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文明史复旦

宪政文明史复旦
宪政文明史复旦

宪政文明史

导论

一、宪法(根本法)

(一)词源

1、普通法律,《尚书》:“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2、动词,公布法律,《康熙词典》

3、效法,仿效,《中庸》:“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4、Constitution(拉丁语,国王诏令)

现代意义来源于日本,突出内容为保障人民权益。

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一个国家存在的议会通过的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

根本意义的宪法:一个国家具有的成文的宪法典,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普通法律的本质特征。

宪法自身的特点:

1、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普通法律往往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

是宪法某一方面规定的具体化。

2、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宪

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制定和修改: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特别成立的;通过或批

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一般要求由制宪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

成员2/3以上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行,而普通法

律只要求立法机关成员半数通过即可。

宪法规范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宪法规范是普通法律规范的依据。

基本法律。

(三)宪法渊源

1、宪法典:将一国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由一种有逻辑、有系统的法律

文书加以明确规定而形成的宪法

2、宪法性法律:又称宪政法规,一国宪法基本内容不是同一规定在一部法

律文书之内,而是由多部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即法律规则的总称

3、宪法判例: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4、宪法惯例:又称宪典,指在国家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并为国家机关、

政党及公众所普遍遵循,且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等。

5、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就权利义务关系缔结的一种书面

协议,它能否成为一国的宪法渊源,取决于该国的参与和认可

6、宪法权威著作:阐述宪法原理、宪法精神的著作

(四)宪法分类

1、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

成为宪法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如:《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世界历史上

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1791年宪法(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不成文宪法则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而且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2、刚性宪法&柔性宪法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3、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资本主义宪法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确立资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宪法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确立人民当家作主。

二、宪政(立宪主义)constitutionalism

(一)

概念: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础,以限制与规范国家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特征:(1)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2)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宪政要求一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都根植于宪法之中,权力必须来自于宪法,不能超越宪法规定的界限。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具体表现为宪政的两个原则:公共权力是人们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使的权力;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力,并要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按照宪法规定产生政治制度,是宪法规定和宪法应用的结合。

1、宪政史内容,宪法是形式。

2、三要素:民主、法治、人权

3、人民主权,宪法至上,宪法本身的合法性,宪法本身的稳定性(要求)

立宪主义内容: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和方式。精髓为保障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都有尊严的活着。

宪政的前提是制宪,制宪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宪政水平。

良宪:正当性(主体合法,程序民主);社会适应性(法和社会现实,反映社会方向);规定性(具有实施基础)

(二)宪法的实施

⊙宪法的执行和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遵守

宪法的执行是指国家代议机关和行政机关贯彻落实宪法;宪法的适用指国家司法活动中贯彻落实宪法;宪法的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按照宪法规定进行活动。

司法适用性:将宪法规范作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直接法律依据。

宪法司法化:

宪法实施监督保障:宪法保障制度、宪法监督制度、违宪审察制度、宪法诉讼制度。

(主体: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违宪审察模式:司法审察(美:被动客观);立法审察(英、社会主义:权威,不自觉);专门审察(法)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开创违宪审察制度

违宪审察形式:宪法诉讼(宪法法院),积极审察,消极审察

三、宪政文明

文明在拉丁语的含义:①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具有的素质和修养;

②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

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取得的成就,是相对于野蛮和落后的进步和发展的状态。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成果。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文明尤其是近代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是宪政本身发展水平和进步的表现。

宪政文明的三个方面:

⊙宪政思想文明:理论前提和价值基础(人民主权,人权保障)

⊙宪政制度文明:文明思想的展开落实就是对制度的安排和设计、中介和桥梁。

⊙宪政文明行为。

宪政思想文明是灵魂,制度文明是静态表现和主题;行为文明是动态形式。

第一章宪政文明的萌芽

第一节古代宪政文明

一、古希腊宪政文明

已经有分权、制衡的雏形

(一)柏拉图的宪政思想

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他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宪政文明思想的基础。认为:直接民主的缺陷在于无知的民众参与决策,法律不能在任何时候为任何人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推崇贤人政治。

(二)亚里士多德的宪政思想

《政治学》

主张共和政体,提倡民主,系统阐述法治第一人,成为后世法治理论的奠基人,提出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常人不能完全消除自己的兽性,执政时往往因为感情产生偏向,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

阐述法治的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遵守,大家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遵守法律比法律本身更重要:强调法律的正当性和至高无上性

人治和法治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古罗马宪政文明

罗马法以私法著称,公法涉及国家政体,私法涉及个人利益。

国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阶梯、学说汇纂、新法。

罗马公法中有民主制衡的原则,但没有成文宪章或宪法性法律。

(一)波利比阿宪政思想《历史》

西方宪政史上率先阐述分权制衡原则的思想家

他认为罗马人成功的秘密在于政治制度的优越,罗马实行混合政体,包含君

主、贵族、民主的成份,注意权力间的平衡。

(二)西塞罗宪政思想《论共和国》《论法律》

信奉斯多葛学派,将其哲学介绍到罗马,从理论上总结共和政体,倾向于自然、理性

为国家做的定义: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人民是许多人基于广泛的意志和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1、国家法律是人民共同财产,权威来源于人民的集体力量。

2、正当、合法行使政治权利才真正是人民的共同权力。

认为国家、社会的法律永远要遵从自然的法律。

第二节中世纪宪政文明

在政教合一的国家,法律得到信仰的支持,国王的权力和教会的权力只有承认法治高于两者才能和平共处。

中世纪法治传统受日耳曼法思想影响。

中世纪为近代宪政文明的产生制造了温床,当时反宪政因素较少。

(一)托马斯·阿奎那宪政思想

中世纪最权威的神学思想家

《论君主专制》《神学大全》

改造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用神学解释其学说(上帝创造人,上帝给人理性)认为国家存在的目的是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通过教会引导现实,君主制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形式,君主单独统治一个国家是上帝单独统治宇宙的体现。

防止君主制沦为暴君制政体要道德、制度、法律三项并举制约君主权力。

道德考察:人定法,自然法限制

后世意义:人民有权反抗暴君的统治。

(二)博丹的宪政思想

西方宪政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国家主权理论的思想家

《国家六论》

继承亚里士多德“城邦源于家庭”学说,家庭有一定私有财产基础,家庭是人的自然结合,父权至高无上,国家也有一个绝对权威—主权,主权是国家之所以为国家的根本因素,一个国家中超乎公民与臣民之上的最高权威。

