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

合集下载

枕大神经卡压第2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枕大神经卡压第2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枕大神经卡压第2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枕大神经卡压/第2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介绍十分常见。

既往有相当多的顽固性头痛病人,被诊断为脑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性头痛、脑外伤后遗症头痛等。

其中大部分病人都是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所致的头痛,方法简单、无痛苦、疗效确切。

许多头痛多年,多方治疗无效,饱受煎熬的病人,一次治疗便痊愈,且未见复发,使病人喜出望外,故向同道推荐。

十分常见。

既往有相当多的顽固性头痛病人,被诊断为脑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性头痛、脑外伤后遗症头痛等。

其中大部分病人都是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所致的头痛,方法简单、无痛苦、疗效确切。

许多头痛多年,多方治疗无效,饱受煎熬的病人,一次治疗便痊愈,且未见复发,使病人喜出望外,故向同道推荐。

相关解剖1、第2颈神经后支(图3-02-03)第2颈神经后支为所有颈神经后支中最粗大者,甚至较其他颈神经前支还粗大。

第2颈神经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板之间,在头下斜肌的下方穿出,首先发一细支至头下斜肌,并与第一颈神经后支相交通。

然后,分出较大的内侧支与较小的外侧支。

第2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为枕大神经。

第二颈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头长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并与第3枕神经相应的分支有吻合。

2、枕大神经出椎间管后,先斜向后下,在头下斜肌深面绕过头下斜肌下方走行至该肌浅面上行,经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之间再向上内行,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的内侧,穿过头半棘肌与头夹肌,再穿过斜方肌及颈固有筋膜,达上项线下侧,分为数支感觉性终末支。

枕大神经在离开椎间管外口之后,它们的绝大部分经路是在柔软的结缔组织中,并主要在肌肉之间。

在穿过斜方肌筋膜以上时,与从前方颞部走来的枕动脉及其分支伴行,分布于上项线以上至颅顶的皮肤。

有时发一支至耳廓后面上部皮肤。

当枕大神经绕过头下斜肌时,此支与第1及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有吻合。

因此,在头半棘肌止点的内下方形成颈后神经丛(襻),其感觉范围向前延伸至前额、眶上部。

脊神经

脊神经
腋神经
肌皮神经
musculocutaneous nerve
行程:外侧束发出 穿喙肱肌 肌支:上臂三条屈肌 皮支:前臂外侧皮神经
前 臂 外 侧 皮 神 经
肌 皮 神 经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少华制作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少华制作
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行程:由内、外侧束两个根形成
髂腹下神经 iliohypogastric nerve 行程:腹内斜肌腹横肌间
腹股沟管浅环上方浅出 肌支:腹壁肌 皮支:臀外侧部 髂 腹 腹股沟区 髂 下 腹 下腹部 神
股 经 沟 神 经
髂腹股沟神经
ilioinguinal nerve 行程:髂腹下神经下方 腹股沟管浅环浅出 肌支:腹壁肌 皮支:腹股沟区 阴囊或大阴唇

大腿前的皮肤 大腿内侧皮肤
后群肌
大腿后皮肤
小腿后足
小腿 后群肌、足底肌
前群肌、足背肌
外侧群肌
胫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底皮肤
小腿外侧 足背 趾背
1、2趾相对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少华制作
再 见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解剖学教研室李少华制作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少华制作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少华制作
桡神经
radial nerve
行程:后束发出 桡神经沟 肱桡肌肱肌间 浅支至手背 深支穿旋后肌
肌支:上臂前臂伸肌 旋后肌 肱桡肌
皮支:上臂前臂背面 手背桡侧 桡侧2个半指 近节指背面
nerve
行程: 沿前锯肌表面下降 支配 : 前锯肌 损伤: 翼状肩
胸背神经
thoracodorsal nerve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

刘秀华;张军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慢性下腰痛是目前疼痛门诊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

而椎间小关节源性腰痛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

椎旁小关节内注射激素和局麻药物在缓解疼痛方面往往有效,但有较高假阳性率,且维持时间短,易复发,需多次注射治疗。

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射频热凝技术使相应腰脊神经后支产生不可逆性破坏,
从而达到根治此类腰痛的目的。

【总页数】2页(P1928-1929)
【作者】刘秀华;张军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襄阳441000;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
阳医院襄阳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射频热凝对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椎峡部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3.小针刀松解复合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椎
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4.独活寄生汤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对疼痛及腰椎功能影响分析5.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慢性下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神经

