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

1 引言

1974年,Baddeley和Hitch提出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概念,用工作记忆模型代替了原来单一系统的短时存储的概念。工作记忆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是中枢执行系统(the Central Executive System),这是一个由注意控制的系统,它与集中注意、计划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这个系统由两个服务系统协同工作。第二个是视空间初步加工系统(Visuo-Spatial Sketch Pad),它能保持和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映象。另一个为语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它存储和复述以言语为基础的信息,对于新知识的获得比如母语和新语言词汇的学习是必需的。有许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了三个系统的存在。

总的来说,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认知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也就是说,工作记忆可以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同时,这个系统的心理能源是有限的。

Daneman和Carpenter根据Baddeley和Hitch提出的工作记忆理论模型于1980年创造出一种测量工作记忆容量的方法。他们要求被试阅读一系列句子,随后回忆每个句子最后一个单词,工作记忆阅读广度用被试能够正确阅读并记住尾词的句子的个数来测量。与单纯的数字记忆广度、单词记

忆广度测验不同,工作记忆测试要求被试能够正确理解句子并且记住单词,在工作记忆中,被试需要同时完成理解与记忆两种工作,这符合工作记忆的理论概念。Daneman等人的实验证实了工作记忆容量与许多理解测验有高相关,即工作记忆在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短时记忆广度与理解测验则没有相关。

在Daneman等运用了这种方法后,有许多研究者利用该方法对工作记忆进行了研究,比如Turner和Engle(1989)的操作-单字广度测验。他们给被试呈现如下的算式与单字:(4×2)-1=1? SNOW

(3×1)+4=7? TABLE

要求被试口算这些式子并验证结果,然后读单字,最后让被试回忆所有的单字。算式-单字串是逐步增加的,能回忆出的单字数代表记忆广度,而且这种测验结果与阅读理解测验也存在相关。这种方法测量的即是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

本实验目的在于学习Daneman和Carpenter测量工作记忆广度的方法并测量实际测量并分析本实验中被试的工作

记忆广度。

2 方法

2.1 被试

57名(5男人,52女人)在校本科生,年龄19-22

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 仪器

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

2.3材料

2.4 程序

打开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选择“工作记忆广度”实验,要求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明白实验要求,完成五组的预实验后,正式开始实验。

实验中,屏幕上依次呈现句子,一次一句。被试要大声朗读句子,句子呈现4秒。句子呈现完毕后,出现一红色惊叹号,被试要迅速判断刚才阅读的句子是否通顺并作出反应。如果通顺,按“红”键;不通顺,按“绿”键。同时还要在空白框中输入最后一个词。如,呈现句子:

我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这参加他次比赛。按键判断(这题应按绿键)并记住“比赛”

在测试中,在每个广度水平上,总共要做5套相似的测试,每套中包含的句子数就是广度。如,在广度为3的水平上,每套中包含如上的3个句子,依次呈现。

实验水平从2到7,被试从水平2开始做。在水平2中,每一套测试包含两个句子,对每个句子分别判断是否通顺,并记忆每个句子中最后呈现的词;每套的两个句子呈现完后

在相应的框格中输入记忆的两个词。这样总共要做5套,全部5套做完后,将写在纸上的词语按顺序输入计算机。?????

3 结果

4 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做如下讨论:

此外,由于本实验是教学实验,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不够严格,如;实验过程中有噪音、人员走动等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

因此,本实验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提高和完善。如,先进行预实验,测出被试的视知觉感觉阈限范围,确定一个大部分被试都能刚好看到刺激材料内容的刺激呈现时间;提高被试参与实验时的纪律,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

5 参考文献

方法与程序:

结果与讨论:

最后的记忆广度值是:当最高水平的正确的个数为3时,

其工作记忆广度为句子的个数(水平数);为2时,则为水平数减0.5;为1时,则退到前一水平看其正确个数。例如在3个句子水平上,5套中做对了3套,工作记忆广度计为3;做对了2套,工作记忆广度计为2.5;做对了1套,工作记忆广度计为2。