主权的特性:

1、主权的绝对性:对内最高权力,创设法律,派生出其他权力;对外是一

国的自治权力,国际关系主体的标志

2、主权的永久性

3、主权的不可分割性:主权必须集中在唯一的实体上面;

4、主权的不可转让性:是法律权威的渊源

主权的具体内容;

1、立法权

2、对外宣战权、构和、制约权

3、官吏任免权

4、最高裁判权

5、赫免权

6、要求公民忠诚的权力

7、货币制造权,度量衡选定权

8、征税权,带兵权

他的主权概念奠定了近代公法的权力基础,成为宪政主义的渊源。

第二章近代宪政文明的产生

第一节近代宪政思想

个人主义思潮在文艺复兴、卢梭改革中萌芽,在启蒙运动成熟,成为社会主导思想。

政治个人主义就是把整体的主权国家分为最基本的组成系—每一个人,从个人角度出发建构整体的政治社会。

(一)霍布斯的宪政思想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

《利维坦》:批判君权神授,性恶论者(自然状态中,人与人是狼的关系),对死亡的强烈恐惧,对便利生活所需必须品得强烈欲望,对组织起来劳动获得必须品德需要使人的思想提出了自然法(在一切能寻求和平的地方寻求和平)

利用人的而所有权力和力量维护人的和平与便利,主权不受约束。

提倡开明专制主义,自然状态存在于政治社会之前,整体因个人利益而出现,其职能为保护个人权力,人的权力优先于义务。

(二)洛克的宪政思想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宪政活动家

《政府论》

初步奠定近代西方立宪主义思想基础,认为人性本善,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是本源,是目的,国家、社会是派生,是手段。

常态: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

三大缺陷:1、缺少确定的众所周知的法律作为判定是非的依据;2、缺少公正的裁判者;3、缺少权力支持正义的裁判。

非常态:部分人邪恶,企图将别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引起对方反抗。人们达成协议,保证生命自由财产,放弃自己和他人惩罚违反自然法德人的权力,交给政府。

1、自然权利是天赋权力。

2、国家、政府正当性的基础是维护正当的社会秩序,保证人们的自然权利。

3、政治社会的产生是为克服自然状态的缺陷,因此要具备(法律、裁判、

权力)

(三)孟德斯鸠的宪政思想

三权分立理论的奠基人

《论法的精神》

补充洛克的思想(洛克没有阐述保护自然法的政治制度),试图设计一种政体,使自然权利得到保护。

和平,寻找食物,相互亲近要过社会生活。

人类进入政治社会史自然法使然。

核心价值:自由,最大贡献为分权理论

(四)卢梭的宪政思想

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导师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认为整体的力量保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权利和自由,每个人需要毫无保留地将自然权利给共同体。

公意(主权就是执行公意,主权者有所有组成共同体的人组成)

既维护政治社会稳定又实现个人意志,完整论证人民主权学说。主权不可分割不能转让,不能被代表。

提倡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政府是人民的办事员,不是人民的主人,本身不具有主权性质。

(五)杰弗逊的宪政思想

激进派,亲法派,州权派,倾向于个体,强调人权和公民对政治的参与

《独立宣言》起草人,受自然法理论影响

提出天赋人权和政府合法性命题:

1、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命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政府目标是保障天赋权利,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

3、政府官员产生要由人民同意,政府权力产生要通过人民立宪来委托。

共和政府两大原则:主权在民;治权分立与平衡。

认识到公民素质与民主社会的密切联系。

(六)汉米尔顿的宪政思想

保守派,亲英派,联邦派,倾向于整体

《联邦党人文集》(合著)

自然状态:一些人反对一些人的战争状态

疑虑多数人的专横,推崇精英政治,分权(横向三权分立,纵向中央与地方)主张削弱立法权,加强行政权,消除假借人民意志进行立法腐败。

参众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体现立法机构内在制衡。

要有效张扬司法权。

(七)近代宪政思想的成熟

1、约翰·密尔的宪政思想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近代宪政思想同现代宪法思想的转变的标志性人物

(1)修正功利主义理论,使之成为现代宪政思想的基础(个人的快乐以他人的快乐幸福为前提,好政府的标准时人民的智慧和美德被促进的程度)(2)提出自由主义理论,国家不能用放任主义实现公民自由,应通过积极行动保证大多数人的幸福。

(3)推崇代议制,认为其不仅维护个人权利,也有助于提高人的智慧和美德。

2、贡斯当的宪政思想

《立宪主义与政治的意志》《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

(1)在坚持人民主权前提下强调个人权益不可侵犯,主权有限度;承认个人的独立和存在。

(2)古代人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决策但必须服从绝对权威,过于政治化;现代人享有自由,但不直接参加公共事务决策,过于私人化;制度要尊重公民个人权利和公民影响社会公共事务权利。

(3)代议制是必要的,推崇政党政治。

3、托克维尔德宪政思想

对美国宪政实践的总结

《旧制度和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

(1)民主制度背后的哲学观点是个人主义,肯定个人主义四喜那个,美式民主将在全世界实践。

(2)民主制度有缺点(大多数人的暴政),之后粗尊重少数的原则,从精神和制度克服这一问题;精神上正确理解自利原则,不能只看眼前,要长远,政府有责任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近代宪法的产生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经济上具备制度根本性的条件(平等、商品等价交换),资本主义经

济关系奠定宪法产生的前提。

2、政治上具备制定根本性的条件,代议民主制的出现。

3、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对古代自然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三

权分立,自然法。

4、形势上具备制定宪法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民事法律规范的发

达,法律职业共同体出现。

二、英、美、法三国宪法产生

(一)英国宪法

13世纪大宪章,最有渊源;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1215《自由大宪章》重申贵族权利,对王权进行一定限制

1628《权利请愿书》强调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和对臣民权利的承诺;

1679《人身保护法》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

1689《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至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标志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王位继承人与王权置于法律范围内,保证议会制度。1911《议会法》削弱上院权力,扩大下院权力。

1918《人民代表法》英国第一部选举法

渐进性、妥协性、无成文宪法典,长期积累和充实,柔性宪法。

(二)美国宪法

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早期的州宪法证明启蒙主义思想,可用于实践。

《独立宣言》确立人民主权原则。

一篇序言,七条正文。

1791年宪法前十条修正案(权力法案)一类关于个人自由权利(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请愿集会、自带武器);一类是公平诉讼权利;第三类是关于联邦与各州分权,联邦的权力是宪法明文规定的。