脊神经

(三)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出椎间孔间孔立即分为 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前支较粗大分布颈、胸、腹部以及四肢的 肌肉和皮肤,除胸神经呈明显的节段 性外,其余前支均先编织成丛,包括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脊神经丛
颈丛 cervical plexus (C1~4前支) 臂丛 brachial plexus (C5~8,T1前支) 胸神经 thoracic nerves(T1~12前支) 腰丛 lumbar plexus 骶丛 sacral plexus (T12,L1~3,L4前支) (L4、5,S1~5,Co前支)
脊神经 The spinal nerve
王唯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一)脊神经的构成
颈神经(C)8对 胸神经(T)12对 腰神经(L)5对 骶神经(S)5对 尾神经(Co)1对

(二)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传入)纤维:将躯干、四肢的浅感觉(痛、温)冲动和 肌肉、肌腱、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人 中枢。 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将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感觉冲动传入 中枢。 躯体运动(传出)纤维:将中枢发放的冲动传给头、躯干和四肢 骨骼肌。 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将中枢发放的冲动传给内脏、心血管、 腺体和立毛肌。
腰丛(lumbar plexus)
由T12,L1~3,L4前支组成, 位于腰大肌后方,腰椎横突前面,腰 方肌内侧缘。 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 发出髂腹下N 、 髂腹股沟N 、 股外侧 皮N、股N 、 闭孔N 、 生殖股N分布于 腹股沟区及大腿的前内侧部。
骶丛( sacral plexus )
胫N tibial nerve: 与胫后动脉伴行,在小腿三头
肌的深方下行,绕内踝的后方至足底。肌支支配小腿后群 肌和足底肌,皮支分布到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胫神经损伤表现“勾状足”。

脊神经

脊神经
组成:C5-C8、T1的前支 分支:锁骨上部的分支:
胸长神经 肩胛背神经 肩、外侧神经 肩胛下神经 胸背神经
臂丛锁骨下部分支(二):
肌皮神经(C5-C7) 正中神经( C6-T1 ) 尺神经( C8- T1 ) 桡神经( C5-T1 ) 腋神经( C5- C6 )
胸神经前支:
共12对:1-11对胸神经前支:肋间神经 第12对胸神经前支:肋下神经 分布呈节段性: T2平胸骨角 T4平乳头 T8平肋弓 T10平脐 T12脐至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
腰丛lumbar plexus 组成:L1-L3腰神经的前支,L4腰神经前
支的一部分
分支: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 闭孔神经
骶丛 sacral plexus:
组成:L4前支的余部、L5前支(腰骶干)、
S1-5、CO前支
分支: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2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膜支 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后支 前支: 胸神经----节段性分布 其余各部脊神经交织成丛: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颈丛cervical plexus:
组成:C1-C4颈神经的前支 分支: 皮支: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膈神经
臂丛 brachial plexus:
脊神经
一、概述
1 、 脊神经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 构成: 前根:运动性 后根:感觉性 分部:脊神经 共 31对,分5部分: 8对颈神经 (C8) 12 对胸神经 (T12) 5对腰神经 (L5) 5对骶神经 (S5) 1对尾神经 (CO1)
纤维成分(4种):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围术期护理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围术期护理

支持治疗 ; 尿量 <1 m/ 7 lh时 , 血容量 充足 的基 础上 给予 在 大剂 量袢利尿剂速 尿 10~ 0 m 0 2 0 g静 脉推 注 ,h内如果 尿 2
使用连续性 肾替代 疗法 ( R T 治疗 , C R) 取得 了较好 效果 。
量无 增多 , 则判 定为 急性 肾功 能衰竭 , 始行 C R 开 R T治疗 。 采用 经皮作 中心静脉穿 刺置人 单针双 腔导管 , 立体外 循 建 环 ,2例股静脉 置管 , 3 8例颈 内静 脉置管 。应用 法国 Pi a rm s 公司生产 的 P s a系统及其 配套 滤器管 路 , 用 C R i fm 采 R T中
人卫 生 , 特别是腰背 部皮肤保持清洁 、 无破损 。指 导患者 床
上练习俯卧位至少 1 , h 以保 证 手 术 顺 利 进 行 。
3 2 术 中护理 .
() 1 介入 室要 求 : 入室 每 日空气 消毒 , 介
20 B射频控温热 凝器 , 00 首先 连接 好射 频装 置 。患者 取俯 卧位 , 腹下垫 薄枕 , 依患 者主诉 疼痛部位 向上 2 3个 脊椎节 、 段, 于小关节外 缘寻找邵 氏压痛点 , 采用双侧椎 弓根测量定
通过早期直腿抬高运 动可使 神 经根牵 拉 、 弛 、 松 上下移 动 , 促 进神经根本身 的血液循环 , 减轻炎症 反应 , 同时 避免组织 修复过程的粘连 , 术后第 4天可行腰背活动 锻炼 , 有利 于患
例 、 2例 , 差 总有效率 9 . % 。 33
者术后脊柱 的稳定 , 防止 脊柱不 稳定 及肌 肉 的疲 劳 而产 生 腰腿痛 。术后 3个 月 以休息 为 主 , 配 戴腰 围保 护 腰部 4 应
1 5. 8