注意在这里的“做对”指的是每一套的每一个句子被试要判断正确,并且记忆正确才计为这一套“正确”,若这套中有任何一处错误,则这一套为“错误”。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研究的是测试短时记忆广度。实验结果: 不同位数的刺激之间的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差异,随着位数的增加,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关键词记忆广度短时记忆数字 一、引言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其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用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如“5”,“577”,“华东师范大学”这些数字、数字的集合和词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组块,甚至一个谚语也可以作为一个组块,如“勤能补拙”。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Jackobs,1887)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加以改动后创造的。

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实验名称: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实验地点:科技楼210 学生姓名:贾月娥 学号:201504520200221 指导教师:冯琰 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9日

1 实验目的 学习测量注意广度的方法,测定对随机分布的圆点的注意广度。 学习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测量方法,测定空间位置记忆能力。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7班运动训练专业学生1名,性别女,身体健康,无严重视觉疾病。 2.2实验方法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注意广度实验的材料为:随机呈现的红色圆点,数目从5个到12个,每种10张,共80张。每张呈现时间为0.25秒,让被试按相应数字键键入答案(或用鼠标点击输入框后通过选择菜单进行输入)。统计被试对不同圆点数的正确反应的百分数。从5个点开始算起,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第一个50%次正确反应的圆点数作为被试的注意广度。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材料为: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5×3的绿色表格,然后在这15个格中的某几个格中随机呈现粉色亮点(从一次连续呈现3个格开始),要求被试尽量记住圆点出现的位置及顺序。在圆点出现完之后,要求被试按照刚才圆点呈现的位置顺序点击表格,并用鼠标点击“确定”按钮输入。在某个广度做了3次之后,如果不是全错,则广度加1后继续,直到某个广度连续3次都错或完成数目为12的任务为止。主试要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强

调在每次输入答案时,如果有错误可以点击最后点过的表格进行修改,被试明白实验的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 3实验过程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然后开始实验。仔细阅读操作说明。 2)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打开注意广度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3)按操作提示进行试验,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4 实验结果 4.1注意广度 =====结果图片=====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7-1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1908579.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1908579.html,/10.12677/ap.2015.51002 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Upp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Xiao Zh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 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940059431@https://www.360docs.net/doc/a111908579.html, Received: Dec. 11th, 2014; revised: Dec. 19th, 2014; accepted: Dec. 30th, 2014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190857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During the primary school years, student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have made a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upper grade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ar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it is scarcely known whether and how they affect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 of reading span task and Stroop color word naming task are used to in-depth analyze 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The cluster sample of 150 upper primary students (third, fourth and fifth grad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Verb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apid language reading achievement. 2) The reading scores of students who have higher attention control capability are better than the lower ones. 3)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reading scores is not significant. Keyword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ttention Control Ability, Reading Scor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张潇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 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 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 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专业:08级经济统计 学号:I60814030 姓名:王思瑶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工作记忆研究 前言: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1]。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存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平台。它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在表象、言语、创造、计划、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uspat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3个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这3个部分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3]。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不少,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所达

成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4]。对普通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工活动和工作记忆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不良的性质、特点和成因,而且对于我们帮助学习不良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的性质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5]。有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对于学习、思维、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各种认知加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虽然不同学者对工作记忆的看法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工作记忆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保证信息在有干扰的环境中能被及时提取,即在提取有用信息的同时抑制无关的干扰信息,从而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不适宜加工[6]。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无疑,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对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那么对语文学习影响怎样?因此试图采用实证方法来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以便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实验目的:考察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工作记忆广度发展情况。实验对象:被试来自某市13所中小学学校,根据全市3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选择小学三年级(80人)、五年级(80人)、初中二年级(80人)、高中二年级(80人)学生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123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姓名:苏沴学号:32摘要实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试验系统测定了人的注意广度。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知觉对象(点子)的个数、环境、注意状态、疲劳效应等。同时实验探究了注意广度是否有性别差异。采用对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得出男性和女性的注意广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注意广度记忆广度影响因素 引言 1871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在白盘子里抛撒黑豆并估计黑豆数目的实验研究。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成为注意广度、知觉广度或者领会广度。注意广度实验用来测定对随机分布的目标点的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研究注意广度,由于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刺激材料,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在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圆点,及其它相关刺激材料。这证明注意广度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我们即可改善、调节它,使注意广度扩大,并探究实验的缺陷。同时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 2 方法 被试 被试来应用心理学专业的2位同学,身体正常,无色盲,色弱的人。 仪器和材料 注意广度: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试验系统 材料,个数从5~到12个大小相同的红点 实验设计 注意广度的实验设计:给被试呈现80组图片,图片上红点的个数分别为5~12个,呈现时间为250毫秒,间隔时间为1000毫秒,当呈现给被试一张图片后,就让被试做出选择,看到的红点个数,然后再继续呈现下张图片。 试验程序 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注意广度”。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正常工作记忆容量是多少