美国宪法奠定了美国法律的基础。

(三)法国宪法

欧洲大陆最早的成文宪法

《人权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揭开了法国近代宪政的序幕。

理论基础:三权分立,天赋人权,核心是人民权力及保障,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观点。

1791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思想。

第三章现代宪政文明的发展

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民主、自由的产物。

第一节现代宪政思想

一、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不仅关心政治民主,还有经济的民主

把平等、公正放在与自由同等的地位,社会先要给予个人尽可能平等的地位和机会,再展开自由竞争。

政治:普选权;经济;决定分配;社会;平等地位

积极自由观,机会和资源是自由的组成部分。

强调国家队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干预,强调政府创造公民受自由权利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二、个人主义的复兴

对法西斯的反思,国家干预的缺点显现。

(一)哈耶克的宪政思想

《通向奴隶之路》《自由宪章》《法律、立法和自由》

个人主义以最明确的方式维护个人自由,重视、尊重个人为人。

只有法律才能维护个人不受他人强制意志支配。

法制执法的特点:一般性、确定性、平等性

宪政的两大基本原则:有一部彰显自由主义精神的宪法。分权。

(二)罗尔斯的宪政思想

《正义论》

正义不允许牺牲一部分人的自由以满足其他人的幸福

公民的政治权利具有优先性,以个体主义为基础,人人有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通过再分配使人人具有平等的地位。

第二节现代宪法的产生

一、魏玛宪法

第一部把社会权利写入文本意义的宪法,标志着现代宪法的诞生

目的:建立议会制共和国,加强联邦权利。

1、强调联邦的权力,赋予联邦极大权力。

2、共和政体,分权原则,总统被赋予广泛权力。

3、对公民权利义务做了全面、详细规定,增加所谓社会主义的条文。

4、对社会、经济生活做了专门规定,对私有制进行限制,被称为“经济宪法”,首次将人权从政治扩大到经济领域,实现人权由自由权向经济权转化。强调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保障人民享有平等的经济权利。

二、罗斯福新政的宪政意义

强调联邦政府在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给联邦更大权力,也承担了重大社会事务的责任,把经济权利放在与政治同等的民主权利中。

第四章:世界宪政文明与中国宪政建设

第一节中国宪政史

立宪救国论(价值目标),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牺牲了人权、民主,限制国家权力的原则。

一.清末立宪与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政

1908《钦定宪法大纲》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和义务9条

1911《重大信条》19条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政性文件,使皇权受到一定限制,反应了清廷救亡的愿望。

《中华民国约法》(贿选宪章)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为以后制宪提供可参考文本。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五五宪政》(未生效)

《中华民国宪法》1946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局面,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

三.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五权宪政论”既吸收西方宪政文明合理成分,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合理内容

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1.人民有权

1)主权在民;

2)人民有选举、罢免、创新、复决权;

3)人民有一系列人权

2.政府有能。管理政府的人是专家

3.五权分立。权能分治(政权交到人民手里,治权交到政府手里)回避了阶级概念,

认为人民是“阿斗”

四.新民主主义宪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民主的宪法性文件;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首次提到“人权”,提出“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共产党占1/3,其余2/3给其他党派)

《陕甘宁边区施政原则》为制定共同纲领打下了基础

五.社会主义宪政

一)《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二)1954年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以人民民主主义专政理论为指导,《共同纲领》为基础

三)1975年宪法,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党政不分,设革委会,取消检察院,取消国家主席。

四)1978宪法。开始纠正75宪法的错误,坚持“二个凡是”,坚持阶级斗争,保留革委会

五)1982宪法。99年修正案提出“依法治国”,04年修正案“人权”入宪,私有财产。

第二节当代中国宪政建设

一.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是由我国国体规定的

2、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形式组织,统一战线的重要部分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相监督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

4.在人大制度下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

五、选举制度

1、内涵:选举代表和国家工作人员;普选:有一套法律规范作指导。

79年选举法直接选举扩展到县,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为记名投票;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也要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以各种方式对候选人宣传

直选两个“过半数”:参加选举的选民超过该地区选民的半数;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的半数票。

10年修正:城乡同比;增加基层代表的比例;设秘密写票处;避免身兼两地的人大代表,应当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进一步加大贿选惩罚。

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

4)无记名投票;

5)差额选举;

6)保障选举权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强调民族自治地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治机关是中央统一领

导下的地方政权机构;

2.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位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

3.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指民族地方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是)自治机关的民族化(干部队伍、文字语言、民族习惯)。

自主权:自治性立法权: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可变通执行国家法律,对上级命令停止执行);自治性行政权: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七、特别行政区制度

1.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度自治,直辖于中央人民政

府。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中央任命行政长官。

高度自治:铸币权、出境管理权、独立的终查权、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行政长官领导的政府为主导

2.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保持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3.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八、经济制度

1.内容

a)强调公有制是基础,土地为国有或集体所有

b)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982年)

c)公民合法私有个人财产权不可侵犯(2004年)

2.中国宪法实质上一直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

九、精神文明建设

(与以德治国相对应)

1.强调其为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

2.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3.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理想健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4.以德治国(法治的体现)

十、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82年增加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利自由部分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3.集会、游行和示威自由

4.结社自由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取得赔偿权

三)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

2.住宅不受侵犯

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为国家安全和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可监

听)

四)宗教信仰自由。教教分离(不能再学校传教)

五)社会经济权利。劳动、休息权、物质资助、生活保障权

六)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义务教育)

七)婚姻家庭权利

八)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权益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纳税。

十一、国家机构

确保依法执政

十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违宪审查制度)

1、宪法本身宣告作为国家基本

2、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解释权)

3、协助行使监督权

4、自上而下严密法律监督体恤

5、事后审查和事前审查

6、公民诉愿权

违宪审察模式:司法审察(美:被动客观);立法审察(英、社会主义:权威,不自觉);专门审察(法)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开创违宪审察制度

违宪审察形式:宪法诉讼(宪法法院),积极审察,消极审察

例题:

一.填空

1.宪法实施包括 _宪法的执行____和____宪法的适用____ 两个方面

2.柏拉图宪政思想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一书中

3.最早提出主权观念的思想家是博丹

二.判断

1.“国家乃人民之事业”出自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YES)

2.洛克的理论奠定了近代西方立宪主义思想的基础 (YES)

3.法国宪政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宪政实践作了理论总结(YES)

