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资 料 与方 法 20 0 9年 2月 ~ 0 1 8月 收 治 糖 尿 21年 病患 者 8 0例 , 选 标 准 : 入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符合诊断标 准 ; 年龄 4 5~8 5岁 ; 患者 同意 ; 变 属 轻 度 一重 度 。其 中男 5 病 5例 , 女3 5例 ; 龄 2 年 2~6 0岁 , 均 4 . 25 平 5 8± . 岁。根据 入院顺序 , 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各 4 0例 , 组 上 述 资 料 对 比无 两 明 显 差 异 ( 0 0 ) P> .5 。 治 疗 方 法 : 部 受 试 者 均 维 持 原 有 的 全 糖 尿 病 治 疗 方 法 , 要 为 二 甲 双 胍 口服 , 主 同时降糖药 物用量 不变 。在 此基 础上 观 察 组 采 用 积 极 的社 区护 理 干 预 措 施 : ) ( 健 1 康教育 : 区建立糖 尿病教育小组。由糖 社 尿病专科 医生 、 全科 医生 、 营养 医生或 营 养师组成 , 定期举办糖尿病教育讲 座。教 育 内容 包 括 糖 尿 病 的 临 床 表 现 、 发 症 、 并 饮食治疗 、 药物治疗 、 病情检测 、 自身保健 等 。通过健康教育建立科学 的生活方式 。 改 变 人 类 的不 良行 为 和生 活方 式 , 预 防 是 糖尿病 的关键所在 。养成健康 的习惯 , 自 我 监 测 血 糖 , 被 动 的 “ 病 ” 到 主 动 由 治 转 的参 与 “ 康 管 理 ” 2掌 握 患 者 的 心 理 健 。() 状 态 : 免 抑 郁 不 良心 理 因素 可 以促 发 和 避 加 重糖 尿病 的病情 。① , 因素 的病 因 t理 L 学作 用 ; ②心理应激对 已有糖尿病 的病程
序进行 研究 分析 , 总有效率等等级资料用 Rdt 析 , 腹 血 糖 和 餐 后 2小 时 血 糖 ii分 空 变化等 计量 资料 有 t 验 。P<0 0 检 .5代 表 差 异 有 显著性 。

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现状分析

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现状分析

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现状分析摘要:糖尿病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因早期无症状而不易发现,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

我们选取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改变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干预现状;中医药疗法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6~ 2017年我市某社区中血糖异常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72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58例。

其中男79例,女51例,年龄52.5± 5.5岁。

1.2研究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经过知情同意,将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变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试验时间为1个月。

在试验前及试验后测定静脉全血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

1.3观察组干预内容①知识讲解,包括:向患者讲解血糖异常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以及会引起的后果等相关知识[3]②饮食安排以及运动指导。

食疗方法为:制订每日热卡量和营养素的热卡分配,并注意特殊需要及其他;要求患者长期坚持做到饮食清淡,有计划、定时、定量、均衡饮食,最好不饮酒;运动指导原则为适当、规律、长期、安全、量由小到大、积极,指导患者采用散步、游泳、爬楼梯、打太极拳、做家务等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运动,并注意运动强度。

③心理干预。

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观点,向患者讲解心理与疾病的关系[4];2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显示,干预后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两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1.2.4药物指导:为患者讲解基本的糖尿病发生机制及常用药物作用机理,让患者认识到药物治疗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同时为患者讲解服用药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加减用量,注意服药和进餐时间的安排队避免发生低血糖。
1.2.5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于1年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等进行比较。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以减少其危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辖区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周期为1年,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FBG、PBG、HbAlc以及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连续、综合管理,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在实践中的疗效确切,具有低投入、高疗效、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是社区医疗中可实施的工作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宋燕,严伯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达标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769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性的代谢紊乱。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则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病史较长的可以导致眼、心脏、脑以及肾脏血管等组织的病变,造成功能缺陷甚至衰竭[1]。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辖区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1年后观察期临床效果,先对其临床结果论述如下。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 2 :7 4 1 )1 8
您怀疑手指末梢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吗
定 期 监 测 血糖 您 感 到 烦 恼 吗 您 担 心 测血 糖 花 费 太 多 吗

3 3 86 1 7 0
3 3 1 2 8 0 65 2 3 1 2 9 9 65
[ 赵燕 , 5 】 李晓娟. 护理在急性 重症 中风患者预 防压疮 中的应用[ . 循证 J 卫生职 】 业教育,0 0 2 ( )1 3 14 2 1 ,89 :4 — 4 .
表 1 循 证 护理 前 后 血 糖 监 测认 知情 况 比较 ( = 8) n6 -


开展前 开展后
[ 刘星 , 2 】 范丽凤. 患者对糖尿病教 育满意度 的调查分析硼. 现代护理 , 0 ,2 2 6 1 0
( ) 6 9 6 0 8 :8 — 9 .