正常工作记忆容量是多少 一个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多少,你知道吗?下面为你整理工作记忆的容量,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我随便说出一串杂乱的数字,比如87543331380473527593936572981,你认为你能立刻记住多少? 一些科学家认为你应该能记住大约7个数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篇题目为《神奇数字7±2》的论文开始,一些研究者就提出我们工作记忆的容量通常是5~9个“事物”,尽管也有一些科学家主张工作记忆的容量实际上更接近于4。 “事物”指的是信息的单元或成块的信息。对于前面所说的数字,你记下的可能是8、7、5、4。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一位数字被视为一个信息单元。然而,如果你换一种分割方式,就可能会记住更多的数字:87、54、33、31,每两位数被视为一个信息单元,仅仅是信息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因此,当科学家说你可以在工作记忆中保存特定数量的事物时,这些事物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重要性都是千变万化的。总之,工作记忆容量虽小但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工作记忆呢?工作记忆就是可以暂时储存一些临时信息的记忆系统,大脑会决定是否值得把这些临时信息转变成可长期保存的信息,比如长期记忆。 事实证明,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记忆容量。这意味着你可以记住

多少信息取决于你接收信息的方式,例如是某人对你说了某些话,还是他对你展示了某些东西。因为这个原因,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工作记忆的能力都不尽相同。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已被证明与智商有很强的相关性。通常情况下,工作记忆容量越大等同于智商越高。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比其他人的大呢? 注意力和记忆是不可分割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就会让它在脑中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也使得它更容易被记住。但是,使事情变得更容易被记住只是注意力的一个方面。集中注意力同样意味着忽略外界干扰信息。往往在一点上,人们的表现差异显著。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人不能很好地排除那些影响力大的、让人分心的信息。重要的不在于你能记住多少相关信息,而是你能忽略多少干扰信息。人类大脑在锁定相关信息和排除无关信息方面有不同的进程。 记忆能力不仅仅是我们一次可以往记忆中塞进多少信息,还包括我们可以舍弃多少无关信息。下次你发现自己难以记住一串电话号码或者是一副图片的时候,要责怪的就是你那爱分心的大脑。 记忆分类: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记忆广度实验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 一、实验背景 认知系统的信息储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当前信息加工的需要而短时储存信息,一般称之为工作记忆;另一种是为以后信息加工的需要而储存信息即所谓的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和操作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工作记忆是思维过程中结果保持的地方,同时也是知觉系统产生表象的地方。工作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保持时间大约是5s—1min . (2)记忆容量小。但若在记忆过程中将输入的信息重新编码,使小单位联合成为有实际意义、有关联的较大单位,减少信息中独立成分的数量,即可明显提高短 时记忆的广度,增加记忆的信息量。 (3)对中断的高度敏感。短时记忆极易受干扰,受干扰的程度取决于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的多少。 (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被意识。 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二、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记忆广度的基本方法,通过最小变化测量法测量出同学的记忆广度,并将数据进行相互之间的对比以此来加深对短时记忆特点的认识并分析影响记忆广度的因素,同时总结一些提高记忆的方法。 三、实验场所 机械楼5楼,人因工程实验室。 四、实验仪器 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 Span Tester)适用于心理特点测定中的数字记忆广度试验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并具有同时测量被试视觉、记忆、反映速度三者结合能力的功能,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测量仪器。 五、实验内容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记忆广度: 1.主试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操作内容。按“编码”键,码Ⅰ、码Ⅱ指示灯及选择编码相互 转换,相应码Ⅱ灯亮时,表示记忆材料选编码Ⅱ。按“显示”键,计时、计分指示灯及相应显示内容相互转换,计时灯亮时,六位数码管显示计时和计错。按“方式”键,选择顺答方式。 2.被试按下键盘盒上的回车键“*”,仪器自动提取一个三位数组。被试见到键盘上回答 灯亮时,用键盘按选定方式回答所记忆的数字,回答正确,回答灯灭, 计0.25分,被试再按下回车键,仪器马上又提取下一个数组,再次回答。如 4个数组都答对,计 1分,位长自动+1。按回车键后,仪器提取下一位组的第一个数组。如果回答有错,仪器响一下蜂鸣,答错灯亮,计错一次。被试记不住显示的数码,按下任一数字键,仪器响蜂鸣提示出错,再按下回车键,仪器也马上提取下一组数码。如此循环,直到仪器出现停机长蜂鸣,测试结束。(过程中,每回答错一组数计错一次,被试如连续答错八次,仪器自动停机长蜂鸣,测试中断。) 3.停机长蜂鸣后,显示实验结果。主试改变显示状态,记录被试测试成绩。 4.进行完顺答后再进行逆答,分别记录下相关的数据。 六、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 1.导言 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2)材料的长度。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3)材料呈现的时间。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4)再现的方式。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属于前者的自变量有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 本实验即是基于此设想的实验。由前人的实验推测本实验结果:汉字呈现速度将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汉字横先完毕后的干扰作用将影响近因作用但不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篇一:记忆广度实验 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12级心理系师范班10120330131 李敏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发现数字记----------------精选公文范文---------------- 1