三.选择

1.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是英国

2.系统阐述“三权分立”的国家是__________

3.关于宪政的正确表述是

a)宪政以宪法为基础

b)宪政是民主政治

c)宪政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d)宪法是宪政内涵之一

四.问答

1.宪政文明基本内容

2.亚里斯多德关于法治的基本含义

3.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最新复旦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B卷

(1)考虑下面这个for循环的汇编代码looper: pushl %ebp movl %esp, %ebp subl $16, %esp movl $0, -8(%ebp) movl $0, -4(%ebp) jmp .L2 .L4: movl -4(%ebp), %eax sall $2, %eax addl 12(%ebp), %eax movl (%eax), %eax cmpl -8(%ebp), %eax jle .L3 movl -4(%ebp), %eax sall $2, %eax addl 12(%ebp), %eax movl (%eax), %eax movl %eax, -8(%ebp) .L3: addl $1, -8(%ebp) addl $2, -4(%ebp) .L2: movl -4(%ebp), %eax cmpl 8(%ebp), %eax jl .L4

movl -8(%ebp), %eax leave ret 根据以上的汇编代码,完成相应的for循环C程序代码(注意该程序有返回值)。 int looper(int n, int *a) { int i; int x=0; for(i= 0 ; ix)//2分 x=a[i];// 2分 x++;//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turn x;// 1分 } (2) 根据已有的结构(structure)和联合(union)的声明以及C函数void test(int i, s2 *bp)的IA32 汇编代码,推断出结构s1的完整声明和s2中CNT的值;之后再根据推断结果以及IA32汇编代码,推断补齐相应的C程序代码。 下面是要使用到的结构和联合的声明,函数void test(int i, s2 *bp)及其IA32 汇编代码。

2018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 [060200]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

2018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 [060200]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 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历史学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历史学[06]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中国史[0602]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2 (全日制)历史文献学 03 (全日制)专门史 04 (全日制)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 05 (全日制)中国古代史 06 (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史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41历史学综合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2016尔雅西方文明通论考试标准答案

2016尔雅西方文明通论考试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大陆法系也叫做普通法系。 ? ?B、 它在地理分布上以欧洲大陆为代表。 ? ?C、 殖民统治是它的一个主要的传播方式。 ? ?D、 大陆法系是一种成文法系。 ? 我的答案:A 2 古希腊哲学对基督教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 唯灵主义 ? ?B、 苦难色彩 ? ?C、 形而上学

?D、 超越色彩 ? 我的答案:B 3 法国卢浮宫的入口建筑属于下列哪种建筑类型??A、 古典主义建筑 ? ?B、 新古典主义建筑 ? ?C、 巴洛克式建筑 ? ?D、 后现代主义建筑 ? 我的答案:D 4 在中世纪基督教社会中,享有王权的是? ?A、 神 ? ?B、 教皇 ? ?C、 圣人 ?

皇帝 ? 我的答案:D 5 “文明”的概念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 ?A、 印度 ? ?B、 中东 ? ?C、 日本 ? ?D、 英国 ? 我的答案:C 6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把自己的子孙统称为什么??A、 神的选民 ? ?B、 默罕默德后代 ? ?C、 亚当后裔 ? ?D、 亚伯拉罕子孙

我的答案:D 7 犹太教中的法利赛人属于哪个阶层 ?A、 祭司阶层 ? ?B、 平民阶层 ? ?C、 贵族阶层 ? ?D、 奴隶阶层 ? 我的答案:A 8 19世纪末中国的()翻译了《天演论》??A、 王韬 ? ?B、 郑观应 ? ?C、 魏源 ? ?D、 严复 ? 我的答案:D

9 下列关于“公法”与“私法”说法错误的是? ?A、 公法是指向公共利益的 ? ?B、 私法以保护个人或私人利益为依归 ? ?C、 公法以权力为轴心,严守“权力法定”的定律。 ? ?D、 私法是调整分配正义的法律。 ? 我的答案:D 10 《摩西十诫》是摩西代表与哪个民族与上帝签订的契约?A、 阿拉伯民族 ? ?B、 罗马人 ? ?C、 希腊人 ? ?D、 犹太人 ? 我的答案:D 11

复旦大学生理学简答(期末必考)

复旦大学生理学简答(期末必考)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 答:第一心音的特点:音频较低而持续时间长 成因: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根部、大血管扩张以及产生湍流等原因引起的振动有关 意义:心室收缩力很弱 第二心音的特点:音频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 成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有关,还与心室舒张引起的室壁振动和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引起的振动有关 2.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答: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 3.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 答:途径: 窦房结→心房肌→左右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特点:1)“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较快 ,窦房结兴奋尽快传到房室交界区 2)心室内传导组织速度快,利于两心室同步收缩 3)房室交界区速度很慢(结区最慢)—房-室延搁,确保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4.心肌收缩的特点 答: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5.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答:P 波: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 波群: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 T 波:心室的复极化 P-R 间期: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0.12~0.20s Q-T 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的时间 ST 段:正常与基线平齐,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 6.血流通路的功能 答:功能: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7.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递质、受体和作用 答: 8.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不确定) 答:压力感受器→延髓→弧束核→心迷走神经、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 9.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的作用答: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强烈缩血管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的作用:在禁水、脱水、失血等情况下,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保持细胞外液量和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 β1受体 M 受体 α受体 作用 使心率加快,心肌 收缩力增强,房室交界传导加速 使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交界传导减慢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浅析我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症结(一)

