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一种危害严重
概述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

概述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一、前言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对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都意义重大。
水土流失是目前影响水利工程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刻不容缓。
本文笔者将对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做一次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是影响水利工程效力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有必要对水土流失进行充分的认识,认清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笔者将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概括为以下几点:1.容易引发涝灾在枯水季节,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及其容易引发涝灾。
深入分析的话,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水土流失将会导致河道、湖泊、水库、水凼、水塘、梯田等产生淤积的现象,尤其是在汛期,水量更加严重,枯季水更少,使得可蓄水量迅速减少,于是引发涝灾;其二,水土流失能够导致土壤的蓄水量减少。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有研究表明,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是土壤总体积的三到五成,这样大的空间是蓄水的关键位置,然而,由于土壤的流失,这些蓄水的空间也就不复存在了。
从水文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将导致出一种极端的现象,就是洪水季节的水会更多,而枯水季节的水将会更少。
2.加剧洪水的泛滥水土流失能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水土流失将导致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却导致洪水季节的水量增加。
一旦有暴雨来临,由于地面的坡度很大,同时土壤表层的涵水能力差,必将导致土壤入渗的速度远远不能赶上降雨的强度,再加上植被数量与密度的不足,坡面很难实现截流作用,来不及深入土壤的大量雨水就会形成洪水。
洪水的危害众所周知,下游的居民将深受其害。
3.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土流失将造成河库淤塞,大大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0年第11期丛俊良1我国水土流失概况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分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五个二级类型区,即: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和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包括北方冻融土侵蚀区和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
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区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量3700吨平方公里·年,最严重的地区高达5-6万吨平方公里年,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三门峡以下的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淤高10厘米。
目前,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10米,最高达12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悬河。
每年虽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加高河堤,但河堤越加越险,后患无穷。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130-1750吨,平方公里·年。
东北三省和内蒙部分旗盟的水土流失达18.5万平方公里。
其中黑土区虽属缓坡,但多为长坡,雨量集中,雨强大,土壤也容易流失,土壤侵蚀模数每年达6000—10000吨平方公里。
内蒙、新疆与东北西部的风蚀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沙漠与戈壁东西绵延近万里,气候干旱。
因风沙危害,土壤沙化、碱化,危及西北、东北及华北各省。
2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
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郑红玲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而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更是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相应的代价就是环境的破坏,经济发展越快,水土流失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随着近些年来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探讨早就成为目前人类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围绕着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预防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分析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目前,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定義有多种解释。
比较公认的综合解释是:地表土壤与母质由于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之下,发生异常移动现象;进而导致各种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的损失。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一种特殊的水力侵蚀现象,我国对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背景之下,主要通过组织农民平田修地、兴修水利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水土治理的承包责任制度。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政策;并启动实施了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容易加大洪灾发生的可能性水土流失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所导致的。
有些坡度较大的地区如果没有植被的保护作用,自身的截流能力是比较低的。
最终导致水入土速度远远小于降雨速度,进而引发洪灾。
(二)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事故由于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的异常移动现象,进而影响到了整体地质结构。
当遇到暴雨、大风等异常气候之时,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毁灭性灾害。
这些灾害会破坏住房,田地以及其他公共设施。
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容易加剧水体污染的程度由于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发生次数进而会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灾害,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需要依据一些设定依据和准则来进行评估和衡量。
本文将就水土流失的危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水土流失的定义和意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和水在自然地理条件下被水流、风力等外界因素剥蚀和冲刷的过程,导致土壤的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包括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确认设定依据要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设定依据和评估指标。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用的设定依据:1. 保土保水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如《土壤保护法》、《水土保持条例》等,可以作为水土流失危害确认的依据。
2. 农田水土保持工程规范:对于农田建设和管理,各级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可作为评估水土流失危害的参考依据。