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 1 引言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 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 ----------------精选公文范文---------------- 2

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精选公文范文---------------- 3

人因工程课程实验--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课程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11月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摘要: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测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本实验测试了短时记忆广度。不同被试者的记忆广度有一定的差异,这与不同被试者的记忆方式有关系。例如将较长的数字组块记忆比单独记忆效果要好。 关键词:记忆广度短时记忆记忆方式 1.引言 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刺激系列可以通过视觉呈现,也可以通过听觉呈现。呈现的刺激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 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

约为10%。但是超过15 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数字记忆能力的测试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瞬时记忆中简单易行又最为典型的一种方法。这是由于它最能体现记忆广度的特点:是决定记忆材料的数目,而不是材料的意义。目前,公认的记忆广度的平均数为7+-2。 2.方案 2.1 实验仪器: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 Span Tester)2.2 被试者:东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二学生4名。 2.3实验步骤: ①将键盘的插头与仪器被试面板上的插座连接好,接通~220V电源。 ②按下复位键,由程序将码Ⅰ灯、计分灯、顺答方式灯置亮,数码管显示为0202.00 ③被试者按下回车开始测试。在见到回答亮〔绿灯〕,用键盘按顺序回答记忆的数字,回答正确,回答灯灭,加0.25 分,被试再按回车键,仪器接着提取下一组以供再次回答。 ④基础分为2.0分,答对一个数组记0.25分,答对4个数组(一个位组)计1分,答对14个位组计满分16分。计分公式:F=2.0+0.25X(F 是被试者的得分,X是被试者正确回答的次数)。 ⑤由仪器自动计分、计位、计时、计错。 ⑥主试者可以随时改变码Ⅰ和码Ⅱ。