浅析我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症结(一) 现代化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到民族习惯、文化心理的综合性社会变革。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不同,自清末改制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国家的建立纠结在一起,因此中国不可能如西方那样在民族国家建立之后逻辑地展开宪政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独特景象与道路。以“分权让利”为根本特征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中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引擎,以宪政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成为中国人继经济建设以后所面对的又一时代课题1。然而,“中国自有宪法已将近百年,然中国之宪政建设尚待完成。盖宪政之与宪法,犹如法治之与法制,其盛衰兴废,不独受制于法律之制度,更取决于政制之安排、社会之结构、公民之素质与民众之信仰。故修宪法虽易,行宪政实难。”2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永久和平》一文中指出的“人类最后解决的”命题是:“人类最大的实际问题,就是解决自然强加给他们的如何建立一个文明社会并根据法律和谐一致地执行公正的原则。”3人类社会已有的所有学说与制度安排,其目的都在于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存续,宪政的立场首先就是人的立场,关注人的幸福与生存状况是理论创新与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本文拟站在这一立场上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找出影响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症结,以期对当下正在进行的宪政建设有所启迪。因为“历史是至关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我们可以向过去取经,而且因为现在和未来是通过一个社会制度的连续性与过去连接起来的。”4 一、精英意识与“没有出场的角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运动与社会运动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新的时代。宪政运动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历史运动,仅靠求生本能是不够的,而必须从关照作为个人的生存状况出发,实现社会精神(文化)的再生,从而使宪政运动获得普遍的文化认同与支撑,形成一种持久的、延续不断的自下而上的群众自觉运动。近代宪政理论是以欧洲话语来表述的。在西方本土,宪政的确立是建立在以“法律之下的自由(freedomunderlaw)”5为指导性原则的传统西方文化基础上的一种自然生长的过程,是其自由传统的一种必然逻辑结果。戴雪指出:“……英吉利宪章不纯是一项政制,可以比较世间所有庸俗政制,却是神秘而不可强以言语形容的政治功业,甚至自我们在少年时即熟闻一语,即谓:英宪‘决不能以人力强为,只由自然生长。’而且他的生成并不是根据抽象理论而得到的结果,这种结果实产生于英吉利人们所有一种政治天性,依之,他们的远祖远宗,当尚在野蛮时代,得以建筑坚固而又远大的制度。”艾沃.詹宁斯爵士在总结英国宪政经验时也认为,“成文宪法以政府理论或原则为基础;但理论是根据经验提出来的,那些自许‘自由之邦’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英国的经验建立起来的。英国的宪政史表明它是一种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文明的需要而对机构加以发展和修正的持续实验的过程。”7著名的现代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从“自生自发秩序(spontaneousorder)”这一核心概念出发,认为:“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一系列具有明确目的的制度的生成,是极其复杂但却条理井然的,然而这既不是设计的结果,也不是发明的结果,而是产生于诸多并未明确意识到其所做所为会有如此结果的人的各自行动。”8 注重考察西方宪政运动的文化根基及自然进化并不等于承认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纯粹自主变迁的,而在于注重从文化基础上构建宪政良性运动的平台,找出宪政运动的主体性力量。然而,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政运动始终停留在“精英意识”的状态上,远远没有形成全民族的文化上的整体自觉与诉求,突出表现为民族整体宪法意识、宪法信仰的淡薄与匮乏。龚自珍、魏源、徐继畲等思想家和封建士大夫虽然看到了大清王朝“盛世”背后的严重危机,提出了变法改制主张,但无论思想本身还是社会影响的历史局限性却是显而易见的。与洋务派存在着密切联系的早期改良派虽然在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重的情况下清醒地看到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对国家富强、进步的直接影响,提出了“君民共生”的君主立宪主张,但时代的局限性同样不可避免,只不过“…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权思想和民主宪政思

课程的历史沿革-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课程的历史沿革 (1961-2003) 历史沿革表明,本课程历史悠久,梯队、年龄结构合理,代代相传,环环相扣。 1961年初,全增嘏先生以“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批判”的名义率先在国内独立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1961年下半年—1965年,刘放桐接替全增嘏先生承担整个课程的教学,并编写出了较为系统的教学大纲和相当一部分流派的讲义。1966年—1977年由于十年动乱教研工作停顿。1977年起,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得到恢复。全增嘏在尹大贻、陈京璇、黄颂杰等辅助下酝酿主编《西方哲学史》(含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重新着手编写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1979年,为了加强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刘放桐、黄颂杰、张庆熊等从西方哲学史教研室分离出来成立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吸收了原在马哲的陈学明参加(他于2002年才重返马哲教研室)。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由此得以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1980受教育部委托分别开设了“全国现代西方哲学教师进修班”(义务性),为一些兄弟院校培养本课程第一批师资。1986年再次开办。 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刘放桐主编的我国第一部《现代西方哲学》教材。它最早为我国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一份虽并不完善、但较完整的教学框架和较系统的材料,它在80年代一直是国内本学科使用最广的教材。同年全增嘏获准设立国内第一批西方哲学史博士点。1983和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由全增嘏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上下册(大部分统稿工作由黄颂杰担任),其中下册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属“现代西方哲学”。 1985年起,文革后研究生毕业留校的俞吾金、张汝伦、王新生、汪堂家、莫伟民、佘碧平等继刘放桐和黄颂杰、张庆熊、陈学明等人之后先后开始参与现代西方哲学课程的教学(由辅导到主讲)。他们逐渐成了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主力,使本学科始终能生气勃勃。

古罗马的宪政思想

第二章古罗马的宪政思想 引言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人通过武力征服,取得了包括希腊诸城邦在内广大疆域的霸主地位。然而,相当原始的马其顿族所采行的是部落首领式的体制来短暂地统治着这庞大的军事帝国,没有阐发希腊宪政法理之机缘和能力。不过,统一的社会政治条件,促成了东西文明交汇的“希腊化时代”,极大地拓展了希腊文明的传播空间和域外影响。而早已受到希腊文化渗透又有着类似城市国家生活经验的罗马人在地中海的崛起,很快为希腊宪政文明的“复兴”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自公元前8世纪筑城为邦以降,古罗马社会宪制的演变经过了三阶段:“王政”期(公元前8—6世纪)、“共和”期(公元前510—27年)、“帝政”期(27—476年)。鉴于本书的主题,我们的视点集中在共和国时期。“在这一时期,罗马取得帝国地位并且建立了有效的政治体系来保持和利用它。但是我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说明罗马如何来统治如此广大的区域,而是考察罗马政府自身的制度机构,在政治上它并不比一个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的城市国家来得大。理解奥古斯都之后的罗马政府是毫无问题的。它的结构是等级制度,有能够满足布丹制定的主权标准的中心场所。政治权力通过强制力或露骨的威胁得以集中或运用。但共和国是一个不同的体系,它通过政治、社会制度和既定的传统间的复杂组合来运转。”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认为,罗马共和国是一个兼备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优势的混合政体,是把执政官的智慧与人民的权力以及模仿斯巴达议事会的元老院的权威相结合而构成中庸而和谐的宪政体制。在这里,西氏指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共和国宪政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即官制、元老院和民众(表现为民众大会)。在共和国的建立中,最卓越的宪政成果就是设立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而拥有“治权”两名执政官;与“王政”期的“王”权力的单一性、终身性与无限制性相比,尽管执政官掌握军事、审判与祭祀权,但这些权力的行使具有集体性、任期性、无偿性与责任性的特点。在“王政”时期不过是咨询机构的元老院,在共和时期则成为实权机构,掌管着批准立法、财政、军事、外交等职权。民众大会拥有选举执政官与议决法案的职权。此外,还有作为古罗马宪政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护普通公民的自由和财产之保民官制,保民官被赋予否决侵害平民利益的一切公权行为的资格。就总体而言,从公民有权参与国家管理、官职对所有公民开放、民众会议的基础不断拓宽等角度看,应当承认,在罗马共和国存续的500年期间,其宪制在平民与贵族的相互竞争中一直反映出民主化的态势。而上述的这种以均衡原则的宪制安排来调和基于利益冲突的各方所展开“政治竞争”的宪政实践尝试,在波利比阿等宪政观察家看来,无疑是国内相对稳定的罗马人夺取地中海主导权的重要因素。 当然,比之已经消逝的希腊城邦以及短暂辉煌的马其顿帝国而言,罗马人取得的