3. 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通过建立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可以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确定水土流失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对于可能受到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直观地评估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评估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
以下是一些水土流失危害评估的方法和指标:1. 土壤侵蚀量评估:通过测算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速度,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和规模。
2. 生物多样性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通过对植被和生物种类的调查和统计,可以评估水土流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水资源利用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通过评估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水资源供需情况,可以了解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壤表面的土壤颗粒、有机质和养分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带走的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田生产力,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许多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田减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层被侵蚀,表层土壤被剥夺,一旦发生,会造成农田肥沃层的丧失。
这使得农田在水分集中和维持作物生长的能力上受限,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的减少。
此外,土壤流失还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得土地变得不再适合农耕。
农田减产会给农民的生计带来困难,并可能导致农村贫困的增加。
2. 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所带走的土壤颗粒和有机质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物。
当这些物质进入水体时,会造成水质污染。
养分过多的水体会导致水华的滋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药残留物可以残留在水体中很长时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破坏生态链和渔业资源。
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的饮用水安全,也会妨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河道淤积和水灾增加水土流失所带走的大量土壤颗粒会沉积在河道底部,逐渐形成淤积层。
河道淤积会导致河道断流、非常规洪水和水灾问题的加剧。
淤积物的堆积会导致河道变浅,降低河道输送水量的能力。
同时,淤积物也会引起河道的弯曲,增加了河水的摩擦阻力,使得河流更容易泛滥。
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导致水灾的频发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会摧毁土壤中的生物栖息地,破坏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们参与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循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
水土流失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微生物数量的减少将降低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地恢复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变得差强人意。
另外,水土流失还会破坏土壤中的植被,减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土流失

•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 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①植被的破坏 •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 ③开矿
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 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 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 •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 (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 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 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 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 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 走6一15t氮,10-15t磷、200-300t钾。 • 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 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 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 重力侵蚀Gravity erosion:是指地表土石物质受到地震、 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海浪、风、冻融、冰川,人工 采掘和爆破等任何一种应力作用时,在自重力为主的作用 下,失去平衡而产生破坏、迁移和堆积的一种侵蚀过程。 常见于山地、丘陵,河谷和沟谷的坡地上。 • 发生的条件:①土石松散或滑动易破坏;②土石临空坡度 陡,表面土石外张力;③地面缺乏植物覆盖,又无人工保 护措施。 • 影响:重力侵蚀破坏耕地、掩埋庄稼;摧毁城镇、村庄和 厂矿;破坏交通道路、通讯设施和渠道;堵塞河流,并为 河流和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间接地造成河流治理困难。
03
教育公众认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

教育公众认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第一章: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危害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因水流、风力作用、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壤表面层的脱落和流失现象。
它不仅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深远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 危害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会使土壤肥力减弱,植物根系失去营养物质,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减产和品质下降。
2. 危害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会导致水源污染,尤其是在农业、畜牧业等行业中,额外的化肥、农药等元素,使水污染的风险增加。
同时,由于土壤流失,地表裸露,土壤呈现坚硬的质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弱,野生动物种群减少,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
3. 危害社会经济发展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资源减少,农作物减产,使农民收入下降;牧民失去草场,牲畜无法足够的粮食,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结构和气候因素地质结构和气候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土地的坡度和角度直接影响了水的流动和土地的透气性,降水状况,梯度和斜度相互作用使水土流失形成。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人类破坏性地开采水资源,砍伐森林,种植水泥看似完美的道路,详细规划建设,使得水土流失的现象越发严重。
3. 覆盖不适宜正常土地覆盖在地表保护草,植物等能保护土地免受风吹日晒和水流冲刷,阻止了水质污染的发生,保护环境,但如果选择了不适宜的土地覆盖,反而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松散的沙土,荒草等等。