记忆广度实验

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12级心理系师范班 10120330131 李敏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发现数字记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 1 引言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 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不同,以汉字、图形、数字、位置4种性质特征的材料来说,数字类短时记忆容量最大,其次是图形类,再次是汉字类,位置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最小2。数字记忆广度与言语记忆广度都依赖于语音编码3,在早期短时记忆研究中应用广泛。很多人认为它们与智力密切相关,甚至很多智力测验中都包括数字广度或言语广度的测题。后来的研究表明,它们与复杂认知活动成绩相关并不高,因而常常受到批评。但这种方法在记忆研究中仍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认知发展的研究中,记忆广度是描述短时记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一篇论文《神奇的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 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土2个组块, 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 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米勒的组块理论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但在随后的50多年,米勒的理论受到了质疑。Cowan通过总结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纯净的短时记忆容量和混合的短时记忆容量概念,并认为Miller的研究结果代表的仅仅是混台的短时记忆容量。 Cowan认为虽然很多人承认短时记忆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而且可以用“块”来估计它的容量,但有的时候,“块”并不容易鉴别4。因为人们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单个项目或者较小的“块”组成较大的“块”;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受时间限制的过程,他们不是容量限制的,但可能与容量限制的存储过程混合在一起共同回忆信息,这种情况发生时,无法估计其他非容量限制机制的作用大小,所以Cowan把此时的估计结果称为混合的短时记忆容量估计,而把不受这些因素影响的称为短时记忆容量估计。 经Cowan研究发现,有四种方法可以用来观察纯净的短时记忆容量。一是使信息超载来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实验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摘要:本实验重复了Sternberg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经典实验,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提取方式。结果表明,在“否”反应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在识记项目为4个数字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小;“是”反应反应时小于“否”反应反应时。不能验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为完全序列扫描。 关键字:短时记忆完全序列扫描 1. 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他的研究现在被看作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3)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是反应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学习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提取方式。实验假设:(1)被试对探测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2)是反应与否反应反应时相同。 2. 方法 2.1 被试 教师教育学院0902班22名学生,其中男生1名,女生21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 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 2.3 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反应类型(2个水平,是反应和否反应)和识记项目(4个水平,分别为1、2、4、6);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实验报告doc

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篇一: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 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实验研究报告 摘要 本实验采用棒框仪测量6名大二心理系学生的认知方式,并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性别差异的问题采用了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结果发现男性与女性的认知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男性和女性都明显倾向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 一、引言 记忆广度是指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该方法是测定短时记忆容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呈现的材料不同,短时记忆广度也会有所差异。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Jackobs,1887)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加以改动后创造的。 关于记忆广度的计分方法有多种: 1.设每种刺激长度呈现3次,每通过一次得1/3分,以3次都能通过的长度数为基数,加上其后面未能完全通过

长度的通过比率。如:6位时3次都通过(作为基数),7位时通过2次,8位通过1次,而9位3次均未通过,则记忆广度为6+2/3+1/3=7。 2.如8位能够通过(只要有一次就可以),而9位时3次未能通过,则记忆广度为8.5。 3.采用奥伯利(Oberly 1982)的直线内样法。即以系列长度为横轴,以被试的正确回忆数目转换成正确百分率为纵轴,在 50%处向曲线作平行线,在交点处再作垂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被试记忆广度数。 本实验使用的是第一种计分方法。 二、目的 1.通过测定数字和字母两种实验材料的记忆广度,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 2.探讨实验材料与记忆广度之间的关系。 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 (1)字母:随机排列的大写英文字母,长度4~15。(2)数字:随机排列的0到9的数字,长度4~15。 3.被试:华东师范大学09级本科生生6名,年龄均在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理论背景 记忆三级加工模型受到挑战: ?它的基本假设是,长时记忆是材料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长度的直接函数。但研究表明,仅仅在STM中复述的信息并不能保证进入长时记忆,由此产生了 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函数。 ?它的基本假设是STM对学习来说是关键的工作记忆系统,那么STM受损将带来学习困难。然而,Shallice和Warrington(1970年)发现,STM有缺陷的病 人虽然数字记忆的广度有所下降,但仍能进行正常的长时学习,且在日常生活 中的认知技能也没有什么损害。 工作记忆的提出 1974年,Baddeley巴德莱和Hitch辛奇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 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储存功能是不同的。另外工作记忆模型认为STM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二是一个由很多独立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基本观点: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用于暂时存储和操纵加工信息,以完成复杂任务。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 Baddeley提出的工作记忆包括三个部分 1、基于语音的语音环。负责以声音为主的基础信息的存储与控制。 2、视觉空间模板。负责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3、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 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也负责注意资源的协调和策略的选择与计 划。 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部分 语音回路:语音回路和短时记忆大部分是重叠的,这是一个包含着语音形式的信息的容量有限的系统,主要用于言语复述,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刺激信息的存储与控制。包含两个成分:保持语音信息一两秒的记忆存储;另一个是对声音的调节与控制过程。 视觉空间模板: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主要用于暂时存储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 中枢执行系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类似于注意,主要负责自语音回路及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这两个系统与长时记忆之间进行联系,同时还负责信息加工策略的选择与计划。主要的工作有选择注意、任务管理、计划、监控以及编码等。 工作记忆理论的发展 Baddeley等人在原来工作记忆模型的三成分外提出工作记忆的第四种成分——情境缓冲器(The Episodic Buffer)的概念,情境缓冲器也是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之下的。 情境缓冲器是一个能用多种维度代码存储信息的系统,为语音环、视觉空间模板和长时记忆之间的提取提供一个暂时信息整合的平台。每一个系统都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编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学会记忆实验的再认方法,比较三种材料(具体图片、抽象图片、词)的短时记忆效果和思考该实验在广告效果研究的运用及意义。各个被试根据实验的指导语利用新旧两套图片再认是否看过,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各个被试的再认正确率。记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系统,再认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此次实验结果根据不同被试对不同材料的反应,比较三种材料的不同效果,分析说明其差异的原因,并且分析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然后用本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呈现方式的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 关键词:短时记忆记忆再认记忆差异 一、前言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信息保持的时间为 5s~2min。20世纪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试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回忆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试回忆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r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并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间实验法——加因素法。其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可加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米勒(https://www.360docs.net/doc/a111908579.htm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