《美国宪政历程读后感》

读《美国宪政历程》看法治的信仰 “我们不是因为没有错误而成为终极权威,我们只是因为终极权威而没有错误。” -----杰克逊 Robert H.Jackson 大法官 两百多年来,美国人已习惯将重大争议交给最高法院处理。尽管大法官们的表现并非总令人满意,但他们宪法守护者的地位和最终裁判者角色,却从未遭遇质疑。而且,经历过2000年“布什诉戈尔案”,人民已经接受由大法官们“选”出的总统,或许已默认了非民主的权威,即法治的威严。 不过,美国毕竟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平等、分立的政体,最高法院既没有“钱袋子”,也不掌握“枪杆子”,又不是人民群众用选票确定的人选,凭什么享有对一切重大争议纠纷说了算的权力?而且,如果总统、国会,甚至广大民众不打算服从判决,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最高法院如何一步步争取到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呢?2010年,现任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出版了《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一书,开篇就抛出了这些疑问。 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完全可以在《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一书中找到。该书由任东来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编撰。此前,国内公共阅读领域,除了贺卫方、

刘星、梁治平等法学学者发表在大小报刊上的文章,几乎还没有系统介绍美国宪政历程与最高法院制度的著作。而这本书用一系列判例证明,美国人民对最高法院的判决的接受,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老百姓哪怕内心极不认同,也能遵循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用布雷耶大法官的话说:“尊重最高法院的判决,已经和日常呼吸一样,成为美国人的习惯和常态。” 令人深感敬佩的是,《美国宪政历程》一书的作者,虽然多是历史学、政治学学者,但解读法学与法律问题,逻辑清晰,资料翔实,将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25个大案记叙得生动、有趣,读来毫无晦涩、枯燥之感。书中大量资料都来自原版专著、传记或新闻报道,即使今天来看,这些材料仍非常新颖,足以傲视国内同类题材的其他著作。这或许也是这本书能畅销至今、并不断再版的主要原因。 此书以时间为线,撷取最高法院历史上若干重要节点,回顾了法院在不同时期化解困境或危机的过程。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最高法院判定,在这个新生的国家里,宪法和法律的含义,必须由法院说了算;1857年的“斯科特诉桑福德案”,大法官们的选择,间接导致南北战争的发生;1954年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最高法院敢为天下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1974年的“美国诉尼克松案”之后,尼克松不得不黯然下台;2000年的“布什

复旦金融发迹史

大家都知道复旦金融在全国一流的地位,尤其是国际金融名气非常响亮。但大家知道复旦金融的“发迹史”吗? 复旦金融是隶属于经济学院的,也就是说和国外金融专业隶属于商学院有本质的不同,大家对比一下北大光华金融或者复旦管院财务金融系就很清楚了。但这并不影响复旦金融的实力,复旦毕竟是江南第一学府,经管实力首屈一指。宏观金融本来就有巨大优势,要发展微观金融也可以大力引进人才。 现在在复旦经院金融学科下面有不少老师,但注意,并不是说国际金融系的老师就一定是研究金融的,同理,其他系的老师就不研究金融了。但还是从国际金融系说起吧,复旦国际金融是隶属于世界经济系下面的,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复旦世经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本就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1992年,国际金融终于和世界经济分道扬镳了。国际金融系的成立说明了复旦金融的一个飞跃,陈伟恕老师成为了第一任系主任,很多老师本来也就是从世经系过来的。原来国际金融全国主要是南开大学的钱荣堃老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彪如教授名气最响,有“南陈北钱”的说法。当然现在华东师大和南开由于种种原因地位都下降了。复旦国际金融的名气应当说是由姜波克一手缔造,他从复旦世经毕业后远赴英伦,并于1991年拿到SUSSEX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经管类专业长江学者可是很少的,复旦经院除了姜教授,也只有张军教授和袁志刚院长了。虽然2006年得一场抄袭风波让他...但人家就是名气响嘛~他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而且无论是否抄袭,他的那本《国际金融新编》的确不错。还有一位是胡庆康老先生,虽然人年纪大了但水平还是可以的,也做过一年国际金融系系主任(1999-2000),并于1981-198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经济系进修,主攻财政金融,回国后筹建国际金融专业。他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还是蛮不错的,内容丰富。以前复旦金融博导还有世经所的甘当善教授,研究货币经济和美国经济的,不过现在已经退休了。至于再早一点的陈观烈教授和马之騆教授年代太过于久远,对现在复旦金融影响很小了,也就不多费笔墨了。 复旦国际金融名扬天下,现在不少复旦国金的老师也都是复旦国金的博士出身,很多就是姜波克教授的学生。比如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刘红忠教授,复旦金融学博士(1998),刘教授从2000年起至今一直是国际金融系系主任,他水平很也高,2001就做博导了,才36岁,是复旦经院至今最年轻的博导之一,顺便说一句,还有两位经院老师也是36岁当博导,就是现在经院的学术明星——陈钊老师和陆铭老师(2009年成为博导)。刘红忠老师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都很强,想必不少考复旦金融的人都领教过他那本《投资学》的厉害。杨长江副教授也是姜波克教授的学生(2001年博士毕业),经院四大才子,人见人爱,水平极高,是复旦国金的主要继承人。还有陆前进副教授,也是研究国际金融的达人。复旦经院的微观金融一直很弱,但在2007年,朱叶教授成为了公司金融方向的博导,朱教授也是姜教授的学生(2002博士毕业),不过朱教授原来是管院毕业的,有微观金融的基础,不少复旦经院金融的老师是复旦管院毕业的,后面还会专门提到。 胡庆康教授的学生有何光辉副教授(2002年博士毕业),聂叶副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聂叶副教授本硕也是出自管院财务系的。许少强教授的学生有李天栋副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陈学彬教授的学生有徐明东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徐博士本硕也是世经系的。以上这些老师都是复旦本土培养的PhD,主要都是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比较另类的有严立新副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博士(2006),导师是已经退休的戴炳然教授,严老师是专门研究反洗钱的。 前面说了,复旦经院国际金融很强,但微观金融较弱,这很正常,因为经济系的人本来就不研究微观金融的,国外经济系也同样如此。为了使得复旦宏观金融更强,微观金融变强,复旦在最近十年的确挖了不少人才。许少强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MBA(1985),原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2001被挖了过来,直接当博导,不过许教授本来就是复