银质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研究

银质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研究

银质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研究
甘恒益;薛会莲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2006(27)1
【摘要】目的研究银质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与局部阻滞法相比较.方法本研究共统计病例10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银质针治疗,20天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50例)采用局部阻滞法治疗,12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两组病例都统计一疗程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率42%,有效率78%.结论采用银质针治疗腰神经后支综合征疗效优于采用局部阻滞法,且治疗方法简便、安全.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甘恒益;薛会莲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中医院,四川,成都,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中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1
【相关文献】
1.针刀结合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75例 [J], 冉传生
2.针刀联合复方当归针局部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疗效观察 [J], 郭定聪;何生;朱圣兵
3.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研究 [J], 张广建;王宗宝;李仁淑;闫清华
4.经X-光片定位银质针加热疗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痛 [J], 袁隽明;林传尧;安万丰
5.温热型银质针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肾虚型、寒湿型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及腰功能量化评分的影响 [J], 陈礼彬;李世刚;宋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神经解剖

脊神经解剖

骶丛sacral plexus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最粗大的神经 走行: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 在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下行 至股后面 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至腘窝 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骶丛sacral plexus
胫神经tibial nerve: 伴胫后动脉下行,在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 足底内、外侧神经。 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 沿腘窝外侧壁至腓骨头后方,绕腓骨颈, 分为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和 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
骶丛sacral plexus
坐骨神经支配: 肌支: 坐骨神经本干:支配股二头肌、半 腱肌和半膜肌 胫神经:支配小腿后群肌 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短肌 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足背肌
骶丛sacral plexus
皮支: 腓浅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及第25趾 背的皮肤 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和第1、2趾间隙的 皮肤
正中神经median nerve(C6~T1): 起自:内侧束和外侧束 走行: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 穿旋前圆肌,行于指浅、深屈肌 间经腕管至手掌
臂丛 brachial plexus
正中神经支配: 肌支:支配前臂掌面的肌(肱桡肌、尺 侧屈腕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 鱼际肌(拇收肌除外)、和 第1、2 蚓状肌 皮支:分布于掌心、鱼际、桡侧3个半指 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 皮肤
骶丛sacral plexus
组成:第4腰神经前支的余部和第5腰神经 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全部骶神经和尾神 经的前支组成 位置:位于盆腔内壁,梨状肌的前面 分支: 臀上神经:伴臀上血管经梨状肌上孔出 骨盆,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受机械牵拉压迫刺激,引起神经远端分布区疼痛,肌肉痉挛,临床以腰痛或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称脊神经后支(下称后支)综合征(spinal dorsal ramus syndrome).
[诊断]
一、临床症状特征:
1.以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
2.可因搬放物体,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
3.疼痛部位多为腰骶部,骶髂关节,臀部,椎旁、髂嵴等处,并局部压痛,
偶有股外侧和股后痛;
4.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缓慢,慢
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或直不起来,行
走不受影响;
二、检查特征:
1.体见病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2.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髋膝关节弯屈,用足尖着地,足不能
踏平,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
感觉、肌力、反射改变等神经体征;
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弯腰可加重疼痛;
三、腰痛定位方法:
1.是在主诉疼痛部位上方,后支分支处,先找到患侧棘突旁压痛点,然后检查该平面横突和小关节,如压痛向主诉疼痛部位放散即可确定为
疼痛原发部位。

2.痛点局麻与后支阻滞实验,用1%甲紫在原发部位相应皮肤上画出标记,皮肤消毒后内注射2%利多因卡0.1-0.2ml,改用心内针垂直穿刺
至横突上缘(在C型臂膀X线透视下进行更为准确),如主诉疼痛在中
线附近,穿刺至横突根部,如疼痛在小关节连线以外,穿刺稍偏外2
-3mm,针尖触及内或外侧支时,会出现麻木,疼痛向主诉痛区放散,注射利多卡因2ml,腰痛即刻消失,活动恢复正常。

而在主诉痛点注射,多数疼痛和肌肉痉挛不能完全缓解,活动也不能恢复正常,即使当时改善,半小时后多数疼痛再发。

四、X线检查:
1.脊椎旋转移位:正常人两侧椎弓根、小关节和横突对称,正位片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重叠,小关节间隙等宽、横突等长,侧位片两侧
椎弓根相互重叠,只见一椎体后缘。

脊椎旋转移位后,椎弓根关节
突连同椎体旋转,一侧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不再重叠,部分椎体边
露出,小关节间隙也不对称,一侧变窄或消失,下关节突关节面朝
向对侧,关节面外露,横突旋转后一侧变短,侧位片旋转椎体由单
一后缘变为双边重影,两侧椎弓根上下缘不再重叠,露出对侧下缘,
有重影。

