它由纲到目,由个人到国家,循序渐进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大学》的纲领,作为《大学》的开篇目,它为我们培养完美道德指明方向。其次是《大学》中的八条目。“致知在格物”说的是要想获得知识,按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得先认识、研究事物,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条理、有计划的行事,达到最佳效果。“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我将其通俗的理解为诚心诚意的为人处事,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修身在正其心者”,一个人想修养自身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端正好了自己的心态,才能理智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合理的做好每一件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是说,上自一国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在《大学》中,修身养性被一再强调是做人的根本,它在人们心目中载有很重要的地位;我觉得它已成为那时人们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的标准;也是一个人由个人自身的修养到管理家族、管理国家外部提升的一个关键点。“身修而后家齐”就说明这一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知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这句话的大意是:所谓治好自家在于先修养好自己,是因为人们会有种种感情和认识偏差;对于自己或亲爱或轻贱或厌恶或敬畏或同情的人,往往都会有过分的偏向。所以,要想“齐家”还是要先修养好自己。 关于治国,《大学》中强调治国要有治国原则,即治国者要慎德;有了孝悌慈幼等标准,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就可以推己及人实施挈矩之道。 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治国者不能与民争财,不能与民同欲;治国者必须要知道财货不是本不是宝,只有善和善人才是宝;国家得到有贤智的人才能治理,排斥贤智者,不能包有子孙和人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 “《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学的法则。”朱熹如是说,确实!在我看来,《大学》教给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是管理学界内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是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管理行为》是西蒙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他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更是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 一、有限理性原则和满意解理论。 西蒙认为理性的限度是指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因此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这个环境迫使个人不得不选择一些要素,作为他的决策必须依据的“给定条件”,这就是有限理性。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判断取决于有限理性。这种条件下,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西蒙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决策者只有有这种“有限理性”,才能追求较满意的目标。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会导致人们去寻求满意解。故西蒙认为决策时人们寻求的不是一种宏观的“最优解”而是满意解。 二、关于决策的两个要素。 西蒙所说决策过程中两个要素就是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描述。价值要素是阐述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从而体现对某种事物的判断程度。简而言之,价值要素是决策腰达到的目的,而事实要素是决策过程使用的某种手段。他认为决策时一个系统的过程,决策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以个相互联系的。 三、关于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决策。 所谓的程序性决策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决策,经过多次实践对应于相应的问题形成的解决方法,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经验。西蒙认为管理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程序性决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是非程序决策也相当重要,这主要是指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各种环境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怎样在变化的现实中做出正确的、创造性的决策同样是对决策者一个重要的考验。所以作为领导与决策者,这两种决策能力都应该得到培养和重视。 四、西蒙决策理论对改革我国行政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启示: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树立现代决策观念 ,健全集体决策的体制。 我国是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 ,“人治”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决策中的“家长制”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 ,所有这些都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格格不入 ,在实践中必须彻底加以改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