复旦大学微电子882半导体器件原理完整版

一.选择题15*6 1。p+-n结耗尽层宽度主要取决于:B A:p+区浓度B:n区的浓度C:p+区和n区的浓度 2。二极管正向阈值电压Vf:b A: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随温度升高而下降C:不随温度变化 3。p-n结隧穿电压比雪崩击穿电压:B A:来得大B:来得小C:在同一数量级上 4。双极型晶体管共基极连接: A:只有电流放大作用B:既有电流放大作用又有电压放大作用C:无电流放大有电压放 大 5。晶体管基区运输系数主要决定于:c A:基区浓度B:基区电阻率和基区少子寿命C:基区宽度和基区少子扩散长度 6。npn平面晶体管发射效率与发射区浓度关系;C A:发射区浓度越高发射效率越高B:发射区电阻率越高发射率越高C:发射区浓度 不能太高否则发射率反而下降 7。电子迁移率等于1500,400K温度下其扩散系数为:B A:39B:52C:70 8。题目给出mos结构的Qsc~ψs关系图,要求判断其衬底是什么型(n型,p 型,中性) 9.理想的mos结构C~V关系图与实际的C~V关系图的差别是: A:只有p型时,向负方向平移一段距离B:n型时向正方向平移一段距离C:向负方 向平移一段距离,与类型无关 10.mos管"缓变沟道近似"是指: A:垂直与沟道方向电场和沿沟道方向电场变化很慢B:沿沟道方向的电场变化很慢 C:沿沟道方向的电场很小 11.mos工作时的沟道夹断点电压Vdsat: A:与栅电压Vgs无关B:在长沟道与短沟道是不同C:始终等于Vgs-Vt 12.nos管体电荷变化效应是指; A:衬源偏压Vbs对阈值电压Vt的影响B:沟道耗尽层受栅压Vgs影响而对电流Ids影 响C:沟道耗尽层受栅压漏源电压Vds影响而对电流Ids影响 13.mos亚阈值电流的主要特征: 具体选项没记下,主要是电流随Vgs指数变化,当Vds大于3KT/q时电流与Vds关系不 大 14.nos管短沟道效应是指: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2

课堂新坐标】 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人民版选修 (时间: 90 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阿奎那认为,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 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从根本上说, 高于世俗统治者 ④世俗统治者的地位高于教皇 B. ③④ D.②④ 解析】 阿奎那认为上帝高于一切,教会是上帝的代表,其地位高于世俗封建主。因 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 C 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创造物,是神授予的。 在此基础上他得出的结论包括 ①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 ②世俗君主和教皇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③罗马教皇 A.①② C.①③

2. 近代民主思想与近代早期的“王权至上”思想相比 A. 两者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都具有进步作用 B. 后者没有历史进步意义 C. 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发展 D. 都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解析】近代早期的“王权至上”思想反映了当时民族主义增强的趋势,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进步作用。近代民主思想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反对 君主专制,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社会现实,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 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 3.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德斯鸠‘以权力 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 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下列说法最符合此观点的有 ①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②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③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权制衡④南方与北方的分权制衡 A.①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①②③体现了这一思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指各权力机构之间,而不是指地域之间,故④的说法错误。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外法史

外国法制史 ·绪论 参考书目 沈宗灵:《比较法研究》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梅因:《古代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K·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 几个相关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二、法律的发展有什么规律? 1,法律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法律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 ?古代法概述 东西方法律文化差异 ·两河流域法 概述 历史沿革 《汉谟拉比法典》 《汉姆拉比法典》的基本特征——法典结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具有古代东方法的一般特点;具有人类早期法的一般特点;属于世俗法。 两河流域法的历史地位 ·古代印度法 概述 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婆罗门教法、佛教法、印度教法及其他。 《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的基本特征:世袭的职业;严格的内婚制;等级制。 古代印度法的特点 ·古希腊法 一、古希腊法概况 二、古希腊法的特点 三、雅典“宪法” 一些概念:城邦、公民、兵制、官制

德拉古立法 梭伦立法 克里斯提尼立法:贝壳放逐法 伯里克利立法 雅典民主政治评价 苏格拉底之死 ·古罗马法 第一节罗马法概述 一、罗马法的概念 二、罗马法的历史沿革 三、罗马法的渊源 习惯法 民众大会的决议 元老院的决议 裁判官的告示 法学家的解答 皇帝敕令 四、罗马法的体系与分类 第二节罗马私法的基本制度 一、人法——在法律上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规定 自然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法人:社团法人、财团法人 婚姻家庭法:父权:家长制的家庭制度 夫权:“有夫权婚姻”与“无夫权婚姻” 二、物法——是罗马私法的主体和核心 1.物与债 对物之诉;对人之诉 物的概念及分类 所有权:所有权与占有:所有权的概念及其特性。 2.债: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债是依国法得使他人为一定给付的法锁。债的发生原因——契约、准契约、私犯、准私犯 三、诉讼法——私诉是保护私权的法律手段 第三节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西欧中世纪法 中世纪早期(5-9世纪):日尔曼法的优势地位 正在生长的教会法 局部适用的罗马法 中世纪中期(10-13世纪):罗马法复兴 地方习惯法形成

复旦学霸女神自述成长史

复旦学霸女神自述成长史

复旦“门萨女神”自述成长史 阅读提示: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 学霸の诞生 每到考试季节,各种祈祷帖就会在各个平台疯转,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总是祈求孔子保佑语文,祖冲之保佑数学,司马迁保佑历史,霍金或者爱因斯坦保佑物理……诸如此类。虔诚转发的除了忧心忡忡的学子,还有大量焦虑的家长。 按照钟形曲线,一群孩子中真正的学霸和学渣总是少数,大部分人可上可下,于是在希望和失望的波浪中载沉载浮,可能是最受煎熬的一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好心态,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通往学渣的道路有无数条,成为学霸却有明确的路径。周刊记者对学霸集聚地的调查发现,智商,或曰禀赋,只是外场的入场券(至关重要的入场券);如要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还需要明确的目标,超强的执行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兴趣是超级学霸的终极武器。