2.陈旧脊椎压缩骨折:椎体楔形变,多发生在胸12-腰2,局部后凸可能是造成后支在横突上受压引起腰痛的原因。

3.肥大性脊柱炎:中老年腰椎X线照片多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退变,几个脊椎或一个脊椎几处增生并非致痛原因,增生和腰痛定位一致
进才有临床意义,常规X线片对排除峡部裂、脊柱结核、肿瘤、强
直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老年性骨质疏松等同样有重要参考意义。

[治疗原则]
一.脊神经后支阻滞先在腰痛定位点做皮丘(2%利多卡因0.1-0.2ml皮内
注射),在C臂X线透视下换9号心内注射针,穿刺至横突上缘或横突根部,无C臂设备可按后支体表投影,穿刺点在定位平面相当上位棘突下缘外2cm处,垂直刺入3-4cm至横突上缘,病人有触电感或麻痛传至主诉痛区,注射局麻药3-4ml(2%利多卡因),可使疼痛立即解除,腰部活动恢复正常。

急性腰痛多一次治愈,部分慢性腰痛病人药物作用过后仍痛时,可作冷冻治疗或射频电凝治疗。

二.经皮穿刺冷冻脊神经后支为达到长期止痛目的,冷冻较为理想,定位
准确通常只冷冻一处。

本法操作安全,止痛完善,无副作用。

1.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的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前准备:患者取俯卧位, 根据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确定损伤脊神经后支的部位,皮肤表面放置金属标志物,然后用X光确定损伤的平面位置,在损伤平面用1%的甲紫标记;
治疗过程:常规消毒皮肤, 铺巾。

用2%的利多卡因作穿刺点的局部麻醉。

将射频套针沿甲紫标志处垂直刺入横突上缘(距横突根部2--4mm)。

遇骨质即为横突基底部。

针稍向头端斜,有落空感,证明针在横突的上缘,针稍向内斜,遇骨质即为上关节突外侧缘。

稍提插穿刺针,当出现麻木, 疼痛放散与主诉疼痛的部位一致时,证明针头已触到脊神经后支,即为治疗所需的作用点。

为确定穿刺的准确,可在X光透视下进行。

穿刺完成后, 将穿刺针套管的针芯抽出, 温控的射频针插入绝缘的穿刺针,附近的皮肤置一辅助电极, 用导线连接射频发生器,打开射频止痛仪的开关,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治疗参数:用进口或国产射频止痛仪治疗均可。

如用国产DSR92射频止痛仪,选择的治疗参数为:射频频率500KHz, 功率输出10W。

射频针的非绝缘部分长3--6mm。

温度预置80℃, 作用时间预置于30秒;副作用及并发症:早期可有刺到血管,血液从穿刺针中溢出,改变穿刺针的位置即可。

后期可有腰背部的麻木或广泛性疼痛,症状可持续数周,治疗前应该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告诉患者。

腰椎小关节痛的射频损伤治疗
1.体位:患者取俯卧位。

2.定位方法:可用C臂X光机帮助定位。

每一小关节都有两个主要目标点,
需要在X光透视下确认,分别是患处关节上方和下方之横突与椎板的连接处。

皮肤进针点可以标明以便定位。

3.操作程序:
1)皮肤进入点以1%的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2)把射频套针刺入治疗的目标区。

可以在X光透视下确定套针的正确位
置,这时C臂应摆在患侧垂直线外偏45%的佘位,在这个角度可以
看见针尖在经典“苏格兰狗眼“的位置。

3)抽出套针的针芯,再插入温控的射频电极。

4)射频温度预置在80℃,作用时间30秒为一周期,每一部位每次可进行
2~3个周期的治疗。

三.旋转复位(冯天友法)方法简单,不需特殊条件,病人侧卧,健侧在
上,术者在背后一手固定骨盆,一手向后搬肩,使躯干旋后。

与坐位手法有别,不用拇指抵住棘突,手法较轻柔,旋转外力容易控制,手法后病人无疼痛反应,不会引起椎间盘突出并发症,注意旋转方向切勿相反,一般只作一次,不主张反复多次手法旋转,以免造成关节囊韧带松弛,腰痛反复发作。

四.对症治疗
1.药物:急性疼痛剧烈等可见镇痛剂辅助治疗以减轻病人病痛;
2.卧床休息:目的在放松肌肉,起床翻身困难的病人,卧床能减轻疼
痛,但久卧使腰背肌萎缩,一般卧床3d疼痛减轻,可坚持早下地活
动,以缩短康复期。

3.牵引:胸廓用胸带固定作骨盆牵引,牵开椎间隙及附件,有利于恢
复骨关节解剖关系;
4.按摩、推拿:手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骨关节关系。

5.体育疗法:急性期过后早期活动,包括走路,锻炼背肌,骑车等有
助于缩短康复时间。

(黄国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