工作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容量有很多种任务可以用于测试工作记忆的容量。常用的一种被称作“双重任务”范式,有时也称为“复合容量”,是序列记忆同时进行信息处理的任务。daneman 和carpenter 在1980年最先发明了这一类任务的形式,被称作“阅读容量”。被试需要阅读若干句话,通常为2到6句,并试图记住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即他们既需要读完所有的句子,之后又需要以正确的顺序复述记住的词。同时有些任务没有这样“双重任务”的特征,但也可以有效的衡量工作记忆容量。目前,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就是要确认究竟一个任务需要哪些要素才能成为测量工作记忆的可靠手段。 工作记忆容量的水平与其他复杂认知任务的表现紧密相关,例如阅读理解,问题解决,以及智商的测定。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工作记忆容量体现了认知调控的水平,特别是在具有不相关的干扰信息的环境中维持多个任务相关线索的能力。因此类似的任务体现了集中和保持注意力的能力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当周围的事件引人注目时。而这似乎是大脑额叶的功能。 “块”式记忆,尽管大多数成年人可以正确的按顺序重复大约7个数字,只有少数人可以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数字记忆容量,甚至可以达到80个。这一能力或许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获得,主要运用了将若干个连续数字(通常3个到5个)编码为一组的策略,

这样的编码组在记忆中只占用了一“块”的容量。要使这种方法有效,进行记忆的人必须能识别出各个数字串所组成的编码组。例如 ericsson 和同事曾经研究过一个人,这个人深入掌握体育竞技史上的比赛数据,并将其用于“块”的编码;若干个这样的“块”又可以组成一个更高层级的“块”,从而形成“块”的阶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些最高级的“块”保留在工作记忆中,而在回忆时这些“块”再逐级递次展开。即,工作记忆中的“块”只作为回忆其展开后所代表的数字的线索。 ericsson 和 kintsch 提出的观点认为,练习这样的记忆技巧并不能真正的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其实只是增强了从长期记忆中回忆信息的能力。当面对不同的内容时,可以记住80个数字的人在记忆词汇时则与其他人的记忆水平差不多。 工作记忆的容量差异工作记忆不仅有一个存储的任务,同时还有一个加工的任务,比如典型的工作记忆任务――操作广度(又名计算广度),每个词语前面有一个数学算式(比如3+2=?,苹果),连续呈现两个或更多的配对后,需要顺序回忆出呈现的词语是什么,所能回忆出最多的词汇数目即为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等。工作记忆在语言理解、问题解决、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工作记忆成绩与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sat成绩存在着正相关,与智力的相关性也很高。 但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重要的任务上面。在不同个体或人群间,工作记忆容量有很大差别。如果提到个体差异的话,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男女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