如果编写《学霸喂养手册》,管用的也就是这么几条。天底下真正的秘诀其实都晒在阳光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变渣为宝,事在人为。 复旦“门萨女神”自述成长史 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班上有个人很酷,学霸当道,谁敢拦路。学霸们一直都在看书,连上厕所都要跑步。”最近,效仿《爸爸去哪儿》改编的神曲《学霸去哪儿》在网上爆红。网友总结:“学霸不是考满分的人,也不是成天只顾闷头学习的书呆子,而是真正为梦想而坚持的人。” 这一说法用来形容近日被网友膜拜为“门萨女神”的复旦大四女生张安琪显得十分贴切。无论是高中班主任还是大学导师,都对《新民周刊》表示:张安琪是一位天资聪颖又非常勤奋的孩子。面对自己的突然爆红,这位刚过完21岁生日的青岛姑娘有些不知所措,刻意远离媒体的聚光灯。她再三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学生:“我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醴陵二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统因素 C.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小华夏民族形成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早在周代,“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据此可知 A.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 B.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男权在社会中居于主导 D.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崩溃 3.表1 一摘选自柏杨《中国人史纲》表1为东汉时期重要羌战节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羌战直接导致东汉政权的灭亡 B.任尚攻羌,建立了东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理 C.羌战反映了东汉内部矛盾激烈 D.因为羌战,东汉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控制 4.右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突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 A.酿酒源于东汉的史实 B.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 C.自给白足的家庭副业 D.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

5.宋明时期民向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普及 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6、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常持批评态度。但是,对于《明史》,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据此可知 A.《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 B.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 D.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 7.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D.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8.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9、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业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 C. 国内政局的变动 D. 国际茶市的扩大10.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11、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论释儒家经典,将儒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考卷规范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考 卷规范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规范 (试行) 一、命题 1、各院系所有课程考试的命题,都要求必须同时提供其覆盖面、难易度、题目量、水平相当的A和B两套试卷和标准答案,两套试卷中内容相同的题目不得超过5%,三年之内同一门课程的试卷内容重复率不得超过10%(从2005春季学期开始执行)。命题教师须于考试前一周,把出好的试卷交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定后,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任选一套为期末考试用卷,另一套由院系封存留作补考用。 2、为规范全校期末考试试卷的制作格式和归档管理的严肃性,现教务处拟定试卷的统一抬头(见附件3),请各院系遵照制作。为便于统一要求,各院系原则上不要自行设计试卷抬头,该试卷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 试卷一定要电脑打印,经校对无错误后,印刷、装订、封存。试卷使用后,对多余的空白试卷必须及时销毁,不准向外发放。 3、各院系用于期末考试的A、B试卷和批阅过的试卷都必须妥善保存,试卷将作为上级部门对学校、院系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重要资料。 4、公共政治课、公共外语课、高等数学、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课程实行统一命题。注意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 二、阅卷、成绩评定、成绩登录以及试卷分析要求 1、一门课程的成绩评定应该呈正态分布。其中,优秀率(A和A-)不超过30%,如果优秀率需超过30%,任课教师必须写出本课程详尽的学习状态分析报告,交教学院长(系主任)审批,优秀率上限最高不得超过40%,学习状态的分析报告必须作为教学资料至少保存三年。任课教师应该按照评分标准,公正、公平、科学地评阅试卷,所评定的成绩应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情况。 2、凡是未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任课教师必须在“成绩登分表”上注明“缺考”、“缓考”。 试卷必须用红笔批阅。每一题都须有批阅记录,每一题的扣分记录在试题的右侧;得分记录在试题的左侧,最后将各题得分记入试卷首页的“得分栏目”内,并计算总分。考核方式如是论文形式,教师需对论文认真批阅,提出批阅意见,并附评分依据。

2020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3(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3(1)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 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2.“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与“士”字原初含义一致的是 A.进士 B.“士、农、工、商” C.士大夫 D.“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4.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5.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6.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 B.维持家族血缘伦理 C.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 7.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8.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考卷规范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 考卷规范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规范 (试行) 一、命题 1、各院系所有课程考试的命题,都要求必须同时提供其覆盖面、难易度、题目量、水平相当的A和B两套试卷和标准答案,两套试卷中内容相同的题目不得超过5%,三年之内同一门课程的试卷内容重复率不得超过10%(从2005春季学期开始执行)。命题教师须于考试前一周,把出好的试卷交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定后,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任选一套为期末考试用卷,另一套由院系封存留作补考用。 2、为规范全校期末考试试卷的制作格式和归档管理的严肃性,现教务处拟定试卷的统一抬头(见附件3),请各院系遵照制作。为便于统一要求,各院系原则上不要自行设计试卷抬头,该试卷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 试卷一定要电脑打印,经校对无错误后,印刷、装订、封存。试卷使用后,对多余的空白试卷必须及时销毁,不准向外发放。 3、各院系用于期末考试的A、B试卷和批阅过的试卷都必须妥善保存,试卷将作为上级部门对学校、院系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重要资料。 4、公共政治课、公共外语课、高等数学、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课程实行统一命题。注意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 二、阅卷、成绩评定、成绩登录以及试卷分析要求 1、一门课程的成绩评定应该呈正态分布。其中,优秀率(A和A-)不超过30%,如果优秀率需超过30%,任课教师必须写出本课程详尽的学习状态分析报告,交教学院长(系主任)审批,优秀率上限最高不得超过40%,学习状态的分析报告必须作为教学资料至少保存三年。任课教师应该按照评分标准,公正、公平、科学地评阅试卷,所评定的成绩应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情况。 2、凡是未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任课教师必须在“成绩登分表”上注明“缺考”、“缓考”。 试卷必须用红笔批阅。每一题都须有批阅记录,每一题的扣分记录在试题的右侧;得分记录在试题的左侧,最后将各题得分记入试卷首页的“得分栏目”内,并计算总分。考核方式如是论文形式,教师需对论文认真批阅,提出批阅意见,并附评分依据。 如果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只占本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务必在“成绩登分表”上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