您认 为 监 测 重要 吗
化。
信服, 意接受护士传 递的信息, 乐 改善了护患关系 。课题结果 显示 , 循
相关数据采用 S S P 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证护理是提高血糖监测管理 的一种有效途径 , 活动中实事求是的做 好评价 , 可提高患者对 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 从而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
沿 什 -音 暇 2 '
编 辑 , 利 杜
注 : 检 验 , < .5 经 P O0
糖 尿病 患 者社 区综 合 行为 干预 效 果 分析
参 考 文献 : 【】 1 管秀红, 如, 周佩 黄洁微等. 门诊患者血糖蠊测存在 的问题硼. 护士进修杂 志
2 1 2 () 6 - 6 . 0 0, 5 2: 6 1 7 1
2 . 6统计学处理

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估

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估

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估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疾病,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社区护理服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本文将对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在提供糖尿病管理、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糖尿病管理社区护理服务在糖尿病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定期拜访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用药情况以及生活习惯,能够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社区护理人员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等重要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干预。

最后,社区护理服务还能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导,包括饮食调控、运动锻炼等,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

二、健康宣教社区护理服务在糖尿病健康宣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区护理人员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如讲座、小组讨论等,向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传授糖尿病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合理饮食、正确使用药物以及在生活中预防常见并发症等。

通过健康宣教,社区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三、心理支持糖尿病作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较大的影响。

社区护理服务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社区护理人员能够倾听患者的困惑和焦虑,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社区护理服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估,既有其优点,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社区护理服务的定期拜访和监测,能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和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最后,心理支持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

社区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

l y 0 r a i l y &E d d n i , 0 2 9 ( ) o a R d o g l o g n oot c 2 0 , 3 1 : s
l2 3 20.
l n t iM. De t eo s c ss o nl mma o r 1 Be n A Al n 6 i ni r u y t f i f g a tr o i y —
l n o ,1 9 , 2 2 :12 1 1 dd 96 8 () 223. E
1 N k mu aN M tu au T M t y s ta. asp I a a r i y s i u au Y e 1 M ru 4 s s
ilz t o f r d n o e i k rt c ss o g em o lw a ia in o o o tg n c e ao y t l n 2t r f lo 2 n l i he e e t d c a g sn go t h r c up a ayss o t f cs a h n e i r w h c a a — f n
f l n 2 em r s h b t e n i e e p r a h s o o o g tr e u s ew e d f r ma p o c e t a lb a tma O r lS r e a M dc n a ah meo l s o . a u g r O r l e ii e O r lP t o y
trs isl 1 a ug r aM dcn a ah eit a J .0 rlS reyO r l e iieO rl to P
l y0 r ai lg o a R do oy&E d dn i , 02 4 ( ) : g l no ot c 2 o ,9 5 s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9例)与对照组(6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周、2周、4周血糖控制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社区干预 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69-01糖尿病是全球分布广泛的终身治疗的慢性病之一,全球糖尿病平均患病率为4.0%,我国平均患病率约为3.2~3.6%,位居世界第二[1]。

社区干预是控制糖尿病最有效措施,健康教育是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因素。

笔者对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男性75例,女性63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1.7±6.6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9.3±0.5年。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相互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包括仔细筛查病理,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宣传糖尿病饮食控制相关知识、发送宣传单及现场进行相关健康问题咨询,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预防与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乐观心态,多食素食,粗细搭配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全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进行合理的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定时、定量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发生并发症;告知患者1次/3~6个月进行血压、血脂、心、脑、肾及眼等检查,预防、防止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病变,及时给予治疗。

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社区糖尿病护理综合干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2T15:00:40.3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作者:陆春晓[导读] 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正在急剧攀升。

陆春晓(锡山区羊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07)摘要: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正在急剧攀升。

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截止至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已达1.144亿。

同时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很低,仅为30-40%,这和患者自身对疾病认知度低且部分糖尿病患者初期并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有直接的关系[1-2]。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同时会有乏力、视力下降、皮肤感染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发展会出现多系统损伤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肾衰竭、失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因此,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多通过体检或血糖化验确诊疾病。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甚至部分患者会有服药依从性差、抵触治疗的情况[3],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次调查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社区的9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时间始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截止。

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综合干预的46例患者为实验组。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表明综合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护理;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一、引言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型糖尿病,目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根据糖尿病类型不同发病原因也不同,甚至属于同类型糖尿病其发病原因也不相同[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管理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干预其生活方式,总结糖代谢影响效果。