第三章:教育公众认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目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 引导投资者选择换手率低的行业和企业政府的引导和正面的例子、局部意识的培养与践行也是主要的力量,引导投资者选择换手率低的行业和企业,如: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青年员工发展、社会工程师,通过鼓励和扶持这些企业,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因,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塌、 滑塌 、 流等) 泻 。在制止沟蚀 的同时 , 应利 ( 下转第 2 0页) 1
20 1
需 要 合 理 、 确 、 学 、 范地 使 用 农 药 和 技 术 。 正 科 规
湖 南 农 机
2 1 年 9月 01
失 范 围 内 。综 合 防 治 主 要 是 生 物 防 治 、 学 与 物 理 防 治 、 业 化 农 防 治 , 几 种 防 治 方 法 联合 使用 , 会 达 到 综 合 预 防 和 防 治 的 这 就
握 一些 基本 的用 药 和技 术 常识 。 了 培 训农 民 之 外 , 府 还 要 除 政
() 学 、 替 轮换 使 用 农 药 。人 们 一 般 认 为 药 量 越 多 , 4科 交 杀
虫效 果 越好 。 实 这样 的想 法 是 不 正 确 的 , 药 过 多 不 但 成 本 其 用
增 加 , 残 留更 多 , 且 其 效 果 不 佳 , 产 生副 作 用 。 期 使 用 药 而 且 长
引 进农 药 新 品种 , 广 无 公 害 蔬 菜 生 产 新技 术 , 善 蔬 菜 标 准 推 完
化技术规程 , 同时 也 要 引 进 优 质 的 蔬 菜 品 种 。
同 种农 药 , 会 使 害 虫 产 生 抗体 , 药 效 下 降 。为 了防 止 病 虫 就 使 对 药 物 产 生 抗 体 , 高 药 效 , 要 科 学 交 替 使 用 农 药 , 严 格 提 就 即 按照农药使用准则 , 同种 农 药 不 能 长 期 用 于 一 种 蔬 菜 。 选 用 在
2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就 是 在 已 经 造成 水 土 流失 的 区域 ,采 取 植 物 措 施 和 工 程 措 施 , 以合 理 配 置 , 害设 防 , 行综 合 治 理 , 加 因 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是一种危害严重、分布范围广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每年流失到江河的泥沙量达50多亿t,由此引发了河流淤积,河床抬高,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严重危及到了我国的水利建设和防洪能力。
水土流失,也造成土壤退化,粮食减产。
方法: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明确,特别是利用水土流失方程,将影响因素与水土流失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A = R. K. LS. C. P
其中, A为土壤侵蚀量,
R为降水侵蚀力
K 为土壤质地因子
LS为坡度坡向因子
C为地表覆盖因子
P为农业措施(耕作)因子。
由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可以看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5个。
这些因素同样影响着一个区域的水土流失。
在考虑人类活动的情况下,各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方式是不同的。
降水侵蚀力( R )、土壤质地因子( K )和坡度坡向因子( LS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大,纯粹是自然力所控制的,反映了自然的作用过程。
有人也将由R、K 和LS决定的水土流失称为潜在水土流失量。
地表覆盖因子(C)主要是由植被决定的。
在目前情况下,植被的分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
同作用的产物。
一个地区的原生植被和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
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是自然因素所决定的生态系统对人为影响的反映敏感程度,因此水土流失敏感性研究时, C 应该主要是考虑自然植被和潜在植被。
农业措施因子(P)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因子。
由于降水、土壤、地形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水土流失敏感地
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以及东南丘陵山地等地。
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敏感地区所占的范围较小。
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及严重的地区
一:东北黑土区
东北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供应地。
可是中国东北黑土区在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也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
这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中国肥沃的关东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现在,东北典型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约占典型黑土区总面积的26.3%。
二: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是指长江上游和我国境内的西南诸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伊洛瓦底江)。
近年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
43.83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上游流域总面积的43.6%。
长江上游9个省区市中,四川省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重庆次之,其后依次为青海、云南、贵州、甘肃、西藏、湖北、陕西。
西南诸河区域涉及云南、西藏、青海三省区,水土流失面积88.58万平方公里,约占西南诸河区总面积的61.88%。
其中,西藏片区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占西南诸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0.87%。
三:西北风沙区
西北风沙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地区。
这里,风沙大,最大瞬间风速达32米/秒,每年要刮240次的“起沙风”,春天46天就能把沙土掀(蚀)起5.6~11.5厘米。
风蚀、沙压情况严重,常常毁害庄稼,需要重新补种。
干旱少雨,蒸发量比降水量大2~3倍,春季多5~6倍,春旱、秋吊很频繁。
成土过程微弱,土质瘠薄,沙土中“粘粒”含量多在5%左右,氮素奇缺。
该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仅次于阿拉善—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第三大沙尘暴多发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并存,分布广泛,流失量大,危害严重。
四:南方红壤区
该区是中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5.1%,集中分布于赣南山地丘陵区、湘西山区、湘赣丘陵区、闽粤东部沿海山地丘陵区。
目前,该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但人为侵蚀有加剧的趋势。
五:北方土石山区
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四大流域的干流或支流的发源地。
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
由于土层薄,裸岩多,坡度陡,暴
雨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流速快,冲刷力和挟运力强,经常形成突发性“山洪”。
其中,海河流域总面积31.82万平方公里,山地和高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占60%;淮河流域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3。
经考察,海河流域区域土壤侵蚀面积在近20年呈现减少趋势,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
淮河流域区域土壤侵蚀总面积在近20年的时段内减少2.7万平方公里
六:西南岩溶石漠化区
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其中,珠江流域34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万平方公里,国际河流3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自治区)。
该区水土流失比例大于30%的县有110个,其中大于50%的县35个。
该区表面上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实际上很多地区已无土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