方法本院120 例门诊就诊的血糖调节受损人群,未干预组(n=60)仅进行一般门诊指导而不强调社区干预;干预组
(n=60)接受全程社区血糖干预管理。

结果采用对比的方式,比较两组糖代谢水平的改善情况。

随访36个月后,干预组糖代谢水平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P<0.05);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未干预组。

结论社区干预管理对血糖调节受损人群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有效调节糖代谢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管理;糖代谢水平;生活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由于糖尿病为长期的慢性、终身性疾病[1],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坚持基础疗法,以利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而糖尿病前期距确诊糖尿病仅一步之遥,经历数月至数年有1/3以上人群最终发展成糖尿病。

我们把血糖达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或糖耐量
异常(IGT)的人群,作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6.0~6.9mmol/L为IFG;OGTT2h血糖<7.7mmol/L 为正常糖耐量,7.8~11.0mmol/L为IGT[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达1.65亿人,我们采取社区干预、分组对比的方法,对12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历经3年的追踪随访,得出干预组糖代谢水平均优于未干预组,说明社区管理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可有效干预,其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起,经门诊筛查,选择120例血糖水平达糖尿病前期人群,同时,排除确诊糖尿患者、服用影响糖代谢药物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随访沟通。

根据其依从性来分组,把依从性好的60例划为干预组,把依从性不好的划为未干预组。

其中,社区干预组60例,男性27 例,女性33 例,年龄35~66 岁;未干预组60例,男性28 例,女性32 例,年龄34~65 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干预的措施如下针对社区干预组人群,
组织学习1次/月糖尿病相关知识,从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入手,要求其查1次/月空腹+餐后2h血糖,每3个月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而未干预组人群,仅要求其平时有空可来医院,参加医院定期的糖尿病教育小组学习,每年至少查一次空腹+餐后2h血糖,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均登记在册;每年作一次比较。

3年后,干预组60例人群,有4例血糖控制不满意,仅2例发展成2型糖尿病(肥胖且有糖尿病家族史),开始服药治疗,且血糖控制良好。

而未干预组,3年后有9例发展成2型糖尿病,均开始服药治疗,且加入糖尿病教育小组学习后血糖控制良好;有28例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尚处于IGR阶段,被我们要求纳入糖尿病教育小组学习的有45例,6个月后仅12例血糖控制仍不满意。

1.3具体干预方法
1.3.1健康教育指导以"视频讲座为主,资料科普为辅"的原则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1次/月,使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

同时,结合其它方式,如建议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不定期去医院与医生面谈,针对具体情况行个体化治疗;利用授课闲暇时间,与会者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分享等。

1.3.2饮食指导指导其坚持"控制总热卡,合理分
配,定时定量"的原则,少食或不食甜品、蛋糕、淀粉类、瓜果等高糖食物,多食高纤维食物(如绿色蔬菜)、粗粮及豆制品、优质蛋白食物。

切忌暴饱暴食,同时戒除烟酒。

1.3.3运动指导根据其年龄、病情等实际情况,指导适量的运动,坚持" 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的原则,安排在早、晚餐后30min为宜,以有氧运动为主。

如年轻人可选择跑步、骑自行车、游泳、舞蹈,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方式。

1.3.4心理指导心理因素如悲观、焦虑、抑郁、绝望等,是影响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原因。

因此,社区管理中:①要让他们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现实;②要了解他们产生消极心态的真正原因。

帮助其克服"满不在乎"和"在乎过度"的不良倾向。

1.4观察指标对社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并登记在册。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
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未干预组,社区干预组人群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根据糖尿病系统化管理,可加强知识宣教、心理咨询、纠正错误观点及生活习惯、鼓励并支持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正确指导用药、饮食控制及运动指导等,经系统化的社区管理干预之后[3],可确立知识型的社会支持系统,增进彼此交流,促进其相互学习,有利于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更需要正确的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和合理的运动,可阻断其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进程。

一旦管理过程中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该方法尚有效,但多需辅助药物治疗,仍可达到糖代谢控制的目的。

本研究证实社区干预管理后,干预组人群的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心理健康、生命活力、总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论
社区管理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有显著控制作用,实行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指导等社区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预后。

我们认
为:通过深入研究、建立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干预模式,可合理分配、使用社区卫生资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丽,殷玲,等.银川市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知识,信念及行为现状的调查[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665-666.
[2]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71.
[3]黄彩,周海滨,熊静帆,等. 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6,10(1):27-29.编辑/蔡睿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